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一、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何凯鸣,杨琛儿,曾少英[1](2021)在《中国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创新进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优质、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各医学院校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在医德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探讨了近年来我国医德教育模式改革情况,包括改革呈现出授课形式多元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生主体化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了医德教育模式改革中存在资源配置不足、师资质量不一、课程连贯性不强、有效评价体系缺乏等共性问题,以期为医德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郭松芃,郑敏,陈森淼,张建军[2](2020)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模式探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在三年的临床学习和实践中完成由医学生到住培医生的角色转变,这需要医学院校参与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努力思考如何培养医德高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引导其将高尚的医德修养带入往后的临床工作中。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在着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医氛围和行医环境、配备医德高尚的导师悉心指导、树立优秀同学的榜样力量,以及引导临床研究生提高医德素养等医德教育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在分析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应如何在创新医德教育方式、建立医德评价体系以及正面宣传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教育。

郑少燕,谢黎嘉,孙泽娜,陈茂怀[3](2017)在《基于医德医术兼优的全程医德教育模式的探究》文中认为本文从医德教育有效性举措着手,探索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医德教育模式。汕头大学医学院通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寓医德教育于医学教育全过程的鲜明特色,注重正面理论灌输、医疗扶贫实践锻炼、专业课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和人性化管理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医德教育,为培养医德医术兼优的医学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撰写本文以促进新时期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有效性医德教育改革,并为其提供借鉴。

刘志勇[4](2016)在《医学本科生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医学道德是医学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医学教育片面强调临床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临床技能层面的训练,忽视医学道德教育,导致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知识结构不合理,医学人文精神缺失,职业道德滑坡。医德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努力构建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医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只有把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医学生在未来履行医生职责的过程中,感悟到医学的真谛,自觉以医学事业发展为己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本课题运用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法和手段,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在建立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基础上了解医学生医德现状,找出医学生医德教育现存问题,探讨医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形成系统的、有效的医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选题的意义、医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由浅入深介绍了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及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医德教育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了医德教育的特点和意义。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山东省某医学院校不同学习阶段医学本科生的医德现状、医德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医学生医德自身建设现状。第四部分:提出开展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的策略。高等医学院校应站在战略高度,自觉遵循现代医学教育规律、人才成长以及道德养成规律,确立医德教育理念和目标,科学设置医德教育内容,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列医德教育模块;紧密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层次化、系统化的全程培养模式,将医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临床实践教学和日常生活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使其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融入临床实践等;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树立全员育人理念,使医德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医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剖析了当前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学生全程化的医德教育模式,使医德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可行性。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应意识到医德教育绝非仅凭一己之力而为之,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培养医德高尚且医术精湛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郑少燕,陈茂怀,杨棉华,孙泽娜[5](2015)在《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指出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标准,注重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汕头大学医学院坚持以"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为精神引领,构建并实施了"一导向、三统一、三融入、四结合、三机制"的全程浸入式医学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增强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汪小云,邱锦辉,林达斌[6](2014)在《新时期医学生道德实践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文中指出新时期医科大学生道德实践主要存在道德实践知行脱节、道德实践具有功利化倾向、道德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这其中有医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因此,应挖掘潜力、搭建好医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平台,创新道德实践形式、激发医学生参与道德实践积极性,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保障医学生道德实践落到实处。

林振华,罗益镇,郁丽娜,连兴基,梁仟,李丽萍[7](2013)在《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模式对医学毕业生医德行为选择倾向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模式对医学毕业生医德行为选择倾向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2年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近5年毕业的30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毕业生基本情况、医德行为及服务-学习参与情况。采用SPSS 19.0行卡方检验(α=0.05)及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68.2%(206/302)的医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了服务-学习;"有参加"服务-学习的毕业生对于"处置伤口时,患者将呕吐物溅在自己脸上"处理方式的选择上比"没有参加"的毕业生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P=0.037)。在"是否收取患者红包"问题上,两个群体的选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与服务-学习"为影响医生是否收取红包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服务-学习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在走上岗位后其医德行为选择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医德教育新模式。

罗益镇,林振华,郁丽娜,连兴基,梁仟,陈茂怀,李丽萍[8](2013)在《教育方式对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国外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PBL和服务学习模式,且教育效果显着,而国内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医德教育方式则效果欠佳,医德教育已成为国内医学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必须探寻建构同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德实践相适应的医德教育新模式与新方法,以提高医德教育的效果,并提出探索"医疗扶贫医德教育服务学习模式"这种新模式教育效果的必要性。

刘丽军,李铁强,李勇,李淑嵘[9](2010)在《基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视野下的医学生素质教育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出台背景分析,解读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探讨改进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生素质教育有效途径。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指出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李雅梅,程子军[10](2010)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原则,寻求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及考核与评价,增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创新进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德教育创新模式现状的分析
    (一)新形式、新内容注入传统医德教育
        1.网络平台的有机融合
        2.医学整合教学的渗透
        3.新兴理论教学模式的建立
    (二)以实践为中心教育模式的兴起
        1.“服务—学习”模式的引入
        2.医德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
        3.早期临床医德实践活动的推行
    (三)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融合
        1.翻转课堂的应用
        2.PBL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3.情景式教学的应用
二、医德教育创新模式发展的内在共性问题
    (一)医德教育模式创新有内在一致性
    (二)新兴医德教育模式推广的困境
        1.实际资源配置难以满足目标需求
        2.临床教师医德培训不足和质量不一
        3.医德教育课程连贯性不强
        4.缺乏有效评价体系
三、医德教育创新模式发展的方向

