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参考馆员在复合图书馆中的丰富性和专业知识

讨论参考馆员在复合图书馆中的丰富性和专业知识

一、谈复合式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博与专(论文文献综述)

蔡晓玲[1](2021)在《文献管理工具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研究探讨文献管理工具对用户参考咨询服务的作用,把以文献管理工具为基础的参考咨询与传统的参考咨询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势竞争力,并进一步构建具体的优化咨询服务流程。

刘家仪[2](2018)在《国外参考咨询馆员能力与培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通过文献综述法,发现国外相关行业规范的修订内容反映了参考咨询馆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和趋势,尽管要求参考咨询馆员需具备多元能力,但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未改变。参考咨询馆员能力的研究以实证调查为主,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多样,包括问卷调查、馆员访谈、招聘信息和参考咨询记录的分析。从介绍培训项目到馆员培训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和培训技巧效果的研究,参考咨询馆员能力提升研究的主题逐渐深入。对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参考咨询服务馆员的能力与素质指南的编制和能力评估的实证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陈远方[3](2018)在《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探讨了在数据驱动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及其新型服务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智慧图书馆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元素为手段,实现“互联互通、透彻感知、深度整合、便捷高效、服务创新”为特征,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进一步发展与升级,是为了全面提升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支撑其在教学、科研、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本体、物联网、推理机等技术,使图书馆服务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功能,帮助用户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要从过去的资源驱动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具体表现在资源建设上,从以图书馆为中心的资源拥有,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获取上转变;在资源形态上,表现在从以纸质资源为主向纸电(纸质和电子)资源合理搭配、空间资源再造和人力资源再造上转变。表现在服务内容上,从简单提供文献和数据向提供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服务转变;从单一的文献提供向立体式的创客空间、学习平台提供的转变;从整册文献的借阅服务向碎片化知识的获取转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功能从以文献提供为主的服务向以信息输送、数据挖掘、空间再造、知识发现、智慧服务为主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转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从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供给侧的基本要素(资源、人才、服务、技术、空间等)出发,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建构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模型,并提炼出影响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关键因素,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影响因素,以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的科学性,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需分别优化升级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互联情境、资源情境和服务情境的易用性、有用性、激励性等功能,实现从平台技术、资源内容、服务情境的关注跃迁到对用户的关注,这是本文的行文思路与写作逻辑。所取得的成果希望为我国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和供应侧结构改革提供实践和理论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首先指出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并进行述评,同时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法路线以及创新点等内容。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本章从研究的相关概念出发,围绕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理论基础部分进行阐述,包括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概念、技术接受模型、情境感知相关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智慧城市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基本理论。清晰地阐释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延伸等内容,既传承已有的研究理论成果,又完善了新的研究框架。第3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研究。依据情境感知相关理论、知识创造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智慧图书馆等理论分析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要素及延伸机理,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系统模型。第4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因素研究。由第3章的机理分析,从内外动力要素方面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第5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资源情境建构研究。介绍资源情境的要素与内容,并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资源情境构建策略。第6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研究。介绍技术情境和空间情境的相关要素与内容,并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策略。第7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情境建构研究。介绍服务情境的要素与内容,并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情境构建策略。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归纳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陈述了研究中还存在局限与不足,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趋势及展望。

