三峡库岸护堤若干问题研究

三峡库岸护堤若干问题研究

一、三峡库岸防护堤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正楹,肖文义,薛鸣[1](2021)在《永泰抽蓄下水库边坡岩体差异风化勘察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晚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的晶屑凝灰熔岩及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斑岩,因所在地区下水库(坝)区地形地貌较复杂,地质构造较发育,并且该地区岩体有其特有的工程地质特性,故其风化土的工程地质条件也较复杂。主要阐述了下库大坝及库岸边坡不同工程部位岩体风化特征,并对岩体风化差异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岩体差异风化的一般分布规律,以便及早预判岩体风化深度,为工程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高梓成[2](2020)在《基于TLS的三峡库区典型试点崩滑灾害监测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型工程的修建会对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以三峡工程为例,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诸多的环境问题,如两岸山体的失稳导致的滑坡灾害,由于危岩体崩塌导致的落石灾害等。这些崩滑灾害的发生将会对来往船只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对容易产生崩滑灾害的重点区域进行高效的崩滑灾害监测与调查,并采取措施预防并减少和消除灾害事故的发生。地面激光扫描技术(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是二十一世纪新兴的测量技术,能够无接触地快速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并且以高精度点云的形式进行显示,弥补了传统测量设备自动化低、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本文将TLS技术应用到三峡库区崩滑灾害的调查与监测当中,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长江三峡库区目前的基本生态状况,阐述了对于崩滑灾害调查与监测的重要性。总结TLS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在崩滑灾害调查监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可以将TLS技术应用到崩滑灾害监测与调查中对实际崩滑灾害预防和治理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实用意义;(2)对崩滑灾害监测调查的一般方法进行概述,同时对利用TLS技术获取的数据和各数据处理流程内的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研究利用TLS技术进行形变分析,其中包括基于点云的单点和整体的形变分析方法研究;(3)对岩体结构面半自动信息获取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基于改进RANSAC的结构面自动提取方法,对点云构建八叉树空间索引同时增加初始点集的采样条件来提取结构面,并且对结果进行再合并操作,能够利用结构面法向量信息来自动计算结构面产状信息同时统计并绘制玫瑰图。通过实验验证本方法自动提取结构面特征的准确性以及其产状信息计算结果的精确性;(4)利用Visual Studio 2015和C++/CLR的.NET平台下开发一款地质数据解译与形变监测系统,编程实现基于岩体点云的多期形变分析、结构面半自动与自动提取、产状自动计算统计与节理玫瑰图绘制功能;(5)以三峡库区巫山段箭穿洞为典型试点研究区域,对其开展多期三维激光扫描工作,对箭穿洞上部的危岩体进行形变监测分析,同时对危岩体和其下消落带区域展开地质调查,内容包括结构面提取与产状计算统计工作,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

支永艳[3](2020)在《MICP加固裂隙岩体的试验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量的岩体工程,如边坡、坝基、隧洞等的破坏均是沿岩体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生破坏,而传统的裂隙岩体加固技术,如水泥灌浆、化学材料灌浆存在对环境扰动较大,不环保等问题。微生物灌浆加固(MICP)作为新型无毒、无污染的学科交叉技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该技术目前主要运用在沙土固化方面,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尝试将微生物灌浆加固运用到裂隙岩体加固中。本文首先从土壤提取得到产脲酶微生物,为提高微生物的脲酶活性,对自提取产脲酶细菌和巴氏芽孢杆菌进行室内正交试验,得到微生物最佳培养条件。同时,为给后续裂隙岩体加固提供试验基础,进行了不同化学添加剂的砂柱固化试验,对加固后的砂柱进行渗流及核磁共振试验,以评价不同方案下微生物固化效果,得到最佳化学添加剂配比方案及加固流程,并建立微生物砂柱Karman-Kozeny渗流模型。最后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裂隙岩体微生物灌浆加固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从土壤中提取的微生物和巴氏芽孢杆菌经3次纯化即得纯度较高的细菌菌落,制片染色光学显微镜显示,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包括磷壁酸的酸性多糖构成,由于磷壁酸带负电,故细胞表面整体带负电,且其形态单一,均为杆状,纯度较高。与传统液体培养基相比,新型液体培养基B培养的巴氏芽孢杆菌,其浓度、电导率分别比传统液体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增加42.71%、46.34%。2)由正交试验可知:自提取产脲酶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尿素含量20g/L,接种量1.0m L,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为72h。巴氏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尿素含量40g/L,接种量2.0m L,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为72h。3)微生物固化砂样的渗透系数由10-2cm/s数量级降低到10-4~10-5cm/s数量级。SEM电镜扫描结果和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添加0.1mol/L NH4Cl溶+0.1mol/LNa HCO3溶液可使碳酸钙沉淀晶体形貌发生改变,为不规则立方体多边形,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增加碳酸钙沉淀在砂样中的附着量,同时改善砂样加固不均匀问题。基于微生物砂柱固化系数f,建立微生物砂柱Karman-Kozeny渗流模型,量化碳酸钙沉淀与砂柱渗透系数降低幅度的关系。4)微生物加固裂隙岩样后,其裂隙被碳酸钙沉淀粘结、充填,并胶结为一个整体,其渗透系数由10–2 cm/s~10–3cm/s数量级降为10–5 cm/s~10–6cm/s数量级,满足工程防渗要求。自提取产脲酶细菌灌浆加固单裂隙砂岩岩样后,粘聚力增加了85.10%,内摩擦角增加了48.09%,抗剪强度提高90.00%以上,且其剪切力-剪切位移特性曲线变化明显,在较低法向应力下,为啃断模式;在较高的法向应力下,为爬坡啃断模式。5)基于微生物固化系数f的建立微生物固化裂隙灰岩Karman-Kozeny渗流模型,试验渗透系数值与计算渗透系数值相对误差较小,为2.60%~4.94%。说明该模型能真实反映微生物固化裂隙砂岩充填体的渗流情况。考虑曲折因子λ与微生物固化曲折系数Ts’之间的量化关系,建立微生物固化裂隙砂岩峰值剪切强度模型,该模型较好反映了峰值剪切强度与裂隙充填体之间的函数关系。

