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十问”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十问”教学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论文文献综述)

颜国英[1](2020)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实践在西方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是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重要探索方向。与西方不同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实践在在我国仍然是初步的探索阶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其必要性和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学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调研学习,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并进行近一个学期的初中物理课堂观摩学习和教学实践。此次研究分析了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对10名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后,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五个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最后分析了实践效果,结果表明实践过程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为保证实践前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性,以此前近三个月的物理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并随机以其中一次测验的成绩作为前测结果,随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设计,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教学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调查和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会加深,以此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2)关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反思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此促进师生的“共生长”;(3)制定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案例反思框架,以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发展和教学策略为反思的三个维度,细分成[i]-[xv]共15条,教学实践表明,该反思框架对教师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是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尝试,为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积极效果。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真实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在真实课堂上感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了有成效的探索,并摸索出一套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高莹[2](2020)在《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在线支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角色,教师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教育开始走向信息化,如何通过在线方式支持教师的反思实践也引起教育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关注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反思,旨在设计适用于中小学教师反思的在线支持,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支架支持。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了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明确他们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目前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同时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在线支持的需求和功能期待。依托UMU互动学习平台设计并开发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在线支持模式,包含参与者层面、平台支持层面、反思活动层面三大支持层,囊括了教学反思知识性内容微课、教学反思支持工具、资源和案例、教学反思活动等模块,从而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本文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思路与方法,并界定核心概念。第二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详细阐述了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继而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与层次分类、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水平以及教学反思的途径,奠定本文的研究基础。第三章梳理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例如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理论以及知识管理理论中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第四章是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法,对教师反思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反思过程中的支持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在线支持的功能期待。第五章根据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问题,结合一线教师对反思实践的在线支持需求,基于网络平台的特点和教学反思相关理论,设计并开发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在线支持模式。第六章将设计完成的在线支持投入试用,随后对试用教师进行后测和访谈,分析评价在线支持的效果,并根据教师的建议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在线支持的内容。第七章对研究进行总结,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展望。

孙婉茹[3](2020)在《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然而现实中,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却是薄弱的。那么,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什么薄弱?阅读课堂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学语文课堂中隐藏着学生“假阅读”的现象。于是对“假阅读”现象的破解,就成为提升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本论文选择了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这一课题。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对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以及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做了详细的梳理,证实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阅读,强调的都是真阅读。因此,笔者归纳并总结了广义真阅读的基本特征:一,阅读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行为;二,阅读是人类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三,阅读强调阅读主体主动的感知、理解、获得意义。随后,笔者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假阅读”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及反思,发现“假阅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粗浅,对纠正学生的“假阅读”现象没有实际意义。综合以上内容,笔者为判断学生的“假阅读”行为确立了三条标准:一,在课堂教学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不是阅读的主体;二,学生没有在这一阅读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感知和理解;三,学生在阅读后没有获得对其成长有意义的信息。第二部分,笔者就现阶段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围绕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展开,发现中学生确实普遍存在着“假阅读”现象。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学生不是主动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个性的理解、学生阅读后没有获得意义三个层面。就此,笔者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与阅读教学行为存在误区;二,学生对阅读意义的错误理解以及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第三部分,为纠正学生的“假阅读”现象,笔者认为教师的引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提出了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真阅读状态的实践策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应深刻理解阅读的本质。首先,教师应从阅读本质出发,理解阅读教学。其次,教师必须真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第二部分,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进入积极的阅读阅读状态。从树立长久阅读目标、创设情境、创办阅读活动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一些可行性措施;第三部分,教师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教师选择恰当切入点、设计有效问题、运用拓展链接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学生真阅读的具体举措。第四部分,师生同步真阅读,共同成长。提出了师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共同阅读一整本书、相互交流阅读心得的措施,指引学生走向真阅读。

陈卫明[4](2020)在《优化高中历史课堂讲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逐步实施,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之前的历史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师最熟悉的讲授法却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甚至出现官方文件限制讲授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研究怎样去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讲授就是一个颇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历史课堂讲授法运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相关的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讲授法的运用现状,提出优化讲授法运用的策略。本文主要提出要从历史的时间关联和史实关联下手,优化教师的课堂叙述,压缩课堂中讲授所需要的时间,扩充课堂的容量,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形成自身关于相应历史事件的认知。同时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讲授时注重历史学本身的发展逻辑,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学科素养涵养的机会。最后本文通过对课堂实录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提出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涵养和职业素质。同时笔者也通过对课堂的分析发现,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要注意适度讲授,要积极将讲授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这样也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更好地优化课堂讲授。

