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尿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一、尿蛋白-1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1](2021)在《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方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中医阴虚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地卫矛汤方,每日1剂,共观察12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记录其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压、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定量、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炎症因子(TGF-β1、IL-6、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性,结果具可比性。①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于口干口渴、腰腿酸软、腰痛如刺、尿频、浮肿、盗汗等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降糖: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⑤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佳,P<0.05。⑥降压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P<0.01。⑦调脂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P均<0.01、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⑧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分值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⑨抗炎作用:两组治疗后TGF-β 1、IL-6、TNF-α分值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抗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⑩安全性评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提示,二地卫矛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二地卫矛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海雯[2](2021)在《益肾降糖饮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G3A2-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对AIF-1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运用益肾降糖饮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G3A2-3期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的变化,探讨AIF-1与糖尿病肾脏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益肾降糖饮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益肾降糖饮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62例G3A2-3期D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降糖饮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糖(FPG)、24h尿蛋白定量(24h UT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同时纳入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与DKD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相比较。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DKD组AIF-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益肾降糖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G3A2-3期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1),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两组ACR、24h UTP、AIF-1、CRP、TC、TG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5、AIF-1与ACR、24h UTP、CRP、Hb A1c、FPG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AIF-1与CRP、24h UTP、ACR相关性更为密切(P<0.01),AIF-1与ACR、24h UTP、CRP的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述为:AIF-1=-70.497+0.096ACR+302.965(24h UTP)+23.775CRP,三个变量对AIF-1影响作用合计达到91.8%。结论:1、益肾降糖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G3A2-3期DKD患者疗效显着,相比常规西药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有更好的效果。2、试验组治疗后ACR、24h UTP、AIF-1、CRP、TC、TG较前降低,提示益肾降糖饮对减少蛋白尿、调节脂代谢、改善微炎症状态方面有一定的效果。3、AIF-1与24h UTP、ACR、CRP显着相关,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早期DKD微炎症情况。4、本次研究过程中短期内未发现益肾降糖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周雨桐[3](2021)在《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特征与益气活血方网络药理学疗效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依托课题: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项目—基于精准医疗模式的糖尿病中医防治与管理(首发2016-1-4151)本论文由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证候特征探讨和益气活血方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三部分组成。1文献综述对近10年国内外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以及中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专方专药的认识,从而对糖尿病肾病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2糖尿病肾病证候特征探讨目的选择100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特征,为今后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病例来源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诊断选取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100例,针对其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尿微白蛋白、尿微白蛋白肌酐比、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相应的中医四诊症状进行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的证候特征。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到100例患者,其中男性60例(60.0%),女性40例(40.0%);Ⅲ期患者共75例,其中男性48例(64.0%),女性27例(36.0%);Ⅳ期患者共25例,其中男性12例(48.0%),女性13例(52.0%),两组间的性别组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研究收集10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37岁;Ⅲ期患者患者组共75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37岁;Ⅳ期患者共25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9岁,年龄最小为42岁。Ⅲ期患者与Ⅳ期患者年龄均集中在45-64及64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在本次研究中,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DM病程为9.42±6.60年,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DM病程为13.21±7.15年,二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发现总胆固醇、尿微白蛋白肌酐比在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均为Ⅳ期高于Ⅲ期。气短懒言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最常见的症状,倦怠乏力、小便频有泡沫、心悸、自汗等气虚证的表现在两组间出现频率均较高,差别不显着。糖尿病肾病Ⅲ、Ⅳ期出现较多的舌质为:舌紫暗有瘀斑、舌暗、舌淡;糖尿病肾病Ⅲ期出现较多的舌质依次为:舌紫暗有瘀斑、舌暗、舌淡;糖尿病肾病Ⅳ期出现较多的舌质依次为:舌紫暗有瘀斑、舌暗、舌淡。糖尿病肾病Ⅲ、Ⅳ期出现较多的舌苔为:苔薄、苔少、苔白腻;糖尿病肾病Ⅲ期出现较多的舌苔依次为:苔薄白、苔少、苔白腻;糖尿病肾病Ⅳ期出现较多的舌质依次为:苔薄白、苔白腻、苔少。糖尿病肾病Ⅳ、Ⅳ期出现较多的脉象为:脉涩、脉弦滑、脉弦;糖尿病肾病Ⅲ期出现较多的脉象依次为:脉涩、脉弦滑、脉弦;糖尿病肾病Ⅳ期出现较多的脉象依次为:脉涩、脉弦滑、脉弦。糖尿病肾病Ⅳ、Ⅳ期最常见证候为气阴两虚兼瘀证,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法,方选益气活血方,药物组成为黄芪、白僵蚕、川芎、杏仁、牛蒡子。结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在男女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肾病Ⅲ期与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加重,肾功能损害加重。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总胆固醇、尿微白蛋白肌酐比等实验室指标,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进展。气虚血瘀证是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的主要证型,具体可分为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心肺气虚、心脾气虚、心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脾肾气虚挟瘀证。其中肾气虚挟瘀证尿微白蛋白肌酐比水平较高,显着大于肺气虚挟瘀证。肾主藏精,为封藏之本,肾气虚、肾气不固,则肾失封藏,精微物质外泄。在心肾气虚挟瘀患者中,肌酐水平明显高于肺脾气虚挟瘀者。肾藏精,化生肾气能够推动调节脏腑气化,心肾相交,精神互用,君相安位,心肾气虚,气化减弱,气、血、精、津液新陈代谢紊乱,瘀浊内生,肌酐升高。3益气活血方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黄芪、白僵蚕、川芎、杏仁、牛蒡子)中药治疗DKD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中获取益气活血方有效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tion、中草药有效成分蛋白靶点数据库(herbal ingredients targets database,HIT)获取益气活血方有效作用靶点,从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DrugBank、DisGeNet 中收集 DKD 治疗靶点,将疾病和药物靶点进行映射后得到“益气活血方-DKD共同靶点数据集”,将其导入String(Version 11.0)数据库,获得潜在八点的作用关系,以“combined-score(综合评分)≥0.9”为筛选标准,将筛选选后的信息导入Cytoscape3.2.1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Network Analyzer进行网络拓扑分析,以“Dggree(自由度)≥2倍中位数、Closeness centrality(接近中心性)≥中位数、Betweeness centrality(介数)≥中位数”为标准,对关键靶点进行筛选,构建“益气活血方-关键靶点-DKD”网络,根据degree值进行可视化。