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

金针菇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

一、金针菇多糖对小鼠体内脾淋巴细胞转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静[1](2021)在《地锦多糖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增强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糖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对动物疾病具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地锦草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且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菌抗炎的功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选择地锦多糖作为研究对象,从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对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对巨噬细胞功能及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氧化等方面初步筛选出3个效果较好的活性部位,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试验Ⅰ地锦多糖的提取纯化采用一步醇沉和分步醇沉法提取粗地锦总多糖(EHPS tc)和各分级多糖EHPS60c、EHPS70c和EHPS80c。然后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L25(56)正交设计对双氧水加入量、反应温度、p H值、反应时间等脱色条件进行优选。脱色后EHPStc经DEAE-Sephadex A-2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得到纯化的地锦多糖1(EHPStp-1)和地锦多糖2(EHPStp-2),分别用苯酚-硫酸法和考马斯亮兰法测定多糖和蛋白含量。结果表明,EHPStc最优脱色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p H值为2、双氧水加入量4%时,多糖脱色率达到71.10%,保留率为63.31%,多糖含量为74.52%。经柱层析纯化后EHPStp-1糖含量提高为95.36%,EHPStp-2糖含量提高为92.35%。因此可以看出,地锦多糖经过DEAE-Sephadex A-25葡聚糖凝胶柱的洗脱纯化可以显着提高多糖含量;经验证试验发现双氧水脱色工艺有效可行。试验Ⅱ地锦多糖的结构鉴定采用红外光谱法(IR)、紫外光谱法(UVS)、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PMP-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硫酸咔唑法、刚果红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等方法分析各多糖结构。结果表明,EHPStc和EHPStp-2中可能含有少量蛋白。EHPStc、EHPStp-1和EHPStp-2均符合多糖类物质红外光谱基本特征。EHPStp-1主要包括Glc(83.1%)、Gal(6.1%)、Glc UA(1.6%);EHPStp-2主要包括Gal(25.6%)、Gal UA(22.2%)、Ara(16.6%);EHPStc主要包括Glc(53.5%)、Ara(16.8%)、Gal(14.3%)。EHPStc和EHPStp-1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26.2和26.0 k Da;EHPStp-2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45.6 k Da和8.9 k Da。EHPStp-1和EHPStp-2的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5.9%和27.9%。EHPStc和EHPStp-1均具有明显的三螺旋结构。EHPStp-1存在α构型的单糖;EHPStc存在α和β构型的单糖。经结构鉴定,水提醇沉提取物均为多糖,但多糖结构复杂,要得到具体的结构成分还需进一步检测。试验Ⅲ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将EHPS60c、EHPS70c、EHPS80c、EHPStc、EHPStp-1和EHPStp-2加入到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其安全浓度;然后取安全浓度范围内6个多糖,分别单独或协同PHA加入到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48 h后,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细胞A570值和最高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筛选增强免疫活性的较好部位;将筛选出的3个多糖在31.25μg/m L时刺激淋巴细胞,分别在24 h、48 h和72 h收集细胞处理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各个时间点的周期分布情况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ELISA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和细胞因子IL-2、IL-4、IL-6、IFN-r的含量。结果表明,多糖单独刺激时EHPStp-1在15.6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15.099%,其次为EHPStp-2在相同浓度时,达到12.129%;多糖与PHA共同刺激时,EHPStc在15.6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23.820%;其次为EHPStp-1在31.25μg/m L时,为20.499%。综合评价,筛选出EHPStc、EHPStp-1和EHPStp-2可能是增强免疫活性的较好部位。细胞周期分布结果表明,与EHPStc相比较,EHPStp-1和EHPStp-2处理细胞48 h和72 h后,SPF值和PI值显着升高。EHPStp-1和EHPStp-2处理细胞48 h后,CD4+、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EHPStc对照组。EHPStp-1、EHPStp-2和EHPStc均能显着促进IgA、IgG和IL-2、IL-4、IL-6、IFN-γ的分泌。说明,地锦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其中EHPStc、EHPStp-1和EHPStp-2免疫增强活性最强。试验Ⅳ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取安全浓度范围内5个浓度的6个多糖,分别单独或协同LPS加入到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培养48 h后,测定巨噬细胞增殖的变化;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NO和iNOS分泌;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FN-γ、MCP-1、MIP-1?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和MHC-II表达。结果表明,多糖单独刺激时EHPStp-1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23.17%;其次为EHPStc,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为16.42%;协同LPS刺激巨噬细胞时,EHPStp-1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20.29%;其次为EHPS60c,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为17.41%。在31.25~1.953μg/m L时,EHPStc和EHPStp-1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最强,且在31.25~15.625μg/m L时,EHPStc促进噬细胞吞噬作用显着强于EHPStp-1。EHPStc、EHPStp-1和EHPStp-2分别在31.25~1.953μg/m L和31.25~3.907μg/m L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和iNOS分泌功能显着强于其余多糖组。EHPStp-1、EHPStp-2和EHPStc均能显着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在31.25~7.813μg/m L时,EHPStp-1组对CD14和MHC-II的表达显着高于EHPStp-2组和BL组。说明,地锦多糖能够有效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其中EHPStc、EHPStp-1和EHPStp-2免疫增强活性最强。试验Ⅴ地锦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取安全浓度范围内5个浓度的EHPStc、EHPStp-1和EHPStp-2,加入到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培养48 h后,ELSIA法测定EHPStc、EHPStp-1和EHPStp-2对小鼠巨噬细胞的SOD、GSH-PX、MDA及MPO含量。结果表明,EHPStc、EHPStp-1和EHPStp-2均可显着提高小鼠SOD酶、GSH-PX酶活性,其中EHPStp-1组地锦多糖SOD酶、GSH-PX酶活力显着高于其他多糖组。EHPStc、EHPStp-1和EHPStp-2在7.813~31.25μg/m L均能显着降低MDA含量,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EHPStc、EHPStp-1和EHPStp-2作用小鼠巨噬细胞后MPO酶活力均有显着降低。其中31.25μg/m L组MPO酶活力显着低于其他多糖组。说明,EHPStc、EHPStp-1和EHPStp-2具有显着的抗氧化作用,以减轻动物机体自由基损伤,保护动物机体,增强免疫功能。试验Ⅵ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环磷酰胺(CTX)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测定EHPStc和EHPStp-1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EHPStc组、EHPStp-1组、阳性对照组(PC组)。NC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生理盐水,2个多糖组小鼠每天灌胃150 mg/kg EHPStc和EHPStp-1,PC组小鼠给予左旋咪唑(100 mg/kg)。实验持续24 d。第15、16、17 d腹腔注射100 mg Cy/kg bw,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造模。NC组和MC组灌胃0.1 m L/10g生理盐水。结果显示,EHPStc和EHPStp-1在大多时间点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脾脏抗氧化指标。说明,EHPStc和EHPStp-1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能力。综合评价EHPStp-1免疫增强活性最强。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地锦多糖提取脱色纯化后,获得总多糖和各分级多糖,利用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免疫抑制小鼠检测了多糖的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巨噬细胞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及其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地锦多糖具有显着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为地锦草等中药多糖在防治动物疾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肖肖[2](2020)在《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60调节肠道菌群发挥降血脂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指出,我国血脂异常成人总体患病率达40.40%,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心肌梗死等众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虽然服用降血脂药物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但长期服用将会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药效温和、毒副作用小的活性物质用于防治高脂血症。近年来,已有众多文献报道了金针菇多糖的免疫调节、抗氧化,保护肝脏等生物活性功能,然而金针菇的降血脂功能虽有少量报道,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与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肠道菌群在防治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预防或治愈疾病,具有副作用小且效果显着的特点。本研究使用自金针菇子实体中提取的多糖,利用细胞模型、斑马鱼模型、高脂饮食小鼠模型和粪菌移植等手段,欲明确金针菇的降血脂功能,并探究该金针菇多糖降血脂功能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为金针菇通过肠道菌群改善高脂血症的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防治高脂血症的金针菇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研发提供新思路。以下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一、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60降血脂功能的初步探究效果显着使用水提醇沉法从金针菇子实体中提取获得金针菇子实体粗多糖FVP30和FVP60,按照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含量分别为23.77%、47.37%。RAW264.7细胞脂质沉积模型试验证明了浓度为400μg/m L的FVP60相较于同浓度的FVP30抑制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引起细胞脂质沉积的效果较好。在斑马鱼高脂模型中进一步验证了100、200μg/m L的FVP60分别使斑马鱼体内脂质堆积水平降至40.00±6.00%、10.00±2.00%,400μg/m L的FVP60基本未出现脂质堆积情况,研究表明了FVP60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斑马鱼血管内的血脂堆积水平且效果显着。二、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60能改善高脂小鼠的生理学指标高脂小鼠实验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60能改善高脂血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高脂饮食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与自然饮食组相比极显着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前期呈现显着降低,后期极显着降低。实验前期FVP60干预组与HFD组相比,低剂量多糖HFDL组能显着降低血清中LDL-C水平;中剂量多糖HFDM组能显着或极显着降低血清中TC(P<0.05)和LDL-C(P<0.01)水平;高剂量多糖HFDH组血清LDL-C(P<0.05)水平显着降低,HDL-C(P<0.05)水平显着增加。实验后期各多糖剂量组均具有持续改善高脂小鼠血清学指标的作用。另外,经过FVP60干预后,FVP60对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亦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无统计学差异。此外,FVP60能改变肝脏的病理学改变,使得肝脏因高脂饮食形成的脂滴空泡减少,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肝脂方面,高脂饮食使得小鼠肝脂中TC(P<0.01)、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G)(P<0.05)以及LDL-C(P<0.05)水平显着或极显着增加。低、中、高剂量的FVP60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肝脂TC和LDL-C水平,高剂量FVP60还显着增加了肝脏中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水平。