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今年将强劲复苏

德国经济今年将强劲复苏

一、今年德国经济将强劲复苏(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春子[1](2021)在《德国经济复苏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文中研究指明在新冠疫苗接种持续推进以及支持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助力下,2021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多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其中,德国作为拉动欧元区经济复苏的“火车头”,该国经济相比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已出现明显复苏与好转。而目前曾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奥拉夫·朔尔?

王永中[2](2021)在《疫情下的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目录·全球经济形势展望·十四五规划的时代背景、目标与任务1、全球经济形势展望·全球经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风险点·经济增长点·大宗商品市场疫情深度影响世界经济发展·IMF预计,2020-2021年全球GDP累计损失将达到约9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和德国的经济总和,而且危机的影响将持续到2025年。·OECD:全球经济将在2019年经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经济将萎缩6%,2021年将从衰退中复苏,经济反弹增长将达到5.2%。但是如果2020年爆发二次疫情,全球经济将萎缩7.6%,2021年的增长反弹仅为2.8%。

秦天弘,张雨花[3](2020)在《德国经济开启缓慢复苏之路》文中提出受疫情影响,德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创下50年来最严重的萎缩幅度。但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德国经济有所改善,已经走上缓慢的复苏之路。与此同时,由于为经济纾困而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德国财政赤字激增。GDP创最大季度降幅德国联邦统计局8月2 5日发布的最终数据显示,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德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滑9.7%,好于此前公布的下滑10.1%的初值。

原婕菲[4](2019)在《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以中国和德国两国互相认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任何国家的国家形象构建和呈现都受到国际局势大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本论文对20世纪中德关系进行了历史学的回顾,主要针对中德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和两国形象问题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找到了新时期中德两国互视的历史根源。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利用中文报刊和德文报刊资料、中德关系历史资料,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详细分析了中德两国国家形象,特别是对中国眼中的德国形象和德国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打开了“两国互视”研究的全新视角。首先,本文提出了“互视”这一新概念。互视,即不同主体通过不同媒介、方式进行相互了解与认识,从而得到基于各自所获信息的稳定的认知。除了一国国家形象自身的发展演变,国家间互视不平衡是制约一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中国与德国的两国互视情况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反应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是中西方国家形象互视的典型案例。但因为语言、文化等原因的制约,有关德国视角下的中国形象研究数量较少,较缺乏深度,本论文以“两国互视”的新视角研究德国视角下的中国形象和中德关系,并对中国形象的构建和提升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其次,本文回溯了中德两国互视的历史和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通过历史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德两国互视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贯穿整个历史过程的基调是西方反华、反共势力强大,西方媒体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声进行包围和封堵,国际话语权始终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国际舆论形势始终处于西强中弱的态势,新中国的发展长期被外界扭曲和误解。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许多国家发生政变,顷刻间,世界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件的爆发使得80年代“理想化”的互视认知遭受冲击而不复存在。90年代,以美国媒体为主的西方对华报道均以负面为主,西方主流媒体构建了一个威胁西方安全的负面中国形象。中国成为了西方媒体视角下践踏人权的“警察国家”,未来挑起核战争的极端民族主义国家。并且,西方媒体制造了一系列有关计划生育、不同政见、民族自决等问题的负面舆论,强化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分歧,宣扬“中国威胁论”。总的来说,中西方互视不平衡的特点是在各大西方主流媒体中,中国形象都多多少少的遭遇了妖魔化,西方站在极其防备和不公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再次,在概念界定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详细的研究了中国视角下的德国形象和德国视角下的中国形象,特别着重研究了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互视认知问题。主流媒体包含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是一个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利用了《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作为研究中国的德国形象的材料,《南德意志报》、《焦点》作为研究德国的中国形象的材料,并结合作者在德国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对两国互视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分专题描绘出了两国互视认知的景象,为接下来进行两国互视比较研究作好了铺垫,打好了基础。最后,本文的第四章对中德两国互视进行了比较,对互视不平衡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并提出了改变不平衡现状的对策和建议。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媒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他们的意识形态框架来衡量中国的问题,并得出他们心目中合理的结论。中国国家形象虽然起着变化,逐渐向好发展,但近30年来未有明显转变,总体呈负面的不平衡的状态,即中国对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认识较为正面,德国对中国的认识较为负面,这两种认识之间的差距很大。这种不平衡状态导致中国产生崇洋媚外、丧失国际话语权、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升缓慢。中国国家形象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而西方主流媒体普遍对中国国情缺乏真正的了解。21世纪以来,国际环境和中国自身都处于重要的变化时期,并且这个时期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是中国国家形象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塑造和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绝佳时机。2008年,奥运会成功在北京举行;2010年,世博会成功在上海举行,诸如此类突出的外交事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形象在国际上的更新。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国家,中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性质和原则立场并未改变,同时,中国的形象在2008年之后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充分地展示在了国际社会面前。中国应把握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夺回塑造中国形象的国际话语权。近年来,中国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越来越重视,以一种开放的、自信的、现代化的姿态构建出了许多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并对陈旧的、单一的、神秘的敌对形象进行改造和反击,一个具有时代感和新气象的中国形象正如一轮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

