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北约容易,进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

进北约容易,进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

一、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微[1](2017)在《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本博士论文主要以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何为德国的欧洲和平秩序观,引入冷战后德国重要学者对欧洲和平秩序观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视角,界定德国学术视野下欧洲和平秩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此同时,分析冷战后德国政府在欧洲和平秩序建构过程中的外交实践和具体措施,以探讨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的实施路径和完成程度。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冷战后德俄双边关系的演变过程,并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深入探究德俄两国在建构欧洲和平秩序时不同的外交理念和国际视野。最终得出结论:无论从国家利益层面、还是区域建构方向层面、抑或是国际角色定位层面出发,德俄两国都有着不同的外交理念,从而对欧洲和平秩序的建构具有不同设想。因此,许多德国政治精英和学者都认为,乌克兰危机体现了俄罗斯对现存欧洲和平秩序的挑战。德俄关系对于欧洲和平秩序的未来建构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德国对欧洲和平秩序观的调整,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俄安全关系。后乌克兰危机时代的德俄关系将如何发展,欧洲和平秩序能否在德俄合作的基础上得以重建,是本文希望回答的问题。欧洲和平秩序的基本原则是在1990年11月签订的《新欧洲巴黎宪章》中确定下来的,它包括边界的不可改变、放弃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冲突以及尊重欧洲国家主权。以上述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德国学界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形成了对欧洲和平秩序的不同界定和解释。但其原则和核心是基本一致的:1.“秩序”指的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制度。这种制度通常拥有一个社会目标,由“稳定的、受到尊崇并重复出现的行为规范”1所构成,并能够在一个特定的共同体中为在其中生活的个体行为进行管理,通过调整行为准则的方式来影响个体行为和意图2。“国际秩序”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建构一种由国家所构成的社会、或者国际社会,并在这个社会中实现特定的行为目标,如维护国际社会本身的生存、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外部主权、以及追求平等。同时,要像广义的社会一样,限制暴力、信守承诺以及尊重财产所有权。2.“和平秩序”指的是一种国际关系层面上的制度。它指明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关行为体都会尊重该准则。树立和平秩序的目的是:规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的地位差异不致升级为武力对抗。因此,国家是“和平秩序”所针对的主要行为体,使用和平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差异,则是“和平秩序”的主要社会目标。3.“欧洲和平秩序”指的是被欧洲国家所普遍接受的国际行为准则。是一种区域性国际关系制度。4.为了确保欧洲和平秩序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需要进行相应的机制建设。其中,能在全欧范围内,尤其在西方联盟和俄罗斯之间起到桥梁和危机管制作用的,有欧安组织和北约-俄罗斯理事会这两个多边组织,同时也可以借用美俄双边关系和欧俄双边关系的沟通渠道。欧洲和平秩序的理念在冷战后德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和发展。德国外交在冷战后保持了较高的连续性,其中包括欧洲和平秩序的建构思路:1.欧洲持久和平的前提条件是一个统一的欧洲;2.所有欧洲国家都应当遵循民主法治的政治原则,在尊重人权、民主、国际法等基本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平等地参与到欧洲和平秩序建构进程之中;3.促进欧洲国家进一步的合作、融合和利益交织,使欧洲国家自愿将一部分国家主权交付于一个共同体机构,扩大西欧已有的融合进程,使之向全欧范围内扩散。本文的核心论点是:从德国的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出发,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为损害了欧洲和平秩序的基本原则,从而开启了欧洲重新分裂、对抗和不稳定的新时代。而一个对抗的、分裂的欧洲不符合德国的安全利益。与此同时,作为欧洲经济上最为强大、政治上欧盟“发动机”的德国,也有义务作为主导力量,重建欧洲和平秩序。在此过程中,除了团结德国传统的欧洲和大西洋盟友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改善德俄关系,找到共同利益,重建互信平台。因为德国设想下的欧洲和平秩序只有在“与俄罗斯一起,而非对抗俄罗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本文的论证脉络是:1.收集德国学界对冷战后欧洲和平秩序的研究成果,从德国视角出发,理解欧洲和平秩序的内涵和外延,为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的形成和发展找出理论依据;2.分析冷战后德国政府针对欧洲和平秩序做出的重要官方表述,以及相关外交实践,探究德国政界在冷战后欧洲和平秩序建构过程中所持立场、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施加的影响,理解德国政治精英对冷战后欧洲和平秩序的设想:3.在上述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的理论依据和政治实践基础上,以此为视角,分析德俄关系在冷战后的发展轨迹,以此说明三个观点:A.冷战后的德俄特殊关系在欧洲整体和平秩序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B.德国独特的欧洲和平秩序观深刻影响德国的俄罗斯政策,也因此深刻影响冷战后德俄安全关系;C.乌克兰危机中所凸显的德俄在欧洲和平秩序观层面的认知不同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在冷战后的十几年间,德俄在欧洲和平秩序建构方向和理念上一直具有本质区别和深层次矛盾,这些区别和矛盾在乌克兰危机中爆发出来,从而使德国精英彻底意识到:德国设想中的欧洲和平秩序必须重建;4.之后,论文分析两个现实案例,通过实证方式探讨德俄外交与安全理念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加入美国因素、中东欧国家因素和其它全球因素,以在多边框架下讨论德俄安全关系和欧洲和平秩序问题;5.最后,在对过去的回顾、和对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从国家利益、区域定位和全球视角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并总结了德俄在外交与安全理念、尤其是在欧洲和平秩序建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层次矛盾。与此同时,也指出德俄之间依然拥有的共同利益、以及能够影响德俄关系的其它变量。最终对德俄安全关系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论文最后认为,在未来欧洲和平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德俄安全关系依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张胜玉,关晓铭[2](2009)在《欧洲联盟第五次扩大的完成——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入盟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欧洲联盟是目前最为成功的区域化合作组织,迄今为止,欧洲联盟共经历了五次扩大。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入盟标志着欧盟第五次扩大的完成。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自身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其入盟的目标,而欧盟出于利益考量也对这两个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入盟标准,两国的入盟对其自身和欧盟有着双赢的影响。

