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好礼物,好地方

好茶,好礼物,好地方

一、好茶、好礼、好地方(论文文献综述)

李骁[1](2021)在《T门店客户忠诚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杨化冰[2](2020)在《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业的形成,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在超长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安化黑茶即是探索安化黑茶从普通植物物种向茶业发展转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调适的过程。本文以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借助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脉络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梳理。在层次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安化黑茶在商品化的历史进程中,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二是安化黑茶产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安化黑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影响和推动其形成的因素不是纯自然环境,不是纯经济因素,也不是纯政治、文化因素或者某一民族独创的产物。他是当事民族为了本民族全体成员的生存与繁衍,凭借民族文化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不断适应、改造与利用的结果。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茶叶文化生态史。因此,对这一关系的厘清,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安化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生态条件均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带之一,这成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从远古时代到北宋王朝,伴随着梅山文化的形成,大量汉族民众开始定居此地,融入当地文化,并参与到当地民族的茶叶经营。多民族文化的交织、互动以及调适使得安化黑茶的种植、加工制作技艺开始走向成熟,并与市场接轨,开始了商品化进程。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这里主要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茶政变迁对安化黑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唐德宗年间始征茶税,茶叶被纳入国家统一的税赋管理体制。宋代西北边防吃紧,朝廷启动“茶马互市”政策,在西北边疆“以茶易马”,一直延续至清代中期。安化黑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优惠的价格,从以非正规渠道逐步转向正规渠道进入“茶马互市”,并从中获利。明代以降,安化地区被确定为“盐茶开中”政策的主要执行区。清道光以后,为平息太平天国事件,湘军和淮军等地方武装为筹集军饷,转而插手控制茶叶的销售渠道,同时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清廷被迫放弃“茶引制”,改行“以票代引”。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经费开支浩繁的难题,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化黑茶由此而跻身世界名茶之列。可以说,安化的黑茶产业是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盐茶专卖制度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安化黑茶从民间普通商品交易,发展成为国家专卖物资,是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干预的结果。安化黑茶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为成为一项世界级的繁荣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这部分主要探讨安化黑茶的边疆贸易和对外出口贸易。中国西北内陆以及北亚、俄罗斯等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当地民众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计方式。茶叶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所缺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作为一种蔬菜的替代品,进而饮茶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获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安化黑茶这一物美价廉的茶品在进入西北民众视野后,很快就被接纳,并广泛传播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宗教等社会交往过程中,黑茶被西北、蒙古乃至俄罗斯的民众赋予了多重文化意义。黑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而是经过异域文化调适过的“文化”产物,具有了一种社会“生命”物质的属性,并且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可获缺。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七章。这一章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阐释了安化黑茶产制技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社会环境和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安化黑茶的育种、种植、采摘、制作等技术系统都明显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同样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调适的产物。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八章。这一章通过对当地遗留下来的碑文深入剖析,证明安化黑茶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几乎整个社会都是围绕黑茶这一文化事项而展开,充分展示出在茶叶市场建构过程中,由于国家强制力的干预,而促成了各种制度及市场机制的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互动,以及各种权利诉求、利益分配、社会文化资源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进而使得规范和约束茶叶种植和买卖的相应茶规也应运而生。以茶规为依托,围绕着茶叶的种植和运销活动,安化这一地方社会也逐渐发展出一整套适应市场需要的运行机制和新秩序。本文的第九章分析和总结了安化茶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纵观安化黑茶产业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到清朝,安化黑茶从普通的植物物种一跃成为一项世界级的产业,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一直相伴而生。但是,伴随着国内、国际格局的巨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黑茶产业一直以来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导致黑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慢慢衰落,原来的富裕地区出现了贫困现象。暂时的衰败,绝对不能否定茶叶产业上千年的繁荣和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茶叶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安化黑茶的复兴,应该换一种思路,将其从旧社会制度的桎梏中脱离出来,置入新的社会制度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文化生态价值和生命力,对其革新而不革命。只有通过这样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推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脱贫提供有效借鉴和路径选择。

