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宋浩兵[1](2021)在《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振兴,依赖于教育;人才的培养,系于教育。教育已成为当代强国固本之根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依靠教育的力量推动,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农村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乎农村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事关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应优先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发展突出位置,从而推动农村教育的振兴。农村教师是推动农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时至今日,近百万的乡村教师、特岗教师坚守在祖国最边远、贫困、艰苦的农村地区;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长时间被世人所忽视,未得到公众的关注。近年来,农村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学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体育教师作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主力军,是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者;并对学生直接施加潜移默化教育影响。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体育教师的职业生存与发展。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着体育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影响着农村体育教学质量的成效。因此,高度重视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生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课题。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是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群体,本文从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中所遇到的困境入手,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其他学科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马斯洛层次需求、社会分层及教育均衡等理论,对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入职动机、经济收入情况、工作环境、日常工作量、职业压力、福利待遇满意度、职业认同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地位、专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长期置身于农村场域的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与城市地区的体育教师相比;其职业生存处境具有相对特殊性、复杂性。在变革的社会时代,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面临人生、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巨大的挑战,职业生存境遇不尽人意、令人堪忧。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呈现以下问题,教学任务繁重,日常工作量大;教学环境条件差,学校场地器材匮乏。薪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微,承担较大的职业压力、职业认同和满意度低。专业培训机遇少,培训效果欠佳等。窥一斑而知全豹,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进一步分析影响职业生存状态的因素。提出如下设想和建议: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收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扩充体育教师数量,解决体育师资紧缺的问题;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实施人文关怀理念、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考评体系;教师自身应转变价值观念,增强职业认同感;唤醒自我反思意识,促进专业成长。总之,需要国家政策、社会、学校及体育教师自身形成合力并举、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状态才能有效得到改善;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获得较好发展。

冷家安[2](2020)在《“健康乡村”视域下的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研究 ——以修水县五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了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为达成“健康乡村”的战略目标,优质的体育锻炼环境成为重点所在。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环境而言,学生获得的良好体验成为重点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健康乡村目标达成的核心构成条件。为此,要为农村中学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推广成为一项新选择。三对三篮球运动是从篮球运动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是基于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分化产物,相较于篮球运动而言,三对三篮球运动的特点更加鲜明,具体表现为场地的要求不高,活动过程更充分。本选题研究从“健康乡村”的视角出发,对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推广现状展开分析,以修水县的农村中学作为调查对象,具体选择修水县黄坳乡黄坳中学、修水县漫江乡中学、修水县征村乡征村中学、修水县庙岭乡中学、修水县新湾乡中学共计五所中学,以统计分析的方式来验证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推广。并灵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形成基础的研究框架。得出具体结论如下:(1)从学术领域的基础研究资料的整理发现,有关于三对三篮球运动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被打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三对三篮球运动的相关研究更多的关注焦点集中知识、技能和战术的传授上,对学生的体验关注度不足。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的推广,相关研究偏少,本选题研究为学术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补充研究的基本框架。(2)对修水县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对三对三篮球运动并不陌生,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三对三篮球运动也深受学生喜爱,虽然在课下有所开展,但围绕三对三篮球运动的课程建设和课外空间的拓展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将三对三篮球运动融入到课堂实践中,使得农村中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3)修水县农村中学在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推广和具体实践中,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访谈的方式来具体明确,根据专家和相关学者的建议,让研究内容走向完善,了解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推广现状。(4)结合修水县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推广策略。以篮球运动的校本化为建设基础,打造校本课程。依托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突出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核心价值与魅力。培养大批优质教师,让教育环境得到全面革新,打造基础的教育空间,最终形成优质的评价框架,在全过程肯定三对三篮球运动的价值,为该运动的有序推广提供新思路。

刘世勇[3](2020)在《邢台市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梦最基本的道路和途径。而中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后期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学生的成长和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学习文化知识,而学校体育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机会,发展学校体育对国家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观念差异较大,学校体育在学校中的实际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各地区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在学校课程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问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域面积跨度大,属于四线城市,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合理,教育水平发展差异较大。邢台市地区有20个县级单位,其中国家级贫困县有6个,分别为平乡县、广宗县、巨鹿县、临城县、新河县和威县,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于本区域其他地区。随着体育成绩在中考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推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分析邢台市贫困地区的中学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为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方法和策略。