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与煤的 CFBC 共燃:N_2O 和 NO 的排放

城市污泥与煤的 CFBC 共燃:N_2O 和 NO 的排放

一、CFBC混烧城市污泥与煤:N_2O和NO的排放(论文文献综述)

周科,刘好文,彰金宝,颜凯,王大鹏,石学强,温昶[1](2022)在《含水/脱水市政污泥与煤混烧的NO和SO2排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2种市政污泥分别和某电厂实际用煤混烧的试验,研究了污泥的种类、含水率、掺烧比例对混烧时NO和SO2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2种污泥与煤掺烧所体现的NO和SO2排放特性有所区别,西污泥的NO和SO2排放总量均要高于东污泥。污泥的含水率会影响排放特性,西污泥含水率越高,NO排放相应增加,SO2的排放减小;而东污泥含水率越高,NO的排放会相应的减小,SO2也会减小。随着污泥掺烧比的增加,污泥NO的排放会对应的增加,而对于东污泥的SO2排放,10%的掺混比例能使得SO2排放达到最大。

王志岩[2](2019)在《小型流化床锅炉试验台运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搭建70 kw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台,并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两种动力煤进行了相关特性实验分析,研究燃煤着火以及锅炉燃烧运行特性。首先,基于锅炉设计准则,对小型流化床锅炉主体及辅助系统进行了设计及加工,包括:燃烧室,配风、物料循环及电气等系统。其次,为了研究燃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台中的燃烧适应特性,利用热重分析法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燃煤进行了相关TGA分析。试验分析表明,煤种、升温速率、煤种粒径对TG曲线、DTG曲线及其特征温度有一定影响。最后,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对搭建的小型流化床锅炉进行了小型工业试验,在研究该炉型的燃烧运行特性前,考虑试验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对试验台进行了相关冷态试验并进行了部分改造后,又对其进行了热态稳定性的测试。根据得出的相关基础数据,研究变工况下,煤在锅炉燃烧过程中的燃烧运行特性和NO、SO2的生成与排放的一些规律。研究主要集中在试验台点火启动、变工况下各测点温度均匀性,污染物浓度随运行温度的变化。对燃烧过程中SO2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煤种和燃烧运行温度两方面因素;对燃烧过程中NO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燃烧运行温度、煤种挥发分含量这两方面。试验中出现了低温结渣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相关介绍。本课题为后续研究流化床锅炉低污染燃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付少闯[3](2019)在《干化污泥焚烧及其污染物排放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水的产量越来越大,导致经过处理后产生污泥的产量逐年增大,污泥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优点,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NOx、SO2、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对污泥焚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干化城市污泥在流化床内燃烧和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模拟分析,并对在燃烧过程中NO氧化还原机理分析研究。首先,对炉膛进行了几何建模,介绍了所要运用的数学模型。对炉膛模型划分网格并考核网格,得到286900网格数量的计算结果满足无关性的要求。将计算的结果和实际的参数比较,得到了炉膛出口温度的误差为3.98%,出口NO浓度误差为8.27%,验证了所选模型比较合理。对流化床锅炉进行了燃烧模拟,对比了设计燃料和城市污泥工况,两种工况的浓度场分布情况相似,设计燃料的炉膛沿程温度要高于城市污泥,城市污泥的出口NO排放量比设计燃料出口NO排放量高17.3%。然后,分析了不同一次风速、不同污泥颗粒平均直径、不同燃烧氛围和混煤掺烧因素对城市污泥在流化床锅炉内的燃烧特性和氮氧化物排放规律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因素下炉膛内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工况下不同参数对NO排放含量的影响。一起比较了不同计算工况下的结果,分析得到了锅炉在燃烧时的最优的运行参数。最后,运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在分子层面上研究了污泥燃烧过程中焦炭氮生成NO的迁移转化机理。分别研究了armchair型含氮焦炭模型热解产生HCN的反应机理,armchair型含氮焦炭模型异相氧化产生NO的反应机理,NO在armchair焦炭的边缘发生异相还原机理。并且计算得到了每个反应过程的活化能,通过比较活化能的大小,解释了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

