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储罐容量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船舶储罐容量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舰船液舱容量计量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贾清振[1](2021)在《基于CATIA的三维船舶建模及破舱稳性计算》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船舶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合理使用CAD技术,可有效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船舶领域应用不断深入,但通用商业设计软件对船舶设计适用性较低,且未集成所需的性能计算。因此,针对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设计与性能计算结合是有必要的。船体首尾处曲率变化较大,采用蒙皮方式直接建立整船曲面,首尾部光顺性较差。本文基于Auto CAD型线图,通过ObjectARX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对各水线及甲板线进行非均匀插值,将加密后的型值点导入到CATIA,分区域建立船体曲面,细化首尾部曲面的生成,以保证其光顺性。传统的船舶分舱大多通过二维图纸表达,直观性较差,且未将分舱参数与模型绑定,不能快速修改。针对上述不足,本文基于CATIA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发了三维分舱程序。程序中定义了两种方式建立三维内壳边线:基于Auto CAD内壳折角线,通过Object ARX提取坐标,再通过CSharp导入CATIA建立各边线;基于内壳边线位置和尺寸参数,生成各边线。通过横舱壁肋位、纵舱壁及垂向分舱特征数,实现货舱区快速分舱及舱室模型自动生成。基于CATIA知识工程,在模型文件中添加分舱参数,通过公式将其与对应特征绑定,实现了尺寸驱动,便于分舱方案的修改,提高了模型复用性;还定义了规则约束参数边界,提高了分舱方案的容错性。船舶破舱稳性常用二维数值积分方法实现,计算繁琐,计算误差取决于积分精度。本文使用CSharp对CATIA开发,基于船体、船舱三维模型实现破损浮态、稳性计算及自由液面修正;基于船舱三维实体模型计算不同装载率不同横倾角下的倾斜力矩,取最大力矩,用于自由液面修正。通过多线程编程,将浮态、稳性计算及自由液面修正计算整个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减少了求解时间。基于AutoCAD型线图,完成了型值点坐标的提取并基于CATIA完成船体曲面模型光顺性优化;通过定义三维分舱参数,与内壳折角线结合,实现了船舶快速分舱;基于CATIA知识工程,实现了分舱方案的快速修改;减少了重复工作耗时,提高了设计效率。基于三维模型,通过CSharp编程实现了破损稳性的自动计算及自由液面修正,并通过多线程对程序优化,提高了程序计算效率。本文开发的程序将船舶总体设计与性能计算结合,有较大的实用性。

李志月[2](2020)在《激光雷达技术在船舶舱容计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舰船液舱的容量计量是船舶续航力、船舶性能、贸易交接的重要保障,受到船东及货主越来越多的关注,舰船液舱的容量计量已成为现代舰船建造及运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传统舱容计量方法主要采用容量比较法和几何测量法,容量比较法是将标准金属量器内的标准容量传递至液舱中,以此获取液舱容量表;几何测量法利用全站仪、手持测距仪以及钢卷尺等测量设备量取离散点长宽高数据,根据测量数据来计算船舱容量。随着舰船的吨位不断增大,传统的容量计量方法受到舰船建造周期和数据处理等因素的约束,越来越难适应舰船的现代化生产与运营。本文研究激光雷达技术在船舱现场采集液舱内壁及内部结构构件等外形数据的方法,从而获取液舱内部空间的详细几何形状,按此来计算液舱舱容特性。首先,采用激光雷达扫描得到三维空间点云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利用UG建模软件对点云数据的边界按平面或曲面拟合,完成液舱内壁边界实体化建模;接着,液舱内部构件按点云数据尺寸进行建模,得到液舱内部有效空间的详细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对此复杂三维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液舱容量,开发计算程序和生成容量表;最后采用本文计量方法与容量比较法对一复杂液舱分别计量,两种计量方法得到的舱容差异小于0.3%,验证了本文计量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随后分析了影响计量的因素和其不确定度。本文研究为船舶不同浮态下的容量准确计量与集成至船舶装载管理系统等后续研究与应用奠定了较好基础。