常华[5](2014)在《全球经济复苏,仍需深层改革》文中认为各机构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在2.5%—3.5%之间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5%至3%9月8日,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发布《201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称,2014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长2.5%至3%。据《201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2012年和2013年世界产出增长率均增长约2.3%,2014年的增长预期将略有改善。报告预测,整个发展中经济体很可能会重复过去儿年的业绩,增长率在4.5%到5%之间。在这一组国家中,业洲和撒哈拉以南国家的增长率将超过5.5%,而北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陈卫东,曹远征,宗良,钟红[6](2014)在《全球货币政策格局复杂化——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第四季度)》文中提出2014年三季度,发达经济体整体回暖,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则继续放缓,复苏格局出现新的分化。日益复杂的政经事件与货币政策格局正在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产生新的影响。展望四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仍将疲软,区域风险仍未消除,金融市场动荡不容忽视。其中:美国再工业化进展显着,可能带来经济结构性向好;欧元区受多重因素制约,需要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应对长期衰退的风险。

陈凤英[7](2014)在《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经济经历4年增速滑坡后,2014年终于迎来爬坡上行的新拐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趋势趋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全球发展格局因此生变。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世界经济进入"后QE时代",全球金融经济开始新一轮大调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序幕拉开,经济增长由高转入中速,但对世界经济

关海霞[8](2014)在《欧债危机和德国应对危机的政策分析》文中提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发展陷入低谷。世界各国纷纷抛出巨大的经济刺激方案,振兴经济。这些方案带来的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全球主权债务的不断攀升。2009年希腊爆出主权债务危机,并引发多米诺效应,蔓延至整个欧元区,最终酿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不仅给缓慢发展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严重打击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并威胁到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欧盟以及欧洲经货联盟本身的结构性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而由于欧债危机,欧元区成员国内部社会冲突不断,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由于对救助方案的不同意见,矛盾也日益尖锐,特别是欧债危机重债国同欧洲经济领头羊——德国之间争吵不断。研究欧债危机形成的机理,揭示欧洲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欧债危机解决的方法,探析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政策和立场成为本研究课题的出发点。研究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从欧债危机的爆发和演变入手,分析欧债危机的原因,解决方案以及影响;二是从德国在欧债危机中,出色的经济表现入手,分析德国在欧债危机中政策、立场及其原因,判断其角色定位和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德国的积极参与,欧债危机不可能顺利解决。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德国对欧债的态度和今后的政策。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欧债危机带来的理论思考以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和方向,从而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在研究中,力求理论分析、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能够有机结合,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相互补充,灵活运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和联系的研究方法,剥茧抽丝,层层剥笋,探寻问题的根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欧债危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债务问题,它是集银行业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三位一体的危机复合体,其爆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结构问题:一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构错位,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的不统一以及经济增长连续性的缺失;一个是南北结构问题,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个是政治与经济结构问题:经货联盟发展的同时,没有相匹配的政治联盟的发展。从欧债危机救援的全过程,可以看到欧债危机主要要解决三大问题:治标还是治本、是执行紧缩还是增长政策、从何处筹资来纾困。解决的办法恰恰也就是针对这三点:1.治本:立法,2.兼用紧缩和增长:理政,3.筹资纾困:出钱。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之一,由于其良好的经济表现,在整个欧债危机救援过程中,担任了“领导者”的角色,但是,在整个救助过程中,德国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考虑国内政治环境的角度出发,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在欧洲也重新引发了“德国威胁论”的论调。所以,德国在整个危机中是处于一个两难的局面,必须要在德国利益和欧洲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对欧债危机的走向做了基本的展望,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9](2013)在《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曲双石[10](2013)在《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一、美国货币政策走向伯南克认为无泡沫风险,联储纪要或被误读2月23日,据外媒报道,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月稍早时的一个会议上表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已引发对经济有害资产泡沫的担心没有必要。20日联储发布1月会议纪要,引发市场对资产采购将缩减的担心,美股连跌两天。

