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信今年年初运营工作部署

上海电信今年年初运营工作部署

一、上海电信今年经营工作部署早(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蔓[1](2020)在《HN联通网格化营销体系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日益饱和的市场需求,中国电信市场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激烈。各电信运营商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增加市场占有份额,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各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自2004年法国电信开始关注并搭建网格化营销体系的平台后,世界各国电信运营商也陆续开始探索研究。亚洲地区以日本、韩国走在了前沿。中国自2007年起各大通信运营商相继推行网格化营销体系。网格化营销管理体系自在各通信运营企业推行后,在实施初期给各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增收效果,论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网格化营销实施后期则呈现出增长疲乏,甚至部分网格有负增长的情况出现,所以对网格化营销体系的深入研究及优化迫在眉睫。中国联通于2014年提出网格化营销体系改革的工作部署后,各省市分公司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及本地市场环境,纷纷开始探索研究适合自己的最优的网格化营销体系。HN联通自2018年实施网格化营销体系改革后也取得可观的成效。但随着用户的可开拓空间减少,市场的日趋饱和,初期营销体系设计的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也慢慢开始浮现出来。本文以HN联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网格化营销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与数据分析,在HN联通运营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该公司在网格化营销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及目前的市场环境,找出问题成因,并从营销网格的划分、网格营销人员的配置、组织架构的调整和营销队伍的组建、业绩评价与薪酬管理及相关支撑保障措施架构的完善等方面,为HN联通网格化营销体系的优化与运用提出了新的改进措施。

孟津宇[2](2019)在《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公司前身隶属于国企--邮电公司,由于网络业务与手机卡业务的分离,因此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于2008年应运而生。随着行业市场逐渐饱和、原材料价格的上调、人力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目前遇到了公司现存内部管理机制、外部营销建设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的问题,即公司现有的发展战略无法引领公司完成总指标。所以,本文力图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为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重新改进设计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作者寻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了PEST宏观外部环境模型、波特五力微观外部环境模型以及SWOT综合分析模型等,对该公司现存内部条件、所处外部环境、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据此分析,找出了该公司发展战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综合运用分析模型和战略理论为公司重新改进设计了“抓机遇、促改革、重建内部管理机制,完成业务转型”的总体发展战略。其中包括:抓住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进入国企的契机,完成公司体制改革。以云南项目为实验案例,借助亨通集团的平台和资金,稳步拓展长期收益的新转型业务的规模,确保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优势地位,提升资金使用率,规避投资风险,重新建立系统的内部管理机制与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达成公司创收总目标,以及完成新转型业务规模化目标。为保证以上战略的有效实施,特为公司制定了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即提升人力建设、降低生产成本且严控生产安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有效的资金保障计划与财务预算、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王洪鑫[3](2019)在《中国联通混改背景下X分公司人效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联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审时度势,抓住资本市场宝贵的时间窗口,顺利展开了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在集团层面进行混合所制改革的示范央企,中国联通在混改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被称之为“落一子而活全局”的混改也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利契机,与BATJ等互联网巨头开始进行业务合作,企业内部各项“改”的工作也开始顺利实施。同时当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如何有效提高企业的人效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寻提升企业人均效能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理论与现实结合,旨在对企业人效提升策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大量有关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业人效提升方面的文献阅读及分析后的梳理,在严格遵守党中央、总公司下发的顶层文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分公司的人效现状进行了解,发现公司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薪酬激励、人才结构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人均劳产率低的现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即转变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再造,构建企业大中台,提升前台生产效能;管理架构优化调整,建造倒三角服务运营体系,实现管理穿透;精简优化组织架构,对企业进行瘦身健体;划小承包激发组织活力,划小单元独立运营,全面赋能,责权利统一;激发个人活力,优化薪酬及晋升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升级,调整人才结构,强大人才队伍。此外,为保证企业人效提升策略的有效实施,本文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先后从加强党建、宣贯企业文化、建立反馈机制、企业资金保障、增加福利提升员工归属感等方面入手,以此来促进企业人效提升策略的顺利实施,加快体制改革、深入优化业务流程细节、激发员工活力,最终实现企业人效的提升。通过此次中国联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对分公司人效提升的研究,企业可以通过体制优化或激励模式的转变来提升人效,同时为保证策略的执行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企业快速改革、稳定运营、更好的发展。

