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是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专访上海鹏普冰箱有限公司

计量是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专访上海鹏普冰箱有限公司

一、计量是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访上海彭浦制冷器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李心蕊[1](2018)在《基于AHP-FCE的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在各领域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也比较淡薄。知识产权评议作为情报服务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把握知识产权的现状,预测和防范知识产权的前景及风险。近年来我国出台相关文件以加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中的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建设,各省市也纷纷制定相关的评议机制和政策。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评议工作不够深入,评议内容和方法不够明确。本文通过文献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以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的内容为出发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构建了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评议指标体系。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AHP-FCE模型,并以“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为评议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项目知识产权价值得分及优良隶属度。该项目的评议过程结合了专家打分法,使得评议结果更加的科学合理,对后续关于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方法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嘉桐[2](2017)在《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问题研究 ——以上海电气收购安萨尔多为例》文中指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大部分企业发展壮大的支撑,而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所以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但国内的科技创新水平较弱,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所以需要进行境外投资去获取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技术创新首先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长久发展,其次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最近几年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境外投资数量日渐增长,并且以跨国收购这种投资模式居多,但没有形成具体的模式和规范。因为上海电气集团在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设立了众多中外合资子公司,所以对上海电气集团境外投资为例进行研究,对我国其他装备制造业企业有一定借鉴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境外投资的有关理论与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有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众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境外投资问题进行了解说。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与图表分析法。其次对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宏大和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国内装备制造业进行境外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上海电气集团通过收购安萨尔多取得了燃气轮机领域先进的制造与服务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并完善了产业链覆盖,开拓了欧洲燃机高端市场。因为其在管理方式、科技创新水平与收购后整合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所以论文对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谢忠强[3](2014)在《反哺与责任: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 ——以人力、财物和技术设备的输出为中心》文中指出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开埠以来上海与全国的经济联动关系就十分紧密。解放后,随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在国家对于全国经济发展调控不断加强的历史语境下,上海与全国的经济联动关系更加密切。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援,而上海在得到全国支援的同时也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建国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上海虽未被当做国家投资的重点地区,但由于具有雄厚的工业技术力量,上海还是担负起了支援全国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建国后的头十年里,全国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上海市为了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充分动员本市资源,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国家的治淮工程、内地工业建设、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建设、内地文化教育事业等进行了有力的支援。上海支援全国的历史,自“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方针确立之后,在从大跃进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二十年时间里面更是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上海支援全国”作为概念的体制语境消失,但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支援全国”的精神不但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而且还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的历史过程在推动全国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升华了上海自身的城市精神。正文共设五章及结语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在回顾上海历史地位演变的同时,以解放后上海与全国的联动关系为切入点,在“全国支援上海”和“上海支援全国”两个方向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为后面几章内容的展开提供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的铺垫;第二章,主要对1949年至1958年间上海支援全国的开展情况进行考证和分析;第三章,主要对1958年至1978年间上海支援全国的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第四章,则选取支援福建省为例,进行上海支援全国的个案研究;第五章,主要对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对全国的支援情况进行探讨;结语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概括的基础上,对解放后上海支援全国的历史进行宏观的评价和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在前人成果启发的基础上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解放后上海支援全国的研究有所推进:1、在对相关概念的考证方面有所推进;2、在对上海支援全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上更注重保持其完整性;3、在进一步补充和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对上海支援全国的相关史实的考证和梳理上力求更加丰富和全面。