三、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60能改变高脂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FVP60能调节高脂小鼠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增加与正常饮食组中肠道菌群的相似性。门水平上,高剂量FVP60可使厚壁菌门比例极显着降低,拟杆菌门比例增加。属水平上,低、中、高剂量FVP60与HFD组相比均可降低Staphylococcus、Ruminococcus、[Ruminococcus]、Corynebacterium、Dorea、Brevibacterium、Streptococcus水平。另外,HFDL和HFDM组能极显着降低Brachybacterium水平,HFDH组还能显着降低Lactobacillus水平,显着增加Oscillospira水平。四、粪菌移植后小鼠的高脂血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粪菌移植小鼠在第4周末时,HFDHR组与HFDR组相比能显着降低血清TC水平。在第8周末时,HFDHR组与HFDR组相比,血清TC、LDL-C水平极显着将低,血清HDL-C水平显着增加;另外,HFDHR组还能降低AST和ALT水平,且AST的水平与HFDR呈极显着差异。此外,HFDHR组与HFDR组相比可使得肝脏细胞回复正常形态,减少脂滴空泡产生,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肝脂指标显示,HFDHR组与HFDR组相比亦能显着或极显着降低肝脏TG(P<0.05)和LDL-C(P<0.01)的水平。16S r RNA测序结果表明了两组间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HFDHR组中Ruminococcus、Coprococcus、Odoribacter水平相较于HFDR组较高,而Lactobacillus、Akkermansia、Bifidobacterium水平较低。五、肠道菌群的改变与高脂血症各项指标存在相关性金针菇多糖能显着上调或下调的肠道菌通过随机森林分析得出各菌属在物种排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菌属之间与高脂血症有关的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显着增加的Oscillospira菌属与血清TG水平显着负相关;Ruminococcus水平与血清TC和肝脏LDL-C水平显着负相关;Odoribacter水平分别与血清LDL-C(P<0.01)、肝脏TG(P<0.01)、LDL-C(P<0.05)水平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与血清HDL-C和LCAT显着正相关。

郑义[3](2019)在《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糖为大型真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因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关注。东方栓孔菌作为传统中药材,主治肺炎、咳嗽痰喘、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多种肺部疾病,目前有关东方栓孔菌多糖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从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结构表征、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东方栓孔菌多糖。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东方栓孔菌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提取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30 mL/g,超声功率110 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为7.49±0.14%(n=3)。超声-微波辅助提取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8 mL/g,超声功率114 W,提取时间11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7.52±0.12%(n=3)。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法用时最短,得率最高,更适用于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提取。通过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色谱纯化东方栓孔菌粗多糖,得到了一个主要的纯化组分,命名为TOP-2。理化性质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OP-2为含有硫酸基的酸性多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得TOP-2相对分子质量为6.3×104;GC-MS法测得TOP-2由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3.45:5.77:5.79;刚果红试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TOP-2具有三股螺旋构象。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提示TOP-2可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以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TOP-2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评价了TOP-2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TOP-2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TOP-2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拮抗酒精所致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的下降,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提示TOP-2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TNF-α和IL-1β等促炎因子表达、直接清除自由基和螯合金属离子等途径发挥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构建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评价了TOP-2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OP-2能够恢复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胸腺、心脏、肝脏和肾脏等脏器系数,改善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激活巨噬细胞NO的释放,增加T、B淋巴细胞增殖,增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毒性作用,恢复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TOP-2通过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活性发挥其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评价了TOP-2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TOP-2对Lewis肺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恢复Lewis肺癌小鼠体重、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活化Lewis肺癌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TNF-α表达水平,通过与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结合,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TOP-2通过免疫调节活性发挥其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构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致肺损伤小鼠模型,采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化分析方法,评价了TOP-2对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TOP-2能够减轻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肺水肿程度,缓解肺损伤小鼠炎性损伤,减少中性粒细胞募集,缓解PM2.5对巨噬细胞的毒效应,维持肺泡毛细血管膜完整性,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渗漏,抑制TNF-α、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释放,缓解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氧化应激,提高肺组织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蛋白质羰基(protein carbonyl group,PCG)和8-羟基-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增加肺组织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的表达,抑制NLR家族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TOP-2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发挥其对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激活Nrf2/HO-1通路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相关。该论文有图60幅,表29个,参考文献398篇。

王启龙[4](2019)在《基于免疫亲和色谱的中药多糖活性筛选与构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糖是由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将单糖连接在一起的一类天然大分子聚合物,是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糖生物组学已经成为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的第3个生物学里程碑。多糖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调节机体免疫、增强细胞抗肿瘤活性等方面。目前对多糖的免疫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是在传统的提取、分离和结构解析的基础上利用药理模型对多糖进行免疫活性测试,但该方法比较繁琐,且耗时较长。巨噬细胞(macrophagocyte,Mφ)是多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最主要的效应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多糖对Mφ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对Mφ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调节Mφ激活的信号通路两个方面进行。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是机体催化黄嘌呤或次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关键酶,同时XOD催化过程中生成的氧自由基影响整个免疫系统:尿酸过多会在关节处沉积,形成炎症,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氧自由基也具有调节免疫活性、前列腺素合成、Mφ吞噬等作用。多糖可以通过对XOD的作用,发挥其免疫调节活性。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复壁碳纳米管修饰的Mφ脂筏免疫亲和色谱系统以及XOD酶免疫亲和色谱系统,实现多糖免疫活性的在线筛选,建立起一套快速、准确、使用寿命长的多糖免疫活性筛选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Mφ脂筏免疫亲和色谱及XOD免疫亲和色谱在线筛选模型的构建:1)亲和色谱固定相材料的制备:首先将酰化的复壁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Multi-walled,CNTm)与硅烷化的硅胶反应制备复壁碳纳米管包裹的硅胶(CNTm@SiO2)。将人单核细胞(monocytes,THP-1)诱导分化成Mφ,采用蔗糖梯度密度溶液超速离心法,获取脂筏;在冰浴条件下,分别向Mφ脂筏溶液、XOD溶液中加入CNTm@SiO2,制备Mφ包裹的CNTm@SiO2色谱固定相(Mφ@CNTm@SiO2)及XOD包裹的CNTm@SiO2色谱固定相(XOD@CNTm@SiO2)。扫面电子显微镜表征及免疫活性检测等结果表明:提取脂筏活性稳定,制备成固定相后,脂筏及XOD很好的吸附于CNTm@SiO2表面,且XOD与脂筏的免疫活性基本没受影响。2)亲和色谱系统的性能考察:采用低压装柱法制备亲和色谱柱,并对其免疫亲和色谱系统进行考察。分别考察Mφ@CNTm@SiO2色谱固定相及色谱系统、XOD@CNTm@SiO2色谱固定相及色谱系统的稳定性、专属性和使用寿命。实验结果显示色谱系统的稳定性和专属性良好,连续在线使用240 h后,其色谱活性没受影响,色谱柱活性保持良好,且使用寿命与未修饰的脂筏色谱相比大大延长。3)对不同分子量葡聚糖在这两种色谱上的保留行为分别进行研究,发现葡聚糖分子量的Ln值与其在色谱系统的保留时间成反比,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为后续多糖筛选和免疫活性强弱判断奠定基础。2.中药多糖免疫活性在线筛选研究:选取十五味中药材,利用有机溶剂先除色素,经水提醇沉及除蛋白得到粗多糖,再利用大孔树脂层析柱、离子交换层析柱和凝胶过滤层析柱对粗多糖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相对均一的纯化多糖组分17个,利用亲和色谱在线活性筛选模型筛选多糖的免疫活性。1)多糖的分离纯化:药材用石油醚和无水乙醇脱色后,超纯水提取浓缩后用95%乙醇沉淀多糖,沉淀物用Sevage法除蛋白质,超纯水透析两天,得到十五味中药的粗多糖。利用AB-8、D-101和D-31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粗多糖进行脱色。最后,将脱色后的粗多糖依次用离子交换层析柱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柱进行纯化,得到分子量相对均一的纯化多糖。2)多糖纯度鉴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纯化多糖的纯度,元素分析仪对纯化多糖进行元素含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的进行测定。综合分析纯度检测结果,可证实所分离纯化的多糖分子量均相对均一,几乎均不含蛋白质、核酸、小分子化合物、色素、无机盐等杂质,多糖的纯度均较高。3)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的总糖含量进行检测。以葡聚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y=8.177x-0.0414,R2=0.9976,线性范围良好。分离纯化得到的17种多糖的总多糖含量均超过98.5%。4)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以牛血清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标准曲线:y=0.0299x+0.0028,R2=0.9901,线性关系良好。分离纯化得到的17种多糖的蛋白质含量均未超过0.5%。5)纯化多糖免疫活性在线筛选:分别用Mφ@CNTm@SiO2色谱系统及XOD@CNTm@SiO2色谱系统对多糖的免疫活性进行在线筛选。通过与多糖在Mφ@CNTm@SiO2免疫亲和色谱柱上的理论保留时间相比较,发现金银花-2多糖、川牛膝多糖、黄芩多糖、苦参多糖、当归多糖、金针菇多糖、白芍-1多糖在Mφ@CNTm@SiO2免疫亲和色谱柱上实际保留时间明显延迟;通过与多糖在XOD@CNTm@SiO2免疫亲和色谱柱上的理论保留时间相比较,金银花-2多糖、川牛膝多糖、黄芩多糖、苦参多糖、金针菇多糖、白芍-1多糖、白芍-2多糖在XOD@CNTm@SiO2免疫亲和色谱柱上的实际保留时间明显延迟。3.中药多糖免疫活性体内外评价采用体内体外结合的方法检测多糖对XOD和Mφ活性的影响,验证Mφ@CNTm@SiO2免疫亲和色谱以及XOD@CNTm@SiO2免疫亲和色谱在线筛选多糖免疫活性结果的准确性。1)多糖对体外培养的Mφ吞噬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考察多糖对Mφ的吞噬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2多糖组、川牛膝多糖组、黄芩多糖组、苦参多糖组、金针菇多糖组、白芍-1多糖组、白芍-2多糖组均可以显着影响Mφ的吞噬行为。