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仓储设施总体规划设计

保税区仓储设施总体规划设计

一、保税区仓储设施总平面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钟君叶[1](2020)在《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州港南沙港区作为全国重要港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是广州市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承载区域。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建设重点是码头与堆场,港口服务仍以基础物流服务为主,因此对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布局进行优化,是广州港南沙港区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港口增值服务能力作为切入点,以各功能区之间搬运成本最低、综合关系最大及土地改造费用最低为目标,在考虑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系统布置设计法(Sye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的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功能区布局的最优方案求解,使最终的布局优化方案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提升方案的合理性。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确定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种类。文章首先分析了广州港南沙港区的整体背景,从地理位置、政策背景、现有基础设施、货运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广州港南沙港区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确定广州港南沙港区所需建设完善的功能区。二是确定广州港南沙港区未来的货运量。货运量的确定是分析广州港南沙港区各功能区之间的物流强度及所需面积的定量依据,因此本文分别采用调查分析预测法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及货运量指标进行预测,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对物流业的需求呈正比趋势的理论依据,对比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和货运量指标的预测结果,判断货运量预测结果趋势的合理性。三是确定布局优化方案。本文在考虑广州港南沙港区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SLP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改进SLP法的功能布局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实际情况对得出的理论最优布局优化方案进行调整。目前,我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提出的布局优化方案,重点在于增强港口功能性和服务性,这不仅对广州港南沙港区下一步建设工作及后期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其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鑫[2](2020)在《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呈现从物流服务载体转变为产业组织中心的趋势,各类资源要素不断聚集。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我国首部国家级“物流枢纽”专项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规划提出以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和建设构建全国物流枢纽网络,赋予了国家物流枢纽深刻的发展内涵,以期引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物流枢纽规划的落地实施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确定其在承载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分析方法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国家物流枢纽能按既定发展路径发挥最大效能,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本文在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阐述了国家物流枢纽的提出背景、基本类型和宏观布局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基本内涵,总结梳理了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特征,提出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总体思路。(2)提出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供给分析,基于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内涵,从基础运营支撑、干支配业务衔接、国际物流服务、产业协同联动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7项具体指标的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国家物流枢纽选址评价模型。为使选址适应于未来物流需求的发展变化进行了需求分析与预测,提出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借助断裂点轨迹模型分析国家物流枢纽的服务范围,提出灰色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相结合的货运量预测方法,结合货源区域需求分担率计算得到需求点需求量。(3)提出设施集约度指标衡量国家物流枢纽与联动设施的空间集约水平,以供给分析、需求分析结果为模型输入,构建了具有类型差别化、决策一体化特点的国家物流枢纽多目标选址模型。基于NSGA-II,设计了多目标模型Pareto最优解的求解算法,提出基于目标达成率指标的Pareto最优解对比分析方法。(4)以长沙市为例,运用本文提出方法进行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图24幅,表33个,参考文献81篇。

张宇欣[3](2020)在《天津港DG保税物流园区布局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近些年来,各地政府都在抓紧布局物流园区,而保税物流园区作为连接内外贸易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地政策和条件的制约,保税物流园区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无论是在保税物流园区的规划还是优化方面都要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提升物流产业效率。本文以天津港DG保税物流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对DG保税物流园区现状以及布局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从园区经营现状和园区现有货物结构进行分析,对DG保税物流园区布局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发现DG保税物流园区在业务流程和交叉作业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对DG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布局体系及流程进行重构,利用Logistic模型对DG保税物流园区各功能区货物流量进行预测,采用SLP方法对DG保税物流园区的系统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后的方案与现有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天津港DG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的典型代表,合理、科学的系统优化布局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港区货物要素流动,促进东疆保税港区的加快发展,同时也是践行“一带一路”的有力支撑,对于天津市以及京津冀地区的贸易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飞[4](2019)在《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产业规划以及海洋发展战略推动下,沿海城市依托港口通过填海造地开展临海工业建设进而推动临海新区发展,临海工业承载着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海向拓展的双重职能。推进沿海产业发展,实现临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沿海城市建设的重要诉求。相比于沿岸地区其他工业类型而言,临海工业规划强调陆海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填海造陆提高用地临海性,空间向海洋单向扩展,属于新兴规划类型,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构建临海工业规划研究框架,明晰临海工业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和发展策略,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首先通过35个国际案例研究总结临海工业典型特征与发展路径,并选择与我国产业开发相近日本、韩国、新加坡,总结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研究从演进历史与产业类型两个维度展开,在时空维度上,通过总结3个国家临海工业发展演进历程,清晰我国临海工业发展的历史坐标定位;在产业类型维度上,对比重化工业、加工产业、综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总结案例国家在工业组团、工业城市、区域协同、综合型城市功能区4种开发模式,并从工业用地与新城开发两个层面分别总结发展影响机制。