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画的网络主播

爱画画的网络主播

一、爱画画的网上主持人(论文文献综述)

姚育明[1](2021)在《分杯汪曾祺》文中指出1985年7月,我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调到上海文学杂志社,为了让我尽快地了解文学界,编辑部主任杨晓敏立即带我去北京熟悉情况,走得急我没来得及换全国粮票,杨晓敏说没关系,去问钟阿城讨。阿城是刚崛起的青年作家,他的处女作《棋王》一面世便惊倒众人,全国编辑都紧着向他索稿。阿城家门虚掩着,睡在地席上的阿城坐起身,摸过身边眼镜戴上,开口就是玩笑:小姚你是上了贼船,

李颖[2](2021)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梁力元[3](2021)在《在线教学对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以疫情期间A小学在线教学九位教师为个案》文中认为

吴帮雄[4](2020)在《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研究》文中指出家庭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博物馆类型,是在民族旅游背景下对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将家庭博物馆建设理念引入到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中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为解决新时期我国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总是客观存在。一方面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要对村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另一方面,随着外来投资者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得传统村落的民族文化遗产遭受巨大冲击,其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逐渐减弱。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却成为了一个独特个案。围绕家庭博物馆的实践与价值,笔者通过文献研究,详细了解有关家庭博物馆的研究现状,同时深入西江千户苗寨考察了村寨社区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遗产状况,以及家庭博物馆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西江千户苗寨开展较长时间的参与式田野调查以及对相关的主要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带动和博物馆理念与知识在苗寨日常生活之中的日渐融入,村民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逐渐有了自觉意识,开始将旅游者对民族文化体验需求融入到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村寨的环境之中。纷纷利用自持文化资本开设家庭博物馆,并通过开展家庭文物的展示与苗族刺绣、蜡染等非遗项目体验馆等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家庭博物馆的出现使苗寨社区内生主体得到了激活,通过游客的参观、体验积极培养了社区村民的文化自觉。增强其民族传统文化获得感,实现了从培养文化自觉到实现文化自信,为苗寨社区内生主体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可持续性动力。同时,家庭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在传统村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事业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对于家庭博物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而且对于博物馆学领域内的理论探讨也将有所启示。对西江千户苗寨的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旅游开发而兴起的家庭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着大量苗族同胞生产生活中的日常用具,透露着浓厚生活气息,成为当地人文历史与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窗口。博物馆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他们“祖辈”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用过的,折射着苗族人民的生存智慧与勤劳品质,向来到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者展示着苗寨朴实的生活场景以及淳朴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在发挥民间力量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以及推动传统村落民族文化振兴方面均起到正效应,对带动当地村民实现脱贫增收创富取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实践所探索出来的这一套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我国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鲜活案例。

余云露[5](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张新昕[6](2020)在《“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长开始逐步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这在艺术特长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儿童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学习除了学校以外的艺术特长课。钢琴作为音乐器乐中的基础,在走入中国的一百年时间里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教育选择的热点项目。很多母亲疯狂地对子女展开钢琴艺术教育,使这项原本应该是陶冶性情的、带给儿童轻松愉悦之感的艺术,非但未给儿童带来快乐,却由于选择权的缺失以及枯燥的训练方式反而使大部分的儿童丧失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甚至从最初的喜爱发展到到厌恶,排斥弹钢琴,最终和艺术学习渐行渐远。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选取八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展现关于家长特别是母亲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的行为决策过程。母亲的思想来自于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自然状况、夫妻关系以及社会对于儿童各项特长的考量等等。母亲对于儿童学习过程的态度、参与儿童学习过程的行动对于儿童学习效果的关联与影响,母亲的教育行动对儿童成长所产生的反应、效果等,这些都是本研究要着重关注的问题。虽为众多个体的决策行为却往往能显现出共同趋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凸显不仅受到母亲行动复杂心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人才需求、母亲文化、家庭经济、等众多的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影响着母亲的教育决策、教育行动以及儿童学习效果,深入探究之正是本研究的着力之处,而这些也恰恰是通过量化研究方式不易获取的信息。由于质化研究方法所限,本研究不奢求推广性,仅尽量还原几位母亲和儿童在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与矛盾冲突。本研究结果倘若使琴童的家长们能稍稍停下脚步,整理对照反思一下镜像内的自己,能够认识自己教育决策行为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效果的种种影响;能够引起对母亲文化之于儿童学习过程的影响的关注,本研究就求之不得矣。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一章——五章、反思和结语组成。引言包括选题缘由、本研究关注研究的问题、对相应文献的梳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包括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以及对研究者的反思。第二章主要是对八名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家庭成员进行背景性介绍以及该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第三章主要是对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母亲的行动生成“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的两种样态形式进行探究,其中包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定义的探究以及形成决策形成中两种样态放任背景因素梳理;从母亲教育行动的背景以及决策的意识根源入手,对其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进行定位分析解读。第四章侧重通过对于行动者们进行观察,描述关于生成“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挖掘出行动者的真实想法;以儿童的角度,呈现其被动行动之后的行动语言反应,折射儿童对于钢琴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及其成长。第五章侧重通过描述关于生成“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透视其最本原的观念和心理样态;通过对短期型家庭教育的阻力进行分析,呈现此样态下儿童的心路历程。反思部分则是通过反思八组家庭的母亲在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如何决策和心理变化,分析并挖掘两种样态下教育行动结果的深层根因。无论是对于想要子女学习学习钢琴的家长还是家中子女正在学习的家长起到照镜子的作用,警醒教育者深入思考家庭教育中成年思想和行动导向下产生的教育决策及其影响。结语部分通过正文的深描和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几点发现,一是母亲在家庭教育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影响;二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三是母亲文化作用被质疑。同时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对照系统相对缺失、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反思,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改善。