2)多糖对Mφ分泌的NO和TNF-α的影响: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金银花-2多糖组、川牛膝多糖组、黄芩多糖组、苦参多糖组、金针菇多糖组、白芍-1多糖组、白芍-2多糖组、当归多糖组均可以显着提高NO、TNF-α分泌量;黄芪多糖组显着提升Mφ分泌NO的能力。3)多糖对体内Mφ吞噬能力影响:采用小鼠腹腔Mφ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测定多糖对Mφ体内吞噬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2多糖组、川牛膝多糖组、黄芩多糖组、苦参多糖组、金针菇多糖组、白芍-1多糖组、白芍-2多糖组的小鼠Mφ吞噬能力显着提高。4)纯化多糖的体外抑制XOD活性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酸的含量,推断多糖对XOD抑制活性。研究结果:金银花-2多糖、川牛膝多糖、黄芩多糖、苦参多糖、金针菇多糖、白芍-1多糖、白芍-2多糖有抑制XOD的活性。5)多糖在体内对XOD抑制活性研究:建立高尿酸症大鼠模型,检测纯化多糖对大鼠的血清及肝脏中X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2多糖组、川牛膝多糖组、黄芩多糖组、苦参多糖组、金针菇多糖组、白芍-1多糖组、白芍-2多糖组可以显着降低血清及肝脏中XOD的活性。6)纯化多糖对大鼠血尿酸水平影响: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可以通过检测尿酸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多糖对XOD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2多糖组、川牛膝多糖组、黄芩多糖组、苦参多糖组、金针菇多糖组、白芍-1多糖组、白芍-2多糖组、山药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白芨多糖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尿酸浓度。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建立的两种亲和色谱具有可靠的多糖免疫活性筛选能力,采用阴性对照品葡聚糖所建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准确性高。4.多糖的结构解析及构效关系初步探讨本章对分离纯化的17种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解析,主要采用高效液相、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碘酸氧化、刚果红实验等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对多糖的初级及高级结构进行研究,结合前期多糖的免疫活性的测定,初步探索多糖的构效关系。1)多糖分子量与活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大分子量的多糖具有更多数量的单糖,糖键的连接方式更多,聚合种类也更多,所以空间结构更加复杂,有可能会提高其生物活性。2)单糖组成与活性关系: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糖的单糖组分进行检测。研究发现,具有葡聚糖主链结构,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促进免疫活性作用;糖醛酸可以明显增加多糖的免疫活性。3)糖苷键的类型与活性关系:采用高碘酸氧化多糖反应分析糖苷键连接类型。研究发现,免疫活性强的多糖中的1→3糖苷键所占比例比其他纯化多糖组分的比列高。推测可能是因为1→3糖苷键为非还原性糖苷键,其比例越大,稳定性和耐受性越高,活性所受影响越小。4)异头碳类型与活性的关系: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1H-NMR分析异头碳类型。结果表明,异头碳的联合类型与多糖免疫活性大小的关系不明显。5)多糖高级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采用刚果红实验以及透射电镜分析多糖的高级构象。研究表明,具有三螺旋空间构象的多糖其免疫活性相应较强,而透射电镜的分析结果也证明这几个纯化多糖具有类似蠕虫链状的空间构象,与其三螺旋空间构象类似。

余冬生,吴莹莹,冯婷,张劲松,张赫男,吴迪,杨焱,刘肖肖,刘振东,贾薇,汪雯翰[5](2019)在《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B2对小鼠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文中提出从金针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FVPB2,其分子量为15kDa,是由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和甘露糖组成的吡喃型杂多糖,利用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和骨髓巨噬细胞研究FVPB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体外免疫实验表明,FVPB2能促进T淋巴细胞激活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γ细胞因子,同时还能够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分泌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本研究以首次从金针菇子实体中获得均一多糖FVPB2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张槐[6](2019)在《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数补气类中药在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恢复受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本研究选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黄芪和白术两味补气类药材,经过水提醇沉、制粒、干燥等工序制备成复方芪术颗粒(Compound Huangqi&Baizhu granules,CHBG),并进行了药物制剂学、毒理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新的兽用免疫增强剂。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CHBG黄芪白术配比筛选为了获取疗效更优的CHBG,本文以雏鸡为试验动物,以黄芪与白术1:3~3:1不同比例配伍制备的颗粒为试验药物,同时设立疫苗免疫对照组,通过考察试验药物对新城疫(ND)疫苗抗体水平影响而筛选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比例。结果显示,当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雏鸡ND抗体水平较疫苗免疫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且其抗体水平在所有药物试验组中最高。结果表明,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的颗粒剂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以此为基础制备CHBG。2.CHBG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为了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GHBG,本文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黄芪、白术的药材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取黄芪白术提取物,然后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干燥的工艺制得CHBG,再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稳定性。结果显示:(1)在黄芪和白术各自TLC图谱中,样品药材和对照品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荧光斑点;且两味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品药材的相似度均达到0.90以上,说明选用药材合格;(2)制得黄芪、白术的混合粗多糖,试验三批次的多糖平均得率为7.58%,其多糖含量为73.83%。制得的CHBG成品,每1 g相当于原生药2 g;(3)CHBG以市售铝塑包装密封后,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环境中加速试验6个月以及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环境中放置18个月后,其外观性状、鉴别、含量等质量指标均符合CHBG质量标准要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格的药材,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喷雾干燥、湿法制粒获得的CHBG质量稳定,有效期可达18个月。3.CHBG质量标准研究为使CHBG质量可控,借鉴药典方法和采用TLC、HPLC等方法,建立CHBG的质量标准。结果: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CHBG的含量检测方法以及确定了 CHBG的外观性状、水分、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采用TLC法建立了 CHBG定性鉴别多糖、黄芪甲苷、白术的方法;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HLPC检查CHBG中单糖、双糖含量的方法,并规定了检出限度;同时,采用HLPC法对9批CHBG特征图谱进行了考察,建立了 CHBG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4.CHBG安全性评价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评价CHBG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改良寇氏法未能测定出CHBG对小鼠口服的LD50,但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测得CHBG对小鼠口服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 g/(kg·bw)。在最大耐受药量时,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HBG对实验小鼠是安全的。5.CHBG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为探讨CHBG对免疫缺陷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再分别设立空白组、Cy组、Cy+CHBG3.75组(注:给药剂量为3.75g/(kg.bw),本节下同)、Cy+CHBG7.5组、Cy+CHBG15.0组,并分别考察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血清溶菌酶及TNF-α、I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组、黄芪多糖组、CHBG3.75组、CHBG7.5组、CHBG15.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HBG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Cy处理可引起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下降,并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导致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TNF-α、IL-2、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其中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比空白组显着下降(P<0.05),说明Cy处理引起了明显的免疫抑制。(2)与Cy组比较,CHBG15.0可显着提高脾脏指数、IFN-y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7.5可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3.75可显着恢复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着提高IL-4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TNF-α、IL-2的生成也无明显影响。(3)CHBG3 75可显着降低正常小鼠CD8+T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着提高CD4+/CD8+比值(P<0.05),且除CHBG15.0组的CD4+T细胞的数量和CD4+/CD8+的比值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P<0.05),CD8+T细胞的数量显着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外,CHBG3 75组和CHBG7.5组的CD4+、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的比值均与黄芪多糖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HBG可明显恢复Cy所致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抑制作用,能增强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菌酶释放,诱导机体产生IFN-γ、提高血清中IL-4的含量,还可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6.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考察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以口服0.5、1.0、2.0、3.0、5.0 g/L的剂量在每次免疫后连续给药7 d,考察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以整个免疫期连续给药、首免和二免后连续给药1周以及首免后给药1周的三种方案给药,考察CHBG的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口服不同剂量CHBG时,与疫苗免疫对照组比较,在首免后的第1、2周,CHBG10(注:给药剂量为1.0 g/L饮水给药,本节下同)组的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抗体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CHBG各剂量组中除CHBG5.0组在35日龄时的ND抗体水平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外(P<0.05),而其余各组与其差异均不显着(P>0.05)。(2)采取不同给药方案时,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在几种方案中,以每次免疫ND疫苗后,饮水给予1.0 g/L剂量的CHBG,并连续给药7 d的方案较好,其在首免后第1、2周,雏鸡ND抗体水平可显着增加(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雏鸡ND抗体水平极显着增加(P<0.01);且用药成本低。综上所述,采用本试验方法制备的CHBG安全、稳定;同时建立了 CHBG质量标准,其检测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动物试验证实CHBG既可以恢复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同时提供了 CHBG的临床使用方案,即每次免疫后以1.0 g/L剂量饮水连续给药7 d,有助于雏鸡ND抗体水平的提高,可为雏鸡提供更好的保护。

