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器官中吗啡的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器官中吗啡的分布

一、HPLC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石学睿[1](2019)在《阿片/神经肽FF受体的多靶点分子DN-9:外周镇痛活性及其阿片样副作用评价》文中指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心理体验。阿片类镇痛药是临床上中、重度镇痛的一线治疗药物,但阿片药物的滥用和成瘾等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本实验室基于神经肽,利用“分子嵌合”策略通过设计、合成和结构优化获得了阿片/神经肽FF(NPFF)受体的多靶点肽类分子DN-9(Tyr-D.Ala-Gly-NMe.Phe-Gly-Pro-Gln-Arg-Phe-NH2),已有药理学鉴定发现DN-9能同时激活μ、δ、κ阿片、NPFF1和NPFF2受体,脊髓以上水平注射在急性痛模型中能产生高效的无耐受镇痛。由于肽类分子不易穿透血脑屏障(BBB),预实验也发现DN-9的外周镇痛主要是通过外周阿片受体介导的。为了进一步评价其成药性,本论文研究了该多靶点分子DN-9的外周镇痛活性及其阿片样副作用。在小鼠光热甩尾急性痛模型中,皮下注射DN-9能产生剂量依赖的镇痛作用,利用阿片受体拮抗剂药理学阻断发现,DN-9不能通透血脑屏障(BBB),其镇痛活性是由外周的μ和κ阿片受体介导的,并且不受NPFF受体拮抗剂RF9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症痛和坐骨神经结扎(CCI)诱导的神经痛模型上,皮下注射DN-9也引起剂量依赖的镇痛活性,其镇痛活性能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并独立于NPFF受体系统。并且,利用μ阿片受体敲除的MOR-/-小鼠研究也证实,皮下注射DN-9在炎症痛中所介导的镇痛活性是由μ阿片受体介导的。此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急性和慢性痛模型中,皮下注射DN-9所产生的镇痛活性无性别差异。在有效镇痛剂量下,小鼠转棒实验表明皮下注射DN-9对运动协调性无明显的影响,从而表明其镇痛活性与运动调节作用无关。本论文还检测了皮下注射DN-9是否产生镇痛耐受、成瘾和便秘等副作用。利用小鼠的急性痛、炎症痛和神经痛不同模型评价了其镇痛耐受现象,结果显示:连续七天皮下注射吗啡产生明显的镇痛耐受现象,而连续注射DN-9未出现明显的镇痛耐受现象,并且在吗啡镇痛耐受小鼠上,皮下注射DN-9仍能产生显着的镇痛活性。免疫组化结果也表明,与吗啡不同,皮下注射DN-9不能引起脊髓中小胶质细胞的明显激活。进一步,利用纳洛酮诱导的阿片戒断、条件位置偏爱、运动活性增强三种实验评价了其成瘾性,结果现象表明,与吗啡相比,皮下注射DN-9的成瘾性大幅降低,无明显的运动增强现象。此外,在有效镇痛剂量范围内,皮下注射DN-9对小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较弱,明显低于吗啡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表明:阿片/NPFF的多靶点分子DN-9不能穿透BBB,皮下注射DN-9在急性痛、神经痛和炎症痛模型中均表现出高效的镇痛活性,该镇痛作用是通过外周的μ和κ阿片受体介导的,并且皮下注射DN-9无镇痛耐受现象,与吗啡不产生交叉耐受。与吗啡相比,外周注射DN-9的成瘾和便秘等阿片的中枢副作用也明显的减弱。因此,多靶点分子DN-9在高效、低副作用镇痛新药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并且其临床应用时可选用外周给药途径。

刘娅妮[2](2017)在《吗啡-6-葡萄糖醛酸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吗啡-6-葡萄糖醛酸(morphine-6-glucuronic acid,M6G)的药物浓度,旨在研究M6G注射液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大鼠血浆样品中的待测物M6G和内标YN-7507经固相萃取板萃取处理后,采用Atlantis d C18(2.1×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lectrospray lonization,ESI)以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462.2→286.1(M6G)和478.11→268.2(YN-7507)。(2)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雌雄各半,分为3个剂量组,每组4只动物/性别,各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4、6 mg/kg(以M6G二水物计),给药容量均为4 m L/kg,10-20 s完成给药。动物于药前,给药结束后2 min、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的时间点采集血样。实验采用HPLC-MS/MS方法分析大鼠血浆中M6G的浓度,方法的定量下限为5 ng/m L。用代谢动力学数据分析软件Win Nonlin 6.2的非房室模型法(non-compartment model,NCA)对血浆浓度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药代参数,考察给药后M6G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特征。(3)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区段随机分为5组,另设空白组5只/性别。动物按照4 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给予M6G注射液,其中分布组动物分别在给药后0.5 h、2 h和4 h安乐死,每个时间点3只/性别,采集血浆、脑、心、肝、脾、肺、肾、胃、小肠、体脂、肌肉、生殖腺(雄性:睾丸;雌性:卵巢);胆汁组及部分空白组替换动物分别在给药后0.5 h、2 h、4 h、8 h收集胆汁;粪尿组动物分别在给药后4 h、8 h、24 h、48 h、72 h收集尿液和粪便,每个时间段3只/性别。采用HPLC-MS/MS方法检测血浆样品中M6G的浓度,同时参考该方法对各组织、胆汁及粪尿中M6G的检测方法进行部分验证,并对上述生物基质中M6G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1)本方法M6G的线性范围为5-1000 ng/m L,标准曲线样品各点的准确度在92.36%-104.18%之间,其线性系数均大于0.99。质控样品(15、120、800 ng/m L)的平均准确度在98.76%-103.40%之间,除超限样品外,其余质控样品的准确度在87.32%-111.60%之间。质控样品的批内精密度在3.90%-9.63%之间,批间精密度在4.04%-8.79%之间。M6G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5 ng/m L。定量下限样品的平均准确度在101.50%-109.60%之间,除超限样品外,其余定量下限样品的准确度在87.00%-119.40%之间。定量下限样品的批内精密度在8.33%-11.15%之间,批间精密度为10.09%。M6G的低、中、高浓度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在87.51%-118.27%之间,其CV(变异系数)值在6.98%-8.35%之间,基质效应在88.96%-115.82%之间,其CV值在4.91%-9.54%之间。M6G的稀释回收率(100倍)在101.08%-108.09%之间,CV是2.35%。(2)按照2、4、6 mg/kg(以M6G二水物计)的给药剂量,单次静脉推注给予大鼠浓度分别为0.5、1、1.5 mg/m L的M6G注射液后,M6G的t1/2分别为0.41、0.40、0.39 h,Cmax分别为7417.16、15496.22、21920.37 ng/m L,AUC(0-8h)分别为2020.0、3832.8、5513.9 h·ng/m L,AUCinf分别为2022.7、3839.1、5523.4 h·ng/m L,Vd分别为573.87、612.39、608.56 m L/kg,Cl分别为999.78、1069.31、1112.92 m L/h/kg,MRT分别为0.26、0.26、0.25 h。M6G注射液以2、4、6 mg/kg(以M6G二水物计)的剂量静脉推注给药,雌性与雄性M6G的平均Cmax比率分别为1.03、0.97、1.16,平均AUC(0-8h)的比率分别为0.95、0.81、1.04。M6G注射液在2-6 mg/kg(以M6G二水物计)的剂量范围内静脉推注给药,动物血浆中M6G的峰浓度及AUC随剂量增加而增大。3个剂量组的剂量比率为1:2:3,雄性动物M6G的平均Cmax比率为1:2.15:2.77,平均AUC(0-8h)比率为1:2.05:2.62;雌性动物M6G的平均Cmax比率为1:2.03:3.13,平均AUC(0-8h)比率为1:1.74:2.85;动物总体M6G的平均Cmax比率为1:2.09:2.96,平均AUC(0-8h)比率为1:1.90:2.73。(3)动物按照4 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给予M6G注射液后0.5 h,M6G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在小肠中相对浓度最高,其次为肾、胃和肝,在脑中的浓度相对最低,各组织脏器中M6G浓度依次为小肠>肾>胃>肝>肺>生殖腺>肌肉>体脂>脾>心>脑;给药后2 h,M6G在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浓度迅速下降,但在脑组织中浓度下降较慢,相对于给药后0.5 h,M6G消除不到一半;给药后4 h,除胃、小肠外,其他组织和血浆中M6G浓度均接近或低于定量下限。给药后8 h胆汁中M6G原型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为27.70%,剔除死亡动物,给药后8 h M6G原型累积排泄率为42.77%。给药后72 h尿中M6G原型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为23.90%,粪中为0.04%。检测大鼠各组织、胆汁、尿液和粪便中M6G的HPLC-MS/MS方法的部分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满足生物分析的要求,适用于本实验中各生物基质样品中M6G的测定。结论:建立了HPLC–MS/MS法测定生物样品中M6G的含量,该方法灵敏、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生物样品中M6G浓度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大鼠在静脉注射给予M6G注射液后,M6G分布广泛,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M6G,其中在小肠、肾、胃和肝中浓度相对较高,在脑中的浓度相对较低,M6G在各组织中的浓度消除较快,且随血药浓度下降而下降,但在脑组织中下降较少,给药后0.5-4 h脑组织中M6G的消除相对较慢。很少量的M6G原型经粪便排泄,部分M6G原型经胆汁及尿排泄。