本论文以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中的12所初级中学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育教师师资、体育教学和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等多个方面了解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总结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为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益的、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数量远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县城和乡镇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分布不均衡,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体育教师学历结构符合国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职称结构偏低。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较低。体育教师待遇和津贴较低,没有体育服装补贴。每周每班体育课开设情况未达到国家标准,受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体育课开设项目和体育课课时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初三年级表现最为明显,县城和乡镇农村学校对体育课组织管理差异较大,“放羊式”体育课堂占比较大,受体育中考影响,体育课开设项目以体育中考项目为主。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一化,缺少统一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形式自由简单,学生参与的随意性比较大,并且有其他学科教师随便占用这一时间段等情况,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满足国家要求的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

段宜钢[4](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正值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过党的十八大之后几年的发展,我国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村教育环境普遍改善,农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提高。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已经逐渐由“脱贫攻坚”转变为“乡村振兴”。陇东南地区包括甘肃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四市及其所属的31个县区,其中有20个县区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覆盖面大,贫困人口多。受到地理位置和天然环境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近两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落地,借着扶贫的潮流,陇东南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得以发展,学校教学环境,教育质量,教育资源有了大量的改善。就从全省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来看,由于受到校园足球和中考体育计入总分的影响,农村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教师体育技能水平逐渐提高,各种体育教师培训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在逐渐好转,但是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以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通过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从全方位,各层次分析陇东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现状。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学校体育发展和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优化的建议及对策,为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成长,教师专业培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男教师较多,女教师较少。教师年龄结构较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太少,体育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60%,非体育专业的教师担任体育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比较多。2.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人数较多,培训覆盖面比较大。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体育学科知识的掌握较为全面,教师体育基本理论水平较高,教师体育专项技能以足篮排、田径项目较多,都是比较大众的项目,小球类项目比较少。3.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对于专业培训的了解程度较高,有90%左右的教师认为专业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最多。参加专业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能力,培训方式主要是专题教学。但是培训内容不太全面,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对培训满意度较高。4.陇东南地区农村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各不相同,在专业知识、专项运动技能、授课教师需求等方面都有差异,教育管理部门应结合中小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5.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有,培训模式老旧,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理念落后;培训内容不切实际,没有针对性;培训运行机制不够合理;评价考核方式单一;培训管理保障制度缺失。6.对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优化策略上提出新的培训模式、培训理念、培训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分层分类施教,科学合理考核评价,建立各种保障制度,完善陇东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体系。研究建议主要包括:1.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调控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利用人才振兴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支援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增加体育教师招聘指标,以体育专业毕业生为主。2.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教育部门尽可能多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培训,最好能够全员覆盖。3.培训前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设置能够符合振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和内容。4.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工程,设置专款专用。创新专业培训的模式,更新培训理念,加强培训设计,按照陇东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施教。5.完善培训机制,重视培训过程,做到精细处理。教育部门要设置培训保障制度,建立激励制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中的教育政策,多支持、多鼓励各培训负责部门和农村中小学申请国家培训项目,将优质资源带到农村中小学。

田俊[5](2020)在《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这一时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紧随时代步伐,迎来了深化改革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其中提到要做好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之间的代际传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1]。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是教育发展改革的“深水区”、“制高点”。国家一直以来对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非常重视,各地区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各种问题、矛盾凸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关乎中国数以千万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真正落实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才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从而逐步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因此,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客观的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取得长足发展。针对17所农村初级中学调查得出:1、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失衡,教师呈年轻化,相关科研论文撰写较差,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收入均低于其他科目教师。2、学生身体素质总体及格率较低,各单项素质及格率起伏较大。3、部分教师教学执行力不够,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和力度较小,理论课教学随意性较大,部分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灵活性。4、学生课余锻炼次数较少,“两操”开展情况一般,校内外竞赛学生参与度不够,第二课堂开展学校较少。5、体育经费投入不够,场地、器材满足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本文以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建言献策。1、适度增加女性教师的招聘比例,积极营造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加强职称评聘公开透明,调整教师收入差距。2、打造学生身体素质数据库,做好长期性、实效性改善计划。3、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的监督,扩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强化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4、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增加各级各类竞赛参与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保证经费投入,确保专款专用。

