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钢CSP模具铜板修复分析

竹钢CSP模具铜板修复分析

一、珠钢CSP结晶器铜板修复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剑君[1](2019)在《高品质钢薄板坯连铸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品质钢是我国钢铁制造的发展方向,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具有凝固速度快,晶粒细,厚度薄等特征,在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制造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高品质钢,是实现钢铁绿色制造的新途径。武钢CSP凭借低成本及工艺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产品由普钢向品种钢转变,硅钢、高强汽车钢、耐候钢、中高碳钢等高附加值钢逐步成为产线的主要品种,然而,高品质钢连铸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缺陷以及由合金元素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缺陷问题尤为突出,成为产线品种结构调整,稳定顺行的主要限制性环节。本文针对影响薄板坯连铸高品质钢生产的关键难题,依托武钢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以7排热电偶方式实测的典型工况条件下漏斗形结晶器铜板温度和冷却结构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结晶器内传热和流动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了从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传热至二冷段内铸坯的凝固、组织形成和元素偏析形成机理等全过程的详实数据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品质钢铸坯整体偏析控制技术和低应力非均匀冷却漏斗形结晶器技术研究,并成功应用于高品质钢的生产中,解决了高品质钢裂纹发生率高和元素晶间偏析引起的热轧板带状组织难题。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结晶器铜板温度现场实际测试,对其温度测量结果、温度变化曲线和热流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坯壳凝固收缩和浸入式水口流股的共同作用下,铜板宽面横向温度及热流密度分布整体呈“M”型,铜板中心线附近温度较低,两侧宽度1/4处各存在一个高温区。弯月面附近的第一排热电偶处铜板温度相对较高,热流密度最高达到5.35MW/m2,波动剧烈,最大相差1.3MW/m2,这是导致结晶器铜板热蚀和铸坯中心纵裂纹的主要原因。在拉坯方向,铜板温度随着与弯月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并且,拉速越高,温度随之升高,热流密度也相应提高;(2)电磁制动条件下的流场、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以及结晶器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窄断面结晶器(1020mm),流场以下回流为主,随着断面宽度的增加,上回流会逐渐增强,液位波动也会逐渐增加;当结晶器宽度大于1250mm时,冲击角发生转变,流场又转为下回流,表面流速降低,液面波动减小。而在距离中心200mm400mm范围内(漏斗形结晶器凸弧与凹弧交界,以及弧面与平面过度的区域),液面波动较大。此外,水模型整体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进一步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3)针对热轧板内部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和带状组织问题,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偏析控制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铸坯的晶间偏析在轧制过程中沿轧制方向被拉长后遗传到热轧板中,是带状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冷却强度越大,凝固速度越快,则越有利于偏析控制,当冷却速度大于5K/s时,晶间偏析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采用低过热度、高拉速、二冷前段增强冷却,强化坯壳、后段减缓冷却,抑制穿晶的方法,对中高碳钢的连铸工艺进行了优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铸坯液相末端位置由5.85m延长到了7.9m,柱状晶比例显着降低,中心出现约15%左右的等轴晶,铸坯中心[C]偏析比由1.08降低到1.04,铸坯1/4厚度处的晶间偏析显着减低,产品带状评级≤1级,带状组织超标的问题基本消失。(4)针对武钢CSP生产线热轧板卷的表面纵裂以及结晶器铜板表面裂纹问题,在结晶器漏斗曲面和冷却水缝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低应力和非均匀冷却结晶器技术,结果表明:漏斗形结晶器两个曲面弧交界处坯壳温度不均,造成应力集中,以及水口射流的冲刷造成坯壳减薄,是薄板坯铸坯纵裂纹形成的根源。依据钢种凝固收缩特性,配合铜板打孔式冷却水槽的非均匀布置原则,设计了980-54型结晶器,新型结晶器较原漏斗形结晶器内坯壳应力显着降低,技术推广应用后,中高碳钢裂纹发生率较使用原结晶器降低了65.8%,铜板的平均过钢量达到12.70万吨,寿命较普通铜板提高了33.26%,产品总体裂纹改判率由应用前的0.68%降低到0.14%。