李霞[3](2016)在《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对于相关脑区Ca2+浓度及CaM的活性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神经机制,为针灸治疗戒断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体质量190±30g,分笼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进行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其中,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予以背部皮下注射吗啡,采用逐日递增法,连续注射5天(20mg、30mg、40mg、50mg、50mg),每天分2次注射(8am、4pm),空白组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吗啡后予以纳洛酮(3mg/kg)快速戒断,并置于3000m1烧杯中观察戒断症状并评分,造模成功者方能进行下一步实验。造模后第二日予以处置,针刺组在捆绑固定后针刺大鼠神庭、百会、双侧肾俞、后三里,留针15min,共治疗6d,电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针刺后连接电针(2/100HZ,0.5-1-2mA,15min),治疗6d,空白组、模型组只进行捆绑固定。针刺后进行大鼠水迷宫训练及测定,完成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次数的测试。实验后翌日取材,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NAc脑区Ca2+的浓度及CaM的活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q测验,实验数据用x±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戒断评分均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大鼠吗啡成瘾戒断模型建立成功,而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和电针组同模型组相比较,其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电针效果优于针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a2+浓度和CaM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Ca2+浓度和CaM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电针组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上调Ca2+浓度和CaM活性实现的。

任辉[4](2013)在《新型镇痛药EN-9和BN-9的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吗啡作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在镇痛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其对心血管、呼吸、肠道、泌尿等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长期应用会产生成瘾、耐受现象。内源性阿片系统是一个参与疼痛调节的主要肽能系统,EM-2和Biphalin作为阿片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神经肽FF有对抗吗啡的成瘾作用,并可降低吗啡的成瘾受体μ受体的含量。作为一种阿片调节肽,NPFF可以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痛觉、依赖和耐受、心血管、体温、胃肠道等等。因此,根据以上的研究进展,我们研究组经过大量实验设计并筛选出两种由μ阿片系统和NPFF系统杂合的新的杂合肽EN-9和BN-9,动物实验研究发现EN-9和BN-9能够表现出很好的中枢镇痛活性,且具有低镇痛耐受或无镇痛耐受、对胃肠运动影响小等优点,有效的降低了阿片类镇痛药普遍存在的耐受及便秘等副作用,在治疗临床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论文进一步对两种新型药物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后期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本论文进一步对两种新型药物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我们分别对两种药物的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溶血性、过敏性、药物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药物的酶解稳定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静脉给药途径时,EN-9的LD50=55.93mg/kg, BN-9的LD50=128.97mg/kg。皮下给药途径下,EN-9的最大耐药量>1680mg/kg; BN-9的最大耐药量>2000mg/kg。 EN-9和BN-9在二者的有效剂量下均不会引起溶血;对大鼠血压和心率均表现出影响,EN-9表现出使大鼠血压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BN-9表现出使大鼠血压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两种药物在1-100μmo1基本没有神经毒性;EN-9体外酶解半衰期t1/2=71.92±4.06min, BN-9体外酶解半衰期t1/2=254.56±11.60 min。对血浆蛋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EN-9属于中高程度的蛋白结合,BN-9属于中低程度的蛋白结合;BN-9不具有过敏性,但EN-9有一定过敏性。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EN-9的有过敏现象是其应用于临床的瓶颈,而BN-9的安全性较好。本论文研究为EN-9和BN-9后期的临床研究及新药申报提供了基础。

马俊[5](2012)在《电针对吗啡依赖戒断后大鼠重要脏器组织形态结构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吗啡依赖戒断后大鼠重要脏器(心脏、肝脏、肾脏)组织形态结构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吗啡依赖后戒断过程中脏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SD雄性大鼠,体重280±20g,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手针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手针组和电针组采用逐日递增法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20mg/kg,30mg/kg,40mg/kg,50mg/kg,50mg/kg),2次/天(8am,4pm),连续5天。于末次注射吗啡后3h给予纳洛酮腹腔注射(3mg/kg)快速戒断。对照组与上述三组相同时间、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电针组大鼠于第6天开始进行电针治疗共6天,手针组治疗开始时间、取穴及针刺治疗时间同电针组,各实验组大鼠于治疗结束后第二天取材,分别采用HE染色技术检测各脏器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电针组与手针组组织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其中电针组较手针组病理改变减轻。2Bax、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手针组、电针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Bax、Bcl-2蛋白均有表达,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其中模型组以Bax值升高为主,Bcl-2/Bax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手针组和电针组以Bcl-2值升高为主,Bcl一2/Ba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手针组、电针组与模型组Bax、Bcl-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以Bcl-2值升高为主,Bcl-2/B ax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电针组与手针组Bax.Bcl-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电针组Bcl-2值和Bcl-2/Bax值较手针组升高。3TUNEL法结果显示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手针组、电针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三组凋亡指数(AI)值较对照组升高,模型组较对照组AI值升高明显。手针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两组凋亡指数(AI)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电针组AI值较手针组降低。结论:1电针能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说明电针能够通过调控凋亡因子来抑制细胞凋亡。2电针能够改善戒断后大鼠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的细胞凋亡降低凋亡指数(AI)值,改善该脏器病理结构的损伤。

孙远征,马俊,卫哲,王明明[6](2012)在《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电针对吗啡依赖模型大鼠重要脏器(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采用HE染色技术、TUNEL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不同脏器组织的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手针组重要脏器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TUNEL阳性细胞率显着降低,Bcl-2值显着升高,Bax值显着降低。结论:电针能有效的抑制吗啡依赖致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的细胞凋亡,是治疗躯体并发疾病的可能机制。

