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现代远程教育——云南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区纪实

走进现代远程教育——云南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区纪实

一、走进现代远程教育——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区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袁嘉蔓[1](2021)在《贵州省县级图书馆中小学生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范春亚[2](2021)在《宁夏农村教学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魏靖[3](2021)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其持续发展需着力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需要契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技术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接壤国交流合作历史悠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发展的前沿地带。中职教育作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区域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由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处于西南边陲,经济社会发展与内陆发达城市相比较落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一方面要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克服自身发展障碍,积极应对发展机遇背后的挑战,进一步推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M县唯一一所职业高级中学为个案,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展开研究。论文分为五章撰写,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第二章主要进行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阐述分析,在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衡量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维度,制定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及实地所收集的资料对个案学校国际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评价指标赋分统计了个案学校国际化的发展程度,绘制蛛网模型图,直观反映个案学校国际化发展现状,既肯定了该校在国际化发展中取得成效,也发现了个案学校该阶段在办学中存在着国际化发展层次与实际办学实力不足、组织结构不适应、师资队伍国际化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学生发展、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主要从经济、社会、学校、学生四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从经济层面分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地方经济落后,二是由于学校国际化发展经费有限。从社会层面分析,主要由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低,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二是公众观念歧视;三是升学和就业歧视。从学校层面分析,首先是由于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意识不强,其次是由于学校多边合作格局尚未形成,最后是由于学校师资严重不足。从学生层面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国际化发展欲望较低;第四章以个案学校存在的问题为基点,从国际化理念的树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际化师资的培养、国际化发展思路的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成效的提高以及立足实际,将民族特色与国际化发展相结合六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郭丁瑞[4](2021)在《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PBL教学范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地理教学范式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分离、师生疏离、课程与教学二元对立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旧的范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要求,就需要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对策,探寻适合时代发展和培养目标的新的地理教学范式。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教学范式研究是应用脑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指导师生科学进行认知行为的过程。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研究法、案例教学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循着具身认知的内在逻辑和当下备受世界关注的PBL项目式学习两条主线,构筑具身PBL中学地理教学范式,并将此范式用于开发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背景的高一地理教学实践。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旨在说明本研究的缘起,分析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核心理论进行阐释,为建构具身PBL中学地理教学范式夯实理论基础。第三章重点阐述具身PBL中学地理教学范式的建构理论。具体从逻辑理路(包括哲学逻辑、现实逻辑和学科逻辑)、内涵阐释(包括涉身性特征、情境性意蕴和体验性感受)、教学观(包括价值观、知识观、师生观和评价观),以及方法论(包括设计要素、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来构筑理论框架。第四章将具身PBL中学地理教学范式理论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并对其应用情况作出测评和反思,提出解决策略。第五章结语,总结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杨鲜[5](2021)在《具身认知视角下楚雄紫溪彝村地理PBL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和扩散在教学领域和多个学科,具身认知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并在学科教学和科研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同时课程标准中对地理课程的要求以及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变革,地理课程资源需要更加充实和丰富,才能满足地理课程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开发地理PBL课程资源,并依托楚雄紫溪彝村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以及产业活动等相关内容,以具身认知的视角将其进行分类和构建,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并建成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之后以案例的形式对课程资源库的应用进行展示,并分析呈现效率,本研究希望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法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以身体现象学和具身认知理论为内在逻辑,并以此为线索,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参考进行开展。通过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地理PBL学习要素构建并分类学习要素的层次和类目作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分类依据,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楚雄紫溪彝村当中中可以开发为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元素构建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并开展案例研究。第一章绪论当中,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具身认知视角下的PBL学习要素提炼,根据具身认知的理论模型,从身体感知、综合认知以及学习环境这三个维度对学习要素进行凝炼,并凝练出了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味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觉感知、沉浸体验、价值体验、差异体验、互动体验、基础设施、特色活动、主题场景、人员服务等习惯的要素,以此作为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分类依据。第三章是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分类以及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依据第2章的学习要素,凝练对地理PBL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并简单描述其特征,同时以楚雄紫溪彝村。所提供出的可作为地理课程资源的素材依据,建设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第四章是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与呈现,从呈现和调用的原则以及地理PBL的结构和呈现形式方面,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调用和呈现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论述。第五章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与评价,通过教学设计和研学活动设计两个案例对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进行案例研究,并分析课程资源在案例当中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率,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第六章则是一个总结首先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同时对研究的特色和局限进行了简要论述,并进行了未来的展望。