徐行天[3](2019)在《基于燃油淡水消耗方法的渔船水动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围网渔船是远洋捕鱼的主要船种之一,由于远海区域波浪运动复杂多变环境恶劣,船体的稳性、耐波性与船员的舒适度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围网渔船的波浪运动响应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一艘远海航区的围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维模型,基于三维势流理论来研究围网渔船的水动力特性以及燃油淡水晃荡对船舶运动的影响,同时研究在出海过程中燃油、淡水配载的布置方式对船体运动响应的影响,最终选择了在消耗过程中的三种配载工况来确定合适的燃油淡水消耗顺序。首先,通过分析围网渔船在忽略液体晃荡和考虑液体晃荡时不同充盈率下的六自由度运动响应和不同浪向角下的六自由度运动响应,得到了围网渔船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变化规律。其次,由于燃油舱与淡水舱在围网渔船上的位置不同,且燃油舱舱数与淡水舱舱数存在较大差距,对比分析了围网渔船的燃油、淡水在不同布置方式下船体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得到了在只改变燃油配载布置与只改变淡水配载布置下的垂荡、横摇与横荡运动响应特性。最后,分析三种配载工况下围网渔船的燃油淡水不同布置方式时船体在波浪中的运动,得到了改变燃油淡水配载布置时的横摇运动响应特性,同时经过对比分析,得到了对围网渔船运动响应影响最小的燃油淡水布置方式与消耗方法,从而提升围网渔船的耐波性能,为围网鱼船的安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曹晶华[4](2019)在《液化天然气船液货操作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LNG船舶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操作训练变得更加迫切。模拟器以其安全、节能、经济、高效和逼真等优势,已经成为国际公约承认的培训和考核广大船员的替代方法,也是LNG船建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仿真试验设备。但国内LNG船液货操作模拟器多依赖国外进口,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LNG船模拟器的自主研发势在必行。因此,本文结合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十二五”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围绕模拟器开发中的LNG船液货系统模型的准确建立、液货装卸操作过程中的系统压力控制以及模拟器系统平台的研制开发3个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首先,本文以LNG船的液货系统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液货热物性和迁移性质以及围护系统材料对能量热传递的影响,忽略空气夹层内自然对流和液舱内部翻滚分层的影响,在既定假设条件基础上,采用工程热力学理论、传热学和流体动力学方法,为液货装卸操作系统建立动态机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在温度压强输出特性上较为真实地反映系统内部流体的变化规律,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在已建立的系统动态机理模型基础上,针对LNG船液货操作过程的压力控制问题开展研究,引入先进的控制技术,提出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液货舱压力和绝缘层压差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具体方法是以液货舱压力气流量模型、液舱绝缘层压差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液货舱压力控制模型和液舱绝缘层压差控制模型。采用镜像映射技术和正弦函数驱动的非线性反馈技术,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为液舱绝缘层设计压差简捷鲁棒控制器。取闭环增益成形算法在关门斜率为-20dB/dec时的控制律,为液货舱设计液货舱压力简捷鲁棒控制器,为模拟器的液货作业过程的温度压强模型设计了级联控制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能够在保持控制性能的同时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用本文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设计简单,鲁棒性强,易于工程实现。最后,在以上模型和控制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 LNG船液货操作模拟器的系统平台整体架构,完成了模拟器的系统平台研制,实现了模拟器控制平台的开发。完成装卸货操作模块、稳性计算模块、操作评估模块等各作业模块的系统集成和联调测试,实现控制平台核心功能,包括液货操作练习的管理,液货操作练习的发送,液货操作的实时监控,图形化界面显示操作过程及结果,操作结果的数据回放,液货操作的远程控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LNG船液货操作模拟器的系统平台适用于模拟器的操作培训,并能够承担科学研究任务。本文模型验证实验及控制仿真实验均采用MATLAB/Simulink编程实现,模拟器平台采用VB开发。通过实船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用性,通过比较实验验证了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实现简单,操作性强,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可以满足对受训人员手工控制调节训练的培训要求。本文研究对模拟器进一步研发起到了推进作用,为实现模拟器国产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德利[5](2018)在《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大容量计量中,磁致伸缩液位计因其精度高(可达毫米级或亚毫米级)、可靠性强、测量范围大(可达30m)、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维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容量计量过程控制中的液位检测。因此,应对磁致伸缩液位计进行量值溯源。但是,磁致伸缩液位计在现场应用中采用实验室内标定的参数,现场应用环境与实验室内环境差别较大,标定参数与现场应用参数不一致,影响了液位计的实际应用精度和可靠性。针对此问题,论文围绕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研究了各种液位计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液位计检定和校准现状,指出了现有液位计检定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磁致伸缩液位计无法进行原位校准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精密测距和二维倾斜测量的液位计原位校准方法,完成了系统平台和校准流程设计,建立了系统精度指标分配模型。2.提出了一种液位计导杆垂直度测量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精度评定和模拟实验;提出了基于先验值拟合和内插计算的精密测距修正模型,解决了相位法近距离精密测距难题,为校准装置提供了参考基准;利用精密二维倾斜测量技术,建立了测距倾斜和顶板倾斜改正模型,实现了测距参考基准到铅垂线方向的精密改正。3.根据校准系统现场应用环境和测量功能要求,完成了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分析了系统子模块的测量精度、测量功能、测量范围和数据接口,解决了多源数据联合测量、数据管理和解算模型,实现了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的测量、解算和报表输出的一体化。4.分析了校准装置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建立了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的理论扩展不确定度评估模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校准装置成功应用于某型船舶舱容的液位计原位校准中,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校准装置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满足了船舶舱容等大容量计量中液位计原位校准要求,实现了液位计原位校准和量值溯源的统一性。

