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索普冰芯的堆积与太阳活动

青藏高原大索普冰芯的堆积与太阳活动

一、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中积累量与太阳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姚檀栋,秦大河,王宁练,刘勇勤,徐柏青[1](2020)在《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从科学到政策》文中研究说明冰芯是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着重阐述了三极(南极、北极和第三极)冰芯研究在揭示过去气候变化、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变化、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人类活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冰芯研究对相关环境政策制定(如含铅汽油禁用政策、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推动作用。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冰芯档案储藏库,以拯救冰芯资源,为后世科学研究与国家发展服务。

田然[2](2018)在《青藏高原南部枪勇浅冰芯可溶性化学记录与过去环境重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气体和气溶胶改变了大气状况并且影响了气候环境变化。在粒子运输过程中,气溶胶能够以干湿沉降的方式沉积下来,保存在冰芯中。青藏高原地区的冰芯能够很好地保存过去大气环境的信息,为研究过去大气环境的演化历史,特别是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提供可行的途径。喜马拉雅山是青藏高原南部冰川发育的中心区,也是开展冰芯记录研究的理想场地,该地区冰芯为开展印度季风的物质传输及南亚排放情况提供证据。本文以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枪勇冰川钻取的冰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枪勇冰芯中阴阳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获得了枪勇冰芯1987-2009年共23年的可溶性离子变化记录,分析了离子的来源及研究区域地区大气环流情况,初步探讨了枪勇地区的气候因子,并与各代表性冰芯的离子记录对比,取得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研究区受西风带和印度季风共同影响。枪勇冰芯阴阳离子大部分相关性显着,可溶性离子成分变化趋势相同,主要来源是陆源粉尘、盐湖蒸发沉积、对流层交换以及人类活动排放。其中,陆源粉尘离子相关性显着,在运输过程中显示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搬运距离较长,淋洗作用可能较大,离子浓度低于中北部地区;由于降水量小,所以相比于其它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离子浓度较大。NH4+主要来源于南亚地区并随大气环流输送到研究区域,以湿沉降形式降落在冰川表面,枪勇浅冰芯记录的NH4+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与北半球的气温变化和南亚地区农业活动的NH3排放量增加有关。通过对比枪勇冰芯与希夏邦马冰芯记录NH4+浓度变化,揭示了冰芯钻取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以及输送过程中冰芯位置降水强度小,湿沉积的NH4+浓度较低这一特点。与其它地区代表性冰芯NH4+离子记录对比,展现了离子湿沉降受大尺度的环流影响差异性。