董长征,朱志强,王占武,曾建立,何金平[2](2016)在《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系统的优化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武钢CSP连铸漏钢预报系统(BPS)的构成、原理和应用情况。针对该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参数优化,有效控制了该厂薄板坯铸机的粘连漏钢事故,使粘连漏钢率由2013年前的0.103%降低至2015年的0.012%,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漏钢造成的事故成本。

任飞飞,张慧,王明林[3](2015)在《倒角结晶器的倾角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钢铁研究总院开发的三孔一槽倒角结晶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不同类型倒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的分布,比较分析了倒角角度对倒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倒角面冷却强度及倒角结晶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倒角角度的增大,倒角面的最高温度也随之增大,并且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倒角角度由22°增大到45°时,倒角面的最高温度由280℃升高到342℃,升高了62℃,倒角角度每增大1°,倒角面的最高温度约升高2.7℃;研究表明,倒角结晶器的寿命随倒角角度的增大而降低;倒角角度一般取20°40°为宜;开发大倒角结晶器时,倒角角度不能超过45°;实践证明上述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任飞飞[4](2015)在《倒角结晶器铜板传热过程数值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铸坯的角部横裂纹一直是困扰冶金工作者的重大难题,而倒角结晶器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倒角结晶器研究过程中,偏离角纵裂、结晶器寿命及倒角面水孔结垢是限制倒角结晶器发展的三大重要问题,而这三大问题都与倒角结晶器铜板的传热过程密不可分。本文以钢铁研究总院开发的倒角结晶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倒角结晶器传热过程有限元模型,模拟研究了直角结晶器和不同类型倒角结晶器的传热,倒角结晶器倾角的优化设计和倒角结晶器的实际传热特性,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倒角结晶器相比直角结晶器角部温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角部温度大约提高60℃,而三种不同类型倒角结晶器中,2孔1槽型倒角结晶器窄面铜板冷却效果最好,3孔和3孔1槽型倒角结晶器窄面铜板冷却效果相对较差。随倒角角度的增大,倒角面的最高温度也随之增大,并且倒角面的最高温度随倒角角度基本呈线性变化,对于3孔1槽型倒角结晶器,倒角角度由22°增大到45°时,倒角面的最高温度由275℃增大到342℃,倒角角度每增大1°倒角面的最高温度大约升高2.9℃;对于2孔1槽型倒角结晶器,倒角角度由22°增大到45°时,倒角面的最高温度由271℃增大到338℃,倒角角度每增大1。倒角面的最高温度也大约升高2.9℃。随着倒角角度的增大,倒角结晶器热面最高温度不断升高,镀层耐磨性将会减弱,同时铜板周向温度不均匀性也会增大,导致偏离角纵裂的发生几率越大。六种不同类型的倒角结晶器,倒角面水孔壁和水槽壁的最高温度小于130℃,均不会发生水核沸腾,但倒角角度越大越容易结垢。距弯月面0~300mm,倒角结晶器窄面横向温度分布呈W型,和直角结晶器倒U型温度分布有很大差别;距弯月面300~800mm,角部温度迅速降低,温度分布呈倒U型,和直角结晶器温度分布一致,而宽面温度分布近似呈“弓”型,这和直角结晶器分布一样,角部温度较低,中间温度较高。

