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供水区用水与节水调查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供水区用水与节水调查研究

一、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供水区用水及节水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松柏,孙涛[1](2021)在《新时代治水思路下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新时代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雄安新区用水安全保障等新形势,分析总结了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节水空间大、优化配置难、治理任务重和供水成本高等突出矛盾。为解决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和矛盾,基于新时代治水思路,提出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江苏南水北调工程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朱浩源[2](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用水结构影响及农业用水量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任晓蕾,任泽垠,任士博[3](2021)在《南阳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供需预测计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较为丰富,南阳市年分配水量为3.994亿m3,目前利用量较少,利用率较低,致使分配给南阳市的用水指标过剩,影响分配指标的合理性。本文根据南阳市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和目前利用程度分析,进行城镇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态需水量等的预测计算和可供水量分析计算,得出了南阳市南水北调受水区近期、远期用水需求及余缺情况,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黄泽[4](2021)在《强人类活动区水循环驱动机理及耦合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循环过程是区域水资源演化的基础,自然水循环过程包含降水、径流、蒸发等要素。近年来,受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及日益剧烈的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过程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水循环的模式也正向着“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式。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问题最突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包含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同时,京津冀地区位于海河流域,该流域是中国水资源量严重短缺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的区域之一,水循环的二元演变属性在京津冀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的用水压力,但是区域的整体水安全性及空间均衡性仍存在较大问题。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归结为水循环过程的失衡问题,为了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区域水循环过程进行调控。而开展区域水资源调控的基础是定量解析变化环境下京津冀地区的水循环通量及变化机理。同时,精准识别出水循环演变过程的驱动因子是关键因素。在社会水循环过程中,社会端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包含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这两类因素产生的效应与自然水循环过程的梯度是相背离的。对于自然水循环过程而言,水是自上而下、由高向低的区域演进,而人类活动的取用水过程是将水资源向利用效率更高出提取。因此,建立二元水循环关键过程的数学表达,分析区域水安全的时空现状并进行相应的调控可以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水循环的多年变化规律,利用趋势检验法和交叉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区域多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探寻了强人类活动区二元需水高程的耦合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合理性。针对社会需水高程的计算,本文采用了能量转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现有研究中的空间尺度较大、缺乏理论公式等问题。利用经典物理学做功的思想,计算区域社会高程的空间分布。同时,本文选用综合指数法及洛伦兹曲线,分析了区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下的水安全及空间均衡情况。最后,本文采用非线性规划,以2035年为目标年份,针对京津冀地区的水安全及空间均衡性开展调控。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在2000年后,对区域水循环要素宏观表现的影响并不显着,水循环要素变化的驱动力由传统的一元驱动向二元驱动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水资源需求场理论,构建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5年的需水格局分布图,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多年来需水格局变化较为明显,集中体现在北京及天津地区的需水强度有显着增长,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明显增大。同时,本文利用表征社会发展的多项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5年的社会发展强度图,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社会经济发展是区域需水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其中,20世纪初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是改变区域需水格局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减缓,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增加值成为了区域需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基于能量转换思量的社会需水高程空间分布合理,将社会需水高程与自然地理高程耦合并进行汇流计算,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区域汇流有较大影响,耦合高程汇流结果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较好地反应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京津冀地区水安全总体情况较好,但空间均衡性较差。结果表明,经调控后,京津冀地区水安全及空间均衡性均能达到较好状态。

