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救己,害人害己——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自我生活叙事

救人救己,害人害己——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自我生活叙事

一、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一位教育研究者的自我生活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陈荣荣[1](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教育叙事研究 ——以西宁市A小学W教师为个案》文中提出学者对“教师提问”这一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早期,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开始探索这一简单现象背后的学术意义。对它的研究不过短短一个世纪,然而这一现象本身却已存在上千年,对“教师提问”进行重新再思考,是当代教育对优秀传统教育方式的继承和发扬,是当代教育变革中对提问方式的需求,亦是课堂文化塑造的必然。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描述出“教师提问”背后蕴含的故事,揭露出一位一线教师在提问中迸发出的智慧,让提问绝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来问”这么简单的事。文章共分四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澄清了以往研究中的缺憾,详细说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思路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为研究的正式开始奠定了较为充分的基础。第二部分,通过查找资料、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了笔者进行研究地点的基本情况(学校、班级、老师),并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描绘出了 W老师的部分生活经历,介绍了 W老师的教学感悟和她对于提问的认识。第三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较为全面的勾画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师提问”立体图,更能鲜明地感受到教师提问是如何影响学生、教师的提问又如何受到学生影响,这个过程中有教师的反思和试探,也有学生的成长和迷惑。第四部分,首先从提问前、中、后三个时间段对W教师提问风格进行分析,再融合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总结出教师提问和促进学生回答的策略,最后对整个研究作以反思。

文亚婷[2](2018)在《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历程教育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随着知识科技的迅猛发展,教师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社会全面关注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而专家型教师阶段是代表着教师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阶段,因此,培养专家型教师,不仅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目标诉求。由于我国的中学地理长期处于“副科”边缘化位置,对地理教育重视度不足,发展比较薄弱。全面开展的地理教育改革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因此,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成为必然之势。只有促进地理教育工作者向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全球意识、地理实践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素养,提升地理教育质量。每个个体都会受到独特宏观社会背景及微观成长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专家型地理教师的成长,不仅要学习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智慧等,也必须重视其成长历程,深入挖掘、全面立体地重现专家型地理教师的成长道路。鉴于此,本文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教育叙事研究范式,采用叙事研究能够让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了一位河南省的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深入观察她的真实教育生活世界,通过深度访谈来倾听她的内心声音,希望通过展示张老师的实然成长经历和专业发展故事,更全面、更立体地重现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的历程。本研究将专家型教师成长与地理学科相结合,在提炼专家型教师成长之共性规律的同时,从地理学科的专业特殊性的角度出发,对地理学科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经历和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深入而翔实的教育叙事研究,以时间发展为叙述线索,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缩短与读者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性与可读性,对于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发现,“终身学习”的坚定信念,即教师的自我完善愿望和专业自主意识,促使教师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与超越;该专家型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源于她的个体成长经历中的理解和生成,并推动其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求索教育真谛;职业责任感、积极乐观的心态及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是该专家型地理教师纾解压力和解决难题的秘诀,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激励因素;教师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我建构能优化教学实践,促进优质教学,是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根基;教学反思和研究是专家型教师自我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核心因素与重要路径;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对专家型教师职业选择、理想树立和事业成就有深刻影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是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的坚实后盾;学校环境、教师群体文化及成长平台为专家型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据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研究对象张老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叙事研究关注的是个体,重在经验的理解,因而笔者尝试以一个建构主义者之角色,从解释学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遵照教育叙事研究之本质,对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的成长历程做详细及深刻的了解、探讨与解释,而非提出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理论或结论。

郭丽萌[3](2017)在《困厄与求索:一位教育学研究生教育信念的生活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念,是教育中的潜在变量;是飘荡于学校上空的“幽灵”;是教育主体追求人生高度的精神阶梯。信念问题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人生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是基于信念的事业。面对当今时代给予我们的现实震撼,和由此产生的信念危机,很多徘徊在教育“怪像”中的教育工作者渴望突围,渴望诉说,渴望被倾听。鉴于此,不仅教育信念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学生的自我研究和写作更应该得到重视。本论文基于生活史视角来探索生活体验与教育信念的关系。从我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求索三个角度展开。第一部分我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分别选取小学、初中、高中、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他人”,主要叙述和反思笔者本人的教育生活体验,为读者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自我形成的社会过程;第二部分他们的故事主要是家族和同龄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寻找我的痕迹的同时可以关照整个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第三部分是我们的求索,是关于笔者本人、更是关于教师群体对教育信念的探索与思考,对教育事业愿景的执着与守望。

