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L8019AS及其在嵌入式以太网系统中的应用

RTL8019AS及其在嵌入式以太网系统中的应用

一、RTL8019AS及其在嵌入式以太网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益督[1](2011)在《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井下供电防越级跳闸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煤矿井下高压电网多采用单侧电源辐射状干线式网络,由多段短距离电缆(1001500m)组成。由于配电回路阻抗较小,使得各段线路始末短路电流幅值相差较小,靠电流幅值区分的速断保护难以满足纵向选择性要求。通常下级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超过上级速断保护整定值,使上级速断保护动作造成越级跳闸,造成井下大面积停电,使煤矿生产系统瘫痪,威胁矿井和人身安全。本文分析了常规速断保护应用在煤矿井下短线路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目前几种常见的煤矿供电防越级跳闸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通信网络是防越级跳闸方案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利用交换式工业以太网在数据通信上具有突出的实时性、可靠性等优点,提出了基于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防越级跳闸系统。通过在各个综保装置上增加智能联锁装置并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当发生故障时各智能联锁装置对速断保护进行延时闭锁并通过以太网进行联锁通信,合理安排各级保护装置动作跳闸时间,同时满足各级保护选择性、速断性要求,防止越级跳闸现象发生。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具体的实现方法。在硬件上以89c52单片机为处理核心,设计了智能联锁装置以及以太网接口电路。在软件方面对以太网TCP/IP协议进行精简,只需实现原TCP/IP协议部分功能,设计了适合51单片机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并设计了智能联锁装置控制主程序。最后采用网络演算方法对交换式以太网的通信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并通过OPNET网络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的交换式以太网在通信实时性、可靠性方面完全能够满足本文防越级跳闸系统网络传输要求。证明了采用本越级跳闸系统同时实现速断保护选择性、速动性要求的可行性。

刘雯静[2](2010)在《通信基站风光互补电源实时监控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务迅猛发展,通信基站的建设数量也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偏远山区、边疆戈壁的通讯需求,能够实时获取分布于各地通信基站电源工作状态,确保通信畅通,无人职守监测系统是有必要的。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与以太网相结合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已成为一大趋势。本文设计出一种基于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的实时电源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对基站电源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组成,下位机主要对基站电源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而上位机则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功能。两者之间通过以太网来实现,满足以太网通信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到监测主机上并进行远程监测的功能。设计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TCP/IP协议的实现、应用程序监测主机设计以及以太网驱动程序的编写。下位机由32位ARM微处理器组成,系统需要实现检测和控制两部分。检测部分需要通过A/D采集并处理以下几部分参数,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电流和风力发电机输出电压/电流,共四路参数检测。而控制部分,则需要实现能量管理。根据日照、风力状况,把能量转换成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通过控制PWM输出来调节电池的充放电,从而实现电源的风光互补。系统采用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作为网络接口,对uC/OS-II操作系统进行裁剪和移植,分析并实现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的实时电源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并最终利用监测主机实现了远距离数据监测的功能。

李举成[3](2010)在《基于以太网传输的RFID系统在停车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智能交通系统(IIS)的迅速发展,智能停车场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传统停车场存在安全性差、效率低、缺乏网络化管理等缺点,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本文以深圳市科技局项目“汽车停车场管理及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研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嵌入式以太网技术等,成功设计并实现了新一代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创新工作内容有:(1)通过对RFID系统防碰撞算法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系统防碰撞算法。该算法中引入了精确的现场标签数目估计算法,通过引入Hash函数选择时隙,突破了现存防碰撞算法的效率瓶颈,在识别大量标签时,效率尤其显着,而且实现容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2)利用无线射频(RFID)、红外通信等技术设计了智能停车场远距离阅读器与车载装置,成功解决了停车场中系统中邻道车辆与前后车辆的干扰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系统运行效率。