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五个需要”

小语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五个需要”

一、小语课堂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五需”(论文文献综述)

张萌[1](2021)在《小学语文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研究 ——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诗,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主要文学体裁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长期以来,儿童诗的教学存在教师重视度不够、教学方法有偏差、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一种的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环节中以读促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阅读、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协同发展。长期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多用于长短篇精读课文,较少运用于儿童诗的教学。本文通过对扬州Y小学的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就儿童诗教学中的现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儿童诗教学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将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本论文研究对于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一定内容的理性思考,对其基本内涵以及教学中所蕴含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并且对儿童诗教学现状中学生、教师、教材等进行了相应分析。依照教学的环节,分析了解各学段学生儿童诗学习的现状。对此现状提出儿童诗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可行性,以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设计;通过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可以证实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的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训练学生读写能力。不仅可以验证“读写结合”在儿童诗教学中充分运用的合理性,而且为教师进行儿童诗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丹阳[2](2021)在《后疫情时代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及其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转课堂作为一个信息时代中的新兴事物,其引入和应用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探索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实施在线教学的举措虽是一种无奈,但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在线教育从无到有的过程里,我们的教学环境在不断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推广普及翻转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其能力水平是完成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探索数学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评价,对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有直接作用。本文对后疫情时代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构成及其评价体系展开研究,主要包括:(1)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了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面临的实施困境、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新尝试等研究现状;同时对翻转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2)在对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面临的实施困境、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文献,教学评价及教学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实施翻转教学的意义与态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科研的能力几方面提出了初中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能力要求,并探究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翻转课堂教学能力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核心和基础的观点。(3)以教学活动的意识与态度、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六个环节为基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初中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结果表明:不同教龄、学历及不同城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均存在差异,后疫情时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较高,且各能力指标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4)构建了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并据此编制了翻转课堂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评量表;为确定各指标权重,构造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模型;邀请22位教育专家参与问卷调查生成判断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可以根据权重计算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综合得分。

