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及治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及治理

一、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青[1](2021)在《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文中认为在会计领域的研究中,盈余管理一直都是学者们热衷的课题。国内外不乏从动机、经济后果、手段等角度对其进行探索的研究,且多是从应计盈余或是从真实盈余切入。而事实上除这两种方法以外,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手段。其主张在净利润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以错误的分类方式将核心费用项目转嫁到非核心项目上,从而对利润结构进行粉饰,实现核心利润虚增、盈余持续性得以美化的目的。现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业绩门槛,符合监管要求,推高股票定价。实施分类转移并不会对最终的净利润产生影响,只是对利润结构做了调整。如果以净利润作为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和股票定价,那么上市公司就失去在IPO过程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然而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准入制度核准制下,我国监管部门对IPO的公司确立的最低业绩门槛是以“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孰低”为标准的。拟上市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大于零的情况下,是存在分类转移动机来提高“孰低原则下的净利润”的。不仅如此,从以往的发行审核实践来看,发审委专家更关注IPO公司盈余的可持续性。在利润表中核心盈余往往更具有持续性,所以拟上市公司极有可能迎合发审专家偏好,虚增核心盈余以传递更具持续性的盈余结构信息,这进一步增强了拟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的动机。本文首次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首先,本文从概念、理论出发回顾盈余管理,并对其文献成果做了梳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经济后果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评述。同时梳理了IPO制度背景、IPO中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及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研究。根据已有学者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6年IPO的公司实证研究的结论,即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着的分类转移,且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在大样本中选取案例典型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该公司在国际油价大跌的背景下业绩异于同行业持续增长成功过会,上市后业绩大幅度下降,同时非经常性损益剧增,收到发审委及上交所诸多问询。本文通过分析其进行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因、机会以及上市前后财务数据波动,判定其在IPO过程中存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对公司盈余管理后的经济后果及案例进行总结。对案件分析后得出结论:(1)具有多种IPO动机的博迈科确实在IPO过程中存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行为;(2)博迈科能够有机会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是IPO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对称,导致其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多种手段维持上市前出色业绩成功过会;(3)博迈科的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等内部因素给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最终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损害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的研究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为背景,研究并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IPO运作中具有分类转移进行盈余操作的存在动机与可能,并对其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向政策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审计师等多种主体提出可行意见,促进公众对分类转移的识别能力,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确立投资策略,促进市场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有效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杨雨晴[2](2021)在《高管股权激励引发的高溢价并购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银江股份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股权激励相关管理办法的颁布,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股权激励计划制定和推行的初衷在于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然而市场上却出现高管在股权激励行权前通过并购操纵上市公司盈余和股价的现象。这导致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没有发挥激励管理层的效果,与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本文选取银江股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案例公司高管在股权激励计划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的真实目的及所造成的经济后果,揭示了股权激励公司高管以高溢价并购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和操纵股价的问题。本文从股权激励日益常态化的背景入手,在归纳有关股权激励过程中盈余管理手段及高溢价并购行为的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总结出股权激励相关概念、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及高管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的动因。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以银江股份高管在股权激励计划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亚太安讯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案例公司高管在股权激励计划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的目的,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管为达到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提升公司股价,从而获取股权激励收益,在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第二,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和监管制度不完善是股权激励公司高溢价并购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第三,高管在股票期权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形成的高商誉给上市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而巨额的商誉减值严重损害了公司股东、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四,实施股权激励后,管理者目标与股东目标仍然存在不一致,获得股权激励的高管在行权前通过高溢价并购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监管部门在并购活动中的角色既是审批者也是监督员,应当强化对高溢价并购行为的监管;上市公司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管理层行为;注册会计师、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需履行持续督导等职责,加强责任意识。