郝华东,吴泽南,施浩磊,李曙光,杨立,马祥辉[6](2017)在《基于全站仪法的舰船液货舱容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一小型规则舰船液货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站仪法进行舱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根据JJF 1059.1-2011《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的要求,综合分析了由全站仪测距、测角、温度修正、计算方法等引入的不确定分量。计算结果表明,全站仪法测量小型规则舰船液货舱的不确定度满足JJG 702-2005中规定的"小型舱检定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0.3%"的要求。

李志月,欧健,苏雪龙,陈俊[7](2015)在《容量比较法的液舱形状建模及倾斜计量修正模型建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船舶液舱采用容量比较法试验,只能得到平浮状态下的容积曲线,而船舶实际运行中处于倾斜状态,与实际计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对液舱进行形状建模,得到建模后的容积曲线与实际容积曲线进行迭代比较,获取精度较高的液舱形状,再通过数模模型进行倾斜修正。最终得到液舱在倾斜状态下的容积修正值。

李志月,赵立峰,胡铁牛[8](2015)在《容量比较法在船舶倾斜状态下的误差修正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容量比较法在船舶舱容测量中,一般得到平浮状态下的一条容积曲线,而实际船舶运行中处于倾斜状态,因此容量比较法得到的容积曲线与实际状态下的液位高度、容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误差。分析研究倾斜引起的容量误差,通过形状概略模型寻求合适的倾斜误差修正,并通过试验验证,从而得到了减小船舶倾斜引起的容量误差的方法。

时永鹏,胡铁牛[9](2013)在《大容量舱容积计量的快速测量新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不断大型化和多样化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舱室,为适应其舱容测量需求,借鉴传统的容量比较法和几何测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准确、适用性强的舱容测量方法。新测量方法采用间接积分计算舱容思路,包含实验与计算两个部分;实验中标准容器注水和未知体积大量注水交替进行,再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可以描述舱容变化趋势的水线面积数据;计算部分基于水线面积数据、采用收敛性较好的样条插值方法得到近似水线面积曲线,并进一步积分得到测量舱容曲线。通过算例验证,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更方便、高效地完成大容量舱的容积测量,同时具有很高精度;并可根据舱体特点灵活安排测量方案,更好地解决测量效率与精度间的矛盾。