杜鹃[4](2013)在《城市转型中的高新区发展与实践 ——以知识创新社区创智天地为例》文中指出在上海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知识创新社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创智天地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创智天地走出一条依托大学知识创新资源的城区转型之路,探索上海高新区发展、社区与大学、社区与人之间的内在规律,推动软性的城市化、高品质的城市化的发展,引领上海城区转型发展模式,为实现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借鉴意义。首先本文以创智天地为例,阐述城市转型、产业园区发展以及知识创新社区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新区的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描绘了未来的知识经济的社会形态,提出上海城市转型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要有意识的塑造“第三代高新区”的空间环境和社会形态,打造开放和富有活力的知识创新社区环境,吸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知识工作者,为创智天地的实践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通过描绘知识创新社区创智天地“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战略实践过程,分析创智天地的战略策略总结其重要的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适合创智天地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建议,为中国类似的城市转型和产业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易旭明[5](2011)在《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文中认为产业理论认为提升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提升生产要素、创立良好市场环境、扩大国内需求、致力制度创新,那么当下影响电视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制度创新。众多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带来了西方世界的兴起,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政策制度决定着包括电视产业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众多学界、业界人士从理论的角度、实践的角度作出过各种解释,提出了各种不乏价值的制度创新建议,但是政策与实务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以及从不同学科理论研究电视产业得出的结论之间巨大的缝隙还远未弥合。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方法,通过详细考察我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中的系列重大制度创新步骤、分析当下的数字时代制度创新的收益成本,并深入分析了电视产业相关主体各种“需要”和“需求”,就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的决定因素、作用机制、未来变迁方向等问题得出以下观点:一、中央党政机构、地方党政机构、电视台、广告商、投资者以及观众等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是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行动团体”,这些“行动团体”之间的博弈推动着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的过程。市场需求变动是影响制度创新“行动团体”行动收益的直接原因;国内外制度环境变化是影响制度变迁“行动团体”行动成本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同时影响着制度创新行动的收益与成本。根据电视产业制度创新对各个利益主体的调整关系,本文粗略地将创新分为“增量型”制度创新和“存量型”制度创新。“增量型”制度创新由于对原有相关者的既定利益基本不减少,其它相关者利益得到增加,所以制度创新行动相对顺利;“存量型”制度创新则是对既有的利益格局进行一定的调整,此类制度创新则推进缓慢。大致来说,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创新模型可以表示如下:二、市场需求持续扩张,将带来持续的潜在收益,这将成为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的持续动力。“增量型”制度创新将持续、较快地进行,尤其是在新媒体相关业务领域,在意识形态较弱的节目制作领域及其他文化产品生产领域;“存量型”制度创新进展将相对艰难,尤其是在传统电视业态中,在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节目领域。但是在实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地区,在市场需求紧缩的时机中,在善于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的“制度创新企业家”出现的地方,“增量型”制度创新也能取得突破。制度环境的持续变革也将持续改变“行动团体”的行动成本和行动动力。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中,在传统合法性资源基础上经济绩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源的强化,随着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制度环境总体是有利于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但是制度环境变革的速度却充满着不确定性、甚至变革的方向也在短期内也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是我国党政机构对意识形态宣传的认知和需要、对舆论失控风险成本的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行动博弈结果的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存量型”制度创新短期内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从中长期来看加速产业制度创新趋势不可逆转。电视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需求的满足,但是有购买力的需求并不等于观众的全面“需要”。我国目前满足观众更高需要的政治节目、公共节目供应不足,并且相关制度创新在“路径依赖”的格局中处于“无人行动”的窘境。本文论证上述观点的过程是这样的:导论部分介绍了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价值相对混乱的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梳理了电视产业尤其是电视制度及的研究文献以及新制度次级行动团体配合制度创新行动电视需求变动制度环境变革预期纯收益变动初级行动团体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经济学理论基础,阐述了核心概念等。第一章则考察了中国电视创建初期的制度——事业制度,通过详细介绍这种制度决策、执行的过程,并分析了这种制度的特征以及原因。不如此详尽、深入的地察中国电视制度的事业起源,就难以充分理解中国电视产业制度今天的本质。第二章考察了广告经营制度、“四级办”、有线电视制度等“增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经过,并介绍了这个过程中相应的人事、财务制度,以及上海、湖南、贵州制度创新的个案。这些制度创新的过程都是渐进的、边际突破的过程,是各个主体对创新行为成本收益权衡的结果。第三章考察了“治散治滥”、“集团化”、“制播分离”等“存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分析了其中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权衡。