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嵌埋铅锌矿选矿技术研究

细粒嵌埋铅锌矿选矿技术研究

一、细粒嵌布铅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娟[1](2021)在《基于铜-铵协同活化的菱锌矿强化硫化浮选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氧化锌矿是我国重要的锌矿资源,硫化胺浮选法和硫化黄药浮选法是富集氧化锌矿的主要方法,但胺类捕收剂的选择性较差且对矿泥极其敏感,浮选泡沫极其稳定,消泡非常困难,生产难于控制。相比于硫化胺浮选法,硫化黄药浮选法受矿泥的影响较弱,因此,硫化黄药浮选法的深入研究有望实现低品位复杂氧化锌矿资源的高效回收。大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氧化锌矿物需经过硫化后才能通过黄药类捕收剂获得较好的浮选效果,但常规的表面硫化存在硫化效率低、硫化程度弱、硫化层不稳定等缺点,导致黄药在矿物表面难以稳定吸附,浮选指标较差。因此,氧化锌矿物表面强化硫化是实现硫化黄药浮选法高效回收氧化锌资源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表面硫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铜–铵协同强化硫化氧化锌矿物”的技术思路。本论文以典型的氧化锌矿物菱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DFT模拟计算、动电位测定、XPS分析、ToF-SIMS表征以及浮选试验相结合,多角度、多尺度研究了菱锌矿与硫组分的相互作用构型、历程、产物等,揭示了硫化钠硫化体系菱锌矿表面的硫化特性及浮选机理。通过溶液化学计算查明铜离子和铜–铵协同体系活性组分的分布规律,为后续的菱锌矿表面活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CP-OES、动电位测定、XPS、ToF-SIMS等分析检测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活化体系矿物表面铜组分的吸附特性以及活化产物的差异,从而揭示了菱锌矿表面活性组分的活化机制。通过考查菱锌矿在不同硫化体系的浮选行为、矿物表面动电位、元素组成及其化学态、硫化产物的分布等,查明了铜离子和铜–铵组分对菱锌矿表面硫化特性的影响,揭示了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机制。借助XPS、动电位测定、吸附量检测、FT-IR等对铜离子与硫化的菱锌矿表面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捕收剂在不同硫化体系的吸附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后铜离子和捕收剂的吸附机制。结合菱锌矿的表面活化、硫化行为、黄药吸附特性、浮选行为、以及表面活化产物和硫化产物解析,最终建立了基于铜–铵协同活化的菱锌矿强化硫化浮选理论体系。菱锌矿在破碎和磨细过程中易沿着Zn–O键结合力薄弱处发生断裂,导致新生的矿物表面暴露大量的Zn2+组分,这些暴露的Zn2+组分在矿浆溶液中会形成大量的锌–羟基络合物,导致矿物表面亲水性增强;当采用黄药对菱锌矿进行直接浮选时,黄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能力较弱,难以稳定存在,矿物的可浮性较差,即使加大黄药浓度也不能明显提高其浮选回收率;经过硫化钠处理后,菱锌矿的浮选回收率得到增加,但仍有超过45%的菱锌矿损失于尾矿中;铜离子和铜–铵组分的添加能够极大地提高菱锌矿的浮选回收率,在硫化钠和黄药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菱锌矿在铜离子活化体系的浮选回收率最高增加19个百分点,在铜–铵组分协同活化体系的浮选回收率最高增加32个百分点。菱锌矿表面活化过程中,铜离子在矿浆溶液中主要以Cu2+和Cu(OH)+的形式存在,而铜氨络合物主要以Cu(NH3)22(10)和Cu(NH3)3(17)(10)的形式存在,因此矿浆溶液中的Cu2+会与矿物表面的O位点结合,形成–O–Cu组分,同时矿浆溶液中的Cu(OH)+与矿物表面的Zn(OH)mn+组分发生脱水反应,在矿物表面生成–Zn–O–Cu组分;在铜–铵协同活化体系,矿浆溶液中的活性组分Cu(NH3)22(10)和Cu(NH3)3(17)(10)与菱锌矿作用后,在矿物表面生成Cu(II)组分和–Cu–OH/Cu(NH3)n2+组分,实现了菱锌矿表面活化。与铜离子活化相比,菱锌矿在铜–铵协同体系的活化效果更佳,矿物表面生成铜组分的含量更高、反应活性更强,且矿浆溶液中的铜组分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效率更高,有利于后续硫离子的吸附。硫化钠能够吸附在菱锌矿表面,生成由硫化锌(Zn S)和多硫化锌(Zn Sn)共同组成的硫化产物;DFT模拟计算表明,HS–离子能够在菱锌矿(101)面的Top位、Bottom位吸附以及Bridge位发生吸附,并形成稳定的Zn–S化学键,吸附稳定性依次为:Top位<Bottom位<Bridge位。此外,硫化钠也能吸附在铜离子和铜–铵组分协同活化的菱锌矿表面,并在矿物表面生成由Cu(I)–S和Cu(II)–S组成的硫化铜组分,即矿物表面的硫化产物由硫化锌和硫化铜组分组成;菱锌矿在不同硫化体系的硫化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铜–铵协同活化体系、铜离子活化体系、单一的硫化钠体系,相比于铜离子活化体系,菱锌矿在铜–铵协同活化体系矿物表面硫化产物的含量更高、活性更强。铜离子能够在硫化钠体系、铜离子活化体系、铜–铵协同活化体系硫化的菱锌矿表面吸附,并生成由Cu(I)–S和Cu(II)–S组成的活化产物;与铜离子活化体系相比,菱锌矿在铜–铵协同活化体系强化硫化后铜离子的活化效果更好,矿物表面生成的硫化铜组分含量更高、反应活性更强,有利于矿物表面吸附更多的黄原酸盐;在黄药初始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黄药在不同硫化体系硫化的菱锌矿表面的吸附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铜–铵组分强化硫化体系、铜离子强化硫化体系、硫化钠硫化体系。因此,菱锌矿经铜–铵协同活化后,不仅实现了矿物表面强化硫化,还增强了矿物表面的疏水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菱锌矿的可浮性,为实现氧化锌矿的高效硫化浮选回收提供理论支撑。