戴宏基[4](2020)在《托口水电站河湾地块渗流分析与渗控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面临十分复杂的地质条件,造成复杂的渗漏问题,尤其是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显着抬升,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明显改变。本文以沅水干流上的托口水电站为依托,采用稳定渗流分析方法,对蓄水后河湾地块渗流参数进行反演计算,以此为基础,对河湾地块主坝侧渗漏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并对河湾地块防渗工程渗控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根据钻孔压水、抽水及渗透变形试验资料,分析河湾地块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河湾地块岩体进行了合理的渗透性分区,确定相应的渗透参数取值范围。研究表明,河湾地块岩体渗透性可划分为强透水、中等透水、弱透水及微透水四个分区,整体以弱透水和中等透水为主,透水性较大岩体基本分布于灌浆帷幕底线以上。(2)建立了反映河湾地块地形地貌、地层岩体和地质构造特征以及防渗结构特征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观测孔水位监测资料、廊道渗漏量、岩体渗透分区以及渗透系数取值范围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与正反分析等相结合的反演分析方法,对河湾地块运行期水文地质条件开展反演分析,确定了较为合适的水位边界条件,并复核岩体渗透分区和渗透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反演分析成果表明,观测孔位置处水头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各反演工况下廊道渗漏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也较好,水头平均绝对误差为1~3m,反演成果较为可靠。(3)在河湾地块渗流参数反演分析成果基础上,采用稳定渗流分析方法开展了河湾地块三维渗流有限元分析,并深入研究了河湾地块主坝侧渗漏问题。研究表明,河湾地块山体内部地下水位在廊道上方呈降落漏斗状,河湾地块主坝侧渗漏偏大,其渗漏主要来源是内部山体通过部分渗透性大、导水性强的岩体或断层与库区连通,导致内部山体地下水位偏高,造成廊道被渗水淹没的现象;河湾地块主坝侧在灌300~灌500、灌600~灌700以及灌800~灌881区域渗透性较强;主坝侧廊道在241m、248.7m库水位条件下渗漏量分别为1580.57 m3/d、3432.24m3/d,库水位对主坝侧廊道渗漏量影响较为显着。(4)基于河湾地块防渗段帷幕布置方案,复核了河湾地块主坝侧防渗方案合理性,结合河湾地块三维渗流分析成果综合评价了河湾地块防渗工程的渗控效果。河湾地块防渗方案整体上是较为合理的,除廊道衬砌坡降较大外,其余部位渗透坡降相对较小,总体上满足渗透稳定性要求。(5)针对现有河湾地块主坝侧廊道淹没现象,提出相应的渗水抽排、防渗及监测措施建议,并全面分析了渗水抽排期间灌浆廊道衬砌的结构稳定性。分析成果表明,渗水抽排期间衬砌压应力、拉应力均在允许范围内,廊道结构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建议在低库水位情况下进行廊道渗水抽排工作,若在高库水位条件下进行抽排工作则需要注意廊道及周围岩体的渗透稳定问题。

孙瑞[5](2020)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和群决策研究》文中认为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水库工程因其淹没面积大、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其建设往往会产生大量水库移民,因此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之一。水库移民安置是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能否妥善安置好水库移民,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成败。移民安置区的选址是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移民搬迁入住后的生活质量、生产条件以及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因此,针对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研究对于水库移民安置工程实践和移民安置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问题,分析了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目的、意义以及内容,详细介绍了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安置方式的特点,针对不同安置方式的的移民群体进行了移民安置区的优选分析。通过分析水库移民安置区需要满足的各方面的条件,分析了影响水库移民安置区适宜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指标体系。本文将粗糙集理论融入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多个决策者不同决策意见的融合,并使其在分析计算的过程中得以体现。通过将粗糙数的概念引入最优最劣法(BWM)和消去与选择转换法(ELECTRE),并对传统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构建了基于粗糙数BWMELECTRE方法的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和群决策方法,并以实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以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完善了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分析方法。

谷举,刘刚,师宏强,李海茹,陈鸿[6](2020)在《采用模拟试验研究水位涨落影响下的坡面波浪侵蚀过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3种水位涨落条件下(水位下落、固定、上涨)波浪对岸坡侵蚀的特征,为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水槽模拟试验,通过采集各水位条件下坡面微地形数据,对坡面侵蚀-沉积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3种水位条件下侵蚀过程明显不同;水位下落时,坡面上形成阶梯状浪蚀龛,而水位上涨和固定时只形成一级浪蚀龛并消失,且消失的过程有所不同。2)水位涨落时坡面侵蚀量约是固定时的1. 5倍;水位上涨时侵蚀主要发生在前30 min,水位固定和下落时侵蚀率呈减小趋势,且水位固定时减小更快。3)水位下落时侵蚀主要发生在中坡位,而水位固定和上涨时侵蚀主要发生在上坡位,且水位固定时有少量泥沙沉积在下坡位。因此,波浪作为坡岸侵蚀的重要外营力,其回落的范围影响着泥沙输移及沉积的范围,且水位涨落造成破波点移动,进而增加波浪对坡岸的冲击作用,故侵蚀加强。