吴旭[5](2021)在《基于水权分配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强调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治水方针和治水思路,实现“以水定经济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产业布局”,本文从水权的角度入手,探讨水权分配如何应用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化解“资源型缺水”危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实现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综合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为区域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本研究以邯郸平原区为例,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情况、经济社会情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构建基于水权分配及用水结构的水资源承载力体系,并对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提出基于水权分配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水权分配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包括水资源承载力理论、水权及水权分配理论,重点对水权分配、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资源承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就水权分配、农业用水结构体系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剖析,表明水权分配是一种彻底改变以往水资源“以需定供”局面、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2)建立农业用水结构优化模型构建了农业用水结构优化模型,在农业可利用水资源量控制准则下,以用水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区域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的比值表征用水效益,针对模型的最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实际灌溉基础设施及区域特性对其进行合理化校核修正,结果表明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后,平原区丰水年农业需水量减少36.10%,平水年农业需水量减少38.14%,枯水年农业需水量减少39.38%,平均减少38.12%,节水效果明显。(3)考虑供用水次序的水权分配模型建立了考虑供用水次序的水权分配模型,以供水效益最大、供需协调度最大、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首先根据水权分配原则,建立不同水源对于不同用水户供用水次序,作为水权系数,然后将其纳入到模型的目标函数中,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按照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水权优化分配之后规划水平年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地下水动态平衡,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4)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基于水权优化分配成果,结合农业用水结构体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从水质和水量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了双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同时采用水资源宽松度和水资源超载度两个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性评价。对区域现状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以及规划水平年将水资源从时间尺度上“以丰补歉”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进行水权分配以及“以丰补歉”之后,水资源可承载的经济社会规模及人口数量显着增大。(5)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以国民生产总值最大、水资源承载的人口最多、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水量平衡约束、宏观经济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采用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多目标非劣解集,决策者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平衡点”,制定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伊丽[6](2021)在《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分析与补水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湿地是具有水陆相兼性和过渡性的一种独特生态系统,它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综合影响,湿地退化呈现普遍化、加速化和严重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区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制度保障。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是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两大核心问题,开展湿地生态需水与补水保障方案研究,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雄安新区高速城市化的建设背景下,以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核心,河流湿地作为生态恢复的纽带,分析白洋淀的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计算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情况,模拟分析不同生态补水方案下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情景,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采用统计学方法、趋势性检验分析方法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法等从白洋淀气象要素、水文要素和湿地结构类型进行演变规律的分析,主要结论为:白洋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发量分别为509.2mm、883.8mm,呈现显着下降趋势,多年平均气温为12.55℃,年平均气温呈现不显着上升趋势;以水位作为典型水文要素进行研究,确定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和适宜生态水位分别为5.89m和7.14m,确定了年内理想的水位变化过程;白洋淀湿地结构类型变化情况明显,具体表现为居民地面积不断增加、挺水植物面积减少、旱地和开阔水体波动变化。(2)通过构建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确定雄安新区发展阶段湿地生态保护目标,计算得到雄安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量。其中,河流湿地丰、平、枯水年生态需水量为19300.2×104m3/a、19366.5×104m3/a和19368.1×104m3/a。白洋淀生态需水量包括白洋淀生态耗水量和生境蓄存量,在丰、平、枯水年生态需水量为40312.8×104m3/a、44371.9×104m3/a和46407.8×104m3/a;受白洋淀生态蓄存水量的影响,白洋淀生态耗水量和生态需水量年内需水变化过程并不匹配。(3)充分挖掘雄安新区湿地多水源联合调配补水的潜力,构建不同水平年雄安新区湿地生态补水保障方案,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年生态补水需求不同,丰水年考虑上游水库的联合调度补水的方案A2、平水年综合考虑上游水库联合调度、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B4和枯水年在现有调引水工程的基础之上考虑了南水北调东线应急补水的方案C4基本满足雄安新区生态需水量、白洋淀年内水位变化过程和生态换水量保障需求。

鄂竟平[7](2021)在《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在202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水利工作,分析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形势,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深入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鄂竟平[8](2021)在《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文中研究说明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