阮福华[6](2020)在《城乡初中学生运动参与现状的比较研究 ——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多样的社会环境中,体力活动的减少,使人们健康受到影响,此问题在当代青少年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相应文件指出,我国教育事业中薄弱的环节是学校体育,并且城乡间体育发展存在不平衡,应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地区间教育资源差距。本研究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通过比较分析城乡中学在体育组织领导、重点任务建设、体育师资状况以及初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剖析城乡中学之间体育教育存在的差异与不足,寻求缩小差距的措施,为城乡中学做好学生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福建省龙海市城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运动参与现状为研究内容,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龙海市城乡初中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针对学校体育重点任务的落实、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教学现状及学生运动参与度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龙海市城区中学和农村中学两者在推进与落实体育政策方面情况较为乐观。但城乡中学两者的学校体育风险保障体系建设依然不够完善,其中,安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风险责任不明确、学生体育安全事故协调应急措施不健全均是城乡中学两者体育风险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二)龙海市城乡中学均有充足的体育经费,但城乡中学两者经费投入均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师进修和培训、场地器材维修方面投入较少。在体育设备和资源的配置上,城区中学要优于农村中学,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与设施相对落后,表现出了城乡中学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三)初三年级课时开展等情况均符合相关意见要求,但初一、初二年级因不需要体育中考以及体育师资不足,部分城乡中学存在体育课时开展不足的情况;城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以易开展的基础项目为主,“三大球”及其它项目的训练较少,同时学校组织课余体育竞赛情况,城区中学优于农村中学,体现了龙海市学校体育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四)龙海市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理念、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等评价内容上,城区中学体育教师普遍要优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体现了城乡间师资配备不协调问题。此外,城乡中学体育教师对校园课外体育的辅导均不够重视。(五)在参与认知上,城区中学生优于农村中学生。动机方面,城乡中学生参与运动出发点各不相同。在体育教学方面,参与方式、内容及强度城乡中学生无显着差异。校园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参与方式城区中学比农村中学更具多样性;参与内容、频率及强度城乡中学生均大致相似;参与时间农村中学生优于城区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城乡中学生在参与方式、内容和时间上,均大致相同;体育训练参与频率,农村中学生稍低于城区中学生,竞赛参与频率则相反;体育训练强度城区中学大于农村中学,竞赛强度城乡中学生不存在差异性。(六)影响城乡初中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的主要因素有:学校体育教育与引导对农村中学生运动参与影响比较明显;城乡中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上,均存在一定欠缺;农村中学受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影响较为显着;城区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对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较大;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是影响城区中学生运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城区中学生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体育运动过程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较弱等。针对上述结论,得出以下建议:城乡中学均应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完善事故协调办法,为促进学生运动参与保驾护航;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且当地政府体育经费的支出应向农村中学倾斜,以支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城乡中学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重点任务建设,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热情;注重城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城乡教师管理水平,激发教师教学投入力度,保障课外体育辅导;城乡中学两者应重视教育引导、创新参与方式、丰富参与内容,从而改善学生运动参与现状;城乡中学均应重视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切实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钱丽[7](2019)在《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文中认为在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气节,那就是武术。中华武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鲜明的民族风格,在素质教育一路高歌猛进的年代,发展武术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能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砺,身体机能得到增强,提高武术修养,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现如今,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在探索之中,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课堂中的生存与发展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但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透彻理解武术的内涵,武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中学武术的发展。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多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如,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课程的开设、师资配备、学生对武术的理解、武术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了解了武术在房县农村初级中学的开展情况以及学校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使武术在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得到更好的发展。研究表明,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困境:1、当前中学教学都在为中考打基础,武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为最薄弱的环节;2、学校领导层面并没有意识到武术教学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3、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比较高、对武术的认知与需求是正确的,但是当前的武术教学尚未得到学生的认同;4、武术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强,学生产生排斥心理;5、武术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性培训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6、场地设施配备不足,学生多器材少。根据研究结果,探讨找出制约武术在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普及与发展的因素,并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1、把武术纳入中考、高考体育考试范围内,加强学校及地方政府领导对武术教学的重视;2、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武术教学水平;3、广泛宣传武术文化,大力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提高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4、从实际出发,规范、增加武术教材,丰富教学内容;5、丰富武术课程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6、淡化武术套路、加强武术的实战应用;7、加大场地器材投入和建设,完善教学设施;8、完善武术考试和考评机制,丰富课外竞赛和娱乐活动。促使武术在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得到较好的发展,弘扬武术精神,传承武术文化,促进武术走向世界。