黄露[4](2014)在《在路上 ——一项关于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全国高校任职教师人数也大幅增长,尤其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已然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目前我国高校已形成一个由“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地方高校组成的金字塔分层体系。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处于不利竞争地位。尽管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发展困境重重,仍有一部分人脱颖而出,他们认真教学、严谨科研,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大的成果,缩短晋升时间,从而破格晋升成为教授(后均简称为破格教授)。本文以质的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选取了六位在地方高校工作的破格教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十次访谈和观察。在搜集、整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寻找“本土概念”,以情境分析和类属分析的方式呈现他们一路走来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在纵向上以生活史的方法整体呈现他们其中的一位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故事,使读者能够完整地、连贯地体会他是“怎样成为破格教授”的过程;在横向上以“信仰”、“积累”、“训练”、“创新”、“挤时间”、“突破”等“本土概念”描绘出他们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以“满足”、“备课”、“经验”、“思维”、“困境”、“孪生兄弟”等“本土概念”描绘出他们是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他们的故事里也看到时代、环境、父母教养、关键人物等因素对他们成为破格教授的影响,而“靠自己”才是促成他们成为破格教授的最根本因素。最后,我对六位地方高校破格教授的专业成长历程以及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反思。论文最终形成了五个“扎根理论”:一是地方高校破格教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二是地方高校破格教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三是“靠自己”是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四是关键人物影响着地方高校破格教授的专业成长;五是地方高校破格教授面临专业成长进一步发展的困惑。基于以上结论,我从地方高校管理者和高校青年教师本人的角度思考如何促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鉴[5](2013)在《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及其发展共势》文中指出我国当代的课堂教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学习苏联阶段、初步尝试阶段、流派纷呈阶段。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日益成熟,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日趋完善。理论界的研究以"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基础教育实验与课堂教学的重构"研究、"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生活"研究、"课堂教学论与课堂志"研究等为代表。实践界的探索以杜郎口、洋思中学等为代表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香港聚焦课堂的"U—S"伙伴合作研究最为突出。我国的课堂研究现状有如下几个共势:课堂教学研究的重心由批判转向重建,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课堂教学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与成长,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景光明而曲折。

句新文[6](2013)在《试论作为探究和解释的生活史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生活史在我国教师生活研究领域有两种理解:成长史与探究、解释的生活史。本文认为教师生活史研究是对教师生活的解释、探究,超越了对成长历程的叙述。运用生活史研究,既可以理解个体教师,促进教师反思、自我理解,还可以增进教师间的相互理解、认同、合作,有助于民主氛围的形成,提升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吴支训[7](2011)在《基于Mashup平台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促进人类的学习,如何挣脱海量信息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已是教育研究新的重要课题。个人学习环境能为网络学习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空间,方便收集与提取学习信息,方便学习同伴交流协作。现有的Mashup平台可以为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提供新的尝试。论文通过对部分研究生和大学生两个群体的问卷调查,再结合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对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可行性以及适宜的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已有的个人学习环境概念和构建方法。并以建构主义、关联主义和个人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从选择内容源到数据Mashup再到表现Mashup为路径的构建方法,并用例证法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最后通过以自己为对象的个案研究,证明了该构建方法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表明,当前构建个人学习环境具有可行性,且更适宜高学历者;采用Mashup平台较其他方法构建的个人学习环境更能有效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增强与同伴进行协作与交流的便利性。