刘永涛[7](2011)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解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建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保存检材和埋葬犬尸体中的分解动力学模型;2.改进生物检材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建立GC-ECD、GC/MS检测方法;3.研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埋葬犬尸体内的分解动力学。方法1.保存检材中分解动力学1.1分组和染毒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实验组,每实验组犬6只,染毒剂量分别为8LD50、10LD50和10LD50农药原液(按大鼠与犬体型系数推算),每只犬在2min内经口灌胃染毒。1.2分解动力学研究犬死亡后,立即取血和肝脏。每只犬的血分四等份,分别置于-20℃、4℃、20℃、20℃(1%NaF)环境中保存;每只犬的肝分四等份,分别置于-20℃、4℃、20℃、20℃(4%甲醛)保存,于死后不同时间点二氯甲烷提取,气/质联用法、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检测保存检材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含量,WinNonlin软件拟合分解动力学方程,计算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不同条件保存样品中的分解半衰期。2.埋葬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2.1时间对埋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2.1.1分组和染毒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实验组,每实验组犬33只,染毒剂量分别为8LD50、10LD50和10LD50农药原液(按大鼠与犬体型系数推算),每只犬在2 min内经口灌胃染毒。2.1.2埋葬分解动力学研究犬死亡后,0d的立即解剖取材,将检材放置-20℃冰箱待检,其余装入双层塑料袋中,封口机封一半袋口,埋藏于100 cm 100 cm 150cm的坑内。甲氰菊酯组于埋藏后35d,65d,95d,125d,200d,383d,503d挖掘;氯氰菊酯组于埋葬后30d、60d、90d、210d、360d和480d挖掘;氰戊菊酯组于埋葬后30d、52d、82d、200d、350d和470d挖掘,每次各解剖3只,取材,二氯甲烷提取,GC/MS法、GC-ECD法定性、定量检测其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含量。2.2染毒剂量对埋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2.2.1分组和染毒: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实验组,每实验组犬6只,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两组染不同剂量农药,甲氰菊酯分4LD50和8LD50两个剂量组、氯氰菊酯分2LD50和10LD50两个剂量组、氰戊菊酯分2LD50和10LD50两个剂量组,每只犬在2 min内经口匀速灌胃染毒。2.2.2埋葬分解动力学研究犬死亡后,装入双层塑料中,封口机封一半袋口;埋藏于100 cm 100 cm 150cm的坑内。于埋藏60d后挖掘解剖取检材,二氯甲烷提取,GC/MS法、GC-ECD法定性、定量检测其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含量。2.3不同埋葬方式对埋葬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2.3.1分组和染毒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实验组,每实验组犬9只,染毒剂量分别为8LD50、10LD50和10LD50农药原液(按大鼠与犬体型系数推算),每只犬在2 min内经口灌胃染毒。2.3.2埋葬分解动力学研究犬死亡后,每个实验组处理均为:3只装入双层塑料中,封口机封一半袋口;3只装入双层编织袋中,扎口;3只装入60 cm 70 cm 60 cm木箱中,钉盖;均埋藏于100 cm 100 cm 150cm的坑内。于埋藏后60d挖掘解剖取检材,二氯甲烷提取,GC/MS法、GC-ECD法定性、定量检测其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含量。2.4埋葬季节(温度)对埋葬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2.4.1分组和染毒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实验组,每实验组犬6只,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只,不同时间灌胃染毒埋葬,染毒剂量分别为8LD50、10LD50和10LD50农药原液(按大鼠与犬体型系数推算),每只犬在2 min内经口灌胃染毒。2.4.2埋葬分解动力学研究犬死亡后,装入双层塑料中,封口机封一半袋口;埋藏于100 cm 100 cm 150cm的坑内。甲氰菊酯组其中3只于09/3/21以8LD50剂量灌胃染毒致死后埋葬,于09/6/6(75d后)挖出,另3只同剂量同方式处死,与09/8/24埋葬,于09/11/8(75d后)挖出;氯氰菊酯组和氰戊菊酯组中每组3只于09/4/11以10LD50剂量灌胃染毒致死后埋葬,于09/6/25(75d后)挖出,另3只同剂量同方式处死,与09/8/24埋葬,于09/11/8(75d后)挖出,分别挖掘解剖取材,二氯甲烷提取,GC/MS法、GC-ECD法定性、定量检测其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含量。结果1.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1.1甲氰菊酯不同保存条件下,血和肝中甲氰菊酯均发生分解,其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可用公式Ct=A*e-αt+B*e-βt和Ct=C0e-αt表示。-20℃血和肝保存13d时,甲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82.6 15.2%和98.2±37.6%,-20℃血保存215d时已检测不到甲氰菊酯,-20℃肝保存345d时甲氰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14.7 9.2%,-20℃血和肝分解半衰期分别为:18.07d、40.57d;4℃血和肝保存13d时,甲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66.3 26.1%和79.1 31.2%,4℃血保存185d时已检测不到甲氰菊酯,4℃肝保存345d时甲氰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0.9 0.9%,4℃血和肝分解半衰期分别为:15.74d、33.90d;20℃血和肝保存13d时,甲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63.0±28.3%和85.3 32.1%,20℃血和肝分别保存185d和345d时已检测不到甲氰菊酯,其分解半衰期分别为:13.99d、23.68d;20℃(1%NaF)血保存13d时,甲氰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59.8 21.7%,在保存155d时已检测不到甲氰菊酯,其分解半衰期为9.94d;20℃(4%甲醛)肝保存13d和345d时,甲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94.5 23.9%和35.825.7%,其分解半衰期为51.97d。1.2氯氰菊酯不同保存条件下,血和肝中氯氰菊酯均发生分解,其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可用公式Ct=A*e-αt+B*e-βt和Ct=C0e-αt表示。-20℃血和肝保存40d时,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64.4±2.8%和91.1±2.9%,保存290d时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42.0 2.9%和76.4 5.8%,其分解半衰期分别为:182.83d、826.01d;4℃血和肝保存40d时,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54.3±1.4%和79.4±5.8%,保存290d时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26.1 10.9%和50.0 20.5%,其分解半衰期分别为:93.76d、327.18d;20℃血和肝保存40d时,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27.5±3.6%和70.5±2.9%,保存290d时20℃血液中的氯氰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11.5 1.4%,其分解半衰期为:10.54d;20℃(1%NaF)血和20℃(4%甲醛)肝保存40d时,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25.3±0.7%和91.1±2.9%,保存290d时,血液中的氯氰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10.8±0.7%和91.1±2.9%,其分解半衰期分别为5.11d和2288.49d。1.3氰戊菊酯不同保存条件下,血和肝中氰戊菊酯均发生分解,其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可用公式Ct=A*e-αt+B*e-βt和Ct=C0e-αt表示。-20℃血和肝保存40d时,氰戊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73.6±0.5%和95.6±8.6%,保存290d时氰戊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29.6 4.0%和50.2 4.3%,其分解半衰期分别为:110.08d、347.14d;4℃血和肝保存40d时,氰戊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26.4±6.4%和78.3±13.0%,保存290d时氰戊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6.4 0.8%和30.4 4.3%,其分解半衰期分别为:36.84d、226.42d;20℃血和肝保存40d时,氰戊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33.7±1.1%和47.8±4.3%,保存228d时,血液中的氰戊菊酯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6.5 0.8%,其分解半衰期为:24.00d;20℃(1%NaF)血和20℃(4%甲醛)肝保存40d时,氰戊菊酯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2.4 1.6%和104.3 4.3%,20℃(1%NaF)血在保存228d时已经检测不到氰戊菊酯,而20℃(4%甲醛)肝在保存290d时氰戊菊酯含量下降到初始浓度的86.94.3%,20℃(1%NaF)血和20℃(4%甲醛)肝中氰戊菊酯半衰期分别为6.18d和763.75d。