针对我国类别丰富的临海工业实践,研究总结沿海产业与港口发展的时空与地域特征,构建“港口-产业-新城”发展模型提出临海工业分类方法,将我国临海工业划分为港口扩张型、新港综合型、重化工型、加工产业聚集型、海洋资源开发型5种。在122个案例分析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模式演绎、文献综述等方法,总结各类临海工业布局模式、总结发展问题,分析影响机制并分层次分类别提出发展策略。通过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指出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密度低、职工带眷系数低特征,使用常规规模预测方法会导致配套生活用地规模过大问题;同时填海造陆使工业用地具有弹性开发特征应针对用地扩张特性选择适宜的规划方法;论文提出通过合理产城定位、优化规模预测方法、转化弹性开发等策略促进临海地区集约开发。研究以产业发展、城乡规划、海洋规划等多领域视角构建理论框架,提出完善陆海统筹规划与建设用海规划编制体系等提升策略。此外研究针对五种类型的临海产业特征,分别从港口功能演进、沿海产业多元化、海洋生态修复等角度提出专项规划策略。论文定义临海工业概念,分析国内外总计157个案例,将临海工业从临港工业研究中剥离出来并建立了研究案例库;从产业组织与海港发展视角,分析临海工业影响关联,构建港口-产业-新城研究框架;在港产城交叉框架下提出临海工业分类方法,突破了经济地理学者单一产业分类法,建立城乡规划研究基础。论文面向沿海地区城市建设问题,以大量调研与案例分析为基础,通过理论建构、模式总结、发展影响机制分析、策略体系推导等研究,期望挖掘临海用地开发动力与机制,提出具有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为城市建设层面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及区域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黄晓永[5](2019)在《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无论是进出口贸易量,还是国内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动性都迎来了飞速发展期,进出口和物流业务年均增长速度均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物流业发展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我国经济业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现代新型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并成为区域发展的支撑点。合肥市地处安徽中部,是安徽省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及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物流的重要集散地。首先,通过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的研究,协助其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园绩效提升,使之形成地方支柱产业;其次,可以对安徽物流经济发展和合肥市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再次能够进一步填补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研究的不足。本文在深入分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现状后,选取PEST理论分析法,从产业园区所处政治环境、产业园区所处市场环境,从合肥市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分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所处的宏观环境,并进一步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以及针对内外部威胁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产业园区战略优化对策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其战略优化的方针策略和实施措施,并得出以下结论:(1)物流园区不能盲目运作,需先做好明确规划定位。“大而全”的现有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仅仅靠数量多是无法取得效益上的优势,对于像物流这种集中了较多服务企业和密集物流工商业的场所,其具备规模之后更需要梳理好优势业务领域、有重点的布局发展相关产业。(2)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长远谋划、逐步完善,并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来吸引各方资金和有实力的企业入园。物流园区是一项较大的工程,投资大、成效周期长、建造难度高,同时对当地基础设施配套要求较为严格。这就需要积极鼓励多方参与,除了政府、企业,也倡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互动、实现多赢。(3)就合肥市商贸物流园而言,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国家全面开放的政策下,进一步优化园区战略、扩大社会需求实现做大做强。对当地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实现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结合物流园区相关理论和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建立规划与改进措施,剖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探讨完善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方法,对其他地区物流园区发展也可以提供一定借鉴作用。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流园区的发展受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及物流园区的投入运营,物流园区也应伴随物流产业的变革而有相应的跟进措施。本文仅是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初期所做的探索性分析,因此对未来的园区发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和完善。

刘翔[6](2019)在《大连国际企业港工业地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工业地产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的名词,工业地产与房地产和商业地产是截然不同的产业,虽然都归属于地产业,但有着很多的不同,他是一个崭新的地产领域。工业地产是工业化高度发达的产物,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化也随之迅速崛起,已在世界闯出了自己品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遍布大街小巷,工业地产在如此美好的春风下,有着更加美好的机会和愿景。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全球知名的工业地产企业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而我国的工业地产才刚刚起步,可供挖掘的空间有很多,也有丰厚的利润空间可供探索。但是,目前我国工业地产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很少有学术家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他们大多对火爆的行业进行追捧,所以本文主要从二个大方面对工业地产进行研究论述,一是工业地产中整体规划设计的研究,二是建筑单体设计的研究,尝试对我国工业地产设计研究,本文旨在为工业地产未来的合理规划及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第一章简明扼要的阐明目前工业地产的历史、现状已经未来状况,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地产研究框架,明确了工业地产的美好未来和光明的未来。第二章对工业地产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对其功能类别、商业价值以及设计特点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研究探讨明确工业地产规划及建筑单体的最优设计方案。第三章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项目的基本信息及情况。其次,从用地价值的角度以及多方案比较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的规划方案,总结出工业地产规划设计的方法。第四章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首先从建筑平面设计入手,对工业地产单体平面进行模数化分析,确定出最高商业价值的标准模块,然后进行模块组合,确定最后平面方案。然后从建筑立面设计入手,对工业地产单体立面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商业宣传最优方案。最后总结出工业地产单体建筑设计应重点关注的要点。通过研究大连国际企业港实际项目的研究,总结出一套能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地产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对我国未来工业地产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梁熠哲[7](2018)在《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总平面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社会的物流需求逐年增加,综合物流园作为物流业在空间上的体现,其规划建设也相应成为重点。由于综合物流园对中等骨干城市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的引导,在中等骨干城市中建设综合物流园已成为社会需求。综合物流园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功能和平面上的问题,在中等骨干城市建设的综合物流园必然会受到其所在城市自身特征的影响,由于基本没有适合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的设计研究,导致产生的问题在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中没有得到解决,使综合物流园在中等骨干城市中的作用下降。