将关键靶点信息导入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用Excel 2007和omicshare tools绘制GO分析条图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气泡图。结果通过数据库和平台共检索到益气活血方5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其中通过TXMSP数据库中的获取的潜在活性成分依据“DL≥0.18”并且“OB≥30%”的标准进行筛选后,共有54个活性成分符合筛选标准,包括黄芪20个活性成分,川芎7个活性成分,苦杏仁19个活性成分,牛蒡子8个活性成分,白僵蚕通过TCMID数据库获取并经SwissADME验证找到10个活性成分。通过TCMSP与Uniprot数据库获取196个黄芪作用靶点、28个川芎作用靶点、70个苦杏仁作用靶点、99个牛蒡子作用靶点,经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获取466个白僵蚕作用靶点。从DrugBank、DisGeNet、GeneCards获取符合条件的Ⅲ、Ⅳ期糖尿病肾病作用靶点共计124个。益气活血方靶点和Ⅲ、Ⅳ期糖尿病肾病靶点进行映射后,得到124个潜在共同靶点;将124个潜在靶点导入String,“combindscore”>0.9的进行更新筛选后,得到节点45个,149对靶点相互作用关系。将从String获得的靶点结果,运用Cytoscape进行Network Analyzer分析,符合“Degree”大于等于中位数(6)、“BetweennessCentrality”大于等于中位数(0.007815)、“ClosenessCentrality”大于等于中位数(0.447917)筛选标准的益气活血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点共19个。本次研究对19个益气活血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点进行KEGG富集分析,共富集到81条通路,具有显着意义(P<0.01)通路的有64条。对19个益气活血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经过筛选,有意义(P<0.01)的生物学过程结果53个、细胞学组分结果6个、分子生物学功能结果11个。结论益气活血方是通过多药味、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发挥作用。益气活血方可能作用于STAT3、PIK3CA等靶点,同时本方发挥多环节、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可能与 NF signaling 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通路、HIF-1 signaling 通路相关,调控人体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活性,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4本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的起病隐匿,初期并无明显表现,病至晚期则不可逆,是引起终末期肾病以及死亡的主要病因,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探讨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特征对于早期确诊糖尿病肾病、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益气活血方是倪青教授针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气虚血瘀病机所创经验方,多年实践,效果显着。但是益气活血方成分多样,在体内作用过程复杂,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网络药理学的发展使得可以运用公共数据库、网络可视化、网络分析预测等方法预测药物机制,对于临床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由于条件有限,研究病例数较少,对于糖尿病肾病其他证型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庾雪鹰[4](2021)在《复方仙草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仙草颗粒对Ⅲ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胱抑素C(Cys 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复方仙草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选取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脾肾两虚、湿热瘀血证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降糖、控制血压、调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仙草颗粒,两组共同疗程为12周。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β2-MG、Cys C、RBP、NAG、ACR、24h-UTP、Scr、BUN、Hb Alc,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进行观察,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组89.29%优于对照组53.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疲乏力、尿多浊沫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检测指标的比较:检测指标β2-MG、Cys C、RBP、NAG、ACR、24h-UTP、Scr、BUN、Hb Alc两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1.复方仙草颗粒对脾肾两虚,湿热瘀血证的DKD有明显的疗效。2.复方仙草颗粒能降低DKD患者β2-MG、Cys C、RBP、NAG、ACR、24h-UTP、Scr、BUN和Hb Alc的水平,减轻DKD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周学锋[5](2021)在《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3%(4.63亿人),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45年上升到10.9%(7亿人),大约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变成DKD患者。DKD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肾脏纤维化是DKD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病理进程,目前针对DKD肾脏纤维化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证明,TGFβ1/Smad3通路能够通过调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调节肾脏纤维化。相关研究发现,LncRNA MEG3(GENEID:55384)的过表达加重了细胞增殖,并诱导了细胞凋亡。LncRNA MEG3可以通过调节miR-181a/Egr-1/TLR4轴调节DKD大鼠的肾脏纤维化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在DKD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可引起DKD患者早期系膜细胞肥大、系膜扩张、细胞外基质蛋白积聚、肾小球硬化、内皮细胞损伤、足细胞凋亡、蛋白尿、肾脏功能障碍。Keap1/Nrf2是非常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途径。DKD属于中医学“水肿”、“肾消”、“消渴”、“关格”等病证范畴。DKD肾脏纤维化属于典型的“久病入络”、“肾络瘀阻”。DKD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产生痰浊、瘀血等产物阻滞肾络,痰瘀互结日久则络脉淤塞成积,治疗应该益气养阴,通络祛邪。糖肾方是本课题组负责人李平教授研制的治疗DKD的中药复方,由黄芪、生地黄、山茱萸、卫矛、三七、熟大黄、枳壳共七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功效。前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糖肾方能够显着降低DKD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并且改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但是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的潜在机制仍未被深入探索。因此本课题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潜在机制;2.基于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明确不同剂量糖肾方的治疗作用。3.基于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模型,探索糖肾方对DKD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参与活动以及作用通路。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图、PPI图,并进行数据分析。2.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观察糖肾方低剂量、糖肾方中剂量、糖肾方高剂量的疗效。8周龄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测量基础数据:体重、血糖、尿量、尿蛋白定量。然后根据血糖和体重随机分组,Sham组和DKD组,DKD组进行单侧肾切除以及STZ注射造模手术;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以下5组:DKD组、DKD+糖肾方低剂量组(1.2 g/kg/d)、DKD+糖肾方中剂量组(2.4g/kg/d)、DKD+糖肾方高剂量组(4.8g/kg/d)、福辛普利钠组(1.33mg/kg/d)。实验动物10周龄开始灌胃给药,实验期间每周测体重,每4周测血糖,连续灌胃给药20周后结束实验。取材,收集大鼠血清、肾脏、肝脏等标本,并进行血、尿生化检测,Elisa测定尿蛋白等。病理组织切片PAS、MASSON染色等评估肾脏损伤情况。3.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纤维化模型研究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机制。基于药效学实验结果,选择糖肾方低剂量组完成本章节机制研究。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Real-time PCR 等实验技术评估糖肾方对 DKD 大鼠的肾脏皮质中 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TGFβ1,Smad 3,p-Smad 3,p-Smad 2/3,LncRNA MEG3 表达水平的影响。糖肾方给药干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之后,观察HK2细胞中Collagen Ⅰ,Fibronectin,p-Smad 2/3,LncRNA MEG3mRNA 的变化情况。4.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研究糖肾方治疗DKD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实验分组与方法3相同,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Real-time PCR等实验技术评估糖肾方对DKD大鼠的肾脏皮质中Keap1,Nrf2,HO1,3-NT的影响。利用DHE染色法检测DKD大鼠的肾脏皮质中ROS的含量。糖肾方给药干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之后,观察HK2细胞中Keap1,Nrf2,HO1的变化情况。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糖肾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槲皮素,beta-谷甾醇,山奈酚,DiincarviloneA,阿魏酸甲酯,地黄苦苷元,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豆甾醇,4-羟基肉桂酸甲酯,7-O-methylisomucronulatol;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核心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纤连蛋白 1(fibronectin 1,FN1),TGFβ1,SMAD3,SMAD2等。GO富集分析发现糖肾方参与了抗氧化的生物过程,据此,我们挖掘了与糖肾方有关的氧化应激相关靶点,超氧化物歧物酶1(Superoxidedismutase,SOD1),HO1,Keap1,Nrf2。