2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埋葬犬体内分解动力学2.1时间对埋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甲氰菊酯组显示:8LD50灌胃致死犬埋葬尸体中各脏器药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埋葬95d后尸体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胸肌、右前肢肌、右后肢肌、心血中甲氰菊酯含量升至最高(1.53.7倍),之后至383d下降17.6%71.1%;埋葬383d后胃和肝中甲氰菊酯含量升至最高(37.548.9倍);氯氰菊酯组显示:10LD50灌胃致死犬埋葬尸体中各脏器中氯氰菊酯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埋葬60d后尸体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胃中氯氰菊酯含量升至最高(1.347.22倍);而胸肌、右后肢肌至210d后升至最高;右前肢肌至360d升至最高,然后逐渐呈下降趋势;氰戊菊酯组显示:10LD50灌胃致死犬埋葬尸体中各脏器氰戊菊酯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埋葬350d后尸体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胸肌中氰戊菊酯含量升至最高(5.2222.1倍);胃和脑组织至52d时升至最高,然后逐渐呈下降趋势。2.2染毒剂量对埋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实验组均显示:高剂量组埋葬犬尸体中心、肝、肾、脑、胃中农药含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埋葬犬,而肌肉中两剂量组农药含量无明显差异。2.3不同埋葬方式对埋葬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甲氰菊酯实验组显示:埋葬75d塑料袋包装犬尸体心脏、肺、脑、和胃中甲氰菊酯含量显着高于木箱(棺材)方式埋葬犬,木箱(棺材)方式埋葬犬心脏、肝、脾、脑、胸肌、右前肢肌及右后肢肌中甲氰菊酯含量显着高于编织袋包装犬;氯氰菊酯组显示:埋葬75d塑料袋包装犬尸体心脏、肝、肺、脑和胃中氯氰菊酯含量显着高于木箱(棺材)包装犬,木箱(棺材)包装犬心脏、肝、肺、胃、右前肢肌和右后肢肌中氯氰菊酯含量显着高于编织袋包装犬。氰戊菊酯组显示:埋葬75d塑料袋包装犬尸体心脏、脑、右前肢肌和右后肢肌中氰戊菊酯含量显着高于木箱(棺材)包装犬;木箱(棺材)心脏、肺脏、脑、胃及右后肢肌中氰戊菊酯含量显着高于编织袋包装犬。表明编织袋组药物分解最快,棺材次之、塑料袋最慢。2.4埋葬温度(季节)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埋葬犬体内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甲氰菊酯实验组:3月6月埋葬犬尸体中肝、脾、脑、胸肌和右前肢肌甲氰菊酯含量显着高于8月11月埋葬犬,其它脏器组织无明显差异;氯氰菊酯实验组:4月7月埋葬犬尸体中心、肺、肾、脑、胃、右前肢肌和右后肢肌中氯氰菊酯含量高于8月11月埋葬犬;氰戊菊酯实验组:4月7月埋葬犬尸体中心、肝、脾、肾、脑、胃、胸肌、右前肢肌和右后肢肌氰戊菊酯含量高于8月11月埋葬犬。8月11月犬尸体腐败程度明显比36月和4月7月埋葬犬严重,且从平均气温讲,3月6月和4月7月要低于8月11月。结论1.建立的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法医毒物动力学(保存检材中分解动力学和埋藏尸体中分解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可应用于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中毒案件法医学鉴定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的实验研究。2.改进了生物检材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GC-ECD和GC/MS检测方法,该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应用于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3.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保存犬血液和肝脏中可发生分解,只是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农药分解速率不同。低温保存可以减缓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分解速度,使该类药物半衰期延长,在4%甲醛溶液中保存的肝脏分解速度最慢,但添加抑菌剂(1%NaF)可加速血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解速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所取检材应尽快送检和检测,如不能及时送检时,应低温保存,或固体检材放置于4%甲醛溶液中保存,但液体检材中不可添加NaF作为防腐剂。4.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不同保存条件保存血和肝中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二室或一室开放模式,可用Ct=A*e-αt+B*e-βt(Ct为时间t测得的含量;t表示时间,单位:d;α为第一快速分解相一级分解速率常数,β为第二慢速分解相一级分解速率常数)和Ct=C0e-αt表示(Ct为时间t测得的含量;t表示时间,单位:d;α为分解相一级分解速率常数,C0为初始浓度)表示。在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可采用公式和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死亡当时检材内农药浓度或送检当时检材中该农药的浓度,为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5.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灌胃致死犬埋葬尸体各脏器药物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分别在埋葬503d、480d和470d后,各组织及脏器中均可检测出该农药;染毒剂量越大的埋葬犬尸体中各脏器中含量明显高于低剂量染毒埋葬犬中的脏器药物含量;埋葬方式对埋葬犬体内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分解速度均有影响,编织袋埋葬方式组分解最快,棺材组次之、塑料袋最慢;埋葬季节对埋葬犬体内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解速度也有影响,气温低的季节该类农药在埋葬犬体内分解速度明显低于温度高的季节。6.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中毒(死)埋葬尸体法医学鉴定时,应根据埋葬时间、服毒剂量、埋葬方式和埋葬季节等对尸体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解的影响,结合服毒方式和生前抢救情况,综合判断尸体挖掘的价值和可能性,并及早进行尸体挖掘和检测,全面取材进行毒物分析,并可根据其分解规律,充分考虑偶发因素的影响,大致推断中毒致死时尸体内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浓度。

董镧[8](2010)在《吗啡在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及在保存样品中的分解动力学》文中提出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吗啡的提取及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建立吗啡在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及分解动力学动物模型;研究吗啡在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保存样品及人尸体血中添加吗啡的分解动力学规律,为吸食海洛因或吗啡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心血、组织样品酸水解后加入内标物SKF525A,经氢氧化钠碱化后(pH=9),三氯甲烷-异丙醇(9:1)萃取,挥干有机溶剂,丙酸酐-吡啶以3:2比例、在微波80火力3min衍生,GC/MS定性、GC内标法定量检测吗啡衍生物。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2.将12只杂种犬分为灌胃组、静脉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1h后缺氧处死,放置于室温(20℃)条件下,于死后0h、2h、4h、8h、12h、24h、48h、72h、96h取心血、肝脏、脑、肌肉(胸肌、左前肢、右前肢部位)。用液-液萃取衍生化法和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检测吗啡衍生化产物含量。3.5只杂种犬静脉注射吗啡后处死,取心血和肝脏,每只犬的样品平均分成4份,放置于20℃、4℃、-70℃(或-20℃)、20℃(1%NaF)或20℃(4%甲醛溶液)不同条件下保存;分别于死后0d、8d、35d和65d取样品,提取检测吗啡含量。4.1300mL人尸体血中加入520mg吗啡,其浓度为400μg/mL,超声4h使其混匀,分别于0d、8d、35d和65d取样品,提取检测吗啡含量。结果1.GC/MS定性分析中,吗啡衍生物的特征离子为341、268、397、218(m/z):GC定量分析中,吗啡在心血和肝组织中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0.0796X+0.1033、0.2-120μg/mL、0.9962、92.6±0.55(%)和0.02μg/mL(S/N> 3); Y=0.0457X+0.0656、0.2-120μg/mL、0.9955、90.07μ0.67(%)和0.02μg/mL(S/N>3)。2.在室温(20℃)条件下,吗啡灌胃犬处死后96h内,随着死亡时间延长,心血、肝脏,左前肢肌肉和脑组织中吗啡含量均有显着升高(P<0.05);右前肢及胸肌肌肉中吗啡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吗啡静脉注射犬处死后96h内,随着死亡时间延长,心血、肝脏、脑、左前肢和右前肢肌肉中吗啡含量均有显着升高(P<0.05),胸肌肌肉中吗啡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3.