何蓉[4](2018)在《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传播技术之上的新兴产物,它突破了传统实体图书馆的物理边界,使图书馆不限于空间和时间而长久存在,并因在馆藏、检索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使其赢得了更多青睐,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传统的着作权法无法完全适应网络环境,且信息网络传播权相关制度尚未成熟,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缺乏可适用的着作权限制,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受到了现有着作权法的制约。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网络环境中的数字图书馆,既包括有与实体图书馆相配套的数字图书馆,还包括没有实体图书馆的纯虚拟的数字图书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研究范围针对着作权权利行使和着作权权利内容的限制,主要包括无需取得权利人同意亦无需支付使用费用的方式和无需取得权利人同意但应支付使用费用的方式,即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此外,还包括针对数字图书馆专门设置的限制着作权人的权利内容、着作权权利行使方式、保护期限和管辖等限制方式。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释关于数字图书馆及其着作权限制的基本问题。数字图书馆以现代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为技术支撑,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更是整个社会信息变革的必然结果。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实体图书馆在数字技术环境中的一种延伸,虽然数字技术改变了二者的作品传播方式和服务方式,但是二者相同的文化使命,扮演着相同的社会角色,那就是作为着作权人和用户之间的传播媒介。在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问题时,应坚持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主体性质不动摇,同时对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的性质作细致分析,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对数字图书馆的部分营利性服务做特性处理。一方面,尽管数字图书馆开展了部分的有偿服务,但是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使命,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仍然为公益性质;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不是具有单一法律地位的简单主体,而是具有多重属性的权利主体,根据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不同性质的服务,它既是最终用户,还是网络内容提供者和数字内容的传播者。本文选取“着作权限制”一词,研究范围针对着作权权利行使和着作权权利内容的限制,包括有着作权法定性限制和着作权声明性限制。着作权法定性限制主要包括法律明确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以及针对数字图书馆专门设置的其他限制。着作权声明性限制指依据着作权人自我意愿作出的让渡着作权某项专有权利的意思表示,即着作权授权许可机制。从目前各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来看,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之适用困境主要体现为:各国着作权法中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空间狭窄、数字图书馆被排除在法定许可情形之外、数字图书馆实施授权许可成本高,以及技术保护措施给数字资源开发带来障碍。所以,研究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问题也应当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寻求解决路径。第二章对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展开正当性分析。从利益平衡的法理学角度来看,利益平衡是现代着作权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在数字图书馆法律关系中,着作权制度应维护的利益关系包括创作者、使用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着作权人私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着作权在数字环境中的扩张以及着作权的强保护趋势导致了数字图书馆法律关系各方利益的失衡。在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问题中,无论是从古希腊、古罗马法学家之利益权衡的正义乃较强需求的体现的角度来看,还是斯多葛派法学家之利益权衡的正义乃集体幸福的必要条件视角出发,我们认为在处理着作权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平衡问题上,应关注较强利益群的呼声,或着说更关注集体幸福的实现。在给予着作权人基于其创作成果的专有权保护的同时,也应考虑针对集体幸福和社会共同福利的实现途径。为维护着作权人私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实现着作权法之保护作者权益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应完善与构建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从文化自由的宪法学角度来看,着作权和公民文化权是两项基本的人权,在本质上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文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其他基本人权和自由的重要保障。根据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一项政策是否体现和保障文化自由,表现为人类是否有机会考虑多种可能性、是否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数字图书馆所负有的公益使命决定了其必然承载着保障公众文化自由和文化权利的重任,然而出版商等传播媒介通过运用法律使文化禁锢合法化,通过运用技术使文化隔离规模化,侵害了民众的文化自由和文化权利,违反了着作权法之增加知识、提升社会福利、促进文化与科学事业发展的宪法性目的。如何对抗文化的极端主义和信息的封建主义思想,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大担忧。通过理论辨析和欧洲国家的司法实践分析得出,在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利益关系中,对着作权人的保护不得损害公众的文化自由,不得成为公民行使基本文化权利的人为阻碍。构建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有利于发挥文化在人类发展和社会上层建筑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回应着作权保护和公众文化自由之间平衡的现实需求。从着作权制度效率的经济学角度来看,根据法经济学中效率评价的两种标准,无论是帕雷多最优原则所宣扬——真正的效率对各方都具有效益,还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原则所主张——借助补偿的可能性来实现社会总体财富的最大化,构建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都是具有效率的。对现行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制度效率进行分析认为:从着作权制度的本身效率来看,由于着作权法律制度无法通过自我修复以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着作权法律制度自身所具备的垄断性特征导致了其制度运用的低效结果;从着作权制度的社会效率来看,着作权制度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进程;从着作权制度的结构配置效率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着作权制度耦合度低、着作权制度缺失和着作权制度冲突。通过采用经济学外部性理论进行分析得出:与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共享的正外部性成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着作权授权许可模式、着作权合理使用的适用范围和着作权制度结构的耦合度,与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共享的正外部性成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着作权保护力度和着作权交易成本。