冯旭[7](2020)在《美国霍顿·米夫林版小学《阅读》教科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霍顿·米夫林·哈考特(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公司于2006年出版小学《阅读》教科书。这套教科书在美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其科学性、有效性已经通过专业组织的研究验证。这一套霍顿·米夫林版小学《阅读》教科书共分为六个年级,合计12本。在梳理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关于语言艺术标准基础之上,本研究对这套《阅读》教科书做全面研究,力求发现其主要特点及其独特价值。鉴于这套《阅读》教科书的策略运用较为灵活,并且通过比较阅读提升思维品质的特点较为突出,所以本研究将研究重点聚焦在这套教科书编制过程中的策略运用,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素养提升的部分。本研究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策略编写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对于有效使用教科书开展好阅读教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方法上,通过查阅文献,比较后选定具有创新意义的基于功能-系统的教科书评价框架(CIR-FS系统框架)加以分析。依据CIR-FS框架,对该套教科书的分析从课程内容编制、教学支持和文本呈现三方面进行,其中对教学支持的统计分析更为深入。首先对这套美国《阅读》教科书进行全文翻译,并分别以单元主题和选文为单位对其中数据进行整理,分别统计了单元主题、选文题目、课内练习题、每篇课文的各类各种阅读策略。其中阅读策略包括了单元阅读策略、选文前提示的阅读策略、课内练习题的阅读策略以及比较阅读中特别指出的阅读策略。教学支持的分析中将这套《阅读》教科书中不同策略的定义进行了翻译、解释,并就其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制成表格,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策略占比进行了深入分析。另外,对于这套书中促进思维发展的策略指导和习题巩固进行了挖掘和提炼,试图寻找其提升思维品质的方式方法。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阅读》教科书所具有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提供具体的策略指导,合理拆分课程目标为策略技能。(二)推动学生能力提升,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发展。(三)彰显育人价值,突出重点传递的价值观,不同主题、文体衔接形成完整价值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启示是:(一)教科书的策略指导将大目标拆分成为小目标,具体细化为策略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二)教科书借助问题规划、文本组织,帮助学生适应新的问题情境,提供策略解决问题,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性的材料。(三)教科书通过合理规划加强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彰显育人价值。另外,这套教科书中还反映出良好的整体观,十分重视学科融合,且加强教科书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合理地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

长江[8](2019)在《明月村的“月亮”》文中研究指明曾几何时,中国的城乡差别巨大,人们纷纷涌入城市,道理很简单:城市生活好,农村生活差。即便是离乡背井、远离骨肉亲情,农民还是争先恐后奔向城市。而如今,情况正在出现反转,四川的一个村庄,不仅原来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回流家乡,就连城里人也都抵挡不住诱惑纷纷前来这个村庄定居、创业,为什么呢?用同样抵挡不住这个村庄诱惑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赵晓钧的话说:来到明月村,我就是想"找回人味儿",只要生活好,哪里不是天堂?

