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精神生活问题形成的原因

现代青年精神生活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代青年精神生活中问题形成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罗丹[1](2021)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青年是时代发展中最具活力、创造力的社会群体,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延续的未来领导者和建设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自觉地承担起培养“堪当大任”青年的历史任务,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围绕“为什么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和怎样培养青年”等重要问题,在实践探索中建构起具有中国范式的理论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并以青年心理特点、发展规律、成长成才需求为着眼点,形成了一系列促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论断,不仅为党的青年工作理论注入了新内容,而且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复杂的内外发展环境下,研究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章以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为逻辑布局,对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从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着手,探讨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以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为基点,重点梳理当前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度,运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分析当前围绕该研究主题存在的空白点,提出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二章对青年、青年成长成才的相关概念范畴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厘清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本质和重大意义进行深刻剖析和阐释,为进一步研究明确思路和主体范畴。第三章从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维度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分别从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体因素等多个维度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条件进行了阐释和论述,凸显了其基本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等。第四章从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维度出发,对其形成的理论渊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它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青年成长成才思想、西方文化中的青年成长成才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历史条件而生成的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思想。第五章从横向维度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讲话内容,分析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通过归纳和总结,主要包括:一是以历史担当砥砺青年成长成才;二是以理想信念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三是以“四个自信”激励青年成长成才;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成长成才;五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青年成长成才。第六章总结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特点及意义。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生成发展既凸显了时代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人民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等五个鲜明的特点,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七章探讨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在领导主体方面,应坚持党的领导,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发展环境。在社会力量的整合方面,需凝聚共青团、高校、新媒体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青年成长成才。同时要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基础作用。在个体因素方面,应加强青年的自我教育,激活青年追求全面发展的内在自觉。

马跃[2](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文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寄希望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赋予极高地位,号召新时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堪当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接力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从外部条件来看,我们当前面对的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范围各种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更趋激烈。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升党对青年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消除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毒瘤,避免“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再加之新时代青年出现新的特征变化,以及青年发展存在滞后性的现实要求,党和国家要推动全社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党团组织把青年工作做实、做细,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对于继续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重大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宏观的论证青年作为整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对国家、民族、党以及世界的作用;微观的分析青年作为独立的社会群体在新时代下所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历史研究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分析新时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与方向。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新时代青年身上的优缺点;青年与基层群众的区别与联系。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分析新时代党员队伍结构发生的显着变化。最后,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年理论指导青年工作,助力青年成长成才。论文结构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分析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国外学者青年研究理论与派别,形成对青年学的初步认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青年研究的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和来源。第一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所涉及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诠释。分别对青年、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进行逐一解读。第二部分,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来源,其分为理论来源和文化来源。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观。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也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第三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第一部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面对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要求、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党要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和新时代青年呈现出新的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应运而生。第二部分,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孕育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萌芽阶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探索阶段、以及形成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丰富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提供了实践基础保障。第四章,重点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包括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六点要求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激发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四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新时代要加强党对青年的全面领导,阐述共青团组织在新时代的改革再出发,共青团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团的工作主线,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团的政治责任,将强“三性”去“四化”作为新时代的团改目标。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为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和价值意蕴做铺垫。第五章,重点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三方面的理论特征。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提出“党管青年”原则,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以及“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体现出了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第六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的价值意蕴。理论价值体现为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第七章,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践行活动。一是要举国家之力,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二是要聚社会合力,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三是要提升高校育人水平,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四是要践个人之行,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年运动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总之,通过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根据习近平自身的青年生活经历、多年执政经验与治国理政的青年工作中探索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创新性。二是论文关于近代青年运动文化自觉性的文化来源探究,尤其是分析了五四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影响,体现出创新性。三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四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研究具有创新性。五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路径选择体现出了创新性。