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学者对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多,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具体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研究较少,采取案例分析方式对高管股权激励与高溢价并购行为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也较少。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了银江股份高管股权激励下的高溢价并购行为,在理论上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揭示高管股权激励与高溢价并购行为的关系,有利于监管层及利益相关者识别管理层决策的真实目的,抑制股权激励下高管通过盈余管理谋取私利的行为,对推进相关主体保护自身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为监管层加强盈余管理行为监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姚爽[3](2021)在《ABC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实行核准制以来近22年,已有多家公司通过审核后成功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目前还有众多的企业在申请IPO的进程中,竞争激烈。2006年证监会也出台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IPO公司审查期的财务情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有想要申请主板上市的企业的财务指标必须满足一系列的要求,于是出于顺利上市募集资金这一目的,许多企业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自己的财务信息。盈余管理分成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影响程度不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对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实施动因等方面进行众多的实证研究分析后得出企业IPO进程中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导致其上市后出现“业绩变脸”这一普遍结论,对于本文的相关案例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依靠实证来实现,对于具体的案例分析涉猎较少,然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常规的操纵企业利润的手段,往往出现在企业发展的日常经营活动之中,以具体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特定时期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对于现阶段的研究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以ABC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其IPO审查期内以及成功上市后的财务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财务数据与图表分析的方法得出ABC公司确实在IPO进程中进行盈余管理,并运用修正Jones模型度量其盈余管理程度,进而具体分析其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动因以及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反映我国上市公司IPO进程中进行过度盈余管理会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并据此结论为其他想要上市的公司提供指导,同时为相关部门抑制过度盈余管理提出建议。本文从五个部分对具体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首先是引言部分,包含论文写作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并整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其次是相关理论概述,阐述了IPO与盈余管理的概念,并整理IPO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表现手段。随后具体介绍ABC公司IPO进程中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着重分析了其进行盈余管理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并利用实证分析证实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分析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然后从ABC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为本案例研究的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对前文的分析进行总结,并从进一步完善IPO发行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加大外部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以及企业加强内部治理这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赵德巍[4](2021)在《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3月,广东省将1000亿元养老基金托付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由理事会来统一进行投资运营管理,标志着养老金入市进程取得飞跃式进展。201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定性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明确了社保基金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社保基金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未来切身利益,其投资运营管理状况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社保基金的入市进程对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影响也有待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等为理论依据,选取2011年至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中的1843家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Logit随机效应模型,探究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在持股后可以参与到公司治理,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信息可靠性,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并通过分组回归,验证了股权性质、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改善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着。此外,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社保基金持股对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改善作用会更加显着。本文研究还发现除社保基金外的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差,证实了其他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和逐利性。在影响途径方面,本文发现社保基金持股可通过缓解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的渠道提升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作为内部监督机制的补充,社保基金会凭借其丰富投资经验和信息优势敏锐洞察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发挥其参与公司治理的作用,及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各中小股东关注大股东的侵犯行为,联合中小股东来反对大股东的隧道行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也会随之改善。