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研究现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研究现状

一、非结核分支杆菌的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陈越[1](2021)在《云南省部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病原学及其生物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收集到疑似HIV/NTM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双重感染样本共64株,分别来自云南省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对临床双感菌株进行一系列实验,包括生理生化和基因测序鉴定、MIRU-VNTR基因分型和多态性分析、药物敏感实验等,以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优势菌种鉴定、耐药情况,为溯源致病菌的研究和临床预防与诊治提供参考及帮助。方法:1.将样本接种于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两种鉴别培养基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对临床分离株做初步菌种鉴定。同时,进行抗酸染色,观察染色阳性菌株。选取16S r RNA、hsp65、rpo B三种引物对初筛后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测序,结果在NCBI的BLAST中进行序列比对,从而进行菌种鉴定。2.对优势菌群鸟分枝杆菌使用MIRU-VNTR方法做基因分型和多态性研究。选取15个位点,使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条带。运用Quantity One软件计算目的条带大小,通过公式计算重复次数并保存数据。将以上数据及菌株分离地导入Bionumerics6.6软件中,使用UPGM功能制作聚类分析图和MAT功能生成最小树状图。最后,计算每个位点的分辨率,可获得分辨率最高的位点,淘汰分辨率最低的位点。3.对分枝杆菌进行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利福布丁(RBU)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使用比例法逐步稀释菌液后,选取合适的高稀释度和低稀释度菌悬液分别接种于以上5种药敏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置于36℃±1℃的温箱培养4周后读取结果。结果:1.样本经鉴定后得到鸟分枝杆菌16株、胞内分枝杆菌11株、戈登氏菌7株、马赛分枝杆菌4株、三重分枝杆菌4株、鼻疽诺卡菌3株、结核分枝杆菌2株、龟分枝杆菌1株、脓肿分枝杆菌1株、M.paraintracellulare 1株。鸟分枝杆菌数量最多,为优势菌群。2.本次实验鉴定出的鸟分枝杆菌合并本课题组2019年鉴定保存的菌株共23株,做聚类分析图可知,23株鸟分枝杆菌分为3个基因群,A群占比60.9%(14/23),B群占比26.1%(6/23)、C群占比13%(3/23)。保山与德宏地区分为A群基因,大理州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永平县分为B群基因,大理州宾川县3株菌分为C群基因。最小树状图结果,云南部分地区鸟分枝杆菌与日本菌株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云南部分地区菌株与葡萄牙菌株也存在差异但不如日本地区显着。15个位点中,分辨率最高的是MATR-3位点0.714,分辨率最低的为MATR-6位点0.143。3.药敏结果显示,16株鸟分枝杆菌除对利福布丁不耐药,对异烟肼、乙胺丁醇、卡那霉素、链霉素耐药。结论:1.云南省保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与HIV相关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分离株为鸟分枝杆菌,可作为优势菌群。2.运用MIRU-VNTR法计算鸟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MATR-3位点分辨率最高,除MATR-6位点分辨率低外,其他14个位点可以作为鉴定该地区鸟分枝杆菌的位点。云南省部分地区的鸟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与葡萄牙和日本两国存在较大差异。3.16株鸟分枝杆菌对利福布丁敏感率较高,但对于异烟肼、乙胺丁醇、卡那霉素、链霉素耐药。药敏结果显示,治疗双感鸟分枝杆菌疾病,利福布丁更具有优势。

郑辉[2](2020)在《HupB对T淋巴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潜在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 HupB蛋白为研究对象,探讨HupB蛋白对T淋巴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也为HupB蛋白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方法:HupB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Ex PASY Prot Param、Prot Scaleon Expasy、TMHMM Server v.2.0、SOPMA、Vaxijen v2.0等在线工具,分析HupB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区、二级结构与抗原性;利用MEGA X 10.1.7、STRING数据库等分析工具,构建蛋白HupB的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蛋白质相互作用。HupB蛋白的表达、纯化、鉴定:基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v HupB蛋白的基因序列,构建p GEX-6p-1-Rv2986c重组质粒;转化重组质粒到大肠杆菌DH5α并在BL21(DE3)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HupB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GST Agarose纯化重组蛋白HupB,SDS-PAGE测定蛋白相对分子量;Et Eraser TM HP去除蛋白中的内毒素;圆二色光谱分析重组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核分枝杆菌H37Rv HupB蛋白对T淋巴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从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筛选出11例肺结核患者,1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以及10例健康人作对照;HupB蛋白与受试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培养48h;ELISA法检测PBMC释放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6、IL-10、IL-12p70、IL-17A、TGF-β1以及TNF-α)的水平。