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 网络中语音和数据服务的高效传输

ATM 网络中语音和数据服务的高效传输

一、话音与数据业务在ATM网络中的高效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薛静[1](2007)在《陕西电信DDN与ATM网的融合》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邮电分营、移动剥离、网通组建、中国电信分拆等,中国通信市场风起云涌,各运营商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而大多采用DDN业务进行通信组网的大客户又是竞争的焦点。陕西省DDN网从建设之初,DDN业务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几乎所有金融系统,各保险公司、邮政局、证券交易所、公安、税务、财政、市政办公等各集团大客户都在DDN网上开展自己的业务。为切实做好大客户的后台维护支撑工作,针对全省DDN网络的现状,省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建议、其他省的试点经验及大量的技术可行性讨论和数据调研,决定进行DDN网与ATM网的融合,做好网络的优化和组织工作,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本文针对我省DDN和ATM进行融合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在深入研究DDN、ATM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DDN网现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并通过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基于DDN与ATM融合的方案,并采用该方案对网络改造的实施解决了DDN现网运行中急需解决的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业务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实现了以ATM为骨干、DDN做接入的网络优化整和。陕西电信网络中的实际测试和运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郁哲[2](2007)在《基于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电信运营的企业化运作,传统的垄断经营格局已经被打破,竞争逐渐加剧。如何提高电信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多样性以及单一网络的多业务承载,不仅仅是降低投资,提高公司网络基础能力,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成为电信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以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宽带综合业务网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需求。本课题首先介绍了ATM交换机的网内传输原理、技术特点以及网络保护技术手段,并分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信公司数据网的现状及业务发展对网络通信的需求,结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综合业务数字网二期改造工程,研究并设计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网络的体系结构。提出采用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链路保护技术对节点间的中继光路实施自愈环保护,解决了多种业务在网络中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问题。同时对ATM网络多业务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帧中继和电路仿真业务的特点,采用了VP/VC交换技术来实现帧中继业务和电路仿真业务在ATM网络中的承载。并对各种接入方式进行了研究、比较,为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接入方式提供了参考。最后结合金融企业客户实例进行了详尽分析,采用业界领先的加拿大Nortel Network公司多业务交换机Passport7480/15000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其设计方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商银行储蓄网点改造实例中已经通过了验证,满足了用户组网的要求,实现DDN(Digital Date Network)、FR(Frame Relay)与ATM网络的互连互通。

宋振峰[3](2005)在《无线ATM中基于正交码预约和时隙动态分配算法的多媒体业务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无线ATM能提供保证QoS的端到端的多媒体业务的能力,所以近年来有关无线ATM的研究正在广泛开展。多址接入协议(MAC)是无线ATM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只有采用高效的多址接入协议,才能公平、合理地使用频率资源,进而提高系统的容量。 论文首先回顾了无线ATM的发展状况、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接下来又讨论了不同业务源(如CBR、VBR、ABR和UBR)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本论文所使用的仿真方法——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法;进而又阐述了多址接入协议的重要性,总结了无线ATM中的各种多址接入协议;最后,论文对已有的PRMA++协议进行了改进,即在预约时隙采用正交码,这样当有几个分组同时申请预约时隙时可避免发生碰撞。另外,考虑到带宽的限制,为了使无线ATM中多媒体业务的QoS得到保证,论文将一种动态时隙分配算法应用到突发业务。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使用正交码预约和信道动态分配算法的PRMA++协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从分析和仿真结果可知,改进的PRMA++协议的时隙利用率比其它的适合于多媒体业务的协议(如PRMA、PRMA++)的时隙利用率要高,而且系统中多媒体业务的性能要比没有使用信道动态分配算法的系统好;另外,改进的协议可以避免信元碰撞和增加信道利用率,提高VBR话音和VBR图像业务的统计复用增益,提高话音终端的容量。因此,可以说改进的PRMA++协议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算法,能够满足无线ATM网络中VBR话音、VBR图像和UBR数据业务对服务质量QoS的要求,而且也是未来无线ATM网络将采用的MAC协议中有竞争力的一种协议。