慎梦颖[5](2018)在《基于“思悟课堂”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以郑州外国语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及新课改的深入,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因此,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学生能力和再到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的转变成为教育改革的共识。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教育改革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10年郑州市教育局提出了“道德课堂”。2011年,郑州外国语学校提出“思悟课堂”教学模式。“思悟课堂”以我校学情为基础,其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是为了“让一个人摆脱对另一个人的依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对老师的依附,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基于“思悟课堂”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绪论:从整体上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与“思悟课堂”相关的研究现状,并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对“思悟课堂”的内涵进行解读,主要体现为以“思”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强调“悟”的重要性,突出学生和教师的悟。第二章: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初中历史学科特点,阐述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相关理论依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思悟课堂”的必要性和开展“思悟课堂”的价值和意义。第三章:基于“思悟课堂”理念和要求,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四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具体教学实践案例。第四章:对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效果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当前“思悟课堂”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唐金彬[6](2013)在《新课程理念下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创新课程体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再到今天的高效课堂的创建,教学改革正践行着实现学生成才、教师发展的重要价值。本文试图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找准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和结症,探寻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创建历史高效课堂存在的困境,并在探索中寻找创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方法、原则及评价机制,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学实践分析高效课堂的特征及实现途径。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课堂效益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撬动并破解教育中的诸多困惑,比如课堂效益低、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师观念落后、课堂组织不力、教学设计缺乏创造性、历史价值评判的偏颇等等问题,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相信本文探索出的教学策略对变革高中历史教学、开阔师生视野、创新教学思维、激活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能力等有积极作用,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杨晶[7](2013)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其具有导向、激励、测评等功能。有效教学是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但是笔者认为现今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规定与新课程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究优化教学目标的方法,为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价值。本文对东莞市几所初中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设计集和搜集到的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及实施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分析,以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找到依据,提出教学目标优化应坚持的原则以及具体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时应采用的措施和路径。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价值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阐述基本概念的界定。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论述,阐述了教学目标的含义,阐释了教学目标的特点和功能及其分类,并简要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演进,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的意义与应坚持的优化原则。第四部分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出现的问题表述及成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出解决对策,阐述教学目标优化的策略,及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第六部分依据教学目标优化的原则与策略对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实例展示。

孙云虹[8](2012)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选修课实施研究 ——以江苏省南京市普通高中为调查对象》文中指出摘要: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教育部制定颁布的高中课改方案要求在普通高中开设历史选修课,这一要求成为此次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色之一。随着各个实验区相继开始进行历史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探索和实践变得日益重要。如何开设好历史选修课,避免和解决历史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达到和实现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已成为此次新课程高中历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酝酿并展开,主要采用开放性访谈、非正式交谈、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调查和研究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选修课开设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综合参考和建议。本论文首先从导论入手,具体阐述了选修课的基本知识,包括涵义、特点、研究的意义、以往国内开设历史选修课的状况以及存在着哪些问题等。紧接着文章切入到新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当中去,剖析课标中的高中历史选修模块及具体要求。文章最后通过问卷发放、调查取果、访谈整理的方式方法,对从调查对象和调查学校得来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找到其不足点、探索出现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并得出综合结论,提出合理建议,指出今后实施高中历史选修课需注意的问题和继续努力的方向。

罗建芬[9](2012)在《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从设置导学提纲,明确学习方向;设置精致讲析,提高课堂实效;设置恰当活动,培养合作意识三个方面就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问题作一探讨。