具体体现为:第一,着作权授权许可模式越具有多样性、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越广泛、着作权制度结构的耦合度越高,则着作权制度越促进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发共享;相反的,着作权授权许可模式越严苛越单一、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越狭窄、着作权制度结构的耦合程度越低,则着作权制度对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共享越具有阻碍和抑制作用。第二,着作权法对着作权人的保护力度越强,着作权交易的成本费用越高,则着作权制度对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发共享越具有促进作用;相反的,着作权法对着作权人的保护力度越弱,着作权交易成本费用越低,则着作权制度对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共享越起到阻碍作用。有鉴于此,应促进和加强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外部性成正相关的影响因素、减少和降低成负相关的影响因素,具体改善建议为:坚持着作权人利益保护和成果共享的利益平衡原则,秉持着作权适度保护原则,拓宽着作权限制的适用范围,整合各种着作权制度,拓展多样的着作权授权许可模式,减少着作权交易成本,加强着作权制度的耦合性。第三章对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进行分析探讨。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环境中遭遇适用困境,导致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纠纷在世界范围内频发,从法律制度方面解决数字图书馆资源开发困境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重构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通过对上述制度的正当性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第一,基于洛克劳动财产理论得出的着作权的根本目的乃保护作者之天然权利的观点是具有瑕疵的。从整体全局来看,着作权法是保护创作者、传播者和消费者的法律,着作权根本目的的实现还有赖于着作权利益平衡的维系,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从根本上不存在对着作权人利益的损害,而是矫正着作权强保护导致的着作权人权利扩张的失范局面;第二,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不仅有助于推动数字版权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还有助于回应参与式文化的需求,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文化民主进程当中;第三,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不具有可替代性。经过对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和合理使用判定标准的域外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合理使用规则主义立法模式缺乏应对数字环境中着作权纠纷的灵活性,合理使用因素主义立法模式中的合理使用“四要素”判定标准和转换性使用理论为数字图书馆着作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出路。在重构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的指导思想方面,应坚持着作权利益平衡原则、着作权适度保护原则和知识文化社会共享原则。在合理使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应采取规则主义与要素主义相结合的立法模式,从而将法律解释的自由空间与法律明文规定的稳定性有机结合。在要素主义和规则主义的关系选择上,要素和规则之间应是补充关系,即要素是规则的补充。在合理使用判定标准的完善方面,应引入合理使用“四要素”判定标准和转换性使用理论。首先,在列举式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合理使用的一般性判定规则;其次,明确转换性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作品新的表达形式,着重实现新的功能和价值,在判定使用者使用作品的行为是否构成转换性使用时,应着重分析使用行为是否对作品具有替代性,是否赋予了作品新的价值和新的功能;再次,明确着作权法是关系到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权利的法律,改善使用者的弱势地位,在保护作者着作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使用者的表达自由和文化权利的维护;最后,应逐渐将转换性使用规则转化为体系化的标准,将判例规则发展成为法律制度规则。此外,为应对技术措施对合理使用空间造成的碾压,应设置图书馆规避技术错的着作权例外,以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需求。第四章探讨针对数字图书馆专门设置的限制着作权人的权利内容、着作权权利行使方式的其他着作权限制,授权许可机制作为着作权权利行使的一种限制,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点内容。面对信息网络环境中的海量作品,授权许可问题成为了数字版权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此问题在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尤为突出。传统着作权许可模式的低效率和高交易成本阻碍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无法改善数字时代中着作权占有规则与传播规则的不平衡局面。有鉴于此,应根据新技术条件、结合新技术环境的特点对着作权法律规则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数字时代中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合宜的秩序,以达到网络环境中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方利益的平衡。需要强调的是,数字环境中的着作权问题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字环境中着作权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现有着作权法律规则之外,也应该综合考量市场运作的规律。因此,解决数字环境中的着作权问题应聚焦于如何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用市场手段构建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着作权许可机制,以促进作品有效快捷地流通。通过对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现状进行检视得出,这种许可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着作权授权许可的交易成本,解决海量作品的获权问题,为数字图书馆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开发提供便利,还能大力发展以中文信息为核心的中文文献资源库,促进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传播与交流,极大地维护我国利益,增进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而可以根据信息网络技术的特征,构建专门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法定许可,并且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详细规定其适用方案。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主体应限制为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公益性数字图书馆,而针对营利性数字图书馆,具体解决办法应从授权许可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良,具体包括有: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着作代理模式、授权要约模式、着作权补偿金模式、数字权益管理模式、开放存取模式和创作共用模式。解决数字图书馆的授权许可问题不仅需要依靠法律制度来进行规制,还需从文化意识层面进行观念的转变,将强调着作权私权保护的观念逐渐转化为重视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就创作而言,它是一项关乎到社会福祉增进的团体工作,团体工作的目的不是零星出现的作品,不是图书馆里尘封的书籍,也不是埋没于土地中沉睡的雕像,而是文化,也就是被分割开的全部,和所有文化作品都聚集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存在于作品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对它做以总结的意识之中;它不存在于不能充分接受它的个体意识之中,而是存在于包含所有个体意识、并连接隔代人的民族意识的总和之中。