采用IC卡身份识别,真正做到“一卡一车”,不仅挺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而且符合“一卡通”工程的发展趋势。(3)针对传统停车场缺乏网络化管理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以PIC单片机为微控制器的嵌入式以太网解决方案。该方案以RTL8019AS网卡芯片为基础,文中详细介绍了嵌入式以太网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已经基于PIC单片机的RTL8019AS的底层驱动程序的编写。(4)通过深入研究TCP/IP协议栈,并结合嵌入式以太网的基本特点,设计了精简TCP/IP协议栈。利用软件的方法,完成了精简TCP/IP协议栈在PIC单片机中的嵌入,使系统成功接入以太网,实现了系统网络化管理。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最终成功研制了新一代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并在多处停车场及小区得到应用。良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本文设计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孙国华[4](2009)在《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实时信号处理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是结合导师的横向科研课题“岩石声发射监测系统”展开的。近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嵌入式系统在性价比与实时性方面有着通用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嵌入式系统需要强大的网络支持功能。因此,实时性好、精度高且具有以太网接入功能的嵌入式系统是今后信号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笔者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嵌入式系统与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嵌入式系统实现网络化的意义,提出了以DSP芯片TMS320VC5509A为核心,以RTL8019AS为网络通信控制器的实时信号处理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为该信号处理平台接入以太网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本课题的工作就是开发一套具有以太网接入功能的分布式实时信号处理平台。该平台通过简化的TCP/IP协议实现以太网接入,以该平台为节点,用多个这样的节点和上位PC机相结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岩石声发射监控系统。该平台主要由TMS320VC5509A主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以太网通信模块组成等组成。主控模块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时钟和手动复位模块、JTAG接口模块和存储器扩展模块等;数据采集模块包括TMS320VC5509A与ADS1278控制逻辑接口、数字接口电路和模拟接口;对于以太网通信模块,在分析了TCP/IP各层协议间的数据流向与处理基础上,进行了代码精简,节约有限的存储空间,实现了以太网的数据接收和发送处理。另外,还增加了MMC/SD卡,USB通讯等功能。经过系统测试,该平台实时性好、通用性强,并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岩石声发射监测系统对速度和实时处理的要求。该平台具有同步数据采集和以太网接入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实时信号处理领域。通过本平台的开发为进一步研究,设计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姚之宁[5](2009)在《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电力信息传输的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发电厂和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电力数据网络SPDnet(StatePower Data net)的建设和发展,为满足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要求,常规的远动系统将被融合计算机、保护、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的远动系统所代替,并终将打破现行的专业分工,引起远动系统的一场革命。电力信息传输系统在网络化的远动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网络化的远动系统要求电力信息传输系统具备支持网络通信模式的能力。随着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的即将推行,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信息传输中的应用。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基于以太网的远动规约IEC60870-5.104的网络参考模型、帧格式结构和TCP连接建立过程,为实现IEC60870-5.104的软件编程打下基础。然后对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前景,总结了现阶段嵌入式以太网实现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配置MCU和TCP/IP软件协议栈应用于变电站实时数据传输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实现方案,选择了合适的以太网控制器芯片和TCP/IP软件协议栈,分析了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硬件电路,在Keil uVision3集成开发环境下编写了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软件通信程序。该方案对硬件配置要求较低,可有效节约系统资源,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而且使用灵活方便,便于功能扩充,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自己所需的协议。最后,利用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编写了基于PC机的以太网通信测试程序,验证了嵌入式以太网接口方案的实用性。

