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持续性肺炎3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持续性肺炎38例疗效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小儿迁延性肺炎3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魏宇晴[1](2021)在《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本课题收集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就诊厦门市中医院儿科,符合儿童肺炎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肺炎喘嗽常证辨证分型标准的241例住院患儿,入院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肺功能检测(年龄3~5岁者,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年龄6~14岁者,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证型与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1)本研究所收集的241例病例中,男性患儿119例,占总人数的49.4%;女性患儿122例,占总人数的50.6%。男女性别比例为0.98:1。经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在各证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所收集的241例患儿,年龄在3~5岁者150例,占总人数的62.2%;年龄在6~14岁者91例,占总人数的37.8%,小年龄组发病率较高。(3)5种证型的病程大致依次序延长,风寒闭肺证最短,肺脾气虚证最长,各证型的病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异常率为43.3%,肺通气功能检查异常率为79.1%,肺功能检查总异常率为56.8%,超过半数的肺炎儿童存在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3、证型分布情况:对本研究所收集的241例病例的中医证型进行统计,按其构成比大小依次排列,分别为:风热闭肺证150例,占总人数的62.2%;痰热闭肺证50例,占总人数的20.7%;风寒闭肺证34例,占总人数的14.1%;肺脾气虚证4例,占总人数的1.7%;阴虚肺热证3例,占总人数的1.2%。其中实证234例,占总人数的97.1%,虚证7例,占总人数的2.9%。不同年龄组均以风热闭肺证多见。4、中医证型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分析:(1)风寒闭肺证FVC、FEV1、FEV1/FV C、PEF、FEF25、FEF50、FEF75、MMEF均低于风热闭肺证,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风寒闭肺证与痰热闭肺证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痰热闭肺证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均低于风热闭肺证,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FVC、FEV1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中医证型与脉冲振荡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1)风寒闭肺证R5、R20、Fres均高于风热闭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风寒闭肺证与痰热闭肺证的R5、R20、Fre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痰热闭肺证R5、Fres均高于风热闭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0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推导出二者的主要差异在小气道阻力(R5-R20)。6、肺通气功能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在气道阻力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指标上则呈现为负相关。(1)风寒闭肺证的大、小气道功能下降程度较风热闭肺证明显,其大、小气道阻力均高于风热闭肺证;(2)风寒闭肺证与痰热闭肺证的大小气道功能下降程度相当,二者气道阻力无明显差异;(3)痰热闭肺证的小气道功能较风热闭肺证下降明显,其小气道阻力高于风热闭肺证。结论:1、本课题入组的肺炎喘嗽患儿以风热闭肺证为多见,其次是痰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阴虚肺热证和肺脾气虚证较少。2、肺炎喘嗽各中医证型的肺功能指标存在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肺功能检测可以为儿童肺炎喘嗽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朝霞[2](2020)在《轻揉“咳穴”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为优化痰湿蕴肺型咳嗽常规推拿组方中“咳穴”的操作手法,将小儿推拿痰湿咳嗽常规治疗组方中的“咳穴”操作手法改为轻揉法,与临床常规小儿推拿痰湿咳嗽组方的治疗疗效对比,客观评价轻揉“咳穴”组方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痰湿蕴肺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痰湿蕴肺型咳嗽提供更安全、有效、易被接受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收集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珠江新城东源堂国医馆导师门诊的患儿,将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肺炎恢复期痰湿蕴肺型咳嗽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轻揉“咳穴”组及常规治疗组,两组各33例。两组分别进行周期5天的 1疗程手法治疗。研究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运用SPSS 25.0软件对两组症状积分与总体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1)纳入研究的66例病例中,共脱落3例,完成试验63例,其中研究组完成31例,对照组完成32例。(2)两组受试者基线一致(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均具有可比性,P>0.05)(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两组组内比较,均取得明显疗效(P<0.05);治疗后总积分、主症总积分、主症各症状积分、次症总积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轻揉“咳穴”组方在改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不消方面有确切疗效;(2)轻揉“咳穴”组方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痰湿蕴肺型咳嗽疗效肯定。

郭淳[3](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刘梦兰[4](2019)在《小儿推拿结合督脉擦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推拿结合督脉擦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的临床疗效,以期缩短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程,并观察推拿手法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推广中医推拿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为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提供更安全有效便捷无痛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及儿科门诊的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的患儿,根据患儿的就诊顺序,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推拿结合督脉擦法)30例、常规推拿组(常规推拿法)30例、口服西药组(口服孟鲁司特钠)30例。操作:推拿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督脉擦法为小儿推拿结束后再行督脉擦法的临床操作,频率约100次/min,每次1-2min;口服孟鲁司特钠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将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积分,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数值使用SPSS20.0录入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血清免疫指标的结果探究推拿手法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1.