HupB蛋白特异性IL-6的结核病诊断价值分析:基于前期结核患者PBMC受HupB蛋白刺激后释放的细胞因子情况,筛选40例肺结核患者、27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人作对照,验证HupB蛋白刺激结核患者PBMC所释放IL-6的特异性,并优化实验条件;ROC曲线分析实验样本数据,评估HupB蛋白特异性细胞因子在结核病诊断上的特异性与敏感度;通过Youden’s index分析,确定诊断的Cut-off value,对实验样本进行阴/阳性判别,并比较结核病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果:结核分枝杆菌HupB蛋白由214个氨基酸组成,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区,具有较高的抗原性;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51.40%)构成;在进化关系上,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菌株编码的蛋白与Mycobacterium canettii菌株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属于同一进化分枝;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显示,HupB蛋白主要与Mih F、Phe T、Top A、Pol A与Dna A 5个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分布于细胞壁、细胞质与质膜,能与DNA结合,参与胞内大分子代谢、核酸代谢等生物过程。成功构建p GEX-6p-1-Rv2986c重组质粒,并获得重组蛋白HupB,蛋白浓度为853μg/m L,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51 k Da,与理论值相符;蛋白质内毒素含量低于0.3 EU/m L,可用于后续实验;25℃时重组蛋白HupB的二级结构包括13.4%α-螺旋,32.1%β-折叠,54.5%无规则卷曲。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PBMC受蛋白HupB刺激后释放的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IL-12p70、IL-17A、TGF-β1以及TNF-α无显着性差异(P>0.05);肺结核组经蛋白HupB刺激后,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788.1±608.0 pg/m L,而未加蛋白HupB刺激时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72.29±20.38 pg/m L,差异显着(P<0.0001);非结核肺部疾病组经蛋白HupB刺激后,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259.3±99.81 pg/m L;健康组经蛋白HupB刺激后,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53.51±9.019 pg/m L,与肺结核组均差异显着(P<0.0001)。以肺结核患者为实验组,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人为对照组,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值大于0.9,P值小于0.0001,有统计学意义。基于Youden’s index,得到Cut-off value,对实验样本进行判别,其诊断敏感性为88.89%,诊断特异性为86.57%,诊断准确率为87.5%。结论:1.IL-6是一种炎症因子,肺结核患者PBMC在HupB蛋白刺激后IL-6分泌量增加,表明IL-6可能参与到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机体的进程,为进一步研究MTB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2.HupB蛋白较高的抗原性,并与多种参与DNA结合、核酸代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联合HupB蛋白对肺结核患者PBMC的诱导结果,表明HupB蛋白具有诊断、免疫治疗与预防的潜在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探讨MTB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3.HupB蛋白诱导肺结核患者PBMC所释放的IL-6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人,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HupB蛋白特异性白介素-6反应可作为肺结核病潜在的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研究。

潘力军,李莉,韩旭,刘航,姚孝元[3](2018)在《游泳场所面临的卫生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2015年全国卫生计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已经达144.3万家,全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有991.7万人,其中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为817.9万人。公共场所具有人口相对集中、相互接触频繁、流动性大,公共设备设施和用品用具供公众重复使用、易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等特点,导致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游泳场所是一类重要的公共场所,其面临的卫生问题,特别生物性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重点梳理了游泳场所面临的生物性污染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应对对策及未来研究方向。

潘力军,李莉,韩旭,刘航,姚孝元[4](2018)在《游泳场所面临的卫生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重点梳理了游泳场所面临的军团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等生物性污染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应加强对上述污染物的卫生现状调查及其健康风险评估、干预控制技术研究以及卫生监督管理。