因此结合社会背景、物流园产生的问题和中等骨干城市特征,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尝试通过研究,构建适合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的设计理论和平面解决方案,得到合理的、有标准化性质的平面设计方案,从而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和解决相关问题。本文的研究在物流园建设地中等骨干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同类物流园微观层面的设计、该类物流园的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意义。本文采用考察法、文献法、功能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的第一步是总结分析物流园的发展现状及已有研究,得出相关结果,做好研究的铺垫准备工作;第二步是剖析物流园建设模式的转变及产生的功能和平面问题,分析中等骨干城市特征,确定研究对象的独有问题和建设需求并体现其特征,探讨相关理论对本次研究的适应性;第三步,搭建设计研究所需项目和量化指标,建立理论研究与设计研究的联系,根据所需项目和特定需求构建、解析、划分、细化、组合相关功能,建立以功能为主的设计理论,指导平面设计;第四步,根据所需项目和构建的设计理论,将功能转化为分不同区域的具体平面布局模式,提出以平面为主导的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满足建设需求;第五步,将设计研究所需项目和量化指标、构建的设计理论和解决方案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尝试设计一个适合中等骨干城市的综合物流园,验证研究内容、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应首选以城镇模式为基础构建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功能体系、可根据以功能为基础的设计理论首先解决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设计中的平面问题、标准化的设计方案有助于该类物流园的数字化设计三个结论。最后提出文章的创新点和问题后续研究方向。

姜雪莉[8](2018)在《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成为引导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物流园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结合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园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货物在途、在库以及车辆配货等待时间,从而推动高效物流的发展。通过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合作使资源得到共享,使商品从供应、加工到储存、分销的物流链得到优化,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园区成为当前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物流园区现状的研究,依据研究生期间所做实际项目——兵团乌鲁木齐国际物流园区规划,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系统性研究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物流园区设计规范,对后人的继续深入研究起到指引作用。作者自2015年3月起开始参与到兵团乌鲁木齐国际物流园区规划项目中,整个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979.5亩,从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后期的建筑单体设计,共历时两年。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在甲方要求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完善,将实践经验反馈到理论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主要对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并确定了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就物流园区在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叙述,总结了国内外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总结了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意义和方法。第四章详细介绍实际项目兵团乌鲁木齐国际物流园区规划,将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进行应用与完善。第五章总结论文的核心观点,交代研究工作的局限,并提出未来工作方向和内容的意见或建议。

崔海彬[9](2014)在《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庆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物流配套设施相对老化,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跟上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的步伐,难以支撑农业产业,尤其是棚室经济发展带来的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基于调研和分析,建设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是必要和可行的课题,根据区域农产品周转枢纽的原理,进行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功能定位:建设规划用地10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年交易量600多万吨,交易额预计30亿元以上,达到4A级批发市场水平。采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在综合国内外农产品物流园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大庆市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环境效益等区位优势因素,以及农产品物流园的环保、通讯等外部运行条件,兼顾农产品市场分布情况,运用专家讨论法对物流园区进行选址研究,确定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园址在林甸县黄牛场;其次,对物流园区进行分区设置,涵盖基本功能、物流延伸服务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三大方面,特色是增加了观光区和汽车影院等服务设施;再次,为了使物流园能够有序运行和发展,通过对比分析方法,针对物流园增值服务难的问题,提出改进单一型物流园区开发的模式,增加物流各环节的延伸服务等具体对策;最后,效益分析表明,该物流园的设计是有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郑树贵[10](2014)在《年产100吨D-丙氨酸发酵工厂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D-丙氨酸(D-Ala)是一种非天然氨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手性源,主要应用于手性药物、手性添加剂、手性助剂等领域。D-丙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其中化学合成法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光学纯度低等缺点,不适用于D-丙氨酸的大规模生产。利用微生物不对称降解法生产D-丙氨酸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生产D-丙氨酸的发酵工厂,因此D-丙氨酸发酵工厂的设计很有必要。本设计的题目是“年产100吨D-丙氨酸发酵工厂的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工厂厂址的选择、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蒸汽衡算等)、设备的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企业安全与环境保护、工厂经济概算与效益分析等内容。最后确定厂址设置在张家港,工厂的面积为30000m2,建筑系数30%,绿化系数32%。每天蒸汽用量为4.5×104kg,高峰用量为5.66×103kg/h。每天水用量为1368t,高峰用水量为68t/h。每天电消耗1.92×104kw。工厂年产100吨D-丙氨酸,DL-丙氨酸收率按20%计算,每年盈利1500万元。本设计包括一份设计说明书和7张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包括工厂总平面设计图、发酵车间工艺流程图、发酵车间布置图、重点生产设备装配图(种子罐、发酵罐、单效浓缩罐、结晶罐)。本设计坚持经济、高效、环保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当前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力求做到以最低的消耗,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同时把污染降到最低。

二、保税区仓储设施总平面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税区仓储设施总平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园区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物流园区功能布局规划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货运量预测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方法分析
    2.1 港口物流发展概述
        2.1.1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演变
        2.1.2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概况