宋会亮[6](2009)在《基于以太网的智能传输接口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以太网的智能传输接口研究是为了把RS232串口通信和RS485/422总线通信统一到以太网中,即完成串口-网络协议转换。由于RS232和RS485/422的传输距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串口的数据传输速率大小受条件的限制,因此,需要一个串口-网络协议转换器实现串口数据向网络数据的转换,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它可以使主机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只需要完成以太网通信即可,这样就增加了数据宽度,使其能更好的为计算机监控系统服务。本文设计了一个嵌入式串口-网络智能传输接口,它主要完成串口模块和以太网模块之间的协议转换,以及串口和以太网之间数据的存储控制与转换。同时,它可以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一方面,接收来自串口设备的数据流,并对其进行格式转换,使之成为可以在以太网中传播的数据帧;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以太网中的数据帧转换成串行数据送达相应的串口设备,即完成了RS232,RS485/422和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换。对该接口的设计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部分将μC/OS-Ⅱ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LPC2210作为控制器,串口处理模块采用MAX3232芯片对UART进行RS232电平转换,以太网控制芯片选用常用的10M ISA总线接口的RTL8019AS。为了满足通信过程中的数据缓存和一定的系统运行空间的需求,片外扩展了512K字节的SRAM,2M的片外FLASH用来存放代码。在硬件中分别对控制部分,电源部分,网络传输部分,串口传输转换部分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软件部分中通过对串口及串口通信理论的研究,给出了系统启动代码实现,编写了串口驱动、网卡驱动程序,实现了μ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对TCP/IP协议栈的主要工作过程及部分实现代码进行了论述,最后对μC/OS-Ⅱ操作系统移植结果和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

于博[7](2009)在《基于以太网的多任务测控节点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测控节点的应用设计方案。该节点具有数据采集、控制量输出和以太网通讯的功能,使其能够较好的应用于以太网分布式控制系统。该节点以ADμC834单片机和RTL8019AS网络控制芯片为主要硬件架构,辅以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等外围电路。该节点以μC/OS-Ⅱ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以uIP软件作为以太网协议栈,从而具有基于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处理功能和以太网通讯功能。随后,本文介绍了该节点在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设计了满足该温控系统要求的温度传感器接口和晶闸管驱动电路。另外在控制算法方面,系统采用FUZZY-PID参数自整定控制算法,有效的克服了一般PID控制算法在大时间滞后控制系统中的不足。

包思杰[8](2009)在《嵌入式以太网协议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以太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其应用到工业控制、信息家电等领域,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简化结构等成效。而嵌入式系统以其体积小、功能多、支持以太网技术等优点,成为多种领域中的新热点。本文所介绍的协议转换系统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利用其串口与底层I/O节点相连,上层则直接联入Internet,允许授权的用户在Internet任意一点应用浏览器访问该系统,并实现对下层设备的监控。该系统在楼宇自动化、工厂底层网络、信息家电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嵌入式Internet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实施本课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课题的实现目标,描述了在8位微控制器上面实现TCP/IP协议栈的过程,并对协议栈进行适当的裁剪,详细解析了各层协议的实现过程、硬件接口技术及程序调度流程,重点讨论了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的应用、ARP缓存表的设置及TCP协议的实现,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及运行结果,达到了系统的预定目标。最后,给出了对系统的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对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建议。

姚之宁,赵建国,刘炳旭,孙媛媛[9](2008)在《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电力信息传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EC61850提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基于以太网的无缝通信体系。因此,研究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很有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广泛应用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总线网的缺陷,然后详细介绍了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了嵌入式以太网应用在电力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设计了基于低配置MCU和以太网控制器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通过联机测试能够很好的完成电力数据的实时传输。