第四章从生产能力、消费模式、规模经济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技术的巨大产业潜能,分析了电视产业制度的瓶颈,论证技术革命对党政机构、电视台、投资商等主体的各种利益会带来改变,他们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从而行动动力会发生改变,“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种利益权衡的存在。第五章则更深入的分析了观众复杂的需要结构和以购买力来衡量的市场需求变动,分析了党政机构对政权合法性的深层需要,从而分析了党政机构制度创新行动的动力及其变迁。本文提出判断电视制度效率的最终标准,是否利于全面满足包括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和没有购买力的收视需要,并分析了电视产业化的效率及其边界。结语部分则集中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从国家“赶超战略”实施、政权合法性巩固对宣传有着内在需要的高度论述我国电视宣传任务,这是认识我国电视政治宣传目标及其变动规律有效、有深度的观点创新;(二),在清晰界定外延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综合成本、收益权衡解释历史上的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相对于以往文献仅仅从市场利益的角度论述更有解释力,也有创新价值;(三),从社会原因、技术原因导致电视节目“私人产品”属性强化,从而解释我国电视产业化的原因,论述产业化的合理性及其边界,这是对我国传媒经济研究一个基本概念的理论创新。

薛宁[6](2011)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也是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产业。在这种趋势下,国际电信联盟研究了当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情况,按照当前各国向信息化社会演变的趋势,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即将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数字通信网、以电话网(包括移动通信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网和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融合建设为统一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互联、互操作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使人们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地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及服务。本文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对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文章第三部分从三网融合的概念、国外三网融合的演变和中国三网运营的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三网融合发展的现状。本文第四部分分析了三网融合后电信产业的发展特征。文章第四部分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竞争合作策略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和寡占模型对电信产业上下游企业和同业间的竞合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策略下总体收益高于竞争策略。

李真[7](2011)在《联想乐Phone手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3G时代的到来,作为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承载工具——3G手机日益成为各运营商在新格局角逐的主要战场。包含手机厂商、运营商、渠道商在内的整个手机产业链无不把各自的3G手机业务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基于此,国内联想集团联手中国联通推出的3G智能终端——乐Phone,如何制定出一套适合的营销策略,突出国内外知名品牌手机的的重重包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乐Phone手机营销过程中所处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竞争环境(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以及联通华盛公司自身内部环境(公司愿景和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接着以iPhone为假想敌,对乐Phone手机的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定了目标市场,并经行市场定位;基于选定的目标市场,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以及销售渠道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并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实施的相关保障措施。最后对乐Phone手机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反馈,为进一步改善和修正市场营销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力求在乐Phone手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指引下,为联通华盛公司辽宁办事处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积极的建议,并对其他3G销售商在制定3G时代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李猛[8](2008)在《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上庞大的内容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平台。但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大家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在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也被各种不良内容侵蚀着,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更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有害的、不健康的东西所危害。如何确保在人们利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免受不良内容的干扰,正日益引起重视。针对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访问需要有基于用户的细化、量化的控制管理策略,确保能够正确、安全、高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要求,讯迅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电信运营商可通过部署该“绿色”产品,实现:1.互联网信息过滤功能:可以自动拦截、屏蔽互联网内的不良信息,如黄、赌、毒、邪教等网站,为用户创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2.“父子帐号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普通ADSL帐号(父帐号)上网不受限制访问网站,同时可以管理一个特殊的帐号(子帐号)来限制孩子上网访问。3.提供了电信运营商发展增值服务的渠道,提高了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和利润。该产品已被浙江电信、上海电信、河南网通、广东电信、河北网通、北京联通、吉林网通、赛尔网络、重庆网通、辽宁网通、天津网通、山西网通、黑龙江网通、洛阳广电、湖北电信、贵州电信等数十家电信运营商使用。本文首先说明了中国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其次讨论了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然后介绍了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最后介绍了介绍该系统的价值和自己在该系统实现中的体会。本论文所讨论的内容可作为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一个应用,也可为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参考。