徐瑞矫[3](2020)在《时代新人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未来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就“培养什么人”问题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和行动部署。此后,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反复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对“时代新人”内涵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界定,只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才能是“时代新人”,指明了“时代新人”是我国新历史阶段发展的新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主体。“时代新人”这一概念包含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展现了新时代的育人目标,一经提出就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需要长期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因而,深刻剖析和理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大命题的思想内涵、本质特征、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审慎思考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怎样为党和国家培养好青年一代,怎样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时代新人培养这一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文献分析、多学科交叉、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力图分析如下五个基本命题:一是分析“时代新人是什么”问题。重在厘清时代新人的本质内涵,即新时代要培养的时代新人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历史使命,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标识,以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基本素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青年群体。二是解析“为什么培养时代新人及其历史必然性”问题。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育新人”历史进程的梳理,重点把握各历史时期党关于新人培养的思想发展、实践内容,进而总结与把握中国共产党新人培养的历史经验。三是解析“时代新人培养现状”问题。结合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本文于2018年实证调查获取的1401份有效样本中,利用spss25.0软件分析新时代青年群体的政治观与政治行为、价值观与价值选择、学习观与学习能力、生态观与环保行为、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五方面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时代新人培养中的不足之处。四是剖析“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基本遵循”问题。时代新人培养除了受青年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外部宏观层面的社会现实环境、社会虚拟环境、社会思潮,微观层面的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影响。在这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应明确时代新人培养的基本遵循,即时代新人培养应把握“三有”基本要求,将“六个下功夫”作为努力方向,同时坚持“三结合”的基本原则。五是解析“时代新人培养如何科学实现”的问题,本文从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优化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与营造时代新人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三个层面阐述了对时代新人培养的实现路径。在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层面,提出应着力从唤起青年的自我意识、满足青年发展需求、增强青年主体性能动力、培育青年精神物化能力四方面入手,实现青年对于自身“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这一历史使命的坚信坚守。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应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提升育人效果,以优良家风为助力涵养青年的道德品格,以新媒体为支撑打造网络化育人平台。此外,还应通过推进马克思大众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构筑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自信三方面为时代新人培养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使新时代育人目标提出有声、落地有根、生长有规。

董玉[4](2020)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的未来是青年一代,他们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生力军。国家目前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平稳运行、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状态,他们有着难得的大好机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大显身手。习近平在地方从政时,就以洞悉全局的战略眼光,看到了青年在科技研发、管理治理等方面的才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看到了广大青年群体有足够的能力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多次对他们加油鼓劲、提出希望,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本文主要通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系统归纳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的相关论述,形成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启发当代青年要有所作为。本文从新时代的大背景出发,以习近平对青年在不同场合所做的讲话为依据,深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本文主要由引言和四章内容构成:引言主要在阐述选题背景的基础上,探讨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意义,以求有所创新,为当代青年成长提供借鉴。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该研究的来源,分为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两部分,理论来源主要包括前人对青年的看法和中华优秀文化中有关青年的因素,现实基础主要包括当代青年的主要特征、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及国际趋势。第二章主要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各个阶段进行探求,以其归纳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过程。第三章主要围绕如何开展新时代青年工作、新时代青年如何成为有用人才、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进行教育来开展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政治特征、时代特征、社会价值特征、实干特征,并对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两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总之,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作为一种时代潮流,被越来越多青年人当做一种正确的价值指引,指导着新时代青年态度更加坚定、自律自信、奋发有为。

焦浩源[5](2020)在《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注入着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对教育青年、培养青年、引领青年将个人的成长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经典论述为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青年社会责任感提供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给予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青年社会责任感以历史支撑,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观是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逻辑清晰、内涵丰富。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内核,崇高的爱国精神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基石,高尚的道德品德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表征,过硬的知识本领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支撑,砥砺的奋斗精神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动力,强烈的担当精神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外化。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处理青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交汇处,纵观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战略的思维和历史的眼光审视青年一代,通过辩证的方法和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寄语青年、告诫青年。习近平在论述青年社会责任感时着重强调如何践履新时代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的路径。