李长娟[8](2010)在《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 ——基于三兴中学五位女教师的个人生活史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变迁的重要时期,这些正在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变迁并不局限于世界的某个地区,而是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身处社会文化变迁之中的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剧烈的震撼。在变革的年代里,人们突然感到无所适从,因为现代化破坏了生命的世界性原始背景,人们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依托。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当中,教育领域无疑也受到了影响,深处变迁当中的乡村女教师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何,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其生涯发展中有何影响,她们又是如何具体表现个体的生涯智慧的。在大环境的大变动和社会性别的双重重压之下,普通岗位上的乡村女教师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生涯发展的?研究者希望通过对几位乡村女教师的个人生活史的追踪,探寻在大变迁时期,通过社会性别的视角去透视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端倪,了解她们生涯发展背后的困境和意义,探寻出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策略。研究者的十几年的基础教育是在乡村完成的,对乡村女教师一直充满着同情和敬意,并且亲眼目睹和听说了在社会变迁之下,许多乡村女教师由于社会性别和性别权利关系的影响,她们生涯发展的艰辛和困厄无助。她们内心的悸动和不安、恐惧和忧伤震撼着研究者,她们的平和和执着又感染着研究者,研究者对她们在漫长的生涯发展中所经历的挣扎和彷徨有深入的了解。因此,选择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为研究主题后,埋藏在记忆中的许多片段都复活了,但受社会性别影响下的被研究者的具体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图景却隐晦不明。多文化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把握社会的脉动,而以往最容易被忽略的性别视角,将让你看到一副全新的结构变化图像。因此,本论文以研究者高中时的母校,吉林省玉安县(化名)一所乡镇中学——三兴中学(化名)的五位女教师为个案,她们正在三兴中学任教,或者曾在三兴中学任教,以她们的生活史为明线,以她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暗线,揭示她们生涯发展背后的意义,探寻社会性别对她们生涯发展的影响这一主题。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里,一旦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性别观念确立,大众便会不自觉顺应这种话语,女性的主体性便也不复存在!女性话语中的女性主体性的确立是改变女性地位的关键所在!而乡村女教师的主体性看似呈现出在场的态势,其实质在很大程度上被男性的霸权话语压抑着。在学校和家庭中,她们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她们的主体性一直缺席着。本文在文献研究和作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揭示社会性别是如何构建乡村女教师的性别观念和影响她们的生涯发展的,社会性别又如何使乡村女教师主体性处于缺失地位,对乡村女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进行现实省察,并在女性话语基础上重构乡村女教师的主体性。采用个人生活史研究,揭示乡村女教师教育生活的矛盾和哲理。以生活叙事、访谈、田野观察、日记分析等手段,洞察乡村女教师个体的主观现实,重视个体在行动中的主观意义,彰显叙事思维的魅力。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师生涯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对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研究缺乏社会性别这样一个研究视角。这是研究者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做此研究的原因之一。研究者希望能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对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教育研究提供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新视角。因为,从书斋里走出来,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乡村普通女教师的生活与教育实践的丰富与深刻,或许能够触摸到乡村女教师生命中最丰富而最多样的内涵。

麦家[9](2008)在《看风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她是个天使,但并不完美。嘿,她是一个有问题的天使。嘿嘿,她就是七○一破译局欧洲处第五任处长黄依依。在七○一,有关黄依依的传闻并不比瞎子阿炳平淡,人们因着自己的好恶和见闻,以不同的感受向我讲述着同一个人的故事和传