黎秋莉[7](2019)在《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截至2018年底,水利部已经批准设立了十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共有878个,相当于省级标准的水利风景区2000多个,其中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占全国水利风景区的比例约为43%。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作为水利风景区中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类型,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水库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水资源,水利风景资源丰富而独特。福建省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水利风景资源依其所处的地形地貌不同,其景区规模大小、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开发利用程度均有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对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水利风景资源特色进行分析,通过对水利风景区以及相关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文献综述,采用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风景资源的相关特性进行spss量化处理。通过调查福建省平原湖泊型、丘陵湖泊型和山谷河道型这三种类型的水库作为水利风景区其水利风景资源的景观特性受地形地貌影响的程度,分析不同景区内的山水格局特征、地文组成差异、水文及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变化、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等,通过挖掘水利风景资源的地形地貌代表性和独特性,总结了在不同地貌下其风景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特色,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平原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主因子F1在生物群落、工程建筑景观、库区小气候和水文景观4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看成是风景资源的生态敏感性因子;主因子F2在地文景观和社会属性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看成是风景资源的人为参与性因子;F3可以直观地表示为基础地形因子。由数据分析得出,F1的贡献率最高,为35.218%,说明在平原湖泊型景区内风景资源的生态敏感性因子对景区的景观特性贡献率最高,最为重要;F2贡献率为31.290%,说明风景资源的人为参与性因子也非常重要;F3贡献率为29.799%,说明平原地区的地形变化不明显,其山水地貌景观对景区景观特性的影响弱于前两者。(2)丘陵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主因子F4在地文景观、社会属性、库区小气候3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看成是风景资源的人文社会活动因子;主因子F5在生物群落和工程建筑景观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相当于风景资源的基础投资反应因子;主因子F5在山水地貌景观和水文景观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表示为地理基础因子。主因子F4的贡献率最高,为36.213%,说明在丘陵湖泊型景区内风景资源的人文社会活动因子对景区的景观特性贡献率最高,最为重要,体现在景区的库区小气候环境特征显着,对景区内外的游客显示出明显的吸引力。F5贡献率为31.551%,说明风景资源的基础投资反应因子也非常重要,水工建设对生物群落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二者又共同对景区起作用。F6贡献率为27.403%,相对于其它因子,丘陵地区的地形虽然有明显变化,但尚未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这可能景区规划建设者尚未充分挖据现有的资源有关,使游人未能充分体验到丘陵地貌的景观独特性。(3)山谷河道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主因子F7在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库区小气候3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相当于是风景资源的库区生态本底因子;主因子F8在社会属性和生物群落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为风景资源的生物活跃性因子;主因子F9在山水地貌景观和工程景观2个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表示为基础地质工程因子。F7与F8是三个主因子中较高的的两项,两者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分别为34.691%和34.664%,说明在山谷河道型景区内风景资源的库区生态本底因子和生物活跃性因子对景区的景观特性贡献率都较高,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同时刺激了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发展。通过这两个因子,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此类型的景区在人为景观上尚未过多进行开发建设,大部分景观都按当地原始风貌自然体现。主因子F9贡献率相对较小,为26.779%,说明该类型的景区内山水地貌景观虽然气势恢宏、雄伟多变,但总体上未能形成独特的景观风貌且游线可达性极弱,很难满足游人体验和观赏的需求,人们对其感知较弱。立足于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宗旨,研究结果将用于对规划保护和利用水利风景资源提出具有实用性的策略,包括对景区内的道路游线交通规划,工程选址以及建筑景观的合理布局,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和植被群落的有效保护等方面,旨在打造具有地形地貌景观特色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同时引导相关部门加强对水利风景资源的保护,为今后我国更合理、有序、高效地规划建设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提供理论上的科学指导,是发展建设不同境域内具有特色的水利风景区的必然趋势。

李施衡[8](2019)在《白鹤滩水库小江砾石土岸坡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水库建成运行后,库水位随水库调度呈周期性大幅升降变化。比如,将于2022年建成的金沙江白鹤滩水库工程的库水位变幅达60m。水库建成后,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岸坡可能因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出现过大变形甚至失稳现象,对其开展研究是必要的。小江岸坡位于白鹤滩水库库区小江左岸,岸坡物质为砾石土,是白鹤滩水库库区具有代表性的岸坡土体类型,研究其稳定性对白鹤滩水库库区大量类似岸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小江砾石土岸坡为例,采用现场及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砾石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分析了岸坡的稳定性。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展开了小江砾石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通过罗盘法和试坑法得到了砾石土体的天然休止角和水下休止角,采用酒精燃烧法和灌砂法得到了含水率和天然密度,利用筛析法得到了颗粒的级配情况。研究表明:颗粒的休止角与颗粒的级配均匀程度存在关系;与颗粒的含水率也有相关的关系;含水率的大小会影响颗粒之间的粘聚力,水下休止角相对于天然休止角会发生劣化效应,对颗粒产生润滑作用,导致水下休止角小于天然水下休止角。(2)展开了小江砾石土的室内试验研究土体抗剪强度。针对现场采取的代表性砾石土,通过室内中型直剪验得到了土体的天然抗剪强度和饱和抗剪强度,采用常水头法得到了饱和砾石土的渗透系数,利用重型击实仪器得到了砾石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研究表明:饱和原状土体的抗剪强度小于天然原状土体的抗剪强度,主要是颗粒发生了润滑作用。(3)展开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休止角的影响研究。自制了休止角测试装置,通过注入法不同颗粒粒径的水上和水下的休止角,采用排出法得到不同密实度的水上和水下休止角,并研究了不同不均匀系数Cu值的对休止角的影响。研究表明:伴随着颗粒的增大,休止角是先增加后减小的,水下休止角则一直增加。对于不同密实度,休止角也呈逐渐增加的过程,密实度越大增加的越快,对于水下休止角则呈现相同的趋势水上和水下的休止角相差在8°左右,说明伴随着休止角的逐渐增大,水中损失程度越小。对于不同级配下的休止角,随着Cu值的逐渐增加,其休止角也逐渐增加。(4)展开了对小江岸坡的塌岸预测和稳定性分析。利用三段法和传递系数法,对小江岸坡的三个典型断面进行了塌岸及稳定性分析,利用geo-studio软件对该三个断面分析了其稳定性。研究表明:通过传统方法的验证,三个断面的稳定性良好。