保存样品中吗啡的分解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20℃、4℃、-70℃、20℃(1%NaF)四种不同条件下保存的吗啡中毒犬血及人尸血添加中的吗啡含量逐渐降低;20℃、4℃、-20℃、20℃(4%甲醛)四种不同条件下保存的吗啡中毒犬肝中吗啡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生物样品中吗啡GC/MS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GC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吗啡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吸毒者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2.建立了吗啡的死后再分布、分解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可应用于吗啡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3.吗啡广泛分布于犬脑、体内组织和血液中。吗啡在中(染)毒犬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静脉注射吗啡组和灌胃吗啡组犬死后心血、肝、脑和左前肢肌肉中吗啡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静脉注射吗啡组犬死后右前肢肌肉中吗啡含量呈升高趋势。给药途径和尸体体位不同影响吗啡在犬尸体内的死后再分布4.吗啡在保存犬血存放期间不稳定,分解较快;而相应条件下存放的肝脏中吗啡相对稳定。保存温度和防腐剂对犬肝脏及心血中吗啡的含量变化无影响。

李彬[9](2010)在《曲马多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及犬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建立曲马多死后分布、死后弥散研究动物模型和保存检材中曲马多分解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2.研究曲马多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及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规律,为曲马多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死后分布家兔6只,经灌胃匀速注入10LD50曲马多。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取心血、胆汁、玻璃体液、尿、右上肢肌肉、右下肢肌肉、胸肌、心、肝、脾、肺、肾、脑、胃。GC/MS法定性、GC法定量检测其中曲马多。2.死后弥散取健康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为死后弥散组(15只)和剂量影响组(9只)。死后弥散组:将家兔空气栓塞处死2h,1/4 LD50曲马多灌胃染毒,分别于0.25h、0.5h、1h、3h、6h各随机解剖3只动物,取心血、周围血、胆汁、尿、玻璃体液、右上肢肌肉、右下肢肌肉、胸肌、心、肝、脾、肺、肾、脑、胃,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检,GC/MS和GC法检测其中曲马多。剂量影响组:将家兔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插胃管后,空气栓塞处死;死后2h,分别以1/8 LD50(3只)、1/4 LD50(3只)和1/2 LD50(3只)曲马多灌胃染毒,0.25h后解剖动物,取心血、周围血、胆汁、尿、玻璃体液、右上肢肌肉、右下肢肌肉、胸肌、心、肝、脾、肺、肾、脑、胃,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检,GC/MS和GC法检测其中曲马多。3.保存检材中分解动力学研究雄性犬6只,4LD50剂量曲马多(0.228g/kg)灌胃后2h,经股动脉插管采血,肝素抗凝;夹闭气管处死,取肝脏。每只犬血和肝均分为四等份,分别置于20℃、4℃、-20℃、20℃(血加NaF至1%,肝4%甲醛固定)保存,于第Oh、7d、27d、53d,99d、156d、220d,GC/MS和GC法定性、定量检测其中曲马多。WinNorLin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平均药物浓度,AIC信息判据判定动力学模型,拟合分解动力学方程,计算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1.死后分布染毒后0.5±0.25h家兔出现中毒症状,2±0.5h后死亡。体内曲马多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肾(162.96±15.27μg/g)>胃(135.27±14.48μg/g)、肝(130.22±53.65μg/g)、脾(112.48±14.16μg/g)>肺(83.04±19.36μg/g)、脑(73.92±32.20μg/g)、心(71.86±12.16μg/g)、上肢肌肉(57.63±19.92μg/g)、下肢肌肉(54.77±17.40μg/g)>尿(1.44±0.07μg/mL)、胆汁(0.72±0.13μg/mL)、心血(.72±0.19μg/mL)、玻璃体液(0.38±0.05μg/mL)。2.死后弥散1/4LD50死后灌胃染毒0.25-6 h,家兔各组织脏器均可检出曲马多。染毒剂量增加可促进死后弥散发生,死后灌胃染毒0.25h,除1/8LD50染毒家兔玻璃体液、胆汁、尿、脑、肺、右上肢肌肉、右下肢肌肉均未检出曲马多外,其余所取脏器和体液中均检出曲马多;随着死后染毒剂量的增加各检材中检出曲马多含量增高。与10LDso染毒致死家兔相比,1/4LD50死后染毒0.25-6h内,家兔各组织中曲马多最高浓度均较染毒致死家兔低(P<0.05),体液中曲马多最高浓度均较染毒致死家兔高(P<0.05);1/2LD50死后染毒0.25h,家兔各组织中曲马多浓度均较染毒致死家兔低(P<0.05),体液中曲马多浓度均较染毒致死家兔高(P<0.05);1/8 LD50和1/4 LDso死后染毒0.25h时,家兔各组织和体液中曲马多浓度均较染毒致死家兔低(P<0.05)。3.保存检材中分解动力学不同条件保存血和肝中曲马多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0℃、4℃、-20℃、20℃(1%NaF)保存156d血中曲马多含量显着下降(p<0.05);20℃、4℃、-20℃、20℃(4%甲醛)保存至27d、53d、156d、27d曲马多含量显着下降(p<0.05);保存至220d时,血和肝脏中曲马多浓度分别显者下降至最初浓度的41.9%(20℃)、41.3%(4℃)、50.0%(-20℃)、63.7%(20℃,1%NaF)和42.97%(20℃)、49.50%(4℃)、49.49%(-20℃)、55.63%(20℃,4%甲醛)。其分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室开放模型,可用CT=Coe-KeT表示。保存血液中曲马多的分解半衰期(t1/2)分别是200.5 d(20℃)、163.3d(4℃)、190.9d(-20℃)和307.3 d(20℃,1%NaF)。保存肝脏中曲马多的分解半衰期(t1/2)分别为137.8d(20℃)、175.2d(4℃)、268.8d(-20℃)和241.3d(20℃,4%甲醛);根据CT=Coe-KeT方程计算的各样本中曲马多含量理论值与实测值接近。结论1.采用10LD50剂量(兔)、1/8LD50、1/4LD50、1/2LD50剂量(兔)和4LD50剂量(犬)曲马多灌胃染毒,建立了曲马多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保存检材中分解动力学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曲马多中毒(死)的法医学检验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2.10LD50剂量曲马多染毒致死家兔体内曲马多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肾>胃、肝、脾>肺、脑、心、上肢肌肉、下肢肌肉>尿、胆汁、心血、玻璃体液。提示除血、胃(胃内容)外,肾、肝也是曲马多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中毒物分析的较好检材,死后分布规律也可应用于极端案件(如碎尸)血中曲马多含量的推断。3.曲马多在家兔体内可发生死后弥散,且与染毒剂量的关。1/4LD50和1/2LD50死后染毒后3-6h和0.25h,家兔体内曲马多含量显着高于4LD50剂量染毒致死家兔。曲马多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应考虑死后弥散和死后再分布对毒物分析结果的影响,还应排除死后染毒的可能性,死后弥散规律还可用于生前服药和死后染毒的鉴别。4.曲马多在保存犬血液和肝脏中可发生分解,含量呈下降趋势,低温保存和添加防腐剂(甲醛固定)可减缓曲马多的分解,使曲马多含量下降减缓,分解半衰期延长。曲马多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检材应在一个月内及时送检和检测,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冷冻保存或添加抑菌剂,并尽快检验。5.曲马多在不同条件保存血和肝脏中分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一室开放模型,在曲马多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可采用CT=Coe-KeT公式和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取材当时体内曲马多浓度或送检当时检材中曲马多含量,为曲马多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任飞[10](2009)在《异烟肼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建立生物材料中异烟肼的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快速定性检测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2.建立动物的异烟肼毒物动力学、动态分布、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和分解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3.研究异烟肼致死动物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动态分布、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和分解动力学,为异烟肼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组织样品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氯仿:甲醇(9:1)展开后,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检测其中异烟肼;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以磷酸二氢钾-甲醇(65:35)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2.