陆志强[3](2006)在《中东欧新成员国与欧盟经济融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欧盟东扩是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扩大,它标志着冷战在欧洲造成的分裂最终走向了历史。欧盟东扩后吸收的中东欧国家,无论在经济体制,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上都和老成员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国家入盟不仅给新老成员国的经济融合带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也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拟在分析欧盟东扩给经济融合带来的新特点的基础上,以中东欧新成员国为研究视角,将经济转轨、加入欧盟和经济融合三者联系起来考察并具体分析新成员国自身的问题和新老成员国的差距和矛盾对经济融合的影响,给新成员国如何融入欧盟经济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从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融合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欧盟东扩后新老成员国经济融合的特点和模式,论述新成员国融入欧盟经济的目标和欧盟对经济融合的策略;第二部分,运用具体事例和数据,论述新成员国自身存在的经济问题和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矛盾对经济融合所产成的影响;第三部分,针对新成员国自身的问题以及与老成员国的差距和矛盾,为如何实现经济融合提供若干可行性对策;第四部分,结合入盟两年来新成员国取得的经济成效,分析新老成员国的经济融合将为其他经济转型国家加入欧盟和同一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参与经济一体化提供的一些初步经验与启示。

朱晓中[4](2003)在《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文中指出

朱立群[5](2001)在《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冷战后欧洲地区1989年至2000年间各主要安全组织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导致新欧洲安全结构的形成。本文研究了欧洲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安全组织:北约、欧安组织、欧盟/西欧联盟,对于它们在冷战后新的安全形势下所进行的内部调整和改造,尤其是职责和任务的重新确定,战略目标与手段的调整,以及这种调整对组织力量的影响和给组织带来的变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于欧洲各种力量在各个安全组织中的利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特别是冷战后的欧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并从组织力量研究中揭示了各安全组织在欧洲新安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新结构的控制机制、运行原则与方式。本文力图通过这项研究展示新安全结构的特征、形成原因、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地区秩序的影响。 本文认为经过了冷战结束后10年的发展演变,欧洲已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合中心圆的结构(Comprehensive concentric Circlestructure)。这一结构已相对稳定,但仍然在继续发展演变当中。在这个安全结构中,美国领导的北约是欧洲安全的核心组织,是欧洲安全秩序的控制中心,掌握着秩序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与此平行存在着另一个核心,即以欧盟为主的安全核心,它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形成的巨大内聚力,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安全作用。这两个核心即相互重合又有所不同,其重合部分表明两者的战略利益一致,二者可以合二为一;其不同之处,在于职责分工不同,各自承担不同的安全任务。北约中心由于北大西洋联盟是一个军事政治联盟,其在欧洲安全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以军事安全为主。而欧盟中心圆由于其经济一体化的独特发展和内部的高度稳定,其作为安全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从“软安全”的角度体现出来,即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角度作为一个“安全锚地”在欧洲安全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两个核心的矛盾和斗 争则预示着秩序的变化所在及发展方向,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重点。这 两个职责不同的安全核心,其内部关系高度制度化和组织化,聚合程 度高,稳定性强。核心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机制联系着核心周边的国家, 并使欧洲地区存在的其它安全组织逐渐演变成为职能相对单一、接受 核心领导的组织。结构内部从中心到边缘存在着等级区别。内核是具 有广泛共同利益的西方发达国家,它们是一组承诺生死与共、订立有 集体防御军事联盟条约的国家。它们将其外围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看 成是防范的对象,是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来源。它们在维持集体防 御不变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国家纳入到以西方为主的 结构中去,并维待结构的等级分别。核心国家在冷战后采取多种形式 延伸安全地带,扩大势力范围,并通过种种制度化和组织化的手段融 合和改造周边国家,目前的控制方式主要以制度化的多边合作为主, 对结构内的反叛力量也以多边力量予以打击。规范和价值观念在整个 结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认为,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影响了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的形 成。