陈福英[10](2011)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控制与预设,课堂上不善于倾听学生独特的声音和接纳学生新异的思想,学习氛围缺乏一种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而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放手与生成,忽视了预设的存在。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是在人的情感交织下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具有不可完全预见但有着一定审美取向的探究过程。从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分析,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新课程教学中长期而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语文教学围绕既定目标而实施,教师根据总的教学目标、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先预设一定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应立足文本,选准角度,合理整合,科学预设。教学目标的预设具有前瞻性、确定性和统一性。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呈现多元解读,有些预设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生成又具有隐含性、过程性、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事实上,预设与生成建立在统一的哲学基础之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实践主体,其核心是言语认知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两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超越,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教师应站在科学和艺术的角度融合“预设”与“生成”,努力追寻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平衡,在预设时给生成留足空间,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生成,从而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有效教学
        2.1.2 教学有效性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2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2.2.3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4 学习的行为理论
第3章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其策略
    3.1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3.1.1 教师教育观念有待加强
        3.1.2 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3.1.3 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践环节
        3.1.4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沉闷
    3.2 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3.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3.2.2 教书与育人并重,促进学生发展
        3.2.3 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落地开花
        3.2.4 课堂生长的关键,是保护学生好奇心
    3.3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3.3.1 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出发点
        3.3.2 有效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3.3.3 重视实验效果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立足点
        3.3.4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
        3.3.5 精准的教学评价语言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3.4 制定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反思框架
第4章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设计与结果分析
    4.1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设计
        4.1.1 实践目的
        4.1.2 实践方法
        4.1.3 实践时间
        4.1.4 实践对象与测试成绩分析
    4.2 在对照班的实践——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4.3 在实验班的实践——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4.3.1 光现象背景知识
        4.3.2 优化案例设计:光的反射——45亿年的爱情长跑
    4.4 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4.4.1 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4.4.2 教学实践结果及其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小结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的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在线支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教育发展注重教学反思
        (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现有网络平台在线反思支持性不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概念界定
        (一)反思
        (二)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三)教学反思能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教学反思相关研究
        (一)教学反思内涵的研究
        (二)教学反思过程的研究
        (三)教学反思内容的研究
        (四)教学反思水平的研究
        (五)教学反思的视角、方法和方式的相关研究
        (六)关于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教师教学反思现状与在线反思现状的研究
        (一)技术支持教学反思的研究现状
        (二)教师教学反思和在线反思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基础
    一、元认知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反思性实践理论
    四、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的设计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访谈提纲的编制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在线支持设计
    一、在线支持设计概述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原则
        (三)设计流程
    二、在线支持前期分析
        (一)教师需求分析
        (二)教师特征分析
        (三)反思环境分析
        (四)在线支持目标分析
    三、在线支持模式构建
        (一)参与者层面
        (二)平台支持层面
        (三)反思活动层面
    四、平台支持层面内容设计
        (一)知识性内容
        (二)教学反思支持工具
        (三)教学反思资源和案例
    五、反思活动层面设计
        (一)在线反思活动
        (二)线下反思活动
    六、在线支持评价设计
第六章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在线支持实践与改进
    一、实施对象
    二、实施过程
    三、在线支持评价与改进
        (一)线上评价
        (二)线下评价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3 :反思特征问卷
    附录4 :教学反思知识测试(在线测试)
    附录5 :教师满意度问卷
    附录6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在线支持试用评价访谈提纲