许浩[3](2017)在《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芯离子记录的过去1000a气候变化》文中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研究历史气候变化并分析其机理,对我们了解现代气候的过程及变化趋势具有很大帮助。青藏高原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有大量的山地冰川分布,是极地以外重要的冰川分布区。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正在发生的环境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冰芯记录具有分辨率高、保真度好、信息丰富、时间尺度长等优势,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青藏高原冰芯能够记录青藏高原周边区域乃至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信息。2002年在珠穆朗玛峰东北坡的东绒布冰川(27°59’N,86°55′E,6518 m a.s.l.)钻取了一支108.8米长的冰芯。本研究以东绒布冰芯主要离子和δD同位素为主要指标,采用EOF、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比了冰芯记录与大气环流各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冰芯离子记录的过去1000a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冰芯离子进行EOF分析,结果表明,陆源离子(Mg2+, Ca2+, SO42-和NO3-)在EOF1的载荷较高,海洋离子(C1-和Na+)在EOF2的载荷较高。EOF1与夏季亚洲大陆地表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中心位于蒙古及周边区域),而EOF2与夏季亚洲大陆的地表气压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检测表明,亚洲大陆高压增强、温度偏低时,青藏高原南部区域受大陆气团影响增强而南亚季风气团影响减弱,此时与大陆气团相关联的陆源离子输送增加而海洋离子输送减少(EOF1偏高EOF2偏低)。当亚洲大陆低压增强、温度偏高时,陆地低压吸引南亚季风气团深入北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南亚季风的影响增强而大陆气团的影响减弱,因此冰芯海洋离子输送增加而陆源离子输送减小(此时EOF2偏高的EOF1)。陆源离子和海洋离子可作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大陆气团与南亚季风气团强度的替代指标。2.对比了过去1000a EOF1和EOF2的关系发现,在-1380年以前,EOF1和EOF2有着共同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1380年之后EOF1和EOF2呈负相关关系。突变检测显示在过去1000a EOF1呈上升趋势,突变时间点在~1382年,EOF2呈下降趋势,突变时间点在~1358年。从Ca2+和Clm-所指代的蒙古高压和青藏高原南部南亚季风的变化来看,蒙古高压在-1382年以前较弱,~1382年以后显着增强,~1382-1900年期间有过4次偏弱的时段;青藏高原南部的南亚季风在~1358年之前较强,在~1358年后开始减弱,在~1600-1700年有过一次短暂的增强阶段,其余的时间段都是偏弱的。这表明青藏高原大气环流模式在~1358-1382年前后发生了转型,这和中世纪暖期-小冰期的气候转型相一致。依据冰芯记录推测,在中世纪暖期气候偏暖,陆地低压强,南亚季风能够深入北上,青藏高原南部降水增多,在此时段冰芯离子浓度主要受到季风降水量影响,陆源离子和海洋离子有共同的变化趋势。进入小冰期以来,陆地高压增强,南亚季风中心南移,此时喜马拉雅地区季风降水减少,冰芯离子浓度主要受到大陆气团和季风气团强度的影响,降水量影响减弱,由于气团相互作用,陆源离子和海洋离子呈现负相关关系。虽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季风在减弱,但是喜马拉雅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南亚季风增强,这可能和南亚季风槽的南移有关。从大气环流的形式来看,自小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环流模式一直持续到现在。3.冰芯离子与主要气候模态的分析表明,亚洲-太平洋涛动(APO)指数与EOF1负相关而与EOF2正相关。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PDO)与EOF1正相关而与EOF2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当APO增强(PDO偏弱)时,以蒙古地区为中心的亚洲大部地区地表气压偏低,对流层气温偏高,太平洋东部地区气压偏高、温度偏低,此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大陆气团减弱,季风气团增强,陆源离子输送减少,海洋离子输送增加;APO减弱(PDO偏强)时,蒙古及周边区域气压偏高、温度偏低,太平洋东部地区气压偏低、温度偏高,此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南亚季风增强、大陆气团强度偏弱,因此海洋离子的输送增加而陆源离子的输送减小。APO和PDO通过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青藏高原南部的离子传输。冰芯离子记录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对比发现,EOF1偏高(偏低)和EOF2偏低(偏高)的年份,南方涛动指数偏低(偏高)。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表明EOF时间序列和SOI有共同的高能量区,这证实了东绒布冰芯离子记录与ENSO的相关性。进一步的检测表明SOI偏高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大陆气团会减弱,南亚季风气团会增强,导致海洋离子输送增多而陆源离子输送减少。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澳大利亚达尔文(Darwin)地区地表气压的同相位变化把ENSO和青藏高原南部离子传输关联到了一起。APO、PDO和ENSO都是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现象,这种环流异常和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环流相互之间紧密相关,各气候模态之间也存在显着的关联性。正因为如此,各种气候模态通过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了青藏高原南部的离子传输,冰芯离子记录了这种气候变化信息。

田立德,姚檀栋[4](2016)在《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青藏高原冰川高分辨率连续记录了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通过多种代用指标的分析可以重建气候变化历史.稳定同位素是冰芯记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青藏高原现代降水同位素过程的研究明确了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气温的关系,奠定了青藏高原冰芯古气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冰芯稳定同位素记录研究,恢复了末次间冰期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演化历史,冰川积累量变化揭示了过去降水量的变化过程;青藏高原冰芯中也保存了一系列的近代人类活动记录.此外,从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中提取了冰芯微生物种群及数量变化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解释过去气候环境变化,获得了冰芯中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新指标.