杨静雯[9](2019)在《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以开州、云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工程的水利枢纽建设和库区的移民安置工作已于2009年基本完成,但是,三峡库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一项较长时期的工作。在不断解决三峡工程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发现,移民安居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由此明确了本次研究的对象。移民安居是一个涉及层面较广的问题,既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民生工程等方面,还涵盖了城市移民搬迁后的居住环境、日常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本研究从三峡库区城市发展演变及动力研究,得出库区城市在后三峡时期的主要矛盾转化,进而提出“移民安居”就是后三峡时期人居环境的首要问题。同时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移民安居为核心,构建“社会—空间—居住”三位一体的逻辑框架,并以此框架对开州、云阳两个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特征评述与评价分析,构建数据演变、空间分析、满意度评价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得出两个城市有关移民安居的现实问题,根据评价出的现实问题提出后三峡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些策略与建议。本文的思考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应论文的第一章节。该部分主要确定两点:第一,选题缘由。对为什么研究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的原因展开探讨。第二,核心切入,对三峡库区城市移民安居的相关概念,研究综述等进行详细研究。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对应论文的第二、三章。该部分主要是对后三峡时期移民安居建设现状情况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角度在于移民安居的阶段性。即从后三峡时期库区主要矛盾的转化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库区城市移民安居现状特征,从而构建“社会—空间—居住”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对开州、云阳两个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特征评述。第三部分:解决问题,文章的四、五章节。该部分主要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途径。解决途径之一是确定移民安居情况的评价标准。即通过建立尽量客观全面的后三峡时期移民安居建设评价体系。解决途径之二是具体应用,即利用开州、云阳作为典型案例,对其进行移民安居的总体评价,找出它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第四部分:总结。对论文整体研究思路和内容进行梳理,得出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

王飞[10](2018)在《澜沧江小湾水库库岸崩滑危险性评价与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小湾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的龙头电站,水库调蓄对下游有重要的作用。小湾水库完全蓄水后,库水位在1180-1240 m之间周期性波动,形成垂直高度达60m的水库消落带。小湾水库消落带岩土体结构复杂、地形陡峭、植被稀疏,在长时期淹没–出露的干湿交替作用下,加大了库岸两侧岩土体失稳的概率,引发库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库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鉴于此,本文以小湾水库库岸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数据,选取了灾害密度、灾害发育面积、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降雨、最大消落高度和地震烈度9个因子,建立适合小湾水库库岸段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评价了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然后,结合库区人类活动实地调查,确定库岸区承灾体类型,评估了库岸崩滑灾害的易损性。最后,基于研究区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估结果,选择风险评价模型,对小湾库区做出风险性评估和区划,以期为库区管理者和当地政府提供防灾减灾规划依据。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库岸崩塌、滑坡空间分布和相关已有资料基础上,综合考虑评价指标,选择了灾害发育历史因素、地形地貌因子和诱灾因子3大类指标,运用AHP评价了小湾水库库岸危险性,并将危险性划分为极高、高、中和低4个等级。其中极高危险性区域面积15.9 km2,占库岸总面积14.5%;高危险性区面积31.3km2,占总面积28.5%;中危险性区面积36.6 km2,占总面积33.5%;低危险性区域面积25.7 km2,占总面积23.5%。其中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漭街渡码头—漭水码头河段的左岸、漭水码头—竹鲁凹的河道左右岸、小湾坝址—漭街渡码头河道左岸、漭街渡码头—漭水码头右岸与部分左岸、竹鲁凹—王家庄左岸。(2)研究区的主要承灾体归纳为人口与物质经济两大类,同时考虑库区人类活动季节差异性、库水位变动情况,分别对1月-5月、6月-9月和10月-12月三个时期价的易损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有三个评价期内,孔雀渡段的人口与物质价值均最高,易损性值也是最大;岔江段(三个时期)、漭街渡段(1-5月)、瓦窑段(6-9月,10-12月)和珠街段(6-9月,10-12月)易损性较高。(3)在危险性与易损性的基础上,将危险性与3个时期易损性利用GIS叠加分析得到小湾水库库岸不同时期崩滑灾害风险分布。结果显示:1月-5月为库区水位逐渐下降期,极高风险区面积3.8 km2,高风险区29.1 km2,中等风险区24.1 km2,低风险区35.9 km2;6月-9月为小湾库区暴雨多发期,极高风险区3.8km2,高风险区29.1 km2,中等风险区42.8 km2,低风险区18.6 km2;10月-12月,库水位处于高水位运行,极高风险区3.8 km2,高风险区36.3 km2,中等风险区18.5 km2,低风险区34.4 km2。期中,孔雀渡段在三个时期中承灾体密度均较大,一旦遭遇灾害,人员与物质将损失惨重,故三个时期极高风险区都位于孔雀渡段,面积均为3.8 km2,占整个库区库岸面积4.1%。三个时期的高风险区面积均较大,又以10月-12月最大,面积达到36.3 km2。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漭街渡码头-平村、小湾坝址-孔雀渡码头和孔雀渡桥-太平地(澜沧江右岸)。本研究对小湾库区库岸崩塌、滑坡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确定了库岸灾害承灾体类型与易损性评价,区划了小湾水库崩滑灾害风险,为小湾库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西南高山峡谷区其他高坝大库库岸带崩滑风险评价和治理提供借鉴。