通过教育强化青年社会责任认知和责任意识内化;为新时代青年塑造社会责任感搭建广泛的实践平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影响、感召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青年树魂立根、打底色等,为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黄冰冰[6](2020)在《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及其对新时代青年发展的启示》文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本质、青年发展特点、青年价值、青年教育目标、青年教育内容、青年发展途径等的科学观点。它对认识青年发展规律、做好新时代青年发展工作、发挥青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基本特征、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的消极影响、青年自身发展的社会困境、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完善、总结三个阶段。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青年个性论、青年成长论、青年教育论、青年道德论和青年情感论。它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阶级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其次,本文结合新时代背景和青年发展的现实,阐述了新时代青年发展的鲜明特征、发展困境及其现实成因。它的鲜明特征主要包括新面貌、新使命和新观念。它的发展困境主要包括青年自身历史定位的模糊化、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青年实践能力的薄弱化和青年自我发展问题的差异化。它的现实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社会环境风险的威胁、青年教育发展的不全面和网络虚拟扩张对青年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回应现实,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指导新时代青年发展工作,从而揭示寻找到新时代解决青年发展困境的路径。它的路径主要包括促进社会经济平衡充分健康发展、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降低社会环境风险、促进青年教育全面发展和加强网络建设和监管。

张玫[7](2020)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研究》文中指出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青年始终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时代的中国处于实现振兴中华的关键时期,新时代青年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既面临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所提供的人生际遇,同时也担负着新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新时代青年成才的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着眼于担负着强国使命的青年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成为人才的问题,对新时代青年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做出引导。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及新时代青年成才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的提出背景、内容及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试图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进行更加系统的理解。第一部分首先明确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青年”和“青年成才”概念进行界定,充分认识青年的成才过程,对相关概念进行准确把握。第二部分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的形成背景分析,明确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所产生的原因,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三个角度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的提出进行探讨,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这一部分是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主要内容的分析,具体分析了新时代青年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成为人才的问题。首先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成才标准是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其次从新时代青年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新时代青年成才路径,从而对新时代青年成才实践做出正确引导。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难点。在明确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形成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华,探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分析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对于马克思主义青年成才思想的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善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其次将新时代青年成才观与党和国家为新时代青年人才创造的发展环境联系起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对于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培养环境、青年人才的选拔以及青年人才的管理具有怎么样的实践价值。

王慧楠[8](2020)在《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文中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异化的主体是人,异化条件下是人的本质的丧失和扭曲,是生命价值遭到贬低。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力显着提高,异化摆脱了生存需要带来的威胁,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广度上更加全面,在深度上更加透彻,尤其是人内心层面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异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又处在价值取向形成、发展和塑造的关键阶段,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稳定、国家民族的复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的思想层面的关注是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青年价值取向的核心关照,对于人的精神解放的追求,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二者的共同目标。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涵、特点、当代表现及其异化消解路径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表现、原因和解决路径之间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密切关联,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异化消解路径可以为纠正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找出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是马克思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表现及影响—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表现—原因分析—路径解决。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为研究对象,总体上把握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文章从异化理论四个规定的基本内容出发,深入诠释总结异化非人性、现实性、对抗性和剥削性的主要特点,进而发现异化在当代社会以物质异化、权力异化、精神异化和社会关系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极易受到异化在当代社会典型表现形式的影响,又受到价值多元、发展失衡、社会转型和理想落差的现实因素的干扰,呈现出物质化、享乐化、矛盾化、孤独化的思想偏差。针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中存在的思想偏差,文章最后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思想引领青年中消解劳动产品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物质化;在坚持劳动价值论,以实践塑造青年中消解劳动活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享乐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青年中消解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矛盾化;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以开放的情怀解放青年中消解人与人相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孤独化。最后,通过异化的消解路径与纠正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实践路径的不谋而合完成马克思异化理论对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透视。

武昕[9](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人民正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行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正在向世界传递怎样的核心价值?作为中国优秀青年代表的大学生,对于国家核心价值观是否自信?这些都是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一方面是对“能担当”的价值观认知和认同程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肯担当”的价值观践行驱动力和意志力的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动力机制,是建立在对价值观高度认知、坚定信仰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标准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大学生担当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并不是“四个自信”之外的第五个自信,而是“四个自信”的价值内核。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针对大学生这一关键群体,对“何为自信”“因何自信”“如何自信”“是否自信”“怎样实现自信”等问题进行追问,是充实大学生精神世界、应对西方价值扩张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四个自信”,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亟待解决的前沿命题。全文除导论、结语以外,共包含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章,前提阐释。围绕“何为自信”的问题,从基本概念、主要维度、核心标准和思想资源四个方面,着重探寻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本质规定。