朱大运,王建力[5](2013)在《青藏高原冰芯重建古气候研究进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冰芯是重建古气候重要的信息载体,因具有分辨率高、保真性强、信息量大、时间尺度长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中国自1986年在祁连山敦德获取第一支冰芯起,相继在青藏高原地区钻取了古里雅、马兰、达索普、普若岗日、东绒布等冰芯。本文重点回顾和总结了利用上述冰芯重建古气候的研究成果,分别论述了冰芯作为信息载体反映古气候的主要指标,包括氧同位素与温度、冰芯积累量与降水、大气气溶胶与古环境、微量元素与古环境、冰芯包裹体与古环境,以及冰芯内微生物与古环境的关系等。青藏高原地区冰芯对过去一些极端气候事件、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冰期—间冰期旋回、厄尔尼诺事件、太阳活动规律,以及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但纬度差异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的响应机制有别于南北极地区;并进一步对比说明了受不同季风系统影响的冰芯在重建古气候上的异同。最后,基于当前研究状况,就加强多学科交叉与创新、新技术应用与代用指标开发、冰芯记录影响因素评估及量化模型构建等未来需要深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娴[6](2012)在《近2000年中国年代际—百年尺度气候特征及其全球对比》文中认为过去2000年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段,而中国地区具有较多的古气候记录,是研究这一时段的理想区域。目前,代用指标集成分析的研究较少,而各类古气候载体中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研究有助于从多角度建立区域气候特征。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记录,重建了东部地区0-1000aAD寒冷指数序列,结合中国地区38条分辨率较高的温度与降水代用序列,总结出近2000年中国三大区域温湿特征及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选取5条典型温度序列与极地冰芯、海表温度进行对比,与选取的三大区域典型干湿序列一起,利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周期变化进行计算,旨在研究中国区域在全球背景下年代际-百年尺度气候突变的响应机制,同时这一时段包含了人类活动异常剧烈的近200年,因此本研究还有助于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于东部季风区记录中的隋唐温暖期在其他区域表现并不明显。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在中国地区普遍存在。其中,中世纪暖期的起讫时间差异很大,并且期间的冷暖波动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言。而小冰期在多数区域可以分为三个冷期,起讫时间呈现由中国西部向东部推移的趋势。20世纪变暖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温湿配置空间分布主要体现在,中世纪暖期时西部湿润,东部干旱;小冰期时期,西部干旱,东部湿润;20世纪增温期,西部相对湿润,东部与北疆地区干旱。通过周期分析,选取的5条典型温度序列与极地温度、西太平洋SST以及北大西洋SST存在遥相关,在长时间尺度上中国区域的干湿变化也与北大西洋及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呈现负相关性。而太阳活动、火山活动是影响中国区域温湿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具体表现在太阳活动弱、火山活动强时温度降低,反之亦然。近百年内人类活动对区域温度升高的影响也是明显存在的。

王宁练,姚檀栋,L.G.Thompson,M.E.Davis[7](2012)在《近500年来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中尘埃含量变化与西、南亚及北非干旱化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重建了近500年来喜马拉雅山中段达索普冰芯中尘埃浓度与尘埃沉积通量的变化历史,谱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变化均存在较显着的12.3年、9.8年、7.4年、6.1年和5.3年周期。该冰芯中尘埃含量与净积累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说明其尘埃可能主要来源于上风方向的远源地区。基于后向轨迹法,并结合该地区附近已有的气溶胶研究结果,认为西、南亚甚至北非地区可能是该冰芯中尘埃物质的主要源区。近500年来达索普冰芯中尘埃沉积通量的增加趋势,反映了其源区干旱程度的加重趋势。

李传金,任贾文[8](2009)在《过去1000a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冰芯记录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对南北两极和中低纬度山地冰芯中开展的温室气体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结果显示:在1000aBP到工业革命阶段,大气中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及气体稳定同位素受各种自然来源影响显着,平均含量较低,浓度波动也较小;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人类工农业等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加剧,大气中3种温室气体的含量呈现出剧烈的上升趋势.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目前CO2、CH4和N2O气体浓度的全球大气平均含量分别达到379mL·m-3、1774μL·m-3和319μL·m-3.对影响工业革命前南极、格陵兰及青藏高原冰芯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的因素总结发现,由于受不同的温度、杂质含量等条件的影响,温室气体含量区域差异较大.1800A.D.以前,格陵兰冰芯中CO2的含量较南极冰芯高出9mL·m-3,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CH4平均含量较南极和格陵兰冰盖高出15%~20%,格陵兰冰芯中的N2O含量也明显高于南极冰芯.工业革命以后,冰芯中3种气体浓度表现出强烈的上升趋势,并均达到1000A.D.以来的最高值.