(2)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模式探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
    1.1 医学院校忽略医德教育
    1.2 医德教育课程不被重视
    1.3 医德教育缺乏连续性
2 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德教育初见成效
    2.1 构建良好的行医环境
    2.2 重视导师的主导作用
    2.3 树立学生的榜样力量
    2.4 注重自我的价值提升
3 优化医德培养模式的思考
    3.1 创新医德教育方式
    3.2 建立医德评价体系
    3.3 坚持正面宣传教育
4 结论

(3)基于医德医术兼优的全程医德教育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过入学教育和人文社科课程教育,牢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树立正确职业观,形成医德教育的良好基础
二、开展奉献医疗服务的医德教育活动,以“服务-学习”模式有效地推动社会实践的医德教育功能,有效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良知
三、首创了融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一系列综合课程,切实增强了专业教育中医德教育的渗透力,授医学之业、传医德之道
四、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奉献服务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医德教育的新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在医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高度重视临床实习医德教育,充分发挥临床教师榜样作用和强化实习管理,实现医德教育全面提升
六、实施人性化管理,构建医学生和谐心理与健康心理,建立良好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保证医德教育的有效实施
七、全面实施全程医德教育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

(4)医学本科生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医德的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灵魂
        1.1.2 现行医德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1.3 医学模式转变推动现行的传统单一医德教育模式转型
    1.2 国内外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1.2.2 我国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医学道德教育概述
    2.1 医学道德教育内涵
        2.1.1 道德
        2.1.2 医学道德
        2.1.3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医学生医德教育
    2.2 医学道德教育特点
        2.2.1 专业性与综合性统一
        2.2.2 整体性与层次性统一
        2.2.3 长期性与渐进性统一
        2.2.4 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
    2.3 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3.1 医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3.2 医德教育有利于医学生职业角色定位
        2.3.3 医德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3章 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3.1.3 资料收集方法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基本信息
        3.2.2 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
        3.2.2.1 医学道德认知
        3.2.2.2 医学道德情感
        3.2.2.3 医学道德意志与行为
        3.2.3 医学生医德教育情况调查
        3.2.3.1 医德教育内容调查
        3.2.3.2 医德教育模式满意度调查
        3.2.3.3 医德教育师资调查
        3.2.4 医学生医德修养状况调查
    3.3 医德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3.3.1 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重要性认知不足,医德教育缺乏系统化、全程化
        3.3.2 医德课程教育各环节均存在不同问题
        3.3.3 医德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3.3.4 医学生对自身医德修养重视不足
第4章 开展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策略
    4.1 调整医德教育理念,设定医德教育目标
    4.2 遵从医德形成规律,完善医德教育内容
        4.2.1 充分发挥显性课堂教育作用,打造优质课程群
        4.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隐性课堂教育,丰富医德教育内容
    4.3 注重分类指导,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医德教育
        4.3.1 新生入学教育——医德教育认知启蒙
        4.3.2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课程中医德教育的融合
        4.3.3 临床实践阶段——医德教育的升华
    4.4 重视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4.4.1 临床课教师
        4.4.2 学生辅导员
        4.4.3 医学人文课程授课教师
    4.5 将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6)新时期医学生道德实践的问题与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医科大学生道德实践问题
    1. 1 道德实践知行脱节
    1. 2 道德实践具有功利化倾向
    1. 3道德实践能力偏弱
2 新时期医学生道德实践的问题成因
    2. 1 医学生自身因素
    2. 2 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2. 2. 1 学校因素。
        2. 2. 2 社会因素。
3 加强道德实践,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对策
    3. 1 挖掘潜力,搭建好医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平台
        3. 1. 1 社区活动平台。
        3. 1. 2 医院活动平台。
        3. 1. 3 校园活动平台。
    3. 2 创新道德实践形式,激发医学生参与道德实践积极性
        3. 2. 1发挥专业特长,以志愿服务形式开展道德实践。
        3. 2. 2因地制宜,以医疗扶贫形式加强医学生道德实践。
        3. 2. 3 践行文明礼仪,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

(8)教育方式对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德教育的发展史
2 国外医德教育方式及其对医德教育效果影响的研究概况
3 国内医德教育方式及其对医德教育效果影响的研究概况

四、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创新进展的研究[J]. 何凯鸣,杨琛儿,曾少英. 继续教育研究, 2021
  • [2]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模式探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例[J]. 郭松芃,郑敏,陈森淼,张建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03)
  • [3]基于医德医术兼优的全程医德教育模式的探究[J]. 郑少燕,谢黎嘉,孙泽娜,陈茂怀. 教育教学论坛, 2017(03)
  • [4]医学本科生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研究[D]. 刘志勇. 鲁东大学, 2016(08)
  • [5]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郑少燕,陈茂怀,杨棉华,孙泽娜.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5(02)
  • [6]新时期医学生道德实践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汪小云,邱锦辉,林达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02)
  • [7]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模式对医学毕业生医德行为选择倾向的影响[J]. 林振华,罗益镇,郁丽娜,连兴基,梁仟,李丽萍.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12)
  • [8]教育方式对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影响[J]. 罗益镇,林振华,郁丽娜,连兴基,梁仟,陈茂怀,李丽萍.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3(04)
  • [9]基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视野下的医学生素质教育探讨[J]. 刘丽军,李铁强,李勇,李淑嵘.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19)
  • [10]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J]. 李雅梅,程子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03)

标签:;  ;  ;  ;  

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