(3)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应具备独立阅读能力
        (二)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薄弱
    二、研究意义
        (一)倡导教师从阅读本质出发,理解阅读教学
        (二)引领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真阅读状态
        (三)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假阅读”研究概述
    一、对广义阅读的基本阐释
        (一)“阅读”的词源含义
        (二)《阅读史》中的“阅读”
        (三)广义真阅读的基本特征
    二、语文课程中“阅读”的本质内涵
        (一)语文课程重视学生的书面阅读
        (二)语文课程强调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三)语文课程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长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真阅读
        (一)阅读教学指向引领学生进入真阅读
        (二)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要求的分析
        (三)中学语文新课程指向引领学生进入真阅读
    四、“假阅读”研究概述
        (一)“假阅读”的由来
        (二)对“假阅读”阐释的概述
        (三)对“假阅读”现象研究的反思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二、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数据统计
        (一)中学生阅读行为的总体情况
        (二)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行为调查
        (三)课外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行为调查
    三、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普遍存在
        (二)“假阅读”现象带来的危害
    四、中学生“假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的阅读教学存在误区
        (二)中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存在误区
第三章 教师引领中学生进入真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深刻理解阅读的本质
        (一)教师应从阅读本质出发,理解阅读教学
        (二)教师必须真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进入积极的阅读状态
        (一)教师指导中学生树立长久的阅读目标
        (二)教师创设情境,引导中学生沉淀阅读的心境
        (三)教师创办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师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一)选择恰当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设计有效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三)运用拓展链接,激发学生长久阅读
    四、师生同步真阅读,共同成长
        (一)师生、生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
        (二)师生、生生共同阅读一整本书
        (三)师生、生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附录2 哈师大附中高三学生作文
    附录3 哈师大附中高一学生演讲稿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优化高中历史课堂讲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历史课堂讲授及其优化基础与空间
    (一)历史课堂讲授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二)高中历史课堂讲授问卷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和内容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优化历史课堂讲授的基础
        1.历史教学实践从来离不开讲授
        2.历史教学法研究从未缺少讲授
    (四)优化历史课堂讲授的空间
        1.传统课堂讲授法面临的挑战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实施中的困境
二、优化历史课堂讲授的依据
    (一)学理依据
        1.“静听”的复杂心理过程
        2.历史学科具有叙事性特征
        3.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二)现实依据
        1.社会对叙述能力越来越重视
        2.高考对历史叙述能力有明确考核要求
        3.一线对历史课堂讲授的有益尝试
三、优化历史课堂讲授的目标和策略
    (一)优化历史课堂讲授的目标
        1.优化课堂讲授是为了释放思维训练空间
        2.注重对学生历史观念的塑造
    (二)优化课堂讲授的策略
        1.合理运用多种手段辅助讲授,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
        2.史料呈现与教师讲授并行,扩充课堂容量
四、优化历史课堂讲授的实践尝试
    (一)基于时空关联的教学思考
    (二)基于史实关联的教学思考
    (三)对教学实录的分析
        1.设计思路
        2.优缺点分析
五、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满堂灌”,讲授需适度
    (二)要提高历史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讲授法运用的调查问卷
附录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实录
致谢

(5)基于“思悟课堂”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以郑州外国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思悟课堂”概述
    一、“思悟课堂”内涵
    二、“思悟课堂”的主要特征
        (一) “以思论教”的理念
        (二) “以悟为核心”的目标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发现学习理论
        (三)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四) 高效课堂理论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必然性
        (一) 初中历史课学科特点与学生思悟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对学生思悟能力的要求
        (三)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思悟能力的要求
    三、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意义
        (一)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
        (五) 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人格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基本环节与课例设计
    一、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基本环节
        (一) 引思自悟环节
        (二) 展思纠悟环节
        (三) 促思助悟环节
        (四) 反思明悟环节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课例设计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实践与完善
    一、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实践
        (一) 实验对象
        (二)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思悟”通道
        (二) 课堂问题设置不科学,导致思悟缺乏有效性
        (三) 老师对学生生成性的思悟成果缺乏深入的指导
        (四) 学生的思悟成果没有及时归纳与总结
        (五) 课堂评价偏离“以思论教”
    三、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思悟课堂”的完善策略
        (一) 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思考
        (二)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纠思促思能力,使学生能思考
        (三)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思考
        (四) 完善小组合作探究方法,使学生会思考
        (五) 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乐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致谢