方健[2](2021)在《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含金硫化铜钼矿的综合回收一直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在保证主金属铜钼回收指标不劣化的前提下,开发对伴生金银高效回收工艺的研究,对我国金银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凉山拉拉铜矿矿石整体具有较好的可选性,但在生产过程中偶尔会存在反常现象,会出现铜品位低,伴生金银的品位和回收率偏低且波动性较大的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该难选矿石原矿性质相比于正常生产流程样较为复杂,一旦选别过程中出现该类矿石,会对选矿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现场处理该类矿石的主要方法为将其与易选矿石配矿制得新的生产流程样进行选别。本论文以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难选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并以工艺矿物学为理论基础,参照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对该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试验研究,并基于实验室试验结果,对配有部分该难选矿石的现场生产流程样进行浮选验证试验,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选别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拉拉矿区含金硫化铜钼矿中铜、钼以及伴生金银的技术指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钼、金和银,其含量分别为0.73%、0.091%、0.27g/t和1.52g/t。矿石中铜基本以硫化铜形式存在,其中原生硫化铜占89.16%,次生硫化铜占10.84%。铜的独立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分配率达到了93.46%;钼的独立矿物只有辉钼矿一种,分配率为91.34%;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在自然金中,分配率为68.09%;矿石中银无独立矿物,主要以类质同象或机械混入物的形式赋存在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铁矿中。矿石中黄铜矿与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和辉钼矿等金属矿物关系十分密切,自然金粒度极细,且与多种矿物嵌布关系复杂,严重影响了铜、金资源的高效回收。通过对难选矿石进行浮选试验,以现场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确定了在粗选磨矿细度-0.074mm占80%,粗选石灰用量为1000g/t,丁基黄药用量为40g/t,丁铵黑药用量为10g/t,柴油用量为120g/t,2#油用量为40g/t;精选石灰用量为500g/t;扫选丁基黄药用量5g/t的条件下,通过两粗三精两扫,粗选精矿再磨再选,中矿顺序返回的工艺流程,最终得到铜钼混合精矿。闭路试验可得混合精矿中最佳铜品位为11.81%,回收率为93.50%;钼品位为1.38%,回收率为89.69%;金品位为2.74g/t,回收率为63.24%;银品位为8.94g/t,回收率为25.23%。现场生产流程样包含有部分该难选矿石,采用对该难选矿石的技术方案,对现场生产流程样的验证试验获得了明显优于原难选矿石浮选试验的结果,现场生产流程样浮选闭路试验铜钼混合精矿中铜钼金银品位分别为25.854%、2.010%、6.57g/t、27.99g/t,混合精矿中铜钼金银的回收率分别为96.68%、87.05%、70.92%、35.99%。浮选指标优良,超过选厂实际生产技术指标。现场流程对石灰用量进行调试,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石灰用量有利于选厂在不严重影响主金属铜回收指标的前提下提高该类矿石中金和银等有价金属的品位,为同类型含金硫化铜钼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价值。

陈章鸿[3](2021)在《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铜铅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直接影响国防、经济、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安全。目前我国铜金属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0%,随着铜铅锌矿资源不断开采、加工、利用,铜矿资源无法满足国内铜消费的最低需求。老挝丰沙里省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矿石,开展该资源的高效分离与利用研究,对增加外部供给及解决同类矿石资源难分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先进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手段对矿石性质进行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浮选探索试验、混合浮选试验、部分混合浮选及分离试验、优先浮选试验研究,最终确定可行的浮选工艺流程与药剂制度,获得了满意的分离指标。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以硫化物为主,原矿含铜、铅、锌较高,银不同程度地与硫化物伴生,各有用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矿石中原生硫化铜黄铜矿占82.1%、次生硫化铜占9.21%、其它铜占8.69%;矿石中铅赋存形式较为复杂,方铅矿占88.05%,但碳酸铅、硫酸铅和铅铁矾等形式存在的氧化铅合计11.95%,后者很难通过选矿充分富集回收;矿石中的锌呈闪锌矿产出占93.38%,而呈其他形式存在的氧化锌分布率相对较低。混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及分离试验表明:该复杂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离矿石。采用简单的硫化矿浮选药剂,即可得到高回收率的铜铅锌混合精矿,但混合精矿难以实现高效分离。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体系中,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铜粗选,是实现该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开路试验采用极具特色的硫酸作为调整剂,亚硫酸钠和硫酸锌作为组合抑制剂,丁铵黑药和Z-200作为选择性捕收剂,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快速浮铜;选铜尾矿采用石灰及硫酸锌作为调整剂,乙硫氮作为选择性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流程选铅;选铅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流程选锌。在原矿含Cu 2.05%、Pb 5.76%、Zn 3.24%时,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3.03%,回收率为76.51%,铜精矿含Pb 27.28%,含Zn2.92%;铅精矿品位39.60%,回收率47.99%,铅精矿含Cu 4.29%,含Zn7.05%;锌精矿品位49.29%,回收率为51.05%,锌精矿含Cu0.18%,含Pb 3.05%。通过实施弱酸性介质中快速优先浮铜、选铜中矿返回选铅的新工艺闭路试验,达到了有用矿物“能收早收、分类回收”的目的。在原矿含Cu 2.06%、Pb 5.79%、Zn 2.92%、Ag 443g/t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含Cu 20.18%、Pb 10.32%、Zn 1.52%,Cu回收率达到82.39%,且伴生银在铜精矿中含量高达2738g/t,回收率为52.00%;铅精矿含Pb 45.35%、Cu 2.43%、Zn 3.34%,Pb回收率达到71.51%,Ag的品位达728g/t,回收率为15%;锌精矿含Zn 42.21%、Cu 0.07%、Pb 2.55%,Zn回收率达到70.11%,Ag的品位达1643g/t,回收率为18%。本试验研究成功地实现了铜、铅、锌的高效分选及伴生银的综合回收,解决了该企过去只能廉价出售铜铅锌混合精矿的困境,为该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参考。