陈敏[9](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耿思敏,夏朋[10](2020)在《社会关切的调水工程影响问题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水工程,尤其是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一方面缓解了受水区水资源短缺困境,改善了当地生活、生产及生态条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调水规模没有达到规划预期、水源地水量减少、改变生态环境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文章搜集整理了目前社会关切的调水工程主要影响,并对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有无解决措施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如何做好科学调水、消除社会疑虑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二、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供水区用水及节水状况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供水区用水及节水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治水思路下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南水北调工程
    1.2 东线工程
    1.3 江苏南水北调工程
2 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2.1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东线工程指明方向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对东线工程提出更高的供水水源需求
    2.3 雄安新区用水安全保障对东线工程提出新增供水水源需求
    2.4 黄淮海主体功能地区经济生态用水突出矛盾对东线工程提出持续增长的水源需求
    2.5 江苏省“1+3”功能区战略的实施需要稳定充足的水资源条件和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3 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4 新时代治水思路下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战略构想
    4.1 坚持节水优先,着力推进江苏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的高质量发展
    4.2 坚持空间均衡,着力推进江苏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高质量发展
    4.3 坚持系统治理,着力推进江苏南水北调水资源治理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4.4 坚持两手发力,着力推进江苏南水北调水资源运营的高质量发展
5 结 语

(3)南阳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供需预测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水北调受水区基本情况
    1.1 受水区范围和供水目标
    1.2 水资源状况
        1.2.1 南阳市水资源量
        1.2.2 供用水量
        1.2.3 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
2 需水量预测计算
    2.1 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
    2.2 扩大供水乡镇生活需水量预测
    2.3 工业需水量预测
    2.4 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
    2.5 需水量预测合理性分析
3 可供水量计算分析
    3.1 地表水可供水量
    3.2 地下水可供水量
    3.3 再生水可供水量
4 供需平衡分析
5 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建议水量分配方案
6 结 语