此外,本文还发现社保基金持股可以使得持股公司接受更多机构投资者和媒体调研,进而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机构投资者和各大财经媒体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识别出上市公司可能正在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会写入调研报告和财经新闻。因此调研的增加可以对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将会下降,其盈余质量也会有所改善。本文利用逐年倾向得分匹配法对社保基金持股与盈余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了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社保基金持股对盈余质量改善的处理效应显着,进一步验证了结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最后给出了关于适当放宽社保基金入市规模限制、适当增加划拨国有资产至社保基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强化信息披露执行力度等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在理论方面,将社保基金从机构投资者这一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研究其持股行为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及路径,验证了资金侵占、媒体调查等两类影响渠道并给出理论解释。在研究方法上,首次采用基于面板Logit随机效应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社保基金持股对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途径,并具体分析了两种中介传导渠道。首次采用逐年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处理效应,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另外利用多种模型和多样的变量选择对本文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在研究结论上,为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改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证实了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机属性。

许琦[5](2021)在《CFO兼任董秘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海能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董事会秘书制度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有效组成部分,但目前在我国还处于适应期。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专职董秘较少,大多数企业都选择由高管兼任董秘,其中由CFO兼任董秘的情况最为频繁。从数据统计来看,CFO兼任董秘占比不断上升,该数据由2007年的6.72%上涨至2019年的15.42%。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由于CFO职业的特殊性,当CFO兼任董秘时董秘可以更充分的掌握公司的内部信息和财务状况,从而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然而,从委托代理角度看,当董秘一职由CFO兼任时,董秘将会获得更多的权利,降低董秘的独立性,公司也将会有更多的可能进行机会主义行为。那么,CFO兼任董秘到底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因此,本文以CFO兼任董秘为切入点。本文首先对CFO兼任董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接着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CFO兼任董秘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我国的董秘制度背景,从总体现状、行业分布现状、区域分布现状以及股权性质分布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CFO兼任董秘的现状;再次从海能达的公司情况、CFO情况和CFO兼任董秘的具体情况三个方面介绍了本文选取的案例;然后对海能达CFO兼任董秘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分别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海能达CFO兼任董秘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海能达CFO兼任董秘带来的市场反应,兼任前后对海能达财务绩效的影响和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三个方面;最后将上文分析的动因和经济后果进行整理,得出本文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研究结论表明CFO兼任董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绩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所以本文主要从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要加强董秘的入职门槛,提高董秘法律地位以及监督董秘履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意识到CFO兼任董秘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发挥着重要影响,重视董秘和CFO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合适的人员安排;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加强与董秘之间的沟通,对目标公司进行综合判断,科学决策。

王培莉[6](2021)在《恺英网络市值管理手段及绩效案例分析》文中提出自股权分置及股票实现全流通以来,上市公司开始以市值为导向,股权激励、并购、高送转等市值管理手段在上市公司中运用愈加频繁。根据万得数据库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数从2015年的187件上升到2019年的366件,总体增长了95.72%。然而,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平均得分在近几年逐渐下降,2019年较2015年下降了19.34%。另外,一些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的名义进行市场操纵,严重危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恺英网络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市值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并对市值管理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对恺英网络的基本情况和市值管理概况进行描述。最后,运用事件研究法、模型分析法分析恺英网络市值管理的动因、手段和绩效。其中从并购、高送转、盈余管理、信息披露四个方面分析恺英网络市值管理手段,从财务绩效和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恺英网络市值管理绩效。基于上述分析得到结论:从长期来看,恺英网络市值管理负面影响公司财务状况;恺英网络市值管理目标不明确;恺英网络市值管理手段不规范。同时针对上述问题,对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提出普遍化建议:公司切忌为实现业绩承诺与大股东利益实施市值管理、公司并购应重视标的公司的尽职调查、公司应合规合法地实施市值管理。

