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驻内地办事处关于非典疫情防控工作的报告

西藏自治区驻内地办事处关于非典疫情防控工作的报告

一、关于西藏自治区驻内地办事机构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的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熊文钊,王秋艳[1](2021)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保障》文中认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考验,也为我国疫情防控、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新的发展诉求和空间。实践证明,法治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的制度保障。文章梳理了依法防控疫情的组织机制、有序处置疫情和依法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方面中国行动的经验历程,分析了相关法律制度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所发现的短板和弱项,并反思了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法治问题,提出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环节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体系进行完善。为防控疫情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张小婉[2](2019)在《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频频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危害的广泛性、原因的多样性,使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疾控机构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机构,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现场反应人”,应急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成败。正确评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是一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何提升应急能力的问题。论文主体部分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核心概念和研究支撑理论,主要介绍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概念以及风险控制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第三章是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现状透视,主要阐释F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的建设历程以及对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存在的应急预测预警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横向部门联动性不强、工作流程设计待优化等短板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分析影响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的内外因素,内部主要是人力资源、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外部主要是监测预警、应急保障能力、应急培训演练、健教宣传与媒体沟通等方面。第五章是对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疾控机构,例如对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疾控机构以及国内上海、深圳、东莞市疾控中心的应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给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来的启示。第六章是描述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的路径,主要从五方面开展。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升应急预测预警能力;加强应急资源和知识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流转渠道,提升应急信息化整体水平;加强横向部门间联系,提升决策和指挥协调能力;优化应急工作流程设计,提升应急运行管理水平。最后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的不足。

吴婧[3](2016)在《基于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卫生热线建设研究 ——以X省12320卫生热线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以电子化手段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政府转型、升级的新热点。12320卫生热线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倡导建立的一条公共卫生公益服务热线。通过热线电话、网站、短信、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介形式,向公众提供具有互动、开放、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咨询和医疗服务,以此来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公民健康素养、加强卫生公共监督,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12320卫生热线有利于推动政府自身建设。但是,目前全国12320热线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热线利用率低、回应被动、服务质量欠佳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12320热线不仅是在形式上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电子化”,而是从本质上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政府公共卫生服务品牌,寻求社会公平和民主价值?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依据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分析了我国12320卫生热线的历史发展和建设现状。具体以X省12320卫生热线为案例,剖析其在宣传推广、人员管理、工作流程、制度建设、外部挑战应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南京市12320热线建设的先进经验,从理念变革、功能优化、方法改进、队伍建设、机制健全等方面,提出优化电子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周榕[4](2013)在《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研究 ——以2000-2012年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这是一个危机环伺的时代,“在危机中”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调性。当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语境,“嵌入”全球风险社会的国际背景中,公共危机成为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的常态。同时,这是一个媒体逻辑的时代,媒体报道塑造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尤其如此。许多学者认为传播是影响危机处理成败的关键,因此位居危机管理领域的极重要地位。’新闻媒介作为危机传播中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属于物质范畴,有着其独特的职能,所以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但因为权力与资本力量的牵引,它的独立性往往受到侵蚀。从这个角度来看,用“媒介角色”而不用“媒介功能”,实际上承认了媒介行为的复杂性、丰富性,赋予了其人的特点。角色理论以角色期待与个体主观能力的对接来分析和建构角色,用角色理论来研究系统中个体的作用,以及分析制约作用产生的因素,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公共危机传播是由媒介、政府和公众三要素构成的信息系统,本文用角色理论来研究新闻媒介在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系统中所发挥的独特功能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分析影响其功能和责任承担的相关因素。主要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国的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第二,我国的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实际扮演着什么角色,取得了什么进展,存在哪些困境,困境来源于何处?第三,通过哪些路径解决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之间差距,实现媒体角色的重构?