王宁练[9](2009)在《可可西里马兰冰芯记录的20世纪净积累量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马兰冰芯记录,重建了1887~1998年时期的净积累量变化,揭示出在研究时段内其变化呈弱的上升趋势。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兰冰芯净积累量变化存在10.8a的显着周期。这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对马兰冰芯净积累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马兰冰芯净积累量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却呈正相关关系。

陈建徽[10](2009)在《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来湿度变化的摇蚊记录及其对比》文中提出过去千年是古气候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段,湿度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尤为显着的影响。我国内陆干旱区缺乏年代可靠、指标意义明确的高分辨率记录,不仅制约了对过去千年干湿变化过程和规律的理解,也阻碍了对(数)百年尺度上西风影响区湿度变化与亚洲季风演变历史关系的认识。本论文选择柴达木盆地苏干湖为主要研究点,在SG03I孔纹层年代序列提供的可靠年代框架下,利用对环境响应敏感的摇蚊指标,结合现代过程研究,高分辨率(约10年)地重建苏干湖过去千年盐度变化,进而讨论苏干湖流域过去千年湿度变化趋势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重建西风影响的我国内陆干旱区以及中东亚干旱区近千年湿度演变序列。在(数)百年尺度上对西风区湿度与亚洲季风演化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可能的驱动机制。另外,对新疆博斯腾湖BSTC001孔岩芯进行摇蚊分析,初步重建了博斯腾湖晚全新世以来的水位波动和气候变化历史。获得了以下初步结论:1.摇蚊记录的苏干湖过去千年有效湿度变化(1)青藏高原摇蚊—环境因子数据库研究结果、苏干湖湖盆内部摇蚊组成格局特征、以及已有的相关属种生态学资料共同表明,苏干湖SG03I孔沉积岩芯四个摇蚊属种可以分为高咸水属种Pb和Oc,以及低咸水属种Pr和Ps,沉积序列高/低咸水属种相对丰度的变化可用于反映苏干湖水体的盐度波动。(2)苏干湖过去千年摇蚊盐度记录与同岩芯反映有效湿度变化的其他代用指标在波动格局和变率两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与平行岩芯介形虫壳体Sr/Ca记录的水体盐度变化趋势相符,表明以摇蚊重建盐度为依据重建湖区过去千年有效湿度变化具有较高置信度。(3)苏干湖流域近千年来有效湿度变化框架:990~1550 AD,高咸水属种占绝对优势,低咸水属种零星出现,重建水体盐度处于高值段,反映了较低的入湖水量/蒸发量之比,流域气候干旱;1550~1840 AD,低咸水属种显着增加,重建水体盐度总体为过去千年最低时段,有效湿度增加,流域气候相对湿润;1840~2000 AD,高咸水属种恢复绝对优势地位,重建水体盐度处于较高水平,流域气候再次变干。(4)苏干湖流域近千年来典型气候事件:990~1550AD整体干旱时段内,出现1200~1230AD间30年气候湿润,低咸水属种丰度突然升高,重建水体盐度显着降低;整体湿润的小冰期内部出现1590~1700 AD间110年的相对干旱,高咸水属种优势地位有所恢复,重建水体盐度升高。区域气候记录对比显示,苏干湖摇蚊记录的年代际~百年尺度干/湿事件可能主要是局地性的气候变化,与补给流域关系密切。(5)苏干湖流域近千年来有效湿度变率特征:相对湿润的小冰期阶段摇蚊种群组合及相应的盐度变化具有更大的变幅,并表现出明显的高频振荡,指示小冰期时段气候不稳定性增加。这种特征在我国内陆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以及全球许多地质记录中都有显示,可能代表了在大尺度气候背景下(例如低温)区域气候运行规律的改变。2.