张欣蕾[4](2019)在《污泥干燥及燃烧排放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大环境的影响下正逐步加快,急速增长的经济体量伴随着密集的城市人口,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益增加的污水排放给污水厂的工作带来极大负担,随之而来的是,作为污水处理后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的污泥大量产出。污泥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物,它主要是由有机残留物、无机颗粒、胶体和大量的细菌族群构成。由于污泥当中含有大量水分和非常丰富的有机物质,为细菌、寄生虫以及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病菌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生存环境,导致它们富集在污泥中。同时,剧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也浓缩在污泥之中。对于这些物质,如果不能够恰当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那么,通过研究,为电厂污泥掺烧项目提供合理、有效的污泥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着眼于城镇污泥,釆用热重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手段对污水处理产物—污泥的热解特性以及干燥特性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科学性地构建污泥的恒温干燥模型。并且分析了各项成分在污泥干燥前与干燥后的变化,采用水平管式炉、烟气分析仪检测污泥燃烧过程及干燥过程中烟气的排放情况;最后通过分层污泥热、湿、气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等模拟污泥干燥的静止传热传质过程。通过热分析技术对污泥热解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其热解特性随升温速率以及环境气氛的变化情况。通过热重曲线能观察到,在空气气氛下,污泥在热解过程当中有两个显着的失重峰出现。在200℃-400℃区间内,第一个失重阶段出现。紧接着在400℃-600℃区间内,第二个失重阶段出现;然而在N2气氛下,污泥的热解过程有三个明显的失重峰;对比空气气氛,N2气氛下的热解失重峰对应的温度更高。通过一系列实验检测污泥燃烧过程及干燥过程中烟气的排放情况,结果显示:干燥温度在140℃时,干燥过程中CO和SO2释放量均在开始时攀升,出现了显着的增加,直至保持时间至10min达到稳定。干燥温度160℃和180℃时,SO2和CO一直在最大值附近波动;对比干燥前后的污泥元素分析,所有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均有所降低,C的质量百分含量波动最大,O的质量百分含量较干燥前有所降低,N、S和H的质量含量降低较之干燥前并不明显;干燥温度的温差均为10℃时,干燥温度从160℃上升到170℃的高位热值损失远低于干燥温度从170℃上升到180℃的高位热值损失;污泥燃烧过程中,CO排放峰值在CH4峰值的右侧,符合燃烧反应的顺序;燃烧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CO释放量逐渐减少,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污泥开始完全燃烧。在一整套的污泥干燥实验后,得出了污泥干燥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引入干燥模型对污泥的干燥动力过程其进行拟合,并且比较了Newton、Wang and Singh和Logarithmic三种污泥干燥动力学模型。得出:污泥的干燥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且本实验的污泥干燥阶段主要在减速阶段完成;同时通过模拟结果的比较,指出最能拟合污泥干燥过程的是Logarithmic模型;利用阿累尼乌斯关系表达式以及结合FICK扩散定律,可以较为精确的计算出污泥的扩散系数和活化能。通过分层污泥热、湿、气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等模拟污泥干燥的静止传热传质过程,对比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此数学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验结果的规律;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相邻干燥温度所对应的干燥时间差不断减小,污泥的最佳干燥温度应在160℃-170℃之间。在保证污泥干燥速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污泥的热值损失。本文旨在对徐州城镇污泥的干燥特性和燃烧排放特性进行研究,为电厂污泥掺烧项目中污泥前处理和掺烧影响提供参考和指导。

陈大元,王志超,李宇航,蒙毅,方顺利,姚伟[5](2019)在《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技术》文中指出针对我国大量城镇污泥处理面临的难题,分析了污泥干化技术及干化污泥煤质指标,介绍了污泥直接掺烧、烟气直接干化污泥和蒸汽间接干化污泥耦合发电等3种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工艺,认为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技术是城镇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其工艺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污泥掺烧量、掺烧要求、机组匹配性等进行。只要污泥掺烧比例控制在10%以内,燃煤机组可以掺烧污泥燃烧,而且锅炉运行稳定,飞灰大渣品质变化不大,污染物及重金属排放达标。