王其明[10](2013)在《不规则船舶舱容量快速计量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船舶舱是国际间石化产品贸易的装载、计量工具,其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国家利益与安全,对于船舱容量计量技术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根据等精度量值传递原理,设计一套针对50m3以下的不规则船舶舱体的基于流量计和液位计的舱容快速计量系统,实现了小型不规则船舶舱容量的快速、准确的计量。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舱容计量的方法现状以及各计量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现行各舱容计量方法适用范围有限,计量耗时久,工作效率低等缺陷与不足。并根据定点使用流量计进行量值传递的方式,提出了一种针对小型不规则船舶舱的容量快速计量方法,并根据相关检定规程设计计量流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对比了目前主流舱容计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从小型不规则船舶舱的结构特点出发,探讨了使用流量计和液位计进行容量计量的可行性。2、根据等精度量值传递原理,设计了一套基于流量计和液位计的不规则船舶舱容量快速计量装置,通过定点使用流量计传递容量值,保证了计量的准确度,提高了计量效率,并克服了传统方法所存在的计量标准器运输麻烦、现场计量不便等不足。3、按照实际计量需求,编写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舱容计量程序,设计了多种计量工作方式,包括连续注水和步进注水方式。在需要快速完成计量工作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连续注水方式,在需要高精度计量舱容的情况下可选用步进注水方式。4、完成了不同流量计对舱容的计量实验,并分析了实验结果。无论是使用涡轮流量计还是质量流量计作为标准表时,容量计量的不确定度均在1%以内,计量时间均小于2小时,满足课题要求。