冯连丁[3](2021)在《初中语文新手教师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研究》文中认为新手语文教师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以有3年教龄以内的新手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语文教师小说的文本解读能力现状。问卷调查不同年级、不同教龄的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性;通过收集名师、新手教师的课堂实录,整理小说课堂教学内容及对应的表征方式,阐释教师们课堂实施能力的特点;通过访谈大致了解新手教师面临的文本解读困境,分析新手教师文本解读方法的来源,并探究这些来源对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最后建构新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体系,提出一些文本解读能力提升的策略,希望为教师提供有益参考。全文由四章组成。引言。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新手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阐释。语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文本解读能力的基础,笔者将学科教学知识与文本解读能力相联系,对文本解读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阐释,其中文本解读能力按教学阶段分为课前准备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课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小说是语文教材的体裁之一,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学习小说需要关注小说文体的独特性、文本内涵的多元性、语言文字的审美价值等等,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至关重要。第二章主要对新手语文教师小说文本解读各项能力要素进行阐释,对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来源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新手语文教师在小说文本解读时所面临的困境,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教龄语文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性。第三章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教师的小说课堂实施能力进行研究。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选择4位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其中有3位名师(余映潮、王君、徐杰)和1位新手教师,了解教师们课堂小说教学的内容及对应的表征方式,分析名师和新手教师在文本解读时的异同,了解新手教师文本解读的特点。选择两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初中新手语文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关于小说教学的一些想法,探究新手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生成与发展。第四章探究新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结构体系与提升策略。拓展有效路径、运用科学方法等方面架构起提高新手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体系,从职前、职后等方面提出教师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的策略,为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林丛珊[4](2020)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文中指出基于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变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内在要求,网络课程资源逐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参考与借鉴,关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问题,不仅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更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信息化教育又普遍为学生所认知。因此,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用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完善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有重要意义。网络课程资源即信息化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下位概念,结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将课程资源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方便获得的资源,扩大了课程资源的来源,突破了课程资源使用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并且以“校本化”为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必要条件,在遵循国家课程的意志之上,根据学校具体条件及学生发展情况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作为拓展性的资料随意补充给学生,也不是利用多媒体照搬课本内容,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迎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网络课程资源的范围与内容十分复杂,而对其应用还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检索、梳理文献,对文献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从而将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本研究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总结与实际调查。本研究笔者选取山东省Q市的一所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由于山东大部分小学并没有普及“智慧课堂”,所以笔者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具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与校园网的学校,具有普遍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当前网络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这是由于教师在选择网络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庞杂、付费以及与更新速度慢等;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方面,学校对于教学资源库的认识趋向片面化,未认识到当前建设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占用了教师过多的精力,教师对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方面,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在课上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形式单一化,这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素养有直接联系;还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于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关。针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对SECI模型的研究,与网络课程资源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基于SECI模型建立起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的模型,分别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四个方面,分别是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最终的应用结果又重新成为教师的个体知识,即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过程是螺旋上升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基于SECI模型建构的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型又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针对当前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学生与家长层面以及课堂教学层面的相关对策。不断提升既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等,对整个系统中不同角色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成梦娇[5](2020)在《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S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汉语拼音教学是整个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最新的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第六条明确提到:“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并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提到“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近年来,关于汉语拼音教学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关于针对方言地区的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文献资料较少,只有个别对少数民族地区、广东闽南地区、安徽湖南地区以及对外汉语的研究,而这些论文缺乏乏系统性,整体感也不强,大家的关注点都不在一起,都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本文以方言地区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内S小学为例,对其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调查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录音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调查了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和其影响因素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总体水平不佳:教学目标设计忽略方言背景,教学内容组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趣味融合,教学评价方式少、未评价错误多以及教学效果一般。(2)方言背景下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学习规律:易错声母的发音和含该声母的拼读音节的发音关系不大;对于该地方言中没有的音节,学生的认知与拼读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字母、声调、拼读方法、拼读、拼写等学习效果相互之间普遍成正相关关系。(3)新手教师比老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更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汉语拼音的书写错误更多,老教师比新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更加不足、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单一、未评价的错误也更多以及普通话水平也较差,更喜欢使用方言上课。(4)方言背景下汉语拼音教学更侧重于对拼音字形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的听力和发音教学。(5)教师的自身汉语拼音素质和专研精神影响其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态度;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对教师的培训态度影响着教师的汉语拼音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家长的素质与态度对学生拼音学习效果有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1)加强对方言地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对方言背景下汉语拼音教学的认识,提高其汉语拼音水平、普通话能力和拼音教学能力。(2)成立教学研究小组,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设计水平。(3)重视环境影响,创造有利的汉语拼音学习环境。(4)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协助教师提高学生汉语拼音教学效果。

王琴转[6](2020)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汉中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更是已经影响并改造了众多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互联网+教育”的提出与普及更是为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产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广泛应用对教育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创新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要求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答疑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新时代下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做出有益尝试。本论文的绪论部分,陈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一章是研究的文献综述,共分为两节,分别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找出作者本篇论文的立足点。第二章讲述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章讲述了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四章讲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案以及可行性。第四章讲述了翻转课堂的特征和目的。第五章是翻转课堂应用于英语教学的五大理论基础。第六章讲述了翻转课堂的研究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分析。本章共有四节,第一节是研究对象分析,第二节是实施前流程以及结果分析,第三节是实施中流程以及结果分析,第四节为实施后流程以及结果分析。本章旨在通过文献分析法、抽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比了汉中某中学高二17、18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多种方面的情况以及前测、后测的成绩,力求证实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操作性。第七章讲述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的三大优势,并对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最后是本次研究的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袁晓玲[7](2020)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化研究 ——以南京梅山一小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时代的来临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对教育产生影响,智慧课堂正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后的产物,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智慧课堂更加适应当下时代的背景,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新技术的支撑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智慧课堂不仅仅是课堂中的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特征,使智慧课堂打破教室空间和排课时间的局限,使师生在教学过程的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互动教学。本文以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调查分析南京市梅山一小语文智慧课堂实施现状,梳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智慧课堂实施条件不足、智慧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效能发挥不佳等问题;并分析了学校领导重视不足、经费限制、教师专业限制及教师经验不足,课堂互动设备的不足、教师观念未能转变,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制能力的缺乏等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优化措施:完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实施条件、优化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激发学生智慧课堂学习效能。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信息教育与智慧课堂研究的理论体系,为同类学校语文智慧课堂的实施提供借鉴。