在基本概念的界定上,从价值观的基本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研究的具体语境出发,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动力机制,在性质维度体现为政治自信、在主体维度体现为一种集体自信、在客体维度体现为价值标准自信、在作用维度体现为动力机制。在内容结构方面,从主体、内容、发展和比较四个维度,厘清了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主要内容。在核心标准上,突出价值观自信的实践指向,在认知和践行双重维度,以大学生“能担当”“肯担当”的具体表现为切入,以坚定信仰、模范践行、积极传播三个向度界定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标准。在理论基础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人类社会共识对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基础作用。第二章,逻辑依据。围绕大学生价值观“因何自信”的问题,从历史发展、文化互动和实践指向三重维度,回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必要性问题。在历史依据方面,从社会心态变迁和核心价值观凝练过程入手,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逻辑演绎,着重分析了社会历史现实与价值格局变迁、核心价值观凝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文化依据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在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大众文化与小众文化的互动中得以发生、发展和巩固。在实践依据方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要求出发,聚焦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指向,并以“知”“行”转化的动力为切入点,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实践依据。第三章,要素与机制。聚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生成过程,对其要素、机制和生成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在生成性上,从认知、认同和实践三个大类,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生成的基础要素;并从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的四维机制出发,阐释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发挥作用的主要原理。在此基础上,从群体与个体的价值互动、认知与认同的动态关系、内化与外化的践行推动、自我与他者的价值比较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生成的过程特点。第四章,现状考察。以实证调查的方式回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自信与否”的问题。从全球化语境、市场化背景和信息化时代三个主要趋势入手,研究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时代语境。并依托当前学界丰富的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比照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认知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以典型性案例和现象级事件为抓手,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五种实然样态。最后,结合现状的整体把握,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问题的成因,为解决具体问题奠定了逻辑基础。第五章,培育策略。围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自信“怎样实现”的问题,从主要任务和关键点位上,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提升策略。指出要把握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要求,以“四个引导”为契机明晰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培育的基本任务;要通过对关键队伍、重要环节、重点领域和主要路径的把握,筑牢人才价值引领的协同阵地,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王燕妮[10](2020)在《习近平青年观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青年观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新时代中国社会对于青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代表了当前中国社会看待青年的主流观点,对于青年的发展和青年工作的开展极其重要。文章立足学界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跨学科研究法、历史-逻辑研究法等方法,对习近平青年观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建构。首先,文中对青年的概念及特征、青年观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总体性的对习近平青年观的提出及概念进行了整合,较为完整的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文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的青年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青年思想、国际社会对于青年发展的价值期待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追溯;针对新时代国内外新形势和青年发展的新特点、新挑战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现实依据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追踪;循着优秀家风的熏陶、丰富经历的砥砺和个人智慧的思考对习近平青年观的主体依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文中从关于评价和认识青年的论述、关于关心和培养青年的论述、关于开展青年工作的论述三个方面入手对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归纳。再次,文中围绕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特征和价值,对习近平青年观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价值进行了总括性的归纳和阐述。最后,文中综合运用三大思维,将习近平青年观落到实处,推动实现了习近平青年观的落地和实践。文中五部分关系密切,其中概念界定是基础,形成条件是前提,重要内容是核心,主要特征和价值是现实拓展,实践落地是最终落脚,他们整体构成习近平青年观,对于我们认识青年、培养青年和开展青年工作意义重大,对于深化学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代青年精神生活中问题形成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代青年精神生活中问题形成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解析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青年
        2.1.2 青年成长成才
    2.2 青年成长成才的本质
        2.2.1 青年成长成才是青年教育的核心目标
        2.2.2 青年成长成才是促进青年发展的关键要素
    2.3 青年成长成才的意义
        2.3.1 激活青年的奋斗力量
        2.3.2 增强青年的“四个自信”
        2.3.3 提升青年抵御消极思想侵蚀的能力
        2.3.4 增强青年的能力与本领
3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条件
    3.1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2 国内背景
    3.2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2.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2.3 改革开放的深入
        3.2.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3.3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主体因素
        3.3.1 红色家风的熏陶
        3.3.2 传统文化的底蕴
        3.3.3 知青岁月的淬炼
        3.3.4 地方工作的磨砺
        3.3.5 治国理政的实践
4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成长成才思想是理论基础
        4.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
        4.1.2 列宁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
    4.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成长成才思想是理论支撑
        4.2.1 毛泽东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
        4.2.2 邓小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
        4.2.3 江泽民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
        4.2.4 胡锦涛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
    4.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成长成才思想是理论资源
        4.3.1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青年的价值观
        4.3.2 借助实践教育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4.3.3 引导青年付诸道德实践
    4.4 西方文化中的青年成长成才思想是理论借鉴
        4.4.1 青年的形象与本质
        4.4.2 青年主体性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4.4.3 青年思想教育的理念
5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5.1 以历史担当砥砺青年成长成才
        5.1.1 肯定青年的历史地位
        5.1.2 强调青年的使命担当
        5.1.3 明确青年的时代角色
    5.2 以理想信念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5.2.1 坚定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5.2.2 筑牢青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5.2.3 增强青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3 以“四个自信”激励青年成长成才
        5.3.1 树立青年的道路自信
        5.3.2 加强青年的理论自信
        5.3.3 坚定青年的制度自信
        5.3.4 厚植青年的文化自信
    5.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成长成才
        5.4.1 青年价值目标的教育
        5.4.2 青年价值取向的引领
        5.4.3 青年价值准则的规范
    5.5 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青年成长成才
        5.5.1 涵育青年的爱国情怀
        5.5.2 涵养青年的道德修为
        5.5.3 提升青年的科学文化素养
        5.5.4 增强青年的身心素质与劳动素养
6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要特点及重要意义
    6.1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要特点