二、我国舰船液舱容量计量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舰船液舱容量计量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ATIA的三维船舶建模及破舱稳性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文主要工作
        1.3.2 本文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2 稳性计算原理及开发技术
    2.1 坐标系定义
    2.2 浮态计算原理
        2.2.1 矩阵法求解完整浮态
        2.2.2 矩阵法求解破损浮态
        2.2.3 初稳性公式计算破损浮态
    2.3 破损稳性计算原理
        2.3.1 固定纵倾法计算
        2.3.2 自由浮态法计算
    2.4 自由液面修正
    2.5 二次开发技术
        2.5.1 Auto CAD开发方式介绍
        2.5.2 Object ARX使用流程
        2.5.3 CATIA二次开发
    2.6 本章小结
3 船体建模优化
    3.1 基于Object ARX的 AutoCAD型线插值
    3.2 CATIA船体建模
        3.2.1 船体线框建模
        3.2.2 船体曲面建模
        3.2.3 船体实体建模
    3.3 本章小结
4 船舶舱室划分及建模
    4.1 3D内壳边线特征提取及模型建立
    4.2 船舱划分
        4.2.1 货舱划分
        4.2.2 边舱划分
        4.2.3 首尾尖舱划分
    4.3 基于知识工程的参数化
    4.4 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破损稳性计算及自由液面修正
    5.1 浮态计算
        5.1.1 完整浮态计算
        5.1.2 破损浮态计算
    5.2 大倾角破损稳性计算
        5.2.1 最小稳性计算
        5.2.2 程序实现及实例计算
    5.3 基于舱室3D模型的自由液面修正
        5.3.1 最大倾斜力矩计算
        5.3.2 实例计算
        5.3.3 规范计算值与3D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5.3.4 修正后的复原力臂曲线对比
    5.4 程序多线程优化
        5.4.1 浮态、稳性计算优化
        5.4.2 自由液面修正程序优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激光雷达技术在船舶舱容计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激光雷达技术与点云数据采集
    2.1 激光雷达技术
        2.1.1 三维激光雷达设备
        2.1.2 三维激光雷达设备原理
    2.2 数据采集方法
        2.2.1 数据采集方案
        2.2.2 数据采集
    2.3 本章小结
3 点云数据预处理
    3.1 点云数据配准
        3.1.1 点云数据配准基本算法
        3.1.2 公共靶标提取原理
        3.1.3 点云配准方法
    3.2 点云数据滤波去噪
        3.2.1 点云噪声产生
        3.2.2 点云去噪原理
        3.2.3 点云去噪方法
    3.3 点云数据压缩
    3.4 本章小结
4 三维逆向建模
    4.1 点云分割及分组
    4.2 边界拟合重建
        4.2.1 边界拟合
        4.2.2 边界框实体重建
    4.3 模型内部构件重建
    4.4 本章小结
5 容量计算
    5.1 容量计算
    5.2 生成容量表
    5.3 本章小结
6 试验验证与不确定度分析
    6.1 试验验证
    6.2 误差及不确定度分析
        6.2.1 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及修正方法
        6.2.2 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精度衰减及修正方法研究
        6.2.3 容量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要点总结
    7.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燃油淡水消耗方法的渔船水动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ESAM软件使用情况
        1.2.2 船舶运动研究现状
        1.2.3 耐波性与晃荡研究现状
    1.3 目的与意义
    1.4 工作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结构建模
    2.1 概述
    2.2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2.3 渔船运动方程
    2.4 液舱晃荡方程
    2.5 耦合运动方程
    2.6 有限元结构模型
        2.6.1 渔船基本概况
        2.6.2 建模方法与原则
        2.6.3 坐标系定义
        2.6.4 网格尺寸确定
第三章 水动力性能结果分析
    3.1 不同充盈率下围网渔船运动响应对比
        3.1.1 不同充盈率下垂荡运动对比
        3.1.2 不同充盈率下纵摇运动对比
        3.1.3 不同充盈率下横摇运动对比
        3.1.4 不同充盈率下纵荡运动对比
        3.1.5 不同充盈率下横荡运动对比
        3.1.6 不同充盈率下艏摇运动对比
    3.2 不同浪向角下围网渔船运动响应对比
        3.2.1 不同浪向角下垂荡运动对比
        3.2.2 不同浪向角下纵摇运动对比
        3.2.3 不同浪向角下横摇运动对比
        3.2.4 不同浪向角下纵荡运动对比
        3.2.5 不同浪向角下横荡运动对比
        3.2.6 不同浪向角下艏摇运动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载布置方式对船体运动响应的影响
    4.1 燃油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运动响应的影响
        4.1.1 燃油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垂荡运动响应的影响
        4.1.2 燃油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横摇运动响应的影响
        4.1.3 燃油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横荡运动响应的影响
    4.2 淡水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运动响应的影响
        4.2.1 淡水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垂荡运动响应的影响
        4.2.2 淡水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横摇运动响应的影响
        4.2.3 淡水配载布置方式对围网渔船横荡运动响应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载方式及消耗策略研究
    5.1 70%充盈率下的装载方式
    5.2 50%充盈率下的装载方式
    5.3 30%充盈率下的装载方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液化天然气船液货操作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引言
        1.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LNG船液货操作模拟器概述及发展概况
        1.2.1 船舶航海领域模拟器的分类
        1.2.2 液货操作模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与挑战
    1.3 关键问题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LNG船液货系统数学模型及仿真
        1.3.2 LNG船液货操作的系统控制
        1.3.3 LNG船液货操作模拟器系统平台技术
    1.4 本文主要目标与内容组织
    1.5 本章小节
2 LNG船液货操作模拟器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LNG运输船型及主要物理系统组成
        2.2.1 液化气运输船型分类
        2.2.2 液货系统组成
        2.2.3 LNG船货物围护系统概述
    2.3 营运流程及装卸作业原理
    2.4 货物的物理性质及状态参数
        2.4.1 液化天然气的性质
        2.4.2 天然气热力学性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2.4.3 天然气的迁移性质