在完善着作权法律制度的同时,还应开拓多元化的着作权授权模式,扫清数字版权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障碍,才能将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形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第五章是本文的落脚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难点之一。本章首先阐述分析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及建设过程中的着作权问题,整合我国现有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在我国现行着作权法律制度基础上,探寻针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改良方案。目前而言,我国的着作权法律法规尚未直接对数字图书馆进行规定,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法制环境。并且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经营者的不断探索,也形成了许多成功的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或在现行着作权法框架内采用法律允许的方式解决获权问题,或创造性地在合同法或者民法范畴内开创新的授权许可机制,以此解决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中的着作权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数字图书馆运作模式更多地是一种策略选择,采取通过优化授权模式解决权利获取问题也是出于对法律缺失这一现实所迫的无奈选择。从实践来看,还需从法律制度革新中寻求对问题的根本解决。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没有法律支持的情况下,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困难重重。因此,为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信息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应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丰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改良面向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具体措施包括有:第一,完善信息资源共享语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首先,完善合理使用一般条款,重构合理使用的立法模式,完善合理使用判定标准,引入转换性使用理论;其次,改进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明确规定享有着作权限制的主体资格条件。第二,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扶助贫困的法定许可制度。首先,数字图书馆应深入参与到农村文化扶贫之中,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扶贫作用,打破城乡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加快文化下乡进程,以文化带动发展;其次,拟定面向数字图书馆扶助贫困法定许可制度的具体方案,严格限制该制度适用的地域范围、群体范围和作品范围,明确规定使用方式。第三,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同时,明确制定着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的具体内容,指定执行主体,严格限制适用条件,详细规定操作程序,确立公平合理的许可使用费收取办法和利益分配机制。第四,构建针对数字作品传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穷竭制度。通过对欧美的相关判例和我国的相关立法及司法现状研究分析认为,应构建数字环境中的权利穷竭制度。由于首次销售原则实质上是对作品原件和复制件所有权的确认,是对发行权和所有权冲突问题的处理,它并不是着作权法一种独立的限制制度,而是针对发行权的行使作出的必要补充和合理解释,因此,首次销售原则仅适用于传统的发行权。进一步地,从语义学、历史学、法律解释学和所有权转移的角度分析得出,“发行”不能延伸至虚拟的数字环境,数字作品的转售不属于发行行为的范畴,故而不能适用传统的首次销售原则。为维护着作权人、使用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为建立知识产权法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应改良适用首次销售原则,创设信息网络传播权有限用尽原则,即附条件附期限的用尽原则,以满足数字作品二手市场的发展需求。第五,整合数字图书馆的授权许可机制,可以采取优化授权要约模式、着作权补偿金制度、着作权代理模式,以及结合新的区块链技术来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授权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伍革新[5](2013)在《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与服务研究》文中提出数字资源聚合是为了将多个数据源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它们关联起来,数据与数据之间有较为稳定的关联关系、指向关系,访问和达到的路径有据可循,为用户重复利用数字资源有莫大的好处。在当前的数字资源聚合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往往采用不同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通信协议、数据库系统和数据描述标准,且多实行的是独立维护和管理的数字资源,造成大量分布式异构数据的生成,数据与数据之间简单关联或缺乏关联。当用户访问某个数据,根据需求跳转到另外一个数据时,若无一定的关联关系时,用户下次难以重复数据之间跳转的路径。关联数据作为语义网的一种轻量级实现方式,能够在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标识、深层关联的基础上,运用关联数据可以让数字图书馆中每一本书、每一个作者、每一个资源都能够有专门的访问路径和页面,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深度聚合,方便用户灵活的利用所需资源,并且可以重现数字资源访问的途径。运用关联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充分共享,让数字图书馆资源有序化,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更新与完善。本文从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聚合和服务两个方面来展开:(1)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的新途径:关联数据。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当前数字资源聚合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外的对关联数据的应用研究,探究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模式。关联数据通过对资源进行统一标识、深层关联,来实现对数字资源的深度聚合,提高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一部分中,通过对当前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对SFX、Web Service、P2P等流行聚合技术的比较,引出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聚合模式。运用内建有关联数据模式的Drupal平台,搭建图书馆目录导航,完成对关联数据应用的呈现。(2)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发现和知识服务,针对当前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出基于关联数据的个性制定与推送服务、数字化虚拟参考咨询等创新服务。基于关联数据的用户服务模型、协同创新推荐、智能创新推荐、信息集成服务等能够实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个性化制定与资源推送,实时式、异步式、协作式、层次化相结合的数字化参考咨询能够为数字图书馆提供更好的用户咨询服务。本文分析当前数字资源聚合技术和方法,分析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中存在问题,引出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方法与聚合模式。运用关联数据与相应的平台技术,将数字图书馆中的各类数据与数据之间建立语义关系、访问路径,甚至可以进一步标注数字资源的注科目类别、等级层次,让异构的数据成为一个有机体,较好的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聚合。运用关联数据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聚合,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制定与资源推送服务、虚拟参考咨询等服务。