(4)强人类活动区水循环驱动机理及耦合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区概况
        1.2.1 自然概况
        1.2.2 社会经济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自然水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1.3.2 社会水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1.3.3 二元水循环理论研究进展
        1.3.4 区域用水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1.3.5 水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3.6 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研究进展
    1.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京津冀地区水循环演变及驱动因素
    2.1 引言
    2.2 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方法
        2.2.1 趋势分析方法
        2.2.2 序列相关性分析
    2.3 京津冀地区水循环演化分析
        2.3.1 降水序列分析
        2.3.2 径流序列分析
        2.3.3 蒸发序列分析
    2.4 京津冀地区水循环驱动因素分析
        2.4.1 降水影响因素分析
        2.4.2 径流影响因素分析
        2.4.3 蒸发影响因素分析
        2.4.4 演化及驱动因素总结分析
    2.5 本章小节
3 自然-社会水循环驱动机制与量化方法
    3.1 引言
    3.2 水资源需求场定义及数学表达
    3.3 基于水资源需求场理论的京津冀地区需水强度变化及分析
    3.4 京津冀地区需水变化驱动力分析
        3.4.1 熵权法确定权重
        3.4.2 社会发展场构建
        3.4.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需水驱动因素识别
    3.5 本章小节
4 强人类活动区水循环耦合建模
    4.1 引言
    4.2 基于能量转化的社会需水高程确定
    4.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京津冀地区县级需水量划分
        4.3.1 传统拟合模型
        4.3.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拟合模型
        4.3.3 模型效果比较及分析
        4.3.4 京津冀地区县级区域需水量划分
        4.3.5 模型误差调整及分析
        4.3.6 不确定性分析
    4.4 不同转化率情况下的社会需水高程空间分布
    4.5 二元高程耦合及汇流分析
        4.5.1 北京市出入境水量分析
        4.5.2 天津市出入境水量分析
        4.5.3 汇流总结及不确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节
5 水循环二元演变时空诊断与调控
    5.1 引言
    5.2 水循环时空安全诊断方法
        5.2.1 综合指数法
        5.2.2 水资源空间均衡计算方法
    5.3 京津冀地区水安全诊断
        5.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2 评价模型参数确定
        5.3.3 指标权重确定
        5.3.4 京津冀地区水安全多维诊断
        5.3.5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水安全的影响
    5.4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及协调度分析
        5.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2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性分析
        5.4.3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协调度计算及均衡性分析
    5.5 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京津冀地区水安全调控
        5.5.1 人口及经济发展情况预测
        5.5.2 京津冀地区水安全调控
        5.5.3 京津冀地区空间均衡性调控
    5.6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水权分配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1.2.2 水权分配研究进展
        1.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采用的关键技术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水权分配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理论框架
    2.1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
        2.1.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2.1.2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2.1.3 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和客体
        2.1.4 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2.1.5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
    2.2 水权及水权分配理论
        2.2.1 水权的概念
        2.2.2 水权的特性
        2.2.3 水权分配
    2.3 基于水权分配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2.3.1 水权分配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2.3.2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2.3.3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
        2.3.4 水权分配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机制
        2.3.5 农业用水结构体系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资源概况
        3.1.1 自然地理
        3.1.2 气象水文
        3.1.3 河流水系
    3.2 社会经济概况
        3.2.1 人口情况
        3.2.2 生产总值
        3.2.3 耕地面积
    3.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3.3.1 水利工程情况
        3.3.2 区域水资源总量
        3.3.3 出入境水量
    3.4 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4.1 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分析
        3.4.2 现状水平年需水量分析
        3.4.3 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3.5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用水结构优化模型
    4.1 农业用水结构
        4.1.1 现状年灌水定额及灌溉次数
        4.1.2 现状年种植结构及净需水量
    4.2 农业用水结构优化模型
        4.2.1 决策变量
        4.2.2 目标函数
        4.2.3 约束条件
    4.3 农业用水结构优化模型求解
    4.4 农业用水结构优化结果分析
        4.4.1 灌水定额及灌溉次数确定
        4.4.2 种植结构优化
        4.4.3 农业净需水量计算
    4.5 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5.1 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分析
        4.5.2 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分析
        4.5.3 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供用水次序的水权分配
    5.1 水权配置原则
    5.2 多水源多目标水权分配模型
        5.2.1 决策变量
        5.2.2 目标函数
        5.2.3 约束条件
    5.3 水权分配模型求解
        5.3.1 水权分配思路
        5.3.2 水源供水范围
        5.3.3 供用水次序系数
        5.3.4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5.4 水权优化分配成果分析
        5.4.1 规划水平年丰水年水权分配
        5.4.2 规划水平年平水年水权分配
        5.4.3 规划水平年枯水年水权分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6.1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6.2 双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6.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
    6.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6.4.1 现状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6.4.2 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6.4.3 规划水平年“以丰补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6.4.4 对比分析
    6.5 水资源超载度与归因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发展规划研究
    7.1 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构建
        7.1.1 决策变量
        7.1.2 目标函数
        7.1.3 约束条件
    7.2 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求解
        7.2.1 NSGA-Ⅱ基本原理
        7.2.2 总体求解流程
    7.3 结果分析
        7.3.1 模型参数设置
        7.3.2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A 邯郸平原区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
    附录B 邯郸平原区现状水平年需水量
    附录C 邯郸平原区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
    附录D 邯郸平原区规划水平年需水量
    附录E 邯郸平原区规划水平年水权分配

