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饲料养鱼技术(连载)

绿色饲料养鱼技术(连载)

一、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1](2021)在《稻虾综合种养及水草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文章结合贵州省铜仁市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养殖技术经验,介绍了养殖场条件、稻田改造要点、水稻种植、小龙虾的日常养殖、病虫害防控,以及轮叶黑藻、伊乐藻的栽培技术,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马凤进[2](2019)在《秦至元时期畜禽饲料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新石器时期家畜诞生的那一刻,饲料也就随之而生。从饲料利用资源角度看,史前牲畜吃的第一口饲料,无论精粗,实质上就可以理解为饲料资源的第一次开发的结果。饲料是牲畜生存和生长的物质基础,因此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饲料资源的开发,这项工作也基本上没有随朝代的更替而停止过。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期,亦是我国古代饲料的一个初步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苜蓿的引进、本土饲料资源的开辟和饲料配方的发明上,更是做出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然而,兼并融合战争对马的空前需求,仍推动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多个巨型牧场相继建立,在继续开辟饲料资源的同时,饲料进入精细化发展,畜禽宜性饲养。而且以往放牧占主要地位的饲养方式已经渐渐被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取代,舍饲比重明显提升。隋唐时代,基本上把前一时代的分裂割据状态扭转了,国家局面相对统一安定,畜牧业由此进入了又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大转变时期。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饲料相关的行业也蓬勃发展。唐代建立了大规模的饲料基地、修订《厩库律》,还打破了苜蓿仅饲御马的前规,加以广泛地种植与利用。尤其史无前例地是,在畜禽的饲养管理上出现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饲料利用标准,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宋代疆域较小,且受战争之累,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远不如前代优越,然而就整体而言,其畜牧业与前代相比某些仍有一定的发展。作为以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元代对畜牧业的重视可想而知,牲畜的饲料和饲喂等大多沿袭前代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明显超越前代的是草场的保护和管理,大型家畜的喂饲以及饲料专管官职的细化,有创造性发展的则是新饲料调制法“三和一缴”的提出、发酵饲料的出现以及淡水鱼饲料的首次记载,这些对后世牲畜的喂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秦至元时期,我国在畜禽饲料利用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在饲料的开发、饲草的利用、饲料的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诸多的经验积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畜牧业乃至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葛雯[3](2018)在《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文中提出饲料作为畜禽的营养来源,是其生长的重要条件。自人类开始圈养畜禽,饲料便应运而生,人们积极探索各类饲料,并在长期实践中优化饲料的加工处理、保存及利用方式,饲料系统因而不断完善。明清时期,畜禽饲料迎来发展迅速的阶段,这主要归因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畜牧业、农学的发展都为其提供了机遇。明清时期饲料的种类迅速增加,人们大力开辟畜禽饲料资源,只要无毒无害且能够饱腹都可作为畜禽的食物。与此同时,饲料加工方式有了较大的发展,首先,人们不再拘泥于过往单一的饲料处理方式,更加普遍的利用发酵法来处理常见的青饲料;其次,饲料配方的应用更加广泛,人们根据畜禽所需的营养将不同饲料进行搭配,促进了畜禽饲料品种的增加。这对于饲料适口性的改良、营养的均衡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的饲料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喂饲畜禽作为饲料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在这一时期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人们逐渐抛却将畜禽作为工具使用的想法,开始提倡与畜禽“互惠互利,力求共赢”的相处模式。农家为实现这一想法,积极探索着自身、环境、科学与畜禽饲料的关系,将畜禽饲料的利用与肥料的使用结合起来,实现了生产资源使用率的优化,创造了古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同时,农民与学者创造性的将中草药加入畜禽饲料中,使得饲料在能够让畜禽饱腹的同时,兼具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的作用,由此畜禽饲料的利用对该时期兽医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方式上更加灵活多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充分代表了古代劳动者们的智慧。而畜禽饲料在明清时期所取得的发展亦带来极为显着的影响。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制约下,根据现有的资源积极筛选合适的畜禽品种,形成富有时代特点的畜牧产业结构。以经济为出发点进行的畜禽养殖带动了家庭畜牧业的发展,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畜牧技术有较大提高。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4](2017)在《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多年来,阆中教育人在局长汤勇的带领下,践行朴素教育理念,追寻幸福教育目标,沿着内涵发展路径,坚持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不落下,让每一所乡村学校都不薄弱,让乡村整体教育都朝着丰富内涵发展,以阆中乡村教育朴素而幸福的良好生态,以及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探索乡村教育的出路、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能否在植根阆中厚重文化底蕴的同时,挣脱"金榜题名,状元高中"世俗观念的束缚,趟出一条区域素质教育推进的路子?