黄修力[10](2008)在《基于ARM的以太网与CAN总线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是一种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现已经形成国际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与此同时,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管理人员希望能够通过Internet或局域网来监控工业现场的情况。因此测控系统接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实现企业信息网与现场总线网络互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本文分析了CAN总线和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技术,并参照国家标准,利用已有的高性能嵌入式ARM7硬件开发平台,实现了CAN总线协议与以太网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使CAN总线能够方便的接入以太网。利用在嵌入式平台上构建动态Web页面实现对CAN网络中各设备的监控,并提出一种多机互联系统的构建,实现系统的扩充。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硬件平台,选用了基于ARM7内核的LPC2129处理器,并扩展了CAN总线驱动接口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由于该处理器集成了CAN总线控制器和先进的接收验收滤波器,本系统主要设计了CAN总线驱动电路;以太网接口选用了RTL8019AS。同时硬件设计上采用了线路隔离与屏蔽多项措施,保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软件设计上采用了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在μC/OS-Ⅱ平台上分别实现了CAN总线和以太网底层驱动函数后,对标准TCP/IP协议进行了针对性的裁减和优化。并介绍了在TCP/IP协议栈之上如何进行Web服务器的构建,实现通过Web页面动态显示现场数据的功能。最后,本文讨论了多机通讯系统的构建。在介绍了多机系统构建框图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多机通讯协议设计的方法,即自主设计开发的应用层协议以及通信转换协议。在介绍了路由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多机互连系统工作方法以及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在多机系统中的相关设置。

二、RTL8019AS及其在嵌入式以太网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TL8019AS及其在嵌入式以太网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井下供电防越级跳闸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作工作
2 煤矿供电速断保护分析
    2.1 煤矿井下速断保护存在的问题
        2.1.1 煤矿井下供电结构特点
        2.1.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保护配置
        2.1.3 影响常规速断保护选择性的因素
        2.1.4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越级跳闸原因
    2.2 几种常见防越级跳闸方案分析
        2.2.1 基于电力监控系统方案
        2.2.2 基于 CAN 总线通讯网络方案
        2.2.3 基于独立监控分站方案
        2.2.4 基于分布式分站方案
        2.2.5 基于光纤纵联差动保护方案
        2.2.6 结论
3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防越级跳闸系统
    3.1 系统通信网络选择
        3.1.1 交换式工业以太网
        3.1.2 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优势
    3.2 系统的组成
    3.3 系统工作原理
    3.4 系统特点
    3.5 技术指标
4 硬件及功能设计
    4.1 智能联锁装置设计
    4.2 以太网通信接口模块设计
        4.2.1 RTL8019AS 以太网控制器
        4.2.2 单片机与 RTL8019AS 接口的实现
    4.3 硬件抗干扰措施
5 软件设计
    5.1 TCP/IP 协议简介
        5.1.1 TCP/IP 分层
    5.2 嵌入式 TCP/IP 协议栈的设计
        5.2.1 嵌入式 TOP/IP 协议栈概念及特点
        5.2.2 链路层协议
        5.2.3 网络层协议
        5.2.4 传输层协议
        5.2.5 嵌入式 TCP/IP 协议栈测试
    5.3 系统主程序设计
        5.3.1 系统应用层程序接口设计
        5.3.2 系统主程序设计
6 网络实时性分析和仿真测试
    6.1 交换式以太网的延迟分析
    6.2 通信实时性能评价
    6.3 网络演算的基本概念
        6.3.1 到达曲线
        6.3.2 服务曲线
        6.3.3 交换机对实时数据的服务曲线
        6.3.4 系统网络最大传输延迟的计算
    6.4 交换式以太网延迟仿真
        6.4.1 网络模型
        6.4.2 数据流模型
        6.4.3 链路模型
        6.4.4 实验仿真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通信基站风光互补电源实时监控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2 基于以太网的监测系统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工业以太网与嵌入式技术
    2.1 工业以太网
        2.1.1 以太网技术简介
        2.1.2 以太网通信原理及其帧结构
        2.1.3 工业以太网技术
    2.2 嵌入式系统
        2.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2.2 嵌入式系统组成
    2.3 TCP/IP 协议
    2.4 小结
3 基站电源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2 实时监控系统
    3.3 基于ARM 嵌入式以太网的设计