为回答这三个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角色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性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揭示和阐明了我国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重要功能和角色价值,同时剖析其现存矛盾和困境产生的原因,为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实现其应然角色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是研究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角色扮演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本研究正文一共包括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和论文基本框架;第二部分,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应然角色建构。主要介绍引鉴来自社会学的角色分析理论,描述角色论中的角色建构逻辑,进而以此为依据,建构出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应然角色:危机前的预警者角色;危机中的沟通者、动员者和监督者角色;危机后的形象塑造者和反思者角色。第三部分,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演进。将我国公共危机传播分为启蒙、觉醒和深化三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媒体角色的创新和发展。但这种对角色演进的梳理是反思性的,在梳里进展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演进的性质是政府主导下的媒介角色量变,是媒介作为政府喉舌角色基础上的角色丰富,这种性质的演进和发展带有天然局限性,那就是角色的演进和创新不是ui劳永逸,而会随政府的利益和意志或持续或后退。最后,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角色演进的原因。第四部分,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体角色冲突困境。首先,分析了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实际上具有的三种角色身份,即政府喉舌角色、市场主体角色以及社会公器角色。这三种角色身份出于承载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引发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冲突。并且将媒体的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相对照,通过定量的分析,系统地研究冲突的具体表现,试图从中探寻出规律性的倾向;最后,指出了了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角色冲突形成的原因。第j五部分,我国公工危机传播中媒体角色重构的路径。依据前一章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角色冲突困境发生的原因,分别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层而,提出了对媒体实然角色进行重构,实现其应然角色的路径。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并且指出了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赵汗青[5](2012)在《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要素愈发多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结构日趋复杂,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形势的影响,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威胁城市正常运转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公共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因此,公共安全管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来发现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规律性、探索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正当逻辑,进而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改善城市公共安全状况,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对于维系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本文除引言之外,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分析,主要探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界定,分析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实逻辑基础的公共安全问题的分类。重点分析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相关的理论资源,以为整个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现实状况分析,即总结、概括和梳理当前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践,包括总体性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以及分类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管理模式和举措。第三部分为问题诊断分析,即剖析当前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挖掘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问题包括:重视应急管理,预防管理不足;重视分工管理,合作治理不足;重视建章立制,落实机制不足;重视政府责任,社会动员不足;重视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足。第四部分为比较借鉴分析。总结美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成功之处,包括其法规建设、管理体制设计、管理过程运行及管理机制保障,分析其存在的若干局限性及对中国改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借鉴意义。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分析。针对第三部分中所概括的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举措,主要包括:在管理理念上,重视预防而不仅是治疗,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在管理视野上,重视相互合作而不仅是彼此分责,加强区域城市间的合作治理;在管理规范上,重视机制落实而不仅是建章立制,加强方案的可操作性;在管理主体上,重视社会集体努力而不仅是政府单兵作战,加强社会动员和参与;在管理内容上,重视系统而不仅是要素,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综合治理。

祝江斌[6](2011)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不仅严重地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健康,而且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地方政府对本地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负有直接责任,并且统一领导和协调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工作,因而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的强弱是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疫情的重要决定因素。自2003年“非典”事件后,为了加强在“非典”事件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地方政府开始了以“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的简称)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历程,并将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能力建设放到了重要日程,但目前缺乏系统的政府应对能力研究成果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从发生在中国的“非典”疫情、人致禽流感和甲型H1N1疫情特征及扩散机理分析入手,结合国内外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研究成果,以管理学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医学、预警管理、应急管理、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以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概念建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1)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特征与扩散机理的研究。运用Moren’s I指数进行空间分析,描述了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特征,并根据疫情特征归纳出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扩散机理。扩散机理揭示了重大传染病疫情扩散动力、应对主要任务与所需能力要素三者的关系为重大传染病疫情每个时期扩散动力的不同则要求地方政府完成该阶段主要任务的应对能力要求各异。(2)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构成要素概念模型的研究。