李坤,张天明,邱胜[3](2019)在《贵州是茶树之源、茶文化之源、茶产业之源——访中国生态民族学奠基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文中指出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生态民族学奠基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先生,他认为,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源地和茶产业的发源地。茶树之源:最古的茶树出贵州当代贵州:随着贵州省黔西南州古茶籽化石的出土,加上贵州各地成片古茶林的发现,以及对文献史料的再认识,"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源在贵州"在学界引发热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冬艳,黎欣[4](2019)在《开化“四部曲” 打造春日里的茶界“盛宴”》文中指出春回大地吐新芽,正是春风啜茗时。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开化迎八方来客,邀全国茶人,赛茶品茗,赏景论道,在这春光明媚里打造了一场茶界"盛宴"。专家齐聚观点碰撞解开化之惑日前,开化县举办全国茶科学首席科学传播家研讨会,邀请六位茶界专家,梳理开化茶农、茶商在生产、加工、营销方面疑惑,为开化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苏越婷,林润兰,洪岳群,蔡冰冰,徐权琴[5](2018)在《“一带一路”带动下茶产业对外贸易研究——以八马茶业为例》文中指出中国是"茶叶之乡",独特制茶技术,制出很多不同口感的茶,八马茶业独特口感——赛珍珠。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茶产品的销售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比重,提高茶产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主要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茶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契合性,茶产业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相互融合,进一步对茶产业出口贸易发展提供机遇。

娄溪娟[6](2017)在《绝色美景满赣鄱——省人大常委会助推旅游强省建设系列活动随行摘记》文中指出音乐,情感表达最直白的方式;旅行,情感刷新最有效的方法。笔者爱音乐、爱旅行,虽走过不少地方,但还是觉得山是家乡的峻,水是家乡的甜,月仍是家乡的明。这里山好水好、歌好茶好,这里就是江西。如今正值丹桂飘香好时节,不如先随笔者闲坐亭下,慢品秋茶,且来聊聊江西旅游,再来决定你的远方。全域旅游,江西恰逢其时天堂,心向往之是因为那里有足够的地方悠闲,而婺源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走进婺源,小桥流水、徽风古

朱文艳[7](2017)在《重庆近代私家园林造园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打开重庆近代历史的卷章,能看到一个混乱黑暗但又顽强反抗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政局动荡、战争频发,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重庆近代私家园林就脱胎于这样复杂的历史时期,动荡的政治、社会,不可避免的对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造园特征及造园思想产生了一些影响,其中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园林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了传统园林的相关造园手法;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充满时代气息的设计元素也在园林景观中突显出来,无论是园林功能、园林要素及造园思想都能明显看出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的影响,其表现出来的政治性、艺术性、时代性,都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研究与保护状况均不容乐观,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造园特征的提取,为地域性景观研究提供补充与完善,同时也为日后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本文将重庆近代私家园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实地测绘调研、归纳与总结等方法,系统的分析了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背景,归纳总结了其主要类型,并对私家园林的分布、园林功能、景观要素、园林空间、造园手法等进行分析,从而提取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景观特征:继承发展的园林功能、中西交融的园林要素、依形度势的园林空间、巧于因借的造景手法、顺应自然的时代精神。然后本文从近代政治经济的转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园主的个人眼界和价值观取向探讨了其特征背后的主要成因。最后,总结并归纳了重庆近代私家园林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所折射出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及景观价值。

姚佳文[8](2014)在《踏遍青山为茶来——访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亢崇仁》文中认为春茶咋样了,茶农、茶企咋样了,今年的茶叶市场有哪些变化……在他的脑子里,充满的全是这些想想念念。河南人尊称他为"茶头",带着点江湖意味,却也颇符合他的性情。不是茶学专业出身,专业理论虽比不上专家精细,但他的双脚却走过众多茶山,考察过众多茶区,结识过众多茶人,由此掌握了解的河南茶业基本情况,可以与专家媲美。"只要听到哪有茶,我必定要亲自去那里看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接了‘地气’,才能考察到真实的情况。"亢崇仁就这样,为河南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奔走着思考着进入了第8个年头。