        3.3.1 基于ARM 嵌入式的硬件设计
        3.3.2 基于ARM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
    3.4 小结
4 监测系统下位机功能模块的设计
    4.1 下位机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
    4.2 硬件系统组成
        4.2.1 JTAG 调试接口
        4.2.2 存储器系统
        4.2.3 LED 显示电路
        4.2.4 采集预处理电路
        4.2.5 A/D 转换电路
    4.3 软件功能实现
        4.3.1 定时采样程序设计
        4.3.2 傅式算法
        4.3.3 控制器程序设计
    4.4 小结
5 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模块
    5.1 uC/OS-II 在LPC2210 平台上的移植
        5.1.1 uC/OS-II 系统移植的必要性和前提条件
        5.1.2 uC/OS-II 在系统中的实现
    5.2 以太网接口模块硬件设计
        5.2.1 RTL8019AS 简介与内部结构
        5.2.2 RTL8019AS 与LPC2210 的硬件电路设计
    5.3 以太网底层驱动程序设计
        5.3.1 RTL8019AS 的初始化
        5.3.2 数据的接收
        5.3.3 数据的发送
    5.4 嵌入式TCP/IP 协议
        5.4.1 TCP/IP 协议解析
        5.4.2 嵌入式TCP/IP 协议栈的实现
        5.4.3 基于Web 应用层协议的实现
    5.5 小结
6 系统调试与实验
    6.1 实验测试和结果
    6.2 实验结论
7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以太网传输的RFID系统在停车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智能停车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我国智能停车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防碰撞算法
    2.1 RFID 系统的基本组成
        2.1.1 阅读器(Reader)
        2.1.2 电子标签
    2.2 RFID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2.1 RFID 系统数据传输原理
        2.2.2 信号的调制与编码
        2.2.3 数据的完整性
    2.3 RFID 系统的防碰撞
        2.3.1 RFID 系统中碰撞的产生形式
        2.3.2 防碰撞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
        2.3.3 防碰撞的方案
    2.4 RFID 系统中常用的防碰撞算法分析
        2.4.1 动态帧时隙 ALOHA 算法(DFSA)
        2.4.2 二进制搜索算法
        2.4.3 传统的算法性能分析
    2.5 基于Hash 函数的RFID 系统防碰撞算法
        2.5.1 算法原理
        2.5.2 算法性能分析与实验
    本章总结
第3章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远距离停车场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框图介绍
    3.2 系统电源管理
    3.3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
    3.4 自动道闸系统
    3.5 工作状态指示模块
    3.6 IC 读写模块设计
        3.6.1 IC 卡读写模块硬件设计
        3.6.2 IC 读写模块软件设计
    本章总结
第4章 嵌入式以太网的硬件实现
    4.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4.1.1 网络参考模型
        4.1.2 以太网技术与IEEE 802.3 标准
    4.2 PIC 单片机以太网接入方案的硬件设计
        4.2.1 RTL8019AS 以太网控制器
        4.2.2 RTL8019AS 与PIC 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
        4.2.3 RTL8019AS 底层驱动代码的编写
    本章总结
第5章 嵌入式以太网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TCP/IP 协议的基本知识
    5.2 精简TCP/IP 协议栈设计及实现
        5.2.1 精简TCP/IP 协议栈工作流程
        5.2.2 地址解析协议(ARP)
        5.2.3 网际协议(IP)
        5.2.4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ICMP)
        5.2.5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
    本章总结
第6章 智能停车场系统测试及其应用
    6.1 智能停车场系统原理图以及PCB 设计
        6.1.1 系统整体设计示意图
        6.1.2 系统原理图及PCB 设计
    6.2 系统测试
    6.3 智能停车场系统的优越性
    6.4 智能停车场系统应用
    本章总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实时信号处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绪论
    1.1.本课题的提出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1.3.课题方案选择
    1.4.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2.1.系统功能简介及其工作原理
    2.2.DSP系统主控模块设计
    2.3.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2.4.以太网通信接口模块
    2.5.本章小结
3.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集成开发环境CCS2简介
    3.2 系统程序设计
    3.3 DSP初始化程序设计
    3.4 RTL8019AS驱动程序
    3.5 本章小结
4.嵌入式TCP/IP协议的实现
    4.1.TCP/IP协议简介
    4.2.嵌入式以太网数据传输原理及传输流程
    4.3.ARP协议实现
    4.4.IP协议实现
    4.5.ICMP协议的实现