张慧[6](2021)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理学来源于生活,地理教学的一个优良的传统是注重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教学满足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的实践需求,且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要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不断创新,并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首要教学原理就是以聚焦问题为中心,面向实际生活中的完整任务开展教学,从而进行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四个阶段,形成完整的教学循环。首要教学原理中“聚焦问题”,指当学习者参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教学这一条道路。因此,有必要探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乡土地理教学问题。本文以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从首要教学原理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和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梳理了近几年首要教学原理及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现状;对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进行了考察,遴选出适宜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遴选出的20个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从中总结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设计了7个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将1个教学案例进行实施并进行了反思。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乡土地理、首要教学原理选择了两大类14个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资源。第二,设计了七个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乌兰察布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别为以乌兰察布市霸王河水循环为主题的“三山两河——以霸王河水循环为例”;以察哈尔火山群地貌为主题的“草原火山——以乌兰哈达国家地质公园为例”;以集宁区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为主题的“海绵城市——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为例”;以乌兰察布独特的察哈尔文化为主题的“文承千载——以察哈尔文化为例”;以乌兰察布的优势农业资源马铃薯为主题的“薯都蝶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乌兰察布的皮革产业的优势区位服务条件为主题的“草原皮都——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乌兰察布的着名湿地资源岱海保护区为主题的“塞外仙湖——以岱海保护区为例”。第三,通过分析他人的案例、设计自己的案例和实施自己的案例,总结提炼出了四条设计策略,分别是:立足高中地理课标,选择乡土地理案例主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案例教学目标;以首要教学原理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引导,设计逻辑主线。

韩忠芸[7](2021)在《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着眼于新时代“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也是十四五新征程的新起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有效全面高质量地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扎根落地,宣传是重要的助推器。通过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宣传,一方面,有利于为农民在思想和政治上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更加有力有节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一定的基础;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地完成,不断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实地调查的问题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标与目的为根本,文章对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和形成过程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必要性和原则,主要是对理论的梳理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现状的论述,包含了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措施,主要围绕宣传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

沈吉[8](2020)在《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旨在通过探索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从而在一定范围内解决精准扶贫的问题,重点落在如何服务上,而不是某个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或者机制。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精准扶贫战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渡之年。扶贫阶段的推进,伴随着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职业教育帮扶贫困地区劳动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扶贫阶段的推进,伴随着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职业教育帮扶贫困地区劳动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论文第一、二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探索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架构。基于对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案例的文本分析,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职业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科学化水平,论文除了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整体结构的组成要素进行构建之外,对人才培养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从“是什么what”走向“如何形成how”,从现实案例出发,总结经验,提出问题,为探寻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科学化路径提供现实基础。并以扎根理论三级编码为研究方法,Nvivo12.0软件为研究工具,对“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写作联盟”创办至今的144篇“职教扶贫精选案例”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参考“比较法”、“2R原则”、预留法保障研究的信效度和编码的饱和度。编码结果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检验了第二章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架构,得出的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要素内涵,主要包括“能力本位”的微观协同、“量质并举”的中间协同、“三维协同”的外部协同、“开放共融”的宏观协同四个部分,具体有17个核心要素组成。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以区域性自然、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党建为引领,依托自身优势,借助科研、政策、平台等力量,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农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制度规范和层次结构,从而达到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功能性能力、认知性能力和元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现存问题和论文构建的范式,提出以下对策: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纵向上贯通,形成普职成各级相互衔接的培养目标,横向上融通,政企校协协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时空上打破限制,建设全息式教学资源库,更好地适应和推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七章,总结了研究结果,分析了存在不足,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理论,最终形成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周蕾[9](2020)在《长沙县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何星[10](2020)在《川西北高原藏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扶贫效应研究》文中指出