苏建芳,肖巧斌,王中明,谭欣,刘方,刘书杰,凌石生,路东明[4](2020)在《内蒙古某高硫高砷难处理铜铅锌矿石选矿工艺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内蒙古某铜铅锌硫化矿石中铜、铅、锌含量分别为0.26%、0.72%、4.60%,硫、砷含量分别为13.14%、2.49%,属于高硫高砷难处理硫化矿石。为实现矿石中铜、铅、锌、硫的有效回收,避免传统高碱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铜铅混浮、磁选脱硫、锌浮选条件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经"铜铅混浮(粗精矿再磨精选)—铜铅混合尾矿磁选脱硫—锌浮选"全流程闭路试验,最终可获得铜、铅、银品位分别为9.27%、40.53%、4 397.76 g/t,铜、铅、银回收率分别为59.22%、88.93%、74.05%的铜铅混合精矿,及锌品位45.94%、锌回收率93.10%的锌精矿,选别指标良好,实现了铜、铅、锌及伴生银的有效回收,降低了精矿中有害杂质砷的含量。

翁存建,张慧婷,朱贤文,赖春华,王鹏程,罗仙平[5](2020)在《郭家沟铅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浮选原则工艺的确定》文中指出郭家沟铅锌矿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铅锌金属储量较大,为高效开发利用该铅锌资源,采用化学分析、XRD、显微镜观察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探究了该铅锌矿石的浮选原则工艺。结果表明,铅锌矿属轻微氧化的硫化铅锌矿石,矿石中主要回收的有价金属为铅、锌及其伴生银,其含量分别为1.85%、5.75%和39.95 g/t;方铅矿和闪锌矿是铅、锌的主要赋存矿物,多以中细粒嵌布在矿石中。方铅矿以显微文象状交代闪锌矿、包裹交代黄铁矿,有的呈星点状、大小不等分布于石英和方解石中;闪锌矿常见包裹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微粒,被方铅矿交代穿切。方铅矿的嵌布粒度较闪锌矿细,选择合适的磨矿细度是铅、锌高效分离的前提。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铅优先浮选原则工艺流程。以新型高效捕收剂LP-12为铅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条件下,经1粗3精1扫选铅,选铅尾矿经1粗1精1扫选锌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铅品位55.08%、铅回收率91.70%、银品位896.93 g/t、银回收率69.15%的铅精矿,锌品位55.05%、锌回收率93.92%的锌精矿。试验研究成果可为该铅锌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张谦[6](2019)在《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铜铅锌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要的基础材料。我国铜铅锌资源虽然丰富,是全世界铅锌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单一的金属矿床逐渐减少。因此,研究铜铅锌氧硫混合矿的综合利用,对补充铜铅锌矿资源的不足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西藏甲玛矿区铜铅锌氧硫混合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铜铅锌同步浮选和冶金分离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原矿含Cu 0.53%,含Pb 1.29%,含Zn 0.54%;Au和Ag含量分别为0.28g/t和23.6g/t,脉石成分主要有SiO2、CaO和Al2O3等;其中铜、铅、锌氧化率分别为40.21%、79.31%、84.83%;矿石中铜主要赋存在斑铜矿、砷铜铅矿、黄铜矿、硅孔雀石中,部分铜赋存在孔雀石、辉铜矿、锌孔雀石、铜铅铁矾、硫砷铜矿、黝铜矿、铜蓝及闪锌矿中;铅主要赋存在白铅矿、砷铜铅矿、方铅矿中,部分铅赋存在铜铅铁矾中;锌主要赋存在硅锌矿、异极矿及闪锌矿中,部分锌赋存在菱锌矿、锌孔雀石、砷铜铅矿、砷锌钙矿、硫砷铜矿中;各矿物之间相互嵌布包裹,嵌布粒度不均匀,氧化率极高,可浮性非常复杂,致使铜铅锌矿物浮选回收和分离都十分困难。基于原矿性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论文采用“铜铅锌同步浮选—浮选精矿焙烧脱硫—焙烧渣浸出分离铅—浸出液萃取-电积分离回收铜和锌”的回收方案开展研究,并对各个阶段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优化,获得浮选和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浮选开路流程试验确定了精选、扫选次数,最终采用一粗三精两扫,中矿顺序返回的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混合精矿中Cu品位为7.72%,回收率为70.15%;Pb品位为22.17%,回收率为90.98%;Zn品位为4.81%,回收率为42.19%;Au品位为1.8g/t,回收率为47.41%;Ag品位为340.4g/t,回收率为77.32%的技术指标。混合精矿焙烧浸出试验获得的低品位铅精矿(品位为25%30%)交由冶炼厂冶炼回收。浸出液中铜的浸出率为87.43%,锌的浸出率为64.38%,通过萃取-电积可将铜和锌分别回收。论文采用选冶联合的工艺流程,最大化实现了铜铅锌氧硫混合矿的回收应用。