        2.1.3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的启示
    2.2 国家物流枢纽的含义和布局原则
        2.2.1 国家物流枢纽的含义
        2.2.2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原则
    2.3 物流枢纽布局研究方法比较
    2.4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的改进SLP法
        2.4.1 传统SLP法分析
        2.4.2 传统SLP法的不足
        2.4.3 改进SLP法分析
    2.5 布局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5.1 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化模型假设
        2.5.2 布局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建立
        2.5.3 布局优化模型约束条件设定
        2.5.4 布局优化模型的求解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确定
    3.1 广州市社会经济与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3.1.1 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1.2 广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
    3.2 广州港南沙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3.3 广州港南沙港区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遇
        3.3.4 威胁
    3.4 广州港南沙港区布局问题分析
        3.4.1 港口物流增值服务业务不足
        3.4.2 信息化水平程度不高
        3.4.3 专业化物流发展缓慢
    3.5 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定位与功能需求分析
        3.5.1 综合物流服务需求
        3.5.2 物流信息服务需求
        3.5.3 商贸服务和保税需求
    3.6 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港港口吞吐量分析与预测
    4.1 预测思路
    4.2 广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分析预测
        4.2.1 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测
        4.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
    4.3 广州港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4.3.1 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分类和比较
        4.3.2 灰色预测模型GM(1,1)方法介绍
        4.3.3 广州市全社会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港南沙港区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5.1 布局优化原则
    5.2 功能区布局基本要素分析
    5.3 功能区相关性分析
        5.3.1 物流关系分析
        5.3.2 非物流关系分析
        5.3.3 综合关系分析
    5.4 功能区面积计算
        5.4.1 功能区面积计算方法介绍
        5.4.2 各功能区面积计算
    5.5 基于改进SLP法的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5.5.1 已知条件分析
        5.5.2 布局优化模型求解
        5.5.3 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5.6 优化方案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文献检索情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思路
2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概述
    2.1 国家物流枢纽的基本概念
        2.1.1 国家物流枢纽规划的提出
        2.1.2 国家物流枢纽的六种类型
        2.1.3 国家物流枢纽的宏观布局
        2.1.4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内涵
    2.2 .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特征
        2.2.1 既有物流设施是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依托
        2.2.2 国家物流枢纽是全国物流枢纽网络的核心组成
        2.2.3 国家物流枢纽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
        2.2.4 对接全球供应链体系是国家物流枢纽的责任担当
    2.3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特点
        2.3.1 遵循国家规划的顶层设计
        2.3.2 充分考虑国家物流枢纽的复合性内涵
        2.3.3 着力降低枢纽集散分拨网络运输物流成本
        2.3.4 统筹实施位置与类型一体化决策
    2.4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总体思路
3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供给分析
    3.1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供给分析思路
        3.1.1 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目的
        3.1.2 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步骤
    3.2 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
        3.2.3 评价指标说明
    3.3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备选点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3.1 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比较及适用性分析
        3.3.2 基于改进德尔菲法的主观权重确定方法
        3.3.3 基于离差最大方法的客观权重确定方法
        3.3.4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指标权重
    3.4 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
        3.4.1 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及适用性分析
        3.4.2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
4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分析
    4.1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4.2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分析的思路设计
        4.2.1 经济影响范围测度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4.2.2 货运量预测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4.2.3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分析步骤
    4.3 国家物流枢纽服务范围分析
        4.3.1 断裂点理论及其拓展
        4.3.2 城市物流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综合评价
    4.4 国家物流枢纽服务范围内城市货运量预测
        4.4.1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货运量影响因素预测
        4.4.2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城市货运量预测
    4.5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点货运量分析
        4.5.1 货源区域货运量分担率计算
        4.5.2 选址需求点货运需求量确定
5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模型构建与求解方法设计
    5.1 问题描述
    5.2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数学模型构建
        5.2.1 参数定义
        5.2.2 目标函数
        5.2.3 约束条件
    5.3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5.3.1 Pareto最优解的有关概念
        5.3.2 基于NSGA-II的求解算法设计
        5.3.3 Pareto最优解的评价分析
6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案例分析
    6.1 长沙国家物流枢纽发展基础
        6.1.1 国家级规划赋予总体定位
        6.1.2 城市综合实力支撑发展枢纽经济
        6.1.3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凸显特色
    6.2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供给分析
        6.2.1 长沙市物流节点基本现状
        6.2.2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