鲜文君[8](2018)在《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05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8.82%,大约有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占据多数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农村的发展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的存在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的普遍现状。家庭环境教育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的地位愈发的重要,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赖以进行的主要物质条件,教学环境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骨骼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本文研究立足于物理环境和人文心理环境两方面,结合万州区农村中学的自身特点,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万州区的14所农村中学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发放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以及领导访谈,调查和分析研究了万州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具体涉及了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中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制度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针对调查中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改善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对策。根据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受天气的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万州农村气候潮湿多变,下雨天气较多,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万州区农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限制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兴建,万州区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物理环境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体育场地比较匮乏,体育器材也较缺乏,由于经济条件较落后,体育经费的开支不能正常满足体育工作开展的需要。2.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人文心理环境中体育人际关系在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关系状况良好,体育课堂气氛较好,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存在较大的困境,师资队伍匮乏且比较落后。学校体育制度管理缺乏有效性,体育教学环境的传统风气较差,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较少,学校开展运动会等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较少。3.针对以上万州区农村中学在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万州区农村的自身特点,在对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的改善中着重从对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开发利用包括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开发和利用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体育经费和班级规模的改善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老师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改善。人文环境主要从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体育管理制度做出改善对策。

刘小利[9](2018)在《万州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16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展开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了解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及建议,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较好;体育教师的数量、学历水平基本能够满足该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需要,男女比例比较合理,但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太合理。(2)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比较了解,但对于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还不够。(3)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能够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实施,但在教学目标方面普遍反映最难实现的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4)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与利用,但忽视了对自然地理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针对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1)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强化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2)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促进学校体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3)构建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运行机制。(4)增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汪全先[10](2017)在《学校体育的伦理省思》文中提出学校体育是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存在,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深刻的伦理蕴意。伦理作为规范、导引、调节事物发展的重要一维,它能够规范人之行为趋向正义,引导事物合规律发展,协调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事物运行的理性杠杆与标尺。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实践表明,仅仅依靠法律、政策与行政推动尚难以完全解决学校体育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关涉人之价值取向及行为逾越的问题。而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作用与意义恰恰在于其能够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相关主体之行为,引导学校体育合规律发展。尽管国内学者对我国学校体育问题做了许多伦理维度的有益探索,但仔细扫描已有相关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些从伦理维度思考学校体育的相关研究,一方面较少阐述研究者的伦理立场,也较少涉及学校体育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即使使用了某种伦理原则往往也是“拿来主义”,借用伦理或教育伦理的相关原则,而未说明运用该伦理原则的理论依据,从而失去可靠的理论凭借;另一方面,在对学校体育现实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中,由于应然的伦理价值取向论证的缺乏,往往对问题的梳理缺乏主线,泛泛而谈,也因未提供规范的价值判断依据,而常常未能针对问题提供对应的、合理的价值判断取向。当我们从伦理的眼光省思学校体育之时,并不是肤浅地、表面地来看它,而是要深入地、系统地达到伦理的高度,进行省察与思考。只有通过省思,澄明了学校体育基本伦理理论问题,我们才能抓住学校体育伦理的精髓,进而我们才能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中的现实伦理问题进行合理的评判与反思。为此,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省思学校体育伦理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即通过澄明学校体育伦理的相关概念、阐明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学校体育的伦理立场、论证学校体育的应然伦理追求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探究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并厘清学校体育伦理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为从伦理维度考量学校体育提供必要的理论凭借;二是省思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现实伦理问题,并探寻这些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为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本研究除绪论外,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二、三、四章属于基本伦理理论问题的省思,第五、六章属于现实伦理问题的省思,第七章是结论与建议。第一章:学校体育伦理相关概念澄明。本章在对伦理、道德、教育伦理、体育伦理等相关概念进行厘清的基础上,依据概念推演的思维逻辑,对学校体育伦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所谓学校体育伦理,主要是指学校体育中人之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它既反映在学校体育中人之行为遵循育体、育人的规范之中;也反映在学校体育中人们追求人道、公正、理性、诚信、幸福等过程中“人之所以为人”应该具备的品性、德性、气凛之中。同时对学校体育伦理的内涵进行了诠释:(1)道德责任是学校体育伦理的基石与保障;(2)缔造幸福是学校体育伦理的归宿:(3)和谐与平衡是学校体育伦理的理想。第二章:学校体育的伦理基础。学校体育的伦理基础的探讨实质上是要揭示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何以可能”与“何以必要”的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对学校体育伦理进一步研究才具有学理逻辑上的可能。探问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何以可能,即是要探问学校体育是否具有伦理属性;而探问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何以必要,则是要探问伦理之于学校体育有何价值与功能。