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可能是通过调整TGFβ/Smad通路以及Keap1/Nrf2抗氧化应激来实现的。2.药效学结果证明糖肾方能够改善DKD大鼠的肾脏损伤。DKD组大鼠从实验开始时,体重和状态较Sham组较差,随着实验的进行,体重差异持续增加。药物干预第20周时,与DKD组相比较,各给药组的大鼠状态均有改善。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组大鼠体重从药物干预第14周时体重高于DKD组,并持续到实验结束。DKD组大鼠血糖水平从实验开始时即明显高于Sham组,直到实验结束。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组的血糖水平从实验药物干预第16周开始下降,持续到实验第20周时,显着低于DKD组血糖水平。DKD大鼠的脏器指数、24h尿量、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水平等均显着高于Sham组,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治疗DKD大鼠20周之后,均能够显着降低24h尿量,减少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脏功能、肝脏功能,纠正血脂紊乱;PAS和Masson’s Trichrome染色显示,DKD组大鼠肾脏出现了显着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管损伤,肾间质纤维化,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干预治疗后,能够改善DKD大鼠肾脏的病理损伤.3.糖肾方能够通过调节TGFβ1/Smad 3通路以及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与Sham组相比较,DKD大鼠肾脏皮质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TGFβ1,p-Smad 2/3,Smad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DKD大鼠肾脏皮质中LncRNA MEG3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给予糖肾方干预治疗20周后,可以显着降低DKD大鼠的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TGFβ1,p-Smad2/3,Smad3,p-Smad3,LncRNA MEG3的表达。糖肾方可以改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Collagen Ⅰ,Fibronectin蛋白的沉积以及Smad 2/3蛋白的磷酸化。下调TGFβ1 mRNA以及Lnc RNA MEG3 mRNA的表达水平。4.糖肾方能够通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DKD大鼠中MDA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SOD含量明显低于Sham组。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3-NT、Keap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ROS含量增加;给予糖肾方干预治疗20周后,能够显着降低DKD大鼠3-NT、Kea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DKD大鼠肾脏皮质中Nrf2、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糖肾方可以降低NOX4基因表达水平,提高TXNRD1和GCLC基因表达水平。糖肾方可以减少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ROS的含量,提高Nrf2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降低Keap1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并在DKD动物模型以及HG诱导的HK2细胞中进行验证,明确了糖肾方通过调节TGFβ1/Smad3通路以及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通过调控Keap1/Nrf 2信号通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

安至超[6](2021)在《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芪地糖肾方干预DN小鼠纤维化及胆汁酸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肾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肾脏纤维化是糖尿病肾脏病重要的病理表现之一。既往的研究认为,胆汁酸与糖脂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学者发现肾脏中也存在着丰富的胆汁酸受体,有证据显示胆汁酸通路与纤维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肝肾同源是重要的中医学概念,对于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胆汁酸——肾脏纤维化”通路与中医肝肾同源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现在还不甚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胆汁酸和肾脏纤维化指标的水平与肝肾同源相关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阐释肝肾同源的物质基础,以丰富肝肾同源的科学内涵。蛋白尿是糖尿病肾脏病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前期研究认为芪地糖肾方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蛋白尿水平但是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芪地糖肾方是否通过胆汁酸途径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纤维化状态和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的问题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芪地糖肾方干预db/db糖尿病肾脏病小鼠模型,揭示了该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通过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附近社区体检中的糖尿病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8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础资料和尿液、血清标本,根据本团队的中医证素量表对收集的患者进行相关症状采集和评分,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肾脏病(DKD)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的尿液胆汁酸、P-ⅢCOL、Ⅳ-COL、LN、HA和血清中TGF-β 1。分别比较DM组和DKD组患者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关证素和胆汁酸、P-ⅢCOL、Ⅳ-COL、LN、HA和血清中TGF-β 1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胆汁酸、P-ⅢCOL、Ⅳ-COL、LN、HA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关证素和症状的相关性。实验部分通过饲养8周龄肥胖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雄性小鼠(SPF级)以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同时购买30只8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做为对照组。将14周龄的小鼠进行分组,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20只、造模组45只。其中正常鼠分为正常组和正常给药组,造模组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各组用生理盐水配制具体药物药灌胃,每天1次,灌胃液体积相等,具体药量依据前期研究有效剂量。给药期间所有小鼠每2周称重,每2周尾尖采血测血糖,每4周放入代谢笼中收集8小时尿液。于给药后的第12周末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结构和纤维化染色改变,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病理结构表现,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纤维化指标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小鼠血清胆汁酸谱,分析胆汁酸谱与肾脏纤维化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FXR表达,初步探究胆汁酸调节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结果临床部分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脏病组ALT、AST、尿素氮、eGFR、肌酐、总胆固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肾脏病组肝纤维化四项、胆汁酸和TGF-β 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脏病组患者肝血虚评分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证候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胆汁酸、TGF-β 1、P-ⅢCOL、Ⅳ-COL、LN、HA分别与肝虚、肾虚、肝血虚、肝阴虚、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和肝肾亏虚评分及相关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胆汁酸与肝血虚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A与肾精亏虚评分以及肝肾亏虚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胶原3与肾精亏虚评分和肝肾亏虚评分呈现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LN与视物昏花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TGF-β 1与视物昏花评分呈现正相关(P<0.05),胆汁酸与视物昏花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LN与腰膝冷痛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HA与耳轮干枯萎缩评分呈正相关(P<0.05),HA与小便短赤、腰膝冷痛评分呈负相关(P<0.05),胆汁酸与精神萎靡评分呈现正相关(P<0.05)。实验部分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给药组生化指标之间变化无差异(P>0.05),西药组谷草转氨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谷草转氨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谷丙转氨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给药组血糖和体重变化无差异(P>0.05),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血糖和体重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灌胃前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之后三次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灌胃前西药组和中药组无差异,灌胃后三次检测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GF-β 1、Smad2、Smad3和α-SMA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TGF-β 1、Smad2、Smad3和α-SMA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son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其间质纤维化增生改变更为明显,而对于西药组和中药组来说,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并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也未见明显增厚,尤其是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好转。