二、今年德国经济将强劲复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德国经济将强劲复苏(论文提纲范文)

(1)德国经济复苏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供应链瓶颈
或持续困扰经济复苏
绿色经济转型
面临挑战

(3)德国经济开启缓慢复苏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GDP创最大季度降幅
经济走上复苏之路
纾困经济致赤字大增

(4)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以中国和德国两国互相认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一、有关中德关系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
        二、有关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
        三、媒体视域下的国家形象研究现状
        四、国家形象比较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路径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
        二、新概念引入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难点
第一章 中德关系与两国互视溯源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中德关系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德关系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德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德关系
        四、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德经济关系
        五、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德文化交流
        六、中德国家形象的民间互视历史
    第二节 1949年至1990年的中德关系与两国互视
        一、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方针
        二、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回溯
        三、中国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回溯
第二章 中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德国形象
    第一节 中国主流媒体涉德报道的量化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涉德报道的数量变化
        三、涉德报道的议题分布
        四、涉德报道的态度倾向性
    第二节 中国主流媒体中涉德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德国的政治形象
        二、德国的经济形象
        三、德国的社会形象
        四、德国的文化形象
    第三节 中国主流媒体镜像中的德国国家形象
        一、中国的德国形象构建方式
        二、中国主流媒体构建德国形象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德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
    第一节 《南德意志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数据分析
        一、材料选择
        二、《南德意志报》中国报道总量分析
        三、《南德意志报》中国报道的倾向性分析
    第二节 德国主流媒体视阈下的中国政治形象
        一、德国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二、德国的中国大国关系形象
        三、德国眼中的台湾问题
    第三节 德国主流媒体视阈下中国经济形象
        一、德国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二、德国眼中的“一带一路”
        三、德国眼中的中国海外投资
        四、德国眼中的中国环境问题
    第四节 德国主流媒体视阈下的中国人权形象
        一、德国眼中的中国新闻及言论自由
        二、德国眼中的西藏问题
        三、令德国不解的其他中国人权问题
第四章 中德两国国家形象的互视比较
    第一节 德国民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一、德国民众的中国形象调查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中国形象分析
    第二节 中德形象的比较
        一、跨文化沉默的螺旋
        二、中德两国互视应有的变化
    第三节 中德国家形象认知的不平衡
        一、德国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认知
        二、德国对中国产生负面认知的原因
        三、构建平衡国家互视形象的必要性
        四、塑造与构建平衡国家互视形象的法则与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全球货币政策格局复杂化——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第四季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经济季度回顾与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速失衡,货币政策格局复杂化
    (二)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加息讨论升温
    (三)欧洲经济依然疲弱,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效果待检验
    (四)日本经济温和复苏,消费税影响逐渐减弱
    (五)新兴经济体分化,地缘政治风险凸显
二、全球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
    (一)金融危机监测指标显示,美国金融市场风险可能小幅上升
    (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强势美元成主因
    (三)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维持升势,美欧国债收益率分化
    (四)美元处于上行趋势,欧元、日元维持低位
    (五)欧洲持续面临资本外流,亚洲资本流入小幅下降
三、全球经济金融专题
    (一)美国再工业化进展及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评估
        1. 美国制造业周期性复苏明显,并有可能形成长期复苏
        2. 美国此轮经济复苏带有结构性调整特征,具有可持续性
        3. 美国就业市场复苏迅速,但质量不高,且存在结构性因素,使其货币政策决策复杂化
    (二)全球资产价格普遍上涨,警惕新一轮资产泡沫
        1. 宽松货币政策推升全球资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增长脱节
        2. 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美国计划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增大了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
        3. 资产价格下跌易引发通货紧缩,拖累实体经济,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偿债风险
        4.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促进改革,抑制金融过度繁荣
    (三)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1.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可能长期化
        2. 地缘政治风险将使保护主义升温,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投资者信心
        3. 俄罗斯面临资本外逃、卢布贬值和融资成本上升三大风险,经济下滑不可避免
        4. 欧洲经济将受到牵累,其中对德国、意大利的影响不容小觑