朱敏[9](2007)在《电信网络资源管理在通信企业中的作用》文中认为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网络资源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各运营商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网络资源是获得市场的基础所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企业的资源管理现状,建立与之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研究制定管理方法,让资源管理发挥出实际的效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施网络资源管理的目的、作用入手,并结合本企业现状及其他省市先进经验,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如: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实施资源清查的方法,运用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动态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本文的最后简述了本企业实施资源管理后取得的效果及对下一步资源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昊青[10](2005)在《中国·企业·媒介 ——转型期间中国大众媒介与企业发展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播活动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大众媒介如何担负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类似的问题早已引起了中国大陆传播学者和传播业者的广泛关注。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中国企业群体发展的迫切性及其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吸引了各个领域的研究视线。本论文关心的焦点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大众媒介如何促进中国企业群体的发展? 论文要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解释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特定环境中,大众媒介与中国企业群体之间的关系演变;二是借助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解释,将研究视野引导至大众媒介与企业的发展,进一步阐释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间,大众媒介如何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特定的互动作用下完成其促进企业群体发展的使命。 论文的研究思路基本采用了施拉姆的发展传播学研究框架,即从国家传播系统的建设,传播活动的展开和传播内容的使用三个层面上展开对发展信息流通情况的考察。全文分三篇完成,上篇是有关论文主题的理论考察,中篇是一则针对三个层面展开的以“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一全国性的发展议程为例的专题研究,在这三个层面里,政府、媒介和企业分别是三种传播力量和主体,也是三个层次研究展开的研究对象。下篇是关于“上海大众媒介和企业发展关系研究”企业典型调查的综合性分析报告。 论文的目的是在理论上探索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和国家发展的中国媒介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路径,并尝试研究以转型和发展为背景的中国媒介与企业关系的演变,以期对在中国进行媒介与社会关系和媒介与国家发展之类的研究提供目前尚未完整的基础思考。

二、上海电信今年经营工作部署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电信今年经营工作部署早(论文提纲范文)

(1)HN联通网格化营销体系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网格化营销相关概念
        2.1.1 网格
        2.1.2 网格技术
        2.1.3 网格化管理
        2.1.4 网格化营销
        2.1.5 营销体系
        2.1.6 市场细分
    2.2 网格化营销文献综述
第3章 HN联通公司营销环境现状分析
    3.1 HN联通公司基本情况
        3.1.1 公司概况及发展历程
        3.1.2 主要产品
    3.2 HN联通公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HN联通公司市场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3.3.1 优势(S)
        3.3.2 劣势(W)
        3.3.3 机会(O)
        3.3.4 威胁(T)
        3.3.5 SWOT矩阵
第4章 HN联通公司网格化体系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网格化营销体系的试行历程
    4.2 网格化营销现状
        4.2.1 主要指标收入与趋势
        4.2.2 各类型网格收入及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4.2.3 行业网格移动业务收入主要指标评价
        4.2.4 各营销网格新增收入完成情况
    4.3 网格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
        4.3.1 营销网格划分存在的问题
        4.3.2 网格营销人员配置问题
        4.3.3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4.3.4 相关支撑保障措施不完善的问题
第5章 HN联通公司网格化营销体系的优化
    5.1 营销网格的科学划分
        5.1.1 营销网格划分优化原则
        5.1.2 营销网格划分思路
    5.2 营销网格内的人员配置优化
        5.2.1 合理配置网格人员,优化营销网格
        5.2.2 网格经理选聘
        5.2.3 集团代理渠道招募
    5.3 绩效考核与激励优化
        5.3.1 优化网格经理、客户经理业绩考核指标
        5.3.2 员工的薪酬激励优化原则
    5.4 相关支撑系统保障措施完善
        5.4.1 提升政企支撑能力
        5.4.2 建立营销网格服务支撑系统
        5.4.3 构建政企客户前后台一体的网络建设支撑体系
        5.4.4 建立工单穿透支撑服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2.1 公司概况
    2.2 公司现状分析
    2.3 公司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2.3.1 战略方向方面问题
        2.3.2 人力资源方面问题
        2.3.3 公司运营方面问题
        2.3.4 企业文化方面问题
    2.4 问题成因分析
        2.4.1 公司决策层制定的战略不符合企业发展步伐