戴大明[10](2008)在《“读经”与文化自觉 ——社会学微观视角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的“读经”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熟读。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们明白自己的文化来历、文化特色、文化价值与文化发展趋向。本研究采用解释学研究范式,遵循事实——解释的社会学研究路径,以“读经”之行为事实和文化自觉之思想事实为出发点,运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经验反思、理论思辨等研究方法,对取自四个不同年龄、地区的“读经”的个案就“读经”与文化自觉的经验进行调查,然后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调查发现,台湾陈君读经以《论语》为中心,他认为孔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金字塔的顶尖,读懂《论语》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论语》是关于生活的智慧之书,它的根本价值在于成己成人,使个人、家庭、社会、世界保持和谐。人类在新世纪明智的选择是回归孔子,从孔子那里学习和谐生活之道。他还根据《论语》的要求,躬行实践,为别人解决心理问题,成效明显。广西刘君读经以《伤寒杂病论》为中心。他认为修习中医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必要途径,而中医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中医思维的特点是天人合一,主要表现是象数思维;精通中医经典,上可治国、中可治人、下可治病,有利于“致中和”。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强调人本身,注重运用综合思维,使人自身保持平衡状态以防病、治病;而西医认为天人相分,强调疾病,注重运用分析思维,找到病源,以对抗的方式加以解决。中西医的路子完全不同,二者各有所长,真正可以互相补短,地位应当平等。中西医的关系基本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关系。北京胡君读经以《老子》为中心,认为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真谛必须从研习原始经典开始。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学文化之中。道学文化对于个人、社会和世界具有多种重要价值。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化应当以新道学文化为方向。重庆的“我”读经以《周易》为中心,认为伏羲文化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特点是“易”以贯之。它的时代价值表现在可以继续为我们提供生命之道。从太极地球的视角审视,中西文化是一种天然的相反相成、对立互补、相互依存的关系。分析每个被调查者由“读经”到文化自觉的机制与方法,发现陈君主要采用“博学”与“笃行”的方法。博学方面,他在背诵《论语》的基础上,精研中、外几十种不同作者注解的《论语》,博采众长;同时,发挥自己阅历较为丰富的优势,从自己的身世遭遇出发,设身处地地揣摩孔子原话的语境和涵义,故对《论语》多有切实的体悟。笃行方面,他总是力求把《论语》的思想体现在个人日常一言一行。言必有信,行必由仁,思必依智慧。他用博学、笃行之方法读《论语》,所以对中国文化的体认就比较深。刘君治《伤寒》,不仅能背诵经文,而且善于从文字学入手,分析经典中文字的涵义,探赜索隐,将汉字、中医、周易、思维互相贯通,把时空、身心、道器互相联系,以治病为下策,以强体为中心,以预防为上策,“技进于道”,最后达到文化自觉。胡君治道家之学,他的经验是,“读经”要用功,更要用心。用功的关健在于千遍万遍地诵读经典;用心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这样则可以上友古人,与圣贤心心相印,声气相通,得其“心传”,产生灵感,开发潜意识,自可以觉悟到中华文化的真谛,实现文化自觉。本人“读经”过程中,以背诵经典为基础,努力从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易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审视经典,也能初步实现文化自觉。总之,通过调查、研究四个“读经”个案,发现由于他们每人都至少熟读一部经典,并且有着具有自己特色的“读经”方法,结果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特点、价值和发展趋向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基本能自圆其说的看法,即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文化自觉。基于对四位被研究者“读经”与文化自觉关系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本研究的四个个案来说,“读经”与文化自觉有必然的联系:“读经”可以导致文化自觉。(2)通过“读经”,可以在对于人类文化特点予以整体把握的大前提下,对中国文化的来源、特色、价值以及发展趋向等形成比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即实现文化自觉。(3)博学,笃行,深通汉字和易道,专勤诵读经典,多学科角度审视,以便达到视域的融合,是从“读经”到文化自觉的必要方法。