(6)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分析与补水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1.2.2 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1.2.3 湿地生态补水研究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雄安新区湿地概况
        2.1.2 气候条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动植物资源
    2.2 工程概况
        2.2.1 水利工程概况
        2.2.2 防洪工程概况
        2.2.3 调引水工程措施
    2.3 水质概况
    2.4 土地利用概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洋淀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
    3.1 数据的收集
    3.2 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方法
        3.2.1 线性回归法
        3.2.2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3.2.3 湖泊生态水位确定方法
        3.2.4 水位变化过程评价指标
        3.2.5 遥感影像的提取及验证
    3.3 白洋淀气象要素演变分析
        3.3.1 降水量演变分析
        3.3.2 潜在蒸散发量演变分析
        3.3.3 气温演变分析
    3.4 白洋淀水文要素演变分析
        3.4.1 历史水位演变分析
        3.4.2 水位时期的划分
        3.4.3 生态水位的确定
        3.4.4 年内水位变化过程分析
    3.5 白洋淀湿地结构演变分析
        3.5.1 湿地结构类型
        3.5.2 湿地结构变化分析
        3.5.3 湿地结构转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4.1 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4.2 湿地生态需水的内涵
        4.2.1 湿地生态需水基本内涵
        4.2.2 湿地生态需水的影响因素
    4.3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的构建
        4.3.1 模型的结构
        4.3.2 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4.4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4.4.1 生态目标的确定
        4.4.2 典型年的选取
        4.4.3 生态需水计算参数的选取
        4.4.4 河流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4.4.5 白洋淀生态需水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补水保障研究
    5.1 生态补水的概念及内涵
        5.1.1 生态补水概念
        5.1.2 生态补水保障原理
        5.1.3 生态补水保障目标
    5.2 雄安新区湿地来水情况
        5.2.1 天然来水
        5.2.2 再生水
        5.2.3 生态补水
    5.3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补水保障分析
        5.3.1 生态补水要素分析
        5.3.2 生态补水方案的设置
        5.3.3 生态补水方案保障结果分析
    5.4 建议与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在202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水利工作成效显着,“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持续发力补短板,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坚定不移强监管,水利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
二、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战略布局
    (一)深刻认识“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准确把握“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原则
    (三)以国家水网建设为核心系统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
    (四)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支撑纵深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
三、扎实做好2021年水利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
    (二)突出标本兼治,切实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三)坚持从严从实,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8)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水利工作成效显着,“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持续发力补短板,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坚定不移强监管,水利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
二、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战略布局
    (一)深刻认识“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准确把握“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原则
    (三)以国家水网建设为核心系统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
    (四)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支撑纵深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
三、扎实做好2021年水利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
    (二)突出标本兼治,切实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三)坚持从严从实,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9)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10)社会关切的调水工程影响问题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调水工程的社会关切
2 社会关切问题的初步判断
    2.1 部分问题科学依据不足未经严谨论证
    2.2 部分问题在设计阶段已有考虑,并已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2.3 部分问题具有不确定性,真实性亟待评估
    2.4 部分问题确实存在,是未来调水工程论证重点
3 社会对调水工程产生质疑的原因分析
    3.1 全国层面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待形成
    3.2 前期论证需要进一步深入
    3.3 调水工程影响研究及后评估滞后
    3.4 各方利益博弈
    3.5 信息公开和宣传有待加强
4 积极面对社会关切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战略布局形成全国水资源配置格局
    4.2 以节水定额为抓手强化节水评价
    4.3 加强关键要素的前期论证
    4.4 及时开展工程影响研究和后评估
    4.5 强化各方参与
    4.6 加强信息公开和主动宣传

四、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供水区用水及节水状况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治水思路下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J]. 李松柏,孙涛. 水利经济, 2021(04)
  •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用水结构影响及农业用水量预测研究[D]. 朱浩源.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3]南阳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供需预测计算研究[J]. 任晓蕾,任泽垠,任士博.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06)
  • [4]强人类活动区水循环驱动机理及耦合建模研究[D]. 黄泽. 吉林大学, 2021(01)
  • [5]基于水权分配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 吴旭.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6]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分析与补水保障研究[D]. 伊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7]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在202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鄂竟平. 水利发展研究, 2021(01)
  • [8]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N]. 鄂竟平. 中国水利报, 2021
  • [9]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10]社会关切的调水工程影响问题刍议[J]. 耿思敏,夏朋. 水利发展研究, 2020(10)

标签:;  ;  ;  ;  ;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供水区用水与节水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