马原琳[7](2019)在《广西某硫化铅锌矿浮选优化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铅锌矿产资源历经多年开采,正面临着越来越贫细杂化的严峻问题。由于铅锌矿石性质发生改变,原本的工艺和药剂制度已经不能获得优质的产品。因此铅锌矿的高效分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原有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仪器条件下通过采用新型药剂及合适的药剂制度来优化生产指标,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是目前来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本文以广西某硫化铅锌矿为研究对象,该选厂生产指标存在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较低、铅锌精矿互含高的问题,了解到该选厂采用硫酸铜作为闪锌矿的活化剂,但硫酸铜存在活化作用选择性不强、需在高碱条件下使用的缺点,会对选矿指标和选厂效益产生巨大影响。而童雄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闪锌矿活化剂X-45,一方面活化能力和选择性能比硫酸铜好,另一方面成本较低、使用的pH环境更广。本文研究讨论新型活化剂X-45能否在代替硫酸铜的同时达到提高该选矿厂的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减少精矿铅锌互含、降低选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论文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XRD衍射分析、物相分析等检测方法对矿样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矿中68.60%的铅赋存于方铅矿中,88.34%的锌赋存在闪锌矿中,铅品位为0.86%,锌品位为3.86%,脉石矿物主要有重晶石、石英、白云石,方铅矿、闪锌矿与脉石矿物的嵌布特性复杂,粒度分布较广,粗细不均匀。选择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由试验结果得:在最佳药剂制度的条件下:采用新型活化剂X-45时,闭路试验得到的铅精矿品位为34.02%、回收率为56.67%、含锌12.33%,锌精矿品位为45.91%、回收率为90.99%、含铅1.86%。相较于硫酸铜,不但锌精选石灰最佳用量降低200g/t,而且锌精矿中锌品位提高了3.11%,锌回收率提高了2.56%,锌精矿含铅量降低了0.06%。由经济概算得采用新型活化剂X-45比硫酸铜每吨可节约0.25元药剂成本,每处理一吨原矿增加36.92元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最佳药剂制度条件下,对比两种活化剂作用下的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得:新型活化剂X-45的活化能力更强、活化作用更具选择性,且其适用的溶液pH环境更广;对比两种活化剂作用下的闪锌矿表面接触角大小可得,新型活化剂X-45的活化能力强于硫酸铜。

王金庆[8](2017)在《锡铁山铅锌硫化矿高效选矿工艺及分选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锡铁山铅锌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铅锌矿生产基地之一,目前该矿生产能力为处理原矿石150万吨/年,锡铁山铅锌矿资源优势独特,开发铅锌选矿清洁生产技术的资源基础良好,意义重大。近年来随开采深度不断加深,选矿厂入选原矿中铅锌品位下降、硫含量急剧升高,选厂铅锌浮选工艺在生产中出现铅浮选循环铅精矿中杂质锌含量高,伴生有价元素金、银回收率偏低;锌硫浮选循环硫酸铜及锌硫分离石灰用量大;尾矿矿浆pH值及重金属铜离子含量高,使得废水回用率低、新鲜水消耗高、尾矿水回用后对选矿指标影响大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纯矿物浮选实验、实际矿石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测试、ICP检测、接触角测量、紫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锡铁山铅锌硫化矿高效选矿工艺及分选机理。1)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黄铁矿的纯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Ca2+(pH>11)及XKY-01条件下,捕收剂25#黑药浮选体系可实现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黄铁矿的有效分离;丁基黄药诱导浮选时,当XKY-01、(XKH-01+CuSO4)、Ca2+(pH=12)作用于铁闪锌矿/黄铁矿的浮选体系中,可实现两种矿物的浮选分离。2)硫化锌矿物浮选活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活化剂强化矿物吸附捕收剂的能力大小为:XKH-01+CuSO4>CuSO4>XKH-01,此外XKH-01+CuSO4强化矿物疏水的能力最强;丁基黄药在铁闪锌矿表面是以化学吸附的形式作用,而受(XKH-01+CuSO4)活化后矿物与丁基黄药吸附产物的特征峰更强,吸附更为牢固,并出现了活化剂的特征峰;铁闪锌矿吸附金属铜离子在自然条件下能自发进行,Cu2+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而XKH-01存在体系下,吸附热更高,吸附量更大;Cu2+和XKH-01共同作用活化矿物时,可能增加了供黄药吸附的活性点数量,并与捕收剂作用后矿物表面会生成疏水的捕收剂金属盐Cu(ROCSS)2或其它盐类的表面化合物膜。3)实际矿石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以现场工艺流程结构(铅优先浮选-锌硫混浮-锌硫分离)为基础,采用新工艺(XKY-01强力抑制锌硫,25#黑药诱导浮铅,LP-02辅助捕收金银,XKH-01+CuSO4活化锌硫,精准调控浮选pH、矿浆电位、Ca2+浓度,强化分离锌硫)处理该矿石,获得了含铅72.73%、含锌1.95%、含硫15.92%、含金3.06g/t、含银994g/t,铅回收率93.40%、金回收率31.21%、银回收率82.68%的铅精矿,含锌49.17%、回收率93.23%的锌精矿以及含硫49.98%、回收率75.36%的优质硫精矿。新工艺有效改善了铅-锌、锌-硫浮选分离条件,提高了选矿综合指标。硫化锌矿物高效活化剂XKH-01+CuSO4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应用于工业试验后,年增锌金属产值12053361元,选矿药剂降低成本1787500元,累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3840861元。新工艺展现了较强的优越性,其对现场生产矿石适应性强、选矿流程稳定、锌选别指标理想。在铅、锌、硫的浮选分离体系中,当25#黑药诱导浮选时,XKY-01作锌硫矿物抑制剂,可以实现铅矿物与锌硫矿物的浮选分离;对受XKY-01抑制的锌硫浮选体系中,(XKH-01+CuSO4)提高了锌矿物上浮速度,强化了锌、硫矿物选择性疏水能力,降低了Ca2+(pH>11)介质下锌硫分离难度。因此,新工艺应用于锡铁山铅锌矿选矿实践中,实现了铅锌硫化矿物高效分选,选矿技术经济指标优异。