二、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一位教育研究者的自我生活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一位教育研究者的自我生活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教育叙事研究 ——以西宁市A小学W教师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教师提问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已有文献述评
    四、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伦理
        (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章 背后的故事
    一、素描:学校、班级、老师
        (一)关于A小学
        (二)关于五(1)班
        (三)关于W教师
    二、关于W教师的其他要说明的事
        (一)W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二)W教师对教学的认识
        (三)W老师对教师提问的认识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叙事——教师
    一、“牵着蜗牛的手漫步”
        (一)“小学就像当保姆”
        (二)“既想让他们活泼,又不想让他们过于活泼”
    二、“把80%的精力投入到20%的学生身上”
        (一)不寻常的掌声——对潜能生的鼓励
        (二)今天的板书你来做——对绩优生的信任
    三、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
        (一)“他们两个我都习惯了,每次都是这个样子”
        (二)课间小插曲引发的提问风波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叙事——学生
    一、“我不太在乎会说错”
        (一)“不啃别人吃过的馒头”
        (二)“老师问到我知道的了,好开心”
    二、“我怕说错,我不敢说”
        (一)“同学们会笑话我”
        (二)“我要百分百确定了答案才举手”
第五章 讨论与反思
    一、讨论: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一)W教师的提问分析
        (二)同学对W老师的评价
        (三)教师提问需要什么
        (四)促进学习者回答问题的条件
    二、反思:教育叙事研究
        (一)倾听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研究过程中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同意书
    附录2 访谈提纲、数据表
    附录3 W教师所获荣誉节选
    附录4 W教师《支教印象》部分展
    附录5 W教师的教案选
    附录6 W教师带过的学生在校报上发表的文章节选
    附录7 研究中照片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历程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培养专家型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
        (二) 培养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诉求
        (三)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地理教育质量的核心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专家型教师
        (二) 专家型地理教师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 专家型地理教师
        (二) 教育叙事研究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 对研究参与者的意义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选取
        (二) 研究方法
        (三) 资料收集和整理
        (四) 研究效度和伦理
        (五) 叙事方式的前提反思——“叙述”还是“评论”?
第二章 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的学业成长历程
    一、小学:从小就爱学习
        (一)“哭着闹着要上学”
        (二) 考试不知“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三) 河谷上的“勇士”
        (四) 一回家就写作业
        (五) 树下的“读书郎”
        (六) 我要考最好的高中
        (七) 上台讲题的“小老师”
        研究者旁白
    二、中学:为教师理想而奋斗
        (一) 第一次职业选择
        (二) 想学啥老师就教啥
        (三)“小小英语老师”的学堂
        (四) 提暖瓶的老爷子
        (五) 报志愿:从数学系调剂到地理系
        研究者旁白
    三、大学:愉悦的地理学习时光
        (一) 爱上地理——上山采岩石
        (二) 愉快的休闲时光
        (三) 对猕猴桃的好奇心
        (四) 骑车去黄河滩看狮子座流星雨
        (五)“师范生绝对不能作弊!”
        (六) 最喜欢的一双白色旅游鞋
        (七) 地理野外实习
        研究者旁白
第三章 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一、荥阳: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 毕业工作——赶上高考改革的“幸运儿”
        (二) 工作还是读本科?
        (三) 新学校的“开拓者”
        (四) 独自摸爬滚打的新手教师
        (五) 一场难忘的病
        (六) 初尝教学成果的“甜头”
        (七) 与“四大天王”的斗智斗勇
        (八) 继续深造——“我最不怕的就是学习”
        研究者旁白
    二、郑州: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一) 一次有趣的应聘
        (二) 女教师的难题:工作和家庭
        (三)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四) 当副班主任的得与失
        (五) 与年轻教师磨课
        (六) 年年高三也累得慌,但我有秘诀
        (七) 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是种享受
        (八) 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的探路者
        研究者旁白
第四章 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动因分析与研究思考
    一、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成长的内因
        (一)“终身学习”信念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二) 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推动教育真谛的求索
        (三) 职业责任感和积极心态是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压力与难题的一剂良药
        (四) 专业知识的自我建构是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根基
        (五) 教学反思与研究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成长的外因
        (一) 关键事件、重要他人推动教师职业理想确立
        (二)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坚强后盾
        (三) 学校环境、教师群体文化及成长平台为专家型教师成长提供外部支持96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张老师发表的部分论文(节选)
    附录B 学生的地理暑假作业:手绘一幅地图(节选)
    附录C 学生的地理笔记(节选)
    附录D 张老师收录、编制的《学生复习规划集》(节选)
    附录E 张老师编制的《自然界的水循环》学生课堂学习材料(节选)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困厄与求索:一位教育学研究生教育信念的生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论题的起源及思考过程
    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创新
    三、研究的可行性
        (一) 研究的理论基础:“回归生活世界”
        (二) 镜子中的注释:自我研究的可能性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信念与教育信念的含义
        (二) 生活史的含义
    五、文献综述
        (一) 生活史研究文献综述
        (二) 教育信念研究文献综述
    六、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 研究的问题及目标
        (二)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三) 研究计划
第二章 我的故事:追风筝的人
    一、困厄:“现实震撼”与“信念危机”
        (一) “现实震撼”
        (二) 信念危机
    二、追忆:我是好学生
        (一) 小学——“玩”出来的好学生
        (二) 初中——“坐”出来的好学生
        (三) 高中——好学生并不“好”
    三、行走: 离开故土后
        (一) 本科——草原上的书声
        (二) 研究生——繁华区中的边缘人
第三章 他们的故事:同呼吸共命运
    一、家族:教育无处不在
        (一) 父系家族的交往:危难时刻才聚首
        (二) 榜样的阴影
        (三) 性别:从“重男”到“重女”
        (四) 棍棒下成长的堂弟们
    二、同龄人:新任教师在想什么
        (一) 与同事斗智斗勇:一位公立小学老师的故事
        (二) 与学生共同成长:一位私立中学老师的故事
        (三) 与自己狭路相逢:一位培训班讲师的故事
第四章 求索与守望:成为有信念的教师
    一、对教育信念与生活史关系的反思
        (一) 教育信念中各构成要素的地位与生活史的关系分析
        (二) 家族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对教育信念作用机制分析
        (三) 教师和学生所持的教育信念冲突表现分析
    二、对教育信念守护与重构的反思
        (一) 建构教师关于学生“可能世界”的信念
        (二) 重建教师关于自我的信念
        (三) 重建富有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四) 重建富有生活气息的课程愿景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三
致谢