郭海燕[9](2013)在《榕城意韵 茉莉风情》文中认为茶是一种很神奇的事物,当你爱上它时,你不仅学会喝好茶,更开始去了解茶的一切。其实,自古就有"龙井问茶"、"黄山品茗"之说,品茶访茶乡,仿佛穿越了时代,独享当年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一首"好一朵"茉莉花被世界传唱,福州,这个以茉莉花为市花的城市,也随着"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的称号被冠以"浪漫优雅的宜居城市"美称。

王远昌[10](2013)在《云雾之巅闻茶香》文中研究说明"明前龙井绿,茶煎谷雨春。" 中国茶文化兴盛在唐朝,事实上在魏晋就已成为风尚,无人不茶。对于一个游走四方茶田的摄影师而言,少有初识便为之动情的地方。我钟情天姥山脉、沃洲湖畔那一片片、一座座依山傍水的碧绿茶田,是因为它是一个值得享受的好地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茶田绵延,我确信那里的茶园是洁净的。不仅成群结队的游人难以抵达,甚至害虫

二、好茶、好礼、好地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好茶、好礼、好地方(论文提纲范文)

(2)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文化生态学研究理论
    第三节 安化黑茶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跨文化语境下的物质流通
    第一节 早期的物质流通研究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派的物质研究
    第三节 物质流通研究新走向
第三章 安化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梅山地域与族属
    第三节 “梅山”历史沿革
第四章 安化黑茶的商品化发端
    第一节 资江水运及货物运输
    第二节 《茶经》与梅山茶事
    第三节 商品茶定名
第五章 茶政变迁与黑茶贸易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君王们的点金术:榷茶与税茶
    第二节 几经波折:湖茶跻身茶马政
    第三节 不断拓展疆域的黑茶贸易
    第四节 传统专卖体制对茶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安化黑茶的贸易拓展
    第一节 千年前的茶叶商贸活动
    第二节 黑茶在蒙古的商贸往来
    第三节 黑茶在新疆的商贸往来
    第四节 黑茶在俄国的商贸往来
第七章 口述史中的“产”与“制”
    第一节 炊烟袅袅:沸腾的雪峰山麓
    第二节 黑毛茶初制的传统工艺
    第三节 千两茶:文化范畴的再生产
第八章 地方社会中的茶业人和茶事
    第一节 茶叶流通环节的社会性适应
    第二节 茶政管理者
    第三节 中间商
    第四节 茶叶生产者
第九章 安化黑茶与生态扶贫
    第一节 黑茶产业与生态扶贫
    第二节 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的困境
    第三节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对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安化黑茶制作技艺
    附录二 :安化地方有关茶的民歌
    附录三 :茶亭
    附录四 :民间传说

(3)贵州是茶树之源、茶文化之源、茶产业之源——访中国生态民族学奠基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论文提纲范文)

茶树之源:最古的茶树出贵州
茶文化之源:贵州各民族最早懂茶用茶
茶产业之源:各民族交融互动催生茶市场
立足大生态保护贵州茶

(4)开化“四部曲” 打造春日里的茶界“盛宴”(论文提纲范文)

专家齐聚 观点碰撞解开化之惑
龙顶问春 欢迎茶会展开化印象
重磅开幕 茶王争霸评匠心好茶
院士讲堂 质量安全需绿色防控

(5)“一带一路”带动下茶产业对外贸易研究——以八马茶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背景下, 茶产业的竞争力现状
    1.1 中国茶叶出口规模现状分析
    1.2 在“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出口现状分析
    1.3“一带一路”背景下, 八马茶业出口现状分析
2“一带一路”背景下, 茶产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2.1 绿色贸易壁垒对茶产业的影响
    2.2 品牌力度薄弱, 价格不一
    2.3 各国茶文化不同, 各国对茶叶需求不同
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 提高茶产业对外贸易对策分析
    3.1 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 八马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
    3.2 政府支持茶产业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3.3“一带一路”背景下八马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6)绝色美景满赣鄱——省人大常委会助推旅游强省建设系列活动随行摘记(论文提纲范文)