病例完成情况:治疗组,因1例患儿无法配合手法治疗,实际完成29例;常规推拿组,因1例患儿无法配合手法治疗,1例患儿治疗过程未复诊,实际完成28例;口服西药组,因1例患儿服用他药,1例患儿未坚持服药,实际完成28例。2.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5.71%,口服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最优。3.咳嗽症状积分:三种疗法均能缓解患儿咳嗽症状。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咳嗽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常规推拿组,常规推拿组优于口服西药组。4.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常规推拿组能有效缩短患儿咳嗽、咳痰的时间,常规推拿组又短于口服西药组。5.血清IgG和IgA: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种疗法均能改善患儿血清免疫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经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常规推拿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两者与口服西药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患儿免疫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常规推拿组均优于口服西药组。结论:1.推拿结合督脉擦法治疗小儿风寒恋肺型感染后咳嗽在改善咳嗽、咳痰等方面有明显作用。2.推拿结合督脉擦法具有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未来有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胡秋爽[5](2019)在《二清汤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二清汤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加用二清汤,对照组加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均用药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积分(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肺部啰音)、次要指标积分、总积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不良反应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组内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儿总体症状体征;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主要指标(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肺部啰音)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物对改善患儿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肺部啰音均有效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试验组患儿治疗后主要指标积分、次要指标积分、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患儿总体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气喘、肺部啰音积分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物对发热、气喘、肺部啰音的改善程度相当;试验组患儿治疗后咳嗽、痰壅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药物在改善患儿咳嗽、痰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物对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作用相当;试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疗效确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不良反应少,优于对照组。结论二清汤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儿总体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患儿咳嗽、痰壅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李健[6](2018)在《中药塌渍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肺炎应用中药塌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收的72例小儿迁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患儿口服小儿肺炎散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患儿中药塌渍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康复时间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痰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时间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6%的发生率(P<0.05)。结论:采取中药塌渍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可显着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降低治疗期间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郝欧美[7](2016)在《清肺通络敷胸膏干预流感病毒诱导大鼠肺炎P38/JNK MAPK信号通路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阐明清肺通络膏组方的理论基础及穴位贴敷的应用理论;采用流感病毒(IV)诱导大鼠肺炎模型,探讨IV导致大鼠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清肺通络膏对IV诱导的MAPKs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其高、中、低剂量干预IV肺炎大鼠MAPKs信号通路时效、量效性关系,为临床防治IV肺炎提供实验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清肺通络膏中药物含量,以明确其治疗IV肺炎物质基础。材料与方法:1.采用鼻腔接种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法诱导幼龄Wistar大鼠肺炎模型,结合大鼠一般状态、肺组织病理切片、形态学等指标,观察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各方面的差异,并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病毒载量基因水平,从多个角度进行模型评价。2.将清肺通络膏外敷在幼龄大鼠背部(等同于外敷在大鼠的肺腧等穴位)作为给药的途径对IV诱导的肺炎大鼠模型进行干预,在不同时点对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及肺指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3.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技术检测IV诱导肺炎大鼠的肺组织中P38、JNK和MKK4的蛋白及m RNA的表达,探讨清肺通络膏对IV肺炎幼龄大鼠的防治作用机制,同时比较研究清肺通络膏高、中、低剂量组干预IV肺炎大鼠MAPKs信号通路不同时点活化程度的差异性。4.应用HPLC法测定清肺通络膏中大黄和黄芩的六种活性成分含量。结果:1.