杨玉珠,周强[9](2016)在《2015年云南选矿年评》文中提出在广泛查阅2015年度国内矿业科技期刊、文献的基础上,对云南选矿工作者发表的选矿科技论文,云南选矿科技工作研究现状,从碎矿与磨矿、选矿工艺、选矿药剂、选矿设备及自动化、工艺矿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邱廷省,何元卿,余文,邱仙辉[10](2016)在《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硫化铅锌矿各种浮选工艺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从浮选电化学、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模拟的角度对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硫化铅锌矿捕收剂、铅锌浮选分离无机和有机抑制剂及硫化锌矿浮选活化剂的主要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提高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技术水平的主要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二、细粒嵌布铅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粒嵌布铅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铜-铵协同活化的菱锌矿强化硫化浮选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锌矿资源概述
        1.1.1 锌资源分布及特点
        1.1.2 锌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1.2 氧化锌矿物成因及分类
    1.3 氧化锌矿的选矿研究进展
        1.3.1 影响氧化锌矿浮选的主要因素
        1.3.2 氧化锌矿浮选工艺研究现状
        1.3.3 氧化锌矿浮选药剂研究现状
    1.4 氧化锌矿物强化硫化浮选研究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原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料、设备与药剂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药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浮选试验
        2.2.2 X射线衍射测定
        2.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
        2.2.4 Zeta电位测定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
        2.2.6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
        2.2.7 吸附量测试
        2.2.8 红外光谱分析
第三章 菱锌矿表面硫化特性及浮选机理研究
    3.1 菱锌矿表面硫化DFT模拟计算
        3.1.1 计算方法和结构模型
        3.1.2 HS~–组分在菱锌矿(101)面的吸附构型
        3.1.3 HS~–吸附对菱锌矿表面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3.1.4 态密度分析
        3.1.5 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
    3.2 菱锌矿表面硫化试验研究
        3.2.1 Zeta电位测定
        3.2.2 XPS分析
        3.2.3 ToF-SIMS表征
    3.3 菱锌矿浮选试验研究
        3.3.1 菱锌矿浮选回收率随硫化钠浓度的变化规律
        3.3.2 菱锌矿浮选回收率随黄药浓度的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菱锌矿表面活性组分的吸附特性及活化机制
    4.1 菱锌矿活化体系溶液化学计算
        4.1.1 Zn~(2+)–H_2O体系锌组分的分布规律
        4.1.2 Cu~(2+)–H_2O体系铜组分的分布规律
        4.1.3 Cu~(2+)–NH_3体系铜组分的分布规律
    4.2 铜离子体系菱锌矿表面活性组分的吸附特性及活化机制
        4.2.1 矿浆溶液中铜组分的变化规律
        4.2.2 铜离子存在条件下矿物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
        4.2.3 铜离子存在条件下矿物表面元素组成和化学态的变化规律
        4.2.4 铜离子存在条件下矿物表面Cu~+离子ToF-SIMS表征
    4.3 铜–铵体系菱锌矿表面活性组分的吸附特性及活化机制
        4.3.1 铜–铵体系矿浆溶液中铜组分的变化规律
        4.3.2 铜–铵体系菱锌矿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
        4.3.3 铜–铵体系菱锌矿表面元素组成和化学态的变化规律
        4.3.4 铜–铵体系菱锌矿表面Cu~+离子ToF-SIMS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浮选机制
    5.1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菱锌矿硫化浮选试验研究
        5.1.1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硫化钠浓度对菱锌矿浮选的影响
        5.1.2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黄药浓度对菱锌矿浮选的影响
        5.1.3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铵盐浓度对菱锌矿浮选的影响
        5.1.4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铜离子浓度对菱锌矿浮选的影响
    5.2 铜离子活化体系菱锌矿表面硫化特性及强化机制
        5.2.1 铜离子对菱锌矿硫化体系矿物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5.2.2 铜离子对菱锌矿硫化体系矿物表面元素组成的影响
        5.2.3 铜离子对菱锌矿硫化体系矿物表面化学态的影响
    5.3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菱锌矿表面硫化特性及强化机制
        5.3.1 铜–铵组分对菱锌矿硫化体系矿物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5.3.2 铜–铵组分对菱锌矿硫化体系矿物表面元素组成的影响
        5.3.3 铜–铵组分对菱锌矿硫化体系矿物表面化学态的影响
        5.3.4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硫化的菱锌矿表面ToF-SIMS表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后铜离子和捕收剂的吸附特性
    6.1 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后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6.1.1 铜离子在菱锌矿表面硫化后的吸附特性
        6.1.2 铜离子活化体系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后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6.1.3 铜–铵协同活化体系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后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6.2 菱锌矿表面强化硫化后捕收剂的吸附特性
        6.2.1 捕收剂存在时菱锌矿在不同硫化条件下动电位的变化规律
        6.2.2 菱锌矿在不同硫化条件下矿物表面黄药吸附量的变化规律
        6.2.3 菱锌矿在不同硫化条件下矿物表面疏水产物检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铜、钼资源概述