西风影响的我国内陆干旱区以及中东亚干旱区过去千年湿度变化摇蚊记录的苏干湖有效湿度变化具有较大范围代表性,与来自我国内陆干旱区不同地点、由各种代用指标重建的过去千年湿度(降水)变化序列在整体趋势上有很好的一致,以“中世纪暖期整体干旱—小冰期显着变湿—近百年来重新回复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高分辨率记录建立的过去千年湿度变化集成曲线表明,1000~1350AD研究区湿度水平低于平均值;1350~1500AD湿润程度有所增加,接近平均水平略低;1500~1850AD是显着的湿润时段;1850AD之后区域气候回复干旱状态,但自上世纪中叶起有小幅上升。3.近千年来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湿度变化与亚洲季风演变历史对比(1)在数百年尺度上,近千年来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湿度变化与亚洲季风演变格局存在显着差异,表现出“错位相”特征。中世纪暖期时,西风区大多数研究点记录了相对干旱的气候,尤以我国内陆干旱区最为明显;与此相对,季风区记录以强季风或者中等强度的季风为主。小冰期时,西风影响区普遍表现出整体湿润的状况;而季风区各研究点大多记录了偏弱或者中等季风强度,与西风影响区明显不同。(2)在年代际尺度上,树轮PDSI记录和冰芯积累量记录表明,我国西风影响区和季风影响区湿度变化格局在最近两百年表现出“错位相”甚至“反位相”特征。西风区湿度自19世纪初起即持续下降,直至20世纪初开始回升,尤其从20世纪中期起升高显着;而季风区湿度则从20世纪中期开始持续下降。4.可能的驱动机制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小冰期气候相对湿润(降水增加)可能主要是中东亚干旱区低温减少蒸发蒸腾量,以及北半球低温和NAO偏负导致区域降水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最终代表了对当时较弱太阳活动(辐射)和较频繁火山活动的响应。在千百年~年代际尺度,太阳活动(辐射)是亚洲季风的重要驱动因素,太阳活动(辐射)强时,亚洲季风较强盛;太阳活动(辐射)弱时,亚洲季风衰退。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湿度(降水)与亚洲季风强度变化对外部强迫,尤其是太阳强迫的响应方式不同,是造成近千年来(数)百年尺度上西风区湿度(降水)与亚洲季风强度错位相甚至反位相变化的主要原因。5.摇蚊记录的博斯腾湖晚全新世水位和气候变化(1)博斯腾湖BSTC001孔岩芯摇蚊种群包含浅水型(Po、Cr、Ps、Dt)和深水型(Ch、Mi、Cc)属种,利用其相对丰度变化初步重建博斯腾湖晚全新世水位变化历史:4100~2700 cal a BP湖泊水位较低,区域气候以干旱为主。2700~190 cal a BP期间湖泊水位较高,区域气候偏湿;但在1700~990 cal a BP博斯腾湖可能经历了一次数百年尺度的水位回落和气候干旱时期。190 cal a BP以来环境状况发生较大改变,人类活动影响明显。(2)博斯腾湖晚全新世摇蚊记录和硅藻记录在变化趋势上有很好的一致性,摇蚊记录揭示的高(低)水位阶段与硅藻记录揭示的低(高)盐度阶段相对应。博斯腾湖摇蚊记录的晚全新世气候变化框架还得到了西风影响区其他代用资料的支持,具有较好的区域代表性。

二、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中积累量与太阳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中积累量与太阳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从科学到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极和北极冰芯记录的过去气候环境变化
    1.1 轨道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
    1.2 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1.3 太阳活动变化
    1.4 火山喷发事件
    1.5极地冰芯微生物
2 第三极山地冰芯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
    2.1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2.2 印度季风降水量变化
    2.3 大气甲烷浓度变化
    2.4 冰芯微生物与环境
3 冰芯中人类活动信息记录对环境政策制定的推动作用
    3.1 冰芯中铅含量记录推动含铅汽油禁用政策的实施
    3.2 冰芯中温室气体含量记录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定
4 结语