基于重大传染病疫情扩散动力、应对主要任务与所需能力要素三者关系,结合目前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救轻防”的思想、预警预控功能不足、缺乏权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综合专业部门等,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构成要素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应对准备、预警管理、应急处理、疫后处理四类宏观能力和23个微观构成要素,即预案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常设组织功能、组织体系、健康教育、预案演练、预案更新、“重救轻防”思想、专业人员培训、应急制度建设、预警管理体系、预警工作、预控对策选择、决策参考意见、疫情信息发布速度、部门间联动、应急决策执行、医疗卫生队伍救援速度、领导联动意识、现场指挥部的作用、应急评估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完善、政府对次生事件防范。(3)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概念模型的实证研究。通过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准备能力主要包括预案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常设组织功能发挥、组织体系建立能力;预警管理能力主要包括预警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应急决策、快速发布疫情信息、部门联合行动、应急决策执行能力;疫后处理能力主要包括政府对次生事件防范能力。并且通过专家意见数据检验了部分应对能力构成要素,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4)目前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建设问题研究。从地方政府具体应对行为与应对效果的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即应对能力具体构成要素的回归系数,发现组织体系建设、预警管理体系建设和疫情信息快速发布能力需要提高。在综合考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能力具体构成要素的作用大小和目前情况,提出预案演练、预案更新、“重救轻防”的思想及预警管理体系建设能力也需要逐步改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究了重大传染病疫情件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扩散动力、政府应对主要任务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2)提出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模型。基于扩散动力、政府应对主要任务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结合目前重大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存在问题,提出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概念模型。(3)整合政府应对行为数据、应对效果数据与专家意见数据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进行了验证。通过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政府应对行为数据、应对效果数据的有序逻辑回归分析,验证了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概念模型,并通过专家意见数据检验了模型的解释能力。还通过地方政府应对行为数据统计分析、综合考虑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构成要素的作用大小及现状,发现了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这些能力的政策建议。

张群[7](2011)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健康传播是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促进人类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健康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重要途径,成为人们寻找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健康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因特网传播的独特优势为公众提供及时、科学、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是推动健康传播实践更好发展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健康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用户体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目前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环境下开展健康传播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思路。在国内健康传播研究领域,本文是从政府医疗卫生机构视角首次对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研究。一是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应建立以卫生部门主导的健康传播体系。即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播主体的、公益性的、服务模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次传播服务体系。它强调“资源整合,协同共建”,将政府医疗卫生系统内分散的力量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以整合;加强“战略协调,合作共赢”,协调卫生系统外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围绕“面向公众,理念提升”,积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的提升。二是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在总结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实践中不同属性主体在健康传播中的特点和问题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包括传播主体系统的构建、健康传播内容的建设、健康传播体系的技术实现、健康传播服务方式的识别、健康传播效果的评估、健康传播的制度保障建设等;三是对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紧密结合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提出建立卫生部门主导的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体系,对于加快提升我国公众健康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健康并推动健康传播学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谢玥[8](2010)在《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从美国的“9.11”事件、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到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08年的汶川“5.12”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诸多来势凶猛的突发事件和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健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的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综合医院,综合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事件的处置结果。综合医院的应急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据科学分析得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减少灾害事故对群体的伤亡,尽可能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特别是云南省卫生现状,介绍了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国内外的基本情况和医院目前的分级分类情况,论述了综合医院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存在的风险、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并从应对能力建设的内涵入手,结合国外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和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阶段的特点提出综合医院需要树立法制意识、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建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建立指挥系统、完善急救工作流程,加强人才培养到风险评估和应急保障等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对提高云南省综合医院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焦玉美[9](2010)在《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从1998年的特大雪灾到2009年特大旱灾,从2003遭遇“非典”的威胁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从各种事故灾难到不法分子蓄意的打砸抢烧事件,这些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极大危害性的事件给西藏自治区政府敲醒了警钟——有效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但是与内地一些发达省份和城市相比,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问题主要有:缺乏常态管理下的危机管理意识,缺乏良好的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以及缺乏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等等。