吴静[9](2019)在《中韩美术馆公共教育比较研究 ——以中国北京和韩国首尔为例》文中指出从社会团体的功能性来说,美术馆是一个社会艺术机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美术馆不仅承担着展览、收藏、研究、交流、教育等职责,其公共教育也具有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美术知识并提高其审美品位等重要作用。随着“面向社会艺术、面向创新教育”的艺术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美术馆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公共教育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为什么进行本次研究、如何进行本次研究以及本研究可能会起到的作用。同时从一系列美术馆公共教育相关着作、刊物以及各研究对象的官方网站搜集文献资料,整体把握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并且解释相关概念。第二部分:详细阐述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常用模式,即展览、导览、非正式教育、正式教育、在线教育、艺术教育基金等方面;依照这些模式对中韩两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进行比较研究,并举例说明。第三部分:比较并分析中韩两国美术馆的教育项目,比较所选研究对象教育项目的教育范围、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课程设计,并且举例说明。第四部分:对前面的比较分析做出总结,然后列表分析五所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共性与个性,优点与问题。梳理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梳理出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善建议。第五部分:根据前面提出的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自主探索与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现状接轨的创新型美术馆公共教育课程。本论文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中、韩美术馆公共教育现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研究两国的差异之处和相似之处,并且结合西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先进经验,找出目前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建议。最后自主开发适合我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课程,为促进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艺术文化的普及、以及审美教育的推进尽微薄之力。

阙政[10](2019)在《“清谈再盛” 人人都是意见领袖》文中提出从魏晋"清谈",到综艺调侃,时隔千年,此风又盛。人人都可以是五分钟的意见领袖,谈主与座上宾,可胖可瘦,可糖可盐,可60后可90后,唯一的共同点,依旧啐珠咳玉、舌灿莲花。一张圆桌,几柄折扇,数支檀香,恍惚之中,还以为是穿越到了魏晋,麈尾拂秽,鸿儒谈笑。定睛再一望,这哪里是魏晋清谈,分明是公元2019年的KOL(意见领袖)。魏晋"清谈"之风,原本来自

二、爱画画的网上主持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画画的网上主持人(论文提纲范文)