董信光,张利孟,李荣玉[6](2019)在《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在大型电站锅炉的应用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火电追求清洁高效发电,城市污泥的处置追求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在大型电站锅炉上掺烧污泥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条件苛刻的实验室中进行,所得实验结论不能有效指导运行人员操作,也不能为污泥处理工程有关设计所借鉴。开展大量实际现场试验,对掺烧锅炉进行优化调整,得出污泥掺烧对锅炉的污染物排放特性和经济性的变化规律,为污泥掺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现了清洁高效发电和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的双赢。

江子箫[7](2017)在《深度干化城市污泥焚烧技术及其排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污泥焚烧处理具有较好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效果。但是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NOx、SOx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将导致严重的二次污染。与煤等传统燃料相比,污泥具有特殊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因此,对污泥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此外,我国污泥焚烧处置技术尚不够成熟,污泥焚烧处理技术工艺的选择是工程上所面临的一大难点。因此,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不同实验装置对污泥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城市污泥深度脱水-热干化-焚烧实际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数据,结合理论分析与计算,对污泥处理量为250吨/天的城市污泥深度脱水-热干化-焚烧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对污泥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燃料特性分析。污泥样品的工业分析结果及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污泥中挥发分与灰分含量较高而固定碳含量与热值较低,污泥中含有较多的N、S元素。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污泥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重点考察了升温速率对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污泥焚烧存在四个失重区间,挥发分析出和燃烧阶段及挥发分和固定碳燃尽阶段为主要失重区间。设计并搭建了 6kWth鼓泡流化床实验台,在实验台上进行了城市污泥燃烧实验,研究了燃烧温度、过量氧气系数、二次风比率对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温度升高,NO排放浓度明显升高,S02排放浓度亦呈上升趋势;过量氧气系数提高,NO排放浓度呈显着上升趋势,SO2排放浓度则呈下降趋势;增大二次风比率,NO排放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总体减排效果并不明显,而S02排放浓度出现少量增长;利用6kWth鼓泡流化床实验台探讨了烟气再循环气氛下污泥焚烧的NO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工况下,NO排放浓度随燃烧温度和过量氧气系数变化的趋势与空气气氛燃烧时一致;烟气再循环率从0增加至1,NO排放浓度明显下降;再循环率达到较高值后,NO排放浓度降低的趋势减弱;烟气再循环率逐渐升高过程的前期,烟气中CO浓度出现显着升高;再循环率超过0.3后,CO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再升高。在6kWth鼓泡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污泥焚烧三因素五水平正交实验,将温度、过氧系数、烟气再循环率作为影响因素,研究它们对NO排放浓度的影响效果,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NO排放浓度的主次顺序是过氧系数a>燃烧温度T>烟气再循环率β,而三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以及实验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很小。对所设计的250吨/天污泥(以80%含水率计)深度脱水-热干化-焚烧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将污泥干基低位热值Qgdw(kcal/kg)、深度脱水污泥含水率(即入干化系统污泥含水率)u1(%)、热干化污泥含水率(即入焚烧炉污泥含水率)u2(%)作为输入变量,获得不同设计方案下系统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及效益等的变化规律,并寻求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污泥干基热值对系统投资成本影响最大;焚烧系统产汽量不能满足污泥热干化所需时,系统效益迅速降低。根据经济性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热值的污泥提出了相应的参数优化方案。