        2.4.2 公司决策层现代管理意识淡薄
        2.4.3 公司决策层管理观念老化
        2.4.4 公司管理者企业管理能力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及SWOT综合分析
    3.1 PEST宏观外部环境模型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波特五力微观外部环境模型分析
        3.2.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3.2.2 潜在竞争者分析
        3.2.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2.4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3.2.5 替代品分析
    3.3 SWOT综合分析
        3.3.1 公司具有的自身优势
        3.3.2 公司具有的自身劣势
        3.3.3 公司面临的机会
        3.3.4 公司面临的威胁
        3.3.5 SO、WO、ST、WT战略组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4.1 公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的选择
        4.1.1 公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确立
        4.1.2 发展战略目标确定
        4.1.3 发展战略原则选择
        4.1.4 发展战略定位
    4.2 总体战略制定
        4.2.1 总体战略规划
        4.2.2 总体战略确定
        4.2.3 多元化战略制定
    4.3 职能战略制定
        4.3.1 生产运营型职能战略
        4.3.2 资源保障型职能战略
        4.3.3 战略支持型职能战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5.1 提升人力资源建设与保障能力
    5.2 降低施工成本与严控施工安全
    5.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4 重塑内部管理机制
    5.5 优化资源配置与推进信息技术革新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联通混改背景下X分公司人效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人效相关概述
        2.1.1 人效管理的内涵
        2.1.2 人效相关概念
        2.1.3 人效的特点
        2.1.4 影响企业人效的因素
        2.1.5 衡量及提升企业人效的常用方法
    2.2 人效管理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中国联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总况及X分公司人效现状
    3.1 中国联通公司混改总况及要求
        3.1.1 中国联通简介
        3.1.2 中国联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总况
        3.1.3 中国联通集团混改对分公司的要求
    3.2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现状
第四章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组织结构臃肿
    4.2 员工对薪酬激励考核感知不明显
    4.3 人员供给需求不匹配
    4.4 中国联通混改为X分公司人效提升带来的影响及问题
第五章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提升方案设计
    5.1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提升方案的思路
    5.2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提升方案的原则
    5.3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提升方案的目标
    5.4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提升方案的主要内容
        5.4.1 业务流程再造策略
        5.4.2 管理架构优化调整策略
        5.4.3 精简优化组织架构策略
        5.4.4 激发组织活力策略
        5.4.5 激发个人活力策略
        5.4.6 人力资源体系升级策略
第六章 中国联通X分公司人效提升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国企党建工作
    6.2 扎实推进文化兴企
    6.3 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6.4 企业资金保障
    6.5 企业福利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问卷

(4)城市转型中的高新区发展与实践 ——以知识创新社区创智天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框架
2 知识创新社区发展的相关理论
    2.1 城市转型与产业园区发展相关理论
    2.2 我国高新区发展趋势
    2.3 科技园区的普遍特征和原则
    2.4 未来的知识经济的社会形态
    2.5 知识创新社区理论发展研究
        2.5.1 社区研究(Community)
        2.5.2 大学与社区
        2.5.3 人的性格与社区的关系
        2.5.4 知识创新社区范畴的界定
    2.6 三区联动的理论发展研究
        2.6.1 经济学理论
        2.6.2 社会学理论
    2.7 知识创新社区的规划模式
    2.8 本章小结
3 知识创新社区创智天地的实践过程
    3.1 杨浦区“三区联动”战略简述
    3.2 创智天地“三区联动”战略发展简述
    3.3 创智天地的区位优势
    3.4 “三区联动”的战略发展现实审视
        3.4.1 空间形态融合
        3.4.2 合作关系建立
        3.4.3 知识产业聚集
        3.4.4 联动机制构建
        3.4.5 创新文化培育
    3.5 本章小结
4 创智天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4.1 创智天地“三区联动”战略发展的优势
        4.1.1 知识创新效应溢出
        4.1.2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4.1.3 管理架构基本形成
        4.1.4 开发模式优势比较
        4.1.5 运营服务品牌共赢
        4.1.6 国际资源信息共享
    4.2 问题及策略
        4.2.1 联动行为方式的房地产和土地开发路径依赖
        4.2.2 联动支持的制度化程度低
        4.2.3 联动发展的外部资源少
        4.2.4 人才引进的障碍多
    4.3 外部环境总体扫描
    4.4 内部融合治理总体扫描
    4.5 本章小结
5 创智天地“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战略发展策略建议
    5.1 形成“三区融合”的合作关系和协同机制
        5.1.1 培养认同感和归属感
        5.1.2 建立共同的愿景
        5.1.3 形成共同参与和投入的意识
        5.1.4 体现大学与城区融合的意义
    5.2 拓展“联动发展”的行为方式
        5.2.1 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
        5.2.2 大学资源潜力的充分利用
    5.3 深化“三区联动”商业模式
    5.4 探索持续融合的制度建设
        5.4.1 主体成员联动
        5.4.2 关键人物引领
        5.4.3 联动成果评估
        5.4.4 成立融合联动的组织架构
    5.5 知识创新社区发展与实践的启示
        5.5.1 在联动行为方式上形成多元化
        5.5.2 在联动激励机制上给予内生式增长的动力源