于文良[4](2004)在《ATM VP通路中多个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文首先概要介绍了ATM技术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了ATM技术与IP技术融合产生的一些技术类型,进而提出了目前典型的用户组网需求,最后通过对ATM VP通路中的VC通道连接的详细研究,使VC动态占用带宽,有效提高用户网络的利用率和性价比。 目前用户在组建广域内联网时,通常是在其上实现部门内的办公业务、视频会议、内部IP电话业务,通常用的是用户侧简单的IP技术加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广域网技术来实现。虽然有多种广域网技术可以采用,但是用户在这方面的费用支出较高。本试验的目的是找出一种较好的广域网组网技术,满足用户高安全性、高性价比、多业务、操作灵活的组网需求。本文通过设计ATM VP通路中不同VC通道来承载不同业务,同时实现不同业务的有效隔离,提高安全性;通过ATM技术良好的OoS机制,提高用户网络利用率,提高性价比。本文通过设计试验平台,模拟用户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业务的使用量确定流量冲突时带宽占用比例,根据业务的重要性确定业务等级,通过对ATM VP通道中不同VC的QoS设计,找到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证明,ATM VP通路中不同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技术,既能够使不同业务在网络空闲时,能够利用空闲资源,又可以在网络拥挤时确保各业务有最低可用带宽。该技术用户组建广域内联网目前可选用的最好的技术之一,既能满足当前用户组网的各种技术需求,又节省了用户的组网投入、月租支出,为用户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中通过分析ATM VP及VC的技术特点,采用业界领先的加拿大NortelNetwork公司多业务交换机PassPort7480/7440设计并验证了ATM VP通路中多个VC动态占用带宽的可行性,提出了可行技术方案,为进一步研究用户组网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周喜红[5](2004)在《IP和ATM结合技术及在智能大厦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未来骨干网络技术的高带宽、多业务支持、高QoS及经济性要求出发,论述了IP和ATM结合的必要性及IP和ATM结合技术的发展状况,讨论了IP和ATM结合技术的分类模型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引出了MPLS技术将成为IP和ATM结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MPLS技术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络上利用定长标记引导数据高速传输和交换的网络新技术。自1997年提出以来,MPLS技术以其高效率、超时代的特点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其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特性,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保证了各种各样网络的互连互通。MPLS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了网络的复杂度,兼容了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并向用户提供网络业务时能保证QoS和安全性。而且MPLS还具有支持业务量工程等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的功能。因此,本文详细阐述了MPLS的提出背景、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QoS保证机制等技术。 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MPLS的流量工程在智能大厦通信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智能大厦通信业务的特点,论述了用MPLS技术对通信业务的实现,并进一步对MPLS的标记技术和流量工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应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MPLS的标记分发与转发及流量工程对网络性能的改善及所提供的QoS保证。 最后,通过实验,得出MPLS具有很好的QoS性能保证的结论,并对MPLS流量工程的拥塞控制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进一步展望。

兰巨龙,黄河,邬江兴[6](2001)在《包交换系统中的一种DSI算法》文中研究表明该文将数字语音插空(DSI)技术应用于包交换系统中,给出了一种高效传输话音信号的实现方案。在话音信道中采用DSI技术可获得不少于两倍的插空增益,而各种包交换系统对信源速率变化的适应性又使得DSI的实现非常容易。多路话音信号经DAI处理后送入包交换系统传输可显着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良好性能。

兰巨龙,张兴明,汪斌强,邬江兴[7](2000)在《话音与数据业务在ATM网络中的高效传输》文中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ATM网络高效传输话音与数据业务的混合接入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语音插空 (DSI)技术对话音业务进行压缩 ,提高了传输链路的带宽利用率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带宽分配技术保证话音业务的时延和信元丢失率要求。能够在保证不同类型业务QoS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线路资源进行话音与数据业务的综合传输。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良好性能。

肖丹,郭雷,程时端[8](1997)在《ATM话音通信技术》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ATM话音通信(VOA)技术产生的背景,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VOA技术在我国电信网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实现现有网络向ATM网络平稳和有效过渡方面所起的作用。另外,对于VOA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关键技术也作了相应的论述

赵慧玲,吴江[9](1999)在《对分组话音技术的分析(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研究的分组话音技术基础上,概述了ATM分组话音的基本技术及实现ATM话音的多种方式,特别给出了相关的具体网络模型与传输技术,并且对在ATM上和IP上传送话音的性能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给出有关实例和结论,可供新运营者组建多业务平台时参考.全文共分三次连载.