胡飞枢[5](2016)在《中国大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9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研究-meta分析以及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中国大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9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研究----meta分析背景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NTM)是除了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之外的所有分枝杆菌的总称,在疑似结核病患者的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中的检出率正在不断上升。大部分NTM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非常高,导致NTM感染患者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有必要在开始治疗前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或根据不同种NTM的耐药情况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NTM的流行菌种不相同,不同种NTM的体外药敏结果差异很大,但是目前中国缺乏全国范围的针对NTM的大规模药物敏感性评价。目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区的常见致病NTM对2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CECD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收集中国大陆地区的NTM药物敏感性检测相关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信息提取,重复数据剔除,用meta分析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进行检测,对NTM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合并,通过合理的亚组设置分组,分析不同省份、不同种NTM、不同药敏检测方法下的耐药情况。结果共有152篇文献11175株NTM纳入分析,其中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 Growing Mycobacterium,SGM)2802 株,快生长分枝杆菌(Rapid Growing Mycobacterium,RGM)1986株。SGM中包括鸟分枝杆菌245株,胞内分枝杆菌907株,鸟胞内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intracellulare complex,MAC)MAC 1605 株,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M.kansasii)430 株,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arinum)5 株,瘰疬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M.scrofulaceum)34株,戈登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gordonae,M.gordonae)41株;RGM中包括龟分枝杆菌472株,脓肿分枝杆菌661株,龟-脓肿分枝杆菌1276株,偶然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M.fortuitum)218株,龟-偶发分枝杆菌673株,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megmatis)97株。其余为未进一步分型的NTM。最敏感的几种抗菌药物按耐药率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克拉霉素9.5%(6.6%-12.4%),头孢西丁 15.9%(5.8%-26.1%),阿奇霉素 17.9%(4.0%-31.9%),妥布霉素 21.0%(11.4%-30.5%),利奈唑胺 28.1%(20.0%-36.2%),氯法齐明 31.0%(8.8%-53.3%),利福布丁 37.7%(16.5%-58.9%),阿米卡星 39.3%(28.8%-49.8%),莫西沙星40.0%(22.2%-57.9%)。MAC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克拉霉素、利福布丁、阿奇霉素、妥布霉素、莫西沙星、阿米卡星、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依次为1.9%(1.9%-1.9%)、4.1%(1.7%-6.4%)、20.5%(7.0%-33.9%)、22.2%(0%-53.5%)、27.7%(0%-74.3%)、29.8%(16.0%-43.7%)、30.0%(7.1%-52.8%)和 37.3%(15.2%-59.3%)。龟脓肿分枝杆菌对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替加环素、氯法齐明、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依次为7.6%(2.6%-12.5%)、8.3%(1.4%-15.3%)、8.8%(4.7%-12.9%)、19.7%(12.6%-26.7%)、20.9%(9.3%-32.4%)、21.1%(16.2%-26.0%)、22.4%(6.2%-38.5%)、27.2%(11.8%-42.6%)。结论NTM体外药敏试验显示NTM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克拉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妥布霉素、利奈唑胺、氯法齐明、利福布丁、阿米卡星和莫西沙星。鸟胞内分枝杆菌最敏感的药物依次为磺胺甲基异恶唑、克拉霉素、利福布丁、阿奇霉素、妥布霉素、莫西沙星、阿米卡星、利奈唑胺。龟脓肿分枝杆菌最敏感的药物依次为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替加环素、氯法齐明、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利奈唑胺。堪萨斯分枝杆菌最敏感的药物依次为克拉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布丁、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乙胺丁醇、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和磺胺甲基异恶唑。第二部分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方法研究背景脓肿分枝杆菌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NTM)中较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属于胞内寄生菌。NTM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吞噬,大部分会被杀灭,但仍有小部分分枝杆菌能够通过各种机制逃避杀灭,在巨噬细胞中存活下来。目前国际上推荐用液体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脓肿分枝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但对这些胞内寄生菌,体外药敏的结果与临床疗效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肺部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临床效果并不显着,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生长特性可能是导致体外药敏试验不准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相比于传统的体外药敏试验,胞内药敏方法对NTM感染者的治疗应答结果更有预测价值,但是目前针对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方法尚未建立。