李玉芝[5](2016)在《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现代农林科技园规划研究 ——以平江县嘉义老区农林科技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纵观全球,目前人口增长与农业资源环境恶化成为阻碍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转变过去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去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应对的新挑战。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各类专家学者的关注,将其运用于现代农林科技园区规划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采取文献综述法、归纳总结法、实例研究法,在分析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景观规划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原理,构建现代农林科技园区循环应用模式,并以平江县嘉义老区农林科技园规划对理论研究加以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明晰现代林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农林园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农业循环经济和现代农林科技园的内涵及原则、发展的历史及脉络、层次结构与特征、支撑技术、发展的典型模式等作为切入点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的共同点。二、提出将农业循环经济和现代农林科技园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农林科技园概念,并对该类园区的规划理念及原则、功能结构与分区布局、生态循环模式的营造进行系统规划。园区的规划必须遵循生态循环经济理念,打造产业链模式的农业集成开发综合体园区,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产业生产效益。重点对农林产业类型、农林生态技术、循环利用体系、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科技支撑体系进行详细规划构建,分析不同的体系构建模式,为各类循环经济型农林科技园的建设提供指导。三、以构建的理论作为指导,对平江县嘉义老区农林科技园进行详细的规划,将循环经济型农林科技园理论体系运用到实践案例中,还通过园区物质能量平衡和经济效益估算来验证其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总之,本文将理论结合实践,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林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希望能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李昕升[6](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认为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林其騄[7](2003)在《养鹅现状及有关问题的解答》文中认为本刊收到不少读者来电、来函询问有关养鹅的信息与养鹅技术问题。经稍作归纳 ,特约请养禽专家林其马录教授进行书面解答。为此 ,本刊将分期连载 ,以飨读者。同时竭诚欢迎读者继续来电、来函提出其他问题 ,并提出宝贵意见。

谢忠明[8](2002)在《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水产技术项目 以渔改碱 渔农结合 池塘养鱼技术(二)(连载)》文中提出

顾洪如[9](2000)在《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文中研究指明

顾洪如[10](2000)在《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文中研究指明

二、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1)稻虾综合种养及水草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养管理
    1.1 养殖场条件
    1.2 稻田改造要点
    1.3 水稻种植
    1.4 环境消毒
    1.5 虾苗投放
    1.6 饲喂管理
        1.6.1 日常投喂
        1.6.2 日常管理
    1.7 病害防治
    1.8 轮捕销售
2 水草栽培
    2.1 轮叶黑藻
        2.1.1 特征优势
        2.1.2 再生能力
    2.2 伊乐藻
3 效益产出
4 小结

(2)秦至元时期畜禽饲料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饲料利用
    第一节 秦以前饲料利用概况
    第二节 饲料资源的初步开发
    第三节 苜蓿饲料的引进
    第四节 饲料“配方”的滥觞
    第五节 牧养名家的饲料利用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饲料利用
    第一节 官营牧场饲料区的建立
    第二节 畜禽饲料甄选及利用的精细化
    第三节 饲料加工与管理的精细化
    第四节 舍饲比重影响饲料利用方式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饲料利用
    第一节 饲料管理相关官职及法规的制定
    第二节 规模化饲料基地的建立
    第三节 苜蓿的广泛种植与利用
    第四节 传统饲料利用标准的出现及影响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饲料利用
    第一节 重视草场的保护
    第二节 饲料管理官职的细化
    第三节 大家畜饲料利用的进步
    第四节 畜禽饲料的加工与利用
第五章 秦至元时期饲料利用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节 秦至元时期饲料利用的影响
    第二节 秦至元时期饲料利用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明清时期饲料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明清以前畜禽饲料种类、加工与利用
        一、本土及引进的畜禽饲料品种
        二、饲草栽培和草场保护
        三、畜禽饲料的加工与利用情况
    第二节 明清经济与农学的发展
        一、明清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二、明清农、牧业结构的调整
        三、明清农学的发展
第二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种类及加工技术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畜禽饲料种类
        一、明清时期常用畜禽饲料品种概况
        二、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分类
    第二节 明清畜禽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一、饲料的加工处理方式
        二、饲草的收割与贮存
        三、饲料配方的调制
第三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方式
    第一节 深入精细的饲料喂用方法
        一、牲畜饲料的“标准化”利用
        二、家禽饲料的“肥育”利用法
    第二节 “肥一饲”循环利用方式
        一、产生原因
        二、“肥—饲”循环模式种类
    第三节 中草药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
第四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特点
        一、注重经济效益
        二、关注时令变化
        三、重视畜禽福利
        四、合理分配资源
    第二节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发展的影响
        一、调整了明清畜牧产业结构
        二、改善了明清畜禽产品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肇启于劳动实践基地的乡村味道
虔诚于朴素而又美好的乡村教育
办一所留得住孩子心的乡村学校
做一个有职业幸福感的乡村教育者
还留守儿童一个精心呵护的童年