二、三峡库岸防护堤若干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库岸防护堤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永泰抽蓄下水库边坡岩体差异风化勘察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地质概况
3 下水库大坝及库岸边坡基岩风化差异性
    3.1 坝址区
    3.2 下水库大坝左岸近坝库岸边坡
    3.3 下水库进/出水口对岸(左岸)库岸边坡
4 下水库大坝及库岸边坡基岩差异风化成因及分布规律
5 下水库大坝及库岸边坡设计方案优化或调整
6 结语

(2)基于TLS的三峡库区典型试点崩滑灾害监测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崩滑灾害监测调查研究现状
        1.2.2 TLS技术在崩滑灾害的监测调查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2章 崩滑灾害监测调查概述与点云数据处理
    2.1 崩滑灾害监测调查概述
        2.1.1 崩滑灾害监测调查内容
        2.1.2 崩滑灾害形变监测常规方法
        2.1.3 结构面信息采集常规方法
        2.1.4 TLS技术在崩滑灾害监测调查中的优势
    2.2 点云数据处理
        2.2.1 数据特点
        2.2.2 噪声去除
        2.2.3 数据配准
        2.2.4 模型构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点云的崩滑灾害监测调查方法
    3.1 崩滑灾害形变分析方法
        3.1.1 崩滑体单点形变分析
        3.1.2 崩滑体整体形变分析
    3.2 结构面半自动提取方法
        3.2.1 基于人机交互的结构面辨识
        3.2.2 结构面拟合
    3.3 结构面全自动提取方法
        3.3.1 空间K邻域搜索
        3.3.2 基于改进RANSAC的结构面点云提取
        3.3.3 结构面合并
    3.4 结构面产状计算与统计方法
        3.4.1 产状要素计算
        3.4.2 产状统计
    3.5 结构面提取实验分析
        3.5.1 结构面获取与拟合
        3.5.2 产状要素精度评定
第4章 地质数据解译与形变监测系统研制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开发工具介绍
        4.1.1 系统设计基本思路
        4.1.2 开发工具及环境介绍
    4.2 系统架构及功能
        4.2.1 系统框架设计
        4.2.2 三维图形引擎
        4.2.3 图层化管理
        4.2.4 功能模块设计
    4.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3.1 系统界面设计
        4.3.2 主要数据结构
        4.3.3 结构面信息提取功能
        4.3.4 三维形变分析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峡库区典型试点监测调查案例
    5.1 测区介绍
    5.2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5.2.1 控制点布设
        5.2.2 点云数据获取
        5.2.3 数据预处理
    5.3 危岩体形变分析
        5.3.1 点云切片分析
        5.3.2 点云模型分析
    5.4 岩体结构面识别与解译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MICP加固裂隙岩体的试验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1 概述
    2.2 微生物培养的相关仪器设备
    2.3 培养基的选择
    2.4 产脲酶微生物的分离
    2.5 巴氏芽孢杆菌和自提取产脲酶细菌的纯化
    2.6 本章小结
3 尿素水解MICP最佳固化条件研究
    3.1 概述
    3.2 培养条件正交试验方案
    3.3 添加剂对微生物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微生物固化砂柱抗渗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砂柱加固试验
    4.3 砂柱核磁共振试验
    4.4 固化砂柱渗流试验
    4.5 砂柱渗流特性理论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裂隙岩体MICP加固试验及机理研究
    5.1 概述
    5.2 MICP加固单裂隙灰岩渗流特性的研究
    5.3 MICP加固单裂隙砂岩抗剪性能的研究
    5.4 MICP固化单裂隙岩样理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托口水电站河湾地块渗流分析与渗控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土体渗透特性研究
        1.2.2 基于数值模拟法的水库渗漏计算
        1.2.3 渗控措施效果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托口水电站河湾地块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2.2.1 河湾地块地形地貌
        2.2.2 河湾地块地层岩性
        2.2.3 河湾地块地质构造
        2.2.4 岩溶发育特征
    2.3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3.1 地下水类型与地下水位
        2.3.2 岩体透水性分区与参数取值
    2.4 防渗处理方案
        2.4.1 河湾地块主坝侧防渗布置
        2.4.2 河湾地块副坝侧防渗布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湾地块渗流参数反演分析
    3.1 渗流分析基本原理
        3.1.1 控制方程
        3.1.2 稳定渗流分析模型
        3.1.3 渗流场反演分析方法
    3.2 渗流有限元模型
        3.2.1 河湾地块主坝侧三维有限元模型
        3.2.2 河湾地块副坝侧三维有限元模型
    3.3 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3.3.1 渗流监测设备布置
        3.3.2 主坝侧(防渗段)地下水位与渗漏量
        3.3.3 副坝侧(防渗段)地下水位与渗漏量
        3.3.4 主坝侧灌浆廊道渗漏问题
    3.4 地下水位分析
    3.5 反演成果分析
        3.5.1 反演工况
        3.5.2 河湾地块主坝侧渗流场反演分析成果
        3.5.3 河湾地块副坝侧渗流场反演分析成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湾地块三维渗流有限元分析
    4.1 河湾地块主副坝侧三维渗流场分析
        4.1.1 计算工况与边界条件
        4.1.2 三维计算结果与分析
    4.2 主坝侧廊道渗漏影响因素分析
        4.2.1 防渗帷幕渗透特性敏感性分析
        4.2.2 岩体渗透特性敏感性分析
        4.2.3 帷幕失效分析
        4.2.4 衬砌破坏分析
    4.3 渗漏区间及渗漏量预测
        4.3.1 计算工况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湾地块渗控效果评价与建议
    5.1 渗流控制性能评价
        5.1.1 防渗方案复核
        5.1.2 渗控效果评价
    5.2 渗水抽排建议
        5.2.1 渗水抽排前后廊道稳定性分析
        5.2.2 渗水抽排方案建议