二、走进现代远程教育——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区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进现代远程教育——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区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3)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导向
        二、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三、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
        (一)年载文量分析
        (二)核心作者分析
        (三)团队-机构分析
        (四)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研究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三、边境民族地区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全球化理论
        (一)全球化
        (二)教育全球化
        二、合作与竞争理论
        三、蛛网模型理论
    第三节 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内容
        一、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维度
        二、中等职业院校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分析
        (一)教育观念的国际化
        (二)组织机构的国际化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国际化
        (四)师生队伍的国际化
        (五)校园教育与文化的国际氛围
        (六)中外办学与合作培训项目
第三章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
    第一节 个案选取的缘由
        一、个案选取的依据
        二、M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特色发展
    第二节 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问卷及访谈的实施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问卷及访谈结果分析
        (二)M 县职业高级中学国际化发展程度分析
        三、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取得成效
        (一)具备国际化办学理念
        (二)组织结构具备一定国际化水准
        (三)留学生数量多,就业质量好
        (四)特色专业国际化明显
        (五)学校教育及文化具备一定的国际化氛围
第四章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办学实力不足
        二、国际化发展层次不高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欠缺
        四、学生的国际化素养有待提高
        五、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国际化
    第二节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层面
        (一)地方经济落后
        (二)学校国际化发展经费有限
        二、社会层面
        (一)社会认可度低
        (二)M县职业高级中学留学生招生资质不明确
        三、学校层面
        (一)没有用好已经成熟的国际化发展条件
        (二)学校多边合作格局尚未形成
        (三)学校国际化师资不足
        四、学生层面
        (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加强
        (二)学生国际化发展欲望较低
第五章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一)整体提高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意识
        (二)创新中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模式
    二、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二)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拓宽学生实训锻炼渠道
        (三)打破校企合作地域限制,搭建国际化平台
    三、提高师资素质,建设国际化队伍
        (一)培养教师国际意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聘请优质外籍教师,打造师资培训基地
        (三)坚持教师队伍“引进来、走出去”并举
    四、拓宽中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思路
        (一)提高国际化办学主动性
        (二)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
    五、提高中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成效
        (一)积极与国外开展联合培训项目
        (二)发挥“一带一路”东南亚职教联盟优势
    六、坚持国际化与边境民族特色相结合
        (一)契合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二)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坚持民族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硕博学位论文
    三、期刊
    四、其他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科研项目
致谢