    2.5 热力学基本定律及传热学的基本原理
        2.5.1 热力学基本定律
        2.5.2 流体计算基本能量方程
        2.5.3 传热学基本原理
    2.6 本章小结
3 LNG船液货操作系统动态机理建模
    3.1 引言
    3.2 LNG船液货系统设备模型
        3.2.1 货泵特性机理模型
        3.2.2 管路建模
        3.2.3 压缩机建模
        3.2.4 安全阀模型
        3.2.5 液货舱舱容建模
        3.2.6 船舶性能计算模型
    3.3 LNG船液货系统热能量模型及解析计算
        3.3.1 液货舱的热传递模型及热容量计算
        3.3.2 液舱的热系统气体温度、压力变化的分析与建模
        3.3.3 装卸货作业过程温度压强模型及改进
        3.3.4 液舱压力气流量模型
        3.3.5 液舱绝缘层压差模型
    3.4 液货系统装卸货作业仿真验证
        3.4.1 装货过程的仿真结果及实船验证
        3.4.2 卸货过程的仿真结果及实船验证
    3.5 本章小节
4 LNG船液货操作过程中的压力控制
    4.1 问题描述
    4.2 液舱绝缘层压差的镜像映射简捷鲁棒控制
        4.2.1 液舱绝缘层压差控制原理
        4.2.2 液舱绝缘层压差控制模型
        4.2.3 系统稳定性判断及镜像映射技术
        4.2.4 液舱绝缘层压差控制器设计
        4.2.5 仿真结果分析
    4.3 液舱绝缘层压差的非线性反馈控制
        4.3.1 非线性反馈技术概述
        4.3.2 液舱绝缘层压差的非线性反馈控制设计
        4.3.3 控制仿真结果比较及分析
    4.4 液货系统液货舱压力控制
        4.4.1 液货舱压力传递函数控制模型
        4.4.2 液货舱压力控制器设计
        4.4.3 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
        4.4.4 液货舱系统级联控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LNG船液货操作模拟器平台的实现
    5.1 模拟器的平台架构设计和子系统集成
        5.1.1 模拟器系统的硬件平台结构
        5.1.2 模拟器平台软件体系架构设计
        5.1.3 模拟器平台子系统功能集成
    5.2 模拟器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5.2.1 模拟器控制平台主要功能
        5.2.2 面向对象建模及数据库设计
        5.2.3 液货操作练习监控与管理
        5.2.4 液货仿真操作的数据回放
    5.3 模拟器控制平台实现的其他技术
        5.3.1 数据实时传送与数据同步
        5.3.2 窗口的动态缩放技术
        5.3.3 可容错的socket通讯编程
        5.3.4 安全管理
    5.4 模拟器平台的实现及集成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关键技术问题总结
    6.2 模拟器开发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测试过程
    测试结论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液位计检定方法及其局限性
    1.4 本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致伸缩液位计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2.1 常用液位测量方法及原理
    2.2 液位计传感器测量原理
    2.3 磁致伸缩液位计误差分析
        2.3.1 温度对扭转波速度的影响
        2.3.2 液位计垂直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2.3.3 液体密度变化对浮子浸入高度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设计
    3.1 系统方案设计与工作原理
        3.1.1 系统方案设计
        3.1.2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
        3.1.3 系统工作原理
    3.2 系统精度指标设计
    3.3 小结
第四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1 液位计导杆垂直度测量及误差分析
        4.1.1 垂直度测量方法
        4.1.2 导杆中心点坐标误差分析
        4.1.3 空间直线拟合
        4.1.4 直线度精度评定
        4.1.5 导杆的数据采集与解算
    4.2 近距离精密测距技术
    4.3 精密测距仪误差修正
    4.4 系统倾斜偏差修正
        4.4.1 倾斜传感器测试与检定
        4.4.2 顶板倾斜改正
        4.4.3 精密测距仪倾斜改正
    4.5 小结
第五章 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实现
    5.1 系统硬件平台
        5.1.1 倾斜传感器选型
        5.1.2 精密对准可视化
        5.1.3 二维平移基座
        5.1.4 多传感器集成控制器
        5.1.5 提升装置稳定性测试
    5.2 测量与数据解算
        5.2.1 软件功能
        5.2.2 通信设计
        5.2.3 数据库设计
        5.2.4 软件逻辑流程
    5.3 小结
第六章 系统不确定度分析与测试
    6.1 校准装置不确定度分析
        6.1.1 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
        6.1.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6.2 液位计原位校准实验
        6.2.1 液位计模拟实验
        6.2.2 液位计现场校准实验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全站仪法的舰船液货舱容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测量描述
    1.1 测量依据
    1.2 测量环境
    1.3 测量标准
    1.4 被测对象
    1.5 测量过程
2 评定模型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分析
    3.1 舱宽测量 (x)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x)
        3.1.1 全站仪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x1)
        3.1.2 全站仪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x2)
        3.1.3 舱宽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x3)
        3.1.4 由温度修正的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x4)
        3.1.5 由于基准不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x5)
        3.1.6 舱宽测量引入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3.2 舱长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3 舱高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z)
        3.3.1 测深钢卷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z1)
        3.3.2 测深钢卷尺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z2)
        3.3.3 合成舱高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z)
    3.4 船舱体积计算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V计)
    3.5 舱内构件测量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 (△V构)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析
    4.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如表3所示
    4.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6 结束语