戴秀云[8](2020)在《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和国内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师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依靠在职教师培训和职后发展的环节,更依赖于职前培养的环节。开展反思性学习,提升师范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既有利于师范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养成,更为日后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培养学生奠定基础。受国际反思型教师培养教育思潮的影响和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探索本土化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研究不断涌现,但相比于开始时间较早的美国、英国等,无论是在培养政策和计划制定上、还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实施上均存在很多不足,相对应的师范生反思性能力培养策略更不多见。本研究围绕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探索有效培养师范生反思性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6级和2017级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1)不同教学方法对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的差别,(2)师范生的学习预期对反思性能力培养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的实施,检验不同教学方法在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中的效果,寻找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特点及优缺点,探明师范生本身的学习预期和主动性在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从而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经验参考,为高师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在本研究中,首先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国外和国内有关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现状以及“同课异构”和“案例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反思型教师和师范生反思能力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其次,展开了对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并展示了研究结果,结果包括两个年级师范生的成绩绩点比较,他们对课程学习预期的比较以及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在反思性学习效果方面产生的差异结果;再次,根据研究数据从两个年级师范生对课程的预期和反思性学习效果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反思,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发现,两个年级的师范生在反思性学习能力测验的结果上存在显着差异,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法的2016级表现出更好的反思能力。这一结果可能与两种教学方法运用的完整性和两个年级师范生的学习预期存在差异有关。本研究表明,反思性学习的效果依赖于反思性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且受到学生学习预期的影响。

张誉予[9](2019)在《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式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途径。如何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里提出要“重视问题教学”,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问题式教学从21世纪初引入我国中小学课堂,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因此在新课标颁布的背景下,研究问题式教学在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时的有效性问题,对进一步指导新课改后的中学地理课堂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文从“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入手,结合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式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地理核心素养”与“问题式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关系界定为起点,课堂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为基本方法,结合专家咨询、地理核心素养要素体系和问题式教学的环节作为主要依据,构建了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观察量表,并运用该量表对高中实际课堂和教学设计进行了观察、诊断和分析,发现了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时,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因此,本研究对于改进问题式教学实施,进阶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梳理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基本方案。第二部分:基本理论。对“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及“问题式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关系进行界定,并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科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问题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第三部分:基本方法。为课堂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构建基本工具: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评价量表,该量表以地理核心素养要素体系和问题式教学环节为主要依据,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最终制定。第四部分:现状分析。对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式教学培养现状展开调查。该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研究主题,对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的样本进行筛选和确定,利用有效性评价量表进行观察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可供借鉴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教学建议的提出。针对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时,问题式教学存在的低效问题,提出三大教学建议:第一,问题发现要以学生为本,地理情境的创设应具有丰富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提问的空间;第二,问题解决过程要注重教师的跟进和引导,提升四个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的途径具有多样性;第三,问题式教学环节要完整,落实好评价反思和迁移应用环节。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概述了本篇论文的基本结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问题式教学和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期望。