    4.6.UDP协议介绍与实现
    4.7.Ping命令
    4.8.嵌入式TCP/IP协议的解决方法
    4.9.本章小结
5.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
    5.2 以太网连通测试
    5.3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电力信息传输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变电站内自动化通信方式
        1.2.1 串行通信方式
        1.2.2 现场总线技术
        1.2.3 以太网技术方案
    1.3 以太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前景
        1.3.1 以太网技术简介
        1.3.2 以太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前景
        1.3.3 嵌入式以太网的应用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论文安排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安排
第二章 常见远动通信规约分析
    2.1 IEC60870-5-101规约简介
        2.1.1 IEC60870-5-101规约的帧格式
        2.1.2 IEC60870-5-101规约的链路传输规则
        2.1.3 IEC60870-5-101规约的控制域和地址域
        2.1.4 IEC60870-5-101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2.2 IEC60870-5-104规约简介
        2.2.1 IEC60870-5-104规约的结构
        2.2.2 IEC60870-5-104规约的帧格式
        2.2.3 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机制
        2.2.4 超时时间的定义
        2.2.5 IEC60870-5-104的实施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太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3.1 以太网综述
        3.1.1 以太网技术
        3.1.2 嵌入式以太网技术
    3.2 以太网络协议分析
        3.2.1 OSI参考模型
        3.2.2 TCP/IP参考模型
        3.2.3 TCP/IP参考模型层间的信息交换
    3.3 以太网在变电站内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3.3.1 以太网在变电站内应用的可行性
        3.3.2 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模式及实现方案
        3.3.3 实现嵌入式以太网的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设计
    4.1 方案的选择
        4.1.1 嵌入式以太网的特殊性
        4.1.2 电力信息传输的特点
        4.1.3 本文采用的方案
    4.2 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硬件设计
        4.2.1 RTL8019AS芯片介绍
        4.2.2 硬件电路设计
    4.3 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软件设计
        4.3.1 RTL8019AS驱动程序的实现
        4.3.2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实现
        4.3.3 应用层软件的实现
    4.4 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模块的测试
        4.4.1 套接字(Socket)
        4.4.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4.4.3 基于TCP/IP协议的Socket编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以太网的智能传输接口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智能传输接口的发展和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组织
2 串口-网络智能传输接口相关理论研究
    2.1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1 研究的必要性
        2.1.2 研究的可行性
    2.2 智能传输接口的分类及特点
    2.3 嵌入式技术
        2.3.1 嵌入式定义
        2.3.2 嵌入式的硬件
        2.3.3 嵌入式的软件
        2.3.4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2.4 TCP/IP 协议集
        2.4.1 IP 协议
        2.4.2 TCP 协议
        2.4.3 UDP 协议
        2.4.4 ICMP 协议
        2.4.5 ARP 协议
        2.4.6 网卡MAC 地址
    2.5 本章小结
3 智能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及选材
    3.1 系统设计任务及要求
        3.1.1 系统设计任务
        3.1.2 系统实现的功能
    3.2 微处理器
        3.2.1 选材依据
        3.2.2 ARM 处理器和ARM 内核
        3.2.3 选用LPC2210 ARM7 处理器的理由
    3.3 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介绍及选择
        3.3.1 RTOS 的主要分类
        3.3.2 选用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的理由
        3.3.3 选用μC/OS-Ⅱ RTOS 的理由
    3.4 RTL8019AS 网卡芯片
        3.4.1 RTL8019AS 网卡芯片简介
        3.4.2 选用RTL8019AS 网卡芯片的理由
    3.5 系统方案
        3.5.1 硬件总体设计
        3.5.2 软件总体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智能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4.1 控制部分