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毒物动力学研究:家兔6只,LD50剂量(280mg/kg)异烟肼灌胃,每只分别于给药后0.5、0.75、1、1.5、2、3、4、6h各颈动脉取血1mL。水杨醛衍生化处理,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3.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家兔15只,LD50剂量(280mg/kg)异烟肼灌胃染毒,分别于0.75、1、2、4、6h处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胃壁、肌肉等组织。水杨醛衍生化处理,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4.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家兔6只,2倍LD50剂量(560mg/kg)异烟肼灌胃染毒,待家兔血压、呼吸和心电全部消失后,迅速解剖动物,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胃壁、肌肉等组织。水杨醛衍生化处理,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5.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雄性大鼠54只,1/2LD50剂量(330mg/kg)异烟肼灌胃染毒,1h后处死,置于20℃保存,不同时间(0、4、8、12、24、48、72、96h)各随机取6只,采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心血、胃壁。水杨醛衍生化处理,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6.异烟肼分解动力学研究:①染毒检材中异烟肼分解动力学研究。犬6只,4倍LD50剂量(800mg/kg)异烟肼灌胃染毒1h后处死,解剖动物,取心血和肝。每只犬心血和肝分四等份,其中三份分别置于20℃、4℃、-20℃保存;另一份心血中加氟化钠至1%,另一份肝脏加4%甲醛溶液固定,20℃保存;分别于0h、12h、24h、48h、72h、5天、3周、4周、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异烟肼。②空白人血添加异烟肼分解动力学研究。取100ml空白人血,加入异烟肼纯品10mg,超声振荡,静置24 h,分三份,保存于20℃;分别于0h、12h、24h、48h、72h、5天、3周、4周、2月、3月、4月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异烟肼。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t检验。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结果1.症状LD50剂量组家兔在灌药后,30min后出现呼吸抑制、昏迷、周身强直性痉挛,呈癫痫大发作样抽搐,1.5-2h后症状缓解,实验动物逐渐恢复正常。2倍LD50剂量组家兔在灌药后30min左右出现呼吸抑制、昏迷、全身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呈癫痫大发作样抽搐,有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于2h±30min死亡。2.毒物动力学异烟肼在家兔的毒物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01):5.828h-1;吸收半衰期(t1/2k01):0.1189h;达峰时间(tmax):0.847h;消除速率常数(K10):0.5702h-1;消除半衰期(t1/2k10):1.2156h;表观分布容积(V):4156.55L/kg;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118.138;峰浓度(Cmax):52.3538μg/ml;滞后时间(lag time):0.4075h。3.动态分布异烟肼染毒(LD50:280mg/kg)后0.75、1、2、4、6h处死家兔,其体内异烟肼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胃、肾、肝、心、肺、脑、脾;肝、胃、肾、肺、脑、脾、心;胃、肝、肾、肺、脑、心、脾;胃、肾、肝、心、脑、脾、肺;胃、肾、肝、心、肺、脑、脾。各脏器中异烟肼的毒物动力学过程也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血管外给药一室开放模型,达峰时间为0.961-1.416 h。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和胃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23h、2.052h、0.359h、2.093h、4.887h、0.955h、3.465h。4.死后分布2倍LD50剂量染毒死亡家兔体内异烟肼含量为:胃(131.59±15.3μg/g)>肾(52.98±8.6μg/g)>血(45.4±12.2μg/g)>玻璃体液(40.8±16.3μg/ml)>心(31.224±16.15μg/g)>脑(28.2±8.5μg/g)>脾(25.62±1.37μg/g)>肺(20.89±5.18μg/g)>肌肉(20.3±7.5μg/g)>肝(18.5±12.61μg/g)。5.死后再分布20℃保存时,死后2h大脑中异烟肼含量开始显着升高(P<0.05);4h后大鼠心血、肺中异烟肼含量开始显着升高(P<0.05);8h后心肌、肝、脾和肾中异烟肼含量开始显着升高(P<0.05);心血、心、大脑中异烟肼含量死后12h达高峰,肝、脾、肾等脏器中异烟肼含量死后48h达高峰,肺中异烟肼含量死后8h达高峰。胃壁、肌肉中含量无显着变化。死后大鼠肺、脾、肾、心、心血、肝中异烟肼含量变化较脑、肌肉、胃壁明显。6.保存检材中分解动力学20℃、0℃、-20℃和4%甲醛固定(20℃)保存染毒犬肝脏中,异烟肼含量在保存第12、12、24和48h显着下降(P<0.05);20℃、0℃、-20℃、1%氟化钠(20℃)保存染毒犬血液中,异烟肼含量在保存第12、24、24和48 h内显着下降(P<0.05)。保存血和肝中异烟肼的分解动力学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可用Ct=Ae-αt+Be-βt表达,20℃,4℃,-20℃和4%甲醛溶液固定保存染毒犬肝中,异烟肼的分解速率常数k和分解半衰期t1/2分别为4.75×10-3h-1、6.07 d, 2.74×10-3h-1、10.50 d,0.829×10-3h-1、35.69 d,0.178×10-3h-1、162.56 d;20℃,4℃,-20℃保存和1%氟化钠犬血液中异烟肼的分解速率常数k和分解半衰期t1/2分别为5.48×10-3h-1、5.27d,1.33×10-3h-1、21.61d,0.739×10-3h-1、39.13d,0.279×10-3h-1、103.34d;人血中添加异烟肼的分解动力方程为Ct=14.233e-0.0176t+71.512e-0.00026t,分解速率常数k和分解半衰期t1/2分别为0.078×10-3(h-1)和289.9d。小结1.本文建立了生物检材中异烟肼的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快速定性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定性快速,定量准确,操作简便,可应用于异烟肼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2.本文建立了异烟肼的毒物动力学、动态分布、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和分解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可应用于异烟肼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3.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毒物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心血中异烟肼的达峰时间为0.847h,消除半衰期为1.2156h;各脏器中异烟肼的达峰时间为0.961-1.416 h,各脏器中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359h- 4.887h。4.染毒后不同时相家兔体内异烟肼的动态分布趋势不同,提示法医学实践中可用各脏器中异烟肼的分布情况判断死亡时相。5.2LD50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胃>肾>血>玻璃体液>心>脑>脾>肺>肌>肝)与LD50剂量染毒家兔后2 h的动态分布(胃>肾>玻璃体液>肺>脑>血>心>肝)不同,提示不同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趋势不同,异烟肼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宜采取肾、玻璃体液、脑等受剂量影响小的脏器,并应考虑中毒量及中毒死亡时间,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分析。6.异烟肼在大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死后室温下保存,大脑、心血、肺、心肌、肝、脾、肾中异烟肼含量均可显着升高,而胃壁、肌肉中含量无显着变化。提示异烟肼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中应考虑死后再分布对心血异烟肼浓度的影响,应在死后4-8 h内解剖,并应同时取死后再分布影响小的检材外周血和肌肉同时检测异烟肼含量。7.异烟肼在保存血和肝脏中均可发生分解,保存温度降低,肝脏甲醛固定或血中添加1%氟化钠可减慢其分解,说明冷冻、抑菌剂或甲醛固定可减慢异烟肼的分解;人血中添加异烟肼分解较慢,说明异烟肼在保存检材中分解动力学有种属差异性。因此,异烟肼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毒分检材应在12-48h内送检和检测,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冷冻保存,血液可添加1%氟化钠,固性组织检材可用甲醛固定,尽快检验。若解剖后较长时间送检或检验,可用人血中异烟肼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中毒死亡当时尸血中异烟肼浓度。

二、HPLC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阿片/神经肽FF受体的多靶点分子DN-9:外周镇痛活性及其阿片样副作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阿片系统的研究进展
        1.1.1 阿片受体
        1.1.2 内源性阿片肽
        1.1.3 阿片系统的药理学特性