张彬[5](2013)在《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原理与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工业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非线性和大滞后特性的传统建模方法与控制策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复杂的工业过程。特别是在炼钢连铸过程中,想要将铸坯品质提升和连铸效率提高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很好地控制钢水液面,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的好坏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结晶器工作状态是非线性的,同时还受到诸如杂质堵塞、拉速改变和结晶器振动等多种时变性因素的干扰,这些都会给控制过程带来困难,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技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同时查阅大量相关控制理论的文献资料。论文提出一种复合型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它采用RBF神经网络和PID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对结晶器钢水液位的平稳控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钢铁冶金连铸过程的生产工艺与涟钢CSP薄板连铸的工艺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过程,对结晶器液位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还分析了CSP连铸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相关软件组成和工业网络通迅的机制。2.对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的设备组成进行系统进行分析,指出了该控制系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现有控制系统在实践生产过程中对于液位控能的表现,指出涟钢CSP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3. 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方法。第一步先采用非监督式学习算法训练出RBF神经网络网络隐层权值。第二步采用梯度下降法训练线性输出的权值,系统的输入参量通过RBF神经网络的训练和自学习后。第三步PID的三个参数整定后直接影响塞棒执行机构的控制,会有三个脉冲信号对应于塞棒驱动马达的正转、停和反转,即对应塞棒的上升、静止和下降三种动作状况。通过Matlab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表现出较小的超调量、较短过渡时间和较小稳态误差的特点。在华菱涟钢CSP生产设备上实验调取以往的生产数据在工业控制机和HMI上模拟生产进行程序实现,RBF神经网络PID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在大扰动下的系统控制响应性能和鲁棒性比正在投入生产的控制系统效果更好。

赵海峰[6](2010)在《薄板坯连铸连轧轧机轴承座管理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生产设备正朝着自动化、集成化、大型化发展,设备结构越来越复杂,在复杂的设备管理中,科学的对设备进行管理非常重要。目前,轧机轴承座管理系统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因此,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生产线轧机轴承座管理系统开发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轴承座管理系统开发设计,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查找、记录、存档。其它部门的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网页直接浏览轴承座修复管理情况,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监测在线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离线检修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在线设备的正常运行。论文从课题的研究背景、轴承座设备管理主要问题、课题的研究意义出发,概述了连铸及连铸连轧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轧机轴承座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影响因素等。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设备运行现状、磨辊车间主体设备情况、轧机轴承座工艺流程、目前轧机轴承座工作检修现状、轧机轴承座构件组成、轧机轴承座检修工艺、存在的问题。对轴承座管理进行了系统开发设计,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进行了开发设计。介绍了VB编程和SQL SEVER 2000数据库,结合邯钢实际,开发设计了轴承座系统软件,通过界面对轴承座系统进行管理。最后对项目进行了总结及研究展望。

邓家青,蔡国章[7](2010)在《谈新形势下备件管理优化战略》文中指出综述珠钢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备件管理特点,针对企业备件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备件管理、降低备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的对策与方法。