在胆汁酸成分分析中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A、Tβ-MC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β-MCA、T β-MCA和TC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WB方法检测肾脏FXR水平发现,各组水平变化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各胆汁酸成分与纤维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TBAs、CDCA、α-MCA、TCDCA、Tβ-MCA 与 Smad3 呈正相关,T β-MCA 与 TGF-β 1呈正相关,T β-MCA和TCA与Smad2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而言,胆汁酸和纤维化因子与肝虚证和肾虚证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丰富了肝肾同源理论的科学内涵。芪地糖肾方可以调节胆汁酸的分泌,进而改善肾脏的纤维化,也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王钦汶[7](2021)在《丹酚酸与丹参酮组分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协同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一、文献研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预估,直至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增至7亿人,而临床上超过1/3的糖尿病患者发展为DKD患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DKD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已经成为国内外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以及丹参酚酸和丹参酮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丹参酚酸可调控Act-A蛋白表达,调节TGF-β1和MCP-1水平;抑制MAPK信号通路,减少ECM的产生;进而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丹参酮可通过抑制肾脏中的TGF-β/Smad和NF-κB通路的表达;抑制PTP1B改善T2DM患者中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来等。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二、丹酚酸及丹参酮有效组分的提取制备与成分分析1.在课题组对丹酚酸类成分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课题组前期优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采用水提取醇沉淀的方法从丹参中获得丹酚酸粗提取物;进一步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进行纯化精制,获得高纯度的丹酚酸类成分。最终总丹酚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的纯度达84.82%。2.对丹参酮类成分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评价,以丹参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乙酸乙酯萃取进一步提高丹参酮类成分的纯度,最终确定最佳分离纯化工艺,获得总丹参酮的纯度为67.33%。三、基于细胞模型的丹参酚酸与丹参酮配伍效应与量效特征研究1.本实验采用高糖(GLU)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造模,造成细胞损伤模型。经高糖造模给药后发现,丹酚酸和丹参酮以及配伍组对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且中、低剂量对细胞保护作用较为显着。与单独用药组相比,配伍组对GLU诱导的HK-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较强,保护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配伍比例为10:1和9:1。在高糖模型下,模型组细胞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各配伍组对高糖诱导的炎症因子异常现象,均有向正常组调节趋势。对于炎症因子IL-6、TNF-α MCP-1下调作用显着的配伍比例为4:1,配伍组10:1、9:1对IL-1/β的调控作用最佳。2.本实验采用过氧化氢(H2O2)对HK-2细胞进行造模,造成氧化损伤模型。经过氧化氢造模给药后发现,丹酚酸和丹参酮以及配伍组对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丹酚酸剂量越高,对氧化损伤的HK-2细胞保护率越高。丹参酮对其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配伍组配伍比例为4:1、3:1、2:1的保护效果较为显着。在过氧化氢模型下,模型组细胞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配伍给药组对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CP-1下调作用显着的配伍比例为4:1,其他配伍比例组效果不明显。3.本实验采用GLU对大鼠肾小球系膜(HBZY-1)细胞进行造模,造成细胞损伤模型。高糖造模给药后发现,丹酚酸和丹参酮以及配伍组对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丹参酮保护效果优于丹酚酸,且配伍组对GLU诱导的HBZY-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显着。结果显示,当配伍组丹酚酸比例越高,保护效果越佳。在高糖模型下,模型组细胞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各配伍组对各炎症因子均有回调趋势,其中对IL-1β、TNF-α、MCP-1下调趋势明显,且比列在9:1和4:1时效果最为显着。但各配伍组对IL-6均无回调趋势。4.本实验采用H2O2对HBZY-1细胞进行造模,造成其氧化损伤模型。经过氧化氢造模给药后发现,丹酚酸和丹参酮以及配伍组对HBZY-1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丹酚酸对氧化损伤的HBZY-1的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丹参酮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配伍组可有效防止细胞氧化损伤,其中配伍比例10:1、9:1、6:1、4:1,效果较为明显。在过氧化氢模型下,模型组细胞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各配伍组对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CP-1下调效果明显的比例主要为10:1、9:1、5:1、4:1、3:1,其他配伍比例调节效果不显着。这个结果与细胞保护率趋势相一致。四、基于动物模型的丹参酚酸与丹参酮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1.以小剂量STZ联合膳食诱导大鼠慢性肾损伤模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IRB)、二甲双胍(MEL)、丹酚酸(SAL)、丹参酮(TAN)、以及丹酚酸和丹参酮不同配伍比例4:1(COM1)、9:1(COM2)进行药物干预。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损伤的病理情况,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作用,其中MEL组、COM1组、COM2组可显着改善肾脏的病理变化;24h尿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RB、COM1、COM2有明显回调作用;而在生化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等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各个给药组均有下调作用,其中MEL、COM1最为显着;在肾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MCP-1)测定结果表明,IRB、SAL、COM2对其下调效果较为显着。综合病理切片情况、生化指标、24h尿蛋白结果和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参考前期细胞水平的活性筛选结果,确定2种组分最优配伍比例为4:1,且丹酚酸和丹参酮配伍使用效果优于丹酚酸和丹参酮单独使用。2.采用非靶向代谢群组学研究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并结合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价多种变量,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大鼠尿液、血浆的代谢轮廓特点,研究丹酚酸、丹参酮及其配伍组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血浆中发现并鉴定了 2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在尿液中鉴定了 2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涉及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各组别在PLS-DA图上有较大不同,可以明显区分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丹酚酸、丹参酮及其配伍组,给药组均向正常状态转归。3.通过16Sr DNA技术分析糖尿病肾病大鼠结肠内容物中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相较与空白组,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均有显着性差异。门水平上,模型组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中丰度下降;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中,丰度上升。在科分类的菌群中 Bifidobacteriaceae、Enterobacteriaceae、Erysipelotrichaceae 在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呈上升趋势,Lactobacillaceae、Lachnospiraceae、Prevotellaceae在模型组呈下调趋势。表明糖尿病肾病鼠体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各给药组能回调其肠道菌的失衡,其中IRB、MEL、COM1均表现出良好回调效果,且COM1比SAL、TAN调节效果显着。

姚安琪[8](2021)在《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因子PTX3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微炎症因子PTX3以及IL-6、TNF-α水平差异,来评价微炎症因子PTX3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2)评价中药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DKD的临床疗效,其对患者肾功能、尿白蛋白量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3)观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在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前后的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的水平,评价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改善DKD微炎症状态的效果,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中医院接收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收集同期ACR<30mg/gCr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糖尿病组,检测两组血PTX3、IL-6、TNF-α水平并比较。(2)将60例DKD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降糖、降压、调脂等),治疗组在此之上服用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疗程均为2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Alc、Scr、BUN、ACR、MAlb、eGFR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3)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PTX3、IL-6、TNF-α水平的变化,并与ACR、MAlb,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DKD组患者较DM组患者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Alc、Scr、BUN、ACR、MAlb、eGFR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3)两组治疗后血PTX3、IL-6、TNF-α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TX3、IL-6与ACR、MAlb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TNF-α与ACR、MAlb呈正相关,与eGFR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1)微炎症因子PTX3预测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2)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在治疗DKD中展现较好临床疗效,降低了血糖及尿蛋白水平,降低肌酐、尿素氮,提高eGFR。(3)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PTX3、IL-6、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DKD炎症反应,改善其微炎症状态,减少肾脏损害。