    5.3 防渗及监测措施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题目)
附录B(在校期间参与项目)

(5)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和群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内容与方法
    2.1 水库移民概述
        2.1.1 水库移民的概念
        2.1.2 水库移民的特点
    2.2 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目的和意义
    2.3 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内容
    2.4 移民安置区优选的方法研究
        2.4.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4.2 备选方案的排序和决策方法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分析
    3.1 水库移民安置方式
        3.1.1 大农业安置
        3.1.2 二、三产业安置
        3.1.3 养老保险安置
        3.1.4 自谋职业安置
        3.1.5 其他安置方式
    3.2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类型
        3.2.1 本村后靠安置区
        3.2.2 出村本乡近迁安置区
        3.2.3 出乡外迁安置区
    3.3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优化选择
        3.3.1 大农业安置
        3.3.2 二、三产业安置
        3.3.3 养老保险安置
        3.3.4 其他安置方式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基于粗糙数BWM_ELECTRE方法的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和群决策方法
    4.1 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指标体系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内容
    4.2 粗糙集理论
        4.2.1 粗糙集理论概述
        4.2.2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
        4.2.3 粗糙数
    4.3 基于粗糙数BWM_ELECTRE方法的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和群决策方法
        4.3.1 基于粗糙数BWM的权重群决策方法
        4.3.2 基于粗糙数ELECTRE的排序和决策方法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实例应用
    5.1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5.2 移民安置区优选的定性分析
    5.3 基于粗糙数BWM ELECTRE方法的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
        5.3.1 指标筛选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5.3.2 基于粗糙数BWM方法的权重群决策计算
        5.3.3 基于粗糙数ELECTRE方法的排序与决策
        5.3.4 结果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采用模拟试验研究水位涨落影响下的坡面波浪侵蚀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1.2 试验土坡布设
    1.3 试验设计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位涨落对坡面地形的影响
    2.2 水位涨落对坡面侵蚀量的影响
    2.3 水位涨落对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7)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利风景区研究进展
        1.3.2 风景资源研究进展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
        1.5.1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1.5.2 水利风景资源
第二章 国内典型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概述
    2.1 北方地带风景资源特色
        2.1.1 北方地带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2.1.2 北方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
    2.2 南方地带风景资源特色
        2.2.1 南方地带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2.2.2 南方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
    2.3 草原地带风景资源特色
        2.3.1 草原地带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2.3.2 草原地带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
第三章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分类与分布
    3.1 福建省区域概况
    3.2 福建省水库的分类与分布
        3.2.1 福建省水库分类
        3.2.2 福建省水库分布
    3.3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分布
        3.3.1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区域分布
        3.3.2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地理分布
第四章 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1 平原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1.1 实例一—福清东张水库石竹湖水利风景区
        4.1.2 实例二—宁德市蕉城区“瀛洲仙池”水利风景区
        4.1.3 平原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分析
    4.2 丘陵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2.1 实例三——三明市尤溪县双鲤湖水利风景区
        4.2.2 实例四——长汀县羊牯汀江水利风景区
        4.2.3 实例五——尤溪县闽湖水利风景区
        4.2.4 丘陵湖泊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分析
    4.3 山谷河道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
        4.3.1 实例六——泉州市德化县龙门湖水利风景区
        4.3.2 实例七——龙岩市梅花湖水利风景区
        4.3.3 实例八——浦城县高坊水库水利风景区
        4.3.4 山谷河道型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特色分析
    4.4 三大类型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的比较