李云雁[4](2010)在《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社会的破坏作用正日益凸显,自然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变得越来越紧迫。如何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现阶段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疑,加强环境管制将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发展趋势。如果我国企业能充分运用环境管制加强的契机,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参与环境技术创新活动的话,企业将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绩效的“双赢”。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我国企业主动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以被动和防御型的环境战略为主,偏重于末端治理技术的创新行为,环境管理加重了企业负担,并不能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现有的研究多是对环境管制、环境战略和环境技术创新行为进行孤立的研究,对三者的整合性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尝试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约束下,通过宏观制度和微观机制的相互转换,分析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以建立环境管制、企业环境战略与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良性互动,为形成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微观基础,为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有效路径。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该研究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全文分为五部分共6章内容,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1章),导论。首先通过分析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逻辑地推出本文的选题,确立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随后提出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理论基础(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从环境管制的理论与实践、企业环境战略、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以及环境管制与企业的关系等四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具体分析了企业环境战略与环境技术创新的制度背景,环境战略理论的历史沿革和影响因素,环境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及其实现过程,以及企业应对环境管制可能采取的态度。第三部分,理论论证(第3章和第4章),全文主体。第3章,管制约束下的企业环境战略。首先在确立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企业环境战略的四种类型:被动型、防御型、适应型和主动型,并从计划系统、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三方面对企业环境战略的体系架构进行了分解。其次,从制度、市场、和组织等三方面分析了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通过建立单层和双层委托代理模型,模拟了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决策过程,动态地分析了在环境管制约束下,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路径和效果。第4章,环境管制约束下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本章首先分析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和面临的困境:有限理性、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然后,具体分析了环境管制会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可以采取哪些政策,以及不同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效果如何等等。最后,研究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技术选择和模式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环境管制、环境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与环境技术创新等四者之间的互动出发,描述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轨迹。第四部分,实证检验(第5章)。本文主要从浙江、广东、上海、江西等地选取污染密集型企业作为样本,通过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环境战略和环境技术创新的选择及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第6章)。在前面各章节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并提出本文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的展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的分析框架。本文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以环境保护和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提升为抓手,建立了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的分析框架,重点考察在环境管制的制度约束下,企业如何制定环境战略和实施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既满足环境管制的目标要求,又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提升。2.模拟了管制约束下企业环境战略的动态选择过程。本文首先论证了制度对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单层委托代理模型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双层委托代理模型,模拟了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决策过程,动态地分析了环境管制影响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路径和效果。3.揭示了管制约束下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规律。本文从环境管制的约束入手,通过建立环境技术创新的供需均衡模型,讨论了环境管制影响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作用和路径,并推导了不同的环境管制政策或政策组合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方向、规模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同时,借鉴传统技术创新动态演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研究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技术决策、模式选择和匹配,并描述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轨迹,进而揭示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规律。4.实证检验了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企业环境战略与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现状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对企业环境战略与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弥补了我国对环境管制、企业环境战略与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等问题缺乏经验研究的空白,为政府制定环境管制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撑,为企业制定适宜的环境战略和实现环境技术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指导。