    6.3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分析
        6.3.1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服务范围分析
        6.3.2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服务城市总体货运量预测
        6.3.3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点分析
    6.4 长沙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模型构建与求解
        6.4.1 参数取值分析
        6.4.2 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6.4.3 选址方案评价
    6.5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建设的政策建议
        6.5.1 科学进行国家物流枢纽选址
        6.5.2 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产业融合
        6.5.3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融入全国枢纽网络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物流枢纽选址评价指标权重专家打分问卷
附录B 长沙市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点情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天津港DG保税物流园区布局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保税物流园区
        2.1.1 物流园区及特点
        2.1.2 保税物流园区及特点
        2.1.3 保税物流园区功能
    2.2 物流量预测方法
        2.2.1 物流量预测的概念
        2.2.2 物流量预测方法
    2.3 业务流程重构理论
        2.3.1 业务流程重构概述
        2.3.2 业务流程重构原则和方法
    2.4 系统布局设计理论和方法
        2.4.1 系统布局设计概述
        2.4.2 系统布局设计原则
        2.4.3 系统布局设计方法
3 DG保税物流园区现状及布局问题分析
    3.1 DG保税物流园区现状分析
        3.1.1 DG保税物流园区概况
        3.1.2 DG保税物流园区经营现状
        3.1.3 DG保税物流园区现有货物结构分析
    3.2 DG保税物流园区布局设计存在的问题
        3.2.1 园区规划设计与业务流程不匹配
        3.2.2 园区功能布局分散存在交叉作业的现象
4 DG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布局体系及流程重构
    4.1 DG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环境分析
        4.1.1 内部环境分析
        4.1.2 外部环境分析
    4.2 DG保税物流园区的市场定位
        4.2.1 市场客户定位
        4.2.2 市场范围定位
    4.3 DG保税物流园区主营业务定位
        4.3.1 保税仓储业务
        4.3.2 进出口加工业务
        4.3.3 集装箱拆拼箱业务
    4.4 DG保税物流园区业务流程重构
        4.4.1 保税仓储业务流程重构
        4.4.2 进出口加工业务流程重构
        4.4.3 集装箱拆拼箱业务流程重构
5 DG保税物流园区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方案
    5.1 DG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区相关性分析
        5.1.1 物流关系分析
        5.1.2 非物流关系分析
    5.2 DG保税物流园区货物流量预测
        5.2.1 数量收集与处理
        5.2.2 主要功能区货物流量预测
    5.3 DG保税物流园区系统布局方案
        5.3.1 系统布局初步方案
        5.3.2 系统布局的评价与选择
        5.3.3 DG保税物流园区系统布局方案
    5.4 DG保税物流园区原有布局与现有设计方案比较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定义与分类
        1.2.2 相关概念辨析
        1.2.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海工业区产业类型
        2.1.1 重化工型临海工业
        2.1.2 加工型临海工业
        2.1.3 海洋资源开发型临海工业
        2.1.4 综合型临海工业
    2.2 港口分类与相关概念
        2.2.1 海港分类及临海工业应用
        2.2.2 码头布置
        2.2.3 港口发展
        2.2.4 海港物流
    2.3 典型工业用地布局模式
        2.3.1 重化工企业布置模式
        2.3.2 海洋资源开发工业用地布局
    2.4 建设用海规划编制
        2.4.1 海域规划管理体系
        2.4.2 填海造陆技术要求
        2.4.3 造陆形态综合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临海工业典型案例与发展演进
    3.1 日本
        3.1.1 发展历程
        3.1.2 斐然成绩
        3.1.3 案例甄选
    3.2 韩国
        3.2.1 发展历程
        3.2.2 典型案例
        3.2.3 案例甄选
    3.3 新加坡
        3.3.1 发展历程
        3.3.2 空间演进
    3.4 其他类型临海工业
        3.4.1 台湾-出口加工型临海工业
        3.4.2 欧洲-河口延伸型临海工业
        3.4.3 美国-原料自给型临海工业
    3.5 临海工业发展支撑体系
        3.5.1 产业发展战略
        3.5.2 海洋开发政策
        3.5.3 航运发展支撑
        3.5.4 财政政策支撑
    3.6 本章小结
4 国外案例开发模式与用地布局
    4.1 日本模式
        4.1.1 模式1-扩建型产城双核模式
        4.1.2 模式2-新建组团式开发模式
        4.1.3 “先生产、后生活”开发特征
    4.2 韩国模式
        4.2.1 模式1-综合型重化工业城市
        4.2.2 模式2-协同型加工产业集群
    4.3 新加坡模式
        4.3.1 层近式用地布局
        4.3.2 国家工业区定位
    4.4 工业用地布局特征
        4.4.1 港口主导用地布局
        4.4.2 岸线资源分配模式
        4.4.3 产业集群布局模式
    4.5 用地临海性比较
        4.5.1 造陆模式比较
        4.5.2 临海效率分析
    4.6 产业新城建设模式
        4.6.1 公司城模式
        4.6.2 政企共建模式
        4.6.3 国家开发模式
    4.7 本章小结
5 我国临海工业发展与分类
    5.1 发展历程与早期实践
        5.1.1 发展历程
        5.1.2 早期实践
    5.2 海港发展与地域差异
        5.2.1 海港发展与地域差异
        5.2.2 深水港港城空间布局
    5.3 沿海工业地域特征
        5.3.1 时空分布
        5.3.2 地域差异
    5.4 港产城发展模型
        5.4.1 港城空间发展模型
        5.4.2 产城空间发展模型
        5.4.3 临海工业“港产城”发展模型
    5.5 我国临海工业分类
    5.6 本章小结
6 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1 港口扩张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1.1 用地布局模式
        6.1.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2 新港综合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2.1 用地布局模式
        6.2.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3 重化工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3.1 用地布局模式
        6.3.2 开发问题与影响机制
    6.4 加工产业聚集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4.1 用地布局模式
        6.4.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5 海洋资源利用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5.1 用地布局模式
        6.5.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6 宏观层面临海工业开发问题
        6.6.1 过度开发与资源闲置
        6.6.2 产业同构与重复建设
        6.6.3 居住优先与布局失衡
        6.6.4 陆海统筹亟待规划衔接
    6.7 本章小结
7 临海工业发展建设与规划策略
    7.1 总体发展思路
        7.1.1 临海工业建设基本思路
        7.1.2 不同类型差异化发展思路
    7.2 共性问题规划策略
        7.2.1 合理定位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7.2.2 优化规模预测推进集约开发
        7.2.3 转化弹性规划落实规划实施
    7.3 专项问题规划策略
        7.3.1 港口扩张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2 新港综合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3 重化工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4 加工产业聚集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5 海洋资源开发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4 规划提升策略