两极体制的遗产一方面是西欧的高度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则是 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的碎片化,这两个发展趋势为冷战后欧洲新安全 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过几百年历史发展形成的西方资本主义的 统治地位、全球化形势下的西方共同利益所面临的共同威胁,俄罗斯 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是使欧美联盟历经冷战结束巨变而不衰,并 使它们迅速调整职能和任务、重新确定战略目标和重整分工的现实主 导原因。而欧洲地区组织化和制度化的高度发达,以及战后长期培育 的多边主义传统,再加上西方的明显优势地位,是使结构得以主要采 用多边主义和制度化合作方式控制的重要原因。 本文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论,采用的分析方法为‘ 结构分析、组织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的结合。结构分析主要是围绕结 构行为体的力量和结构控制形式的分析,因本文根据欧洲的特点选取 安全组织作为结构中的主要行为体,因而组织力量的研究采用了组织 分析的方法。同时历史分析方法在本文对各组织职能转变和战略调整 2B 过程的分析中,也占重要的份量。 本文的主要章节安排是: 前言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学术价值,讨论本论文所涉 及的文献,并概括性地提出了本文的基本观点。 第一章为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对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 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 第二章论述欧洲安全结构的历史基础,主要是对本世纪以来欧洲

二、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论文提要
Abstrakt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关于选题
        一、选题动机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二、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走到十字路口的欧洲和平秩序
    第一节 乌克兰危机与欧洲和平秩序的重建
    第二节 冷战后:对欧洲和平秩序建构的尝试
    第三节 俄罗斯对欧洲和平秩序形成的挑战
    小结
第三章 德国的欧洲和平秩序观:理论依托
    第一节 乌克兰危机之前的欧洲和平秩序研究
        一、福格特的欧洲和平秩序三支柱
        二、米夏埃尔·伯恩特的欧洲安全架构理论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的欧洲和平秩序研究
        一、卡斯滕·D·福格特的欧洲和平秩序理论新发展
        二、克劳迪娅·马约尔和雅娜·普格利林对欧洲安全秩序的反思
        三、罗伯特·齐翁的“问责西方”
        四、哈尔拉德·米勒的欧洲和平秩序观:“国际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德国学界对欧洲和平秩序的认知
    小结
第四章 德国政界的“欧洲和平秩序”观
    第一节 “欧洲和平秩序”提法的出现:德国统一前后
    第二节 “理想”的“欧洲和平秩序”逐渐实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
    第三节 “欧洲和平秩序”提法的沉寂:21世纪初至乌克兰危机
    第四节 “欧洲和平秩序”的重建:乌克兰危机至今
第五章 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冷战后德俄安全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1990-1994年德俄“特殊关系”的形成
        一、1990-1994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第二节 1994-1999年德俄“特殊关系”的发展
        一、1994-1999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第三节 1999年末-2005年德俄关系的“蜜月期”
        一、1999年末-2005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第四节 2005-2013年德俄关系的务实发展
        一、2005-2013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美俄反导系统之争与德俄安全关系
        一、美俄反导系统之争的背景和实质
        二、美俄反导系统之争背景下的德国角色及策略评析
        三、德国对反导系统之争的政策前景预测
        四、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反导系统之争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与德俄安全关系
        一、乌克兰危机综述与危机中体现出的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倾向
        二、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德俄双边关系:困境中继续发展
        三、乌克兰危机中德俄关系继续发展的原因
        四、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乌克兰危机与德俄安全关系
第七章 总结
    第一节 欧洲和平秩序建构中德俄安全观念的核心差异
        一、国家定位:以地缘政治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观与“后民族国家”多维度安全观的冲突
        二、区域定位:欧亚主义和欧洲安全共同体的冲突
        三、全球定位:多边主义安全观和多极化观念的冲突
    第二节 未来展望
        一、乌克兰危机后德俄在欧洲和平秩序建构中的其它变量
        二、未来欧洲和平秩序建构中的德俄安全关系:多重矛盾下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2)欧洲联盟第五次扩大的完成——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入盟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二、欧洲联盟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接纳
    (一) 欧洲联盟的改革要求
    (二) 罗、保两国加入欧洲联盟
三、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的影响