李腊元[10](1998)在《ATM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主要研究分析ATM网络技术。讨论了ATM网络的交换技术,控制技术,ATM网络的多媒体业务,并介绍了ATM多媒体网络应用情况。

二、话音与数据业务在ATM网络中的高效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话音与数据业务在ATM网络中的高效传输(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电信DDN与ATM网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DDN概述
    2.1 DDN基本概念
        2.1.1 DDN概述
        2.1.2 DDN的功能服务及适用范围
    2.2 DDN专线接入的特点
    2.3 DDN的网络结构
    2.4 DDN网络管理和控制
    2.5 DDN的接入方式
        2.5.1 用户终端设备接入方式
        2.5.2 DDN与其他网络的互联
    2.6 DDN专线VOIP网络解决方案
    2.7 帧中继技术简介
    2.8 DSLAM汇聚业务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TM技术
    3.1 ATM的基本概念
        3.1.1 ATM概述
        3.1.2 ATM信元(Cell)
        3.1.3 B-ISDN参考模型
        3.1.3.1 物理层
        3.1.3.2 ATM层
        3.1.3.3 AAL层
    3.2 ATM交换原理
        3.2.1 ATM交换的特点
        3.2.2 VP/VC交换
    3.3 ATM通信量管理
    3.4 ATM与IP结合技术
        3.4.1 MPLS工作原理
        3.4.2 MPLS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DN与ATM融合的方案
    4.1 陕西电信DDN和ATM网的基本情况
        4.1.1 陕西电信DDN网的基本结构
        4.1.2 陕西电信ATM网的基本结构
    4.2 陕西电信DDN和ATM设备介绍
        4.2.1 DDN网设备
        4.2.1.1 骨干节点机概述
        4.2.1.2 外围节点机概述
        4.2.1.3 我省DDN设备概述
        4.2.2 ATM网设备
    4.3 融合方案
        4.3.1 基本方案论证
        4.3.2 DDN高速用户电路的接入方法
        4.3.3 依托ATM网构造帧中继网的方法
        4.3.4 高速ATM用户电路的接入方法
        4.3.5 互通的前景
    4.4 融合方案的确定
        4.4.1 西安电信DDN网的用户情况
        4.4.2 ATM骨干节点所接纳的流量
        4.4.3 根据西安市DDN拓扑图计算一些路径的流量
        4.4.4 对西安电信DDN整个网络的融合调整规划
        4.4.5 西安电信DDN和ATM网络的融合方案
    4.5 改造后DDN网的网络组织情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合方案实施后的网络测试
    5.1 省内用户中继情况和改造后的服务质量测试
    5.2 省内用户中继情况和改造后的服务质量测试
        5.2.1 ATM网络管理系统的介绍
        5.2.1.1 网络管理方式
        5.2.1.2 网络安全管理
        5.2.1.3 网管工作站操作的简便性分析
        5.2.1.4 配置管理
        5.2.1.5 网管的维护功能
        5.2.2 ATM网络管理功能测试
        5.2.3 DDN的服务质量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 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2.1 基本概念
    2.2 B-ISDN参考模型
        2.2.1 物理层
        2.2.2 ATM层
        2.2.3 AAL层
    2.3 ATM交换技术
        2.3.1 ATM交换的特点
        2.3.2 VP/VC交换
        2.3.3 ATM交换原理
    2.4 ATM通信量管理
        2.4.1 服务质量
        2.4.2 通信量整形和控制
    2.5 拥塞控制
        2.5.1 许可证控制
        2.5.2 资源预订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ATM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分析
    3.1 ATM网络承载的综合业务
    3.2 帧中继业务研究
        3.2.1 帧中继技术
        3.2.2 帧中继技术特点
        3.2.3 帧中继与 ATM的互通
        3.2.4 典型接入方式
    3.3 电路仿真业务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
    4.1 哈尔滨市通信公司 ATM网络现状分析
        4.1.1 哈尔滨市 ATM网络基本结构分析
        4.1.2 哈尔滨市 ATM网络现有承载业务分析
    4.2 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网络链路保护问题的解决方案
        4.2.1 ATM网络链路保护技术
        4.2.2 基于 APS链路保护的实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TM网络在金融企业的实现
    5.1 金融企业网络需求分析
    5.2 金融企业组网方式的分析比较
        5.2.1 DDN/FR的组网方式
        5.2.2 基于 SDH/PDH的接入、组网方式
        5.2.3 基于 IP的组网方式
        5.2.4 基于 ATM的组网方式
    5.3 哈尔滨市工商银行采用 ATM的组网方案设计
        5.3.1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5.3.2 工商银行组网方案的描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研究生个人简历