张希[8](2017)在《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应用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与日俱增,处理程度也不断提高,进而使得城镇污泥总量年年攀升。填埋场为充分利用空间,一般采用在一层污泥上覆盖一层土,然后进行层层碾压。但是在碾压的过程中,因为污泥具有高含水率、高粘度的特性,所以经常使得碾压机械打滑甚至深陷其中,给填埋操作带来困难。同时,碾压而成的填埋体也因为污泥的流变性而变得极易变性和滑坡,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污泥细小,经常堵塞渗滤液收集系统和排水管,再加上填埋场滤液处理量的大大增加,加重了垃圾坝的承载负荷,且清理收集系统的费用极为昂贵,增加了成本。因此,用填埋的方法处理城市污泥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要求。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显得日益突出,迫在眉睫。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现行污泥的合理处置方法,对处理城市污泥做出贡献,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相关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首先收集了关于污泥掺烧技术的大量资料,介绍了污泥掺烧技术的相关理论,以及污泥掺烧技术的最新动态,分析了该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的优势,然后结合金山热电供电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再结合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污泥掺烧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的成果总结。各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一章提出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研究的进程中发现当前污泥处理技术选择污泥掺烧技术的必然性;第二章为介绍污泥掺烧技术的简单概念及几种常用的项目评价方法;第三章介绍了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的相关方案等内容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四章从项目过程指标,技术性能,财务状况,国民经济这几个方面对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介绍;第五章通过模糊评价法和总体成功度评价对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一章则提出对污泥掺烧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的建议与展望。本论文通过构建污泥掺烧技术项目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项目成功度评价方法对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污泥掺烧技术实施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这将为以后的污泥掺烧技术的相关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王凤超,屈撑囤,王益军[9](2016)在《含油污泥与煤混烧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含油污泥产量逐年增加,若不进行处理,将会造成二次污染。本文介绍污泥的焚烧工艺与设备,污泥与煤混烧技术的发展状况,焚烧工艺、影响因素等。污泥与煤混烧过程中含碳官能团、燃烧特性、能量的变化。混烧后的结渣、尾气的研究。分析污泥与煤混烧工艺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及应用中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

房点[10](2016)在《干化污泥在流化床内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逐年增加,这使得污水处理的剩余产物污泥也不断增加。污泥的性质极不稳定且含有许多有毒有害成分,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巨大危害。污泥焚烧是处理污泥最彻底的技术,而我国污泥焚烧技术发展还不成熟,缺乏全面可靠的试验数据,同时污泥焚烧处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因此本文将研究污泥焚烧特性及其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首先,对污泥颗粒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测定,发现污泥中挥发分、灰分含量高,固定碳含量、热值较低;污泥中含有较多的N、S元素。在空气气氛中,利用热分析仪对干化污泥进行燃烧热重试验分析,重点考察升温速率对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发现污泥焚烧存在四个失重温度区间,分别在室温-120℃、200℃-400℃、400℃-550℃和650℃-950℃。根据Coats-Redfern法进行污泥燃烧动力学求解分析,得出最概然机理函数积分形式为G(α)=(1-α)-1-1。其次,在流化床试验台上,采用石英砂作为床料,研究污泥焚烧过程中不同燃烧温度,空气过量系数,钙硫比,FeCl3添加量对NOx、SO2和HCl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焚烧温度对NOx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增加SO2和HCl的排放,但当温度大于850℃时,SO2增长趋势减弱。空气过量系数与NOx、SO2生成正相关,但对HCl没有明显影响。增加钙硫比会促进NOx生成;对SO2和HCl产生具有抑制作用,但去除效果不佳。FeCl3会同时增加NOx、SO2和HCl的排放。最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灰渣中Pb,Cr,Cd,Hg的含量来研究污泥在流化床内燃烧重金属迁移特性。结果表明,超过了95%的Hg在燃烧时随烟气排出,大多数Pb,Cr,Cd会富集到灰渣中。升高焚烧温度,延长焚烧时间都会减弱Pb,Cr,Cd在灰渣中残留。Pb挥发性较弱,在灰渣中残留率最高,Cd挥发性较强,在灰渣中残留率最低,而Cr会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受焚烧温度和焚烧时间的影响最小。

二、CFBC混烧城市污泥与煤:N_2O和NO的排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FBC混烧城市污泥与煤:N_2O和NO的排放(论文提纲范文)