        5.5.3 在融合模式上深化协同演进的发展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背景扫描:令人“纠结”的中国电视
    二 研究对象:中国电视产业制度
    三 问题提出:制度变迁的因素、趋势
    四 选题意义:实践探索理论探讨
    五 文献综述:成果众多矛盾突出
    六 研究方法:历史、文本及制度理论
    七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适用性评述
    八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电视事业制度起源
    第一节 “十七年”时期电视概况
        一 中国电视诞生
        二 曲折发展之路
        三 电视任务与内容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第二节 “文革”时期电视军管制度
        一 制度环境剧变
        二 极“左”的电视任务、内容
        三 电视建设进展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五 个案透视电视制度
    第三节 “两年徘徊”时期电视制度
        一 制度环境变革
        二 电视任务、内容
        三 观众需求扩张
    第四节 电视事业制度均衡分析
        一 制度环境基础
        二 早期电视制度特征
        三 需求均衡评析
第二章 “增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广告经营制度创新
        一 电视需求的扩张与转型
        二 广告产生过程
        三 持续争议、持续创新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二节“四级办”的扩张之路
        一 需求扩张加速
        二 “初级行动团体”制度决策
        三 “次级行动团体”制度实施
        四 政策与对策
        五 制度博弈非均衡
    第三节 有线电视的兴建与“收编”
        一 市场需求升级
        二 有线电视兴建
        三 有线电视政策变迁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四节 产业增长中的制度均衡
        一 财政、人事制度变迁
        二 聚焦制度创新个案
        三 制度均衡分析
        四 “增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三章 “存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治散治滥”、“集团化”
        一 电视节目需求背景
        二 “治散治滥”的决策与实施
        三 “集团化”的决策与实施
    第二节 “制播分离”制度创新
        一 制播分离决策“走走停停”
        二 制播分离实施“因地制宜”
    第三节 产业整合中的制度均衡
        一 制度环境变更
        二 制度均衡分析
        三 “存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四章 新技术下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数字电视的产业潜能
        一 生产能力提升
        二 消费模式拓展
        三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四 世界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第二节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及政策
        一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
        二 传统电视产业进入蜕变期
        三 中国数字电视制度瓶颈
        四 制度瓶颈的产业症状
    第三节 “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博弈
        一 “三网融合”的提出、纷争、停滞
        二 “三网融合”的缓慢演进
        三 国家强力推动三网融合
        四 “三网融合”中的利益权衡
    第四节 数字时代中国电视制度成本收益权衡
        一 党政机构制度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二 国有电视台制度成本收益分析
        三 投资商执行制度成本收益比较
        四 潜在收益与行动团体
第五章 “需要”、“需求”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观众为什么需要电视?
        一 理论中的观众需要
        二 生理型收视需要
        三 社会型收视需要
        四 发展型收视需要
        五 收视需要的结构
        六 收视需要的变化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社会需要
        一 电视的功能与效果
        二 观众收视需要结构
        三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
        四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需要”与“需求”
        一 观众需要与需求变动
        二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变革
        三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四 社会投资机构需要
    第四节 “产业化”:满足需要的效率与边界
        一 制度效率取决于产品属性
        二 电视事业制度效率评价
        三 产业制度提升效率原因
        四 产业化及其社会边界
        五 观众需要满足了吗?
结语 制度窘境——如何走出“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
2 与本论文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相关理论
        2.1.1 SPC 范式
        2.1.2 产业融合
    2.2 博弈论
        2.2.1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2.2.2 博弈均衡
    2.3 竞争战略相关理论
        2.3.1 波特五力模型
        2.3.2 三大一般性战略
3 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三网融合概述
        3.1.1 三网融合的涵义
        3.1.2 三网融合的具体体现
        3.1.3 技术的融合
        3.1.4 业务的融合
        3.1.5 行业的融合
        3.1.6 终端的融合
    3.2 国外三网融合演进与分析
        3.2.1 美国三网融合演进与分析
        3.2.2 欧盟三网融合演进与分析
    3.3 中国三网运营与竞争现状分析
        3.3.1 电信网运营现状分析
        3.3.2 广播电视网运营现状分析
        3.3.3 互联网运营现状分析
        3.3.4 中国三网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4 三网融合后的产业特征分析
    4.1 三网融合下的全业务运营
    4.2 三网独立资源优势与互补分析
        4.2.1 电信在三网融合中的优势与劣势
        4.2.2 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优势与劣势
    4.3 三网融合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4.3.1 三网融合的规模经济分析
        4.3.2 三网融合的范围经济分析
    4.4 政府对运营商的管制策略
        4.4.1 政府产业政策与管制机制
        4.4.2 政府的不对称管制策略
5 基于三网融合的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研究
    5.1 基于三网融合的电信产业价值链分析