曾慧娟[9](2021)在《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是 2 1 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因为起病隐匿并发症严重,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患者生存质量低,对家庭、社会、国家影响严重,CKD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CKD患病率高,在中国CKD患病率达10.8%,特别在CKD早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识别及管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强调基层预防疾病为重点,目前暂缺云南省CKD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相关调查,结合目前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基础,本研究将CKD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中融合起研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公共卫生角度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进行CKD的四部分系列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KD的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供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1.探索CKD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管理的可及性,基于健康生态模型理论,采用多维多层次健康相关调查方法,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CKD影响因素等。2.基于目前已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基础,对CKD高危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KD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高危人群中CKD防控提供理论支持。3.考虑个体基因层面,对筛查出CKD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调查,发现云南省昆明市社区居民CKD易感基因,提供精准的实验室诊断依据。4.探索构建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方便实用的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CKD早期防治提供实用工具。5.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相关政策建议及管理策略。[方法]首先,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全部居民,采用宏观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调查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关于CKD的基本情况,掌握居民关于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其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管理的慢性病人群(高血压和及糖尿病患者)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学检测、尿常规分析、尿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得出这两类CKD高危人群中CKD流行情况。再次,针对个体先天特质,对CKD易感基因PVT1基因进行检测5个SNP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为CKD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基于前三部分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立四种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并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对社区居民实现早期诊断CKD,为CK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最后,总结四部分研究结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出建议及策略。[结果]第一部分,发现社区居民中对CKD管理需求度高,社区居民中CKD危险因素存在并在慢病人群突显,居民CKD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对CKD的供需矛盾不平衡,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意识强,但实际居民健康效能评价低,特别需要关注慢性病CKD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慢性病人群对社区CKD管理的需求更高。第二部分,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总患病率为42.6%。高尿酸、男性、肥胖是CKD危险因素。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异常阳性率高达37.0%。分别采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2009 CKD-EPI公式、2012 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计算eGFR下降率不同,其中2012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高(13.4%),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低(4.8%)。通过采用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析不同分组的慢性病人群,发现不同分组对疾病积极度有统计学差异,需要社区医护及患者提高对慢性病的积极度。第三部分,在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PCR-RFLP 进行 PVT1 基因 5 个 SNP 位点(rs1499368、rs1121947/rs2608030、rs11993333、rs2720659、rs2720660)多态性研究,基因 PVT1rs11993333 及rs2720659多态性在CKD组及非CK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rs11993333基因型TC及TT基因和rs2720659基因型AG及GG在CKD组人群中高表达,其可能为CKD诊断预测的因素之一,并且建议采用PCR-RFLP对社区CKD高危人群进行PVT1基因进行SNP多态性检测,在早期筛查、疾病随访观察及并发症监测中作为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前三部分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纳入并建立SVM、RF、Naive Bayes和ANN建立CKD预测模型,比较四种模型各项性能,提出最佳社区CKD诊断ANN模型。最后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用方便的CKD诊断预测模型,最后提出社区筛查、管理CKD的策略及建议,为社区CKD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 论]基于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的条件及资源,对社区中不同风险居民进行CKD防控非常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CKD管理,做好CKD基层预防。需要在社区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CKD筛查,并对该类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提高医护对CKD早期筛查的意识,给予社区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更多CKD早期防治干预。建立并实现为社区医护方便实用的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提高社区居民对CKD认识、早期发现CKD患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的CKD管理提供三级预防管理理论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创新性:本研究为云南省昆明市首个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调查,研究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从个体先天特质、个体行为、家庭、社区及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卫生政策,包括健康因素的整个多维多层次内容,融合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从公共卫生角度调查出发,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CKD与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结合,从全社区普通居民到CKD高危人群,再到筛查出CKD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调查方法全面包括:宏观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及尿液检测、肾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子检测,弥补了既往单个层面的研究,最后构建出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早期诊断评估CKD提供实用工具。