周玲玲[6](2012)在《参考咨询馆员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文中研究表明参考咨询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环境对参考咨询馆员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参考咨询馆员必须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王伟,吴信岚[7](2011)在《关于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以CNKI收录1980~2011年6月30日的文献数据为基础,从文献发文年代、发表期刊、关键词、研究内容、研究层次、学科分类、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被引频次和获得资助等方面对我国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揭示了30年来我国参考咨询馆员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未来参考咨询馆员研究的建议。

王斐[8](2011)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文中指出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传统服务内容,属于读者服务工作范畴。它是直接面对读者,帮助读者获取资料以便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办馆效益和社会形象,是衡量现代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检索、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受到了极大

朱晓雯[9](2011)在《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深入开展和信息用户信息需求的日益丰富,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为代表的三大类型图书馆逐步尝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新型信息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VRS)便应运而生了。随着虚拟咨询业务的广泛深入开展,以其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服务也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虚拟咨询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在此大背景下,笔者对我国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创新内容展开研究:在分析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背景和研究现状基础上,以创新理论为指导,笔者主要以机制、制度、服务内容、技术手段、营销模式和科学评估机制六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法、系统法、归纳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的内容展开研究,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最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技术手段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科学评估机制创新六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虚拟咨询服务创新网络系统,它们的共同发展促进了虚拟咨询服务创新理论体系的发展,创新服务理论体系的研究也能进一步对虚拟咨询服务的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赵怀忠,王惠君[10](2009)在《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要搞好现代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就必须针对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新特点、新问题,围绕服务观念、信息源、服务方式、服务范围、服务手段、服务对象、服务人员及其相关问题制订创新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价值,实现图书馆优质高效服务于用户的终极目标,实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谈复合式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博与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复合式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博与专(论文提纲范文)

(1)文献管理工具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管理工具的特性
    1.1 文献管理工具的功能特性
    1.2 文献管理工具与知识管理的关联特性
2 文献管理工具对用户参考咨询服务的具体作用
    2.1 馆藏知识库
    2.2 个人知识库
    2.3 专题知识库
    2.4 咨询云端知识库
3 以文献管理工具为基础的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竞争力
    3.1 以文献管理工具为基础的参考咨询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功能对比研究
    3.2 文献管理工具促进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流程的优化
        3.2.1 隐性知识交流共享的“社会化”。
        3.2.2 隐性知识显性编码的“外化”。
        3.2.3 显性知识相互融合的“组合化”。
        3.2.4 显性知识隐性吸收的“内化”。
4 结语

(2)国外参考咨询馆员能力与培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定量分析
    1.1 年度和主题分析
    1.2 期刊分析
2 研究主题分析
    2.1 参考咨询馆员能力要求
        2.1.1 相关行业规范的要求
        2.1.2 参考咨询馆员能力要求的变化
    2.2 参考咨询馆员能力的实证研究
        2.2.1 基于参考咨询记录的研究
        2.2.2 基于招聘信息的研究
        2.2.3 基于馆员访谈的研究
        2.2.4 基于行业标准编制问卷的研究
    2.3 参考咨询馆员能力的提升与培训
        2.3.1 能力提升与培训的内容
        2.3.2 培训方式及效果的研究
        2.3.3 培训项目介绍
3 结论
    3.1 国外研究的特点
    3.2 我国研究存在的差距及趋势