        1.1.1 铜、钼的性质与用途
        1.1.2 铜、钼矿物及矿床特点
        1.1.3 铜、钼资源分布特点
    1.2 铜钼硫化矿选别技术现状
        1.2.1 铜钼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1.2.2 铜钼硫化矿浮选捕收药剂现状
    1.3 金、银资源概况
        1.3.1 金、银的性质与用途
        1.3.2 伴生金银资源分布及特点
    1.4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回收技术现状
        1.4.1 铜矿中伴生金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1.4.2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工艺研究
        1.4.3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药剂研究
        1.4.4 铜矿中伴生金银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5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论文背景和选题意义
        1.5.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采取与制备
    2.2 试验主要药剂
    2.3 试验主要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工艺矿物学研究
        2.4.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第三章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构造
        3.1.1 构造
        3.1.2 结构
    3.2 矿石的元素组成
    3.3 矿石的矿物组成
        3.3.1 铜化学物相分析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3.3.3 人工重砂分析及单矿物分析
        3.3.4 矿石矿物组成
    3.4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4.1 自然元素
        3.4.2 硫化物
        3.4.3 氧化物
        3.4.4 硅酸盐
    3.5 主要目的矿物的共生关系
    3.6 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3.7 铜、钼、金、银赋存状态
        3.7.1 铜赋存状态
        3.7.2 钼赋存状态
        3.7.3 金赋存状态
        3.7.4 银赋存状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4.2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
        4.2.1 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
        4.2.2 石灰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3 丁基黄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4 丁铵黑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5 浮选开路试验
        4.2.6 浮选闭路试验
        4.2.7 回水试验
    4.3 浮选试验小结
第五章 配有部分该难选矿石的生产流程样浮选验证试验
    5.1 浮选验证试验过程
    5.2 浮选验证试验结果与讨论
    5.3 现场流程调试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3)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铅锌矿资源概况
        1.1.1 铜铅锌金属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1.1.2 铜铅锌资源概述
    1.2 铜铅锌矿床分类及铜铅锌的主要矿物
        1.2.1 铜铅锌矿床类型
        1.2.2 铜铅锌的主要矿物
    1.3 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现状
        1.3.1 常规浮选工艺
        1.3.2 其他浮选工艺
        1.3.3 矿浆调控浮选新工艺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矿样、药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的采集制备
    2.2 试验药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
第三章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化学组成研究
        3.1.1 原矿X荧光光谱分析
        3.1.2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3.1.3 矿石中铜、铅、锌、银物相分析
    3.2 矿物特性研究
        3.2.1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
        3.2.2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3.2.3 矿石中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3 矿石中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组成及分布特征
    3.4 不同磨矿细度下主要矿物的解离度
    3.5 影响浮选的工艺矿物学因素探讨
    3.6 工艺矿物学研究小结
第四章 混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及精矿分离试验研究初探
    4.1 混合浮选探索试验
    4.2 铜铅锌混合浮选条件试验
        4.2.1 磨矿细度试验
        4.2.2 石灰用量试验
    4.3 铜铅部分混合浮选及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4.3.1 亚硫酸钠与硫酸锌用量试验
        4.3.2 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4.3.3 铜铅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试验研究
    5.1 铜铅锌优先浮选探索试验
    5.2 优先浮选条件试验
        5.2.1 磨矿细度试验
        5.2.2 浮铜时间的确立
        5.2.3 不同组合抑制剂用量条件下优先浮铜条件试验
        5.2.4 不同组合捕收剂用量条件下优先浮铜条件试验
        5.2.5 石灰用量试验
        5.2.6 乙硫氮用量试验
        5.2.7 硫酸铜用量试验
        5.2.8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5.3 小结
第六章 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流程优化研究
    6.1 优先浮选开路试验
    6.2 优先浮选闭路试验
    6.3 产品多元素分析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4)内蒙古某高硫高砷难处理铜铅锌矿石选矿工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石性质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铜铅混浮条件试验
        2.1.1 磨矿细度试验
        2.1.2 石灰用量试验
        2.1.3 硫酸锌+亚硫酸钠用量试验
        2.1.4 BK906用量试验
    2.2 铜铅混合尾矿磁选试验
    2.3 锌浮选条件试验
        2.3.1 石灰用量试验
        2.3.2 硫酸铜用量试验
        2.3.3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2.4 闭路试验
3 结论