        6.1.1 时代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6.1.2 人民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6.1.3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6.1.4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6.1.5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6.2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6.2.1 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最新成果
        6.2.2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6.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青年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6.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6.3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6.3.1 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基本遵循
        6.3.2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
        6.3.3 为青年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6.3.4 为青年全面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7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7.1 发展环境的营造:坚持党的领导
        7.1.1 党的领导是青年工作的基本前提
        7.1.2 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关心爱护
    7.2 社会力量的整合:协同推进青年成长成才
        7.2.1 发挥共青团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作用
        7.2.2 以学校育人优势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7.2.3 依托新媒体信息优势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7.3 家庭优势的发挥: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7.3.1 重塑家庭教育价值观念
        7.3.2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7.4 自我教育的加强:激活青年追求全面发展的内在自觉
        7.4.1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7.4.2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4.3 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7.4.4 努力学习知行合一
        7.4.5 提升道德修养
        7.4.6 加强自我管理提升本领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与来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青年与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2.2.2 列宁的青年观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2.3.1 毛泽东的青年观
        2.3.2 邓小平的青年观
        2.3.3 江泽民的青年观
        2.3.4 胡锦涛的青年观
    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文化根基
        2.4.1 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2.4.2 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
第3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召唤
        3.1.2 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
        3.1.3 新时代需要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3.1.4 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
        3.1.5 新时代青年展现新特征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
        3.2.1 孕育阶段
        3.2.2 萌芽阶段
        3.2.3 探索阶段
        3.2.4 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4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4.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4.1.1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4.1.2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与先锋力量
        4.1.3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4.1.4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4.2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4.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4.2.2 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
        4.2.3 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4.2.4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4.3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
        4.3.1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
        4.3.2 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
        4.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
        4.3.4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青年
        4.3.5 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
    4.4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
        4.4.1 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权
        4.4.2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4.4.3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4.4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4.5 巩固与扩大青年群众基础
        4.4.6 强“三性”去“四化”
第5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
    5.1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5.1.1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5.1.2 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
        5.1.3 继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2 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
        5.2.1 提出“党管青年”原则
        5.2.2 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5.2.3 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
        5.2.4 提出“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5.3 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5.3.1 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
        5.3.2 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
        5.3.3 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
第6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
    6.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6.1.1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
        6.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6.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6.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
        6.2.2 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6.2.3 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
第7章 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
    7.1 举国家之力
        7.1.1 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7.1.2 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7.1.3 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7.2 聚社会合力
        7.2.1 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
        7.2.2 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
        7.2.3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
    7.3 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7.3.1 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7.3.2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3.3 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7.4 践个人之行
        7.4.1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7.4.2 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7.4.3 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3)时代新人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时代新人培养的战略地位
        1.1.2 时代新人培养的现实困境
    1.2 研究的重要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时代新人培养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时代新人的本质内涵
        2.1.1 历史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2.1.2 精神标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3 基本素养: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2 时代新人的主体定位及基本特征