郑宇晴[10](2018)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儿童哲学教育的行动研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儿童哲学教育是由美国着名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马修·李普曼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末创建的。儿童哲学教育是一种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对话的方式,采取“做”哲学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自从引进我国以来,中国学者不断探索和创新儿童哲学理论及相关问题,在教育领域得到了一些应用与发展,儿童哲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与儿童哲学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挖掘语文课文中的哲学元素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在了解以往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基础上,运用行动研究法,选取X校四年级三个班级进行实验,共计进行了三轮儿童哲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行动研究。实验教学全程运用对话理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融入主体哲学中的人的主动性精神,重点与学生讨论生命哲学中的主体性精神。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融入加缪哲学中的反抗精神,通过与学生讨论这些生命哲学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第三轮行动研究设计时,强化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在讨论相关问题时所使用的思维方式。通过三轮的行动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将儿童哲学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转变教师观念,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其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假设、归纳、反思等思维方式;有利于通过哲学思考为教师提供教学创新点;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提升语文教学品质。三轮的行动研究,笔者不断地探索,找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哲学教育思想在文本资源和培养目标上的契合点,进而总结出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方面的实施策略,为后续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次行动研究最大的收获在于发现儿童哲学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激励笔者有信心进一步探寻将儿童哲学思想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小语课堂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五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语课堂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五需”(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研究 ——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儿童诗教学现状研究
        (二) 儿童诗教学设计研究
        (三) “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四) 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一章 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研究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儿童诗
        (二) “读写结合”
        (三) 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二、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研究中的理论基础
        (一) 迁移理论——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与适用条件
        (一) 可行性
        (二) 适用条件
    四、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二) 教学设计的主体设计
第二章 儿童诗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
        (一) 学习者调查设计
        (二) 学习者的结果分析
    二、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 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二) 教学过程分析
        (三) 教学评价分析
        (四) 教学反思分析
第三章 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 教材分析
        (三) 教学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 练笔交流,创设情境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写法
        (三) 析读课文,以读促写
        (四) 想象秋声,留白扩写
        (五) 课堂小结,仿写诗歌
    三、教学评价设计
        (一) 教学评价的对象
        (二) 教学评价的方式
第四章 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及反思
    一、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实施
        (一) 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二) 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二、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 提高了学生学习童诗的兴趣
        (二) 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体验
        (三) 训练了学生朗读与写作能力
    三、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实施的不足之处
        (一) 教师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当
        (二) 教师的课堂评价内容不细致
        (三) 学生的仿写语言缺少生动性
    四、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 “读写结合”在儿童诗教学中运用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 “读写结合”在儿童诗教学中运用要有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三) “读写结合”在儿童诗教学中运用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积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后疫情时代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及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翻转教学在我国面临的瓶颈
        1.1.2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尝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翻转课堂
        2.1.2 教学能力
        2.1.3 教学能力评价
    2.2 研究综述
        2.2.1 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2.2.2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2.2.3 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
第3章 初中数学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求
    3.1 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3.1.1 意识与态度
        3.1.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1.3 教学设计能力
        3.1.4 教学组织能力
        3.1.5 教学评价能力
        3.1.6 教学科研能力
    3.2 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第4章 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
    4.1 研究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调查设计与实施
    4.4 调查的结果分析
        4.4.1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4.2 问卷的分析与总结
第5章 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
    5.1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5.1.1 一级指标构建
        5.1.2 二级指标构建
        5.1.3 测评量表的确定
    5.2 评价模型
        5.2.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5.2.2 构建判断矩阵
    5.3 初中数学翻转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调查研究
        5.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5.3.2 确定评价综合得分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后疫情时代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
附录 B 翻转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问卷
附录 C APH的 MATLAB实现
附录 D 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测评量表
致谢