(3)无线ATM中基于正交码预约和时隙动态分配算法的多媒体业务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无线 ATM技术综述
    2.1 引言
    2.2 无线 ATM的原理
        2.2.1 ATM的基本原理
        2.2.2 无线 ATM的原理
    2.3 无线 ATM的协议分层与参考模型
    2.4 无线 ATM的关键技术
        2.4.1 物理层技术
        2.4.2 多址访问控制协议
        2.4.3 差错控制
        2.4.4 无线 ATM通信网的移动管理
    2.5 无线 ATM的业务需求
    2.6 国外的研究状况及现有的试验系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业务源的建模和计算机仿真
    3.1 引言
    3.2 服务质量(QoS)简介
        3.2.1 业务质量分类和 QoS的概念
        3.2.2 业务质量(QoS)的描述参数
        3.2.3 网络对 QoS的分层支持
        3.2.4 QoS管理
    3.3 业务源模型描述
        3.3.1 多媒体业务的分类
        3.3.2 ON/OFF模型
        3.3.3 具体业务源模型描述
    3.4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3.4.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概念
        3.4.2 离散系统的基本要素
        3.4.3 离散系统仿真模型的结构
        3.4.4 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策略
        3.4.5 编程语言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线 ATM中的 MAC层协议
    4.1 多址接入(MAC)协议的概念及分类
    4.2 无线ATM中的 MAC层协议
    4.3 无线 ATM中几种典型的 MAC层协议
        4.3.1 分组预约多址(PRMA)协议及其几种改进的协议
        4.3.2 分组预约多址接入/动态指配(PRMA/ DA)协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线 ATM中基于正交码预约和时隙动态分配算法的多媒体业务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使用正交码预约的 PRMA++协议
        5.2.1 本文所采用的无线 ATM系统的传输机制
        5.2.2 使用正交码预约的 PRMA++协义
    5.3 信道的动态时隙划分算法(DSAA)
        5.3.1 NRTT UBR数据业务的 DSAA算法
        5.3.2 RTT VBR话音业务的 DSAA算法
        5.3.3 RTT VBR图像业务的 DSAA算法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1 系统仿真参数
        5.4.2 仿真流程图
        5.4.3 仿真结果及性能曲线图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ATM VP通路中多个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ATM技术概要介绍
    1.1 ATM技术
        1.1.1 基本概念
        1.1.2 ATM交换机制
        1.1.3 ATM的网络环境
        1.1.4 ATM网络结构
        1.1.5 ATM主要接口
    1.2 ATM的协议模型
        1.2.1 ATM的物理层
        1.2.2 ATM中的数据链路层
        1.2.3 ATM中的网络层
        1.2.4 ATM传输层
        1.2.5 SSCOP-特定服务的面向连接协议
    1.3 ATM业务介绍
        1.3.1 ATM简化的协议分层示意图
        1.3.2 服务类型
    1.4 ATM与B-ISDN
    1.5 服务质量(QoS)及其实现机制
        1.5.1 服务质量
        1.5.2 通信量整形和控制
        1.5.3 拥塞控制
2 ATM与IP技术的融合比较
    2.1 简介
    2.2 LANE(LAN Emulation)
    2.3 CLIP(Classical IP over ATM)
    2.4 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
    2.5 IP交换(IP Switching)
    2.6 MPLS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2.7 与IP网的互连
3 用户不同需求的提出及解决思路
    3.1 用户需求现状
    3.2 用户需求内容
        3.2.1 接入因特网
        3.2.2 用户广域办公数据网互连
        3.2.3 多样的业务需求
    3.3 用户需求分析
        3.3.1 数据业务
        3.3.2 视频业务
        3.3.3 语音业务
    3.4 解决方案的思路
        3.4.1 组网技术选择
        3.4.2 网络结构的选择
        3.4.3 线路资源的使用和分配
    3.5 用户模型的建立
4 多VC通道连接动态占用VP通路带宽的详细设计
    4.1 网络拓扑结构
    4.2 网络实现方案
        4.2.1 试验网络平台设备的选择
        4.2.2 虚拟路由器技术
        4.2.3 网络实现设计
    4.3 试验设计的详细说明及标识
        4.3.1 试验模型的具体说明
        4.3.2 试验平台的搭建
        4.3.3 IP地址及协议设计
    4.4 试验目的说明
    4.5 按设计进行的配置步骤
        4.5.1 PC机软件安装
        4.5.2 网管安装
        4.5.3 在交换机上按上文的设计进行配置
        4.5.4 技术设计方案
    4.6 测试方法、结果及分析
        4.6.1 办公网VR1 VCC11 RT-VBR,电话网VR3 VCC13 RT-VBR
        4.6.2 办公网VR1 VCC11 RT-VBR,电话网VR3 VCC13 NRT-VBR
        4.6.3 办公网VR1 VCC11 RT-VBR,电话网VR3 VCC13 UBR
        4.6.4 办公网VR1 VCC11 NRT-VBR,电话网VR3 VCC13 RT-VBR
        4.6.5 办公网VR1 VCC11 NRT-VBR,电话网VR3 VCC13 NRT-VBR
        4.6.6 办公网VR1 VCC11 NRT-VBR,电话网VR3 VCC13 UBR
        4.6.7 办公网VR1 VCC11 UBR,电话网VR3 VCC13 RT-VBR
        4.6.8 办公网VR1 VCC11 UBR,电话网VR3 VCC13 NRT-VBR
        4.6.9 办公网VR1 VCC11 UBR,电话网VR3 VCC13 UBR
    4.7 试验结果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致谢