(3)中东欧新成员国与欧盟经济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欧盟东扩后经济融合模式评析
    一、经济融合概念的界定
    二、新老成员国经济融合的模式
第二章 新老成员国的经济差距与经济融合中的矛盾
    一、中东欧新成员国自身面临的经济问题
    二、中东欧新成员国与欧盟经济的差距
    三、融入欧盟经济过程中的矛盾
第三章 中东欧新成员国融入欧盟经济融合的对策
    一、完善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
    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三、改善投资环境和投资结构,完善投资政策
    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近与欧盟国家的收入差距
第四章 中东欧新成员国融入欧盟经济的启示
    一、中东欧新成员国融入欧盟经济的初步成效
    二、中东欧新成员国融入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5)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论文提要
前言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安全概念
    第二节: 欧洲的范围及欧洲安全结构的行为主体
    第三节: 安全秩序与安全结构的概念
    第四节: 本文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欧洲安全秩序的历史基础
    第一节: 20世纪欧洲安全秩序的历史回顾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短暂和平
        二、 两极体制下的欧洲安全
    第二节: 两极体制的遗产
        一、 西欧迈向一体化形成安全共同体
        二、 欧美联盟及其特点
        三、 东方集团瓦解与中东欧倒向西方
        本章结束语
第三章: 北约军事战略的适应性调整
    第一节: 90年代初北约的战略调整
        一、 冷战后北约的战略审查
        二、 1991年北约战略新概念
    第二节: 北约的域外行动及相关问题
        一、 域外行动的授权问题
        二、 多兵种联合特遣部队
        三、 北约军事指挥系统的改造
    第三节: 1999年北约战略概念文件
        一、 重新进行战略审查的必要性
        二、 战略审查与科索沃战争
        三、 1999年战略文件的内容
        本章结束语
第四章: 北约与欧洲盟国---北约框架下的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
    第一节: 作为政治安全行为体的欧盟
        一、 欧洲政治合作
        二、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三、 西欧联盟与欧盟的关系
        四、 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突破性进展
    第二节: 北约与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
        一、 冷战后美欧联盟的矛盾与分歧
        二、 北约柏林外长会议上的ESDI
        三、 1999年后的大西洋联盟关系
    第三节: 美欧力量对比
        一、 科索沃战争中的美欧力量差距
        二、 欧盟的“软安全”力量
        本章的结束语
第五章: 北约与欧安组织---连锁与遏制
    第一节: 从欧安会到欧安组织
        一、 冷战时期欧安会的作用和特点
        二、 冷战结束后欧安会的组织化进程
        三、 布达佩斯会议与欧安会更名
        四、 欧安组织的预防外交与危机处理
    第二节: 北约排挤欧安组织
        一、 北约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二、 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三、 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第三节: 欧安组织在欧洲安全结构中的地位
        一、 各主要国家在欧安组织中的利益
        二、 北约与欧安组织的关系
        三、 北约与俄罗斯
        本章结束语
第六章: 欧洲安全结构
    第一节: 冷战后欧安全结构的特征
        一, 复合中心圆---交叠不重合
        二, 等级有序、内外有别
        三, 开放性与边缘模糊相结合
        四, 多边主义与制度化控制形式
        五, 规范在结构建设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欧洲新安全结构的形成原因
        一、 欧美协调的基础:共同利益和共同威胁
        二、 欧洲的地区特性及其对安全结构的影响
    结束语: 影响未来发展趋势的因素
        一、 欧美安全关系
        二、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三、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图示与附表
参考书目

四、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研究[D]. 李微.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2)
  • [2]欧洲联盟第五次扩大的完成——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入盟及其影响[J]. 张胜玉,关晓铭. 法制与社会, 2009(29)
  • [3]中东欧新成员国与欧盟经济融合研究[D]. 陆志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4]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J]. 朱晓中. 世界知识, 2003(01)
  • [5]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 朱立群. 外交学院, 2001(01)

标签:;  ;  ;  ;  ;  

进北约容易,进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