本章从人性逻辑确认了学校体育具有伦理属性,并对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认识形态中有何体现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功能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学校体育伦理的立论基础。本章提出了学校体育伦理立场选择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确认了学校体育的伦理立场:道义与功利的和谐统一;阐明了学校体育的应然伦理追求:学生身心归合发展;论证了学校体育应遵循的伦理原则:秉持人道、崇尚公正、依循理性、恪守诚信、追求幸福。第四章: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分析。本章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全面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勾勒了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模型,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包含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层次维度三个维度构成的三个子系统。在时间维度上:学校体育伦理的形成、演化、重构反映着学校体育伦理在时间序列上的结构要素演进;在空间维度上:学校体育的内部伦理关系与外部伦理环境反映着学校体育伦理各结构要素之间的伦理联系;在层次维度上:底线伦理、均衡伦理、圣德伦理反映着学校体育伦理结构的层次。第五章: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伦理问题及其根源。本章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既存问题及其背后的伦理蕴意进行分析,把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中的伦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问题:事实偏离应然伦理追求,学生身心割裂发展;第二、人道问题:人道本位放逐,权利侵蚀凸现;第三、公正问题:发展公正缺失,资源获取不公;第四、理性问题:工具理性越位,价值理性失位;第五、诚信问题:诚信道德遗失,信用规制缺失;第六、幸福问题:生命价值失落,幸福获得阙如;第七、性别问题:性别平等欠缺,女性处身弱势;第八、道德责任问题:教学道德失范,责任应诺消隐。这些问题都是学校体育中不应当的伦理存在,需要我们去寻找根源。要探寻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要从教育本身、教育主体等教育本体中去探寻,也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外在关联的现象中来寻找。归纳起来,本研究认为,引致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之因:经济功利主义主导,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第二、社会之源:社会对体育存在偏见,国民对体育认知不足;第三、文化之失:文化导向偏失,价值取向偏斜;第四、教育之殇:教育物化过度,主体走向失落;第五、实践之弊:政策执行与监管脱节,学校落实流于形式;第六、主体之困:体育教师处身窘境,学生主体理解局限。第六章: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本章立足于解决问题的考量,遵循问题解决的逻辑,着眼于伦理的思考,提出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皈归应然伦理追求,弥合身心发展的割裂;回归教育的人道本真,摆脱教育爱的过度投射;强化发展公正与教育正义,促进资源分配公平与均衡: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以合理理性指引决策理性;促进诚信自觉与道德觉醒,规约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尺度;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幸福的实现;构建先进学校体育性别文化,强力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落实主体责任与制度安排,阶段性消解偏失与失衡。第七章:结论与建议。本章在对全文所做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体育伦理理论研究导向的建议:加强研究范式的介入研究,进一步促进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加强各伦理学说的介入研究,丰富学校体育伦理的理论基础;加强学校体育政策伦理的理论研究,促进合伦理性地制定学校体育政策;加强学校体育性别伦理的研究,扩大女性参与决策的声音;加强学校体育伦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促进学校体育伦理理论的可实践性。(2)学校体育伦理实践导向的建议: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促进教育主体向完整人转化;以核心素养形成为抓手,形塑体育学科品格与能力;推动以法律、政策规范为主的学校体育治理,转向道德、法律、政策耦合规范的学校体育治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伦理价值导向,谋篇布局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把“健康中国”理念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伦理价值驱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促进健康的价值与功能。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教育政策——引发农村教师关注
        1.1.2 职业生存——农村体育教师现实困窘与诉求
        1.1.3 乡土情怀——职业情感触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许昌地区
        2.1.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
        2.1.3 生存状态
        2.1.4 教师职业生存状态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关于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2.2.2 关于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研究
        2.2.3 文献述评
    2.3 研究理论基础
        2.3.1 层次需求理论
        2.3.2 教育均衡理论
        2.3.3 社会分层理论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问卷调查法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3.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3.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 质性研究
        3.3.1 访谈法
    3.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4.1 研究思路
    4.2 创新点
5 结果与分析
    5.1 农村初级体育教师职业特征辨析
    5.2 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内涵及其结构
        5.2.1 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内涵
        5.2.2 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结构
    5.3 从事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归因分析
    5.4 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5.4.1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性别、年龄结构分析
        5.4.2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教龄及职称情况分析
    5.5 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解读
        5.5.1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总体审视
        5.5.2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物质状态
        5.5.2.1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薪资待遇
        5.5.2.2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
        5.5.2.3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度
        5.5.3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精神状态
        5.5.3.1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5.5.3.2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
        5.5.3.3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待遇满意度
        5.5.4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态
        5.5.4.1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5.5.4.2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方面
        5.5.4.3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方面
        5.5.4.4 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情况
    5.6 影响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因素分析
        5.6.1 经费投入不足,政策失真
        5.6.2 重文轻武观念对体育学科的冲击
        5.6.3 学校评价制度不全面
        5.6.4 经济收入低,缺乏物质保障
        5.6.5 日常事务繁琐,压力不堪重负
        5.6.6 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5.6.7 公众偏见,社会地位低下
        5.6.8 体育科研能力弱,研究意识淡薄
        5.6.9 职业认同感低
        5.6.10 培训机遇少,专业发展受阻
    5.7 改善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策略
        5.7.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工资水平
        5.7.2 创新农村体育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师资紧缺问题
        5.7.3 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由偏见走向尊重