如何从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出发,构建适合西藏自治区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是当前西藏自治区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在汲取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在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上做一些深入的研究。笔者在讨论和分析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恢复重建机制以及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危机教育、培训、演练机制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理论内涵,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介绍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现状,包括目前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类型、特点,以及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着重对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运行机制和辅助机制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不仅总结了其中取得的经验而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同时针对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笔者将首次对这次危机事件的应对和恢复重建工作,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剖析了其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得出了建设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有益启示;第五章就上一章所指出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蒋巍[10](2010)在《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文中研究说明"灾难史和文明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蒋巍用宏阔而敏锐的目光,扫视了自上世纪末到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大灾大难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国家行动、社会事件、文化思潮,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时事观察"的基础上,向读者奉献出了这部"断代史"式的纪实文学作品,警示世人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

二、关于西藏自治区驻内地办事机构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的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西藏自治区驻内地办事机构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始终坚持依法科学防控
    1. 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2. 国务院启动应对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3. 中央派出指导组
    4. 各级政府相继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
二、疫情防控依法有序展开
    1. 依法确定新型肺炎的名称
    2. 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3. 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4. 依法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三、依法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1. 应急响应的启动
    2. 应急响应等级的调整
四、坚持依法防控疫情
    1. 从立法环节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化水平
    2. 从执法、司法和守法环节保障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统筹推进
五、结语

(2)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研究理论支撑
    2.1 核心概念
        2.1.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2 应急能力
        2.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主要理论支撑
        2.2.1 风险控制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现状透视
    3.1 F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结果
    3.2 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的建设历程
        3.2.1 第一代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
        3.2.2 第二代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
    3.3 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存在的短板
        3.3.1 应急预测预警水平低
        3.3.2 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3.3.3 横向部门联动性不强
        3.3.4 工作流程设计待优化
第四章 制约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4.1 内在因素
        4.1.1 专业应急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4.1.2 自身应急体系建设的完善性
        4.1.3 日常应急保障训练的有效性
        4.1.4 应急实验检测能力的可靠性
    4.2 外在因素
        4.2.1 横向应急部门之间的协同性
        4.2.2 涉卫应急法律制度的完整性
        4.2.3 健教宣传与媒体沟通顺畅性
第五章 国内外疾控机构应急能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5.1 持续完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
        5.1.1 完善预警机制
        5.1.2 创新应急保障体制
        5.1.3 强化应急联动
        5.1.4 持续修订法律
    5.2 推动信息化管理与建设
        5.2.1 不断增强监测系统敏感性
        5.2.2 借助信息化手段开拓创新
        5.2.3 通过信息化平台促进联动管理
        5.2.4 利用大数据做好事前预警
    5.3 积极主动做好媒体应对和宣传教育
        5.3.1 主动应对媒体并有效引导舆论
        5.3.2 提升市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3.3 迅速有力应对负面网络舆情
第六章 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的路径
    6.1 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升应急预测预警能力
        6.1.1 完善网络直报系统建设路径,拓展监测种类和覆盖面
        6.1.2 积极开展预警专业研究,提升专业人员疫情敏感性
    6.2 加强应急资源和知识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6.2.1 夯实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和完善应急工作设备
        6.2.2 强化应急知识培训,完善应急参与者知识结构
    6.3 建立完善的信息流转渠道,提升应急信息化整体水平
        6.3.1 运用新型大数据处理技术,增强信息实时处理能力
        6.3.2 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做好信息化建设人才支撑
    6.4 加强横向部门间联系,提升决策和指挥协调能力
        6.4.1 加强同级横向机构合作,提高横向合作业务水平
        6.4.2 强化问责机制,以问责倒逼决策高效和指挥协调
    6.5 优化应急工作流程设计,提升应急运行管理水平
        6.5.1 规范应急工作流程,强化应急全过程处置评估
        6.5.2 建立平战转换模式,明晰机构与人员职责分工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3)基于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卫生热线建设研究 ——以X省12320卫生热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卫生热线的理论来源