(5)郭家沟铅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浮选原则工艺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石物质组成
2 矿石的结构构造
3 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与特征
    3.1 方铅矿
    3.2 闪锌矿
    3.3 黄铁矿
    3.4 脉石矿物
4 主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粒度
5 选矿试验
    5.1 磨矿细度对铅浮选的影响
    5.2 矿浆pH值对铅粗选的影响
    5.3 小型闭路流程试验
6 结论

(6)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铅锌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1 铜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2 铅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3 锌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2 铜铅锌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2.1 铜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2.2 铅锌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3 铜铅锌矿的选矿技术现状
        1.3.1 铜铅锌矿浮选困难的原因
        1.3.2 铜铅锌矿的选矿工艺现状
        1.3.3 铜铅锌矿的选矿药剂现状
    1.4 项目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样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2.2 试验主要药剂
    2.3 试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原矿性质研究
        2.4.2 工艺流程的选择和确定
        2.4.3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2.4.4 焙烧—浸出探索试验研究
第三章 原矿性质研究
    3.1 原矿化学性质及物质组成
        3.1.1 化学多元素分析
        3.1.2 原矿中铜铅锌的物相分析
    3.2 矿石的结构构造
        3.2.1 矿石的构造
        3.2.2 矿石的结构
    3.3 矿石矿物成分及嵌布粒度特征
        3.3.1 原矿矿物组成
        3.3.2 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
    3.4 铜铅锌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单体解离度分析
        3.4.1 铜铅锌主要载体矿物的粒度特征
        3.4.2 铜铅锌主要载体矿物的解离度特征
    3.5 铜铅锌的赋存状态
        3.5.1 铜的赋存状态
        3.5.2 铅的赋存状态
        3.5.3 锌的赋存状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
    4.1 浮选条件试验研究
        4.1.1 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
        4.1.2 硫化钠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1.3 分散剂对浮选的影响
        4.1.4 黄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1.5 丁铵黑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 浮选开路流程试验
    4.3 浮选闭路试验
    4.4 精矿和尾矿产品分析
        4.4.1 精矿和尾矿多元素分析
        4.4.2 产品铜铅锌物相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选铜铅锌混合精矿焙烧—浸出探索试验研究
    5.1 混合精矿焙烧探索试验
        5.1.1 混合精矿焙烧
    5.2 焙烧渣浸出探索试验
        5.2.1 浸出温度条件试验
        5.2.2 烧渣浸出硫酸用量条件试验
        5.2.3 烧渣浸出液固比条件试验
        5.2.4 烧渣浸出时间条件试验
    5.3 焙烧渣浸出前后的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与荣誉