(7)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论文提纲范文)

阅读1
    世界经济进入“双引擎”时代
        一、世界经济呈同步复苏态势
        二、发达和新兴市场共同牵引世界经济增长
阅读2
    世界经济进入“后QE时代”
        一、美联储量宽退出扰乱全球金融经济
        二、新兴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风险
阅读3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期
        一、经济高增长阶段基本结束
        二、中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生变

(8)欧债危机和德国应对危机的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视角、方法
    1.5. 创新和不足
2. 欧债危机形成的理论根源分析
    2.1. 最佳货币区理论
        2.1.1. 最佳货币区理论的思想核心以及发展
        2.1.2. 最佳货币区理论的新发展
        2.1.3. 最佳货币区理论和欧元
    2.2. 主权债务与主权债务危机
        2.2.1. 主权债务产生的原因
        2.2.2. 主权债务到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
    2.3. 凯恩斯赤字财政理论
        2.3.1.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观点
        2.3.2. 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的问题
    2.4. 李嘉图的等价理论
    2.5. 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
        2.5.1. 紧缩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传导途径
        2.5.2. 紧缩性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影响因素
3. 欧债危机的演变过程和现状
    3.1. 欧债危机的导火索:债台高筑的希腊
        3.1.1. 希腊主权债务问题的进展
        3.1.2. 希腊债务问题爆发的原因
    3.2. 欧债危机的链式反应:从“欧猪四国”(PIGS)到“欧猪五国”(PIIGS)
    3.3. 总结:欧债危机发展三段论
4. 欧债危机的成因分析
    4.1. 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4.1.1. 2008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
        4.1.2. 经常账户失衡
        4.1.3. 高福利政策:欧债危机的诱因
        4.1.4. 财政纪律监管的无作为
        4.1.5. 评级机构:幕后的推手
        4.1.6. 欧盟初期的应对措施加剧了短期波动
    4.2.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4.2.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结构失衡
        4.2.2.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经济持续增长的缺失
        4.2.3. 欧元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二元性
        4.2.4. 欧洲经货联盟内成员国经济的不对称性——南北差
        4.2.5. 政治与经济结构问题——经济联盟和政治联盟的错配
    4.3. 总结
5. 欧盟应对债务危机的方案
    5.1. 筹资纾困
        5.1.1. 对危机国家的救助措施
        5.1.2. 建立和逐步完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工具:从EFSF到ESM
        5.1.3. 欧洲央行的应对政策——向欧元区层面提供流动性支持
    5.2. 从治标到治本——加强立法
        5.2.1. 欧洲学期(Europaisches Semester)——确保欧洲经济治理程序化
        5.2.2. Sixpack:“六包立法”
        5.2.3. Two-Pack:“两包立法”
        5.2.4. 财政契约(Fiskalpakt):欧债危机的转折点
        5.2.5. 对欧盟加强立法来治本措施的评价
    5.3. 紧缩与增长并举
    5.4. 总结
6. 欧债危机的影响
    6.1. 对欧洲的影响
    6.2. 对世界的影响
7. 表现抢眼的德国经济和其应对危机的措施
    7.1. 欧债危机中的德国经济
    7.2. 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逆势而上的内部原因
        7.2.1. 德国持续的社会经济改革
        7.2.2. 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7.2.3. 基础雄厚,充满活力的实体经济
        7.2.4. 拯救金融危机措施得当
        7.2.5. 德国银行业金融危机中仍保持稳定
        7.2.6. 增长的内需
        7.2.7. 新债务法规的实施
    7.3. 债务危机中德国经济逆势而上的外部原因
        7.3.1. 更具优势的出口
        7.3.2. 其他
    7.4. 德国应对债务危机的政策:“债务刹车”模式
        7.4.1. 德国“债务刹车”条款出台的背景
        7.4.2. 德国“债务刹车”的运作模式
        7.4.3. 德国“债务刹车”模式的作用
8. 德国与欧盟各国在欧债危机政策中的分歧
    8.1. 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态度
        8.1.1. 德国人从犹豫到积极介入
        8.1.2. 德国人态度转变的原因
    8.2. 德国与欧盟各国对解决债务危机的不同看法
    8.3. 德国与欧盟各国产生分歧的根源
    8.4. 德国在解决债务危机中的困境
9. 危机带来的重大思考及展望
    9.1. 危机带来的重大思考
        9.1.1. 危机带来的理论思考
        9.1.2. 危机带来的现实思考
    9.2. 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角色定位
    9.3. 对欧债危机的展望
参考文献