(6)新课程理念下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第一节 新课标“切割”了历史学习内容
    第二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坚守与否定
    第三节 历史课堂教学的花样繁多现象
第二章 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困境
    第一节 历史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历史教师专业信仰与师生执行力困境
    第三节 历史课堂模式存在的困境
第三章 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实践
    第一节 更新史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
    第二节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第三节 高中历史高效课程的创建与实例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的价值意义
        1.1.1 教学目标的优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1.1.2 教学目标的优化实施“三维目标”的需要
        1.1.3 教学目标的优化是实现其课堂实效的需要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教学目标概述
    2.1 教学目标的涵义
    2.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特点
        2.2.1 具有思想政治的方向性
        2.2.2 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2.2.3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色
        2.2.4 具有具体的整体性
        2.2.5 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2.2.6 具有真实的生活性
    2.3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功能
        2.3.1 导向功能
        2.3.2 调控功能
        2.3.3 激励功能
        2.3.4 评价功能
    2.4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演进
    2.5 教学目标的分类
        2.5.1 教学目标相关的目标阐述
        2.5.2 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3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的意义及原则
    3.1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的意义
        3.1.1 有助于实现教学总目标
        3.1.2 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3.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结果
        3.1.4 有助于教学评价
    3.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的原则
        3.2.1 坚持内容全面性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
        3.2.2 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3.2.3 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
        3.2.4 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3.2.5 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3.2.6 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第4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实施出现的问题
        4.1.1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意识淡薄
        4.1.2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表述不完善
        4.1.3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4 教学活动后进行反馈修改方面的问题
    4.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问题原因分析
        4.2.1 内部原因
        4.2.2 外部原因
第5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优化策略
    5.1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的策略
        5.1.1 思想品德教师应加深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5.1.2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陈述的优化策略
        5.1.3 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优化策略
        5.1.4 课后及时对教学目标修改完善
    5.2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6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实例
    6.1 初中7年级下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6.1.1 建立目标体系,解读《课程标准》
        6.1.2 钻研教材,确定课程目标
        6.1.3 学情分析
        6.1.4 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6.1.5 教学目标评价
        6.1.6 修善教学目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选修课实施研究 ——以江苏省南京市普通高中为调查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 历史选修课程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课题的创新性
    四、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历史选修课程概述
    一、历史选修课程的涵义
    二、历史选修课程的特点
第三章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与内容分析
    一、课程结构
    二、课程设置
第四章 对实施高中历史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说明
    二、实施情况
        (一) 南京部分中学选修课设置情况
        (二) 访谈调查问卷的结果
        (三) 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五章 对普通高中开设历史选修课的建议
    一、对学校的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学校历史选修制度
        (二) 完善以校为本的历史选修课教学研究制度
        (三) 合理利用和开发乡土史资源
    二、对教师的建议
        (一) 教师自身的素质需要提高
        (二) 更新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方式
        (三) 挖掘现有的历史选修课教学资源
    三、对学生的建议
        (一) 更新学习观念和学习理念
        (二) 优化学习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9)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置导学提纲, 明确学习方向
二.设置精致讲析, 提高课堂实效
三.设置恰当活动, 培养合作意识
    1.合理设计, 提升情感
    2.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3.明确目的, 把握时机

(10)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构建开放并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1.2.2 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
        1.2.3 促使教师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的研究
        1.3.2 国外的研究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
    2.1 教学目标预设的实质
        2.1.1 教学目标预设的定义
        2.1.2 教学目标预设的特点
    2.2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四种价值取向
        2.2.1 普遍性目标
        2.2.2 行为性目标
        2.2.3 生成性目标
        2.2.4 表现性目标
    2.3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策略
        2.3.1 预设的重构
        2.3.2 预设的原则
        2.3.3 预设的维度
    2.4 新课程背景下三维目标的预设
        2.4.1 三维目标的内涵
        2.4.2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2.4.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三维目标的策略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
    3.1 教学目标生成的实质
        3.1.1 教学目标生成的内涵
        3.1.2 教学目标生成的特点
    3.2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生成的理论基础
        3.2.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思想
        3.2.2 建构主义理论
        3.2.3 人本主义理论
        3.2.4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3.2.5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观
    3.3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生成的现实缺位
        3.3.1 虚假的生成,忽视生成资源的存在
        3.3.2 错误的生成,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
        3.3.3 过度的生成,游离教学的预定目标
    3.4 阅读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
        3.4.1 语文阅读教学中呈现多元解读
        3.4.2 阅读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的策略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关系
    4.1 预设与生成的哲学基础
        4.1.1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主体
        4.1.2 预设与生成的核心是言语认知活动
        4.1.3 预设与生成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
    4.2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4.2.1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
        4.2.2 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超越
        4.2.3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4.3 预设与生成关系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4.3.1 从教学目标来看
        4.3.2 从教学内容来看
        4.3.3 从教学方式来看
        4.3.4 从教学评价来看
    4.4 张扬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平衡的智慧
        4.4.1 精心备课,弹性预设,给生成留足空间
        4.4.2 整合信息,有效引领,尊重文本价值取向
        4.4.3 捕捉生成,因势利导,发展教学机智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 颜国英.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在线支持设计研究[D]. 高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D]. 孙婉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优化高中历史课堂讲授研究[D]. 陈卫明.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思悟课堂”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以郑州外国语学校为例[D]. 慎梦颖.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2)
  • [6]新课程理念下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研究[D]. 唐金彬.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5)
  • [7]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 杨晶.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
  • [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选修课实施研究 ——以江苏省南京市普通高中为调查对象[D]. 孙云虹.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9]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 罗建芬. 文学教育(上), 2012(04)
  • [10]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D]. 陈福英. 赣南师范学院, 2011(04)

标签:;  ;  ;  ;  ;  

新课程背景下的“十问”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