        5.7.4 实施人文关怀理念,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7.5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5.7.6 完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制度
        5.7.7 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5.7.8 培养体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5.7.9 力求做到有为才有位
        5.7.10 转变价值观念,增强职业身份认同感
        5.7.11 唤醒自我反思意识,促进专业成长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访谈、实地考察部分实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健康乡村”视域下的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研究 ——以修水县五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SWOT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修水县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开展现状
        3.1.1 三对三篮球运动认知现状分析
        3.1.2 三对三篮球运动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3.1.3 三对三篮球运动场地现状分析
        3.1.4 三对三篮球运动课外训练现状分析
        3.1.5 三对三篮球运动教学现状分析
        3.1.6 三对三篮球运动参与比赛现状分析
    3.2 修水县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的SWOT分析
        3.2.1 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的优势分析
        3.2.2 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的劣势分析
        3.2.3 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的机遇分析
        3.2.4 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的威胁分析
    3.3 修水县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策略
        3.3.1 三对三篮球运动的校本化
        3.3.2 依托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3.3.3 师资力量培养
        3.3.4 基础教学环境优化
        3.3.5 形成优质的三对三篮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邢台市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贫困县
        1.1.2 国家级贫困县
        1.1.3 学校体育
        1.1.4 体育课
        1.1.5 课外体育活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家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扶持的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分布概况分析
    3.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状况分析
        3.2.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人数及师生比、师班比
        3.2.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人员结构分析
        3.2.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分析
        3.2.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3.2.5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分析
        3.2.6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待遇情况分析
    3.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分析
        3.3.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课课程内容开设情况分析
        3.3.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每周每班体育课时量情况分析
        3.3.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管理情况分析
        3.3.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落实教学大纲情况分析
        3.3.5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备课、写教案情况分析
        3.3.6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不同年级体育课被挤占情况分析
        3.3.7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只练习中考项目态度调查分析
    3.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分析
        3.4.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3.4.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早操、课间操情况分析
        3.4.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情况分析
    3.5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体育场地、器材情况分析
    3.6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情况分析
        3.6.1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体育课程态度调查分析
        3.6.2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调查分析
        3.6.3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体育教师师德影响力观点情况分析
        3.6.4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生对体育课只练习中考项目态度调查分析
    3.7 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3.7.1 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2 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3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场地器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4 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3.7.5 学校体育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4)乡村振兴背景下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乡村振兴
        1.4.2 农村体育教师
        1.4.3 专业培训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3.1.1 农村体育教师性别调查
        3.1.2 农村体育教师年龄和学历调查
        3.1.3 农村体育教师专业调查
        3.1.4 农村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人数
        3.1.5 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情况
    3.2 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情况
        3.2.1 教师了解专业培训的情况
        3.2.2 教师对专业培训的认知情况
        3.2.3 参加专业培训的次数
        3.2.4 参加专业培训的目的
        3.2.5 参加专业培训的方式
        3.2.6 参加专业培训的内容
        3.2.7 专业培训的评价考核情况
        3.2.8 参加专业培训的满意度
    3.3 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需求情况
        3.3.1 对专业培训内容的需求
        3.3.2 对专业培训方式的需求
        3.3.3 对专业培训考核的需求
        3.3.4 对专业培训授课教师的需求
        3.3.5 对专业培训保障制度的需求
    3.4 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3.4.1 培训模式陈旧
        3.4.2 培训形式单一
        3.4.3 培训理念落后
        3.4.4 培训内容不切实际,没有针对性
        3.4.5 培训运行机制不够合理
        3.4.6 评价考核方式简单
        3.4.7 培训管理保障制度缺失
    3.5 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优化策略
        3.5.1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
        3.5.2 更新培训理念,加强培训设计
        3.5.3 创新培训模式
        3.5.4 创造多元化培训形式
        3.5.5 完善培训运行机制
        3.5.6 按照实际需求,丰富课程内容分层分类施教
        3.5.7 精细培训过程
        3.5.8 科学合理考核评价
        3.5.9 健全培训保障制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调查问卷
    附录 B 教育部门培训管理者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学校体育相关研究
    2.2 国内学校体育相关研究
        2.2.1 国内学校体育发展概述的研究
        2.2.2 国内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逻辑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专家访谈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师资情况分析
        4.1.1 体育教师的来源和数量
        4.1.2 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