目的建立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方法,拟解决以下问题:选择合适的载体细胞;明确巨噬细胞分化的合适条件;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最佳共培养时间和最佳药物作用时间。最后比较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分别在液体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新建立的胞内药敏方法下对脓肿分枝杆菌的细菌抑制率(以下简称抑菌率)。方法用乙酸肉豆蔻佛波醋(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浓度梯度诱导分化THP-1细胞确定诱导剂最佳浓度和最佳诱导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确定其分化程度。按照MOI为0.001、0.01、0.1、1、10、100、1000的梯度比例各自共培养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计数菌落数来确定最佳MOI和最佳共培养时间。在药物作用1天、2天、3天、4天和5天后分别对胞内细菌进行涂板计数来确定最佳药物作用时间。按照预实验中建立的胞内药敏方法检测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对6株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抑菌率,同时用液体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胞外抑菌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细胞内两种药物的浓度。绘制抑菌率曲线对胞内抑菌率和胞外抑菌率进行比较,用t检验对胞内抑菌率和胞外抑菌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的最佳浓度和诱导时间为100ng/ml诱导48小时,镜下计数平均分化率为87.0%±5.1%,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11b的阳性率为89.78%,F4/80的阳性率为87.54%。最佳MOI为1,最佳共培养时间为24小时,最佳药物作用时间为24小时。细胞内的克拉霉素浓度约为细胞外的2倍以上,细胞内的利奈唑胺浓度约为细胞外的1/10。给药浓度为 256ug/ml、128ug/ml、64ug/ml、32ug/ml、16ug/ml、8ug/ml、4ug/ml、2ug/ml、lug/ml、0.5ug/ml、0.25ug/ml、0.125ug/ml时,克拉霉素对6株脓肿分枝杆菌的平均胞内抑菌率依次为 94.11%±3.77%、93.00%±4.30%、91.78%±9.83%、91.33%±8.47%、93.46%±4.83%、90.80%±±7.82%、89.50%±15.66%、86.76%±1 1.27%、87.67%±1 0.54%、84.87%±15.51%、75.46%±24.01%、74.94%±±15.95%,平均胞外抑菌率依次为 98.68%±2.19%、98.68%±2.31%、99.32%±0.67%、99.44%±1.06%、98.96%±2.00%、98.87%±±3.07%、97.83%±2.99%、98.76%±2.34%、97.48%±5.02%、98.51%±2.30%、95.58%±9.15%、88.89%±21.78%。在每个浓度点上,克拉霉素的胞内抑菌率小于胞外抑菌率,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浓度为 256ug/ml、128ug/ml、64ug/ml、32ug/ml、16ug/ml、8ug/ml、4ug/ml、2ug/ml、lug/ml、0.5ug/ml、0.25ug/ml、0.125ug/ml时,利奈唑胺对6株脓肿分枝杆菌的平均胞内抑菌率依次为 88.97%±15.09%、92.56%±9.07%、89.70%±12.21%、84.06%±16.58%、67.24%±22.54%、47.67%±23.55%、40.65%±29.30%、35.55%±24.05%、31.92%±24.85%、26.59%±21.13%、25.67%±23.24%、17.85%±20.39%,平均胞外抑菌率依次为 99.63%±0.46%、99.72%±0.42%、94.75%±20.24%、99.23%±0.82%、95.84%±7.99%、95.55%±6.08%、88.80%±16.03%、79.53%±22.56%、73.09%±28.75%、59.84%±30.85%、50.71%±28.54%、34.21’%±20.99%。在每个浓度点上,利奈唑胺的胞内抑菌率小于胞外抑菌率,除了浓度为64ug/ml时,其它浓度条件下胞内药敏试验和胞外药敏试验的平均抑菌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首次建立了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检测方法,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提供了一种更贴近临床的检测技术。对于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方法,THP-1细胞所分化的巨噬细胞是合适的载体细胞,最佳MOI、最佳共培养时间和最佳药物作用时间为1、24小时、24小时。克拉霉素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利奈唑胺的细胞内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但两者的胞内抑菌率都显着低于胞外抑菌率。

郭健,周芬,唐佩军,肖玉梅,张晓龙,吴妹英[6](2016)在《苏州地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苏州地区2008—2013年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2013年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1012例,其中结核分枝杆菌74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269例,分别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等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非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3,P<0.05)。结核分支杆菌单耐药以单耐药为主(57.74%),而非结核分枝杆菌以耐多药为主(66.87%),而两者多耐药和不同情况耐药性组成无明显差别,总耐药顺位第一位的分别为S、HRS(或HRES)和RS。结核分枝杆菌单耐药性明显高于非结核分枝杆菌,两者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非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性明显高于结核分枝杆菌,两者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核分枝杆菌多耐药率趋势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差异,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无明显变化,而非结核分枝杆菌先快速下降后小幅回升并保持稳定。结论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均高度耐药,其中结核分支杆菌单耐药以单耐药为主,而非结核分枝杆菌以耐多药为主。2者耐药性有明显差别,但在不同种类的耐药组成中差别不大,且两者的耐药性变化中耐多药的比例持续增加,需要引起重视。