第五章 基于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5.1 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景观特性评价计分及结果分析
        5.1.1 计算得分并排序
        5.1.2 分析结果
    5.2 水利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建议
    5.3 结论与讨论
        5.3.1 研究结论
        5.3.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白鹤滩水库小江砾石土岸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塌岸预测
        1.2.2 库岸稳定性分析
        1.2.3 砾石土物理力学特性
        1.2.4 天然及水下休止角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砾石土物理力学特性现场测试
    2.1 概述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特征
        2.2.2 工程地质分析
        2.2.3 地层岩性
        2.2.4 工程地质评价
        2.2.5 水文条件
    2.3 现场测试目的及测试方案
    2.4 物理特性
        2.4.1 含水率
        2.4.2 天然密度
        2.4.3 原状土体颗粒级配
    2.5 力学特性
        2.5.1 水上休止角测量方法
        2.5.2 水上休止角测量数据分析
        2.5.3 水下休止角测量数据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砾石土物理力学特性室内研究
    3.1 概述
    3.2 室内土样制取
    3.3 压实特性测试
        3.3.1 击实试验仪器
        3.3.2 击实试验步骤
        3.3.3 压实特性
        3.3.4 相对密实度
    3.4 抗剪强度测试
        3.4.1 试验仪器
        3.4.2 直剪试验方案
        3.4.3 直剪试验步骤
        3.4.4 直剪实验成果整理
        3.4.5 抗剪强度软化系数
    3.5 渗透特性
        3.5.1 试验仪器
        3.5.2 渗透试验步骤
        3.5.3 渗透特性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砾石土天然及水下休止角影响因素室内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方案设计
    4.3 注入法试验方案及仪器设计
        4.3.1 试验方法原理
        4.3.2 注入法试验仪器
        4.3.3 注入法试验测试方法
    4.4 排出法试验方案及仪器设计
        4.4.1 试验方法原理
        4.4.2 排出法试验仪器设计
        4.4.3 排出法试验测试方法
    4.5 不同粒径颗粒休止角试验
        4.5.1 颗粒粒径对天然休止角的影响
        4.5.2 颗粒粒径对水下休止角的影响
    4.6 颗粒级配对休止角的影响
        4.6.1 不同级配颗粒休止角试验原理
        4.6.2 不均匀系数对天然休止角的影响
    4.7 不同密实度对休止角的影响
        4.7.1 相对密实度对天然休止角的影响
        4.7.2 现场休止角与试验休止角对比分析
        4.7.3 相对密实度对水下休止角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江岸坡塌岸预测及稳定性分析
    5.1 概述
    5.2 塌岸预测方法
        5.2.1 塌岸预测方法步骤
        5.2.2 塌岸预测分析模型
        5.2.3 塌岸模型参数分类
        5.2.4 塌岸预测参数取值
    5.3 常用山区土质岸坡预测方法
        5.3.1 小江砾石岸坡分析模型
        5.3.2 小江岩土混合岸坡分析模型
    5.4 小江岸坡塌岸预测及稳定性分析
    5.5 小江岸坡稳定性分析
        5.5.1 蓄水后塌岸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5.5.2 天然岸坡的稳定性分析
        5.5.3 蓄水后岸坡的稳定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和参与项目

(9)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以开州、云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对象
        1.1.4 选题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后三峡时期
        1.2.2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
        1.2.3 移民安居建设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的研究
        1.3.2 三峡移民相关的研究
        1.3.3 人居环境建设理论的研究
        1.3.4 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
        1.3.5 已有研究小结及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结构
2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分析框架
    2.1 三峡库区城市发展演变及动力研究
        2.1.1 三峡移民搬迁前:小城市自发生长建设
        2.1.2 三峡移民搬迁时期:移民背景下的城市规模急剧扩张
    2.2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主要矛盾转化和现状特征
        2.2.1 从移民政策制定、移民迁建再到移民安居的矛盾转化
        2.2.2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移民安居现状特征
    2.3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三位一体”分析框架
        2.3.1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以移民安居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结构关系
        2.3.2 社会、空间、居住“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
        2.3.3 后三峡时期移民安居研究核心城市选取——以开州、云阳为例
    2.4 本章小结
3 后三峡时期开州、云阳移民安居现状特征调查
    3.1 移民安居建设的社会民生特征
        3.1.1 城市人口与城镇化:移民驱动型过渡至平稳聚集型
        3.1.2 城市居民收入与支出:经济逐步转型、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3.1.3 城市规划情况:移民政策迁建型过渡至人居环境改善型
        3.1.4 城市生态环境:生态破坏型转向为生态保护型
    3.2 移民安居建设的公共服务特征
        3.2.1 三峡后续项目: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支撑
        3.2.2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偏重大中型设施,欠缺社区级设施
        3.2.3 城市交通设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需求
    3.3 移民安居建设的居住环境特征
        3.3.1 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中心边缘的分化模式
        3.3.2 城市居住功能空间的特征:“重商社区”