(4)在路上 ——一项关于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背景:研究者的故事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外部缘由
        1.1.2 个人缘由
        1.1.3 问题聚集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概念界定
        1.3.1 地方高校
        1.3.2 高校青年教师
        1.3.3 破格教授
        1.3.4 教师专业成长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研究
        1.4.2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
        1.4.3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评述
    2 研究方式与研究过程
        2.1 质的研究
        2.1.1 什么是质的研究
        2.1.2 选择质的研究方式的原因
        2.1.3 具体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2 抽样方法
        2.3 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2.3.1 资料的搜集
        2.3.2 资料的整理分析
        2.4 研究信度、效度与伦理道德问题
        2.4.1 研究信度与效度
        2.4.2 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二部分 中景:被研究者的故事
    3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位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生活史
        3.1 少年不知愁滋味
        3.2 机缘巧合
        3.3 早期科研训练
        3.4 教学初体验
        3.5 积淀
        3.6 意外之喜
        3.7 未来
    4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学研究场景写照
        4.1 信仰:科学研究的指向标
        4.2 积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
        4.3 训练:科学研究集聚的开端
        4.4 创新:科学研究的灵魂
        4.5 挤时间:科学研究的常态
        4.6 突破: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关键
    5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工作场景写照
        5.1 满足:投入教学的动力
        5.2 备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5.3 经验:教学积累的法宝
        5.4 思维:有效教学的永恒主题
        5.5 困境:教学发展的拦路虎
        5.6 孪生兄弟: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6 “天时地利人和”:影响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因素
        6.1 “天时——时代”:时代造就破格教授的出现
        6.2 “地利——环境”:环境影响破格教授的成长
        6.3 “人和——人物”:人物促成破格教授的出现
        6.3.1 个性特征——靠自己
        6.3.2 “靠自己”源于父母教养
        6.3.3 “靠自己”的本事受到关键人物影响
第三部分 远景:思考的故事
    7 对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思考
        7.1 收获:对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理解
        7.1.1 地方高校破格教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
        7.1.2 地方高校破格教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7.1.3 “靠自己”是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7.1.4 关键人物影响着地方高校破格教授的专业成长
        7.1.5 地方高校破格教授面临着在专业成长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的困惑
        7.2 思索:如何促使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7.2.1 从地方高校管理者的角度
        7.2.2 从高校青年教师本人的角度
        7.3 成长:对研究过程的思考
        7.3.1 我的成长
        7.3.2 研究过程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B: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历程访谈提纲
致谢

(5)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及其发展共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课堂研究的几个重要流派
    (一) 主体性教育实验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
        3.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4. 研究影响
    (二) “新基础教育”实验与课堂教学重构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影响
    (三) 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影响
    (四)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1. 有效课堂教学思想的产生背景
        2.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有效课堂教学思想的影响
    (五) 课堂教学生活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
        3. 影响与评价
    (六) 课堂教学论学科体系的重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影响
    (七) 杜郎口、洋思等校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1. 课堂教学变革与研究的背景
        2. 课堂教学变革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 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影响
    (八) 香港“U—S”伙伴合作研究
        1. 研究的背景
        2. 大学支持学校改进的历程
        3. 研究的影响
二、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共势
    (一) 课堂教学研究的重心由批判转向重建
    (二) 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
    (三) 课堂教学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与成长
    (四) 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景光明而曲折

(6)试论作为探究和解释的生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活史研究的起起落落
二、何谓生活史研究
    (一)生活史研究界定浅析
    (二)生活史研究内涵探析
三、生活史研究方法的意义
四、国内教师研究领域对生活史研究的理解