各组大鼠体重比较结果:正常组大鼠的体重呈逐日增长趋势;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与正常组比较略为缓慢,感染第2天以后与同时间点的正常组日增长体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3天大鼠体重增长幅度有所升高,治疗组体重逐日增加,增长略慢于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相比于同时间点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体重增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体重增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IV感染后肺部病理改变结果: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造模后第5天,正常组大鼠在任何时点肺组织外观全肺野无病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上皮细胞有破损,细支气管壁细胞侵润、充血、水肿,并向周围支气管组织扩展。肺泡壁增厚,部分可见坏死,由大量红细胞、单核细胞核巨噬细胞等组成的水肿液填充肺泡。病变较重的部位可见肺毛细血管的透明栓塞和坏死。3.肺组织不同时点IV-RNA的半定量测定结果:实时采用RT-PCR,正常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中未检测到IV病毒核酸。在大鼠感染37天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发现IV-RNA扩增表达,表达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而增加,提示病毒的感染量同炎症的损伤成正比规律。4.肺指数结果:相比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肺指数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中、低剂量组相比于模型组,肺指数均有所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相比中、低剂量组,肺指数下降的更明显;高剂量组虽有下降,但比正常组要高,与正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可以在各个时间点可检测少量的P38蛋白表达,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P38蛋白的表达最强,第7天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为18.720±1.254;与同时间点的正常组比较,均具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第3、5、7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P38蛋白表达不同时点均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第7天有显着性差异(P<0.05)。6.各组大鼠肺组织中JNK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可以在各个时间点可检测少量的JNK蛋白表达,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JNK蛋白的表达最强,第7天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为35.839±4.929;与同时间点的正常组比较,均具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第3、5、7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JNK蛋白表达不同时点均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P<0.05)。7.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KK4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可以在各个时间点可检测少量的MKK4蛋白表达,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MKK4蛋白的表达最强,第7天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为20.806±1.662;与同时间点的正常组比较,均具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第3、5、7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MKK4蛋白表达不同时点均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第7天有显着性差异(P<0.05)。8.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与MKK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实验各组的P38、MKK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r值均接近于1。除第3天敷胸膏高剂量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在各时间点P38与MKK4的蛋白表达的变化存在正相关(P<0.05)。9.各组大鼠肺组织中JNK与MKK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实验各组的JNK、MKK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r值均接近于1。除第3天敷胸膏中剂量组、第5天正常组、第7天正常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在各时间点JNK与MKK4的蛋白表达的变化存在正相关(P<0.05)。10.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RNA不同时点的表达水平正常组可以在各个时间点可检测少量的P38 m RNA表达,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时点的模型组大鼠P38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第7天表达最强;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38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第3天和第5天有显着性差异(P<0.05)。11.各组大鼠肺组织中JNK m RNA不同时点的表达水平正常组可以在各个时间点可检测少量的JNK m RNA表达,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时点的模型组大鼠JNK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第7天表达最强;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不同时间点JNK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第7天有显着性差异(P<0.05)。12.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KK4 m RNA不同时点的表达水平正常组可以在各个时间点可检测少量的MKK4 m RNA表达,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时点的模型组大鼠MKK4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第7天表达最强;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不同时间点MKK4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13.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与MKK4 m 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实验各组的P38、MKK4 m RNA表达的相关性r值均接近于1。除第3天敷胸膏低剂量组、第7天模型组、敷胸膏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在各时间点P38与MKK4 m RNA表达的变化存在正相关(P<0.05)。14.各组大鼠肺组织中JNK与MKK4 m 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实验各组的JNK、MKK4 m RNA表达的相关性r值均接近于1。除第3天正常组、模型组、敷胸膏中剂量组,第7天模型组、敷胸膏中剂量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在各时间点JNK与MKK4 m RNA表达的变化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1.通过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及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肺组织中IV病毒载量,验证乙醚麻醉下滴鼻接种15LD50甲型流感病毒FM1株0.1ml,可以成功建立IV感染Wistar大鼠幼龄鼠肺炎模型。2.清肺通络膏能明显减轻IV感染肺炎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肺组织炎症损伤,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和肺指数。