李清华[5](2009)在《新型植物油改性润滑剂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植物油润滑性能优良、可资源再生,易生物降解,是良好的环境友好润滑材料,但由于植物油分子中含有双键,氧化稳定性差,且低温流动性差,限制了其作为润滑油的实际应用。本文针对植物油的这两个缺陷,通过化学改性对其性能进行了改进。1.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合成了菜油乙酯,菜油乙酯氧化易生成油溶性线型聚合物,抗油泥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双键还没消除,易氧化问题还没得到完全解决。菜油乙酯的粘度指数很高(VI≥200),可以作为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组分。2.采用环氧化异构酯化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链的改性豆油,双键得到了饱和,氧化稳定性得到了改善。它们的粘度指数较高(VI107~132),粘温性好,而倾点(-4~-12℃)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随烷链链长增长,改性豆油的运动粘度降低(豆油异构丁酯的粘度小于己酯),粘度指数增大。系列改性豆油中豆油异构丙酯综合性能最佳,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得到的豆油异构丙酯的性能:V40℃=1145 mm2/s,VI为114,倾点-12℃,PB744.8N, D294N30 ’0.52mm,其摩擦学性能优于豆油。通过磨斑形貌分析发现豆油异构乙酯润滑的钢球磨斑表面光滑,磨痕浅且尺寸较小,抗磨性能优于以矿物油250BS和豆油。通过AES分析和XPS分析结合现代反射红外分析对它们的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讨。3.采用环氧化、酯交换和异构醚化新型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链结构的改性菜籽油,双键得到了饱和,氧化稳定性得到改善。它们的粘度指数较高(VI117~149),粘温性好,倾点在-6~-29℃之间,部分改性菜籽油的低温性得到明显改善。改性菜籽油的粘度指数随着脂肪醇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链长的情况下随支链化(异构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改性菜籽油的倾点随着直链醇链长的增加倾点升高,而随着支链醇链长的增加倾点降低;改性菜籽油的抗磨性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强,链长相同的随分子支链化(异构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异辛醇改性菜籽油的综合性能最佳,通过优化条件实验得到的异辛醇改性菜籽油的性能:V40℃=25.20 mm2/s,VI为140,倾点-29℃,PB862.4N,D294N30 ’0.50mm。由异辛醇改性菜籽油润滑的钢球磨斑,磨痕浅且尺寸较小,优于以菜籽油和32#机油为润滑剂的钢球表面,通过AES分析探讨了它们的抗磨机理。4.采用环氧化、酯交换和异构醚化工艺合成了改性蓖麻油1#,饱和了双键,氧化稳定性得到改善;改性蓖麻油1#通过优化条件实验异构酯化合成了改性蓖麻油2#,氧化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改性蓖麻油1#性能:V40℃=90.12 mm2/s,VI为105,倾点-46℃,PB785.0N,D294N30 ’0.44mm;改性蓖麻油2#性能:V40℃=64.16 mm2/s,VI为117,倾点-58℃,PB695.8N, D294N30 ’0.57mm。改性蓖麻油的粘度指数和倾点得到明显改善,改性蓖麻油的粘度指数和倾点得到明显改善,其低温性能超过了市售的季戊四醇酯。改性蓖麻油2#的倾点和粘度指数优于改性蓖麻油1#,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改性蓖麻油1#润滑的钢球磨斑,表面较光滑且尺寸较小,优于蓖麻油,而改性蓖麻油2#的抗磨性能反而降低,通过AES分析对它们的抗磨机理进行了探讨。根据L-33-A-93试验方法对豆油异构丙酯、异辛醇改性菜籽油和改性蓖麻油2#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考察,发现其生物降解性好,达到了德国“蓝色天使”的标准,是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对豆油异构丙酯和改性蓖麻油2#的应用性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豆油异构丙酯具有很高的粘度,可以代替光亮油与低粘度的润滑油混合调配各种粘度的润滑油。豆油异构丙酯与低粘度聚醚调配的各粘度级别的润滑油低温流动性和摩擦学性能优于同级别矿物油,并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可用作高档次合成润滑油。改性蓖麻油2#的倾点低于-55℃,低温性能和氧化稳定性优良,应用前景广泛,以改性蓖麻油2#为基础油研制的两种新型航空涡轮发动机油基本能够达到或接近MIL-L-7808L的规范要求,可望能够应用在航空涡轮发动机中。

屈晓娟[6](2009)在《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房地产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和载体,是人民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当前,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必须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发展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来满足社会需要并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前人对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理论和服务创新理论基础上,基于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绿色持续创新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研究》成果,对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评判进行探讨,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根据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的相关理论,建立了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基本概念,即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是指房地产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不断的通过项目把一种包括先进的绿色产品、绿色服务要素和其它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房地产的生产经营体系并通过市场持续获得效益的活动或过程。它包括绿色风格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环境创新、绿色建筑设计、绿色物业管理服务和绿色生活方式服务六个方面内容。具有产品-服务综合性、效益性、绿色性、持续性和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持续创新的多类型、多项目集群动态系统集成特性几方面特性。其次,参考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构建了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详细分析了这一框架体系中的四个维度,即客户界面、绿色产品-服务、创新模式选择和组织实施,指出了这四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基本思想是在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进程中,企业首先应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通过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战略,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变化积极进行房地产的绿色产品-服务持续创新多种模式的开发和实施。持续的绿色产品-服务创新模式开发和实施是激烈竞争环境中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实施途径,房地产企业有效的组织实施将为持续的绿色产品-服务创新开发和实施提供保证,最终为房地产企业实现创新价值。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运用各项指标加权方法建立了房地产企业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综合性、绿色性、持续性的评判准则和方法。最后,运用以上研究的理论成果,选取了云南省优秀的房地产企业星耀集团的产品-服务项目--新亚洲体育城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该项目相应的客户界面以及基于自身特色的产品-服务绿色创新模式,并对其组织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进而,运用己建立的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的评判准则和方法,通过专家调查的方法和各项指标加权方法对星耀集团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实施情况作出了初步的定量评判,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其未来发展的建议。