        4.1.1 嵌入式处理器
        4.1.2 嵌入式处理器分类
        4.1.3 LPC2210 处理器内部构造
        4.1.4 LPC2210 寻址和映射
        4.1.5 LPC2210 引脚设置
    4.2 电源模块设计
        4.2.1 前级电源设计
        4.2.2 后级电源设计
        4.2.3 时钟设计
    4.3 串口传输转换模块的设计
    4.4 网络传输模块设计
        4.4.1 RTL8019AS 内部结构
        4.4.2 RTL8019AS 引脚分布
        4.4.3 RTL8019AS 和LPC2210 硬件连接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传输系统软件设计
    5.1 启动代码
    5.2 μC/OS-Ⅱ的移植
        5.2.1 μC/OS-Ⅱ概述
        5.2.2 编译器的选择
        5.2.3 任务模式的选取
        5.2.4 移植要求
        5.2.5 μC/OS-Ⅱ体系结构
        5.2.6 修改OS_CPU.H
        5.2.7 修改 OS_CPU_C.C 文件
        5.2.8 修改OS_CPU_A.ASM
    5.3 用于μC/OS-Ⅱ的LPC2210 UART0 驱动
        5.3.1 UART0 结构
        5.3.2 驱动程序的目的
        5.3.3 UART0 驱动函数模块
    5.4 网卡驱动函数及注解
    5.5 TCP/IP 协议栈的设计
        5.5.1 协议说明
        5.5.2 RTL8019AS 数据帧分析
        5.5.3 数据帧的发送接收过程
        5.5.4 其他协议在本系统应用
        5.5.5 协议栈实现过程
    5.6 测试功能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以太网的多任务测控节点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当代网络与通信发展
    1.2 控制系统现场总线
    1.3 以太网简介
        1.3.1 以太网
        1.3.2 TCP/IP 与因特网
    1.4 工业以太网的产生及发展
        1.4.1 工业以太网的定义
        1.4.2 实时性问题
        1.4.3 嵌入式设计问题
    1.5 本文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测控节点硬件结构设计
    2.1 温控节点总体设计
    2.2 ADμC834 单片机芯片
    2.3 输入输出通道设计
        2.3.1 开关量输出通道设计
        2.3.2 模拟量输入通道设计
    2.4 以太网接口设计
        2.4.1 以太网控制器 RTL8019AS 简介
        2.4.2 RTL8019AS 的硬件连接
        2.4.3 网络隔离电路设计
第三章 测控节点软件设计
    3.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
        3.1.1 μC/OS-Ⅱ的任务管理和调度
        3.1.2 μC/OS-Ⅱ的任务的同步与通信
        3.1.3 μC/OS-Ⅱ的中断与时钟节拍
        3.1.4 μC/OS-Ⅱ的移植设计
    3.2 RTL8019AS 的驱动程序
        3.2.1 RTL8019AS 的初始化
        3.2.2 发送数据
        3.2.3 接收数据
    3.3 嵌入式 TCP/IP 协议栈——uIP 的移植和实现
        3.3.1 uIP 协议栈简介
        3.3.2 TCP/IP 各层协议在uIP 中的实现
        3.3.3 移植过程中需要更改的几个地方
第四章 实验与实现
    4.1 电阻炉测控系统总体设计
    4.2 传感器变送器设计
    4.3 温控电路设计
        4.3.1 测控单元的 PWM 控制输出
        4.3.2 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
    4.4 报警电路设计
    4.5 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4.5.1 测控节点多任务设计
        4.5.2 上位机通讯软件设计
        4.5.3 控制算法设计
第五章 论文小结
    5.1 系统的连通和调试
    5.2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OS_CPU_A.ASM 代码源程序
    2) 测控节点实时多任务系统主程序main.c
    3) 上位机通讯软件主程序tcpcontrolView.cpp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嵌入式以太网协议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嵌入式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基础
    2.1 嵌入式INTERNET简介
    2.2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2.3 设备接入以太网的几种实现方案
    2.4 嵌入式INTERNET应用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
    3.1 硬件方案
        3.1.1 硬件设计
        3.1.2 开发环境
    3.2 软件方案
        3.2.1 系统模块划分
        3.2.2 层次协议模型
        3.2.3 TCP/IP协议栈的实现方案
        3.2.4 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物理层的接口实现
        4.1.1 以太网接口
        4.1.2 串行接口
    4.2 数据链路层的实现
        4.2.1 以太网协议
        4.2.2 RTL8019AS的寄存器结构
        4.2.3 数据链路层驱动的实现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
    4.3 网络层的实现
        4.3.1 无连接数据报交付IP
        4.3.2 差错控制报文ICMP
    4.4 传输层的实现
        4.4.1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4.4.2 传输控制协议TCP
    4.5 应用层的实现
        4.5.1 WEB服务器的实现
        4.5.2 基于TCP和UDP的应用
    4.6 调度流程
        4.6.1 定时器设置
        4.6.2 任务分配
        4.6.3 ARP缓存表寿命更新