(4)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家庭博物馆的定义
        (二)民族旅游的定义
    五、相关文献回顾
        (一)家庭博物馆的研究
        (二)研究述评
第一章 作为露天博物馆的西江千户苗寨
    第一节 苗寨概述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文化资源
    第四节 旅游开发
    第五节 博物馆的兴起
第二章 旅游世界中的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
    第一节 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的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 呈现先祖文化的鼓藏头家庭博物馆
    第三节 基于蜡染非遗体验的阿幼民族博物馆
    第四节 本土风俗艺术化的枫香阁
    第五节 传承农耕文化的唐兴发家庭博物馆
第三章 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的实践逻辑
    第一节 市场与利益的驱动
    第二节 社区主体的文化自觉
    第三节 游客对原生文化体验的迫力
    第四节 建馆主体对自持文化资本的运作
第四章 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实践的价值向度
    第一节 旅游收益的社区主体化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彰显与振兴
    第三节 社区发展内生主体的激活与培育
    第四节 民族旅游地“过度商业化”的去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5)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1.1.3 个人兴趣指向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
        1.2.1.2 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学教师
        1.4.2 教师职业困惑
        1.4.3 叙事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2.4.1 访谈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物收集法
        2.4.4 文献分析法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2.5.1 研究的伦理
        2.5.2 研究的效度
        2.5.3 研究的推广度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5.1 内部影响因素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5.2 外部影响因素
        5.2.1 社会环境
        5.2.2 学校因素
        5.2.3 家庭因素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附录7:图片汇集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儿童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导向中地位的提升
        (二)我国儿童钢琴艺术教育发展的原生困境
        (三)对家庭教育行动主导者(母亲)的关注与反思
        (四)个人兴趣和从教经历
    二、研究问题域
        (一) 家庭教育中的行动者及其效能
        (二) 家长教育决策及行动与儿童学习动力关联影响
        (三)“母亲文化”的失语及其教育意蕴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母亲文化
        (二)家庭教育
        (三)家庭教育行动
        (四)儿童钢琴艺术教育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行为决策理论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三)人格发展心理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伦理
        (五)研究者的反思
第二章 叙述的背后
    一、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缩写
        (一)八组家庭生活的地方:历史文化城
        (二)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素描
    二、“他们”所在的境遇
        (一)琴童的日常上学生活:以时间之维
        (二)琴童的课余生活:以空间之维
        (三)琴童的家庭生活:以家庭关系之维度
第三章 作为行动者母亲的两难局面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现实存在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定义
        (二)“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关照
        (三)“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关照
    二、自我关照:母亲的自我定位
        (一)子女教育规划:母亲的家长权威意识
        (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母亲的忧患意识
        (三)为母则刚:母亲的母性意识复苏
    三、左右为难:母亲行动的意识根源
        (一)“一切为了孩子”:社会赋予母亲角色的定位
        (二)“我是为了你好”:母亲在家庭中的管理功能的凸显
        (三)“将来不要埋怨我”:母亲的责任感来源
        (四)“陪吃陪睡还要陪学习”:母亲的多重身份角色
        (五)“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母亲的职责远远超过个体情感诉求
第四章“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坚守与变革
    一、希冀:“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一)“他得比我有出息”:母亲教育的心理导向
        (二)“以后兴许会用得上”: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三)“有开始也要有结束”: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四)“怕吃亏”:多样文化背景下的共同心声
    二、迷茫:“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惑
        (一)“我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儿童心底的大问号
        (二)“我都没有玩的时间了”:儿童心里的委屈
        (三)美滋滋的笑容背后:儿童学琴之路暂短的幸福呈现
    三、省思:“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教育行动
        (一)钢琴艺术教育中家庭的坚持到底
        (二)童年影像的人生意义与钢琴艺术教育
        (三)指向儿童潜能充分挖掘的钢琴艺术教育
第五章“半途而废”样态家庭的无奈与失望
    一、恨铁不成钢:“半途而废”样态下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一)“我也不能替他弹”:母亲教育的内在心理导向
        (二)“一切都可能成为绊脚石”: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三)“咱们也成不了音乐家”: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四)“特别有天赋”或“不是这块料”源于行动者个体认知的不同阶段
    二、喜忧参半:“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感
        (一)“不用练琴真实太好啦”:儿童眼中的轻松
        (二)“你为啥不能坚持到最后”:儿童嘴里的抱怨
    三 “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行动者的阻力分析
        (一)成年人的行为阻碍着儿童的自然发展
        (二)子女成为家长的终极目标
        (三)家长的非专业性制约钢琴学习效果
        (四)男权与女权的博弈
        (五)家庭经济因素
反思
    一、母亲在家庭钢琴艺术教育中的主导效用
    二 钢琴艺术教育中社会资源专业性稍显乏力
    三 家庭教育行动与社会专业性衡量结合簇生良性钢琴艺术教育
        (一)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如何在异域文化样态下成长
        (二)儿童钢琴演奏艺术作为非系统性学科教育的困境
        (三)非系统性儿童学科教育中家庭如何参与有效引导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母亲在家庭教育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三)母亲文化效用被质疑
    二、研究的局限性
        (一)家庭成员对照的相对缺失
        (二)研究对象的地域忽视
        (三)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三、后续研究的构想
        (一)引进有音乐艺术学习背景家长的决策行为对照维度
        (二)增加其他地域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对象的追踪时间扩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7)美国霍顿·米夫林版小学《阅读》教科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 教科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教科书革新
        三 《阅读》教科书的价值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 研究对象:《阅读》系列教科书
        二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借助CIR-FS框架形成研究思路
        二 四种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 教科书
        二 阅读教学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
        二 国内研究
第二章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概述
    第一节 英语语言艺术标准的总体特点
        一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制定
        二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总体特点
    第二节 英语语言艺术标准的制定及其特点
        一 目标设置
        二 框架及内容的安排
        三 具体呈现特点
第三章 美国母语阅读教材的特征及《阅读》教科书编制
    第一节 美国母语阅读教材的一般特征
        一 美国母语阅读教材的编制特点
        二 美国母语阅读教材的内容特点
    第二节 《阅读》教科书编制
        一 《阅读》教科书的编制特点
        二 《阅读》教科书的构成体系
第四章 《阅读》教科书的内容建构
    第一节 《阅读》的课程内容规划
        一 文化选择:范围广、价值选择明确、建构方式多样
        二 知识规划:展现学科要素、重视联系
    第二节 《阅读》的教学支持
        一 教学支持的意义
        二 教学支持的构成及联系
    第三节 《阅读》的文本呈现
        一 文本呈现的意义:表意清晰有趣、符合审美
        二 文本呈现的结构及特点
第五章 《阅读》教科书的特征与启示
    第一节 课程内容规划中文化选择与知识规划的特征
        一 课程内容规划中文化选择的特征
        二 课程内容规划中知识规划的特征
    第二节 教学支持的特征
        一 连接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兴趣
        二 教学支持帮助促进思维发展
        三 创设学习情境,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第三节 文本呈现的特征
        一 结构清晰,呈现方式多样
        二 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同部分联系密切
    第四节 《阅读》教科书的启示
        一 提供策略指导
        二 促进思维发展
        三 彰显育人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阅读》一至六年级课文题目统计
附录B 《阅读》一至六年级各单元主题统计
附录C 《阅读》一至六年级各单元活动、策略分布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明月村的“月亮”(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猜猜这是啥地方?
一、明月村, 你从哪里来?
二、时代大手笔, 明月村改天换地!
三、政府搭台、文创唱戏, 导演是谁?
四、人来了, 故事就来了……
    1. 陈奇:是村主任, 也是“画月”的主人
    2. 宁远:放下话筒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有间“远远的阳光房”
    3. 李清, 扛着振兴蜀窑的大旗, 恍惚自己走进了宋朝?
    4. 何飞:半小时他就和同伴决定落户明月村, 为啥呢?
    5. 熊英:高跟鞋上还带着泥巴, 只为明月村最好的“有机果子”
五、故事来了, 变化就来了……
    1. 雷竹保卫战——先把人心稳住!
    2. 餐饮、民宿——守在家里就能挣钱!
    3. 资产性收益?想都没想过, 就用“老房子”?
    4. 明月讲堂、明月夜校——村民不出村, 老师来家里!
    5. 返乡大学生:带着知识, 把理想种进明月村的土地
六、变化来了, 也带出一堆“问题”?
    1. 诗人的“动静”是不是太匪夷所思了?
    2. 不要把“城市”简单复制到农村!
七、有问题不怕, “办法”早已备下
    1. 三个“不能任性”, 山一样不可动摇!
    2. 金木水火土, 机制的保障也收获着精神的果实!
    3. 等母鸡“下蛋”, 不如请母鸡“孵蛋”!
八、只要生活好, 哪里不是天堂?
九、要守住家园, 就要跟自己常说“不”!
十、明月村的月亮, 是不是就比XX的圆?
十二、那好了, 就找这样的地方来安放灵魂