(1)含水/脱水市政污泥与煤混烧的NO和SO2排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试 验
    1.1 样品制备
    1.2 试验装置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烧的NO排放特性
    2.2 混烧的NO排放特性
    2.3 单烧的SO2排放特性
    2.4 混烧的SO2排放特性
3 结 语

(2)小型流化床锅炉试验台运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小型流化床试验台国内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小型流化床锅炉试验台
    2.1 引言
    2.2 小型流化床锅炉主系统设计
        2.2.1 燃烧室
        2.2.2 配风装置
        2.2.3 物料循环系统
    2.3 小型流化床锅炉辅助装置
        2.3.1 燃料供给装置
        2.3.2 烟气系统
        2.3.4 电气总控制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特性与试验台冷态试验
    3.1 引言
    3.2 煤样特性检测与热重分析
        3.2.1 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
        3.2.2 热重分析
        3.2.3 燃烧动力学分析
    3.3 锅炉冷态试验及结构改进
        3.3.1 配风装置调试
        3.3.2 给煤系统调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台运行及排放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小型流化床锅炉试验台热态试验
        4.2.1 点火与启动
        4.2.2 试验台热态运行稳定性测试
        4.2.3 锅炉温度均匀性测试
    4.4 锅炉燃煤污染物析出特性
        4.4.1 燃烧运行温度对NO析出的影响
        4.4.2 不同煤种对NO释放特性的影响
        4.4.3 燃烧运行温度对__析出的影响
        4.4.4 不同煤种对SO_2释放特性的影响
    4.5 床料层结渣情况
        4.5.1 试验台床料层结渣情况
        4.5.2 结渣煤与煤对比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干化污泥焚烧及其污染物排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污泥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
    1.3 污泥焚烧污染物排放研究现状
        1.3.1 国外污泥焚烧NOx排放特性研究现状
        1.3.2 国内污泥焚烧NOx排放特性研究现状
        1.3.3 污泥燃烧过程中NOx反应机理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流化床锅炉污泥燃烧及NO生成热态数值模拟
    2.1 研究对象
    2.2 模型建立
        2.2.1 几何模型
        2.2.2 数学模型
    2.3 边界条件
        2.3.1 入口边界条件
        2.3.2 出口及壁面边界条件
    2.4 网格划分考核及模型验证
        2.4.1 网格划分与考核
        2.4.2 模拟值与实际运行参数的对比
    2.5 不同燃料计算结果分析
        2.5.1 炉膛内流场特性分析
        2.5.2 设计燃料和城市污泥工况下的温度场分析
        2.5.3 设计燃料和城市污泥工况下的浓度场分析
        2.5.4 设计燃料和城市污泥工况下NO生成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污泥燃烧及氮氧化物生成影响因素分析
    3.1 不同一次风速对燃烧及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3.1.1 不同一次风速下流场特性分析
        3.1.2 不同一次风速下温度场特性分析
        3.1.3 不同一次风速下组分场特性分析
        3.1.4 不同一次风速下NO生成特性分析
    3.2 不同污泥颗粒直径对燃烧及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3.2.1 不同颗粒直径下温度场特性分析
        3.2.2 不同颗粒直径下组分场特性分析
        3.2.3 不同颗粒直径下NO生成特性分析
    3.3 不同燃烧氛围对燃烧及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3.3.1 不同燃烧氛围下流场特性分析
        3.3.2 不同燃烧氛围下温度场特性分析
        3.3.3 不同燃烧氛围下NO生成特性分析
    3.4 掺烧煤粉对燃烧及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3.4.1 不同掺混比下温度场特性分析
        3.4.2 不同掺混比下组分场特性分析
        3.4.3 不同掺混比下NO生成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污泥燃烧过程中NOx反应机理研究
    4.1 密度泛函理论(DFT)
    4.2 计算方法的选择
    4.3 含氮焦炭产生HCN反应机理研究
    4.4 燃烧生成NO异相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4.4.1 含氮焦炭异相氧化生成NO机理研究
        4.4.2 NO在焦炭表面异相还原机理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污泥干燥及燃烧排放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污泥的特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污泥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2.1 实验部分
    2.2 污泥热解特性分析
    2.3 热解表现动力学模型及动力学参数求解
    2.4 本章小结
3 污泥干燥及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研究
    3.1 实验部分
    3.2 污泥干燥过程污染物排放及成分分析
    3.3 污泥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污泥等温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部分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污泥干燥动力学模型
    4.4 污泥干燥扩散系数与活化能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污泥干燥数值模拟研究
    5.1 数值计算的数学模型
    5.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泥干化
2 污泥主要煤质指标
3 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工艺
    3.1 污泥直接掺烧
    3.2 烟气直接干化污泥
    3.3 蒸汽间接干化污泥
    3.4 不同污泥耦合发电工艺技术经济性对比
4 耦合污泥发电对机组的影响
    4.1 污染物排放
    4.2 重金属排放
5 结论