        3.3.3 城市居住形态空间的特征:特殊的街巷与景观形态
        3.3.4 典型移民住区案例调查:以开州丰乐、云阳大雁移民住区为例
    3.4 本章小结:后三峡时期城市移民安居建设调查的几点结论
4 后三峡时期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4.1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评价体系建构
        4.1.1 构建发展演变、空间分析、满意度评价三个维度的体系框架
        4.1.2 评价方法与模型建立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层因子赋值标准
        4.1.4 评价因素体系以及权重确定
    4.2 后三峡时期开州移民安居建设评价
        4.2.1 社会民生建设
        4.2.2 公共服务建设
        4.2.3 居住环境建设
        4.2.4 综合评价结果
    4.3 后三峡时期云阳移民安居建设评价
        4.3.1 社会民生建设
        4.3.2 公共服务建设
        4.3.3 居住环境建设
        4.3.4 综合评价结果
    4.4 评价的综合结论
        4.4.1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优势总结
        4.4.2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问题总结
    4.5 后三峡时期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的影响机制
        4.5.1 移民安置制度对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影响
        4.5.2 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对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一些思路与对策建议
    5.1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思路的一些探索
        5.1.1 相关理论对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启示
        5.1.2 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必须考虑的背景因素
    5.2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目标原则
        5.2.1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目标
        5.2.2 城市的移民安居建设原则
    5.3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措施探索
        5.3.1 推进创新型的后期扶持措施
        5.3.2 分散布局城市各项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5.3.3 提升移民住区绿化环境与公共空间品质
        5.3.4 更新城市建设参与过程,提高移民参与程度
        5.3.5 调研中富有活力的空间及满意度较高的移民住区及其启示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 开州、云阳人居环境建设问卷调查表
    C 开州、云阳人居环境建设各要素判断矩阵
    D 开州、云阳旧城照片收集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澜沧江小湾水库库岸崩滑危险性评价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3.2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1.3.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1.3.4 水库库岸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和风险评价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小湾水利水电工程概况
    2.2 小湾水库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气候特征
        2.2.5 地震活动
第三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区范围
    3.3 主要数据来源
    3.4 数据预处理和方法
        3.4.1 危险性评价数据处理
        3.4.2 易损性评估数据
        3.4.3 风险计算方法
    3.5 技术路线
第四章 小湾水库库岸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
    4.1 危险性评价指标
    4.2 评价因子归一化
    4.3 层次分析法
    4.4 构建评价矩阵
        4.4.1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2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5 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4.6 评价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湾水库易损性评价
    5.1 易损性评价单元
    5.2 易损性评价对象
    5.3 易损性评价时期
    5.4 易损性数据调查统计
        5.4.1 各库段不同时间出行人次
        5.4.2 各库段不同时期经济统计
        5.4.3 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
    5.5 各库段各时期易损性值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湾水库库岸崩滑风险评价与防灾减灾建议
    6.1 风险区划
    6.2 防灾减灾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三峡库岸防护堤若干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永泰抽蓄下水库边坡岩体差异风化勘察及研究[J]. 周正楹,肖文义,薛鸣. 云南水力发电, 2021(10)
  • [2]基于TLS的三峡库区典型试点崩滑灾害监测调查研究[D]. 高梓成.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3]MICP加固裂隙岩体的试验及机理研究[D]. 支永艳. 三峡大学, 2020(02)
  • [4]托口水电站河湾地块渗流分析与渗控效果评价[D]. 戴宏基.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和群决策研究[D]. 孙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采用模拟试验研究水位涨落影响下的坡面波浪侵蚀过程[J]. 谷举,刘刚,师宏强,李海茹,陈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01)
  • [7]福建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特色研究[D]. 黎秋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8]白鹤滩水库小江砾石土岸坡稳定性研究[D]. 李施衡.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以开州、云阳为例[D]. 杨静雯. 重庆大学, 2019(01)
  • [10]澜沧江小湾水库库岸崩滑危险性评价与风险评估[D]. 王飞. 云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三峡库岸护堤若干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