刘敏[7](2021)在《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非常规战略具有较大的进攻性特点,在给公司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易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测的挑战和风险,管理层出于掩饰战略差异度所引起的经营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以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具备动机和空间双重条件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纵,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战略差异度给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考验。同时,随着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的认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否通过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震慑和约束、发挥风险导向审计优势积极应对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审计动因理论提出假设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对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战略差异度的增加会使公司的经营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随之上升,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增强、空间增大,管理层会通过提高盈余管理程度以达到平滑各期利润的目的,损害盈余质量;同时管理层会过早确认可能的收入、延迟确认可能的损失以达到提高公司净资产的目的,降低会计信息稳健性;并拖延会计信息披露时间。(2)在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因素后,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会有所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通过积极震慑、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并充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进而缓解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盈余管理、会计信息稳健性、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不利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1)上市公司应慎重决定战略定位,积极应对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2)会计师事务所应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做大做强,注重行业专长的积累,并充分发挥好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3)投资者应关注上市公司的战略差异度,同时理性对待战略差异度问题;(4)监管部门应提高对战略差异度的重视程度,鼓励、引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吴萌[8](2021)在《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研究 ——以海峡创新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展,我国的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限售股解禁后,大股东减持成为市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股东减持股份,客观上是其应有的权利,不可被剥夺。但是,在大规模的减持浪潮中,恶意减持的现象不断出现。虽然证监会在2015-2017年三年连发三则减持规定,但2018年减持潮又起,且愈发严峻,仅2020年当年A股市场共发生25 081起减持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和总结了以往学者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收益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的指导下,立足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减持的制度背景和现状,以海峡创新大股东的持续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动因、路径和经济后果。通过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持续减持不仅会加剧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也会造成股价的持续下跌,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大股东减持的动因是公司业绩前景不佳和个人融资需求;减持方式主要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同时借助盈余操纵,信息披露等路径确保减持的顺利实施。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应优化减持规定,加大惩处力度,改善公司的治理机构,完善大股东减持信息披露体系,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

许晓晨[9](2021)在《关联方交易视角下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的体量逐渐增大,导致财务舞弊案件频繁发生,财务舞弊的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关联方交易因其隐蔽程度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常常成为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早期企业进行关联方交易是为了转移税负、偷税避税,企业利用母子公司之间便利的交易,将纳税比例较高企业的交易活动转嫁给税负比例较低的企业,以降低企业税负。后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有了更多的目的性: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了掏空公司进行资金转移,将公司的优质资源掏空,使其沦为空壳公司;企业为了通过IPO进行上市,需要更多资金粉饰报表,关联方交易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实现公司预期。本文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与关联方交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关联方交易的手段、动因与影响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将关联方交易与国内外财务舞弊相关理论结合,以康美药业为例,运用关联方交易理论与财务舞弊理论,以防范为目标,经过事件的梳理和剖析,研究康美药业此次进行关联方交易的目的、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动因、掌握其进行关联方交易的手段,并对后果进行分析,针对康美药业的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提出案例启示。

陈日[10](2021)在《股权激励中公司管理层信息操控行为研究 ——以伊利股份为例》文中指出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而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虽然股权激励在设想中可以很好地解决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但从实践中来看,股权激励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管理层操纵信息披露来为自身谋利的情况。首先,股权激励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契约的交易方有了投机心理和机会主义行为,为管理层的信息操控行为提供了外在动因。其次,作为理性经济人,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总是为了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也不例外,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自身在公司内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短期收益,宁愿放弃公司长远的发展战略。这种行为可能会对企业本身和股东利益最大化造成不利影响。这时的管理层既拥有了影响企业信息披露的权力,又可能存在自利行为,这就为管理层操控公司信息披露这一行为提供了内在动因。本文选取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是由于伊利集团实施的四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出台时间恰好与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发展各个阶段较为同步,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本文总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先后分别介绍了伊利股份从2006开始至今的四次股权激励方案和这些方案实施的背景。重点解读了四次激励方案的区别,包括激励方式的不同,对象的不同,从而引发管理层操控信息方法手段的不同,也表明了我国股权激励政策正在完善,也需要不断完善。最后,针对伊利集团的股权激励可以给出以下建议,伊利集团应当根据其所要完成的特定目标,灵活设计股权激励的制度,完善契约,要加强公司内部治理,遏制信息操控行为,降低风险,应当促进完善整个证券市场监督政策,加强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建设,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