    2.1 理论基础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1.2 电子化公共服务
    2.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卫生热线实践的指导
        2.2.1 服务导向原则
        2.2.2 民主参与原则
        2.2.3 回应力原则
        2.2.4 信息公开原则
第三章 12320卫生热线的发展和现状
    3.1 全国12320卫生热线的基本情况
        3.1.1 卫生热线的历史发展
        3.1.2 卫生热线的建设现状
        3.1.3 卫生热线的积极作用
    3.2 X省12320卫生热线的建设现状
        3.2.1 X省卫生热线的服务内容
        3.2.2 X省卫生热线的运行流程
        3.2.3 X省卫生热线的运行成效
        3.2.4 X省卫生热线的建设特点
第四章 X省12320卫生热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X省12320卫生热线存在的问题
        4.1.1 热线受理数量有限
        4.1.2 服务形式强于内容
        4.1.3 热线回应力不足
    4.2 X省12320卫生热线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公众中心”服务理念缺失
        4.2.2 宣传方法不当频次低
        4.2.3 人员专业素质待提升
        4.2.4 管理服务流程不完备
        4.2.5 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4.2.6 外环境挑战应对不足
第五章 南京12320卫生热线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5.1 南京12320卫生热线建设的经验
        5.1.1 南京12320卫生热线的发展概况
        5.1.2 南京12320卫生热线的发展特色
    5.2 南京12320卫生热线建设的启示
        5.2.1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
        5.2.2 注重政府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
        5.2.3 多元利益表达,倡导公民参与
        5.2.4 以公民为中心,提升政府回应力
第六章 优化12320卫生热线服务的路径选择
    6.1 变革政务理念,增强热线回应力
        6.1.1 以公众中心,满足公众需求
        6.1.2 加强信息公开,提高互动程度
    6.2 优化热线功能,提高热线政务治理能力
        6.2.1 明确服务重点,优化资源配置
        6.2.2 提供集成性平台,重视个性化服务
    6.3 改进工作方法,增进热线社会关注度
        6.3.1 丰富宣传形式,注重品牌建设
        6.3.2 转换互联网思维,发展智慧政务
    6.4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热线公共服务能力
        6.4.1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6.4.2 树立行业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
    6.5 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热线制度环境
        6.5.1 完善监督评价,强化部门联动
        6.5.2 健全机制流程,保障信息安全
结论及今后进—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研究 ——以2000-2012年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公共危机传播的研究综述
        二、媒介角色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传播
        三、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
        四、媒介角色
    第四节 研究架构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及资料说明
        三、研究的创新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应然角色建构
    第一节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媒介角色的建构逻辑
        一、社会学中的“角色”概念
        二、角色论的理论框架
        三、角色理论用于媒介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四、基于角色理论的媒介角色建构逻辑
    第二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应然角色的建构路径
        一、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应然角色建构的价值标准
        二、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应然角色建构实践
第三章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演进
    第一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演进的历程
        一、公共危机传播启蒙期的媒介角色
        二、公共危机传播觉醒期的媒介角色
        三、公共危机传播深化期的媒介角色
    第二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演进的性质和逻辑
        一、媒介角色演进的性质
        二、媒介角色演进的逻辑
    第三节 公共危机传播传媒介角色演进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三、媒体因素
第四章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冲突
    第一节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媒介角色身份
        一、政府喉舌角色
        二、市场主体角色
        三、社会公器角色
    第二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冲突现状
        一、政府喉舌角色与社会公器角色之间的冲突
        二、市场主体角色与社会公器角色之间的冲突
        三、政府喉舌角色与市场主体角色之间的冲突
    第三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冲突原因
        一、政府因素
        二、市场因素
        三、公众因素
第五章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重构路径
    第一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重构的政府路径
        一、形成以实现媒介公共性为导向的媒介体制改革目标
        二、建立实现媒介主体性的配套机制
        三、制订保障和规范媒介公共危机报道的政策法规
    第二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重构的媒体路径
        一、形成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导向的角色意识
        二、建立行业内的自律和公众监督机制
        三、制订公共危机报道的相关准则
    第三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重构的公众路径
        一、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
        二、完善公众的媒介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5)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一) 关于公共安全的界定及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二) 关于公共安全管理的一般逻辑过程
        (三) 关于中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关于健全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五) 简要评析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与写作框架
第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解析
    一、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范畴
        (一) 安全与公共安全
        (二) 城市与城市公共安全
        (三)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界定
    二、 城市发展与公共安全问题的逻辑关联
        (一) 城市发展的大致历程
        (二) 城市发展的趋势特征
        (三) 城市发展与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凸显
    三、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主要理论资源
        (一) 国际政治学中的国家安全理论
        (二) 公安学中的公安管理、治安学理论
        (三) 法学与危害公共安全罪
        (四) 安全科学中的安全科学技术理论
        (五) 管理学中的危机管理理论
        (六) 城市管理学中的城市综合减灾理论
第二章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
    一、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践背景
        (一)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紧迫形势
        (二)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形势的总体特征