(7)基于Mashup平台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LE 研究现状
        1.2.2 Mashup 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预备性概念
        2.1.2 个人学习环境
        2.1.3 Mashup
    2.2 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2.2.3 个人知识管理理论
第3章 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3.1 调查的实施
    3.2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3.3 问卷调查结论
第4章 基于Mashup 平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
    4.1 Mashup 平台概述
    4.2 基于Mashup 平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路径
    4.3 基于Mashup 平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具体过程
        4.3.1 Mashup 平台的内容源选择
        4.3.2 以Yahoo pipes 为例的数据混搭
        4.3.3 以iGoogle 为例的表现混搭
    4.4 基于Mashup 平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优势
        4.4.1 现有个人学习环境构建方法比较分析
        4.4.2 Mashup 平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优势
第5章 实践案例
    5.1 个案的选取理由及思路
    5.2 Mashup 个人学习环境过程
        5.2.1 内容源的选取及工具的确定
        5.2.2 基于数据混搭平台内容源聚合
        5.2.3 基于表现混搭平台生成个人学习环境
    5.3 个人学习环境应用效果分析
        5.3.1 资源获取方面
        5.3.2 协作交流方面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 ——基于三兴中学五位女教师的个人生活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被屏蔽的女性世界
    二、倾听基层女教师的声音
第一章 选题依据与研究设计
    一、选题依据
        (一) 缘何选择以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为研究主题
        (二) 文献综述
    二、研究设计
        (一) 取样
        (二) 我的无数个守门员
        (三)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四) 研究伦理
第二章 走进三兴乡
    一、回眸三兴乡
        (一) 三兴乡名字的由来
        (二) 三兴乡的自然生态
        (三) 三兴乡的性别文化
    二、重返三兴中学
        (一) 三兴中学的发展
        (二) 我眼中的三兴中学
        (三) 三兴中学的五位女教师
第三章 求学成长:"女孩"成长为"女人"
    一、在家族的故事:亲情筑起性别的藩篱
        (一) 性别期待
        (二) "女孩要有女孩样"
        (三) "不能像个假小子"
        (四) "女孩子玩出格了人家会说伤风败俗"
        (五) "女不有私财"
        (六) "女孩都得做家务"
        (七) "女孩子当老师好处多"
    讨论与评析
    二、在学校的故事:戴着性别的脚镣跳舞
        (一) "听话就是好学生"
        (二) "男女授受不亲"
        (三) "体育课就是给男生上的"
        (四) "大事还得找男生"
        (五) "教材上的英雄人物、科学家不都是男的吗"
        (六) "农村还是闭塞,不知考大学是咋回事"
    讨论与评析
第四章 恋爱婚姻:改变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轨迹
    一、新新
        (一) 目前身份:暂居"寡妇楼"的黄花女
        (二) 择偶标准:"学历一定要般配"
        (三) 家务承担:"该我我,该他他"
        (四) 未来职业定位:"女人定位在家庭,男人定位在事业"
    二、阿缘
        (一) 恋爱:"我追的人家嘛"
        (二) 毕业分配:"女随男嘛"
        (三) 结婚后:"我想我得做个贤妻良母"
        (四) 家庭地位:"你这败家媳妇,竟敢拿碗打当家的"
        (五) 生育:"唉,人家就是拿你当生孩子的工具"
        (六) 对工作评价:"你呀,也就比死人多口气吧"
        (七) 家务:"家里活你必须得给我拿下来"
        (八) 未来:"一息尚存哪"
    三、朝杰
        (一) 享受自由恋爱的一片天
        (二) 分手:"我分在农村嘛!城乡差距嘛"
        (三) 疗伤:"三年麻将,学会遗忘"
        (四) 找对象:"三兴是个女儿国"
        (五) 未来:"越老越不想离家"
    四、季老师
        (一) 名花始有主
        (二) 婚姻生活:"我忍气吞声,达到极限了"
        (三) 高墙外:"我义无返顾地想办法抽他出来"
        (四) 无奈离婚:"对我实行精神暴烈"
        (五) 离婚后:"寡居门前是非多"
        (六) 季老师的精神救赎
    五、谭老师
        (一) 订婚:咫尺姻缘用线牵
        (二) 结婚:"好汉不去争家产,好女不穿嫁妆衣"
        (三) 主妇:"我觉得家庭这些活就应该是我的"
        (四)夫妻关系:“我能为他挡枪,他也能为我挡枪”
    讨论与评析
第五章 职业历程:性别权力主体的发展
    一、新新:全心投入
        (一) 备课:"必须多看资料"
        (二) 上课:"我会的,我就想让学生会"
        (三) 批改:"一个对号,是我的工作;几句话,是心灵的沟通"
        (四) 升职:"如果我是男的,我会很努力"
    二、阿缘:左冲右突
        (一) 提高文凭:"爱人总说我瞎折腾啥"
        (二) 走出小城子:"小城子搁不下你了"
        (三) 调入三兴中学:"他说你就一朵花开不了"
        (四) 冲刺性别权威:"我不能平庸活着"
        (五) 冲破牢笼:"我得往高处走"
        (六) 投降:"完了,豆腐渣啦"
    三、朝杰:背井离乡
        (一) 缘何离乡
        (二) 离乡前的准备
        (三) 离乡中的遭遇
        (四) 离乡的心路历程
    四、季老师:缩手缩脚
        (一) 在家
        (二) 在学校
    五、谭老师:奉献牺牲
        (一) "把好处给丈夫,咱往后一点"
        (二) "我就是不愤劲儿(服气)"
        (三) "认了"
    讨论与评析
结语
    一、乡村女教师主体性缺失
    二、乡村女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省察
        (一) 外因:乡村女教师主体性的建构是以男教师为话语体系的建构
        (二) 内因:乡村女教师的主体意识迷失或归顺男教师话语
    三、乡村女教师主体性重构
        (一) 国家话语的重构
        (二) 乡村女教师自身话语的重构
余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着作及论文情况