        (二)盈余管理的契约安排动机
        (三)盈余管理的政治成本动机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应计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三)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三、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一)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二)盈余管理的股票市场反应
        (三)盈余管理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
        四、综述简评
第三章 IPO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第一节 我国IPO制度背景
    第二节 IPO中的盈余管理
    第三节 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企业简介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经营现状
        (一)行业竞争情况-发行人所处行业的情况
        (二)上市前公司经营情况
        三、公司股权结构
        四、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一、资本市场动机
        (一)达到监管部门的业绩门槛
        (二)迎合分析师对核心盈余的预测
        (三)获得更高的股票发行定价
        二、契约动机
        (一)货币薪酬激励动机
        (二)股权激励动机
    第三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机会分析
        一、IPO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对称
        二、会计准则不完善
        三、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
    第四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判定
        一、上市前后业绩波动异于同行业公司
        二、上市后业绩大幅度下降非经常性损益剧增
        三、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将成本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
        (二)报告披露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三)将正常经营费用分类转移至研发费用
    第五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一、收到发审委及上交所诸多问询
        二、给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三、超额募集资金损害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六节 案例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企业应完善内部治理与控制
        二、监管者应完善上市审核制度
        三、审计师应加强对分类转移行为的审计
        四、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关注会计要素的分类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管股权激励引发的高溢价并购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银江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
        1.2.2 关于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1.2.3 关于高溢价并购行为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股权激励与高溢价并购的理论概述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及主要模式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2.1.2 股权激励的动因
        2.1.3 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2.2 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2.2.1 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标准
        2.2.2 授权前通过负向盈余管理降低授权价
        2.2.3 行权与出售股票前通过正向盈余管理操纵公司股价
    2.3 股权激励公司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的动因
        2.3.1 并购业绩较好的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
        2.3.2 通过并购方式提升短期业绩比其他盈余管理方式更加隐蔽
        2.3.3 通过并购信息传递效应促进公司股价上涨
        2.3.4 支付高溢价并购易达成并购协议
    2.4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契约理论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银江股份高管股权激励引发高溢价并购的案情介绍
    3.1 并购方银江股份简介
        3.1.1 银江股份的经营情况
        3.1.2 银江股份的股权结构
    3.2 被并购方亚太安讯简介
        3.2.1 亚太安讯的经营情况
        3.2.2 亚太安讯的股权结构
    3.3 银江股份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3.3.1 股权激励的模式
        3.3.2 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及数量
        3.3.3 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
        3.3.4 股权激励的行权时间安排
    3.4 银江股份股权激励行权前实施并购的情况介绍
        3.4.1 与被并购公司亚太安讯签订并购协议
        3.4.2 并购双方完成股份划转
        3.4.3 被并购公司的估值方法及并购溢价的测算
        3.4.4 高溢价并购形成的商誉
        3.4.5 被并购公司管理层的业绩承诺条款完成情况
4 银江股份高管股权激励行权前实施并购的原因及经济后果
    4.1 银江股份股权激励行权前高溢价并购亚太安讯的原因
        4.1.1 通过并购业绩较好的标的资产能够快速提升银江股份的业绩
        4.1.2 通过并购优质资产促进了行权前银江股份公司股价的上涨
        4.1.3 通过并购操纵公司盈余更加隐蔽
        4.1.4 进行溢价并购可以规避相应的法律风险
        4.1.5 通过签订业绩承诺协议掩盖了操纵公司盈余的真实目的
    4.2 银江股份股权激励行权前高溢价并购顺利完成的原因
        4.2.1 董事会多数成员属于股权激励的对象
        4.2.2 业绩承诺掩盖了管理层通过并购操纵公司盈余的真相
        4.2.3 签订业绩承诺协议使并购容易获得证监会的批准
        4.2.4 高溢价支付有助于与被并购方迅速达成并购协议
    4.3 银江股份高管股权激励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的经济后果
        4.3.1 高溢价并购完成后银江股份的短期业绩增长
        4.3.2 并购业绩好的公司刺激了银江股份股价上涨
        4.3.3 并购刺激银江股份股价上涨使管理层顺利行权并实施减持
        4.3.4 管理层行权后业绩承诺未兑现导致大额商誉减值和业绩巨降
        4.3.5 高商誉减值造成的业绩骤降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4.3.6 银江股份股权激励行权前通过并购操作业绩行为导致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5 案例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达到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及推高股价是行权前实施高溢价并购的主要原因
        5.1.2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股权激励公司实施高溢价并购操纵盈余的内部原因
        5.1.3 监管制度不完善是导致股权激励公司高溢价并购顺利实施的外部原因
        5.1.4 股权激励公司高管通过高溢价并购操纵公司盈余会导致大量的商誉减值和业绩下降
        5.1.5 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行权前进行高溢价并购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