        7.4.1 构建学科协作规划工作框架
        7.4.2 完善陆海统筹规划编制体系
        7.4.3 构建建设用海规划编制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规模以上海港货运吞吐量
附录B 各省市临海工业建设情况
附录C 各省市沿海工业项目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创新之处
        1.4.4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物流园区的概念
        2.1.1 物流园区的产生
        2.1.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概念及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物流园区相关战略管理的理论
        2.2.2 发展战略优化相关理论
第三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基本情况与发展战略现状
    3.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介绍
        3.1.1 基本情况
        3.1.2 组织架构
    3.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运营状况
        3.2.1 市场环境与政策
        3.2.2 业务运转情况
        3.2.3 管理经济运行情况
    3.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现状
        3.3.1 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3.3.2 未来战略发展布局
第四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战略分析与问题分析
    4.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PEST分析
        4.1.1 政治和法律环境(P)
        4.1.2 经济环境(E)
        4.1.3 社会和文化环境(S)
        4.1.4 技术环境(T)
    4.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4.2.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优势(S)
        4.2.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劣势(W)
        4.2.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机会(O)
        4.2.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威胁(T)
    4.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园区存在的先天问题
        4.3.2 发展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3.3 管理能力不足
第五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对策及保障措施
    5.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原则
        5.1.1 坚持创新发展
        5.1.2 坚持集群发展
        5.1.3 坚持特色发展
        5.1.4 坚持项目带动
    5.2 制定整体园区发展战略,解决园区存在的先天问题
        5.2.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框架
        5.2.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方向
        5.2.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目标定位
        5.2.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5.3 提高园区发展战略能力的具体措施
        5.3.1 强化政策支持
        5.3.2 培育物流企业
        5.3.3 承接产业转移
        5.3.4 创新体制机制
        5.3.5 完善服务体系
        5.3.6 抓住行业发展机遇
    5.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5.4.1 组织保障
        5.4.2 资金保障
        5.4.3 人才保障
        5.4.4 安全保障
        5.4.5 创新保障
        5.4.6 品牌保障
第六章 结论及不足之处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大连国际企业港工业地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动因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工业地产概念的界定
        1.2.2 全球工业地产的发展历程及核心分布
        1.2.3 国外相关研究与发展
        1.2.4 国内相关研究与发展
    1.3 研究内容和办法
        1.3.1 本次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办法
    1.4 研究框架图
第2章 工业地产设计理论
    2.1 功能类别解析
        2.1.1 工业地产的分类及特点
        2.1.2 工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对比
        2.1.3 工业地产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2.2 工业地产商业价值研究
        2.2.1 工业地产的商业价值的组成
        2.2.2 工业地产的商业影响因素
    2.3 工业地产的设计特点
        2.3.1 工业地产的设计要点
        2.3.2 工业地产的成功案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规划设计
    3.1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概况
        3.1.1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的项目区位分析
        3.1.2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的整体用地解读
        3.1.3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的整体地块价值分析及用地分级
        3.1.4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用地评价思路
        3.1.5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用地价值梳理
        3.1.6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的本次设计用地范围及分期
    3.2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研讨过程
        3.2.1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规划设计研讨方案一
        3.2.2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规划设计研讨方案二
        3.2.3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规划设计研讨方案三
        3.2.4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规划设计优先方案
    3.3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相关问题及解决
        3.3.1 土石方及挡墙量
        3.3.2 管网综合
        3.3.3 基地基础埋深统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建筑设计
    4.1 建筑平面设计
        4.1.1 建筑平面设计构思手法
        4.1.2 建筑平面模数化设计
        4.1.3 建筑平面设计
    4.2 建筑立面形象及剖面研究
        4.2.1 影响建筑立面的设计因素
        4.2.2 工业地产的立面设计
        4.2.3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的剖面设计
        4.2.4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德式建筑风格立面及效果
        4.2.5 大连国际企业港项目现代建筑风格立面及效果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总平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产生
        1.1.3 研究内容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物流园建设发展现状
        1.3.1 国外、国内物流园设发展现状
        1.3.2 四个典型案例
        1.3.3 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2 研究综述分析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2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设计的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中等骨干城市
        2.1.2 综合物流园
    2.2 物流园建设模式梳理
        2.2.1 市场模式—园区模式—城镇模式
        2.2.2 城镇模式具有优势-新发地河北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调研案例分析
        2.2.3 单一功能转变为复合功能
        2.2.4 平面的小尺度—大尺度—超大尺度
        2.2.5 物流园各建设模式特点的对比总结