(10)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货币政策走向
    伯南克认为无泡沫风险, 联储纪要或被误读
    联储鲍威尔称财政政策不会影响美联储
    波士顿联储主席称QE3有利于财政前景
    鲁比尼称金融资产大泡沫开始膨胀
    美官员称减支计划将导致航班延误
    《华盛顿邮报》:自动减赤计划问答式扫盲
    美国自动减支逼近, 投资者反应平淡
二、欧债危机
    IFO报告显露德国经济回暖迹象
    英国痛失3A评级, 财政大臣坚持财政紧缩
    《中国证券报》:英保级战重在抑制债务
    欧盟称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再度萎缩
三、日本财政货币政策
    亚行行长黑田东彦成日央行行长热门
    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新行长的必修课
        解读“安倍经济学”
        再见, 白川方明
        抗通缩, 继任者的使命
四、人民币国际化
    RQFII投资A股比例限制将取消, 更多资金将入市
    RQFII入港试水一周年:业绩全收红, 规模增两倍
        规模从200亿到700亿/
        “马太效应”凸显
        政策红利渐褪竞争加剧
        首年业绩收红投资风格各异
五、世界经济
    欧央行官员称G20信誉受到质疑

四、今年德国经济将强劲复苏(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国经济复苏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N]. 刘燕春子. 金融时报, 2021
  • [2]疫情下的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展望[A]. 王永中. 2021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三门峡)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文集, 2021
  • [3]德国经济开启缓慢复苏之路[J]. 秦天弘,张雨花. 中国中小企业, 2020(12)
  • [4]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以中国和德国两国互相认知为例[D]. 原婕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5]全球经济复苏,仍需深层改革[J]. 常华. 科技智囊, 2014(11)
  • [6]全球货币政策格局复杂化——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第四季度)[J].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陈卫东,曹远征,宗良,钟红. 国际金融, 2014(10)
  • [7]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J]. 陈凤英. 领导文萃, 2014(09)
  • [8]欧债危机和德国应对危机的政策分析[D]. 关海霞.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09)
  • [9]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A].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2013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 2013
  • [10]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A]. 曲双石. 2013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 2013

标签:;  ;  ;  ;  ;  

德国经济今年将强劲复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