(2)青藏高原南部枪勇浅冰芯可溶性化学记录与过去环境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1.2.1 南北极地区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1.2.2 中、低纬度地区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1.2.2.1 阿尔卑斯山脉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1.2.2.2 天山地区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1.2.2.3 青藏高原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1)青藏高原中北部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2)青藏高原南部雪冰化学可溶性离子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室样品处理
    2.1 区域概况及冰芯钻取情况
        2.1.1 青藏高原区域概况
        2.1.2 喜马拉雅山地区区域概况
        2.1.3 枪勇冰川区域概况
        2.1.4 枪勇冰芯钻取情况
    2.2 冰芯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2.2.1 枪勇冰芯样品处理
        2.2.2 枪勇冰芯样品物理性质描述
第三章 枪勇冰芯的环境记录
    3.1 冰芯定年
        3.1.1 冰芯常用定年方法
        3.1.2 枪勇冰芯定年
    3.2 枪勇冰芯多参数可溶性化学离子关系分析
        3.2.1 枪勇冰芯离子浓度相关性分析
        3.2.2 枪勇冰芯离子浓度时间变化的EOF分析
    3.3 枪勇冰芯离子物源分析
        3.3.1 枪勇冰芯HYSPLIT大气环流影响分析
    3.4 枪勇冰芯可溶性离子代表的环境信息
        3.4.1 枪勇冰芯可溶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3.4.2 枪勇冰芯可溶性离子记录的环境变化特征
        3.4.2.1 枪勇冰芯中陆源离子浓度与环境变化特征
        3.4.2.2 枪勇冰芯中NH_4~+浓度与环境变化特征
第四章 冰芯可溶性离子揭示的大气环境特征
    4.1 枪勇冰芯与希夏邦马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南部大气环境特征
    4.2 枪勇冰芯与其它代表性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环境特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芯离子记录的过去1000a气候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冰冻圈
        1.1.2 冰芯记录与气侯变化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气候变化及青藏高原气候相关研究
        1.2.2 冰世记录研究进展
        1.2.3 冰芯记录与气候模态相关研究
        1.2.4 珠峰东绒布冰芯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东绒布冰芯记录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1.3.3 东绒布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a变化
        1.3.4 东绒布冰芯记录与主要气候模态的关系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 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青藏高原南部气候与环境概况
        2.1.2 东绒布冰川概况
    2.2 数据来源
        2.2.1 东绒布冰芯
        2.2.2 其他气候数据
    2.3 分析方法
第3章 近期(1948-)冰芯记录与区域大气环流的关系
    3.1 冰芯离子特征及EOF分析
    3.2 冰芯离子记录与气温
    3.3 冰芯离子记录与气压
    3.4 冰芯离子记录与风场
    3.5 珠峰地区离子传输路径
    3.6 小结
第4章 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a蒙古高压和南亚季风变化
    4.1 冰芯离子记录的突变检测及其意义
    4.2 冰芯δD与降水量的关系
    4.3 Ca~(2+)和Cl~-的指示意义
    4.4 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a蒙古高压变化
    4.5 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a青藏高原南部南亚季风变化
    4.6 小结
第5章 冰芯记录与几个气候模态的关系
    5.1 冰芯记录与亚洲-太平洋涛动(APO)的关系
        5.1.1 冰芯记录与对流层上层气温
        5.1.2 冰芯记录与对流层上层的扰动温度
        5.1.3 1000a以来冰芯记录与APO指数的关系
    5.2 冰芯记录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的关系
        5.2.1 EOF时间系数与PDO的相关性
        5.2.2 PDO对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冰芯离子记录影响的可能机理分析
    5.3 冰芯记录与南方涛动-厄尔尼诺(ENSO)的关系
        5.3.1 冰芯记录与ENSO的变化
        5.3.2 冰芯记录与SOI的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
        5.3.3 冰芯记录与其他重建的ENSO指数的关系
        5.3.4 ENSO影响青藏高原南部冰芯离子记录的可能机理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和成果