(10)“读经”与文化自觉 ——社会学微观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基础与理论支撑
    一、文献基础
    二、理论支撑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方法论
    二、具体方法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思考
第三章 《论语》学习与文化自觉:台湾C君的实践经验
    一、金字塔尖:《论语》在中国经典文化中的位置
    二、生活智慧:《论语》的根本特征
    三、立己立人:《论语》的根本价值
    四、回归孔子:人类新世纪的生存之道
    五、身体力行:《论语》智慧的运用与效果
第四章 《伤寒》阅读与文化自觉:广西L君的亲身经验
    一、依靠经典:中医修习的有效方法
    二、天人合一:中医思维的最大特色
    三、致中和:中医经典修习的根本价值
    四、中西互补:从中西医看中西文化的关系
    五、解文知易:读通中医经典的文化基础
第五章 《老子》研究与文化自觉:北京H君的个人体悟
    一、经典研习:文化传承之必须
    二、道学文化:中华文明的根基
    三、利人益世:道学文化的多重价值
    四、新道学:人类文化的应有选择
    五、精诚感通:读懂道家经典的方法
第六章 《周易》学习与文化自觉:“我”的体认
    一、人文肇启:伏羲文化乃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二、易以贯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色
    三、生命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四、阴阳互补:太极视域下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综合分析
    二、研究结论与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一位教育研究者的自我生活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教育叙事研究 ——以西宁市A小学W教师为个案[D]. 陈荣荣.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2]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历程教育叙事研究[D]. 文亚婷. 河南大学, 2018(01)
  • [3]困厄与求索:一位教育学研究生教育信念的生活史研究[D]. 郭丽萌.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4]在路上 ——一项关于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质性研究[D]. 黄露.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1)
  • [5]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及其发展共势[J]. 王鉴. 中国教育科学, 2013(04)
  • [6]试论作为探究和解释的生活史研究[J]. 句新文. 上海教育科研, 2013(09)
  • [7]基于Mashup平台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研究[D]. 吴支训. 安徽师范大学, 2011(05)
  • [8]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 ——基于三兴中学五位女教师的个人生活史考察[D]. 李长娟.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8)
  • [9]看风者[J]. 麦家. 西部, 2008(17)
  • [10]“读经”与文化自觉 ——社会学微观视角的研究[D]. 戴大明. 西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救人救己,害人害己——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自我生活叙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