郭志欣[7](2019)在《金针菇菇脚多糖抗氧化功能及在七彩鲑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分级、除蛋白、柱层析等方法制备出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base)多糖,探讨分级的乙醇浓度及纯化程度对金针菇菇脚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金针菇菇脚粉(FVS)和金针菇菇脚水提液(FVSE)在七彩鲑(Salvelinus fontinalis)幼鱼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及对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70尾七彩鲑幼鱼(平均体重为13.34±0.08 g),随机分为3组(CK:对照组;FVS:2%金针菇菇脚粉添加组;FVSE:2%金针菇菇脚提取液添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81天。试验结果如下:1.分级的乙醇浓度对金针菇菇脚多糖抗氧化活性产生影响,在试验研究范围内,低浓度乙醇沉淀物,抗氧化活性弱,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沉淀物多糖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终浓度为75%沉淀获得的多糖在1.0mg/mL时抗氧化活性最强;纯化程度也可影响金针菇菇脚多糖抗氧化活性,在试验研究范围内,纯化程度低,抗氧化活性强。2.FVS组和FVSE组显着提高七彩鲑幼鱼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FVSE组七彩鲑幼鱼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着高于FVS组(P﹤0.05)。FVS组和FVSE组七彩鲑幼鱼的终末体重(FBW)、增重(WG)、特定生长率(SGR)及成活率(SR)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VS组和FVSE组七彩鲑幼鱼的饲料转化率(FCR)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FVSE组七彩鲑幼鱼的肝体指数(HIS)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金针菇菇脚的添加对七彩鲑幼鱼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3.FVS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TP)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FVSE组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L)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着提高(P﹤0.05),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显着降低(P﹤0.05)。FVSE组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显着高于FVS组(P﹤0.05)。FVS组七彩鲑幼鱼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着升高(P﹤0.05);FVSE组溶菌酶(LYZ)、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着提高(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FVSE组七彩鲑幼鱼肝胰脏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着高于FVS组(P﹤0.05)。FVS组和FVSE组均使七彩鲑幼鱼肝胰脏中HSP70、HSP90基因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4.七彩鲑幼鱼的核心菌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金针菇菇脚的添加可提高七彩鲑幼鱼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FVS组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均显着提高(P﹤0.05),FVSE组丰度显着提高(P﹤0.05)。FVS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着减少(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Saccharibacteria、衣原体门(Chlamydiae)显着增加(P﹤0.05);FVSE组衣原体门(Chlamydiae)显着增加(P﹤0.05)。综上所述,金针菇菇脚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分级时乙醇浓度和纯化程度均相关,分级时乙醇浓度高、纯化程度低,其抗氧化活性强。金针菇菇脚中多糖等成分也可在七彩鲑幼鱼体内发挥抗氧化作用,提升抗氧化状态,提高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组成。

余冬生[8](2019)在《三相法纯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结构及活性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Curtis)Singer)是世界上产销量第三位的食用菌,金针菇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多糖、脂类、糖蛋白、酚类、倍半萜等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三相法作为新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盐析、等电点沉淀及溶剂沉淀等技术,将有机溶剂(一般为叔丁醇)和盐与提取液反应,离心后,混合物分为三相,其中上相为有机溶剂相(即叔丁醇相)下相为水相,中间相为蛋白相。三相分离技术可以选择性的将需要的蛋白分离到中间相,而其余的成分分配到其它相中。研究者主要将研究目标放在中间层的蛋白相和上层的油脂中,只有少量三相法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活性多糖的报道,但用三相法从食药用菌中分离、纯化多糖还未见报道。1、三相法分离纯化金针菇多糖的研究以三相法提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得率为目标,结合多糖纯度分析,控制参数硫酸铵质量分数、有机溶剂种类、叔丁醇的体积比、温度、pH值和料液比进行试验;在上述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筛选出对得率影响最显着的3个因素:硫酸铵质量分数、叔丁醇体积比和温度;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确定了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优工艺:料液比1g:12mL、叔丁醇体积比1:1.9、硫酸铵质量分数37%,温度40℃,时间30min,pH=7。在上述条件下,金针菇多糖的得率为2.3%。同时,在验证试验中接近预测值(P<0.005)。由此表明,建立的响应面模型适用于优化三相法提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工艺,为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2、不同方法提取的金针菇粗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探究以金针菇子实体为原料,比较三相法和传统醇沉得到的粗多糖的得率和纯度,以及理化性质和体外活性。结果表明三相法提取的金针菇多糖相比不同醇沉得率更高(2.30%),且纯度达到40.53%;通过HPLS-MALLS-RI分析,60%醇沉和三相法纯化的多糖则较为相似;不同纯化方法得到的单糖组分总体比例接近,但三相法纯化的多糖含有糖醛酸(传统醇沉不含有或含量极低);通过DPPH、TEAC、FRAP三种抗氧化模型和NO释放量模型比较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活性,且发现三相法提取的金针菇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3、三相法提取的金针菇多糖的化及体外活性和结构研究以三相法提取的金针菇子实体多糖为原料,通过S-300凝胶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FVPT1、FVPT2,通过HPLS-MALLS-RI分析多糖的分子量分别为:2.06×104,1.64×104,高效阴离子色谱分析均一多糖FVPT1、FVPT2单糖组成为: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1:3.5:1:1.4;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1:3:10。通过甲基化实验,GC-MS和核磁图谱(NMR)等方法,确定金针菇均一多糖化学结构。体外细胞实验表明,FVPT1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伍芳芳[9](2018)在《猴头菇多糖的结构表征、免疫调节活性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菌、猴头、猴头蘑、对脸蘑,在日本又被称为山伏茸,属于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猴头菇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猴头菇酮、猴头素、糖蛋白、多糖、生物碱等。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猴头菇多糖具有抗氧化、抗慢性胃炎等生物活性。但是目前对其体内体外免疫活性及机理的研究较少。本课题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对猴头菇多糖的主要组分HEP-W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链构象表征及体内体外免疫活性方面的研究,并以巨噬细胞为靶细胞,深入探讨了HEP-W免疫调节活性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水提醇沉、Sevage法去蛋白后得到了猴头菇粗多糖,得率为(2.56±0.14)%(w/w)。经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粗多糖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HEP-W组分。化学结构分析表明猴头菇纯化后的HEP-W多糖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1.59×104 Da;主要是由鼠李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98:1.59:0.89:5.60:7.06。综合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及核磁共振分析,HEP-W的单糖残基类型主要为:(1→)-α-D-葡萄糖,(1→3,6)-α-D-葡萄糖,(1→2,6)-α-D-半乳糖,T-β-半乳糖,(1→3,4)-β-D-甘露糖,(1→3)-α-鼠李糖以及(1→2)-β-L-岩藻糖。热重分析表明HEP-W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7.2℃,热分解温度为348.5℃。(2)原子力显微镜显示在溶液中的HEP-W以柔顺性链构象存在,多糖单链的高度约为0.121.5 nm,直径约在250615 nm;X射线衍射与刚果红试验分别表明HEP-W为无定型结构,并且无三螺旋的空间构象;粘度测定结果表明猴头菇多糖溶液表现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行为,且粘度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3)内毒素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猴头菇多糖HEP-W并无内毒素污染。体外细胞实验表明HEP-W能有效促进正常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时,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EP-W能显着促进淋巴细胞IL-2、IL-4以及IFN-γ的分泌(p<0.05),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相关性。(4)选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作为细胞模型,进行了HEP-W的体外免疫实验。结果显示,在10010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RAW 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并能显着促进NO、IL-6、TNF-α的分泌,同时iNOS、IL-6与TNF-αmRNA的表达量也显着增加(p<0.05)。(5)Toll样受体2(TLR 2)和甘露糖受体(MR)是RAW 264.7巨噬细胞识别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的主要受体,并通过MyD88/IRAK-1/TRAF-6/PI3K/Akt/MAPKs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巨噬细胞。(6)动物实验表明,HEP-W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HEP-W能够显着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促进ConA和LPS诱导的T、B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脾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能提高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分泌水平(p<0.05);此外,HEP-W能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明海霞[10](2016)在《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多见,约占肺癌所有病例的80%-85%。近二十年,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11%左右的速度递增,以此预计,我国肺癌的患者将在2025年达到世界“第一”。由于肺癌具有很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所以是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之一,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性,致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就诊时已是晚期,因此预后极差。在临床上,早期的手术治疗和晚期的化疗始终是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顺铂(DDP)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常用铂类化疗药物,能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抗肿瘤效应。但由于不同个体对该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尤其是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包括抑制骨髓的造血系统,肾脏毒性、神经毒性、耳毒性、肝毒性以及多药耐药性(MDR)等特点,限制了该类药物的应用。如果能在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进行全身性的调理,则可以降低化疗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这样即可降低化疗药物的给药剂量,又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延缓MDR的产生,并可增强抗肿瘤疗效。近年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具有通过整体调节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以促使肿瘤细胞死亡或诱导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甘肃道地药材黄芪是传统的扶正固本中药,归肺经,是补气药之一。黄芪多糖(APS)是其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活性成分,是含量最多、免疫活性最强的一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补益肺气、抗炎、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因此,本研究根据中医扶正治疗的原则,初步探讨APS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对顺铂的增效减毒机制。本课题分体外(细胞)、体内(动物)实验两部分进行研究。(1)体外实验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观察了不同浓度的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生长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检测不同浓度的APS对LLC细胞骨架、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2)动物实验部分主要通过LLC荷瘤小鼠模型,以低、中、高剂量APS及与减半剂量的DDP联合使用后对其进行干预,在计算抑瘤率的基础上,计算荷瘤小鼠的瘤质量、体质量、有效体质量等变化,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免疫组织化学(SP)、蛋白免疫印迹(WB)等方法研究其对瘤组织细胞生长、细胞因子及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肿瘤组织Caspase-9、Bcl-2、Bax、Fas L等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4)和透明质酸(HA)含量等表达的影响。