(4)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藏高原现代大气降水同位素变化研究为冰芯气候意义解释奠定基础
    1.1 青藏高原北部降水同位素与气温转换函数的建立
    1.2 大气环流对降水和冰芯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2 青藏高原冰芯记录所揭示的气候环境变化
    2.1 青藏高原冰芯记录的轨道尺度的气候变化
    2.2 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2.3 过去100年冰芯记录与全球变化
    2.4 冰芯记录恢复的降水量变化历史
    2.5 冰芯中的人类活动记录
    2.6 冰芯中的微生物
3 展望
    3.1 冰芯钻取技术与冰芯定年技术的发展是冰芯研究急需突破的核心技术
    3.2 更多的气候环境指标的挖掘为冰芯环境科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3 冰芯中的人类活动记录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5)青藏高原冰芯重建古气候研究进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信息载体与古气候环境
    2.1 氧同位素与温度
    2.2 冰芯积累量与降水
    2.3 大气气溶胶与古环境
    2.4 微量元素与环境变化
    2.5 冰芯包裹体与古环境
    2.6 冰芯内微生物与古环境
3 青藏高原冰芯记录的古气候
    3.1 古气候事件
        (1)H事件(Heinrich)
        (2)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3)8.2 ka BP事件
        (4)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MWP)
        (5)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
    3.2 长期气候变化规律
    3.3 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变暖趋势
4 研究展望