        4.6.4 IP发送缓冲区与ARP发送缓冲区寿命更新
        4.6.5 以太网数据报接收任务
        4.6.6 ARP请求报文发送任务
        4.6.7 TCP报文处理任务
        4.6.8 UDP报文处理任务
        4.6.9 串口处理任务
    4.7 参数配置
第五章 测试结果
    5.1 PING测试
        5.1.1 主动发起PING
        5.1.2 PING应答
    5.2 TCP应用
        5.2.1 主动打开TCP连接
        5.2.2 TCP被动连接
    5.3 UDP应用
    5.4 WEB服务器应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ARM的以太网与CAN总线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1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2.2 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其发展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架构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技术接口与硬件设计
    2.1 系统硬件平台的总体架构
    2.2 嵌入式最小系统的硬件构成
        2.2.1 处理器
        2.2.2 电源
        2.2.3 调试接口的设计
    2.3 CAN总线网络接口研究与设计
        2.3.1 CAN电气接口电路设计
        2.3.2 CAN电气接口电源电路设计
    2.4 以太网接口的研究与设计
        2.4.1 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简介
        2.4.2 以太网接口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μC/OS-Ⅱ的移植及各接口底层驱动函数设计
    3.1 系统软件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
        3.1.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选择
        3.1.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3.2 μC/OS-Ⅱ在硬件平台上的移植与配置
        3.2.1 移植规划
        3.2.2 μC/OS-Ⅱ移植到LPC2129处理器的条件
    3.3 CAN总线底层驱动函数的设计
    3.4 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实现
        3.4.1 RTL8019AS内部结构
        3.4.2 RTL8019AS初始化
        3.4.3 发送帧
        3.4.4 接收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TCP/IP协议栈及Web服务器的设计
    4.1 嵌入式TCP/IP协议栈设计
        4.1.1 TCP/IP协议结构
        4.1.2 Ethernet Ⅱ协议分析与实现
        4.1.3 ARP协议的实现
        4.1.4 IP协议分析与实现
        4.1.5 ICMP协议的分析与实现
        4.1.6 传输控制协议TCP设计
    4.2 嵌入式实时监控Web服务器的设计
        4.2.1 Web服务器结构模型
        4.2.2 Web服务器的构建
        4.2.3 Web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4.2.4 通过CGI实现动态HTML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机通讯协议设计及多机互联系统的构建
    5.1 多机系统总体构建
    5.2 多机通讯协议的设计
        5.2.1 CAN应用层协议的实现
        5.2.2 通信转换协议的实现
    5.3 多机互连系统的构建
        5.3.1 路由器工作原理
        5.3.2 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的相关设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1. 总结
    2. 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四、RTL8019AS及其在嵌入式以太网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井下供电防越级跳闸系统研究[D]. 郭益督. 河南理工大学, 2011(04)
  • [2]通信基站风光互补电源实时监控系统的研制[D]. 刘雯静.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 [3]基于以太网传输的RFID系统在停车场中的应用[D]. 李举成. 湘潭大学, 2010(05)
  • [4]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实时信号处理平台研究[D]. 孙国华.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 [5]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电力信息传输的开发研究[D]. 姚之宁. 山东大学, 2009(04)
  • [6]基于以太网的智能传输接口研究与实现[D]. 宋会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09(S2)
  • [7]基于以太网的多任务测控节点的设计与实现[D]. 于博.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 [8]嵌入式以太网协议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包思杰. 复旦大学, 2009(12)
  • [9]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电力信息传输的研究[A]. 姚之宁,赵建国,刘炳旭,孙媛媛.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 2008
  • [10]基于ARM的以太网与CAN总线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的研究[D]. 黄修力. 广东工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RTL8019AS及其在嵌入式以太网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