        2.2.1 青年是时代新人的主体
        2.2.2 新时代青年的基本特征
    2.3 时代新人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新人观
        2.3.3 习近平对青年培养的重要论述
3 中国共产党新人培养的历史进程
    3.1 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19-1949)
        3.1.1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思想发展
        3.1.2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历史实践
        3.1.3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主要经验
    3.2 以培养“‘又红又专’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49-1978)
        3.2.1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思想发展
        3.2.2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历史实践
        3.2.3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主要经验
    3.3 以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78—2012)
        3.3.1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发展
        3.3.2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实践
        3.3.3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经验
    3.4 以培养“时代新人”为核心的时期(2012—今)
        3.4.1 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发展
        3.4.2 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实践
        3.4.3 培养“时代新人”的主要经验
4 时代新人培养的实证调查与现状分析
    4.1 时代新人培养现状调研情况说明
        4.1.1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4.2 时代新人培养调研数据研究
        4.2.1 政治观与政治行为
        4.2.2 价值观与价值选择
        4.2.3 学习观与学习状况
        4.2.4 生态观与环保行为
        4.2.5 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
    4.3 时代新人培养现状分析
        4.3.1 时代新人培养的总体情况
        4.3.2 时代新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基本遵循
    5.1 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
        5.1.1 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在影响因素
        5.1.2 时代新人培养的外在影响因素
        5.1.3 影响时代新人培养的矛盾因素
    5.2 时代新人培养的基本遵循
        5.2.1 时代新人应具备“三有”基本要求
        5.2.2 时代新人培养“六个下功夫”的工作方向
        5.2.3 时代新人培养应坚持“三结合”的基本原则
6 时代新人培养的实现路径
    6.1 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
        6.1.1 唤起青年自我意识
        6.1.2 满足青年发展需求
        6.1.3 提升青年主体性能动力
        6.1.4 培养青年精神物化能力
    6.2 优化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
        6.2.1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提高育人效果
        6.2.2 以优良家风为助力涵养青年的道德品格
        6.2.3 以新媒体为支撑打造网络化育人平台
    6.3 营造时代新人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
        6.3.1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增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
        6.3.2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强化对青年的价值引领
        6.3.3 在进一步构筑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自信中培养青年的理论自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时代新人培养状况调查问卷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4)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现状
        (二)国内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青年
        (二)青年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二)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的青年观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关青年的论述
    三、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现实基础
        (一)当代青年的鲜明特征
        (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二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过程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萌芽期
        (一)知青岁月的锻炼
        (二)学习生活的思考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成长期
        (一)基层工作的实践
        (二)脱贫攻坚的感悟
    三、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期
        (一)治国理政的探索
        (二)实现中国梦的使命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工作观
        (一)认识青年
        (二)党管青年
        (三)培养青年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人才观
        (一)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二)培养青年法治人才
        (三)培养青年干部人才
    三、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发展观
        (一)理想远大
        (二)热爱祖国
        (三)担当责任
        (四)砥砺奋斗
        (五)本领过硬
        (六)锤炼品德
    四、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观
        (一)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
        (三)党委教育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特点及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特点
        (一)显着的政治方向引领
        (二)鲜明的时代发展要求
        (三)明确的社会价值引领
        (四)高尚的实践精神品质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以“青年”为主题的索引
致谢
论文着作

(5)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论述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主义青年社会责任观的经典论述
        2.1.1 马克思恩格斯论青年教育
        2.1.2 列宁的青年社会责任观
    2.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
    2.3 中国共产党青年社会责任理论的一脉相承
        2.3.1 毛泽东对青年的真切期待
        2.3.2 邓小平对青年的深情期许
        2.3.3 江泽民对青年的殷切期盼
        2.3.4 胡锦涛对青年的深切期望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论述的基本内涵
    3.1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内核
        3.1.1 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
        3.1.2 新时代青年要牢固确立人生的理想信念
    3.2 崇高的爱国精神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基石
        3.2.1 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
        3.2.2 新 时代青年要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3.3 高尚的道德品德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表征
        3.3.1 道德品德的价值属性
        3.3.2 道德品德的时代要求
        3.3.3 新时代青年要锤炼道德品德
    3.4 过硬的知识本领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支撑
        3.4.1 过硬本领的具体表征
        3.4.2 新时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3.5 砥砺的奋斗精神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动力
        3.5.1 奋斗精神的基本向度
        3.5.2 新时代青年要发扬奋斗精神
    3.6 强烈的担当精神是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外化
        3.6.1 担当精神的基本向度
        3.6.2 新时代青年要发扬担当精神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论述的理论品格
    4.1 思维的战略性
        4.1.1 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把握
        4.1.2 从“三大规律”的战略高度体认
        4.1.3 从“四个伟大”的全局视野中审视
    4.2 眼光的历史性
        4.2.1 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分析
        4.2.2 对近代以来140年的总结
        4.2.3 对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
    4.3 方法的辩证性
        4.3.1 源于实践的理论
        4.3.2 普遍联系的理论
    4.4 价值的人本性
        4.4.1 强化人文关怀,一切为了青年
        4.4.2 话语体系亲和,贴近青年群体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论述的实践路径
    5.1 教育教化,培养责任意识
    5.2 实践养成,内化责任行为
    5.3 典型示范,激发责任共鸣
    5.4 文化熏陶,营造责任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及其对新时代青年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一)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形成背景的研究