    5.2 案例启示
        5.2.1 监管部门应当强化对高溢价并购行为的监管
        5.2.2 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防范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
        5.2.3 注册会计师、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应加强自身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3)ABC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IPO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1.2.2 有关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有关IPO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1.2.4 有关IPO盈余管理后果的研究
        1.2.5 有关IPO后业绩变脸的研究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基本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IPO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IPO
        2.1.2 盈余管理
    2.2 IPO盈余管理的动机
        2.2.1 资本市场动机
        2.2.2 契约动机
        2.2.3 政治成本动机
    2.3 IPO盈余管理的表现和手段
        2.3.1 IPO盈余管理的表现
        2.3.2 IPO盈余管理的手段
    2.4 IPO企业盈余管理的理论解释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契约理论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ABC公司IPO盈余管理案例介绍
    3.1 公司简介
        3.1.1 基本情况与组织架构
        3.1.2 ABC公司IPO后业绩变脸的介绍
    3.2 ABC公司IPO后业绩变脸的分析
        3.2.1 基于非经常损益的比较分析
        3.2.2 基于营运能力分析
        3.2.3 基于盈利能力的分析
        3.2.4 基于成长能力的分析
    3.3 ABC公司盈余管理表现分析
        3.3.1 基于应计盈余管理的分析
        3.3.2 基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分析
    3.4 ABC公司IPO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3.4.1 满足证监会IPO上市要求
        3.4.2 提高新股发行价
        3.4.3 高研发投入拉低利润
4 ABC公司IPO盈余管理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
    4.1 ABC公司IPO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4.1.1 利用关键客户交易增加利润
        4.1.2 采取扩产方式调节利润
        4.1.3 加大赊销比例增加收入
        4.1.4 压低酌量性费用提升利润
        4.1.5 处置全资子公司降低亏损
    4.2 ABC公司IPO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4.2.1 成功上市获得融资
        4.2.2 IPO后业绩下滑明显
        4.2.3 IPO后盈利能力受限
        4.2.4 IPO后商品库存积压
5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上市
        5.1.2 存在多种盈余管理手段调整业绩
        5.1.3 盈余管理损害企业长期效益
        5.1.4 盈余管理影响了市场的资源配置
        5.1.5 盈余管理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5.2 防止企业IPO盈余管理过度的建议
        5.2.1 完善证券市场的IPO发行机制
        5.2.2 健全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5.2.3 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5.2.4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5.2.5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致谢

(4)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创新点与不足
    1.6 研究框架图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1.1 社保基金
        2.1.2 盈余质量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号传输理论
        2.2.4 投资者关系理论
    2.3 文献回顾
        2.3.1 盈余质量相关文献综述
        2.3.2 社保基金持股相关文献综述
        2.3.3 机构投资者相关文献综述
        2.3.4 大股东资金侵占与盈余质量
        2.3.5 投资者调研与盈余质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社保基金持股的特殊性
    3.2 社保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3.3 大股东资金侵占的中介效应
    3.4 媒体调研的中介效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4.1 模型设计
    4.2 变量选取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社保基金持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5.3.2 中介效应检验
第6章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6.1 改变计量模型选择
    6.2 改变变量的度量方法
    6.3 内生性检验
第7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CFO兼任董秘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海能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董秘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CFO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CFO兼任董秘的相关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信号传递理论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CFO兼任董秘的背景介绍及现状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背景介绍
        3.1.1 我国董秘制度的发展历程
        3.1.2 董秘的任职与罢免
        3.1.3 董秘的权利与义务
    3.2 我国上市公司CFO兼任董秘现状分析
        3.2.1 我国上市公司CFO兼任董秘总体现状
        3.2.2 我国上市公司CFO兼任董秘行业分布现状
        3.2.3 我国上市公司CFO兼任董秘区域分布现状
        3.2.4 我国上市公司CFO兼任董秘不同股权性质分布现状
第4章 海能达CFO兼任董秘案例介绍
    4.1 海能达公司介绍
    4.2 海能达CFO介绍
    4.3 海能达CFO兼任董秘具体情况介绍
第5章 海能达CFO兼任董秘动因分析
    5.1 内部动因
        5.1.1 财务经历对董秘职能发挥有促进作用
        5.1.2 传递利好消息
        5.1.3 节约成本
    5.2 外部动因
        5.2.1 政策导向
        5.2.2 竞争者导向
第6章 海能达CFO兼任董秘经济后果分析
    6.1 市场反应分析
    6.2 财务绩效分析
        6.2.1 发展能力分析
        6.2.2 经济增加值分析
        6.2.3 企业价值分析
    6.3 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分析
        6.3.1 会计稳健性视角
        6.3.2 盈余管理视角
        6.3.3 专业机构评审视角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7.2.2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7.2.3 对投资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6)恺英网络市值管理手段及绩效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市值管理相关概念