    5.2 电信运营商与产业上下游的竞合策略研究
        5.2.1 竞合策略研究模型建立
        5.2.2 电信运营商与产业上下游竞合策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5.3 电信产业同业运营商的竞合策略研究
        5.3.1 电信同业运营商竞合策略模型建立
        5.3.2 电信产业同业运营商竞合策略伯特兰德寡占模型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7)联想乐Phone手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企业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论文研究思路
2 乐Phone手机市场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竞争环境分析
        2.2.1 市场占有率分析
        2.2.2 竞争对手分析
    2.3 内部环境分析
        2.3.1 公司愿景
        2.3.2 组织架构
3 乐Phone手机的目标市场选择
    3.1 市场细分
    3.2 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4 乐Phone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4.1 产品策略
    4.2 价格策略
    4.3 促销策略
    4.4 销售渠道策略
5 市场营销实施的保障体系
    5.1 上市工作拆解及时间进度安排
    5.2 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管理
    5.3 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管理
6 乐Phone上市后的销售表现及市场反应
    6.1 上市后销售情况分析及竞品市场份额变化
        6.1.1 上市后销售情况分析
        6.1.2 竞品市场份额变化
    6.2 渠道规划及市场策略的实际表现
    6.3 竞品在营销政策上的应对与反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开发背景
    1.2 课题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互联网在我国使用情况等背景知识
    2.1 互联网在我国的使用情况
        2.1.1 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数据
        2.1.2 青少年学生群体上网状况
    2.2 国家相关政策
    2.3 实现互联网过滤的解决方案
        2.3.1 用户端控制
        2.3.2 访问路径中的控制
        2.3.3 父子帐号的实现
第三章 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
    3.1 OSI参考模型
        3.1.1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
        3.1.2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3.2 TCP/IP参考模型
        3.2.1 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3.2.2 TCP/IP报文格式
        3.2.3 TCP连接建立、释放时的握手过程
    3.3 WWW服务与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
        3.3.1 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
        3.3.2 HTTP消息格式
        3.3.3 用户—服务器交互
第四章 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结构
    4.2 硬件设计
        4.2.1 Compact PCI硬件平台
        4.2.2 XSCALE架构的IXP425 CPU处理模块
    4.3 软件设计
    4.4 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
        4.4.1 Linux包捕获机制
        4.4.2 Linux包伪装原理
第五章 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硬件实现
        5.1.1 系统管理引擎
        5.1.2 过滤引擎
        5.1.3 数据包捕捉引擎
    5.2 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软件实现
        5.2.1 系统的组成
        5.2.2 核心过滤子系统的实现
        5.2.3 模块介绍
        5.2.4 关键数据结构介绍
    5.3 系统整合
第六章 产品价值和工作心得
    6.1 产品价值
        6.1.1 上海电信
        6.1.2 浙江电信
        6.1.3 赛尔网络
    6.2 工作心得
    6.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电信网络资源管理在通信企业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资源管理的目标
    1.2 网络资源管理的内容
    1.3 网络资源管理对象
    1.4 实施资源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1.5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南宁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南宁电信网络资源掌握的情况
    2.2 资源管理机制
    2.3 资源利用情况
    2.4 目前资源管理系统及模式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中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3.1 静态资源普查
    3.2 计算机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3.3 建立资源管理组织架构
    3.4 应用推广
    3.5 适应市场转型的要求
第四章 其他省市开展资源集中管理的经验
    4.1 资源管理在上海的应用
    4.2 四川实施经验
    4.3 福建电信资源管理经验
    4.4 集团公司对资源系统指导意见
        4.4.1 实施资源资中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4.2 实施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
        4.4.3 IT系统定位
第五章 南宁电信分公司资源集中管理的实施办法
    5.1 历史资源静态清查
    5.2 建立资源动态管理办法
        5.2.1 树立资源动态管理的核心理念
        5.2.2 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流程的总体设计原则
        5.2.3 建立资源动态管理的模式
    5.3 引入资源生命周期管理
    5.4 建立与资源生命周期相对应的资源管理流程
    5.5 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5.6 关注资源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共享
    5.7 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六章 南宁分公司在资源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
    6.1 网络资源利用率大副提高
    6.2 提高了市场响应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6.3 疏理了内部响应流程,加强了部门间的联系
    6.4 提升了管理和决策能力
    6.5 提高了企业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