        4.1.3 体育教师年龄与性别构成
        4.1.4 体育教师培训及科研
        4.1.5 体育教师收入情况
    4.2 农村中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
        4.2.1 BMI身体指数
        4.2.2 肺活量指数
        4.2.3 身体基本指数
    4.3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
        4.3.1 体育课课时安排
        4.3.2 体育课教学现状
        4.3.3 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
        4.3.4 体育理论课的开展
        4.3.5 政策对教学方式的转变
    4.4 毕节市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及竞赛活动的安排
        4.4.1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情况
        4.4.2 “两操”的开展
        4.4.3 校内竞赛活动
        4.4.4 校外竞赛活动
    4.5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及经费来源
        4.5.1 体育场地、器材现状
        4.5.2 体育经费的来源
    4.6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4.6.1 优化教师队伍,健全培养体系
        4.6.2 加大激励机制,保障课时质量
        4.6.3 融合教育资源,拓展校本课程
        4.6.4 贯彻落实政策,完善学校体制
        4.6.5 设立第二课堂,增加竞赛机会
        4.6.6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生均体育经费投入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个人简历

(6)城乡初中学生运动参与现状的比较研究 ——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实地调查法
        五、数理统计法
        六、比较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龙海市城乡初中对学校体育组织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分析
        一、城乡初中体育组织领导的现状
        二、城乡初中保障落实学校体育重点任务的现状
    第二节 龙海市城乡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二、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三、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四、体育教师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运用
        五、体育教师组织校园课外体育辅导
    第三节 龙海市城乡初中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学生运动参与认知
        二、初中学生运动参与动机
        三、初中学生运动参与方式
        四、初中学生运动参与内容
        五、初中学生运动参与时间
        六、初中学生运动参与频率
        七、初中学生运动参与强度
    第四节 对龙海市城乡初中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校体育教育与引导
        二、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
        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四、学生课业压力
        五、学生之间的同伴行为
        六、学生自身因素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研究依据
        1.1.1 弘扬武术精神,传承武术文化
        1.1.2 增强体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
        1.1.3 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1.4 推动房县武术运动的发展,为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输送优秀人才
        1.1.5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理念和意义
        1.3.2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
        1.3.3 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
        1.3.4 学校武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1.3.5 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研究
        1.3.6 研究评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课程开设现状
        3.1.1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课程开设情况及开设形式
        3.1.2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课程课时数量统计
        3.1.3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在体育教学项目中占比情况
        3.1.4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课堂教学内容
    3.2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情况
        3.2.1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程度
        3.2.2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武术的了解途径
        3.2.3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参与武术课程的主要动机
        3.2.4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希望在武术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
    3.3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教学师资情况
        3.3.1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专业、职称状况统计
        3.3.2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性别、年龄、教龄统计
        3.3.3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再深造情况统计
    3.4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教学资源现状
        3.4.1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校武术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3.4.2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材及教学大纲分析
        3.4.3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的态度
        3.4.4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教学方法
        3.4.5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3.4.6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参加武术活动、比赛情况
        3.4.7 房县农村初级中学相关领导对武术进校园的态度
        3.4.8 影响房县农村初级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主要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8)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村学校教育
        1.3.2 农村学校体育
        1.3.3 环境的概述
        1.3.4 教学环境的概述
        1.3.5 体育教学环境的概述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万州区农村自然环境的概述
    3.2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物理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2.1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2.2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2.3 万州区农村中学班级授课规模现状的调查分析
        3.2.4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经费现状调查分析
    3.3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人文心理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3.3.1 万州区农村中学学校体育传统风气现状的调查分析
        3.3.2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管理制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3.3.3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气氛现状调查与分析
        3.3.4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现状与分析
        3.3.5 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论
    4.2 对策建议
        (1)根据万州区农村的自然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2)提高现有体育场地利用率,开发新的室内场地
        (3)开发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定期维护体育器材
        (4)经费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
        (5)开发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校本特色体育教学
        (6)开展多元竞赛活动,营造学校体育运动氛围
        (7)教师运用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且给予学生正面激励
        (8)加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