        (三)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形势严峻的原因
    二、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宏观架构
        (一) 法制依据
        (二) 管理体制
        (三) 管理过程
        (四) 运行机制
    三、 城市自然灾害管理
        (一) 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律依据
        (二) 自然灾害的管理体制
    四、 城市事故灾难管理
        (一) 事故灾难管理的法律依据
        (二) 事故灾难管理机构
        (三) 管理过程
    五、 城市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一) 相关法律
        (二) 管理机构
        (三) 管理过程
    六、 城市社会安全事件管理
        (一) 社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 管理机构
        (三) 管理过程
第三章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重视应急管理,预防管理不足
    二、 重视分工管理,合作治理不足
    三、 重视建章立制,落实机制不足
    四、 重视政府责任,社会动员不足
    五、 重视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足
    六、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美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一、 美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整体特征
        (一) 在组织体制上,建立了相对健全的专门管理机构
        (二) 适合的修订和完善法律支持系统
        (三) 有比较充足的资源支持系统
        (四) 在思想观念上,建立了公众危机防范意识
        (五) 根据情况变化发展,不断实践新的公共安全管理方式
    二、 美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一) 成功经验
        (二) 不足之处
        (三) 对美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总体评价
    三、 美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启示
        (一)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及协调机构
        (二) 要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三) 要加强灾难预测和准备机制
        (四) 鼓励社会力量(非政府组织、个人)广泛参与
        (五) 要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和科学技术进步
        (六) 培养公民的危机和灾难意识
        (七) 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管理人才
        (八) 建立以城市政府为主的预防应对体系
        (九) 善于总结灾难危机经验
第五章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 在管理理念上,重视预防而不仅是治疗,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
        (一) 形成防范意识
        (二) 加强防范工作的落实
        (三) 组织实施有效的灾难预防、商讨活动
        (四) 建立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
    二、 在管理视野上,重视相互合作而不仅是彼此分责,加强区域城市间的合作治理
        (一) 建立跨城市的综合协调机构
        (二) 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政策的协商机制
        (三) 实现公共安全管理的资源互济与共享
    三、 在管理规范上,重视机制落实而不仅是建章立制,加强方案的可操作性
        (一) 信息机制
        (二) 资源保障机制
        (三) 教育培训机制
    四、 在管理主体上,重视社会集体努力而不仅是政府单兵作战,加强社会动员和参与
        (一) 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
        (二) 政府内部各部分有效联动
    五、 在管理内容上,重视系统而不仅是要素,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综合治理
        (一) 对庞大的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辖区划分,进行综合性单元式管理
        (二) 切实加强对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统一领导
        (三) 实现各类公共安全事件预案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重大传染病疫情方面的研究
        1.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成与扩散机理
        1.2.3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政府应对能力相关理论
    2.1 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基本理论
        2.1.1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定义
        2.1.2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特征
        2.1.3 传染病疫情的分类与分级
    2.2 突发公共事件的生命周期与全面管理理论
        2.2.1 灾害、危机与突发公共事件的生命周期理论
        2.2.2 突发公共事件的全面应急管理理论
    2.3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理论
        2.3.1 应对能力是政府能力重要组成部分
        2.3.2 应对能力是一种动态管理能力
        2.3.3 应对能力是实现应急管理目标的综合效果体现
    2.4 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理论
        2.4.1 中国应急预案体系
        2.4.2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
        2.4.3 中国应急管理机制
        2.4.4 中国应急管理法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特征及扩散机理
    3.1 "非典"与甲型H1N1疫情概述
    3.2 "非典"与甲型H1N1疫情的数据收集
    3.3 "非典"与甲型H1N1疫情特征分析
        3.3.1 "非典"疫情时空特征
        3.3.2 甲型H1N1疫情时空特征
        3.3.3 "非典"疫情与甲型H1N1疫情特征比较分析
    3.4 重大传染病疫情扩散机理分析
        3.4.1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扩散方式分析
        3.4.2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扩散动力分析
        3.4.3 重大传染病疫情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政府应对能力理论模型构建
    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发展和现状分析
        4.1.1 "非典"事件成为应对体系建设的起点,政府应对能力逐渐加强
        4.1.2 甲流感事件成为应对体系建设的考点,政府应对能力得到展现
    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重救轻防"思想仍然严重,预警预控功能不足
        4.2.2 预案缺乏宏观的通盘考虑和微观的可操作性
        4.2.3 监测与信息报告系统建设重硬件、轻软件
        4.2.4 缺乏权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综合部门
        4.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专业人员缺乏
        4.2.6 没有充分调动整个社会的应对力量
    4.3 政府应对能力构成概念模型构建
        4.3.1 应对阶段及概念模型
        4.3.2 应对能力构成要素及指标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构成要素实证研究
    5.1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问卷设计
    5.2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数据收集
    5.3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变量测量
        5.3.1 因变量——政府应对能力
        5.3.2 自变量——应对准备能力
        5.3.3 自变量——预警管理能力
        5.3.4 自变量——应急处理能力
        5.3.5 自变量——事后处理能力
    5.4 数据分析方法设计
    5.5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模型实证研究
        5.5.1 模型原理
        5.5.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5.5.3 模型结果
        5.5.4 应对准备能力
        5.5.5 预警管理能力
        5.5.6 应急处理能力
        5.5.7 疫后处理能力
    5.6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实证模型校验