    2.3 物流园发展中产生功能和平面问题
        2.3.1 功能构建不全面
        2.3.2 功能组合不合理
        2.3.3 功能构建组合忽略园区与城市的联动发展
        2.3.4 传统平面布局模式不适合城镇模式物流园
        2.3.5 平面形态单一
    2.4 中等骨干城市的特征分析
        2.4.1 中等骨干城市是现今城镇化主体、城乡联系的节点
        2.4.2 多数中等骨干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4.3 产城融合、工农业共同发展
        2.4.4 中等骨干城市与大城市特征的比较
    2.5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特征(需求)分析
        2.5.1 有与所在城市联动发展及合理组织功能需求
        2.5.2 有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需求
        2.5.3 有针对性的生产加工、运输和仓储需求
        2.5.4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园需求特殊性总结
    2.6 物流园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2.6.1 规划设计概述确定设计整体定位
        2.6.2 建筑空间组合理论确定设计研究顺序
        2.6.3 模块化设计理论帮助研究具有标准化性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设计的理论构建
    3.1 构建设计研究所需项目和量化指标
        3.1.1 根据基础研究构建功能、平面研究所需项目框架
        3.1.2 构建总平面设计量化指标
    3.2 依据需求构建、解析、划分、细化功能
        3.2.1 构建主导功能模块具有生产性质
        3.2.2 构建专业功能模块具有生产服务性质
        3.2.3 构建基础功能模块具有生活服务性质
        3.2.4 对构建功能进行细化
    3.3 功能组合确定功能间联系
        3.3.1 主导功能可根据交通流线进行组合
        3.3.2 专业功能可根据功能占比进行组合
        3.3.3 基础功能模块各自独立
        3.3.4 功能组合方式的汇总
    3.4 功能向平面的转化
        3.4.1 功能具有的核心特征和辅助特征
        3.4.2 核心功能区、非核心功能区的划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面布局作为物流园设计的主要解决方案
    4.1 核心功能区、非核心功能区可分开设计
        4.1.1 核心功能区的必要性和独立性
        4.1.2 非核心功能区的辅助性和依附性
    4.2 核心功能区的平面布局设计
        4.2.1 主导、专业、基础功能并存的功能结构及典型分区
        4.2.2 网格、向心、开放三种平面布局形式
        4.2.3 核心功能区平面的构成要素
        4.2.4 核心功能区设计内容
    4.3 非核心功能区的平面布局设计
        4.3.1 主导、基础功能为主的功能结构及典型分区
        4.3.2 通道型和并列平铺型布局形式
        4.3.3 非核心功能区平面的构成要素
        4.3.4 非核心功能区设计内容
    4.4 核心功能区、非核心功能区的差异
        4.4.1 平面组合方式灵活多变和整齐划一
        4.4.2 复合流线系统与环状流线系统
        4.4.3 核心点平面形态和面状平面形态
        4.4.4 平面形态的异质化和同质化
        4.4.5 建筑单体间辅助联系与群体间辅助联系
    4.5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平面设计因素汇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功能和平面为主导的设计实践
    5.1 项目的基本情况
        5.1.1 项目概况
        5.1.2 三个设计目标
        5.1.3 “1+X”设计理念和连锁开发设计理念
    5.2 基本情况分析
        5.2.1 项目以实现城市功能和物流功能为主
        5.2.2 平面复杂需要整合
        5.2.3 以功能和平面问题为基础建立设计思路
        5.2.4 相同性质决定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5.3 理论应用与转化平面—构建组合项目功能及分区
        5.3.1 对应设计理论构建相应功能
        5.3.2 项目核心功能区、非核功能心区划分及功能结构
        5.3.3 项目平面分区
    5.4 全面应用—项目平面布局具体设计
        5.4.1 研究所需项目、量化指标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5.4.2 综合商业区
        5.4.3 物流办公区
        5.4.4 物流服务区
        5.4.5 物流生产区
        5.4.6 生活区
        5.4.7 汽车服务区
    5.5 总平面布局分析及技术经济指标
        5.5.1 项目总平面图
        5.5.2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5.5.3 设计实践应用符合程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1 结论与创新点
    2 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研究概述
        1.2.1 国外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1.2.3 物流园区发展趋势探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框架
        1.3.4 研究方法
        1.3.5 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及供应链管理研究基础
    2.1 物流园区相关理论基础
        2.1.1 物流园区的概念
        2.1.2 物流园区的类型
        2.1.3 物流园区的功能
    2.2 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
        2.2.1 国内物流园区的建设历史
        2.2.2 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2.2.3 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研究
        2.2.4 国外物流园区建设的启示
    2.3 供应链相关理论基础
        2.3.1 供应链的概念
        2.3.2 供应链的结构
        2.3.3 供应链管理概述
        2.3.4 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2.4 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要求
        2.4.1 物流园区规划与供应链的关系概述
        2.4.2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3.1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选址方法
        3.1.1 物流园区选址原则
        3.1.2 物流园区选址特点
    3.2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用地面积
        3.2.1 物流园区用地面积影响因素
        3.2.2 物流园区用地面积规模分析
    3.3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功能分区设计
        3.3.1 物流园区功能分区原则
        3.3.2 物流园区功能分区类型
        3.3.3 物流园区功能分区布局
    3.4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道路交通设计
        3.4.1 物流园区内部道路设计
        3.4.2 物流园区停车场地规划
    3.5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建筑设计
        3.5.1 物流园区建筑类型
        3.5.2 物流园区建筑布局
        3.5.3 物流园区建筑形态
        3.5.4 物流园区建筑结构
    3.6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景观设计
        3.6.1 物流园区绿地景观
        3.6.2 物流园区广场景观
        3.6.3 物流园区道路景观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实践——兵团乌鲁木齐国际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4.1 项目可行性分析
        4.1.1 规划背景调查
        4.1.2 项目基础条件
        4.1.3 规划产业研究
        4.1.4 项目总体定位
    4.2 园区总体规划
        4.2.1 总体规划原则
        4.2.2 功能结构规划
        4.2.3 交通系统规划
        4.2.4 业态分布规划
        4.2.5 景观绿地规划
    4.3 部分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4.3.1 功能分区详述
        4.3.2 仓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4.3.3 办公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4.3.4 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建筑单体设计
        4.3.5 司机之家建筑单体设计
        4.3.6 办公区建筑单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发表文章
    项目实践
    其他成果
致谢

(9)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1.4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建设大庆农产品物流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必要性