1.MTT显示:终浓度为50μg/ml400μg/ml的APS各时间点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LLC的增殖(P<0.05),以APS 200μg/ml作用最显着。2.LSCM显示:(1)APS各剂量组中LLC的微管、微丝排列早期出现分布变化,晚期数量减少,断裂、塌陷,荧光着色变浅(P<0.05)。(2)APS各剂量组在24、48、72h的时间点上,均可以明显降低小鼠LLC的MMP、升高细胞内Ca2+浓度(P<0.05),两者均在24 h内变化最明显,即早期作用显着。这可能是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3.中、高剂量APS及联合用药各组对Lewis肺癌小鼠均有显着的抑瘤作用(P<0.05),并可明显改善Lewis肺癌小鼠的体质量、有效体质量、瘤质量(P<0.05),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更为显着。q值在0.851.15之间,提示APS与减半剂量的DDP联合使用,疗效具有相加效应。4.APS及联合用药各组可提高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P<0.05);提高实验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说明APS能增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Q-PCR和WB显示:(1)APS中、高剂量组肺癌移植瘤组织NF-κBp65、P5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对p38MAP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影响不明显。联合用药低、中剂量组降低NF-κBp65、P53及P38表达的作用弱于DDP组(P<0.05或P<0.01),但高剂量组作用与DDP组接近(P>0.05)。(2)APS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各组中,肺癌移植瘤组织Bcl-2、Fas L明显下降,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联合用药低、中剂量组,对Bcl-2/Bax、Fas L的影响不及DDP组(P<0.05),而联合用药高剂量组与DD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APS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NF-κB、P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Fas L等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上调Bax等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使Bcl-2/Bax比例降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APS发挥抑瘤、抗转移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6.SP提示:APS中、高剂量组肺癌移植瘤组织Caspases-9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联合用药低、中剂量组的作用弱于DDP组(P<0.05或P<0.01),而高剂量组作用接近DDP组(P>0.05)。提示APS可能通过提高移植瘤组织中Caspases-9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7.APS各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中Col4和HA含量,联合用药组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提示APS可能通过阻止肺癌移植瘤细胞与基质的黏附、减少基底膜降解,从而抑制小鼠肺癌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8.上述作用在APS与减半剂量的DDP联合使用时,可增强DDP化疗效果,从而降低DDP毒性,对DDP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二、金针菇多糖对小鼠体内脾淋巴细胞转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针菇多糖对小鼠体内脾淋巴细胞转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地锦多糖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增强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地锦草的研究进展
        1.1.1 地锦草的化学成分
        1.1.2 地锦草的药理作用
        1.1.3 地锦草的临床应用
    1.2 多糖的研究进展
        1.2.1 多糖的生物活性
        1.2.2 多糖结构的研究
        1.2.3 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1.2.4 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地锦多糖的提取与脱色纯化
    2.1 材料
        2.1.1 药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地锦样品的前处理
        2.2.2 地锦多糖的提取
        2.2.3 地锦多糖的含量测定
        2.2.4 地锦多糖中蛋白含量测定
        2.2.5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最佳条件的优化
        2.2.6 地锦多糖的纯化
    2.3 结果
        2.3.1 地锦多糖的提取结果
        2.3.2 地锦多糖的纯化结果
        2.3.3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2.3.4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正交试验结果
        2.3.5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验证试验结果
    2.4 讨论
        2.4.1 地锦多糖的提取方法
        2.4.2 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2.4.3 地锦多糖的双氧水脱色
    2.5 小结
第三章 地锦多糖的结构鉴定
    3.1 材料
        3.1.1 地锦多糖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地锦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
        3.2.2 地锦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3.2.3 地锦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3.2.4 地锦多糖的分子量检测
        3.2.5 地锦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测定
        3.2.6 地锦多糖的刚果红试验
        3.2.7 地锦多糖的核磁共振波谱测定
    3.3 结果
        3.3.1 地锦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结果
        3.3.2 地锦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3.3 地锦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
        3.3.4 地锦多糖的分子量结果
        3.3.5 地锦多糖的糖醛酸含量结果
        3.3.6 地锦多糖的刚果红试验结果
        3.3.7 地锦多糖的核磁试验结果
    3.4 讨论
        3.4.1 多糖的光谱分析
        3.4.2 多糖的分子量及及糖醛酸分析
        3.4.3 多糖的核磁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4.1 材料
        4.1.1 地锦多糖
        4.1.2 试验动物
        4.1.3 主要试剂
        4.1.4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4.2.2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4.2.3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4.2.4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4.2.5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4.2.6 地锦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影响
        4.2.7 地锦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4.2.8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4.3.2 地锦多糖单独刺激时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结果
        4.3.3 地锦多糖协同PHA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的结果
        4.3.4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4.3.5 地锦多糖对CD4~+、CD8~+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4.3.6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影响结果
        4.3.7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
    4.4 讨论
        4.4.1 地锦多糖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4.4.2 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4.4.3 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4.4.4 地锦多糖对CD4~+、CD8~+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4.4.5 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5.1 材料
        5.1.1 地锦多糖
        5.1.2 试验动物
        5.1.3 主要试剂
        5.1.4 主要仪器
    5.2 方法
        5.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5.2.2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5.2.3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5.2.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5.2.5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iNOS生成的影响
        5.2.6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
        5.2.7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和MHC-II表达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5.3.2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5.3.3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
        5.3.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iNOS生成的影响结果
        5.3.5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5.3.6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和MHC-II表达的影响结果
    5.4 讨论
        5.4.1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5.4.2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5.4.3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分泌NO和iNOS生成的影响
        5.4.4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
        5.4.5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CD14和MHC-II表达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6.1 材料
        6.1.1 地锦多糖
        6.1.2 试验动物
        6.1.3 主要仪器
        6.1.4 主要试剂
    6.2 方法
        6.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6.2.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学观察
        6.2.3 地锦多糖对H_2O_2诱导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存活率影响
        6.2.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氧化作用的测定
        6.2.5 数据分析
    6.3 结果
        6.3.1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6.3.2 地锦多糖对H_2O_2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存活率影响
        6.3.3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SOD酶活力的影响
        6.3.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GSH-PX酶活力的影响
        6.3.5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6.3.6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PO酶活力的影响
    6.4 讨论
        6.4.1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SOD酶活力的影响
        6.4.2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GSH-PX酶活力的影响
        6.4.3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6.4.4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MPO酶活力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7.1 材料
        7.1.1 地锦多糖
        7.1.2 试验动物
        7.1.3 主要仪器
        7.1.4 主要试剂
    7.2 方法
        7.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7.2.2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分析
        7.2.3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7.2.4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7.2.5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CD4~+、CD8~+T亚群的影响
        7.2.6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7.2.7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7.2.8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作用指标的测定
        7.2.9 数据分析
    7.3 结果
        7.3.1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分析