(5)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现代农林科技园规划研究 ——以平江县嘉义老区农林科技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与自然相处不和谐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1.2 现代持续农林业的兴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1.3.1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1.3.2 农林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1.3.3 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1.3.4 农林科技园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1.4 研究主要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归纳总结法
        1.4.3 实例研究法
    1.5 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循环经济型现代农林科技园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研究
        2.1.1 现代林业
        2.1.2 生态农业
        2.1.3 循环经济
        2.1.4 循环农业
        2.1.5 科技农业
        2.1.6 现代农林园
    2.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研究
        2.2.1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
        2.2.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历史及脉络
        2.2.3 农业循环经济的层次结构与特征
        2.2.4 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
        2.2.5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2.3 现代农林科技园区理论基础研究
        2.3.1 现代农林科技园区的内涵及功能特征
        2.3.2 现代农林科技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2.3.3 现代农林科技园区的分类
        2.3.4 现代农林科技园区与其他园区比较分析
        2.3.5 现代农林科技园区的主要建设发展模式研究
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现代农林科技园整体规划研究
    3.1 循环经济型农林科技园建设的意义
    3.2 循环经济型农林科技园规划理念及原则
        3.2.1 规划思想与定位
        3.2.2 规划原则
    3.3 循环经济型农林科技园功能结构与分区布局
        3.3.1 选址原则
        3.3.2 总体布局
        3.3.3 功能分区
        3.3.4 设施规划
        3.3.5 景观规划
    3.4 现代农林科技园生态循环模式的营造策略
        3.4.1 农林生态技术
        3.4.2 循环利用体系
        3.4.3 清洁能源利用
    3.5 本章小结
4 平江县嘉义老区农林科技园实践研究
    4.1 项目概况
        4.1.1 背景条件分析
        4.1.2 优势分析
    4.2 项目规划构思及定位
        4.2.1 规划构思
        4.2.2 目标定位
    4.3 园区总体规划
        4.3.1 总体布局
        4.3.2 功能分区
        4.3.3 道路交通规划
    4.4 重点产业建设规划
        4.4.1 有机种植业
        4.4.2 生态养殖业
        4.4.3 农产品加工业
        4.4.4 森林文化旅游业
        4.4.5 生态林业
    4.5 科技循环体系详细建设规划
        4.5.1 沼气工程循环利用体系规划
        4.5.2 太阳能利用体系规划
        4.5.3 水循环利用体系规划
    4.6 园区产值核算
        4.6.1 园区食物链循环平衡核算
        4.6.2 园区能源平衡核算
        4.6.3 园区经济产值估算
    4.7 综合效益分析
        4.7.1 生态效益分析
        4.7.2 经济效益分析
        4.7.3 社会效益分析
        4.7.4 生态效益分析
    4.8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论文参考文献)

  • [1]稻虾综合种养及水草栽培技术[J]. 马建. 贵州畜牧兽医, 2021(05)
  • [2]秦至元时期畜禽饲料开发利用研究[D]. 马凤进.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D]. 葛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4]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J].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学术评论, 2017(04)
  • [5]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现代农林科技园规划研究 ——以平江县嘉义老区农林科技园为例[D]. 李玉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6]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养鹅现状及有关问题的解答[J]. 林其騄. 畜牧与兽医, 2003(11)
  • [8]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水产技术项目 以渔改碱 渔农结合 池塘养鱼技术(二)(连载)[J]. 谢忠明. 中国水产, 2002(04)
  • [9]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J]. 顾洪如. 科学养鱼, 2000(06)
  • [10]青饲料养鱼技术(连载)[J]. 顾洪如. 科学养鱼, 2000(05)

标签:;  ;  ;  ;  ;  

绿色饲料养鱼技术(连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