尹玉芳[7](2008)在《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在城市竞争力逐渐成为全球发展新视角的21世纪,一个城市召开大型博览会和其它大型会展,可以带动当地多方面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直接带动作用,在第三产业中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最大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对世博会的研究概况和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然后从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来研究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并对期间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进行了预期并提出对策,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利用世博会发展上海旅游业的对策。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概括性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国内外关于世博会的研究概况及上海旅游业的进展做了梳理。第三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分别对旅游业六要素的六个方面和旅游业其他方面进行研究。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表现在餐饮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高,酒店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交通系统进一步完善,旅游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国际化,世博园中出现纪念品的特许零售商店,娱乐设施为人们游览之余的休闲活动提供方便。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研究为本文创新处之一。第四章研究了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包括高客流量会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世博会期间产生资源巨大消耗和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世博会过后大量过剩的酒店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计划。对上海旅游业消极影响的研究为本文创新处之二,并且文中提出了相关对策。第五章从宏观层面来分析,提出政府应做好的规划指导工作,行业互助措施,以及长三角联动发展计划。针对影响提出对策,此为创新处之三。第六章是总结部分,对全文的观点和结论进行综述,并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时间[8](2006)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研究的逻辑体系是立足于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和规模经济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汽车产业零部件产业组织政策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建议。产业组织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着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并由此相继出现了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如可竞争市场理论等。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条块分割造成了国内企业数量众多、重复投资严重等现象,使得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有限的资金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出现严重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规模经济效益较差等特点。本文根据SCP理论对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退出壁垒进行了分析,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出现的竞争行为和协调行为进行了总结,并对市场绩效进行了计算,指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的现状和不足。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根据WTO的有关承诺,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有关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方面采取了实质性的步伐。中国对零部件产业并未像整车领域一样实行股比限制,取消了有关的国产化规定,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至2006年7月1日将降到10%。2004年6月,中国汽车产业颂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本文针对入世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从产业组织政策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是解决困扰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问题的基本途径,并对如何改善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经济一直较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计划经济意识严重,各地都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但投资少,技术水平低,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另一方面是国家主管部门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企业用于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基础研究的经费不足。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如何改善我国汽车零部件规模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总的来说,本文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实际出发,通过实证分析与规范性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及对比研究的方法,比较全面深入和透彻的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关问题有所突破。一是构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体系,该体系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以构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为主体,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经济性进行评价,最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政策调整提出结论和建议,从而完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的系统设计。二是将哈佛学派SCP(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理论框架运用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异化、进入与退出壁垒、生产集中度等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得出了合理的结论。三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模型评价,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和结果实现,系统提出了改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经济性的对策。

劳乃新[9](2002)在《计量是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访上海彭浦制冷器有限公司》文中指出

二、计量是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访上海彭浦制冷器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量是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访上海彭浦制冷器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HP-FCE的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调研法
        1.5.2 层次分析法
        1.5.3 模糊综合评价法
    1.6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分析
    2.1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概念
        2.1.1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2.1.2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界定
        2.1.3 知识产权评议的概念内涵
    2.2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的内容
        2.2.1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程序
        2.2.2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主体
        2.2.3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客体
    2.3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的方法
        2.3.1 定量分析法
        2.3.2 定性分析法
        2.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3 AHP-FCE模型构建
    3.1 AHP及FCE
        3.1.1 AHP
        3.1.2 FCE
    3.2 模型构建步骤
4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1 综合性与目标性结合的原则
        4.1.2 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结合原则
        4.1.3 可行性与有效性相结合原则
        4.1.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2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指标选取
        4.2.1 法律类指标
        4.2.2 技术类指标
        4.2.3 市场类指标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 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2 知识产权价值评议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
致谢