(3)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1.3.1 数据服务
        1.3.2 信息服务
        1.3.3 知识服务
        1.3.4 智库服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1 数据服务向信息服务的演变
        1.4.2 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升级
        1.4.3 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延伸
        1.4.4 知识服务延伸之比较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结构框架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慧图书馆
        2.1.2 知识服务
        2.1.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接受模型
        2.2.2 情境感知相关理论
        2.2.3 知识创造理论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5 智慧城市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研究
    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目标与原则
        3.1.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目标
        3.1.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原则
    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关键要素分析
        3.2.1 知识服务延伸主体要素
        3.2.2 知识服务延伸本体要素
        3.2.3 知识服务延伸媒体要素
        3.2.4 知识服务延伸空间要素
        3.2.5 知识服务延伸受体要素
    3.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内生动力
        3.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类型
        3.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影响因素
        3.3.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因果关系
        3.3.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机理模型
    3.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外生动力
        3.4.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外生动力类型
        3.4.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外生动力影响因素
        3.4.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因果关系
    3.5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路径与动力反馈机制
        3.5.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动力反馈机制
        3.5.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优化路径
    3.6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系统模型
        3.6.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模型
        3.6.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系统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4.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因素的内在协同作用分析
        4.1.1 智慧图书馆资源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2 智慧图书馆人才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3 智慧图书馆技术创新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4 智慧图书馆管理激励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5 智慧图书馆环境建设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6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因素协同作用的内在逻辑结构
    4.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影响因素模型
        4.2.1 理论假设
        4.2.2 模型构建
    4.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研究方法
        4.3.2 研究设计
        4.3.3 数据获取与统计分析
        4.3.4 分析过程
        4.3.5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资源情境建构研究
    5.1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5.2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的构成
    5.3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的背景
    5.4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目标
        5.4.1 重视需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5.4.2 完善形式多样的资源情境建设制度
        5.4.3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情境再生
    5.5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模型
        5.5.1 资源情境建构方法概述
        5.5.2 “用户-情境-资源”概念模型
        5.5.3 基于情境感知的“用户-情境-资源”推荐算法
    5.6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策略
        5.6.1 建立全面揭示资源内容的情境本体架构
        5.6.2 实现“用户-情境-资源”的价值增值模式
        5.6.3 构建多维情境知识关联的新型资源网络
        5.6.4 增强资源情境利用的可视化与可理解性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研究
    6.1 智慧图书馆互联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6.1.1 智慧图书馆技术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6.1.2 智慧图书馆空间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6.2 智慧图书馆互联情境的主要构成
        6.2.1 智慧图书馆技术情境的主要构成
        6.2.2 智慧图书馆空间情境的主要构成
    6.3 智慧图书馆互联情境建构的背景
        6.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技术情境面临的挑战
        6.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空间情境面临的挑战
    6.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策略
        6.4.1 优化智慧图书馆互联设备服务的跨屏交叉融合情境
        6.4.2 关联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服务的应用情境
        6.4.3 构建智慧图书馆空间结构颠覆性再造的创新型服务情境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情境建构研究
    7.1 智慧图书馆服务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7.2 智慧图书馆服务情境的构成
    7.3 智慧图书馆服务情境建构的背景
        7.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与内容面临的挑战
        7.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人才建设面临的挑战
        7.3.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管理激励机制面临的挑战
    7.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服务情境建构策略
        7.4.1 构建精准追踪用户个性化动态需求的自适应服务情境
        7.4.2 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智慧服务专业人才
        7.4.3 构建激励推进型的开放式创新管理机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概述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问题
        一、数字图书馆的内涵
        二、数字图书馆的性质界定
        三、数字图书馆的特殊法律地位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
        一、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内涵
        二、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类型
        三、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四、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未来发展诉求与趋势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适用困境
        一、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空间狭窄
        二、数字图书馆被排除在法定许可情形之外
        三、数字图书馆实施授权许可成本高昂
        四、技术保护措施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开发形成障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正当性分析
    第一节 法理学考量:利益平衡
        一、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利益平衡的具体内容
        二、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利益失衡之困境
        三、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之利益权衡的正义探讨
        四、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有利于维护着作权利益平衡
    第二节 宪法学考量:文化自由
        一、文化自由的释义
        二、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困境有损公众之文化自由
        三、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困境有违着作权法之宪法性目的
        四、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有利于保障文化自由
    第三节 经济学考量:着作权制度效率
        一、法经济学视域下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制度效率的具体内容
        二、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制度的外部性因素分析
        三、提升数字图书馆着作权制度效率的意义
        四、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有利于提升其着作权制度效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第一节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一、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无碍着作权人利益的实现
        二、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三、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二节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判定标准研究
        一、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纠纷中的适用困境
        二、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环境中的挑战
        三、合理使用判定标准域外比较分析
    第三节 重构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
        一、重构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的指导思想
        二、重构合理的立法模式:规则主义+要素主义
        三、完善合理使用判定标准:引入合理使用“四要素”判定标准和转换性使用理论
        四、构建图书馆规避技术措施之例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图书馆的其他着作权限制研究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许可模式之拷问
        一、传统着作权许可模式在数字环境中的适用困境
        二、数字图书馆对着作权许可模式的冲击
    第二节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特殊性法定许可探析
        一、数字图书馆适用法定许可的情况与困境
        二、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特殊性法定许可的必要性分析
        三、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特殊性法定许可的构建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着作权许可模式的整合分析
        一、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授权要约模式利弊分析
        二、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集体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三、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代理模式利弊分析
        四、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补偿金模式利弊分析
        五、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数字权益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六、数字图书馆开放存取及着作权授权制度优化
        七、数字图书馆创作共用及着作权授权制度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现状检视与改良路径
    第一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及相关着作权问题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概况及运营现状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法制环境及相关着作权问题
        三、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协调与共生
    第二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的改良路径
        一、完善信息资源共享语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
        二、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扶助贫困的法定许可制度
        三、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
        四、构建针对数字作品传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穷竭制度
        五、我国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着作权授权机制优化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参研课题及科研成果
后记