    1.2 NPFF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NPFF系统的发现
        1.2.2 NPFF的受体与配体
        1.2.3 NPFF相关肽的生物活性
    1.3 多靶点多肽的研究进展
        1.3.1 阿片类多靶点分子的研究进展
        1.3.2 阿片与NPFF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
        1.3.3 阿片与神经肽FF受体的多靶点分子的研究进展
    1.4 立论依据
        1.4.1 阿片受体激动剂的外周镇痛研究进展
        1.4.2 本论文的课题设计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多肽的合成与纯化
        2.2.2 代谢稳定性
        2.2.3 侧脑室埋管
        2.2.4光热甩尾实验
        2.2.5 小鼠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症痛模型
        2.2.6 小鼠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症痛模型
        2.2.7 小鼠CCI诱导的神经痛模型
        2.2.8 丙酮诱导的冷痛
        2.2.9 免疫组化
        2.2.10 小鼠转棒实验
        2.2.11 小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
        2.2.12 纳洛酮诱导的戒断实验
        2.2.13 小鼠开放场实验
        2.2.14 小鼠胃肠运动实验
        2.2.15 统计
第三章 结果
    3.1 DN-9 在不同痛模型上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3.1.1 DN-9 在光热甩尾模型中的镇痛研究
        3.1.2 DN-9 在小鼠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症痛模型中的镇痛研究
        3.1.3 DN-9 在小鼠CCI诱导的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研究
        3.1.4 DN-9 在小鼠丙酮诱导的冷诱发痛模型中的镇痛研究
        3.1.5 DN-9 对运动协调性的影响
    3.2 DN-9 的镇痛耐受副作用评价
        3.2.1 DN-9 在小鼠光热甩尾中的镇痛耐受研究
        3.2.2 DN-9 在小鼠CFA诱导的炎症痛模型中的镇痛耐受研究
        3.2.3 DN-9 在小鼠CCI诱导的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耐受研究
        3.2.4 皮下反复注射DN-9 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3.3 DN-9 的成瘾副作用评价
    3.4 DN-9 的便秘副作用评价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
    4.1 DN-9 在不同痛模型上的外周镇痛研究
    4.2 DN-9 的镇痛耐受副作用
    4.3 DN-9 的成瘾副作用
    4.4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Ⅰ 缩略表
    附录Ⅱ 化合物质谱图

(2)吗啡-6-葡萄糖醛酸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价值
第一部分 HPLC-MS/MS法定量测定Sprague-Dawley大鼠血浆中M6G的方法建立
    仪器与试剂
        1.仪器
        2.试药
    方法
        1.色谱条件
        2.质谱条件
        3.溶液配制
        4.血浆样品预处理
    结果
        1.特异性考察
        2.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
        3.准确度和精密度
        4.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5.稀释回收率
        6.稳定性
    小结
第二部分 M6G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
    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
        2.实验材料
        3.实验试剂
        4.实验动物
    动物的给药方案
        1.选择理由
        2.给药途径与方法
        3.动物分组和给药剂量
        4.体重
        5.样本采集及处理
        6.数据处理
        7.样品测定
    结果
        1.样本分析
        2.血药浓度
        3.代谢动力学参数
    小结
第三部分 M6G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排泄研究
    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
        2.实验材料
        3.实验试剂
        4.实验动物
    动物的给药方案
        1.选择理由
        2.给药途径与方法
        3.动物分组和给药剂量
        4.体重
        5.样本采集及处理
        6.数据处理
        7.样品测定
    结果
        1.样本分析
        2.组织分布
        3.胆汁排泄
        4.粪尿排泄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西医对于吗啡等阿片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1.1 阿片类物质的危害
        1.2 吗啡的药理学研究
        1.3 西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机制研究进展
        1.4 西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治疗
    2. 中医对于吗啡等阿片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于阿片类物质的认识
        2.2 中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机制的研究
        2.3 中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治疗进展
    3. 吗啡戒断相关中枢机制研究
        3.1 吗啡戒断相关脑区
        3.2 吗啡戒断分子细胞学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造模方法
        2.3 评分方法
        2.4 干预方法
        2.5 学习记忆能力测定
        2.6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戒断症状评分
        3.2 Morris水迷宫测试评分
        4. 实验小结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选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造模方法、干预方法
        2.4 取材
        2.5 制取单细胞悬液
        2.6 流式细胞仪测定
        2.7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讨论
    1.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2. 针刺方法及穴位选择
    3. 戒断症状评分方法及学习记忆评价方法
    4. 电针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
    5. 本实验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4)新型镇痛药EN-9和BN-9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阿片类简介
    1.2 NPFF的研究进展
    1.3 内吗啡肽2的研究进展
    1.4 Biphalin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立题依据
第三章 EN-9和BN-9的合成与纯化
    3.1 化学合成试剂
    3.2 实验仪器
    3.3 合成方法
        3.3.1 粗肽的合成
        3.3.2 粗肽的切割
        3.3.3 粗肽的脱盐及纯化
        3.3.4 产物鉴定和纯度分析
第四章 EN-9的安全性评价
    4.1 实验材料
        4.1.1 试剂
        4.1.2 实验动物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EN-9的急性毒性研究
        4.2.2 EN-9的溶血性研究
        4.2.3 EN-9的过敏性研究
        4.2.4 EN-9的神经毒性研究
        4.2.5 EN-9对血压、心率影响的研究
        4.2.6 EN-9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4.2.7 EN-9体外酶解稳定性研究
    4.3 结果和讨论
        4.3.1 EN-9的急性毒性研究
        4.3.2 EN-9的溶血性研究
        4.3.3 EN-9的过敏性研究
        4.3.4 EN-9神经毒性研究
        4.3.5 EN-9对血压、心率影响研究
        4.3.6 EN-9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4.3.7 EN-9体外酶解稳定性研究
    4.4 本章研究小结
第五章 BN-9的安全性评价
    5.1 实验材料
        5.1.1 试剂
        5.1.2 实验动物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BN-9的急性毒性研究
        5.2.1.1 静脉注射
        5.2.1.2 皮下注射
        5.2.2 BN-9的溶血性研究
        5.2.3 BN-9的过敏性研究
        5.2.4 BN-9的神经毒性研究
        5.2.5 BN-9对血压、心率影响研究
        5.2.6 BN-9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5.2.7 BN-9体外酶解稳定性研究
    5.3 结果和讨论
        5.3.1 BN-9的急性毒性研究