(7)容量比较法的液舱形状建模及倾斜计量修正模型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液舱形状模型的建模研究
    1.1 建模前提和假定
    1.2 液舱形状模型的建模思路和方法
    1.3 液舱形状模型的建模步骤
2 液舱倾斜计量修正模型的建模研究
    2.1液舱倾斜计量修正模型的建模思路
    2.2 液舱计量的基本方法
3 结束语

(8)容量比较法在船舶倾斜状态下的误差修正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倾斜引起的容量误差原因
2 倾斜误差修正技术研究
    2.1 形状概略模型获取
    2.2 船舶倾斜容量修正计算
3 实例应用分析
4 结语

(9)大容量舱容积计量的快速测量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舱容测量原理
2 舱容测量方法
    2.1 水线面测量法的实验过程
    2.2 水线面测量法的计算过程
    2.3 舱容测量步骤
3 舱容测量算例及分析
    3.1 舱容测量算例
        3.1.1 舱体模型
        3.1.2 实验过程
        3.1.3 计算结果
    3.2 测量效率与精度的关系
    3.3 与容量比较法的比较
    3.4 测量误差分析
    3.5 舱内附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4 结语

(10)不规则船舶舱容量快速计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图清单
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船舶舱容量计量现状
        1.2.1 几何测量法
        1.2.2 容量比较法
        1.2.3 混合测量法
        1.2.4 国内外舱容计量的研究
    1.3 本文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2 不规则船舶舱容量快速计量系统设计
    2.1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要求
    2.2 技术指标与设计方案和原理
        2.2.1 系统指标
        2.2.2 系统方案设计
        2.2.3 系统设计原理
    2.3 硬件设备选型
        2.3.1 控制器选型
        2.3.2 执行机构选型
        2.3.3 测量变送器选型
        2.3.4 测量管路及控制柜设计
    2.4 软件设计
        2.4.1 下位机程序设计
        2.4.2 上位机程序设计
        2.4.3 数据通讯程序设计
3 不规则船舶舱容量快速计量系统实验
    3.1 流量计校准实验
        3.1.1 涡轮流量计校准实验
        3.1.2 质量流量计校准实验
    3.2 温度及气泡对测量结果影响实验
        3.2.1 温度补偿
        3.2.2 气泡对容量测量的影响实验
    3.3 船舶模拟舱容量计量实验
4 不规则船舶舱容量快速计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
    4.1 GUM 方法不确定度评定
        4.1.1 A 类不确定度评定
        4.1.2 B 类不确定度评定
        4.1.3 其他
    4.2 蒙特卡罗方法不确定度评定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我国舰船液舱容量计量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ATIA的三维船舶建模及破舱稳性计算[D]. 贾清振.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激光雷达技术在船舶舱容计量中的应用研究[D]. 李志月.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基于燃油淡水消耗方法的渔船水动力性能研究[D]. 徐行天.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4]液化天然气船液货操作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D]. 曹晶华.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5)
  • [5]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的研究[D]. 王德利.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1)
  • [6]基于全站仪法的舰船液货舱容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J]. 郝华东,吴泽南,施浩磊,李曙光,杨立,马祥辉. 内燃机与配件, 2017(19)
  • [7]容量比较法的液舱形状建模及倾斜计量修正模型建模研究[J]. 李志月,欧健,苏雪龙,陈俊. 广船科技, 2015(06)
  • [8]容量比较法在船舶倾斜状态下的误差修正探讨[J]. 李志月,赵立峰,胡铁牛. 船舶设计通讯, 2015(02)
  • [9]大容量舱容积计量的快速测量新方法[J]. 时永鹏,胡铁牛. 海洋工程, 2013(05)
  • [10]不规则船舶舱容量快速计量方法的研究[D]. 王其明. 中国计量学院, 2013(02)

标签:;  ;  ;  

我国船舶储罐容量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