(6)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在大型电站锅炉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污泥与煤在电站锅炉掺烧烧工艺和设备
    1.1 混烧锅炉
    1.2 掺烧工艺流程
2 混烧锅炉的运行特性分析
    2.1 污泥和煤的化学分析
    2.2 掺烧污泥后经济特性和排放特性摸底
3 污泥掺烧的运行特性优化
    3.1 运行可控因素分析
    3.2 优化结果及分析
        3.2.1 质量分数的分析与优化
        3.2.2 炉膛温度的影响分析
        3.2.3 煤粉细度和污泥掺烧比的影响分析
        3.2.4 一次风和辅助风配风方式的影响
4 掺烧污泥的综合经济性分析
5 结语

(7)深度干化城市污泥焚烧技术及其排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原则与现状
    1.2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发展概述
        1.2.1 国外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发展
        1.2.2 国内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发展
        1.2.3 烟气再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
    1.3 污泥焚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1.3.1 污泥焚烧氮氧化物排放特性
        1.3.2 污泥焚烧二氧化硫排放特性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燃料特性
    2.1 引言
    2.2 流化床实验装置概述
        2.2.1 流化床实验系统的组成
        2.2.2 流化床实验系统的调试
    2.3 污泥成分分析
    2.4 污泥燃烧特性
        2.4.1 污泥燃烧特性表征方法
        2.4.2 污泥燃烧过程
        2.4.3 升温速率对TG和DTG曲线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鼓泡床污泥燃烧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污泥燃烧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
        3.3.1 燃烧温度对NO和SO_2排放的影响
        3.3.2 过量氧气系数对NO和SO_2排放的影响
        3.3.3 二次风比率对NO和SO_2排放的影响
    3.4 烟气再循环对NO_x排放的影响
    3.5 烟气中CO浓度及飞灰含碳率分析
        3.5.1 烟气中CO浓度
        3.5.2 飞灰含碳率
    3.6 污泥燃烧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3.6.1 正交实验结果
        3.6.2 正交实验极差分析
        3.6.3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泥深度脱水-热干化-焚烧系统经济性分析
    4.1 引言
    4.2 系统概况
        4.2.1 深度脱水系统工艺流程
        4.2.2 热干化系统工艺流程
        4.2.3 焚烧系统工艺流程
        4.2.4 汽轮机机组工艺流程
    4.3 焚烧系统计算及评估
    4.4 深度脱水与热干化系统计算及评估
        4.4.1 深度脱水成本评估
        4.4.2 热干化工艺成本评估
    4.5 系统整体经济性分析
        4.5.1 系统投资成本
        4.5.2 系统运行成本
        4.5.3 系统效益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应用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污泥掺烧技术及金山热电公司技术方案选择
    2.1 污泥掺烧技术概述
        2.1.1 目的及背景
        2.1.2 污泥掺烧技术的相关技术分析
    2.2 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项目概况
        2.2.1 前期研究基础
        2.2.2 污泥掺烧技术技术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污泥掺烧技术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设计
    3.1 项目后评价常用方法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2.1 项目过程指标
        3.2.2 项目技术性能指标
        3.2.3 财务效益指标
        3.2.4 环保效益指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4.1 项目过程实施效果分析
    4.2 技术性能实施效果分析
        4.2.1 污泥自动化掺烧系统的建立
        4.2.2 燃料用煤分析
        4.2.3 污泥掺烧及其对锅炉效率的影响评价
        4.2.4 污泥掺烧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影响分析
    4.3 财务状况实施效果分析
    4.4 环保效益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项目综合评价
    5.1 模糊综合评价
    5.2 项目总体成功度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含油污泥与煤混烧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油污泥焚烧可行性
2 污泥的焚烧
3 污泥与煤混烧的影响因素
    3.1 污泥与煤的比例
    3.2 燃烧时间的影响
    3.3 焚烧温度
    3.4 与空气的混合度
4 结语