        (二) 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三) 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基本内容的研究
        (四) 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基本特点的研究
        (五) 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意义的研究
        (六) 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对青年工作的启示的研究
        二、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一) 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研究
        (二) 有关青年观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的消极影响
        二、 青年自身发展的社会困境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发展
        一、 在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中萌芽
        二、 在关怀青年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三、 在自身实践过程中总结阐发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基本内容
        一、 青年个性论
        (一) 青年个性方面具有的共性特征
        (二) 无产阶级青年个性方面具有的特征
        二、 青年成长论
        三、 青年教育论
        (一) 教育对青年发展具有指向作用
        (二) 青年教育内容和方法应该是全面的
        四、 青年道德论
        (一) 道德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
        (二) 青年应加强道德修养
        五、 青年情感论
        (一) 关于青年爱情的认识
        (二) 关于青年婚姻的认识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基本特征
        一、 显着的阶级性
        二、 鲜明的科学性
        三、 深刻的实践性
        四、 独特的创新性
第四章 新时代青年发展的鲜明特征、发展困境及现实成因
    第一节 新时代青年发展的鲜明特征
        一、 务实、开放、新潮的新面貌
        二、 伟大、特色、崭新的新使命
        三、 主体、民主、先进的新观念
    第二节 新时代青年发展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 青年自身历史定位的模糊化
        二、 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
        三、 青年实践能力的薄弱化
        四、 青年自我发展问题的差异化
    第三节 新时代青年发展困境的现实成因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二、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
        三、 社会环境风险的威胁
        四、 青年教育发展的不全面
        五、 网络虚拟扩张对青年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解决新时代青年发展困境的路径
    第一节 促进社会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一、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青年公平共享发展成果
        二、 构建青年发展机制打造青年发展生态系统
        三、 加大青年社会救助完善青年社会保障系统
    第二节 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坚定青年共产主义信仰明确青年自身历史定位
        二、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化解青年思想边缘化问题
        三、 营造公平公正的文化环境助力青年的思想解放
    第三节 降低社会环境风险
        一、 建立以青年为重心的社会治理结构妥善解决风险问题
        二、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青年社会环境风险
        三、 加强青年社会实践培养青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节 促进青年教育全面发展
        一、 建立全程、全面化的教育机制促进青年教育全面发展
        二、 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力量助力青年教育发展
        三、 促进青年身心和谐塑造青年和谐人格
    第五节 加强网络建设和监管
        一、 进行网络多维治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 推进青年网络阵地建设正确引导青年适应网络
        三、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青年网络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一、 个人简历:
    二、 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7)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青年”的内涵
        1.2.2 青年成才的内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的评价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形成背景
    2.1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国情
        2.1.2 世情
    2.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理论来源
        2.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成才思想
        2.2.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成才思想
        2.2.3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青年成才思想
    2.3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现实基础
        2.3.1 青年时期成才经历
        2.3.2 多年工作经验积累
第3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主要内容
    3.1 新时代青年成才的要求:“三有”青年
        3.1.1 有理想
        3.1.2 有本领
        3.1.3 有担当
    3.2 新时代青年成才路径
        3.2.1 学好知识本领
        3.2.2 锤炼高尚品格
        3.2.3 重视基层实践
        3.2.4 树立创新精神
第4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4.1 理论价值
        4.1.1 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成才思想
        4.1.2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成才思想
        4.1.3 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2 实践价值
        4.2.1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青年人才培养环境
        4.2.2 有助于明确新时代青年人才选拔方向
        4.2.3 有助于创新新时代青年人才管理制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1.3.3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第2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容阐释
    2.1 异化理论的四个规定
        2.1.1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2.1.2 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
        2.1.3 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2.1.4 人与人相异化
    2.2 异化理论的概念解析
        2.2.1 异化理论中“劳动”与“异化”的关系
        2.2.2 异化与对象化、外化、物化概念的关系
        2.2.3 对于“异化”本身的理解
        2.2.4 现代化与异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2.3 异化的主要特点
        2.3.1 主客体间的反客为主展现出颠倒的非人性
        2.3.2 唯物主义的研究立场展现出强大的现实性
        2.3.3 主客体间的高度对立展现出矛盾的对抗性
        2.3.4 利益分化的阶级对立展现出残酷的剥削性
第3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
    3.1 异化的当代表现
        3.1.1 物质异化:劳动产品异化的当代表现
        3.1.2 权力异化:劳动活动异化的当代表现
        3.1.3 精神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的当代表现
        3.1.4 社会关系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的当代表现
    3.2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表现
        3.2.1 青年价值取向的物质化
        3.2.2 青年价值取向的享乐化
        3.2.3 青年价值取向的矛盾化
        3.2.4 青年价值取向的孤独化
    3.3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原因分析
        3.3.1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发展淡化了青年的价值追求
        3.3.2 虚拟空间与现实境遇的强烈反差虚化了青年的实践品格
        3.3.3 价值多元中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弱化了青年的思维能力
        3.3.4 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泛化了青年的主体意识
第4章 异化的消解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纠正
    4.1 消解劳动产品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物质化
        4.1.1 坚持党对青年的领导,加强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
        4.1.2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4.2 消解劳动活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享乐化
        4.2.1 坚持实践对青年的塑造,发扬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
        4.2.2 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引导青年树立创新创造意识
    4.3 消解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矛盾化
        4.3.1 坚持理论对青年的指导,充实青年的精神世界
        4.3.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丰盈主体意识
    4.4 消解人与人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孤独化
        4.4.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4.4.2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引导青年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4.4.3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青年涵养开放的世界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9)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