(4)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PBL教学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方向指引
        三、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具身认知的研究现状
        二、项目式学习(PBL)的研究现状
        三、地理教学范式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现状总结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具身认知
        二、项目与项目式学习(PBL)
        三、范式与教学范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知觉现象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PBL地理教学范式建构
    第一节 具身PBL地理教学范式的逻辑基础
        一、哲学逻辑:身体的隐匿与显实
        二、现实逻辑:范式的氤氲与吁求
        三、学科逻辑:地理的硬记与活化
    第二节 具身PBL地理教学范式的内涵阐释
        一、具身PBL地理教学具有涉身性特征
        二、具身PBL地理教学极富情境性意韵
        三、具身PBL地理教学充满体验性感受
    第三节 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地理教学范式的教学观
        一、从理性到知性的价值观:身心合一后的统整发展
        二、从灌输到生成的知识观:思考探究后的自主构建
        三、从线性到交互的师生观:开放对话后的共同成长
        四、从单一到多元的评价观:尊重差异后的主体凸显
    第四节 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地理教学范式的方法论
        一、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要素
        二、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原则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流程
        四、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 具身PBL教学范式在高一地理中的案例开发研究——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
    第一节 具身PBL地理教学范式在高一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具身PBL地理教学范式在高一教材中的项目驱动案例开发
        二、具身PBL地理教学范式在高一教材中的案例设计
    第二节 具身PBL地理教学范式在高一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一、针对专题测试的成绩分析
        二、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三、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范式的转变,任重而道远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思维扩展表
附录 B 项目自评表
附录 C 项目互评表
附录 D 前测试卷
附录 E 后测试卷
附录 F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具身认知视角下楚雄紫溪彝村地理PBL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具身认知
        二、项目式学习
        三、地理课程资源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身体现象学
        二、具身认知理论
        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第二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要素提炼
    第一节 学习要素类目构建
        一、身体感知
        二、综合认知
        三、学习环境
    第二节 学习要素层次确定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层次性确定的问卷调查
    第三节 学习要素层次确定与分析
        一、学习要素层次确定
        二、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的身体感知要素分析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的综合认知要素分析
        四、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的学习环境要素分析
第三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地理PBL课程资源分类与资源库建设
    第一节 具身视角下地理PBL课程资源分类与特征
        一、地理课程资源分类
        二、地理课程资源特征
    第二节 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
        一、案例地选取及概况
        二、小镇内的课程资源
        三、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四、资源库的建设
第四章 面向楚雄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与呈现
    第一节 地理PBL课程资源调用
        一、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方法
        二、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原则
    第二节 面地理PBL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呈现
        一、地理PBL课程资源的结构
        二、地理PBL课程资源的组织与呈现
        三、地理PBL课程资源呈现策略
第五章 面向楚雄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 面向楚雄紫溪彝村课程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二、案例展示
        三、实施过程
        四、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面向楚雄紫溪彝村课程资源库在研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设计
        三、实施过程
        四、活动设计评价与反思
    第三节 课程资源评价
        一、评价资源本身的价值
        二、资源的适用性与推广性
        三、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第四节 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呈现效率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效率
        二、研学活动中的呈现效率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特色与局限
        一、研究特色
        二、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首要教学原理
        2.乡土地理
        3.教学案例设计
一、首要教学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首要教学原理的基本组成
    (二)首要教学原理的适用性分析
    (三)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乡土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和要求
二、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二)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特征
        1.气候冷凉,塞上薯都
        2.地形多样,资源丰富
        3.历史悠久,草原皮都
        4.风能富集,风电之都
        5.区位优越,三北枢纽
    (三)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1.选择依据
        2.选择视角
        3.基于首要教学原理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三、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来源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现
        1.案例名称
        2.案例作者、单位
        3.案例来源
        4.案例组成
        5.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1.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内容的选择
        3.教学过程的安排
        4.教学评价的方式
        5.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四、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2.依据首要教学原理
        3.依据乡土地理
    (二)案例设计
        1.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主题选择分析
        2.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呈现
    (三)设计策略
        1.立足高中地理课标,选择乡土地理案例主题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案例教学目标
        3.以首要教学原理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
        4.以问题为引导,设计逻辑主线
五、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2.实施过程
        3.总结过程
    (二)案例实施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出适合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2.设计了七个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
        3.提出了四个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附录2 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目录
附录3 首要教学原理类文献分析汇总表
附录4 乡土地理类文献分析汇总表
附录5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案例分析表
附录6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7)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研究重点及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概述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实质及宣传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实质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依据及形成过程
        三、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意义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重要内容和原则
        一、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重要内容
        二、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原则
第二章 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取得的成就
        一、调查地的选取
        二、黔西乡村振兴宣传所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实效性需要提升
        二、宣传针对性需要加强
        三、宣传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待解决
    第三节 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影响
        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三、农村基层干部综合能力因素的影响
        四、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 加强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建议
    第一节 形成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合力
        一、党和政府各级组织高度重视
        二、完善宣传的工作机制
        三、建强基层宣传队伍
    第二节 加强农民内生动力的宣传
        一、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
        二、增强农民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
        三、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
    第三节 确实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
        一、宣传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利用榜样示例法进行宣传
        三、对农民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宣传教育现状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
致谢