方雄[8](2009)在《薄板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及优化》文中提出钢铁冶金连铸过程是钢铁企业的重要工序之一,具有多变量、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特点。连铸结晶器钢水液面的稳定,对于提高钢铁质量、减少生产事故、保证生产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生产过程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如何保证结晶器内钢水液面的稳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涟钢薄板坯连铸机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影响结晶器液位波动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塞棒特性、铸坯宽度与厚度改变、塞棒与水口的材质、拉速、中间包钢水重量、结瘤阻塞/解阻塞、水口熔蚀掉块等。研究了CSP薄板连铸机液位控制系统的设备组成、控制策略,并指出目前采用的带前馈补偿PID控制策略存在的局限性。针对结晶器液位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建立结晶器液位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前馈补偿与模糊PID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塞棒的高低,实现结晶器液位的智能控制。基于涟钢一炼轧厂现有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开发相应的模糊PID控制模块,并运用HMI软件设计控制参数设置界面,建立了带前馈补偿控制的结晶器液位模糊PID控制系统,在涟钢CSP连铸机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动能力,能有效抑制超调,动态响应快,非稳态扰动下的液位波动减小了18.5%,并且提高了稳态控制精度,取得了较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方克明,于延明,薛悦中,侯振,温茂远,白斌,吴铁[9](2009)在《结晶器铜板设计和生产维护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提高结晶器的使用寿命为出发点,对结晶器的设计、铜板材质的选择、铜板镀层的加工方法、足辊支撑、维护标准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针对结晶器铜板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徐惠琴[10](2009)在《宝钢机械厂产品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1世纪,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未来战略的制定上。先要有企业的使命宣言,再制定战略,接着改变结构,也即结构追随战略,战略追随使命。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中,产品战略策划是核心内容。一个有效的产品战略能够激励人们研发出成功的产品,相反,即使是再好的研发努力也会因低效的产品战略而付诸东流。无论是杰出的还是低效的产品战略,它们都是产品研发的起点,都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影响产品的研发。所以,制定正确的产品战略和清晰的产品规划是产品创新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在产品开发之前,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定位,制定前瞻性的、有效的产品规划,以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开发正确的产品,是企业高层、产品管理人员需要提升的关键能力。本文基于系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对产品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释,重点运用PEST. SWOT等方法,对宝钢机械厂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剖析,得出了宝钢机械厂外部发展机会众多,并具备强大的内部优势,应采用发展型战略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周边市场状况分析预测,依据战略选择原则,确定了宝钢机械厂的产品战略,建立了战略模型。然后通过初步探讨了产品战略的实施、控制。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产品战略应作为企业的主要职能战略,企业应适时建立和调整产品战略,适应市场需求,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珠钢CSP结晶器铜板修复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钢CSP结晶器铜板修复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品质钢薄板坯连铸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2.1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现状