(5)IP和ATM结合技术及在智能大厦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IP和ATM结合技术的背景
    1.2 智能大厦通信系统对网络的要求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IP和ATM结合技术
    2.1 IP和ATM结合技术的概述
    2.2 IP和ATM结合技术的分类
        2.2.1 重叠技术
        2.2.2 集成技术
第三章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
    3.1 MPLS的概述
        3.1.1 MPLS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3.1.2 MPLS的关键技术
        3.1.3 MPLS的特点及技术优势
    3.2 MPLS的流量控制
    3.3 MPLS流量工程的QoS性能表示
    3.4 MPLS网络的QoS支持
第四章 智能大厦通信业务在MPLS中的实现
    4.1 智能大厦的概述
        4.1.1 智能大厦的组成
        4.1.2 智能大厦通信自动化系统分析
        4.1.3 智能大厦的关键技术
    4.2 智能大厦通信业务在MPLS中的实现
        4.2.1 智能大厦通信业务分析
        4.2.2 智能大厦通信业务的实现
第五章 MPLS的标记技术及流量工程的QoS仿真分析
    5.1 标记分发和转发技术的仿真分析
        5.1.1 MPLS的标记分发和转发
        5.1.2 基于MPLS标记机制的IP分组流量性能的仿真分析
    5.2 MPLS流量工程的QoS性能仿真分析
        5.2.1 显式路由(ER)算法的比较分析
        5.2.2 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TCP/UDP的QoS性能仿真分析
结论
致谢
附录A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话音与数据业务在ATM网络中的高效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电信DDN与ATM网的融合[D]. 薛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1)
  • [2]基于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与实现[D]. 郁哲.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2)
  • [3]无线ATM中基于正交码预约和时隙动态分配算法的多媒体业务性能分析[D]. 宋振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8)
  • [4]ATM VP通路中多个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的研究[D]. 于文良. 中国海洋大学, 2004(01)
  • [5]IP和ATM结合技术及在智能大厦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D]. 周喜红. 大庆石油学院, 2004(03)
  • [6]包交换系统中的一种DSI算法[J]. 兰巨龙,黄河,邬江兴.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1(12)
  • [7]话音与数据业务在ATM网络中的高效传输[J]. 兰巨龙,张兴明,汪斌强,邬江兴.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0(04)
  • [8]ATM话音通信技术[J]. 肖丹,郭雷,程时端. 电信科学, 1997(02)
  • [9]对分组话音技术的分析(二)[J]. 赵慧玲,吴江. 现代电信科技, 1999(09)
  • [10]ATM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J]. 李腊元.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1998(04)

标签:;  ;  ;  ;  ;  

ATM 网络中语音和数据服务的高效传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