(8)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职业教育
        1.4.2 精准扶贫
第二章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2.1 协同理论基本概念
    2.2 协同理论基本特性
    2.3 协同理论基本类型
    2.4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协同架构
第三章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审视
    3.1 “理论+实训+实习+就创业”全过程育人模式
        3.1.1 设置特色理论课程
        3.1.2 稳步推进项目实训
        3.1.3 保障顶岗实习质量
        3.1.4 助力就业创业孵化
    3.2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四维模式
        3.2.1 政府+高校,搭建非遗研创基地
        3.2.2 企业+高校,践行人才双育理念
        3.2.3 科研机构+高校,科学助力精准扶贫
    3.3 “文化+思政+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
        3.3.1 “思政+红色文化”,开创教育扶贫新思路
        3.3.2 “产业+生态基地”,找准精准扶贫突破口
        3.3.3 “文化+产业”,形成区域品牌影响力
    3.4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4.1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3.4.2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4.3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匮乏
第四章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要素编码过程
    4.1 研究的对象
        4.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4.1.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2 编码结果检验
        4.2.1 “比较法”确保信度
        4.2.2 “2R”原则确保效度
        4.2.3 预留法确保饱和度
    4.3 案例材料文本分析
        4.3.1 一级:开放式编码
        4.3.2 二级:主轴式编码
        4.3.3 三级:选择式编码
    4.4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理论构建
第五章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内涵阐释
    5.1 “能力本位”的微观协同
        5.1.1 功能性能力
        5.1.2 认知性能力
        5.1.3 内生性元能力
    5.2 “量质并举”的中间协同
        5.2.1 “需求导向型”培养目标
        5.2.2 “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
        5.2.3 “优势特色型”专业设置
        5.2.4 “阶梯式”层次结构
        5.2.5 “双元”师资队伍建设
        5.2.6 “五位一体”制度规范
    5.3 “三维协同”的外部协同
        5.3.1 党建引领聚民意
        5.3.2 产业发展励民志
        5.3.3 平台奠基解民忧
        5.3.4 科研助力扶民智
        5.3.5 政策支持保民生
    5.4 “开放共融”的宏观协同
        5.4.1 自然环境
        5.4.2 文化环境
        5.4.3 经济环境
第六章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6.1 明确普职成协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6.1.1 中职塑技:职业明晰+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6.1.2 高职立志:职业规划+技能提升+创新能力
        6.1.3 成教赋能:职业分析+技能提升+创业信心
    6.2 构建政企校协协同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6.2.1 政府: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能
        6.2.2 企业:产学深度融合,参与人才培养与考核
        6.2.3 行业协会:完善行业准入标准,提高院校机构教学质量
        6.2.4 职业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就业力
    6.3 建设国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资源库
        6.3.1 突破时空限制,打造全球化络平台
        6.3.2 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农村实践基地
        6.3.3 依托各界资源,打通产销供应链
        6.3.4 借力职教联盟,创造国际交流机会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案例原始文本资料以湖南工艺美术学院为例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走进现代远程教育——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区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县级图书馆中小学生服务研究[D]. 袁嘉蔓.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2]宁夏农村教学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调查研究[D]. 范春亚. 宁夏大学, 2021
  • [3]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个案研究[D]. 魏靖.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PBL教学范式研究[D]. 郭丁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具身认知视角下楚雄紫溪彝村地理PBL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杨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乌兰察布市乡土地理为例[D]. 张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黔西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的调查研究[D]. 韩忠芸.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8]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人才培养研究[D]. 沈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长沙县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周蕾.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10]川西北高原藏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扶贫效应研究[D]. 何星. 西南民族大学, 2020

标签:;  ;  ;  ;  ;  

走进现代远程教育——云南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区纪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