    6.6 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员工素质的提高
第七章 下一步资源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7.1 资源管理的远景
        7.1.1 资源管理系统的远景目标
        7.1.2 服务开通系统的远景目标
    7.2 下一步资源系统面临的挑战
    7.3 资源系统综合信息的提供功能亟待体现
    7.4 提供资源服务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八章 小结
    8.1 为业务开通提供准确的资源数据
    8.2 为其他系统提供准确的资源/配置数据
    8.3 为了综合的资产统计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国·企业·媒介 ——转型期间中国大众媒介与企业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s
前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与写作计划
    一、关于“以传播促发展”的传播学学术理想
    二、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焦点
    三、三个层面、三元主体和研究方法
上篇 传播——非经济性发展力量的本土愿景:以大众媒介促进中国企业发展为目标
    第一节 中国·企业·传媒——以发展为目标的理论考察
        一、转型和发展——新时期社会科学研究的总语境和中国传播学研究个性
        二、媒介与社会的三个乐章——变革中国家的新闻媒介功能
    第二节 不同制度场域里的企业与传媒
        一、西方传播学视野里的企业与传媒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传媒
        三、主体身份和自主理性——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群体的发展使命
    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群体和大众媒介
        一、制度变迁中三元传播机制建构的可能性
        二、企业传播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特点
        三、转型期间传媒与企业关系的演变
    结语:互为环境,互动发展——以共同发展为使命的中国传媒与企业
中篇 经济转型期间的国家信息传播系统和企业发展——“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传播专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传播专题研究背景
        一、变革的需要和研究价值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历程和现状
    第二部分 经济转轨期间的传播与发展——“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传播专题研究
        第一节 社会传播系统与国家发展
        专题研究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中国社会传播系统
        一、政府:国家发展议程传播的第一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政府
        二、政府:转型期间国家创新运动中的第一传播力量
        第二节 促发展中求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媒介活动
        专题研究二、媒介系统发展和国家发展——以上海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产业类报纸结构性发展关系为例
        (一) 上海信息化建设要求和上海信息产业类报纸传播特点
        (二) 上海信息化建设发展和上海信息产业类报纸发展
        专题研究三、伙伴式的创新代理机构:国家创新运动中的媒介活动——以《计算机世界》企业信息化联盟为例
        一、背景介绍以及《计算机世界》的任务
        二、企业信息化联盟和其他工作
        三、企业信息化联盟的现状以及政府的作用
        第三节 从中心化扩散系统中的配角到非中心化扩散系统中的主角: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企业群体——以“斯达模式”的扩散为例
        专题研究四、完全的市场竞争和不完全的扩散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传播中的企业群体
        一、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目标和职责
        二、中心化扩散系统和非中心化扩散系统的效果分析
        三、被动接受中主动寻求:企业信息化工程扩散系统中的企业群体——以“斯达模式”的扩散为例
    结语:三个层次三元力量——中国创新传播运动中的政府、媒介、企业
    附录
下篇 互为环境 互动发展——中国传媒和企业发展关系研究暨“上海大众媒介和企业发展关系”调查综合分析
研究背景
    第一节 新经济 新课题——上海大众媒介与企业发展关系研究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和问题的设计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第二节 关注媒介、期待媒介——“上海大众媒介与企业发展关系研究”调查典型企业选
        典型企业一:成长中的国营中小型企业——上海东方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典型企业二、活跃的民营/私营企业——上海华龙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典型企业三、中小型海外独资企业——艾茜伊鞋业有限公司
        典型企业四、老牌独资企业——可口可乐(上海)公司
    第三节主要发现
        一、企业对大众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
        二、大众媒介与企业发展决策关系
        三、企业与大众媒介关系的处理
    结语:大众媒介怎样做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一个企业和媒介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四、上海电信今年经营工作部署早(论文参考文献)

  • [1]HN联通网格化营销体系的优化研究[D]. 陈小蔓. 海南大学, 2020(06)
  • [2]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孟津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3]中国联通混改背景下X分公司人效提升策略研究[D]. 王洪鑫. 西北大学, 2019(12)
  • [4]城市转型中的高新区发展与实践 ——以知识创新社区创智天地为例[D]. 杜鹃. 复旦大学, 2013(03)
  • [5]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 易旭明. 上海大学, 2011(11)
  • [6]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研究[D]. 薛宁.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7]联想乐Phone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 李真.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 [8]互联网访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猛.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9]电信网络资源管理在通信企业中的作用[D]. 朱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10]中国·企业·媒介 ——转型期间中国大众媒介与企业发展关系研究[D]. 王昊青. 复旦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上海电信今年年初运营工作部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