齐志强[7](2014)在《湖南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用DNA微阵列基因芯片对湖南地区2012年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1.收集2012年湖南地区经结核培养阳性的3157例标本,经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基培养,初步鉴定出271例NTM分离株。2.将初步分离的271例NTM分离株用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法进一步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3.将分离到的225株NTM采用绝对浓度法对其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以了解湖南地区NTM的耐药情况。结果:1.湖南地区3157株结核阳性样本经PNB/TCH初步鉴定,其中271例为NTM。对这271例样本用DNA微阵列基因芯片进一步鉴定,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TB)46株(16.9%),NTM225株(83.1%),NTM的分离率为7.1%。2.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的225株NTM中,鸟分枝杆菌63株(28%)、胞内分枝杆菌90株(40%)、偶然分枝杆菌9株(4%)、龟或脓肿分枝杆菌54株(24%)、戈登分枝杆菌3株(1.33%)、瘰疬分枝杆菌3株(1.33%)、堪萨斯分枝杆菌3株(1.33%)。3.绝对浓度法检测225株NTM耐药性结果显示大多数NTM对抗结核药物呈现高度耐药。结论:1.传统的PNB/TCH生长试验鉴定NTM特异性低;采用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鉴定NTM快速(6小时左右)、准确;2.首次报道湖南地区2012年NTM分离率为7.1%,以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和龟或脓肿分枝杆菌为主;3.NTM对常规抗结核药呈现高度耐药,如果已经鉴定为NTM,可不必进行常规结核药敏试验。

张晓飞[8](2014)在《分枝杆菌的质谱分型及其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MS)在鉴定临床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检测利奈唑胺对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活性并研究脓肿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47株菌株,经hsp65和rpoB基因测序确认,使用MALDI TOF MS鉴定分型;比例法检测70株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2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检测脓肿分枝杆菌与利奈唑胺耐药相关的23s rRNA、rplC、rplD、rplV以及whiB基因突变,以及PCR检测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cfr;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存在下利奈唑胺对脓肿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差异。结果:1.47株分枝杆菌包括8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株结核分枝杆菌,30株胞内分枝杆菌,2株堪萨斯分枝杆菌,1株脓肿分枝杆菌,4株M. marseillense。 MALDI TOF MS准确鉴定了除4株Mmarseillense外的其余菌株。本实验成功建立了M. marseillense的飞行时间质谱数据库。2.利奈唑胺对70株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利奈唑胺MIC均=1μg/ml,MIC50为0.5μg/ml,MIC90为1μg/ml。利奈唑胺对M. marseillense的MIC为4μg/ml,利奈唑胺对胞内分枝杆菌MIC为8-16μg/ml,对脓肿分枝杆菌MIC为64μg/ml。3.利奈唑胺耐药的脓肿分枝杆菌未检测到23s rRNA、rplC、rplD、 rplV以及whiB基因突变,未发现质粒介导的cfr基因。在利血平存在下,脓肿分枝杆菌的MIC降低至8μg/ml和16μg/ml,提示有外排泵机制存在。结论:1.MALDI TOF MS可快速准确鉴定临床分离分枝杆菌,在临床常规鉴定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2.首次发现并对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亚种M. marseillense并对其建立了质谱数据库。3.利奈唑胺对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存在种间差异。4.首次发现脓肿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与外排泵表达有关。

陈菲菲[9](2013)在《非典型分支杆菌的PCR鉴定及对卡介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支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范围的影响,还可以传染给饲养人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结核病在人类疾病中仍然作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仍然在不断上升。在一些结核病患者病灶处,除了分离到结核分支杆菌外,还可分离到非典型分支杆菌,但尚不能确定这些非典型分支杆菌是否全部具有致病性。目前已经证实非典型分枝杆菌可在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也可以从动物传染给人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尚未得到论证。结核杆菌主要是细胞内寄生菌,在抗细胞内寄生菌的免疫中,细胞介导的免疫起主要作用。目前唯一可用的结核病疫苗是BCG,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导致免疫效果不尽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分布广泛的非典型分支杆菌与结核分支杆菌间有3-36%的交叉反应。因此,非典型分支杆菌对结核免疫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第一部分是利用7H9培养基复苏13株非典型分支杆菌,进行hsp65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3株分支杆菌主要为1株浅黄分支杆菌、1株胞内分支杆菌、3株母牛分支杆菌、4株偶发分支杆菌和4株新金分支杆菌。