        1.2.2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发展
        1.2.3 薄板坯连铸技术的进步
    1.3 薄板坯结晶器流场和温度场
    1.4 薄板坯的冷却和凝固特性
        1.4.1 结晶器传热
        1.4.2 二冷区的凝固传热
        1.4.3 铸坯组织
    1.5 薄板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1.5.1 薄板坯纵裂纹控制技术
        1.5.2 偏析和带状组织控制技术
        1.5.3 漏斗形结晶器技术
    1.6 文献总结及研究内容
        1.6.1 文献总结及研究背景
        1.6.2 现状和主要研究内容
        1.6.3 研究路线
第二章 CSP漏斗形结晶器热流实测与分析
    2.1 结晶器铜板的冷却结构及温度检测方法
        2.1.1 结晶器冷却结构
        2.1.2 结晶器铜板的温度检测方法
    2.2 结晶器传热模型
        2.2.1 CSP结晶器铜板传热模型的导出
        2.2.2 有效换热系数hw,eff的确定
        2.2.3 测温点距铜板冷面距离s的确定
    2.3 结晶器铜板温度检测结果及分析
        2.3.1 铜板温度检测结果
        2.3.2 结晶器热流密度变化规律
        2.3.3 结晶器热面温度分布规律
    2.4 小结
第三章 CSP漏斗形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行为分析
    3.1 结晶器内钢水流动的数值模拟
        3.1.1 基本假设及控制方程
        3.1.2 边界条件
        3.1.3 几何模型
        3.1.4 参数条件
        3.1.5 计算结果和讨论分析
    3.2 结晶器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3.2.1 相似比的确定
        3.2.2 模型与试验装置
        3.2.3 试验方案及试验目的
        3.2.4 试验方法
        3.2.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薄板坯连铸高品质钢偏析控制技术研究
    4.1 薄板坯连铸高品质钢偏析的成因
        4.1.1 偏析的测定方法
        4.1.2 偏析检测结果及分析
    4.2 冷却速度对偏析影响
        4.2.1 试验方案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工艺优化及应用
        4.3.1 板坯连铸凝固过程模拟计算
        4.3.2 二冷配水的优化
    4.4 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
    4.5 小结
第五章 薄板坯低应力和非均匀冷却结晶器技术研究
    5.1 结晶器内凝固坯壳变形的数学模型
        5.1.1 计算基本假设
        5.1.2 描述凝固坯壳变形的控制方程
        5.1.3 边界条件
        5.1.4 计算方法及收敛条件
        5.1.5 计算采用的材料物性参数
        5.1.6 计算几何模型及其参数
    5.2 表面裂纹缺陷形成机理
    5.3 新型低应力结晶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5.3.1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锥度设计及内腔优化研究
        5.3.2 低应力结晶器的设计
        5.3.3 低应力结晶器的现场试验及应用
    5.4 非均匀冷却结晶器技术开发和应用
        5.4.1 非均匀冷却水缝的结构设计
        5.4.2 非均匀冷却结晶器的现场试验及应用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工作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2)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系统的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BPS的构成和特点
    1.1 BPS系统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1.2 粘连异常识别与报警
    1.3 BP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 BPS系统参数优化
    2.1 BPS报警阀值的优化
    2.2 时间持续因子和粘连扩展因子的优化
    2.3 BPS紧急降速后拉速参数的优化
3 优化后的应用效果
4 结语