(10)干化污泥在流化床内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污泥危害和处置方法
        1.2.1 污泥的危害
        1.2.2 污泥处置技术
    1.3 国内外污泥焚烧研究现状
        1.3.1 污泥焚烧NOx排放特性研究现状
        1.3.2 污泥焚烧SO_2排放特性研究现状
        1.3.3 污泥焚烧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污泥燃料特性及热反应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污泥成分分析
    2.3 热重分析试验内容和方法
        2.3.1 试验仪器及原理
        2.3.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4 干化污泥燃烧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热重分析燃烧试验结果
        2.4.2 升温速率对TG和DTG曲线的影响
    2.5 干化污泥燃烧动力学研究
        2.5.1 反应动力学基本方程
        2.5.2 微分法与积分法
        2.5.3 Coats-Redfern积分模型求解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干化污泥燃烧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装置及方法
        3.2.1 试验装置
        3.2.2 试验方法
        3.2.3 数据处理及测试方法
    3.3 试验台可靠性
        3.3.1 试验系统稳定性
        3.3.2 污泥烧结特性
        3.3.3 污泥燃烧排放稳定性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焚烧温度对污泥排放特性的影响
        3.4.2 空气过量系数对污泥排放特性的影响
        3.4.3 钙硫比对污泥排放特性的影响
        3.4.4 FeCl_3添加量对污泥排放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干化污泥焚烧重金属迁移特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重金属迁移机理
    4.3 试验装置及样品处理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灰渣重金属元素分析
        4.4.2 焚烧温度对重金属迁移特性试验分析
        4.4.3 焚烧时间对重金属迁移特性试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CFBC混烧城市污泥与煤:N_2O和NO的排放(论文参考文献)

  • [1]含水/脱水市政污泥与煤混烧的NO和SO2排放特性研究[J]. 周科,刘好文,彰金宝,颜凯,王大鹏,石学强,温昶. 锅炉技术, 2022
  • [2]小型流化床锅炉试验台运行特性研究[D]. 王志岩. 燕山大学, 2019(03)
  • [3]干化污泥焚烧及其污染物排放规律研究[D]. 付少闯. 郑州大学, 2019(08)
  • [4]污泥干燥及燃烧排放特性的研究[D]. 张欣蕾. 中国矿业大学, 2019(11)
  • [5]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技术[J]. 陈大元,王志超,李宇航,蒙毅,方顺利,姚伟. 热力发电, 2019(04)
  • [6]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在大型电站锅炉的应用与分析[J]. 董信光,张利孟,李荣玉. 山东电力技术, 2019(02)
  • [7]深度干化城市污泥焚烧技术及其排放特性研究[D]. 江子箫. 东南大学, 2017(04)
  • [8]金山热电公司污泥掺烧技术应用效果评价研究[D]. 张希.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9]含油污泥与煤混烧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凤超,屈撑囤,王益军. 广州化工, 2016(23)
  • [10]干化污泥在流化床内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D]. 房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城市污泥与煤的 CFBC 共燃:N_2O 和 NO 的排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