(5)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
    1.5 论文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2 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的新途径:关联数据
    2.1 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的概念
        2.1.1 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的含义
        2.1.2 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的基本原则
        2.1.3 数字图书数字资源聚合方法
        2.1.4 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2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概述
        2.2.1 关联数据的定义
        2.2.2 关联数据的概念与原则
        2.2.3 关联数据的核心技术
        2.2.4 数字资源聚合方式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2.3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资源聚合方法
        2.3.1 运用关联数据的特点
        2.3.2 运用关联数据进行数字资源聚合的步骤
        2.3.3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资源聚合优势
3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
    3.1 关联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3.1.1 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的必要性
        3.1.2 数字图书馆关联数据的采集
        3.1.3 分布式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关联数据的处理
        3.1.4 数字图书馆关联数据格式标准化
    3.2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内涵
        3.2.1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资源聚合扩展
        3.2.2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资源聚合模式
        3.2.3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及资源服务平台设计
    3.3 基于DRUPAL的关联数据平台
        3.3.1 Drupal模块及其概念
        3.3.2 Drupal的内容模型
        3.3.3 内容模型与RDF模型的映射
        3.3.4 基于Drupal的图书馆目录导航
4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
    4.1 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发现与知识服务
        4.1.1 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发现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语义检索
        4.1.3 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服务
    4.2 基于关联数据的信息个性定制与推送
        4.2.1 基于关联数据的用户服务模型
        4.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协同信息推荐模型
        4.2.3 基于关联数据的智能信息推拉
        4.2.4 基于关联数据的信息服务集成
    4.3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化虚拟参考咨询
        4.3.1 同步式参考咨询服务
        4.3.2 异步式参考咨询服务
        4.3.3 多级化参考咨询服务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存在问题
    5.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6)参考咨询馆员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环境对参考咨询馆员的信息素质要求
    1.1 敏锐的信息意识
    1.2 良好的信息道德
    1.3 信息检索分析能力
2 提升参考咨询馆员信息检索能力的必要性
    2.1 信息资源变化的要求
    2.2 读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2.3 服务模式变化的要求
3 加强参考咨询馆员信息检索能力培养的措施
    3.1 鼓励脱产进修, 实施学历教育
    3.2 举办短期培训, 强化专业知识
    3.3 加强学术交流, 了解最新动态
    3.4 注重自主学习, 积累实践经验
4 结语