其治疗作用与抑制IV感染大鼠肺组织P38/JNK 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有关。其中高、中剂量组在病变过程中第3、5、7天对P38、JNK、MKK4表达的抑制作用优于低剂量组。3.建立了清肺通络膏中6种有效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通过验证该方法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清肺通络膏质量控制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梁桂华[8](2013)在《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迁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常规给予抗菌、抗病毒、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茛菪碱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90.0%,高于对照组的30.0%、72.5%;平均住院时间为(7.9±2.0)d,短于对照组的(10.6±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颜面潮红、口干舌燥10例,躁动、心率稍快3例,停药后症状均自行缓解。结论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李健[9](2012)在《中药加神灯透皮佐治小儿迁延性肺炎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中药加神灯透皮治疗与单纯常规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疗效比较,观察中药加神灯透皮佐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利于临床推广。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五天一疗程,一般观察2-3个疗程。治疗组:常规治疗+中药加神灯透皮治疗,中药药物组成:蛤蚧一对、丹参、桃仁、大黄、刘寄奴、白芥子、冰片按一定比例,将上药研磨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外敷于背部肩胛间区或肺部听诊湿罗音密集处或者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检查阴影明显处,外用神灯即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型号:龙泉牌LQ2008AH,立式单头TDP灯,电源220V,功率280W,频率50-60HZ,贵阳龙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5~3岁每次10-15min,4~6岁每次15-20min,7~14岁每次15-25min,每日1次。5天为1疗程。可观察2-3个疗程。结果: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6.7%,经过统计学分析后,两组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于小儿迁延性肺炎病程长,病情迁延,肺部炎症吸收慢的特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中医特色外治(中药透皮)与现代仪器(神灯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有机结合,加快肺部啰音吸收,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本课题研究为临床提供了简洁、高效、安全的新型疗法,丰富及扩展了小儿迁移性肺炎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宋惠霄[10](2003)在《小儿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中西医结合治小儿迁延性肺炎3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小儿迁延性肺炎3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肺炎喘嗽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的认识
        1.3 对病机的认识
        1.4 肺炎喘嗽的辨证分型
        1.5 肺炎喘嗽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儿童肺炎的认识
        2.1 概念及流行病学
        2.2 儿童肺炎的危险因素
        2.3 儿童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
        2.4 儿童肺炎的治疗
    3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3.1 儿童肺炎的肺功能特点
    4 肺系疾病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儿童肺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1.2 肺炎喘嗽常证辨证分型标准
    2 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样本量估算
        3.3 观察方法
        3.4 观察指标
        3.5 肺功能检查的主要参数及判读标准
        3.6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成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及证型构成
        4.2 研究结果
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2.3 中医证型分布
        2.4 中医证型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5 中医证型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6 中医证型与两种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浅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轻揉“咳穴”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小儿肺炎恢复期的认识
        1.1.1 病理机制
        1.1.2 现代医学对小儿肺炎恢复期的治疗
    1.2 传统医学对小儿肺炎恢复期的认识
        1.2.1 辨证认识
        1.2.2 传统医学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
    1.3 “咳穴”的文献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资料
        2.1.3 研究方法
        2.1.4 治疗方案
        2.1.5 临床观察内容
        2.1.6 疗效评判
        2.1.7 统计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基数分析
        2.2.2 疗效比较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可比性分析
        3.1.2 安全性评价
        3.1.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析
        3.1.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各症状分析
        3.1.5 总体疗效分析
    3.2 讨论
        3.2.1 本病治疗思路
        3.2.2 证型的选择
        3.2.3 选穴依据
        3.2.4 “咳穴”作用机制探讨
        3.2.5 实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 内治法
        1 中药汤剂治疗
        1.1 诊疗思路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1.1.2 辨证分型治疗
        1.1.3 其他诊治思路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1.3.2 对小儿的治疗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二)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 中药外敷治疗
        3 中药雾化治疗
        4 经皮给药治疗
        5 TDP仪照射治疗
        6 推拿疗法
        7 拔罐疗法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试验药物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MIC的测定
        1.2.2 药液制备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1.2.5 操作步骤