(9)中韩美术馆公共教育比较研究 ——以中国北京和韩国首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起因与意义
    二.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美术馆的定义和类型
    五.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定义和特性分析
    六.国内外美术馆公共教育理论研究现状
第二章 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常用模式
    一.展览
    二.导览
    三.非正式教育
    四.正式教育
    五.在线教育
    六.艺术教育基金会
第三章 中韩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对比
    一.中国美术馆
    二.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
    三.今日美术馆
    四.三星美术馆(Leeum)
    五.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第四章 中韩美术馆公共教育总结分析及建议
    一.五所美术馆的共性
    二.五所美术馆的特殊性
    三.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可行性建议
第五章 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设计
    一.公共教育活动的前期调查和后期反馈
    二.学习单的开发和设计
    三.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的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爱画画的网上主持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杯汪曾祺[J]. 姚育明. 山花, 2021(09)
  • [2]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D]. 李颖. 西南大学, 2021
  • [3]在线教学对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以疫情期间A小学在线教学九位教师为个案[D]. 梁力元.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西江千户苗寨家庭博物馆研究[D]. 吴帮雄. 贵州民族大学, 2020(07)
  • [5]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6]“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D]. 张新昕.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美国霍顿·米夫林版小学《阅读》教科书分析[D]. 冯旭.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明月村的“月亮”[J]. 长江.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9(07)
  • [9]中韩美术馆公共教育比较研究 ——以中国北京和韩国首尔为例[D]. 吴静. 温州大学, 2019(01)
  • [10]“清谈再盛” 人人都是意见领袖[J]. 阙政. 新民周刊, 2019(03)

标签:;  ;  ;  

爱画画的网络主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