本研究第二部分是选取五种不同的非典型分支杆菌,应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流式细胞术以及间接ELISA方法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非典型分支杆菌对结核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非典型分支杆菌对卡介苗的免疫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陈钊成[10](2011)在《健康宿主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病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健康宿主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2005年至2010年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例健康宿主合并非结核分支杆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临床资料完整,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女性1例,22岁,学生;男性1例,48岁,交警;从起病到确诊的时间分别为1.5年和2.5年;2例患者均曾规则抗痨治疗半年和2.0年;1例后期合并存在糖尿病,分型待定,均无使用免疫抑制剂史。(2)临床表现:2例均有发热,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盗汗,食欲减退及咳嗽;头痛1例,皮肤损害1例。均无咯血。(3)实验室检查:2例健康宿主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病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免疫相关性抗体均阴性,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血沉均增快,1例患者肝功能转氨酶升高。(4)主要影像学表现:2例肺CT均见纵膈淋巴结肿大,均无钙化,无毛刺及血管集束征;1例患者肺CT示多肺叶可见斑片状或条索状等病变,治疗好转后短期内复查肺部CT未见明显吸收;B超检查2例均有双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5)病原学结果:两例淋巴结活检涂片及培养示非结核分支杆菌。(6)误诊,治疗和转归:最常被误诊为肺结核及淋巴结结核,2例初诊肺结核后均予抗结核治疗,均为部分有效,药敏试验示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大部分耐药,抗痨治疗疗效差。一例予抗非结核分支杆菌治疗3.5年,治愈;一例确诊后放弃抗非结核分支杆菌治疗而院外继续抗痨治疗,随访病情进行性加重。结论: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可出现于免疫正常患者;健康宿主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病是一种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和化脓性感染改变的疾病,易误诊为结核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大部分耐药;治疗上建议使用2,3线抗痨药物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

二、非结核分支杆菌的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结核分支杆菌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部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病原学及其生物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课题资助情况
缩略语中英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云南省部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实验耗材及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复苏
        1.2.2 菌种保存
        1.2.3 菌种初步鉴别
        1.2.4 菌体DNA提取
        1.2.5 聚合酶链反应
        1.2.6 琼脂糖凝胶电泳
        1.2.7 普通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验
        1.2.8 纯化后DNA测序结果比对
    1.3 实验结果
        1.3.1 抗酸染色结果
        1.3.2 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中性罗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1.3.3 鉴别培养基菌种鉴定初步结果
        1.3.4 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1.3.5 DNA测序比对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鸟分枝杆菌基因多态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实验耗材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PCR
        2.2.2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3 结果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聚合酶链反应实验结果
        2.3.2 VNTR多位点基因分析
        2.3.3 鸟分枝杆菌各个位点的重复次数及分辨率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鸟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实验耗材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悬液制备
        3.2.2 菌悬液稀释
        3.2.3 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接种
        3.2.4 鸟分枝杆菌的培养
        3.2.5 药敏实验结果判读
    3.3 实验结果
        3.3.1 HIV合并NTM双感来源鸟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
        3.3.2 鸟分枝杆菌低稀释度和高稀释度药敏实验结果
        3.3.3 鸟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IDS合并鸟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HupB对T淋巴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潜在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1 绪论
    1.1 结核病流行现状
    1.2 结核病诊断技术
        1.2.1 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