(3)倒角结晶器的倾角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学模型的建立
    1.1模型的假设
    1.2传热基本方程
    1.3模型与网格划分
    1.4边界条件的确定
        1.4.1初始条件
        1.4.2铜板冷面边界条件
        1.4.3铜板热面边界条件
        1.4.3.1结晶器弯月面热流密度
        1.4.3.2沿结晶器高度瞬时热流密度
    1.5计算参数的选取
2计算结果与分析
3结果讨论
    3.1模拟结果对开发大倒角结晶器的指导
    3.2模拟结果对研究铜板寿命的指导
    3.3模拟结果对生产工艺的指导
4结论

(4)倒角结晶器铜板传热过程数值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结晶器传热行为
        1.1.1 结晶器传热环节
        1.1.2 结晶器传热的影响因素分析
        1.1.3 沿结晶器高度方向热流分布
        1.1.4 直角结晶器和倒角结晶器角部传热研究
    1.2 结晶器内坯壳角部裂纹的形成机理研究
        1.2.1 结晶器内坯壳角部横裂纹的形成机理
        1.2.2 结晶器内坯壳角部纵裂纹的形成机理
        1.2.3 结晶器内坯壳角横裂和角纵裂的影响因素
    1.3 倒角结晶器技术及研究现状
        1.3.1 倒角结晶器技术发展
        1.3.2 倒角结晶器传热的研究
    1.4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5 国内外结晶器传热行为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文献总结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类型倒角结晶器与直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的研究
    2.1 结晶器传热模型的建立
        2.1.1 基本假设
        2.1.2 控制方程
        2.1.3 计算过程中结晶器角缝的处理
    2.2 边界条件的确定
        2.2.1 铜板冷面边界条件
        2.2.2 铜板热面边界条件
    2.3 计算参数的选取
    2.4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2.5 计算结果与分析
        2.5.1 不同类型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分布云图
        2.5.2 不同类型结晶器窄面铜板弯月面温度分布研究
        2.5.3 不同类型结晶器角部弯月面横断面温度分布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倒角结晶器倾角优化设计
    3.1 3孔1槽倒角结晶器倾角优化设计
        3.1.1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
        3.1.2 边界条件的确定
        3.1.3 计算参数的选取
        3.1.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2 2孔1槽型倒角结晶器倾角优化设计
        3.2.1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
        3.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 结果讨论
        3.3.1 温度分布对角纵裂的影响
        3.3.2 温度分布对倒角结晶器铜板寿命的影响
        3.3.3 铜板倒角面水孔和水槽温度分布对结垢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边界条件下倒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数值仿真
    4.1 倒角结晶器铜板实际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4.2 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假设
        4.2.2 传热基本方程
        4.2.3 模型与网格划分
    4.3 计算边界条件的确定
        4.3.1 铜板热面边界条件的确定
        4.3.2 铜板冷面边界条件的确定
    4.4 计算参数的选取
    4.5 铜板热面实际热流密度与拟合热流密度的误差分析
        4.5.1 宽面热流密度误差分析
        4.5.2 窄面热流误差分析
    4.6 计算结果及分析
        4.6.1 倒角结晶器温度场云图
        4.6.2 不同位置铜板横断面温度场分布
        4.6.3 倒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分析
        4.6.4 热流边界条件的选取对铜板温度场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原理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连铸技术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1.3 结晶器液位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PID 控制理论发展现状
    1.5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发展
    1.6 论文构成
第二章 连铸机工艺与控制系统分析
    2.1 连铸工艺过程
    2.2 薄板连铸机控制系统架构与特点
    2.3 CSP 薄板坯连铸工艺特点与关键技术
    2.4 影响结晶器液位的主要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SP 连铸机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
    3.1 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组成
    3.2 CSP 薄板连铸机液位控制问题与难点分析
    3.3 CSP 连铸机液位控制策略分析
    3.4 涟钢结晶器液位控制的局限性
    3.5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优化思想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RBF 神经网络 PID 的液位控制方法
    4.1 结晶器液位系统建模
    4.2 神经网络 PID 控制器设计
    4.3 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 PID 整定
    4.4 RBF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4.5 结晶器液位控制神经网络构造
第五章 RBF 神经网络 PID 参数自整定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1 MATALAB 介绍
    5.2 连铸机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仿真对比
第六章 CSP 结晶器液位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实践
    6.1 1#连铸机结晶器液位 RBF 神经网络 PID 控制系统结构
    6.2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薄板坯连铸连轧轧机轴承座管理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课题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要达到的目标和成果
        1.4.1 课题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课题要达到的目标和成果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
    1.6 文献综述
        1.6.1 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状况
        1.6.2 设备管理的发展现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邯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设备运行现状分析
    2.1 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生产线设备运行现状
        2.1.1 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生产线工艺流程
        2.1.2 磨辊车间主体设备情况
    2.2 轧机轴承座工艺流程
    2.3 轧机轴承座工作检修现状
        2.3.1 轧机轴承座构件组成
        2.3.2 轧机轴承座工作状况
        2.3.3 轧机工作辊(支撑辊)轴承座系统检修工艺
    2.4 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轴承座管理系统开发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功能需求
        3.1.2 系统技术要求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登录系统
        3.3.2 轴承座基本数据项
        3.3.3 轴承座库存数据
        3.3.4 拆卸/安装轴承座
        3.3.5 轴承座在线监测
        3.3.6 编码规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轴承座管理系统实现
    4.1 Visual Basic 6.0介绍
    4.2 SQL Sever 2000数据库介绍
    4.3 管理系统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及研究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7)谈新形势下备件管理优化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备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1. 推行“社会化协作”方式
    2. 实行“货比三家”采购方式
    3. 实施“分类管理”方式
    4. 强制执行“以消定采”方式
二、备件管理现状及分析
    1. 库存品种结构不合理
    2. 备件储备定额制定不科学
    3. ERP系统的编码方法不规范
三、备件管理的优化方式与对策
四、成效