        7.3.2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结果
        7.3.3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7.3.4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CD4~+、CD8~+T亚群的影响结果
        7.3.5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影响结果
        7.3.6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
        7.3.7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7.4 讨论
        7.4.1 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周期和CD4+、CD8+的影响
        7.4.2 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7.5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60调节肠道菌群发挥降血脂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1.2 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1.3 多糖在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功能来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
    1.4 金针菇多糖活性研究近况
        1.4.1 免疫调节
        1.4.2 抗氧化
        1.4.3 保护肝脏
        1.4.4 降血脂
        1.4.5 调节肠道菌群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降血脂功能初探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2.5.1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制备
        2.5.2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含量测定
        2.5.3 细胞培养及脂质沉积细胞模型建立
        2.5.4 脂质沉积细胞油红O染色
        2.5.5 斑马鱼幼鱼饲养及高脂模型建立
        2.5.6 斑马鱼幼鱼体内脂质油红O染色
        2.5.7 斑马鱼幼鱼脂质定量分析
    2.6 实验结果及分析
        2.6.1 多糖含量
        2.6.2 FVP30和FVP60 对巨噬细胞RAW264.7 脂滴形成的抑制情况
        2.6.3 FVP60对斑马鱼幼鱼高脂模型形成的抑制情况
    2.7 小结
第三章 FVP60对高脂小鼠降血脂功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试剂
    3.4 实验仪器
    3.5 实验方法
        3.5.1 动物分组与饲养
        3.5.2 动物处理
        3.5.3 小鼠体重和肝脏指数的测定
        3.5.4 小鼠血脂和肝脏生化指标测定
        3.5.5 小鼠肝脏切片处理
        3.5.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步骤
        3.5.7 统计分析方法
    3.6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1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
        3.6.2 肝脏指数
        3.6.3 FVP60对小鼠血脂水平影响
        3.6.4 FVP60对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6.5 FVP60对肝脂水平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FVP60对高脂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高通量测序高质量序列分析
        4.4.2 FVP60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均匀度分析
        4.4.3 FVP60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物种组成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FVP60喂养高脂小鼠粪菌移植对小鼠生理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试剂
    5.4 实验仪器
    5.5 实验方法
        5.5.1 小鼠粪菌移植前处理
        5.5.2 粪菌移植
        5.5.3 检测指标
        5.5.4 统计分析方法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1 粪菌移植小鼠生理活性指标变化
        5.6.2 粪菌移植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
    5.7 小结
第六章 FVP60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血脂功能相关性探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多孔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1.3 东方栓孔菌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东方栓孔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的方法
    2.4 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与初步结构表征的方法
    2.5 TOP-2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6 TOP-2 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7 TOP-2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方法
    2.8 TOP-2对PM2.5 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9 统计分析
3 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3.2 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3.3 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3.4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3.5 讨论
    3.6 小结
4 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与初步结构表征
    4.1 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4.2 TOP-2 的理化性质
    4.3 TOP-2 的初步结构表征
    4.4 讨论
    4.5 小结
5 TOP-2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5.1 TOP-2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5.2 TOP-2 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5.3 讨论
    5.4 小结
6 TOP-2 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6.1 TOP-2 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6.2 TOP-2 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6.3 TOP-2 对小鼠巨噬细胞NO生成的影响
    6.4 TOP-2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6.5 TOP-2 对小鼠NK细胞和CTL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6.6 TOP-2 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6.7 TOP-2 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6.8 讨论
    6.9 小结
7 TOP-2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
    7.1 TOP-2 对小鼠瘤重和抑瘤率的影响
    7.2 TOP-2 对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系数的影响
    7.3 TOP-2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7.4 TOP-2 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7.5 TOP-2 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7.6 TOP-2对TLR4 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7.7 讨论
    7.8 小结
8 TOP-2对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8.1 TOP-2 对小鼠肺组织湿重/干重比
    8.2 TOP-2 对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的影响
    8.3 TOP-2 对小鼠BALF中 TP、ALB和 CRP含量的影响
    8.4 TOP-对小鼠BALF中 MPO、LDH、AKP和 ASM活性的影响
    8.5 TOP-2 对促炎因子TNF-α、IL-1β 和IL-6 含量的影响
    8.6 TOP-2 对SOD、CAT和GSH-Px活性的影响
    8.7 TOP-2 对MDA、PCG和 8-Ohd G含量的影响
    8.8 TOP-2 对Nrf2 和HO-1 表达的影响
    8.9 TOP-2 对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8.10 讨论
    8.11 小结
9 结论与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免疫亲和色谱的中药多糖活性筛选与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1.1 多糖免疫调节机理
        1.2 多糖对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3 多糖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的免疫调节作用
    2.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研究
        2.1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2.2 多糖纯度的鉴定
        2.3 多糖的结构解析
    3.亲和色谱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3.1 基于细胞膜的亲和色谱筛选
        3.2 基于脂筏的亲和色谱筛选
        3.3 基于酶、受体及蛋白的亲和色谱筛选
        3.4 亲和色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4.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脂筏亲和色谱及XOD亲和色谱在线筛选模型的构建
        2.中药多糖筛选方法的建立
        3.中药多糖免疫活性体内外评价
        4.中药多糖构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第二章 巨噬细胞脂筏免疫亲和色谱及黄嘌呤氧化酶免疫亲和色谱的制备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免疫亲和色谱柱固定相硅胶材料CNTm@SiO_2 的制备
        2.2 Mφ脂筏类生物材料的制备
        2.3 Mφ脂筏免疫亲和色谱固定相的制备
        2.4 XOD免疫亲和色谱固定相的制备
        2.5 Mφ@CNTm@SiO_2和XOD@CNTm@SiO_2 免疫亲和色谱固定相的表征
        2.6 Mφ@CNTm@SiO_2 的免疫活性的评价
        2.7 XOD@CNTm@SiO_2 的酶活性评价
        2.8 Mφ脂筏免疫亲和色谱柱及XOD免疫亲和色谱柱的装填
        2.9 Mφ脂筏免疫亲和色谱及XOD免疫亲和色谱的色谱系统性能考察
        2.10 影响免疫亲和色谱色谱行为的相关因素考察
        2.11 不同分子量葡聚糖的亲和色谱保留行为的研究
        2.12 不同批次制备的Mφ@CNTm@SiO_2及XOD@CNTm@SiO_2 色谱柱的色谱保留时间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CNTm@SiO_2 材料的制备
        3.2 Mφ脂筏的表征
        3.3 Mφ脂筏亲和色谱及XOD亲和色谱固定相的SEM表征
        3.4 Mφ@CNTm@SiO_2 的免疫活性的评价
        3.5 XOD与 XOD@CNTm@SiO_2 酶活性评价
        3.6 Mφ脂筏免疫亲和色谱及XOD免疫亲和色谱的色谱性能的评价
        3.7 影响Mφ@CNTm@SiO_2 色谱和XOD@CNTm@SiO_2 色谱保留行为的相关因素考察结果
        3.8 不同分子量葡聚糖的亲和色谱保留行为的结果
        3.9 不同批次制备的两种亲和色谱的色谱保留行为的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多糖免疫活性在线筛选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十五味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2.2 多糖纯度的鉴定
        2.3 多糖含量的检测
        2.4 蛋白质含量的检测
        2.5 纯化多糖免疫活性在线筛选
    3 结果及讨论
        3.1 多糖的分离纯化
        3.2 多糖纯度鉴定
        3.3 多糖的含量测定
        3.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5 纯化多糖免疫活性在线筛选结果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药多糖免疫活性体内外评价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纯化多糖对体外培养的Mφ的免疫活性影响
        2.2 纯化多糖对体内Mφ吞噬能力影响
        2.3 纯化多糖的体外抑制XOD活性研究
        2.4 纯化多糖在大鼠体内抑制XOD活性研究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及讨论
        3.1 多糖对Mφ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
        3.2 多糖对Mφ分泌NO能力的影响
        3.3 多糖对Mφ分泌TNF-α能力的影响
        3.4 多糖对体内Mφ吞噬能力影响
        3.5 体外抑制XOD活性检测结果
        3.6 纯化多糖在大鼠体内抑制XOD活性结果
        3.7 纯化多糖在大鼠体内降尿酸活性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糖的结构解析及构效关系初步探讨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子量的检测
        2.2 单糖组成分析
        2.3 高碘酸氧化多糖反应
        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5 ~1H-NMR分析
        2.6 刚果红实验
        2.7 透射电镜分析
    3 结果及讨论
        3.1 多糖的分子量检测
        3.2 单糖组成分析
        3.3 高碘酸氧化分析
        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5 NMR分析
        3.6 刚果红实验结果
        3.7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8 多糖构效关系的初步分析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一 主要研究内容
    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附图