        1.2.2 显微镜学诊断技术
        1.2.3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技术
        1.2.4 免疫学诊断技术
        1.2.5 分子诊断技术
    1.3 外周血单核细胞
        1.3.1 T淋巴细胞
        1.3.2 B细胞
        1.3.3 NK细胞
        1.3.4 单核细胞
        1.3.5 树突状细胞
    1.4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
    1.5 细胞因子
        1.5.1 γ-干扰素
        1.5.2 白介素-2
        1.5.3 白介素-4
        1.5.4 白介素-6
        1.5.5 白介素-10
        1.5.6 白介素-12
        1.5.7 白介素-17
        1.5.8 转化生长因子-β
        1.5.9 肿瘤坏死因子-α
2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菌株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Hup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Hup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3.3 HupB重组蛋白的蛋白含量测定与内毒素的去除
        2.3.4 圆二色光谱检测重组蛋白HupB的二级结构
    2.4 实验结果
        2.4.1 Hup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4.2 Hup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4.3 HupB蛋白浓度的测定与内毒素检测结果
        2.4.4 重组蛋白HupB圆二色谱分析结果
    2.5 讨论
3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对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试剂与耗材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样本
        3.2.4 样本入选标准
        3.2.5 样本信息登记
        3.2.6 伦理学申明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样本的收集
        3.3.2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的分离
        3.3.3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诱导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3.3.4 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3.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
        3.4.1 肺结核患者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4.2 入组的不同临床样本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4.3 HupB诱导肺结核患者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4.4 HupB诱导入组的不同临床样本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5 讨论
4 HupB特异性IL-6 反应肺结核诊断方法的建立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试剂与耗材
        4.2.2 主要仪器
        4.2.3 实验样本
        4.2.4 样本入选标准
        4.2.5 样本信息登记
    4.3 实验方法
        4.3.1 实验样本的收集
        4.3.2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的分离
        4.3.3 HupB特异性IL-6 反应肺结核诊断方法的建立
    4.4 实验结果
        4.4.1 反应条件优化的结果
        4.4.2 HupB特异性IL-6 反应诊断肺结核诊断标准的建立
    4.5 讨论
5 HupB特异性IL-6 反应与4 种结核病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样本
        5.2.2 样本入选标准
        5.2.3 样本信息登记
        5.2.4 主要仪器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痰涂片检测
        5.3.2 IGRAs检测
        5.3.3 Gene Xpert-MTB/RIF检测
        5.3.4 抗体芯片检测
        5.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痰涂片法检测结果
        5.4.2 IGRAs法检测结果
        5.4.3 Gene Xpert-MTB/RIF法检测结果
        5.4.4 抗体芯片法检测结果
    5.5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5)中国大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9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研究-meta分析以及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1
    中国大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9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研究----meta分析 1.1
    前言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2
    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研究 2.1
    前言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全文总结 2.7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诊断与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概述 NTM流行病学研究 NTM感染的诊断 体外药敏检测与抗NTM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及质量评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6)苏州地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不同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比较