        2.1.1 市值管理
        2.1.2 市值管理手段
        2.1.3 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2.2 市值管理相关理论
        2.2.1 有效市场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国内外市值管理文献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3.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案例描述
    3.1 恺英网络基本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经营状况
        3.1.3 股权状况
    3.2 恺英网络市值管理概况
        3.2.1 价值创造
        3.2.2 价值经营
        3.2.3 价值实现
    3.3 案例特殊性
        3.3.1 市值管理活动频繁
        3.3.2 利润和市值变化大
        3.3.3 市值管理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市值管理动因分析
        4.1.1 激烈的行业竞争引发市值管理动机
        4.1.2 高业绩承诺引发市值管理动机
        4.1.3 限售股解禁引发市值管理动机
    4.2 市值管理手段分析
        4.2.1 并购分析
        4.2.2 高送转分析
        4.2.3 盈余管理分析
        4.2.4 信息披露分析
    4.3 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4.3.1 偿债能力分析
        4.3.2 营运能力分析
        4.3.3 盈利能力分析
        4.3.4 发展能力分析
    4.4 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4.4.1 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4.2 价值创造分析
        4.4.3 价值实现分析
        4.4.4 价值关联度分析
        4.4.5 溢价因素分析
        4.4.6 市值管理总体绩效评价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2.1 公司切忌为实现业绩承诺与大股东利益实施市值管理
        5.2.2 公司并购应重视标的公司的尽职调查
        5.2.3 公司应合规合法地实施市值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A 估计期数据计算表
附录B 样本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部分指标情况
致谢

(7)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战略差异度的定义及衡量方法
        2.1.1 战略差异度的定义
        2.1.2 战略差异度的衡量方法
    2.2 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2.1 战略差异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2.2 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
        2.2.3 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
        2.2.4 战略差异度对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维度特征的影响
    2.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3.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
        2.3.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会计信息质量
    3.2 理论基础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2.3 审计动因理论
    3.3 研究假设
        3.3.1 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
        3.3.2 进一步研究:审计质量对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影响
4 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5 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战略差异度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5.3.2 战略差异度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5.3.3 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稳健性
        5.3.4 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
        5.3.5 审计质量对战略差异度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
        5.3.6 审计质量对战略差异度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
        5.3.7 审计质量对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稳健性关系的影响
        5.3.8 审计质量对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关系的影响
    5.4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上市公司层面
        6.2.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6.2.3 投资者层面
        6.2.4 监管部门层面
    6.3 研究不足
    6.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研究 ——以海峡创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动因研究
        1.2.2 大股东减持的实施路径研究
        1.2.3 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后果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难点与创新点
        1.4.1 难点
        1.4.2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大股东
        2.1.2 减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控制权收益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信号传递理论
3 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减持的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3.1 大股东减持的制度背景
    3.2 大股东减持的现状分析
4 海峡创新大股东持续减持案例介绍
    4.1 海峡创新简介
        4.1.1 案例选取原因
        4.1.2 海峡创新基本概况
    4.2 海峡创新大股东持续减持过程
5 海峡创新大股东持续减持案例分析
    5.1 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动因分析
        5.1.1 公司业绩前景不佳
        5.1.2 缓解大股东融资压力
    5.2 大股东持续减持的手段和实施路径分析
        5.2.1 大股东持续减持的手段分析
        5.2.2 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实施路径分析
    5.3 大股东持续减持的经济后果分析
        5.3.1 大股东持续减持前后的融资约束程度分析
        5.3.2 大股东持续减持前后的投资效果分析
        5.3.3 大股东持续减持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5.3.4 大股东持续减持前后的市场反应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优化减持规定,加大惩处力度
        6.2.2 完善大股东减持信息披露体系,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6.2.3 改善公司的治理机构,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关联方交易视角下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关联方交易与财务舞弊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关联方交易与财务舞弊相关概述