(5)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B2对小鼠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1.1.1 材料:
        1.1.2 试剂: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FVPB2的分离纯化:
        1.2.2 小鼠脾来源T淋巴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制备:
        1.2.3 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1.2.4 CB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中细胞因子分泌水平:
        1.2.5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含量的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FVPB2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
    2.2 FVPB2激活小鼠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检测
    2.3 FVPB2对RAW264.7细胞释放NO活性的影响
    2.4 FVPB2激活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检测
3 讨论

(6)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免疫增强剂研究概述
    1. 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2. 中兽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3. 黄芪、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4. 导致动物免疫抑制的因素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复方芪术颗粒中黄芪与白术配比筛选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试验药品制备
        2.2 试验分组及指标测定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处方依据
        4.2 黄芪、白术的配比选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CHBG的研制
        2.2 CHBG的稳定性研究
    3. 结果
        3.1 CHBG的制备
        3.2 CHBG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CHBG的制备工艺
        4.2 CHBG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颗粒剂的鉴别方法
        2.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方法
        2.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方法
        2.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2.5 颗粒剂总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3. 结果
        3.1 颗粒剂鉴别结果
        3.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结果
        3.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结果
        3.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
        3.5 总多糖含量检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方芪术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1.3 试验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情况
    2. 方法
        2.1 预实验
        2.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2.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预实验结果
        3.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3.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2.2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CHBG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
        2.4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CHBG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3.2 CHBG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3.3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CHBG对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
        3.5 CHBG对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3.6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3.7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
        3.8 CHBG对小鼠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3.9 CHBG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4.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4.2 CHBG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4.3 CHBG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口服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口服不同剂量的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3.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与创新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7)金针菇菇脚多糖抗氧化功能及在七彩鲑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真菌多糖的研究概况
    1.2 真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1.3 多糖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1.4 多糖对肠道功能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金针菇菇脚多糖的分离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性质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金针菇菇脚对七彩鲑幼鱼抗氧化能力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金针菇菇脚对七彩鲑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金针菇菇脚对七彩鲑幼鱼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三相法纯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结构及活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金针菇的研究热点
    1.2 金针菇的生物学概况
    1.3 金针菇的研究现状
        1.3.1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
        1.3.2 金针菇的碳水化合物
        1.3.3 金针菇多糖的药理活性
        1.3.3.1 免疫调节
        1.3.3.2 抗肿瘤
        1.3.3.3 抗氧化
        1.3.4 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纯化
        1.3.4.1 热水浸提法
        1.3.4.2 超声波辅助法
        1.3.4.3 酶法提取
        1.3.4.4 常规纯化方法
        1.3.4.5 三相法
        1.3.5 多糖的结构解析
        1.3.5.1 化学分析法
        1.3.5.1 .1 甲基化
        1.3.5.1 .2 过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1.3.5.2 仪器分析法
        1.3.5.2 .1 红外光谱(IR)
        1.3.5.2 .2 核磁共振(NMR)
        1.3.5.3 生物分析法
        1.3.5.3 .1 酶解法
        1.3.6 研究现状与思考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相法提取金针菇多糖的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仪器和设备
        2.2.4 实验方法
        2.2.4.1 材料的预处理
        2.2.4.2 多糖和蛋白含量测定
        2.2.4.3 三相法分离、纯化
        2.2.4.4 响应面设计
        2.2.4.5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相法条件的优化
        2.3.1.1 有机溶剂和料液比对三相法分离纯化的影响
        2.3.1.2 叔丁醇用量对三相法分离纯化的影响
        2.3.1.3 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对三相法分离纯化的影响
        2.3.1.4 温度对三相法分离纯化的影响
        2.3.1.5 时间和pH对三相法分离纯化的影响
        2.3.2 响应曲面法(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优化三相法提取金针菇多糖得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方法获得金针菇粗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仪器和设备
        3.2.4 实验方法
        3.2.4.1 材料的预处理
        3.2.4.2 纯化的方法
        3.2.4.2 .1 醇沉法
        3.2.4.2 .2 三相法
        3.2.4.3 金针菇多糖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3.2.4.3 .1 多糖蛋白含量的测定
        3.2.4.3 .2 高效阴离子色谱检测单糖组成
        3.2.4.3 .3 高效液相(HPLC)检测多糖分子量
        3.2.4.3 .4 抗氧化能力测定
        3.2.4.3 .4.1 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
        3.2.4.3 .4.2 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法)
        3.2.4.3 .4.3 Trolox等价抗氧化能力测定(TEAC法)
        3.2.4.3 .5 巨噬细胞RAW264.7 释放NO能力测定
        3.2.4.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提取方法获得金针菇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3.3.2 不同提取方法多糖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3.3.3 不同提取方法多糖的单糖组成
        3.3.4 抗氧化能力评价
        3.3.4.1 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力测定
        3.3.4.2 FRAP和 TEAC模型对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3.3.5 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金针菇多糖刺激巨释细胞RAW264.7释放NO能力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相法提取的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仪器和设备
        4.2.4 实验方法
        4.2.4.1 凝胶柱层析
        4.2.4.2 高效液相(HPLC)检测金针菇多糖纯度
        4.2.4.3 抗氧化能力测定
        4.2.4.4 巨噬细胞RAW264.7 释放NO能力测定
        4.2.4.5 高效阴离子色谱检测 FVPT1、FVPT2 单糖组成
        4.2.4.6 甲基化分析
        4.2.4.7 核磁共振(NMR)分析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金针菇多糖凝胶柱纯化及纯度鉴定
        4.3.2 金针菇均一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评价
        4.3.3 金针菇均一多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能力测定
        4.3.4 单糖组成和比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不足和展望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9)猴头菇多糖的结构表征、免疫调节活性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真菌多糖的研究概况
        1.2.1 真菌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1.2.2 真菌多糖的结构解析
        1.2.2.1 多糖结构的化学分析
        1.2.2.2 仪器分析法
        1.2.2.3 生物学法
        1.2.3 真菌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1.2.3.1 真菌多糖对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影响
        1.2.3.2 真菌多糖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1.2.4 真菌多糖发挥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及转导通路
    1.3 猴头菇及猴头菇多糖研究概况
        1.3.1 猴头菇简介
        1.3.2 猴头菇多糖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猴头菇粗多糖的提取
        2.4.2 猴头菇多糖的醇沉、去蛋白
        2.4.3 猴头菇多糖的纯化
        2.4.4 猴头菇纯化多糖的基本成分测定
        2.4.5 分子量的测定
        2.4.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
        2.4.7 单糖组成
        2.4.8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2.4.9 热稳定(TG/DSC)分析
        2.4.10 核磁共振(NMR)分析
        2.4.11 数据统计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猴头菇粗多糖的提取
        2.5.2 猴头菇多糖的离子交换柱层析
        2.5.3 猴头菇多糖HEP-W的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2.5.4 猴头菇多糖HEP-W的纯度及基本成分测定
        2.5.5 猴头菇多糖HEP-W的结构鉴定
        2.5.5.1 HPGPC测定
        2.5.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5.5.3 单糖组成分析