        5.3.2 BN-9的溶血性研究
        5.3.3 BN-9的过敏性研究
        5.3.4 BN-9神经毒性研究
        5.3.5 BN-9对血压、心率影响研究
        5.3.6 BN-9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5.3.7 BN-9体外酶解稳定性研究
    5.4 本章研究小结
论文研究工作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5)电针对吗啡依赖戒断后大鼠重要脏器组织形态结构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阿片类物质成瘾
        1.1 阿片类物质的种类
        1.2 阿片类物质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阿片类物质的药理作用
    2 关于戒断综合征的研究
        2.1 阿片类药物产生的戒断综合征
        2.2 现代医学对戒断综合征产生机制的研究
        2.3 传统医学对戒断综合征产生机制的研究
    3 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3.1 现代医学对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3.2 传统医学对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4 吗啡依赖
        4.1 吗啡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4.2 吗啡依赖后产生的戒断综合征中伴随器质性损伤的问题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重要脏器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重要脏器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三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1 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的建立
    2 大鼠戒断症状评分的标准
    3 本实验的选穴依据
    4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重要脏器组织细胞病理结构的影响
    5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重要脏器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6 TUNEL法观察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的细胞凋亡
    7 吗啡依赖后戒断综合征的产生及其伴随的相关躯体并发疾病的产生
    8 由本实验得出的对戒断综合征研究的一点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6)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吗啡成瘾模型的建立
        1.3.2 观察大鼠戒断症状
        1.3.3 实验动物处理
        1.3.4 实验取材及标本制备
        1.3.5 检测方法
        1.3.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吗啡依赖大鼠催瘾后戒断症状比较
    2.2 各脏器HE染色结果
        2.2.1 心脏
        2.2.2 肝脏
        2.2.3 肾脏
    2.3 各脏器细胞凋亡结果
    2.4 各脏器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7)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吗啡在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及在保存样品中的分解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生物样品中吗啡的气相色谱和气/质检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吗啡在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吗啡在保存样品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阿片类生物碱的分析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9)曲马多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及犬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曲马多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二部分 曲马多在家兔体内死后弥散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三部分 曲马多在犬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
致谢

(10)异烟肼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毒物动力学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分析条件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2.2 组织脏器、体液中异烟肼的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动物表现
        3.2 异烟肼的检测
第二部分 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与材料(同第一部分1.1)
        1.2 仪器与分析条件(同第一部分1.2)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异烟肼灌胃死后分布模型
        2.2 组织脏器、体液中异烟肼的检测(同第一部分2.2)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动物表现
        3.2 异烟肼的检测(同第一部分3.2)
        3.3 死后分布(表2-1 和图2-1)
第三部分 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与材料(同第一部分1.1)
        1.2 仪器与分析条件(同第一步分1.2)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异烟肼灌胃动态分布模型
        2.2 组织脏器、体液中异烟肼的检测(同第一部分2.3)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第四部分 异烟肼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与材料(同第一部分1.1)
        1.2 仪器与分析条件(同第一步分1.2)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异烟肼灌胃死后再分布模型
        2.2 组织脏器、体液中异烟肼的检测(同第一部分2.2)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动物表现
        3.2 异烟肼的检测(同第一部分3.2)
        3.3 异烟肼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见表4-1 和图4-3~图4-11
第五部分 异烟肼在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MS1]
    1 材料
        1.1 试剂与材料(同第一部分1.1),人血制品购于山西省血站
        1.2 仪器与分析条件(同第一步分1.2)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分解动力模型
        2.2 组织脏器、体液中异烟肼的检测(同第一部分2.2)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动物表现
        3.2 异烟肼的检测(同第一部分3.2)
        3.3 保存检材中异烟肼含量变化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四、HPLC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阿片/神经肽FF受体的多靶点分子DN-9:外周镇痛活性及其阿片样副作用评价[D]. 石学睿. 兰州大学, 2019(08)
  • [2]吗啡-6-葡萄糖醛酸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娅妮. 苏州大学, 2017(05)
  • [3]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D]. 李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新型镇痛药EN-9和BN-9的安全性评价[D]. 任辉. 兰州大学, 2013(08)
  • [5]电针对吗啡依赖戒断后大鼠重要脏器组织形态结构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D]. 马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J]. 孙远征,马俊,卫哲,王明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2(04)
  • [7]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解动力学研究[D]. 刘永涛.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1)
  • [8]吗啡在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及在保存样品中的分解动力学[D]. 董镧. 山西医科大学, 2010(02)
  • [9]曲马多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及犬保存检材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D]. 李彬. 山西医科大学, 2010(02)
  • [10]异烟肼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D]. 任飞. 山西医科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器官中吗啡的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