        1.2.6 结果判读
        1.2.7 注意事项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1.2.1.1 动物分组
        1.2.1.2 给药方法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1.2.1.4 造模
        1.2.1.5 体温测定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7 统计分析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1.2.2.1 动物分组
        1.2.2.2 给药方法
        1.2.2.3 造模及取材
        1.2.2.4 检测指标
        1.2.2.5 统计分析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1.2.3.2 给药方法
        1.2.3.3 造模及取材
        1.2.3.4 检测指标
        1.2.3.5 统计分析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1.2.4.1 动物分组
        1.2.4.2 给药方法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4 造模及取材
        1.2.4.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小儿推拿结合督脉擦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证型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4 临床疗效观察
        4.1 观察指标
        4.2 实验室指标
        4.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5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
    6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和病程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3.2 咳嗽、咳痰消失情况比较
        3.3 治疗前后IgG改善情况比较
        3.4 治疗前后IgA改善情况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事件统计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
        1.1 病名的来源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
        2.1 概念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因素
        2.3 病理机制
        2.4 治疗方法
    3 小儿生理病理及感染后咳嗽证型选择依据
    4 督脉擦法的选择依据及操作要点
        4.1 运用督脉的中医理论及作用机制
        4.2 擦法的理论依据及操作要点
    5 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及选穴
    6 小儿推拿结合督脉擦法的选择依据
    7 对照组选择依据及其作用机制
    8 疗效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8.1 主观指标
        8.2 客观指标
    9 研究结果的分析
        9.1 一般资料
        9.2 咳嗽积分表的比较
        9.3 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
        9.4 血清IgA及 IgG的比较
        9.5 临床疗效评价比较
    10 创新性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二清汤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综述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药塌渍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7)清肺通络敷胸膏干预流感病毒诱导大鼠肺炎P38/JNK MAPK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IV诱导大鼠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清肺通络敷胸膏干预IV诱导肺炎大鼠体重及肺指数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敷胸膏干预IV诱导大鼠肺炎P38、JNK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HPLC法测定敷胸膏中六种成分的含量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P38、JNK 及 MKK4 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综述二:小儿肺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中药加神灯透皮佐治小儿迁延性肺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小儿迁延性肺炎概述
        1.1 病因病机
        1.1.1 中医方面
        1.1.2 西医方面
        1.2 治疗方法
        1.2.1 内治方法
        1.2.1.1 中医方面
        1.2.1.2 西医方面
        1.2.1.3 中西医结合方面
        1.2.2 外治方法
        1.2.3 内外治结合方法
    2 贴敷疗法
        2.1 概述
        2.1.1 古代论述及沿革
        2.1.2 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
        2.2 透皮给药
    3 电磁波治疗器
实验研究
    1 临床研究
    2 病案举例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治法及方药分析
    3 疗效分析
    4 体会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10)小儿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法研究
    1.1 辨证论治
    1.2 专方论治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剂型及给药途径
    2.1 口服液
    2.2 静脉注射
    2.3 保留灌肠
    2.4 穴位给药
    2.5 雾化吸入
3 非药物疗法
4 实验研究
5 结语

四、中西医结合治小儿迁延性肺炎3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魏宇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轻揉“咳穴”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临床研究[D]. 李朝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小儿推拿结合督脉擦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梦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二清汤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秋爽.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中药塌渍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 李健. 健康之路, 2018(09)
  • [7]清肺通络敷胸膏干预流感病毒诱导大鼠肺炎P38/JNK MAPK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 郝欧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 [8]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临床观察[J]. 梁桂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17)
  • [9]中药加神灯透皮佐治小儿迁延性肺炎临床观察[D]. 李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小儿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宋惠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3(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持续性肺炎38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