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内翻与脐吻配合输出管可控导尿

阑尾内翻与脐吻配合输出管可控导尿

一、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论文文献综述)

邱晓东[1](2009)在《61例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本院采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61例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9~13 h,术中失血200~1200 ml,平均650 ml。术后未发现尿瘘肠瘘,肠粘连切口和盆腔感染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个月无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新膀胱形态良好。3例混合性癌及1例鳞癌和腺癌患者,在术后8~17个月后因肿癌转移死亡,其余58例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少,术后性功能的恢复良好,尿失禁少,代膀胱贮尿排尿功能良好,无全身电解质紊乱,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

李莲英,廖启清,方素萍[2](2008)在《膀胱全切回结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13例围术期护理》文中认为

范治璐,叶敏,谭秀飞,刘志宇,孙卫兵[3](2006)在《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51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1例(T2N0M037例,T3N0M014例,病理分级Ⅱ~Ⅲ级),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改良Kock回肠膀胱术,包括缩短输入段回肠,重建储尿囊,代膀胱低位与尿道吻合,恢复原有排尿通道。结果51例手术时间5.5~8.5 h,平均6.5 h。术中出血量300~1200 ml,平均650 ml,术中输血3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6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支架管拔除窦道漏尿1例,经再次引流后痊愈;其余44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8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4例,余47例随访8~32个月存活,患者无腰腹胀痛、发热及血尿,B超及泌尿系造影显示储尿囊形态规则.2例患者存在输尿管返流,但无肾功能损害。术后6个月内患者白天均可完全控尿,夜间尿失禁6例。结论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可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理性排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法。

范治璐,叶敏,谭秀飞,刘志宇,孙卫兵[4](2005)在《低压抗反流回肠代膀胱术51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谭秀飞[5](2005)在《正位低压抗返流回肠新膀胱术(附51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能使浸润性膀胱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后从原位排尿的有效术式。方法:对51 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T2、T3期浸润性肿瘤,T1G3肿瘤于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术前病理证实为膀胱腺癌、鳞癌或TURBT 术后1-3 个月内复发且病理级别明显增高者。),无前列腺和后尿道肿瘤侵润,须做膀胱全切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1 岁,平均66 岁),术前行正规肠道准备,连续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麻醉,下腹正中切口,在实施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 行低压抗返流回肠新膀胱术。距回盲部20 厘米处取回肠50 厘米,保留其系膜血供完整性。恢复回肠两断端连续性。将截取的回肠腔内清洗消毒处理后,回肠行“U”字型排列,近端回肠留出8 厘米,紧邻回肠系膜边缘行浆肌层连续缝合,在缝线边2 毫米处纵行切开肠管。可吸收线缝合后壁,肠片缝合成“b”字型新膀胱,双输尿管与输入道回肠作抗返流吻合,最后新膀胱在其最低处开口,直径约5 毫米,将此开口与保留的1 厘米前列腺部尿道行6 针吻合,内置F22 号三腔气囊导尿管支撑,新膀胱前壁与耻骨内壁悬吊固定,这样通过新膀胱低位与尿道保留部分吻合,恢复了原有的排尿通道。术后注意保持新膀胱引流通畅,3 周拔除新膀胱内导尿管,拔管前训练膀胱,夹闭导尿管可维持达1 小时以上后再放尿拔管,继而开始训练自行排尿。术后随诊,定期为1-3 个月,主要行B 超,IVU,常规肾生化等检查。

孙莉,罗冰清,庞芸[6](2003)在《超声鉴别小儿急性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

沈宏峰,聂岁丰,刘贤治[7](2003)在《用阑尾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文中研究指明 2000-01月至2001-09月,我们对3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采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丁红[8](2002)在《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病人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沈宏峰,聂岁丰,刘贤治[9](2002)在《用阑尾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附三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在膀胱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 ,均为多发、浸润肿瘤。男 2例 ,女 1例。年龄 5 2~ 64岁 ,平均 5 8岁。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 ,采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 ,行可控回肠膀胱术。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 ,3例均获随访 ,时间分别为 8个月、15个月、2 6个月 ,效果满意 ,脐部造口隐蔽 ,导尿管插管排尿通畅 ,无尿外溢 ,1例有轻度双肾积水 ,血肌酐、尿素氮均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王晓雄,薛刚,洪宝发,叶林阳,张磊[10](2002)在《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肠膀胱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 17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均为多发、浸润肿瘤。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3~ 6 6岁 ,平均 5 4岁。初发 6例 ,复发 11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 ,采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 ,行可控回肠、回结肠及乙状结肠膀胱术。 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 13例随访 6~ 38个月 ,效果满意 ,脐部造口隐蔽 ,14~ 16F导管插管排尿顺畅 ,无尿外溢 ,2例有轻度肾积水 ,血Cr、BUN均正常。 结论 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肠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二、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论文提纲范文)

(3)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5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手术方法
        1. 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麻醉。
        2. 储尿囊建立:
        3. 输尿管与储尿囊吻合:
        4. 正位排尿通道形成:
结果
讨论

(5)正位低压抗返流回肠新膀胱术(附5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资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正文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6)超声鉴别小儿急性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检测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三、讨论

(8)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病人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全身准备:
        2.1.2 泌尿系准备:
        2.1.3 肠道准备:
        2.1.4 病人心理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2.2.2 引流管的护理:
        2.2.3 加强基础护理:
3 出院指导
4 讨论

(9)用阑尾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附三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1.2.2 回肠储尿囊的形成:
        1.2.3 输尿管与储尿囊的抗返流措施的建立:
        1.2.4 输出道的建立:
2.结果
3.讨论

(10)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手术方法
        1.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2.储尿囊的形成:
        3.输尿管与储尿囊抗返流吻合:
        4.输出道的建立:
结 果
讨 论

四、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论文参考文献)

  • [1]61例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临床研究[J]. 邱晓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2)
  • [2]膀胱全切回结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13例围术期护理[J]. 李莲英,廖启清,方素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08(22)
  • [3]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51例报告[J]. 范治璐,叶敏,谭秀飞,刘志宇,孙卫兵.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12)
  • [4]低压抗反流回肠代膀胱术51例临床分析[J]. 范治璐,叶敏,谭秀飞,刘志宇,孙卫兵. 中华外科杂志, 2005(22)
  • [5]正位低压抗返流回肠新膀胱术(附51例报告)[D]. 谭秀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05(05)
  • [6]超声鉴别小儿急性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 孙莉,罗冰清,庞芸. 上海医学, 2003(08)
  • [7]用阑尾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J]. 沈宏峰,聂岁丰,刘贤治.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3(03)
  • [8]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病人的护理[J]. 丁红. 护理学杂志, 2002(12)
  • [9]用阑尾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附三例报告)[J]. 沈宏峰,聂岁丰,刘贤治. 海南医学, 2002(11)
  • [10]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J]. 王晓雄,薛刚,洪宝发,叶林阳,张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2(01)

标签:;  ;  ;  

阑尾内翻与脐吻配合输出管可控导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