        2.1.1 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必要性
        2.1.2 基于农产品物流量增长的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必要性
        2.1.3 项目发展前景与服务范围预期
    2.2 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可行性
        2.2.1 政策可行
        2.2.2 经济可行
        2.2.3 社会因素可行
    2.3 小结
第三章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功能
    3.1 大庆农产品物流园功能定位
    3.2 物流园区系统功能规划原则
    3.3 物流园区功能规划
    3.4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建设规模确定
    3.5 小结
第四章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选址分析
    4.1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的选址
    4.2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的区位优势分析
    4.3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的外部运行条件分析
        4.3.1 项目用地、水、电、通讯概况
        4.3.2 环境保护条件
    4.4 小结
第五章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内容及平面设计
    5.1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内容设计
        5.1.1 仓储建设
        5.1.2 交易区建设
        5.1.3 农产品流通加工建设
        5.1.4 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5.1.5 综合行政大楼
        5.1.6 信息系统
        5.1.7 检测系统
        5.1.8 综合服务楼
        5.1.9 农产品综合展示区
        5.1.10 配套工程
    5.2 总平面布置方案
        5.2.1 区域功能依据及基础数据
        5.2.2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5.2.3 总平面布置方案总体说明
        5.2.4 农产品物流园总平面各功能分区设计
        5.2.5 交通道路规划
        5.2.6 技术经济指标
    5.3 小结
第六章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增值服务设计
    6.1 农产品物流园增值服务的功能设计
    6.2 农产品物流园增值服务项目选择和管理设计
        6.2.1 农产品物流园增值服务项目选择
        6.2.2 农产品物流园增值服务项目的供应链管理
    6.3 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增值服务的主要问题预判
    6.4 农产品物流园实现增值服务的可选对策
    6.5 小结
第七章 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7.1.1 项目财务基础资料概述
        7.1.2 项目成本费用估算
        7.1.3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1.4 清偿能力分析
        7.1.5 盈亏平衡分析
        7.1.6 财务评价结论
    7.2 社会效益分析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年产100吨D-丙氨酸发酵工厂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丙氨酸简介
    1.2 D-丙氨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1.2.1 D-丙氨酸的分子结构
        1.2.2 D-丙氨酸的理化性质
    1.3 D-丙氨酸的用途
        1.3.1 D-丙氨酸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3.2 D-丙氨酸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1.3.3 D-丙氨酸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1.3.4 D-丙氨酸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4 D-丙氨酸的生产方法
        1.4.1 微生物发酵法
        1.4.2 化学合成法
        1.4.3 酶拆分法
        1.4.4 生物不对称降解法
第二章 设计的内容和相关标准
    2.1 设计的题目
    2.2 设计的基本内容
    2.3 设计的指导思想
    2.4 原材料和成品标准
        2.4.1 DL-丙氨酸标准
        2.4.2 D-丙氨酸标准
        2.4.3 生产用水标准
        2.4.4 盐酸规格标准
        2.4.5 氢氧化钠规格标准
        2.4.6 硫酸镁规格标准
        2.4.7 磷酸二氢钾规格标准
        2.4.8 磷酸氢二钾规格标准
        2.4.9 活性炭规格标准
第三章 厂址选择和工厂总平面设计
    3.1 厂址选择的重要性
    3.2 厂址选择原则
    3.3 工厂厂址
    3.4 工厂总平面设计
        3.4.1 发酵建筑范围
        3.4.2 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3.4.3 车间布置设计
        3.4.4 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章 工艺流程设计
    4.1 工艺流程选择
    4.2 工艺流程图
第五章 工艺计算
    5.1 物料衡算的意义
    5.2 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量
    5.3 发酵罐、种子罐个数确定
        5.3.1 发酵罐的个数
        5.3.2 种子罐的个数
    5.4 灭菌和发酵工序热量衡算
        5.4.1 培养基灭菌用蒸汽量
        5.4.2 发酵罐空罐灭菌蒸汽用量
        5.4.3 种子罐空罐灭菌所需蒸汽量
        5.4.4 种子罐培养基灭菌蒸汽用量
    5.5 提取工序热量衡算
    5.6 浓缩结晶过程的热量衡算
    5.7 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5.8 生产过程耗用蒸汽衡算汇总
    5.9 水衡算
        5.9.1 配料用水
        5.9.2 灭菌用水
        5.9.3 发酵用水量
        5.9.4 提取工序用水量
        5.9.5 精制工序用水量
        5.9.6 动力工序用水
第六章 设备设计与选型
    6.1 发酵罐的选型
        6.1.1 发酵罐容积的计算
        6.1.2 发酵罐壁厚计算
        6.1.3 搅拌器类型选择与设计
        6.1.4 设备结构的工艺计算
        6.1.5 冷却面积计算及设计
    6.2 种子罐的选型
        6.2.1 容积的计算
        6.2.2 种子罐壁厚计算
        6.2.3 搅拌器类型选择与设计
        6.2.4 冷却水管设计
    6.3 接管、消泡器设计
    6.4 脱色罐设计
    6.5 浓缩罐选型
    6.6 结晶罐选型
    6.7 离心机选型
    6.8 干燥器选型
    6.9 其他设备
        6.9.1 空气压缩机的选型
        6.9.2 发酵罐分过滤器
        6.9.3 种子罐过滤器
第七章 企业安全和环境保护
    7.1 企业安全
    7.2 危险品企业标识
        7.2.1 盐酸的企业标识
        7.2.2 活性炭企业标识
        7.2.3 氢氧化钠企业标识
        7.2.4 其他物质的安全
    7.3 环保治理工艺的设计原则
    7.4 环境保护
第八章 工厂经济概算与效益分析
    8.1 人力资源配置
    8.2 原料成本
    8.3 蒸汽成本
    8.4 配料用水成本
    8.5 电的消耗量
    8.6 每年的利润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四、保税区仓储设施总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研究[D]. 钟君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研究[D]. 李鑫.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天津港DG保税物流园区布局优化设计研究[D]. 张宇欣.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4]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D]. 陈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5]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黄晓永.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6]大连国际企业港工业地产设计研究[D]. 刘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7]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总平面设计研究[D]. 梁熠哲.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2)
  • [8]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D]. 姜雪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大庆市农产品物流园规划研究[D]. 崔海彬.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08)
  • [10]年产100吨D-丙氨酸发酵工厂的设计[D]. 郑树贵. 大连工业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保税区仓储设施总体规划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