全域旅游, 江西恰逢其时
红色旅游, 江西当仁不让
生态旅游, 江西秀美天下

(7)重庆近代私家园林造园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庆近代园林的研究亟待加强
        1.1.2 私家园林在重庆近代园林史上大放异彩,却日渐湮灭无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补充与完善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研究
        1.2.2 为重庆地域性园林景观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相关研究现状
        1.4.1 其他地区相关研究现状
        1.4.2 重庆地区相关研究现状
        1.4.3 相关研究中的不足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形成背景
    2.1 山水环抱的自然环境
        2.1.1 气候环境
        2.1.2 地形地貌
        2.1.3 植被资源
    2.2 复杂动荡的社会背景
        2.2.1 政治背景
        2.2.2 经济背景
    2.3 多元融合的文化背景
        2.3.1 传统文化的传承
        2.3.2 西方文化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
        3.1.1 1840-1890 年—传统园林风格的延续时期
        3.1.2 1891-1936 年—中西结合的转变时期
        3.1.3 1937-1949 年—中西合璧的融合时期
        3.1.4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发展历程总结
    3.2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类型分析
        3.2.1 宅园
        3.2.2 别墅园
        3.2.3 庄园
    3.3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分布状况
        3.3.1 总体分布状况
        3.3.2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选址分析
    3.4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现状分析
        3.4.1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的留存现状
        3.4.2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3.4.3 现存主要典型近代私家园林
    3.5 本章小结
4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造园特征分析
    4.1 继承发展的园林功能
        4.1.1 传统功能的延续
        4.1.2 新式功能的发展
    4.2 中西交融的园林要素
        4.2.1 建筑要素
        4.2.2 庭院理水
        4.2.3 叠山理石
        4.2.4 植物造景
        4.2.5 其他园林小品
    4.3 依形度势园林空间
        4.3.1 依托自然山水,突破庭院界限
        4.3.2 因地制宜的布局形式
        4.3.3 多维度的空间层次
        4.3.4 收放自如的空间序列
    4.4 巧于因借的造景手法
        4.4.1 空间对比,虚实相生
        4.4.2 巧于因借,内外交融
    4.5 顺应自然的时代精神
        4.5.1 自然朴实的园林意境
        4.5.2 强烈的政治时代性
    4.6 本章小结
5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造园特征的主要成因及价值内涵
    5.1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造园特征的主要成因
        5.1.1 社会因素—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
        5.1.2 文化因素—社会裂变下的文化交融
        5.1.3 个人因素—园主身份背景及价值观影响
    5.2 重庆近代私家园林体现的价值内涵
        5.2.1 历史价值—近代历史变迁的见证
        5.2.2 人文价值—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5.2.3 景观价值—对现代园林的借鉴意义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思考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的论文目录
    B. 现存主要近代私家园林目录表

四、好茶、好礼、好地方(论文参考文献)

  • [1]T门店客户忠诚度管理研究[D]. 李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D]. 杨化冰. 吉首大学, 2020(02)
  • [3]贵州是茶树之源、茶文化之源、茶产业之源——访中国生态民族学奠基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J]. 李坤,张天明,邱胜. 当代贵州, 2019(27)
  • [4]开化“四部曲” 打造春日里的茶界“盛宴”[J]. 朱冬艳,黎欣. 茶博览, 2019(04)
  • [5]“一带一路”带动下茶产业对外贸易研究——以八马茶业为例[J]. 苏越婷,林润兰,洪岳群,蔡冰冰,徐权琴. 现代商贸工业, 2018(03)
  • [6]绝色美景满赣鄱——省人大常委会助推旅游强省建设系列活动随行摘记[J]. 娄溪娟. 时代主人, 2017(11)
  • [7]重庆近代私家园林造园特征研究[D]. 朱文艳. 重庆大学, 2017(06)
  • [8]踏遍青山为茶来——访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亢崇仁[J]. 姚佳文. 茶博览, 2014(04)
  • [9]榕城意韵 茉莉风情[J]. 郭海燕.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43)
  • [10]云雾之巅闻茶香[J]. 王远昌. 西南航空, 2013(04)

标签:;  ;  ;  ;  ;  

好茶,好礼物,好地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