        2.5.5.4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2.5.5.5 热稳定性(TG-DSC)分析
        2.5.5.6 核磁共振分析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的链构象表征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动物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猴头菇多糖HEP-W溶液的配制
        3.4.2 猴头菇多糖HEP-W的链构象表征
        3.4.2.1 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
        3.4.2.2 刚果红实验
        3.4.2.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4.2.4 猴头菇多糖HEP-W的粘度分析
        3.4.2.5 猴头菇多糖HEP-W的粒径分布测定
        3.4.3 猴头菇多糖HEP-W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研究
        3.4.3.1 猴头菇多糖HEP-W的内毒素(LPS)检测
        3.4.3.2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
        3.4.3.3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测定
        3.4.3.4 IL-2、IL-4、IFN-γ分泌含量的测定
        3.4.4 数据统计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猴头菇多糖HEP-W的链构象表征
        3.5.1.1 猴头菇多糖HEP-W的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
        3.5.1.2 猴头菇多糖HEP-W的刚果红实验
        3.5.1.3 猴头菇多糖HEP-W的X射线衍射分析
        3.5.1.4 猴头菇多糖HEP-W的粘度分析
        3.5.1.5 猴头菇多糖HEP-W的粒度分布
        3.5.2 猴头菇多糖HEP-W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
        3.5.2.1 内毒素的测定
        3.5.2.2 猴头菇多糖HEP-W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3.5.2.3 猴头菇多糖HEP-W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诱导的IL-2、IL-4和IFN-γ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猴头菇多糖HEP-W溶液配制及实验分组
        4.4.2 巨噬细胞RAW264.7的培养
        4.4.3 猴头菇多糖HEP-W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4.4 猴头菇多糖HEP-W对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4.4.5 猴头菇多糖HEP-W对细胞吞噬中性红的影响
        4.4.6 猴头菇多糖HEP-W对细胞吞噬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影响
        4.4.7 猴头菇多糖HEP-W对细胞分泌NO、IL-6及TNF-α的影响
        4.4.8 猴头菇多糖HEP-W对iNOS、IL-6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4.4.9 数据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猴头菇多糖HEP-W对巨噬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5.2 猴头菇多糖HEP-W对巨噬细胞分泌活性氧(ROS)的影响
        4.5.3 猴头菇多糖HEP-W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4.5.3.1 猴头菇多糖HEP-W对细胞吞噬中性红的影响
        4.5.3.2 猴头菇多糖HEP-W对细胞吞噬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影响
        4.5.4 猴头菇多糖HEP-W对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4.5.5 猴头菇多糖HEP-W对巨噬细胞分泌IL-6及TNF-α的影响
        4.5.6 猴头菇多糖HEP-W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的免疫调节机理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5.4 实验方法
        5.4.1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溶液配制及实验分组
        5.4.2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培养
        5.4.3 小鼠巨噬细胞膜表面识别HEP-W受体的研究
        5.4.4 Westernblot检测HEP-W对巨噬细胞免疫通路的影响
        5.4.5 数据统计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猴头菇多糖HEP-W对RAW264.7细胞表面膜受体的识别
        5.5.1.1 不同细胞膜受体对HEP-W分泌NO、IL-6以及TNF-α的影响
        5.5.1.2 不同细胞膜受体对HEP-W分泌ROS的影响
        5.5.2 猴头菇多糖HEP-W对MyD88依赖性(MyD88/IRAK-1/TRAF-6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5.5.2.1 猴头菇多糖HEP-W对MyD88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5.5.2.2 猴头菇多糖HEP-W对IRAK-1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5.5.2.3 猴头菇多糖HEP-W对TRAF-6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5.5.3 猴头菇多糖HEP-W对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5.5.4 猴头菇多糖HEP-W对MAPK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5.5.5 猴头菇多糖HEP-W激活巨噬细胞可能的信号传导通路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试剂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6.2.3 实验试剂
    6.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6.4 实验方法
        6.4.1 猴头菇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影响
        6.4.2 猴头菇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
        6.4.3 猴头菇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6.4.3.1 脾淋巴细胞的获得
        6.4.3.2 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力
        6.4.4 猴头菇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杀伤活力的影响
        6.4.5 猴头菇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6.4.6 猴头菇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6.4.7 猴头菇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6.4.8 数据统计分析
    6.5 结果与分析
        6.5.1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
        6.5.2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NK细胞活性的影响
        6.5.3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6.5.4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血清IL-2含量的影响
        6.5.5 猴头菇纯化多糖HEP-W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肺癌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
        2.1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3 降低血液粘滞度
        2.4 改变肿瘤细胞的连接
        2.5 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2.6 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
        2.7 阻断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
        2.8 调控肿瘤微环境
    3 中药抗肿瘤的增效增敏减毒作用
    4 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APS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
    2 APS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2.1 APS保护免疫器官作用
        2.2 APS影响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2.3 APS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2.4 APS对粘膜免疫的影响
    3 APS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1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3.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3 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线粒体膜电位和Ca~(2+)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1 线粒体膜电位
        1.1 线粒体膜电位的形成
        1.2 MMP的检测
    2 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2.1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2.2 MMP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3 Ca~(2+)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4.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4.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浓度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3.2 A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PS对小鼠LLC的细胞骨架、MMP和 [Ca~(2+)]i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LSCM下观察APS对小鼠LLC细胞骨架的影响
        3.2 APS对小鼠LLC 24h~72h MMP的影响
        3.3 APS对小鼠LLC 24h~72h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APS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因子及DDP所致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检测指标
        1.4 检测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3.2 APS对Lewis肺癌小鼠体质量和有效体质量的影响
        3.3 AP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4 APS对Lewis肺癌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3.5 APS对Lewis肺癌小鼠DDP所致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APS联合DDP对Lewis肺癌组织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检测指标
        1.4 检测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NF-κBp6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3.2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3.3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3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APS联合DDP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细胞凋亡和侵袭力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检测指标
        1.4 检测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APS对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Fas L的影响
        3.2 APS对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Caspase-9 表达的影响
        3.3 APS对Lewis肺癌小鼠血清Col4和HA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金针菇多糖对小鼠体内脾淋巴细胞转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锦多糖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增强活性研究[D]. 孙文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60调节肠道菌群发挥降血脂功能研究[D]. 刘肖肖.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3]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与生物活性研究[D]. 郑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4]基于免疫亲和色谱的中药多糖活性筛选与构效关系研究[D]. 王启龙. 江苏大学, 2019
  • [5]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B2对小鼠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 余冬生,吴莹莹,冯婷,张劲松,张赫男,吴迪,杨焱,刘肖肖,刘振东,贾薇,汪雯翰. 菌物学报, 2019(06)
  • [6]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槐. 扬州大学, 2019
  • [7]金针菇菇脚多糖抗氧化功能及在七彩鲑饲料中的应用研究[D]. 郭志欣.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三相法纯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结构及活性初探[D]. 余冬生.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2)
  • [9]猴头菇多糖的结构表征、免疫调节活性及其机理研究[D]. 伍芳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10]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明海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金针菇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