(7)关于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检索结果
2 关于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现状
    2.1 年代分布及发展趋势
    2.2 期刊分布
        2.2.1 发文情况分析
        2.2.2 核心期刊发文情况
    2.3 关键词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层次
    2.6 学科分类
    2.7 发文作者
    2.8 发文机构
    2.9 被引频次
    2.10 获得资助的研究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3.2 建议
        3.2.1 创新参考咨询馆员研究的思路
        3.2.2 扩展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学科领域
        3.2.3 拓宽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内容
        3.2.4 加大对参考咨询馆员研究的基金资助力度

(8)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参考咨询服务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定义
    1.1 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内涵
    1.2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内涵
2. 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参考咨询工作的特点
    2.1 参考信息源多样性。
    2.2 服务手段电子化。
    2.3 服务方式个性多样化。
    2.4 服务模式快捷化。
3. 创新是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根本出路
    3.1 数据库创新
    3.2 服务方式创新
    3.3 综合能力创新
4. 结束语

(9)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评述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2章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2.1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运行机制创新
        2.1.1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一般原理
        2.1.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运行机制
        2.1.3 保障运行机制相关举措
        2.1.4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运行机制创新
    2.2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管理机制创新
        2.2.1 内部管理机制创新
        2.2.2 用户管理机制创新
        2.2.3 成员馆合作机制创新
        2.2.4 法律保护机制创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制度创新研究
    3.1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规则制定及创新
        3.1.1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规则制定
        3.1.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规则创新
    3.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组织模式创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内容创新研究
    4.1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内容创新的一般趋势
    4.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产品的创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技术手段创新研究
    5.1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一般技术手段评述
        5.1.1 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
        5.1.2 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
        5.1.3 基于E-mail的虚拟咨询台形式
    5.2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技术手段创新的一般途径
        5.2.1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新型咨询工具的大量使用和功能完善
        5.2.2 实现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新型信息技术层出不穷
        5.2.3 信息技术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新型应用的广泛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6.1 图书馆传统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营销模式评述
    6.2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营销模式创新
        6.2.1 图书馆特色资源统一协调的连锁服务体系经济框架
        6.2.2 图书馆特色资源统一协调的连锁虚拟咨询服务系统的网络平台服务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科学评估机制创新研究
    7.1 代表性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评估体系评述
        7.1.1 美国"AskA虚拟咨询台协会"的质量评价标准
        7.1.2 数字参考服务质量评估(Assessing Quality in Digital ReferenceServices)
        7.1.3 分布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7.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评估机制创新方向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观念创新
    1.1 认识到位
    1.2 怎样让读者熟悉图书馆
2 信息源建设创新
3 服务方式创新
    3.1 复合式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3.2 合作参考咨询网络
    3.3 个性化服务
4 服务范围创新
    4.1 学科网络资源导航
    4.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5 服务手段创新
6 服务对象创新
    6.1 读者需求研究
    6.2 读者教育
    6.3 读者培训
7 队伍建设创新
    7.1 必要性
    7.2 合理配置
    7.3 构建培训体系
    7.4 参考咨询馆员制度化
8 结语

四、谈复合式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博与专(论文参考文献)

  • [1]文献管理工具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 蔡晓玲. 福建图书馆学刊, 2021(03)
  • [2]国外参考咨询馆员能力与培训的研究进展[J]. 刘家仪. 图书馆学研究, 2018(12)
  • [3]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D]. 陈远方. 吉林大学, 2018(12)
  • [4]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着作权限制研究[D]. 何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5]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与服务研究[D]. 伍革新.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5)
  • [6]参考咨询馆员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 周玲玲.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03)
  • [7]关于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现状[J]. 王伟,吴信岚. 图书馆学研究, 2011(24)
  • [8]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 王斐. 剧影月报, 2011(05)
  • [9]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研究[D]. 朱晓雯. 南昌大学, 2011(07)
  • [10]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策略[J]. 赵怀忠,王惠君. 图书馆论坛, 2009(04)

标签:;  ;  ;  ;  ;  

讨论参考馆员在复合图书馆中的丰富性和专业知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