(7)广西某硫化铅锌矿浮选优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铅锌矿产资源概述
        1.1.1 铅锌金属的特性及应用
        1.1.2 世界铅锌资源概况
        1.1.3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1.2 硫化铅锌矿中主要矿物的性质及其可浮性
        1.2.1 方铅矿的性质及其可浮性
        1.2.2 闪锌矿的性质及其可浮性
        1.2.3 黄铁矿的性质及其可浮性
    1.3 硫化铅锌矿的浮选分离研究进展
        1.3.1 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的工艺研究进展
        1.3.2 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的药剂研究进展
    1.4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案
    2.1 矿样的采集及制备
        2.1.1 实际矿石矿样
        2.1.2 纯矿物矿样
    2.2 试验药剂及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2.3.2 纯矿物浮选试验
        2.3.3 接触角测定
第三章 矿样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3.2 铅、锌物相分析
    3.3 矿物组成分析
    3.4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性
        3.4.1 方铅矿
        3.4.2 闪锌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矿浮选试验研究
    4.1 探索试验
    4.2 铅浮选阶段的条件试验
        4.2.1 磨矿细度试验
        4.2.2 石灰用量试验
        4.2.3 硫酸锌用量试验
        4.2.4 丁黄药和乙硫氮用量试验
        4.2.5 铅精选石灰用量试验
    4.3 铅浮选闭路试验
    4.4 锌浮选阶段的条件试验
        4.4.1 石灰用量试验
        4.4.2 硫酸铜用量试验
        4.4.3 丁黄药用量试验
        4.4.4 采用硫酸铜时锌精选石灰用量试验
        4.4.5 新型活化剂X-45 用量试验
        4.4.6 采用X-45 时锌精选石灰的用量试验
    4.5 全闭路试验对比
        4.5.1 采用硫酸铜的闭路试验
        4.5.2 采用X-45 的闭路试验
    4.6 经济概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硫酸铜与新型活化剂X-45 的活化机理对比
    5.1 闪锌矿天然可浮性研究
    5.2 两种活化剂的浮选条件试验对比
        5.2.1 活化剂浓度条件试验对比
        5.2.2 丁黄药浓度条件试验对比
    5.3 混合纯矿物试验研究
        5.3.1 活化剂用量试验
        5.3.2 浮选溶液环境对活化剂的行为影响试验对比
    5.4 接触角的对比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附录(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8)锡铁山铅锌硫化矿高效选矿工艺及分选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锡铁山铅锌矿选矿技术沿革评述
        1.2.1 锡铁山铅锌矿矿石性质概述
        1.2.2 锡铁山铅锌矿选矿工艺流程沿革评述
    1.3 铅锌硫化矿选矿技术现状
        1.3.1 铅锌硫化矿物的浮选行为研究
        1.3.2 铅锌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进展
        1.3.3 铅锌硫化矿选矿药剂研究进展
    1.4 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论文选题背景、来源
        1.4.2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4.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验药剂与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仪器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纯矿物浮选试验
        2.3.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4 吸附量及紫外光谱测试
        2.3.5 ICP离子浓度测定
        2.3.6 红外光谱测定
        2.3.7 接触角测定
第三章 方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浮选行为研究
    3.1 响应曲面法优化三种纯矿物浮选工艺参数
        3.1.1 响应曲面法优化方铅矿浮选工艺参数
        3.1.2 响应曲面法优化铁闪锌矿浮选工艺参数
        3.1.3 响应曲面法优化黄铁矿浮选工艺参数
    3.2 pH调整剂对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3.3 抑制剂对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3.3.1 硫酸锌和XKY-01 对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黄铁矿浮选行为影响
        3.3.2 Ca~(2+)作用下硫酸锌和XKY-01 对方铅矿与铁闪锌矿、黄铁矿浮选行为影响
    3.4 活化剂对铁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3.4.1 未抑制体系下活化剂对铁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影响
        3.4.2 XKY-01 作用下活化剂对铁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影响
        3.4.3 Ca~(2+)作用时未抑制体系下活化剂对铁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影响
        3.4.4 Ca~(2+)和XKY-01 作用下活化剂对铁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影响
        3.4.5 Ca~(2+)和XKY-01 作用下(XKH-01+CuSO_4)用量对铁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化锌矿物浮选活化机理研究
    4.1 铁闪锌矿与活化剂、捕收剂作用前后的吸附量大小
    4.2 铁闪锌矿与活化剂、捕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测定
    4.3 铁闪锌矿与活化剂作用后铜离子吸附热力学
    4.4 铁闪锌矿与活化剂、捕收剂作用前后的接触角测定
    4.5 (XKH-01+CuSO_4)体系下铁闪锌矿、黄铁矿与捕收剂作用后的紫外光谱
    4.6 (XKH-01+CuSO_4)对铁闪锌矿活化机理解释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锡铁山铅锌矿高效选矿工艺研究
    5.1 实际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
        5.1.1 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
        5.1.2 矿石中铅锌物相分析
        5.1.3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含量
        5.1.4 矿石结构与构造
        5.1.5 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及其嵌布粒度
        5.1.6 原矿粒级分析
        5.1.7 主要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
        5.1.8 矿石性质小结
    5.2 实际矿石小型浮选试验研究
        5.2.1 试验方案确定
        5.2.2 铅粗选条件试验
        5.2.3 锌硫混合粗选条件试验
        5.2.4 锌硫分离矿浆pH值及矿浆电位试验
        5.2.5 闭路试验
        5.2.6 新工艺闭路试验精矿产品分析
        5.2.7 实际矿石小型浮选试验小结
    5.3 硫化锌矿物高效活化剂工业试验研究
        5.3.1 现场生产矿石性质概况
        5.3.2 工业试验工艺条件
        5.3.3 工业试验结果
        5.3.4 经济效益分析
        5.3.5 工业试验研究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2015年云南选矿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碎矿与磨矿
2 选矿工艺
    2. 1 铜镍矿的选矿
    2. 2 铅锌矿的选矿
    2. 3 铁矿的选矿及除杂
    2. 4 钛磁铁矿的选矿
    2. 5 钒矿的选矿
    2. 6 磷矿的选矿
    2. 7 锡矿、钨矿、锑矿和钼矿的选矿
    2. 8 多金属矿的选矿及脱杂研究
    2. 9 金矿和银矿的选矿
    2. 10 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
    2. 11 非金属矿的选矿
    2. 12 铝土矿的选矿
3 选矿药剂
4 选矿设备及自动化研究
5 工艺矿物学
6 综述性研究及其它
7 资源再利用
8 尾矿库
9 结语

(10)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化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2 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理论研究进展
    2. 1 硫化铅锌矿电化学研究
    2. 2 分子力学及量子化学研究
3 硫化铅锌矿捕收剂研究进展
    3. 1 硫化铅矿的捕收剂
    3. 2 硫化锌矿捕收剂
4 铅锌浮选分离调整剂研究进展
    4. 1 铅锌分离硫化锌抑制剂研究进展
        4. 1. 1 无机抑制剂
        4. 1. 2 有机抑制剂
    4. 2 硫化锌活化剂研究进展
5 结语

四、细粒嵌布铅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铜-铵协同活化的菱锌矿强化硫化浮选理论研究[D]. 赵文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2]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D]. 方健.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D]. 陈章鸿.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内蒙古某高硫高砷难处理铜铅锌矿石选矿工艺试验研究[J]. 苏建芳,肖巧斌,王中明,谭欣,刘方,刘书杰,凌石生,路东明. 金属矿山, 2020(09)
  • [5]郭家沟铅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浮选原则工艺的确定[J]. 翁存建,张慧婷,朱贤文,赖春华,王鹏程,罗仙平. 金属矿山, 2020(02)
  • [6]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D]. 张谦.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广西某硫化铅锌矿浮选优化试验研究[D]. 马原琳.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锡铁山铅锌硫化矿高效选矿工艺及分选机理研究[D]. 王金庆. 江西理工大学, 2017(01)
  • [9]2015年云南选矿年评[J]. 杨玉珠,周强. 云南冶金, 2016(02)
  • [10]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邱廷省,何元卿,余文,邱仙辉. 金属矿山, 2016(03)

标签:;  ;  ;  ;  

细粒嵌埋铅锌矿选矿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