        一、关联方交易概述
        二、财务舞弊概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盈余管理理论
        四、财务舞弊三角理论
        五、GONE理论
    第三节 关联方交易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分析
        一、合规关联方交易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二、违规关联方交易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康美药业关联方交易案例介绍
    第一节 康美药业公司简介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组织架构
        三、公司股权结构
    第二节 康美药业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情况
        一、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情况
        二、关联方情况分析
    第三节 康美药业关联方交易处罚结果
        一、对公司的处罚
        二、对公司相关人员的处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康美药业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第一节 基于GONE理论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一、贪婪因子“G”
        二、机会因子“O”
        三、需要因子“N”
        四、暴露因子“E”
    第二节 康美药业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的手段分析
        一、通过关联方账户买卖公司股票
        二、与关联方企业进行虚假的业务往来
        三、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违规
    第三节 康美药业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后果分析
        一、对企业的影响
        二、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三、对经济市场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康美药业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案例启示
    第一节 对上市公司的启示
        一、加强关联方交易风险管理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节 对监管部门的启示
        一、强化对企业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事件的监管
        二、加大对企业违反关联方交易规则的惩治力度
        三、严格落实退市制度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股权激励中公司管理层信息操控行为研究 ——以伊利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股权激励的效应研究
        1.2.2 股权激励中信息操控行为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股权激励的分类
        2.1.2 两类主要激励方式及对比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股权激励理论
        2.2.3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4 盈余管理理论
        2.2.5 择机披露理论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的信息操控状况分析
    3.1 信息操控的动因及方式
        3.1.1 信息操控的动因
        3.1.2 信息操控的方式
    3.2 信息披露的现状
        3.2.1 对外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
        3.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
4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中管理层信息操控行为及影响
    4.1 伊利股份案例背景介绍
    4.2 伊利股份第一期股票期权股权激励
        4.2.1 第一期股权激励方案
        4.2.2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盈余管理行为
        4.2.3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择机披露行为
        4.2.4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经济影响
    4.3 伊利股份第二期员工持股股权激励
        4.3.1 第二期股权激励方案
        4.3.2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盈余管理行为
        4.3.3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经济影响
    4.4 伊利股份第三期“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
        4.4.1 第三期股权激励方案
        4.4.2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盈余管理行为
        4.4.3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择机披露行为
        4.4.4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经济影响
    4.5 伊利股份第四期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
        4.5.1 第四期限股权激励方案
        4.5.2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盈余管理行为
        4.5.3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择机披露行为
        4.5.4 该股权激励方案下经济影响
5 研究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2.1 完善股权激励制度设计,完善契约
        5.2.2 加强公司内部治理,遏制信息操控
        5.2.3 完善证券监管政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四、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D]. 周青.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高管股权激励引发的高溢价并购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银江股份为例[D]. 杨雨晴.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3]ABC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案例研究[D]. 姚爽.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 赵德巍. 山东大学, 2021
  • [5]CFO兼任董秘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海能达为例[D]. 许琦.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6]恺英网络市值管理手段及绩效案例分析[D]. 王培莉. 兰州大学, 2021(02)
  • [7]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 刘敏.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8]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研究 ——以海峡创新为例[D]. 吴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12)
  • [9]关联方交易视角下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D]. 许晓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10]股权激励中公司管理层信息操控行为研究 ——以伊利股份为例[D]. 陈日.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标签:;  ;  ;  ;  ;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及治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