詹鸿越[10](2020)在《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目前糖尿病肾病除了干预血糖、血压及血脂等,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阻滞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等来降低尿蛋白分泌量,是糖尿病肾病标准化治疗的基石。然而,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联合多种药物充分的阻断RAAS并没有获得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甚至可能产生诸如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等不良事件。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大量针对于RAAS以外的干预措施不断的被提出来。近年来,大量的证据表明,中医药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损伤情况,而且其作用独立于RAAS阻断剂的机制之外。不少临床试验则更进一步的证实,中医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及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II type1 receptor blocker,ARB),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降低尿蛋白及肾脏保护作用,二者同时联合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ACEi或者ARB。因此,挖掘中医药宝库,探索中医药联合RAAS阻断剂,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思路。黄芪甲苷是黄芪的一种主要的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黄芪甲苷被发现能够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能够改善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以往的体外细胞实验表明,黄芪甲苷对高糖刺激诱导的肾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了细胞反应活性氧类(React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有关,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然而,黄芪甲苷联合ACEi或者ARB是否能够进一步带来肾脏的保护作用,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本课题首先对有关中医中药联合ACEi或者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总结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用药规律,并尝试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其次,在动物实验研究中验证黄芪甲苷联合ACEi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中医药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出三个数据库收集的所有有关中医、中药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期刊文献。按照检索策略,经去除重复数据后,共检出4872条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初步筛选出中医药联合ACEi或者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275篇,经过仔细阅读摘要、全文,剔除不符合条件文献78篇,最终纳入文献197篇。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包括方剂名称、对照组使用的西药名称、具体中药处方、药名、剂量等,并建立CSV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规范化。使用脚本语言、SPSS统计软件等进行处理与分析。按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别对中药处方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等的进行频数分析,并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找出其用药关系。2、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将8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成以下4组:2型糖尿病组(db/db组),db/db+黄芪甲苷治疗组(db/db+AS-IV组),db/db+依那普利治疗组(db/db+ACEi组)及db/db+黄芪甲苷、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组(db/db+Combined组);野生型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正常对照组(wt组)。wt组及db/db组小鼠给予标准饲料喂养;db/db+AS-IV组给予含黄芪甲苷药物饲料喂养(黄芪甲苷/饲料:5g/kg);db/db+ACEi组给予含依那普利药物饲料喂养(依那普利/饲料:0.8g/kg);db/db+Combined组小鼠给以含黄芪甲苷、依那普利药物饲料喂养(黄芪甲苷+依那普利/饲料:5g+0.8g/kg)。整个实验周期持续12周。在实验周期中的第0,2,6,9,12周,使用小鼠代谢笼留取各组小鼠24小时的尿液,同时采集小鼠24小时生理代谢指标,包括饮水量、尿量、进食量及粪便量等数据。并在第0,2,6,9,12周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空腹血糖。每2周对各组小鼠的体重进行测量。经药物治疗12周后,留取各组小鼠全血、血清、肾脏等标本。使用生化法测定尿糖、肝功能、甘油三酯等指标;使用啮齿类动物无创血压计测量小鼠血压;使用Amplex Ultra Red试剂盒检测血清H2O2水平;在PAS染色下测量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测量肾小管面积、肾小管管腔面积及肾小管细胞核计数,计算肾小管细胞横截面积;使用透射电镜测量足细胞足突宽度、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厚度;使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atalase和SOD2的蛋白含量。结果:1、中医药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1)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补气药物、活血化瘀药物及利水消肿药物三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累计占比达48.15%。黄芪、丹参、山药、山茱萸、茯苓最为常用。大部分药物的使用剂量在常规内。而黄芪、熟地黄、丹参的使用剂量范围跨度较大。其中黄芪最大量可用到90g,最小用量6g,平均用量为28.96±13.04g,中位数用量为30g。(2)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黄芪、丹参、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等药物是常一起出现的药物,其中黄芪、丹参、生地黄合用的可能性最高,而黄芪几乎出现于每一条规则当中。按分类,这些药物主要可以归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消肿药。(3)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用药规律进行分析,ARB在纳入文献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ACEi,其中使用ARB的占比达58.88%,而ACEi的占比为38.08%。厄贝沙坦、缬沙坦及贝那普利三种药物最为常用。(4)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常用药物有黄芪、丹参、山药、山茱萸、生地黄、茯苓、泽泻、大黄等,而黄芪、丹参仍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物按分类频次排列,补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清热凉血、固精缩尿止带、补阴等功效药物较为常用,而补气药物、活血化瘀药物、利水消肿药物及清热凉血药物四类药物使用频率累计占比达57.13%。(5)黄芪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用量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使用30g的文献达49篇,占有明确剂量的文献比例达38.58%,由此可见,大剂量黄芪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普遍。(6)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黄芪和丹参、山茱萸、山药及生地黄合用的可能性最高。补气、活血化瘀二者被组合应用的概率最大。(7)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无论以ACEi或者ARB作为基础用药,最可能与黄芪、丹参联合应用。(8)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用药方案中,黄芪、茯苓、丹参最为常用。以ACEi作为基础用药,最常与黄芪和丹参合用,而以ARB作为基础用药,与黄芪、当归、白术、茯苓、泽泻等中药联用的概率最大。黄芪是临床期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基础药物。2、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1)黄芪甲苷与ACE i联合应用能够降低db/db小鼠24小时尿白蛋白的分泌率,而且其效果优于黄芪甲苷或ACEi单独使用。(2)黄芪甲苷与ACEi联合应用对db/db小鼠肾重指数的影响无显着性。(3)黄芪甲苷与ACEi联合应用能够改善db/db小鼠的病理损伤,能够使增厚的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使增宽的足突宽度变窄,能够减少肾小管细胞增生及细胞萎缩,能够使增厚的肾小管基底膜变薄。(4)黄芪甲苷联合ACEi对db/db小鼠12周点的24小时尿糖分泌率、尿糖、Hb A1c及多尿、多饮、多食等糖尿病症状没有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db/db小鼠血糖之间不存在差异。(5)黄芪甲苷联合ACEi能够降低db/db小鼠的体重。而黄芪甲苷或者ACEi单独治疗组体重与db/db组比较,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6)黄芪甲苷联合ACEi能够降低db/db小鼠血清中的H2O2浓度,且相对于黄芪甲苷及ACEi单独用药,联合用药降低幅度更显着。(7)黄芪甲苷联合ACEi能够提高db/db小鼠肾脏皮质Catalase的蛋白表达水平,但各组小鼠SOD2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显着性。(8)黄芪甲苷、ACEi及二者联合用药对db/db小鼠肝酶无显着性影响。结论:1、早期糖尿病肾病多以气阴两虚为本,临床治疗上在ACEi或者ARB的基础上,常使用黄芪、生地、山茱萸等益气养阴的药物。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可能更多是倾向于脾肾气虚,水湿泛滥,用药规律是在补气的基础上合用茯苓、白术、泽泻等健脾利水消肿的药物。气虚血瘀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糖尿病肾病的疾病过程中。补气活血化瘀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法。2、黄芪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在应用ACEi或ARB基础上,联合黄芪或者黄芪类方药能够更好的获得临床疗效,且黄芪的剂量应当偏大。3、本研究验证了黄芪甲苷和ACEi联合使用能减轻db/db小鼠蛋白尿的程度,延缓糖尿病肾损伤的进展,且与黄芪甲苷和ACEi单独使用相比更加有效,机制可能与其更加显着的抗氧化应激效应有关。

二、尿蛋白-1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蛋白-1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中医辨治
        1.4 常用治则治法
        1.5 其他疗法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2.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2.3 发病机制研究
        2.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6 终止试验标准
        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3 试验设计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药品来源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观察指标
        4.3 安全性观察
        4.4 疗效标准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病例收集情况
        7.2 基线比较
        7.3 疗效比较
        7.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8 讨论
        8.1 立论依据
        8.2 组方分析
        8.3 疗效分析
        8.4 机理探讨
        8.5 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中英文缩略词
    附2: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益肾降糖饮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G3A2-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对AIF-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脱落标准及处理
        1.7 洗脱期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方法
        2.3 安全性评价和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临床总疗效比较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对照组与试验组相关指标及疗效比较
        2.4 指标相关性分析
    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DKD的认识
        1.1 对DKD病名的认识
        1.2 对DKD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DKD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DKD发病机制的认识