        5.6.1 应对准备能力
        5.6.2 预警管理能力
        5.6.3 应急处理能力
        5.6.4 疫后处理能力
    5.7 实证研究结果与讨论
        5.7.1 实证研究结果
        5.7.2 实证研究讨论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发展变化研究
    6.1 政府应对能力发展变化研究目的
    6.2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发展变化研究内容与方法
    6.3 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发展变化研究结果
        6.3.1 应对准备能力发展变化分析
        6.3.2 预警管理能力发展变化分析
        6.3.3 应急救援能力发展变化分析
        6.3.4 疫后处理能力发展变化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启示
    7.3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对能力调查问卷

(7)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本项研究的目的
        1.2.2 本项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现状
        1.3.2 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健康
        2.1.2 传播
        2.1.3 健康传播
        2.1.4 健康教育
        2.1.5 健康促进
        2.1.6 健康管理
        2.1.7 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
        2.1.8 健康传播体系
    2.2 健康传播的理论基础
        2.2.1 传播的分类
        2.2.2 把关人理论
        2.2.3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2.2.4 议程设置理论
        2.2.5 健康传播的维度
第三章 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发展现状
        3.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
        3.1.2 医学信息研究机构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
        3.1.3 政府机构主导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
        3.1.4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
        3.1.5 国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特点小结
    3.2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现状
        3.2.1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
        3.2.2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
        3.2.3 国内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特点小结
第四章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用户体验研究
        4.1.1 用户体验方案设计
        4.1.2 测试结果主要问题汇总
    4.2 省级疾控中心网站健康传播内容初步评价
    4.3 省级疾控机构网站建设能力调查
        4.3.1 调查方案设计
        4.3.2 调查结果汇总及分析
    4.4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问题分析
        4.4.1 卫生管理机构网站
        4.4.2 健康教育机构网站
        4.4.3 12320网站
        4.4.4 医学科研机构网站
    4.5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6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问题及原因分析
        4.6.1 传播主体的非公益性
        4.6.2 传播主体的“把关人”能力不足
        4.6.3 传播内容的商业目的明显
        4.6.4 传播对象的选择性
        4.6.5 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
第五章 受众网络环境下需求分析及健康信息分类
    5.1 公众对网络环境下健康信息的需求调查
        5.1.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5.1.2 调查情况说明
        5.1.3 结果分析
        5.1.4 调查总结
    5.2 我国公众面对的健康信息网络环境分析
    5.3 健康信息的分类
    5.4 基于中国疾控中心网站访问数据分析受众需求
        5.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5.4.2 热点问题相关信息
        5.4.3 一般健康信息
        5.4.4 个性化健康信息需求
    5.5 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重点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框架
    6.1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依据
        6.1.1 理论依据
        6.1.2 现实依据
    6.2 构建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6.2.1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相关信息需求增加
        6.2.2 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国兴起
        6.2.3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趋势
        6.2.4 卫生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工作中缺少宏观设计
    6.3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优势
    6.4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思路
        6.4.1 总体目标
        6.4.2 总体框架
        6.4.3 构建"资源整合,协同共建"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
        6.4.4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应强调战略协调,合作共赢
        6.4.5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应始终面向公众,提升服务理念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的内容与实现形式
    7.1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传播主体系统构建
        7.1.1 健康传播主体的构成
        7.1.2 健康传播主体的赢效因素
        7.1.3 传播主体的“把关人”能力分析
    7.2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内容建设
        7.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热点问题
        7.2.2 医学知识与科学研究进展
        7.2.3 各地医疗就诊信息
        7.2.4 药品信息
        7.2.5 健康教育及科学普及
        7.2.6 卫生管理信息
        7.2.7 卫生监督信息
        7.2.8 个性化需求
    7.3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技术实现
    7.4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传播形式
        7.4.1 网络为媒介的健康传播主要服务方式
        7.4.2 对不同人群有效获取健康信息的助力
    7.5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传播效果
        7.5.1 重视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可理解性
        7.5.2 对传统媒体宣传的指导作用
    7.6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制度保障
        7.6.1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机构面向公众的健康信息服务职能
        7.6.2 重视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7.6.3 公益性健康传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八章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建设的案例分析
    8.1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定位
    8.2 网站建设的目标
    8.3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的传播学分析
        8.3.1 传播主体的信息组织协同模式
        8.3.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传播内容分析