        (一)全球化时代“去中国化”形势的严峻挑战
        (二)价值观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必然要求
        (三)“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规定
    二、研究综述
        (一)价值观自信研究的兴起与论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应用价值
    四、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研究的前提阐释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基本概念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概念解析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内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主要维度
        (一)价值观实践主体的自信
        (二)价值观基本内涵的自信
        (三)价值观生命力的自信
        (四)价值观优越性的自信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标准
        (一)坚定信仰
        (二)模范践行
        (三)积极传播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思想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守正创新
        (三)人类社会共识性价值的吸收借鉴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逻辑依据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历史逻辑
        (一)历史反思:价值观自信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历史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内容的生成建构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逻辑
        (一)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在比较中催生价值观自信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传承中巩固价值观自信
        (三)大众文化与小众文化:在多维表达中回应价值观自信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实践逻辑
        (一)应实践要求: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为实践助力:为价值观实践的“知”“行”转化提供动力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生成的要素与机制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生成要素
        (一)认知要素
        (二)认同要素
        (三)实践要素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作用机制
        (一)认知机制
        (二)动机机制
        (三)情感机制
        (四)选择机制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生成的过程特点
        (一)在“群体”与“个体”的价值互动中发端
        (二)在“认知”与“认同”的动态关系中提升
        (三)在“内化”与“外化”的践行实践中完善
        (四)在“自我”与“他者”的多维比较中积淀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现状考察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时代语境
        (一)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开放性
        (二)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个人精神世界的务实性
        (三)信息化时代中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的变革性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调研设计与实施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数据分析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实然样态
        (一)客观理性的自信
        (二)虚假盲目的“自信”
        (三)精致利己的“自信”
        (四)媚外卑恭的不自信
        (五)转而“他信”的根本不信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价值观本质认知的不彻底
        (二)价值观实践表现的反差性
        (三)价值观主体精神状态的矛盾
        (四)价值观实现责任感的弱化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培育策略
    一、明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培育的主要任务
        (一)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理性定位自我
        (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彰显精神风貌
        (三)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勇担新人重任
        (四)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激发奋斗热情
    二、聚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培育的重要点位
        (一)以“关键少数”为抓手促进全员协同
        (二)以“重要环节”为切入点促进全过程贯通
        (三)以“重点领域”为阵地促进全方位渗透
        (四)以文化建设为“主要路径”促进价值观全球化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习近平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青年、青年观与习近平青年观概述
    第一节 青年的概念和特征
        一、青年的概念
        二、青年的特征
    第二节 青年观的内涵及作用
        一、青年观的内涵
        二、青年观的作用
    第三节 习近平青年观的提出及概念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提出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概念
第二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二、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的青年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青年思想
        四、国际社会对青年发展的价值期待
    第二节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一、新时代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二、新时代青年[2]成长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挑战
    第三节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主体依据
        一、优秀家风的熏陶
        二、丰富经历的砥砺
        三、个人智慧的思考
第三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评价和认识青年的论述
        一、青年的特点:“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二、青年的地位:“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
        三、青年的使命:“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
    第二节 关于关心和培养青年的论述
        一、注重青年的思想引领
        (一)理想信念是青年人生发展的“总开关”
        (二)价值养成是青年人生航向的“指南针”
        二、注重青年的品格塑造
        (一)奉献精神是提升青年觉悟的“净化器”
        (二)意志品质是砥砺青年奋斗的“原动力”
        三、注重青年的行动践履
        (一)创新创业是青年成就事业的“新引擎”
        (二)群众路线是指引青年方向的“指挥棒”
        四、注重青年的健康成长
        (一)身心健康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地基石”
        (二)勤学苦练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推动器”
    第三节 关于开展青年工作的论述
        一、党的领导是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二、团的改革是青年工作的“最前沿”
        三、高校教育是青年工作的“主阵地”
        四、家庭培养是青年工作的“第一步”
        五、青年修养是青年工作的“驱动力”
第四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特征与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特征
        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二、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
        三、战略性和系统性相统一
    第二节 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时代价值
        三、实践价值
第五章 用习近平青年观指导实践
    第一节 用战略思维审视青年地位
        一、切实发挥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切实发挥青年在全球化推进中的作用
    第二节 用系统思维促进青年成长
        一、在思想上引领:补足精神之“钙”
        二、在品格上塑造:涵养发展之“魂”
        三、在行动上推进:夯实行为之“根”
        四、在健康上着力:筑牢成长之“基”
    第三节 用全局思维开展青年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齐抓共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四、代青年精神生活中问题形成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研究[D]. 罗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D]. 马跃. 吉林大学, 2021(01)
  • [3]时代新人培养研究[D]. 徐瑞矫.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D]. 董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论述研究[D]. 焦浩源.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及其对新时代青年发展的启示[D]. 黄冰冰. 华侨大学, 2020(02)
  • [7]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研究[D]. 张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D]. 王慧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12)
  • [9]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研究[D]. 武昕.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习近平青年观研究[D]. 王燕妮.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现代青年精神生活问题形成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