(8)薄板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构成
第二章 连铸机工艺与控制系统分析
    2.1 连铸工艺过程
    2.2 薄板连铸机控制系统架构与特点
        2.2.1 TCS系统功能
        2.2.2 TCS硬件组成
        2.2.3 TCS软件平台
        2.2.4 TCS系统的通信机制
    2.3 CSP薄板坯连铸工艺特点与关键技术
    2.4 影响结晶器液位的主要因素
        2.4.1 不确定性干扰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2.4.2 生产操作对系统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CSP连铸机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
    3.1 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组成
        3.1.1 塞棒执行机构
        3.1.2 液位检测装置
        3.1.3 控制器
    3.2 CSP薄板连铸机液位控制问题与难点分析
        3.2.1 液位控制面临的问题
        3.2.2 液位控制的难点
    3.3 CSP连铸机液位控制策略分析
        3.3.1 控制策略分析
        3.3.2 带前馈补偿的液位控制系统性能
    3.4 涟钢结晶器液位控制的局限性
    3.5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优化思想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糊 PID的液位控制方法
    4.1 结晶器液位系统建模
        4.1.1 系统辩识方法
        4.1.2 结晶器钢水液位模型
    4.2 液位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2.1 传统PID控制性能分析
        4.2.2 模糊自调整的液位PID控制器结构
        4.2.3 模糊论域、量化因子与比例因子选择
        4.2.4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4.2.5 模糊规则库的整定
    4.3 模糊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4.3.1 模糊 PID控制仿真环境
        4.3.2 液位模糊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
        4.3.3 仿真效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CSP结晶器液位模糊控制系统实践
    5.1 1#、2#连铸机结晶器液位复合模糊PID控制系统结构
    5.2 模糊 PID控制器软件设计
        5.2.1 模糊 PID参数的计算与工程处理
        5.2.2 模糊控制模块与HMI界面设计
    5.3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5.3.1 系统的稳态性能
        5.3.2 系统的鲁棒性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宝钢机械厂产品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宝钢机械厂概况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产品战略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的定义及其特征
        2.1.1 企业战略的定义
        2.1.2 企业战略的特征
        2.1.3 企业战略体系
    2.2 产品战略
        2.2.1 产品选择战略
        2.2.2 产品开发战略
    2.3 产品战略的制定过程
        2.3.1 战略诊断分析
        2.3.2 战略形成
        2.3.3 战略实施计划与执行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产业环境分析
        3.2.1 基本状况分析
        3.2.2 六种力量模型
    3.3 竞争环境分析
    3.4 市场分析
        3.4.1 市场需求分析
        3.4.2 市场供给分析
        3.4.3 现有主要市场(顾客)分析
        3.4.4 潜在市场分析
第四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资源分析
        4.1.1 财力资源分析
        4.1.2 人力资源分析
        4.1.3 物力资源分析
        4.1.4 无形资产分析
    4.2 能力分析
        4.2.1 生产能力分析
        4.2.2 设计、研发能力分析
        4.2.3 财务能力分析
        4.2.4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4.2.5 企业管理机制分析
        4.2.6 企业文化建设
    4.3 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4.3.5 SWOT总结
第五章 宝钢机械厂产品战略的制定
    5.1 企业已有的战略目标
    5.2 具体产品战略的制定
第六章 产品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6.1 实施措施
        6.1.1 技术创新策略
        6.1.2 供应链建设策略
        6.1.3 人力资源策略
        6.1.4 管理创新策略
        6.1.5 文化创新策略
        6.1.6 可持续发展策略
    6.2 战略控制
        6.2.1 战略控制体系
        6.2.2 战略控制内容
        6.2.3 战略控制过程
        6.2.4 战略控制方法和方式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珠钢CSP结晶器铜板修复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品质钢薄板坯连铸关键技术研究[D]. 张剑君. 钢铁研究总院, 2019(09)
  • [2]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系统的优化与应用[J]. 董长征,朱志强,王占武,曾建立,何金平. 武钢技术, 2016(06)
  • [3]倒角结晶器的倾角优化设计[J]. 任飞飞,张慧,王明林. 上海金属, 2015(05)
  • [4]倒角结晶器铜板传热过程数值仿真[D]. 任飞飞. 钢铁研究总院, 2015(03)
  • [5]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原理与技术研究[D]. 张彬.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6]薄板坯连铸连轧轧机轴承座管理系统开发[D]. 赵海峰. 河北科技大学, 2010(02)
  • [7]谈新形势下备件管理优化战略[J]. 邓家青,蔡国章.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0(11)
  • [8]薄板连铸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及优化[D]. 方雄. 中南大学, 2009(04)
  • [9]结晶器铜板设计和生产维护技术探讨[J]. 方克明,于延明,薛悦中,侯振,温茂远,白斌,吴铁. 重型机械, 2009(03)
  • [10]宝钢机械厂产品战略研究[D]. 徐惠琴. 东北大学, 2009(04)

标签:;  ;  ;  ;  

竹钢CSP模具铜板修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