(2)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问题研究 ——以上海电气收购安萨尔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境外投资的基本理论
        2.2.1 境外投资的概念
        2.2.2 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2.3 境外投资的相关理论
        2.3.1 垄断优势理论
        2.3.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3.3 内部化理论
        2.3.4 综合理论
3 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及境外投资动因分析
    3.1 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征及发展现状
        3.1.1 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概念
        3.1.2 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征
        3.1.3 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3.2 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的特征及概况
        3.2.1 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主要特征
        3.2.2 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概况
    3.3 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的动因分析
        3.3.1 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
        3.3.2 技术差距与技术创新的驱动
        3.3.3 完善产业链布局的要求
        3.3.4 国家政策的支持
        3.3.5 资本市场自由化的推动
4 上海电气集团收购安萨尔多能源公司案例分析
    4.1 上海电气集团与安萨尔多能源公司简介
    4.2 收购动因分析
        4.2.1 获取燃气轮机核心制造服务技术
        4.2.2 拥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4.2.3 国家政策的支持
        4.2.4 上海电气发展战略的要求
    4.3 收购效果分析
        4.3.1 用收购换取研发设计时间
        4.3.2 掌握完整的燃机服务能力
        4.3.3 共享国际销售网络
        4.3.4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完善产业链覆盖
        4.3.5 设立合资子公司与研发设计中心
    4.4 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4.1 收购成本过高
        4.4.2 技术再创新能力较差
        4.4.3 企业税负增加
        4.4.4 合资企业运行不畅
        4.4.5 文化整合与财务整合能力较弱
    4.5 收购问题的成因分析
        4.5.1 收购过程仓促
        4.5.2 研发团队能力较弱
        4.5.3 对国外税法了解不充分
        4.5.4 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5 解决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问题的措施
    5.1 增强企业收购前期准备工作
        5.1.1 多方面收集被收购企业的信息
        5.1.2 组织专业收购团队
        5.1.3 进行投资前的风险评估
    5.2 积极跟进收购进程
        5.2.1 加强收购双方互访与合作交流
        5.2.2 跟进研发团队建设
    5.3 做好收购后的整合
        5.3.1 完善价值链整合
        5.3.2 加强收购后的风险应对
    5.4 加强法律法规支持平台建设
        5.4.1 简化收购程序并放宽政策
        5.4.2 积极发展与企业相关的境外投资的中介机构
        5.4.3 完善企业跨国投资的法律法规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反哺与责任: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 ——以人力、财物和技术设备的输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相关概念及题意的说明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框架及内容的设定与说明
    五、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几点推进(创新之处)
    六、 研究方法
    七、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上海与全国经济联动关系的历史概况
    第一节 上海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演变
    第二节 解放以来全国支援上海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的发展历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上海支援全国的初步开展(1949——1958)
    第一节 支援治淮:“开国治水”中的上海力量
    第二节 20 世纪 50 年代上海工厂内迁
    第三节 “一五时期”上海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第四节 支援内地高等教育事业——以上海交通大学西迁为例
    第五节 20 世纪 50 年代上海支援全国文化事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支援全国的进一步开展(1958——1978)
    第一节 上海与“全国一盘棋”方针
    第二节 20 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农业建设
    第三节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市支援全国三线建设
    第四节 上海支援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援福建:上海支援全国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1949 年上海组建南下服务团
    第二节 上海对福建工业建设的协作与支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上海支援全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上海支援全国”历史语境的变迁
    第二节 内联协作与对口支援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全国防疫和救灾中的上海力量——以防治“非典”和“5·12”地震救灾为中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附录一:上海支援全国大事年表
    附录二:市委整顿金融业工作委员会动员上海金融业职工 2000 人参加西北区行工作总结报告(节选)
    附录三:上海支援广西的迁厂工作总结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出版的专着及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或主持的科研项目
后记

(4)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环境管制
        二、环境战略
        三、环境技术创新
    第三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本文的理论框架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环境管制的理论与政策实践
        一、环境管制的理论基础
        二、环境管制的方式与政策工具
        三、国内环境管制的政策实践
    第二节 企业环境战略
        一、企业战略管理
        二、战略理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三、企业环境战略的类型
    第三节 企业环境技术创新
        一、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二、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
    第四节 环境管制与企业的关系
        一、消极对抗
        二、被动适应
        三、主动合作
第三章 管制约束下的企业环境战略
    第一节 企业环境战略的概念、选择空间及体系架构
        一、企业环境战略的概念
        二、企业环境战略的选择空间
        三、企业环境战略体系的架构
    第二节 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因素
        一、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度因素
        二、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市场因素
        三、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组织因素
    第三节 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动态战略选择
        一、博弈理论与企业环境战略选择
        二、企业环境战略选择Ⅰ:单层委托代理
        三、企业环境战略选择Ⅱ:双层委托代理
        四、结论和启示
第四章 管制约束下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
    第一节 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静态分析
        一、环境技术与环境技术创新
        二、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成本收益
        三、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困境
    第二节 环境管制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环境管制影响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作用与政策
        二、环境管制影响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路径
        三、不同环境管制政策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
    第三节 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
        一、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技术决策
        二、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模式决策
        三、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轨迹
第五章 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样本分析
        一、量表编制与问卷设计
        二、调查过程与数据收集
        三、样本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实证方法与研究流程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总体描述性分析
        二、聚类分析
        三、因子分析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五、方差分析
    第五节 讨论
        一、企业环境战略和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选择
        二、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三、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创新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二 问卷量表及其CRONBACH’S α系数
附录三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与发表的论文
后记