        8.3.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健康传播的主要服务方式
        8.3.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制度建设
    8.4 美国MedlinePlus和CDC信息组织模式与启示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9.2.1 创新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活力
        9.2.2 加强传播主体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健康传播者
        9.2.3 搭建技术平台和研究协作平台,加强健康传播的学科建设
        9.2.4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健康传播研究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用户体验测试方案
    附件二:省级疾控中心网站健康信息初步评价
    附件三:省级疾控中心调查问卷
    附件四:关于因特网上健康信息的用户调查
    附件五: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致谢
作者简历

(8)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分析
        (一) 定义
        (二) 特点
        (三) 种类
    三、云南省卫生现状
        (一) 云南省卫生基本情况
        (二) 本研究以云南省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
第二章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一、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二)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三) 国内学者对我国医疗应急体系能力建设的研究
    二、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分类情况
    三、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现状
        (一)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二)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风险
        (三)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存在的困难
        (四)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综合医院面临要处理的四种关系
第三章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分析
    一、应对能力建设
        (一) 应对能力建设的内涵
        (二) 国外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建设
        (三) 国内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建设
    二、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能力分析
    三、提高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一) 预防能力(事前)
        (二) 处理和控制能力(事中)
        (三) 恢复能力(事后)
        (四) 评估能力(事前、中、后)
参考文献
致谢

(9)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
        1.2.2 国内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
        1.2.3 对相关文献的简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理论内涵
    2.1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内涵
        2.1.1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区别
        2.1.2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内涵
    2.2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内容
        2.2.1 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2.2.2 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
        2.2.3 公共危机管理运行机制和辅助机制的关系
第三章 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现状
    3.1 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类型
        3.1.1 自然灾害型的公共危机的现状
        3.1.2 事故灾难型的公共危机现状
        3.1.3 公共卫生事件型的公共危机现状
        3.1.4 社会安全事件型的公共危机现状
    3.2 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特点
        3.2.1 种类多、频率高
        3.2.2 影响范围广
        3.2.3 处置不当会引发各个民族矛盾
    3.3 西藏自治区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3.3.1 西藏自治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3.2 公共危机管理是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基本职能
        3.3.3 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章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经验
        4.1.1 公共危机管理运行机制
        4.1.2 公共危机管理辅助机制
        4.1.3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取得的其它经验
    4.2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拉萨“3.14”案例
        4.2.2 由拉萨“3.14”案例分析危机管理机制取得的经验
        4.2.3 拉萨“3.14”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4.3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4.3.2 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
第五章 构建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5.1 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5.1.1 预警机制
        5.1.2 快速反应机制
        5.1.3 恢复重建机制
    5.2 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
        5.2.1 构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公开机制
        5.2.2 构建健全的应急资金保障机制
        5.2.3 构建制度化的危机教育、培训、演练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关于西藏自治区驻内地办事机构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的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保障[J]. 熊文钊,王秋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研究[D]. 张小婉.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3]基于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卫生热线建设研究 ——以X省12320卫生热线为例[D]. 吴婧. 西北大学, 2016(05)
  • [4]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研究 ——以2000-2012年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为例[D]. 周榕. 武汉大学, 2013(06)
  • [5]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 赵汗青.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6]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研究[D]. 祝江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6)
  • [7]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D]. 张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8]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D]. 谢玥. 云南大学, 2010(05)
  • [9]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 焦玉美. 西藏大学, 2010(05)
  • [10]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J]. 蒋巍. 中国作家, 2010(08)

标签:;  ;  ;  ;  ;  

西藏自治区驻内地办事处关于非典疫情防控工作的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