(6)近2000年中国年代际—百年尺度气候特征及其全球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近2000年主要气候时期概述
        1.1.2 近2000年历史气候重建的研究现状
        1.1.3 近2000年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资料选取
    2.1 研究区域介绍
    2.2 数据来源
    2.3 代用指标选取与代用指标指示的意义
        2.3.1 历史文献资料及代用指标序列重建及选取
        2.3.2 冰芯资料及代用指标序列选取
        2.3.3 湖泊沉积物资料及代用指标序列选取
        2.3.4 洞穴沉积物资料及代用指标序列选取
        2.3.5 其它代用指标序列选取
第三章 近2000年年代际-百年尺度中国区域气候特征分析
    3.1 近2000年青藏高寒区温湿气候变化特征
        3.1.1 近2000年青藏高寒区温度变化特征
        3.1.2 近2000年青藏高寒区干湿变化特征
    3.2 近2000年东部季风区气候变化特征
        3.2.1 近2000年东部季风区温度变化特征
        3.2.2 近2000年东部季风区干湿变化特征
    3.3 近2000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温湿变化特征
        3.3.1 近2000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温度变化特征
        3.3.2 近2000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湿变化特征
    3.4 近2000年典型时段下中国区域气候特征的空间分布
第四章 区域对比分析和气候形成机制探讨
    4.1 中国三大区域温湿代用序列选定
        4.1.1 青藏高寒区代用序列选定
        4.1.2 东部季风区代用序列选定
        4.1.3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代用序列选定
    4.2 近2000年区域气候变化对比及驱动机制探讨
        4.2.1 近2000年中国区域温湿变化及其全球对比
        4.2.2 古气候曲线的周期分析结果
        4.2.3 近200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近500年来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中尘埃含量变化与西、南亚及北非干旱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8)过去1000a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冰芯记录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冰芯中温室气体获取与冰-气年龄差的确定方法
2 过去1 000 a以来冰芯中CO2记录
3 过去1 000 a以来冰芯中CH4记录
4 过去1 000 a以来冰芯中N2O记录
5 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10)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来湿度变化的摇蚊记录及其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摇蚊指标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摇蚊科昆虫简介
        2.摇蚊指标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湿度变化研究进展
        1.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性
        2.过去千年的大尺度温度变化
        3.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的湿度变化
    第三节 选题依据和意义
第二章 区域概况、样品采集与年代序列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1.柴达木盆地地貌、气候和水文概要
        2.苏干湖盆地自然地理概要
        3.苏干湖概况
    第二节 样品采集与岩芯描述
        1.样品采集
        2.岩芯描述
    第三节 年代序列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数值分析
    第一节 摇蚊分析方法
        1.摇蚊样品预处理和载片制作
        2.摇蚊头壳亚化石鉴定
        3.浓度计算
    第二节 数值分析方法
        1.转换函数建立和应用
        2.论文中用到的其他数值分析方法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湿度变化重建
    第一节 苏干湖摇蚊属种的生态指示意义
        1.青藏高原摇蚊—环境因子数据库
        2.苏干湖表层样品
        3.小结
    第二节 苏干湖摇蚊分析结果与盐度定量重建
        1.SG03I孔全岩芯摇蚊提取实验结果
        2.SG03I孔岩芯上部摇蚊分析结果
        3.基于摇蚊组合的苏干湖盐度定量重建结果与评价
    第三节 摇蚊盐度记录与苏干湖其他代用资料的对比
        1.与同一岩芯其他代用记录对比
        2.与平行岩芯介形虫壳体盐度记录对比
        3.小结
    第四节 苏干湖区域过去千年有效湿度变化与初步讨论
        1.近千年来有效湿度变化框架
        2.年代际~百年尺度典型气候事件
        3.有效湿度变率特征
第五章 区域气候记录对比与讨论
    第一节 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的湿度变化
        1.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湿度代用资料点
        2.高分辨率记录对比
        3.低分辨率记录对比
        4.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过去千年湿度变化集成
        5.小结
    第二节 近千年来中东亚干旱区与亚洲季风区湿度变化对比研究
        1.亚洲季风区过去千年的湿度(季风强度)变化
        2.近千年来中东亚干旱区与亚洲季风区湿度变化对比
    第三节 可能的驱动机制
        1.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相对湿润的小冰期气候
        2.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湿度(降水)变化与亚洲季风演变历史的差异
        3.小结
第六章 摇蚊记录的新疆博斯腾湖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BSTC001孔岩芯摇蚊分析结果
        2.基于摇蚊的博斯腾湖晚全新世水位变化重建
        3.博斯腾湖BSTC001孔岩芯摇蚊记录和硅藻记录的对比
        4.博斯腾湖晚全新世摇蚊—气候记录的区域对比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摇蚊记录的苏干湖过去千年有效湿度变化
        2.西风影响的我国内陆干旱区以及中东亚干旱区过去千年湿度变化
        3.近千年来西风影响的中东亚干旱区湿度变化与亚洲季风演变历史对比
        4.可能的驱动机制
        5.摇蚊记录的博斯腾湖晚全新世水位和气候变化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Ⅰ 摇蚊图版
附录Ⅱ 图表目录
附录Ⅲ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致谢

四、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中积累量与太阳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从科学到政策[J]. 姚檀栋,秦大河,王宁练,刘勇勤,徐柏青.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4)
  • [2]青藏高原南部枪勇浅冰芯可溶性化学记录与过去环境重建[D]. 田然. 云南大学, 2018(01)
  • [3]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芯离子记录的过去1000a气候变化[D]. 许浩. 南京大学, 2017(04)
  • [4]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进展[J]. 田立德,姚檀栋. 科学通报, 2016(09)
  • [5]青藏高原冰芯重建古气候研究进展分析[J]. 朱大运,王建力. 地理科学进展, 2013(10)
  • [6]近2000年中国年代际—百年尺度气候特征及其全球对比[D]. 张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09)
  • [7]近500年来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中尘埃含量变化与西、南亚及北非干旱化趋势[J]. 王宁练,姚檀栋,L.G.Thompson,M.E.Davis. 第四纪研究, 2012(01)
  • [8]过去1000a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冰芯记录研究概述[J]. 李传金,任贾文. 冰川冻土, 2009(05)
  • [9]可可西里马兰冰芯记录的20世纪净积累量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关系研究[J]. 王宁练. 第四纪研究, 2009(05)
  • [10]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来湿度变化的摇蚊记录及其对比[D]. 陈建徽. 兰州大学, 2009(11)

标签:;  ;  

青藏高原大索普冰芯的堆积与太阳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