        (9)师生注重情感交流,培养学生互助协作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万州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1.3.2 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1.3.3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1.3.4 有利于丰富《体育与健康》的区域性实施研究成果
        1.3.5 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万州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重庆市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师资现状
        3.1.1 教师年龄状况、性别比例
        3.1.2 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
    3.2 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3.2.1 体育教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了解情况
        3.2.2 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了解情况
        3.2.3 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情况
        3.2.4 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困难
    3.3 重庆市万州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现状分析
        3.3.1 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现状与分析
        3.3.2 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现状与分析
        3.3.3 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现状与分析
        3.3.4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
        3.3.5 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现状与分析
        3.3.6 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
        3.3.7 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3.4 制约万州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
        3.4.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身的特点
        3.4.2 领导的重视程度
        3.4.3 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3.4.4 对新课程的培训
        3.4.5 体育场地器材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论
    4.2 对策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
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清单
8.致谢

(10)学校体育的伦理省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 现实诉求
        (二) 理论诉求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述评
        (二) 国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逻辑构架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进路构架
        (三) 主要研究内容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学校体育伦理相关概念澄明
    一、伦理
    二、教育伦理
    三、体育伦理
    四、学校体育伦理
    小结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伦理基础
    一、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可能性
        (一) 人性假设: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
        (二) 探问:人性内在是否具有伦理属性
        (三) 探问之追问: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认识形态中有何体现
    二、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必要性
        (一) 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价值
        (二) 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功能
    小结
第三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立论基础
    一、伦理的两大流派解读
        (一) 道义论
        (二) 功利论
        (三) 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分歧与联系
    二、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选择
        (一) 学校体育伦理立场选择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观
        (二) 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确立——道义与功利的和谐统一
    三、学校体育应然伦理追求的确认——学生身心归合发展
    四、学校体育伦理原则的确立
        (一) 秉持人道
        (二) 崇尚公正
        (三) 依循理性
        (四) 恪守诚信
        (五) 追求幸福
    小结
第四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分析
    一、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模型勾勒
    二、学校体育伦理的时间维度
        (一) 学校体育伦理的形成
        (二) 学校体育伦理的演化
        (三) 学校体育伦理的重构
    三、学校体育伦理的空间维度
        (一) 学校体育内部伦理关系
        (二) 学校体育外部伦理环境
    四、学校体育伦理的层次维度
        (一) 底线伦理
        (二) 均衡伦理
        (三) 圣德伦理
    小结
第五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伦理问题及其根源
    一、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伦理问题
        (一) 基本问题:事实偏离应然伦理追求,学生身心割裂发展
        (二) 人道问题:人道本位放逐,权利侵蚀凸现
        (三) 公正问题:发展公正缺失,资源获取不公
        (四) 理性问题:工具理性越位,价值理性失位
        (五) 诚信问题:诚信道德遗失,信用规制阙如
        (六) 幸福问题:生命价值失落,幸福获得缺失
        (七) 性别问题:性别平等欠缺,女性处身弱势
        (八) 道德责任问题:教育道德失范,责任应诺消隐
    二、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 经济之因:经济功利主义主导,资源配置失衡
        (二) 社会之源:社会对体育存在偏见,国民对体育认知不足
        (三) 文化之失:文化导向偏失,价值取向偏斜
        (四) 教育之殇:教育物化倾向过度,主体走向失落
        (五) 实践之弊:政策执行与监管脱节,学校落实流于形式
        (六) 主体之困:体育教师主体处身窘境,学生主体理解局限
    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
    一、基本问题之消解:皈归应然伦理追求,弥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割裂
    二、人道问题之消解:回归教育的人道本真,摆脱教育爱的过度投射
    三、公正问题之消解:强化发展公正与教育正义,促进资源分配公平与均衡
    四、理性问题之消解: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以合理理性指引决策理性
    五、诚信问题之消解:促进诚信自觉与道德觉醒,规约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尺度
    六、幸福问题之消解: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幸福的实现
    七、性别问题之消解:构建先进学校体育性别文化,强力推进性别平等教育
    八、道德责任问题之消解:落实主体责任与制度安排,阶段性消解偏失与失衡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许昌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宋浩兵.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健康乡村”视域下的农村中学三对三篮球运动推广研究 ——以修水县五所中学为例[D]. 冷家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5)
  • [3]邢台市贫困县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 刘世勇.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乡村振兴背景下陇东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优化策略研究[D]. 段宜钢. 河南大学, 2020(02)
  • [5]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D]. 田俊.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6]城乡初中学生运动参与现状的比较研究 ——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D]. 阮福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房县农村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D]. 钱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8]万州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鲜文君. 重庆三峡学院, 2018(03)
  • [9]万州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小利. 重庆三峡学院, 2018(03)
  • [10]学校体育的伦理省思[D]. 汪全先.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