        2.1 遗传因素
        2.2 氧化应激
        2.3 糖代谢异常
        2.4 脂代谢紊乱
        2.5 微炎症状态
    3 现代医学治疗DKD的研究进展
        3.1 RAAS系统抑制剂
        3.2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3.3 肠促胰岛素疗法
    4 AIF-1的相关意义
        4.1 AIF-1概述
        4.2 AIF-1与炎症的关系
        4.3 AIF-1与肾脏病的关系
    5 益肾降糖饮的方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5.1 益肾降糖饮的方药组成及配伍特点
        5.2 益肾降糖饮的现代药理研究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益肾降糖饮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疗效分析
        6.2 益肾降糖饮对肾功能的疗效分析
        6.3 益肾降糖饮对微炎症状态改善的疗效分析
        6.4 益肾降糖饮改善脂代谢的疗效分析
        6.5 益肾降糖饮改善尿蛋白排泄的疗效分析
        6.6 AIF-1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7 小结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特征与益气活血方网络药理学疗效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中医辨治
        3 单味药及中药单体治疗
        4 中药专方治疗
        5 中医外治法
    二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DKD的发病机制
        2 DKD的分期
        3 DKD的诊断
        4 DKD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一般情况
    3 实验室指标
    4 中医证候情况
    5 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
    6 讨论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作用机制
    研究一 益气活血方化学成分检索和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二 益气活血方药物靶点和早中期糖尿病肾病靶点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三 益气活血方-关键靶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网络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四 关键靶点生物功能注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1 益气活血方药物有效靶点与早中期糖尿病肾病靶点筛选
    2 益气活血方有效成分
    3 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复方仙草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选取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要点
        2.3 研究对象选取标准
        2.4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2.5 研究对象的脱落
        2.6 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审查
        2.7 研究步骤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治疗前一般情况
    2 结果
        2.1 复方仙草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2 复方仙草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2.3 复方仙草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
第三章 讨论
    一、西医对DKD的认识
        1 DKD患者肾脏结构和功能的表现
        2 DK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糖代谢紊乱
        2.2 血流动力学改变
        2.3 氧化应激反应
        2.4 细胞因子
        2.5 炎症反应
        2.6 高血压
        2.7 遗传因素
        3 DKD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相关标志物
        3.1 β2-微球蛋白(β2-MG)
        3.2 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
        3.3 胱抑素C(Cys C)
        3.4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3.5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
        4 现代医学对DKD治疗的研究
        4.1 控制血糖
        4.2 降低血压
        4.3 降低血脂
        4.4 抗氧化应激
        4.5 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
        4.6 抑制多元醇代谢通路
        4.7 抑制蛋白激酶C
    二、祖国医学对DKD的认识与研究
        1 历代医家的认识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阴虚燥热
        2.2 脾肾亏虚
        2.3 气阴两虚
        2.4 肝肾两虚
        2.5 瘀血组络
        2.6 湿热内蕴
        3 中医治疗DKD的探讨
        3.1 辨证论治
        3.2 经方
        3.3 中成药
        3.4 单味中药
    三、复方仙草颗粒对DKD的作用
        1 复方仙草颗粒的组成及方解特点
        2 复方仙草颗粒的药物分析研究
    四、研究结果分析
        1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
        2 改善患者肾小管间质功能
    五、安全性评估
第四章 问题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糖尿病肾病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LncRNA在DKD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机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二章 糖肾方治疗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的疗效观察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三章 糖肾方通过调控TGFβ1/Smad3和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四章 糖肾方通过调控Keap1/Nrf2减轻DKD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芪地糖肾方干预DN小鼠纤维化及胆汁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与肝、肾关系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糖尿病与肝脏的关系
        2 胆汁酸和FXR的研究进展
        3 纤维化与胆汁酸及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病与肝肾相关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对“肝”、“肾”相关以及和消渴病肾病关系的论述
        2 现代中医学肝肾相关研究及其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应用
        3 胆汁酸和FXR与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4 纤维化与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糖尿病肾脏病胆汁酸及纤维化因子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芪地糖肾方对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肾脏纤维化因子的干预研究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芪地糖肾方对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胆汁酸通路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胆汁酸成分与纤维化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中医证候评定表
个人简介

(7)丹酚酸与丹参酮组分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协同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丹参有效组分的制备与分析
    第一节 丹酚酸类成分的制备与分析
    第二节 丹参酮类成分的制备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细胞模型的丹酚酸与丹参酮组分配伍效应及量效关系研究
    第一节 基于HK-2细胞模型的丹酚酸与丹参酮组分配伍效应及量效关系研究
    第二节 基于HBZY-1细胞模型的丹酚酸与丹参酮组分配伍效应及量效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小剂量STZ联合膳食诱导大鼠慢性肾损伤模型的丹酚酸与丹参酮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丹酚酸与丹参酮配伍效应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动态代谢组学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第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丹酚酸与丹参酮组分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基于肠道菌群的丹酚酸与丹参酮配伍调节作用与机制
        参考文献
小结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因子PTX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流行病学及概念
        2.发病机制
        2.1 血流动力学改变
        2.2 糖代谢异常
        2.3 脂代谢异常
        2.4 氧化应激
        2.5 炎症因素
        2.6 自噬
        2.7 遗传背景
        3.治疗进展
    第二节 PTX3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研究
        1.糖尿病肾病与微炎症状态
        2.PTX3生理功能
        3.PTX3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1.病因病机研究
        3.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
        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纳入标准
        5.排除标准
        6.剔除标准
    第二节 临床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标本留取
        4.观察指标
        4.1 安全指标
        4.2 疗效观察指标
        5.实验方法
        5.1 实验试剂与器材
        5.2 采用ELISA检测血PTX3
        6.疗效评价标准
        6.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6.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7.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结果
        1.DM组与DKD组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水平比较
        2.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基线比较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对比