    二、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不同种类耐药情况比较
    三、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谱
    四、2008—2013年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
讨论

(7)湖南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试剂
    2.3 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PNB/TCH初步鉴定
    3.2 DNA微阵列芯片结果
    3.3 DNA基因芯片与PNB/TCH结果比较
    3.4 22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
    3.5 药敏实验结果
    3.6 16s rRNA基因测序及病人临床资料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分枝杆菌的质谱分型及其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分枝杆菌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1.1.1 分枝杆菌流行情况
    1.1.2 分枝杆菌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1.3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其在细菌鉴定上的应用
1.2 利奈唑胺对分枝杆菌抗菌活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2.1 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1.2.2 利奈唑胺的抗菌活性
    1.2.3 利奈唑胺耐药机制 第二章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分枝杆菌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
    2.3.1 菌株培养结果
    2.3.2 抗酸染色结果
    2.3.3 细菌小批量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2.3.4 hsp65基因扩增鉴定结果
    2.3.5 rpoB基因确认鉴定结果
    2.3.6 质谱鉴定结果
    2.3.7 数据库的建立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奈唑胺对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及脓肿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
    3.3.1 菌株培养结果
    3.3.2 菌株鉴定结果
    3.3.3 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药敏结果
    3.3.4 利奈唑胺对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抑菌活性
    3.3.5 利奈唑胺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抑菌活性
    3.3.6 脓肿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比对结果
    3.3.7 外排泵抑制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非典型分支杆菌的PCR鉴定及对卡介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结核分支杆菌
    1.2 非典型分支杆菌
    1.3 结核分支杆菌与非典型分支杆菌的相关性
    1.4 卡介苗免疫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非典型分支杆菌的PCR鉴定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非典型分支杆菌对卡介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健康宿主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病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方法
资料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趋势,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非结核分支杆菌的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部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病原学及其生物特性研究[D]. 陈越. 大理大学, 2021(09)
  • [2]HupB对T淋巴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潜在应用[D]. 郑辉.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游泳场所面临的卫生问题与对策研究[A]. 潘力军,李莉,韩旭,刘航,姚孝元. 《科学与现代化》2018年第4期(总第77期), 2018(总第77期)
  • [4]游泳场所面临的卫生问题与对策研究[A]. 潘力军,李莉,韩旭,刘航,姚孝元. 第十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 2018
  • [5]中国大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9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研究-meta分析以及脓肿分枝杆菌的胞内药敏方法研究[D]. 胡飞枢. 浙江大学, 2016(06)
  • [6]苏州地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分析[A]. 郭健,周芬,唐佩军,肖玉梅,张晓龙,吴妹英. 第三届耐药结核病防控与诊治新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 2016
  • [7]湖南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D]. 齐志强. 中南大学, 2014(03)
  • [8]分枝杆菌的质谱分型及其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的研究[D]. 张晓飞.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 [9]非典型分支杆菌的PCR鉴定及对卡介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 陈菲菲. 吉林农业大学, 2013(S2)
  • [10]健康宿主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病2例并文献复习[D]. 陈钊成.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标签:;  ;  ;  

非结核分枝杆菌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