(5)新型植物油改性润滑剂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环境友好润滑油
    1.3 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发展
    1.4 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基础油
        1.4.1 植物油
        1.4.2 其它基础油
    1.5 生物降解性测试方法
    1.6 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应用
    1.7 课题的提出
        1.7.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7.2 研究重点和难点
        1.7.3 拟定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试验方法和仪器
    2.1 引言
    2.2 试验设备、仪器
    2.3 摩擦学性能测试
    2.4 表面膜分析
    2.5 基础油的理化性能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菜油乙酯作为润滑油的应用(氧化稳定性改进之一)
    3.1 引言
    3.2 菜油乙酯化原理
    3.3 菜油乙酯的合成
    3.4 制备菜油乙酯实验条件探索
    3.5 菜油乙酯的氧化稳定性
    3.6 菜油乙酯摩擦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能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异构酯化改性豆油的合成及其摩 擦润滑特性(氧化稳定性改进之二)
    4.1 引言
    4.2 反应机理
    4.3 改性豆油的合成
    4.4 改性豆油的流变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4.5 改性豆油的剪切稳定性
    4.6 合成条件选择对豆油异构丙酯的影响研究
    4.7 表面分析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4.7.1 磨斑形貌分析
        4.7.2 磨斑的能谱分析和摩擦化学机理
    4.8 豆油异构乙酯摩擦磨损表面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4.9 改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
    4.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异构醚化改性菜籽油的合成及其摩擦润滑特性(氧化稳定性和倾点改进之三)
    5.1 引言
    5.2 反应机理
    5.3 改性菜籽油的合成
    5.4 改性菜籽油的流变学性能
    5.5 改性菜籽油的摩擦学性能
    5.6 表面分析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5.6.1 磨斑的形貌分析
        5.6.2 磨斑的 AES 能谱分析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
    5.7 合成条件选择对异辛醇改性菜籽油的影响研究
    5.8 改性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5.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改性蓖麻油的合成及其应用(氧化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改进之四)
    6.1 引言
    6.2 反应机理
    6.3 改性蓖麻油的合成
    6.4 改性蓖麻油的合成条件探索
        6.4.1 反应物摩尔比的影响
        6.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6.5 改性蓖麻油的流变学性能
    6.6 改性蓖麻油的摩擦学性能
    6.7 表面分析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6.7.1 磨斑的形貌分析
        6.7.2 磨斑的 AES 能谱分析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
    6.8 改性蓖麻油氧化稳定性
    6.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植物油改性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7.1 引言
    7.2 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评定
        7.2.1 主要仪器
        7.2.2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7.2.3 培养液的配制
        7.2.4 生物降解率的计算
    7.3 植物油改性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
    7.4 生物降解机理推导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新型改性植物油的应用性研究
    8.1 引言
    8.2 改性豆油的应用研究
    8.3 改性蓖麻油的应用研究
        8.3.1 航空涡轮发动机油的发展
        8.3.2 航空涡轮发动机油的研制
    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结论
    9.2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6)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与结构
        1.2.1 研究方法
        1.2.2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评述
    2.1 企业创新理论
        2.1.1 创新概念的来源
        2.1.2 创新概念的发展
    2.2 企业持续创新的理论框架
        2.2.1 企业持续创新来源与发展
        2.2.2 企业创新贵在持续,难在持续
    2.3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理论
        2.3.1 房地产产品创新本质:满足顾客需要实现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2.3.2 服务创新基本理论
        2.3.3 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研究
    3.1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基本概念界定
        3.1.1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定义
        3.1.2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内容
        3.1.3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特性
    3.2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基本概念界定
        3.2.1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定义
        3.2.2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内容
        3.2.3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特性
    3.3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型分析
        3.3.1 客户界面
        3.3.2 绿色产品-服务创新和创新模式选择
        3.3.3 房地产企业组织实施
    3.4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判断准则和方法
        3.4.1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评判准则
        3.4.2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评判方法
        3.4.3 绿色评判方法
        3.4.4 持续性评判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星耀集团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的案例实证研究
    4.1 昆明星耀集团创新概况
    4.2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四维度模型在星耀集团的运用
        4.2.1 客户界面
        4.2.2 绿色产品-服务创新和绿色产品-服务创新模式选择
        4.2.3 组织实施