        3.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对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和ACR、GFR相关性分析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TX3水平比较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L-6、TNF-α水平比较
        3.3 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总结讨论
    第一节 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1.结果分析
        2.机制探讨
    第二节 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在祖国医学理论分析
        1.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中医基础
        2.治疗原则
        3.方义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第三节 思考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1.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现状
        3.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
        4. 健康生态学模型及我国慢病防控
        5. 研究基础及重要性
    研究目的及框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中CKD宏观基本情况调查——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研究地点选取
        4. 抽样框架
        5. 诊断标准
        6. 调查研究方法
        7. 统计方法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2. 居民个人健康体检情况
        3. 居民CKD危险因素分析
        4. 居民对CKD知晓情况分析
        5.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CAT评价
        7. 社区居民关于慢性肾脏病在社区管理意愿调查
    讨论
        1. 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2. 昆明市主城区居民CKD危险因素
        3. 昆明市社区居民CKD知晓率
        4. 昆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
        5. 社区CKD管理可行性分析
    结论
第二部分 高危人群CKD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2. 社区不同慢性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
        3. 社区慢性病人群CKD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慢性病人群慢性病控制情况问卷调查
        5. 社区慢性病人群其他慢性病调查情况
        6. 社区居民家庭支持调查及疾病指导需求调查
        7. 慢性病患者积极度量表调查
    讨论
        1.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控制调查分析
    结论
第三部分 CKD患者基因多态性研究——PVT1基因5个位点实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实验研究方法
        4. 数据分析
    结果
        1. PVT1 5中SNPs实验图谱
        2.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3. 基因型Hard-Weinbery平衡检验
        4.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所有组间分布比较
        5.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CKD和非CKD组间分布比较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建立CKD早期诊断预测模型——基于前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模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相关资料
        2. 统计学方法
        3. 社区慢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结果
        1. Logistic回归建立CKD风险评估系统
        2. SVM模型预测结果
        3. RF模型预测结果
        4. Naive Bayes模型预测结果
        5. ANN模型预测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的意义
    2. 本研究创新性
    3. 本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4. 政策建议
        4.1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防为主、做好基层CKD防控
        4.2 结合社区慢病管理基础,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CKD
        4.3 基于社区,建立CKD三级防控
        4.4 基于本研究结果,具体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1 CKD调查普通居民用表
附录2 CKD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表
综述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以ACEi/ARB为基础的糖尿病肾病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一、RAAS阻断剂的联合应用
        二、ACEi/ARB与新型降糖药物的联合使用
        三、ACEi/ARB与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物的联用
        四、ACEi/ARB与脑啡肽酶抑制剂的联用
        五、ACEi/ARB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联用
        六、ACEi/ARB与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应用
        七、ACEi/ARB与1 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联用
        八、ACEi/ARB联合水飞蓟素
        九、ACEi/ARB与贝特类调脂药的联用
        十、ACEi/ARB与他汀类调脂药物的联用
        十一、ACEi/ARB与内分泌大麻系统受体拮抗剂的联用
        十二、ACEi/ARB与 AGEs/RAGE轴相关药物的联合应用
        十三、ACEi/ARB与抗TGFβ抗体的联用
        十四、ACEi/ARB与血管黏附蛋白1 抑制剂的联用
        十五、ACEi/ARB与 NAPDH氧化酶抑制剂的联用
        十六、ACEi/ARB与 ACE2/Ang(1-7)/Mas受体轴相关药物的合用
    第二节 中药提取物与ACEi/ARB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一、灯盏花素与ACEi/ARB联合应用
        二、大黄素与ACEi/ARB联合应用
        三、冬虫夏草制剂与ACEi/ARB联合应用
        四、黄蜀葵花与ACEi/ARB的联合应用
    第三节 黄芪甲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一、黄芪甲苷对足细胞粘附蛋白的调控
        二、黄芪甲苷对内质网应激的调控
        三、黄芪甲苷与抗氧化应激
        四、黄芪甲苷与抗炎症反应
        五、黄芪甲苷与抗纤维化
        六、黄芪甲苷与抗肾脏肥大
        七、黄芪甲苷与抗凋亡
        八、黄芪甲苷对肾脏保护的其他机制
第二章 中医药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总体药物使用情况
        二、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用药规律
        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用药规律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一、实验用动物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主要试剂及药物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动物实验分组
        二、标本处理与收集
        三、血糖、尿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化检测
        四、无创血压的测定
        五、肾组织光镜病理
        六、透射电镜病理
        七、尿白蛋白检测
        八、血清ROS产物过氧化氢(H_2O_2)的测定
        九、蛋白质免疫印迹
        十、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各组小鼠0、2、6、9、12 周点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情况
        二、各组小鼠12 周点肾重指数
        三、治疗12 周后各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大小
        四、各组小鼠12 周点近端肾小管细胞核计数、肾小管细胞横截面积大小
        五、各组小鼠12 周点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和足突宽度变化情况
        六、各组小鼠12 周点肾小管基底膜厚度变化
        七、各组小鼠0、2、6、9及12 周点糖尿病症状变化
        八、各组小鼠0、2、4、6、8、10及12 周点体重情况
        九、各组小鼠0、2、6、9及12 周点空腹血糖情况
        十、治疗12 周后各组小鼠尿糖、24 小时尿糖排泄率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十一、各组小鼠12 周点血压测量结果
        十二、各组小鼠12 周点血脂测量结果
        十三、各组小鼠12 周点血清H_2O_2浓度
        十四、各组小鼠12 周点肾组织中Catalase、SOD_2蛋白表达情况
        十五、各组小鼠12 周点肝功能情况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尿蛋白-1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D].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益肾降糖饮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G3A2-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对AIF-1的影响[D]. 刘海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特征与益气活血方网络药理学疗效机制探讨[D]. 周雨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复方仙草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庾雪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D]. 周学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芪地糖肾方干预DN小鼠纤维化及胆汁酸的研究[D]. 安至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丹酚酸与丹参酮组分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协同效应的研究[D]. 王钦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8]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因子PTX3的影响[D]. 姚安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D]. 曾慧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10]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D]. 詹鸿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尿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