    4.3 星耀集团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评价
        4.3.1 星耀集团产品-服务(新亚洲体育城)创新评价
        4.3.2 星耀集团产品-服务(新亚洲体育城)创新的绿色性评价
        4.3.3 星耀集团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性评价
        4.3.4 星耀集团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的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与建议
        4.4.1 本章小结
        4.4.2 建议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角度、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角度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世界博览会与上海市旅游业现状概述
    第一节 世界博览会研究概述
        一、世界博览会的涵义及其分类
        二、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史
        三、世界博览会研究状况及意义
    第二节 上海市旅游发展状况及其研究概述
        一、上海市旅游业发展状况概述
        二、上海市旅游业发展相关研究
第三章 2010 年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第一节 世博会对上海饮食业的影响
        一、上海饮食业的新发展
        二、利用世博会契机加快发展上海餐饮业的建议
    第二节 世博会对上海酒店业的影响
        一、世博会期间的酒店需求情况
        二、投资酒店业的三类不同力量
        三、关于对上海酒店业进行理性投资的分析
    第三节 世博会对上海旅行交通的影响
        一、世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分析
        二、针对世博会时市内交通出行问题的措施
        三、上海与长三角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分析
    第四节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景点的影响
        一、上海旅游景点的主要类型
        二、对世博会与上海旅游景点协调发展的分析
    第五节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购物的影响
        一、上海旅游购物的特色与形式
        二、上海购物中心的发展
        三、世博会对旅游购物消费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世博会对上海娱乐业的影响
        一、上海娱乐休闲旅游的表现形式
        二、世博会对丰富上海娱乐休闲旅游内容的作用
    第七节 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世博会对提高上海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影响
        二、世博会对提高上海旅游业国际化水平的影响
        三、世博会对提高上海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
第四章 2010 年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世博会高客流量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
        一、世博会期间的游客流量情况
        二、高客流量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三、分流游客的对策
    第二节 世博会产生的生态问题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世博会产生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二、世博园区内的热岛效应及其解决途径
    第三节 世博会过后酒店业面临的问题
        一、上海酒店过度发展
        二、预防及解决酒店过剩的途径
第五章 利用世博会发展上海市旅游业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政府规划指导
        一、世博会的政府组织机构
        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事宜
        三、积极开展营销活动
    第二节 行业联合互助
    第三节 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
        一、不足之处
        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创新之处
    本章基本结论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
    2.1 理论渊源
    2.2 哈佛学派SCP
    2.3 芝加哥学派
    2.4 新产业组织理论
    本章基本结论
第三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分析
    3.1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结构
        3.1.1 市场集中度
        3.1.2 产品差异化
        3.1.3 进入和退出壁垒
    3.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行为
        3.2.1 市场竞争行为
        3.2.2 市场协调行为
    3.3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绩效
    本章基本结论
第四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政策问题分析
    4.1 产业组织政策理论
    4.2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政策分析
    4.3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建议
    本章基本结论
第五章 实证分析——基于DEA 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评估
    5.1 DEA 相关理论
    5.2 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实证评价
    5.3 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本章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计量是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访上海彭浦制冷器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HP-FCE的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研究[D]. 李心蕊. 郑州大学, 2018(01)
  • [2]装备制造业境外投资问题研究 ——以上海电气收购安萨尔多为例[D]. 张嘉桐.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7(01)
  • [3]反哺与责任: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 ——以人力、财物和技术设备的输出为中心[D]. 谢忠强. 上海大学, 2014(02)
  • [4]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D]. 李云雁. 浙江工商大学, 2010(10)
  • [5]新型植物油改性润滑剂的研究与开发[D]. 李清华. 上海大学, 2009(05)
  • [6]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服务绿色持续创新模式研究[D]. 屈晓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3)
  • [7]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 尹玉芳. 华侨大学, 2008(04)
  • [8]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 时间. 天津大学, 2006(01)
  • [9]计量是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访上海彭浦制冷器有限公司[J]. 劳乃新. 上海计量测试, 2002(06)

标签:;  ;  ;  ;  

计量是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专访上海鹏普冰箱有限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