(3)初中语文新手教师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全球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与挑战
        3.语文学科角度对提高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期待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现状
        1.文献检索
        2.文献数据整理与分析
        3.文献概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一、新手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新手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内涵
        1.新手教师
        2.文本解读能力
    (二)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构成要素
        1.文本的学科知识体系
        2.语文学科教学知识
        3.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构成要素
    (三)语文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内涵
        1.小说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选篇情况
        3.语文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二、语文新手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
        1.问卷的基本构成
        2.问卷的编制修改过程与试验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问卷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二)课前准备能力的情况
        1.课前准备能力的总体情况
        2.均值检验
    (三)课堂实施能力的情况
        1.课堂实施能力的总体情况
        2.均值检验
    (四)课后反思能力的情况
        1.课后反思能力的总体情况
        2.课后反思内容的频次
    (五)教学研究能力的情况
        1.教学研究能力的总体情况
        2.均值检验
    (六)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来源的情况
        1.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来源总体情况
        2.均值检验
三、新手语文教师与名师小说文本解读的比较分析
    (一)课堂实录评析
        1.余映潮的教学内容及表征方式
        2.王君的教学内容及表征方式
        3.徐杰的教学内容及表征方式
        4.新手教师的教学内容及表征方式
    (二)访谈资料分析
        1.新手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式
        2.评价好的小说课的标准
        3.新手教师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
        4.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来源
四、新手语文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新手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结构体系
    (二)提高新手语文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途径
        1.构建完善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促进文本解读能力发展
        2.设置教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有效性
        3.了解新手教师面临的困境,增强专业培训的针对性
        4.提高日常工作质量,实现专业能力发展最大价值
        5.重视教师的个人因素
        6.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语文教师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二级维度的单个题目与二级维度总计相关性的统计表
    附录三:《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附录四:新手教师《我的叔叔于勒》的教案
    附录五:访谈提纲
    附录六:教师A访谈记录
致谢

(4)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3.将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刻不容缓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案例分析法
        3.访谈法
        4.课堂观察法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非正式学习理论
        3.系统科学方法论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及原则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
        1.网络课程资源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2.网络课程资源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助推力
        3.网络课程资源是未来课堂教学的指向标
        4.网络课程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三、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分析
        1.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现状
        2.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现状
        3.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现状
    (三)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网络课程资源的质与量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实施之间的矛盾
        3.资源应用形式单一化与教学环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4.学生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与缺乏教师合理引导之间的矛盾
四、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与对策建议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前端分析
        1.学情分析
        2.语文学科特点分析
        3.支撑模型分析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构建
        1.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
        2.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
        3.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
        4.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
    (三)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1.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2.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3.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
        4.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
        5.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五、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5)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2.2 语言输出假说理论
    2.3 刻意训练理论
    2.4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5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2.6 杜威“做中学”理论
第三章 淮安方言概况
    3.1 淮安概况
    3.2 淮安方言体系
    3.3 淮安市S小学概况
第四章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设计与实施
    4.2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
    4.3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影响因素现状
第五章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分析及讨论
    5.1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学习规律分析
    5.2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5.3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方言背景下小学生家庭对汉语拼音教学影响情况调查
附录C 方言背景下小学生汉语拼音测试卷
附录D 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访谈大纲
附录E

(6)“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汉中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信息化变革
        二、高关注度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创新点
第四章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案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翻转课堂的特征和目的
    第一节 特征
    第二节 目的
第六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节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第五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七章 翻转课堂的研究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分析
        一、学校概况
        二、教师情况
        三、学生情况
        四、实施现状
    第二节 实施前流程以及结果分析
        一、准备活动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实施中流程及结果分析
        一、活动设置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 实施后流程及结果分析
        一、课后总结与反思
        二、结果分析
第八章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的优势
    第一节 大势所趋
    第二节 高参与度
    第三节 合作高效
研究结论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指导学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化研究 ——以南京梅山一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概况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依据
第一章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释义
        一、智慧教育
        二、智慧课堂
    第二节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特点
        一、技术性
        二、互动性
        三、实践性
    第三节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需要
        三、现代技术和课程深度整合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实施现状、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现状调查
        一、软硬件情况调查
        二、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三、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第二节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课堂实施条件不足
        二、智慧课堂教学互动不够
        三、学生学习效能发挥不佳
    第三节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智慧课堂实施条件不足的原因
        二、智慧课堂教学互动不够的原因
        三、学生学习效能发挥不佳的原因
第三章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第一节 完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实施条件
        一、改善学校智慧课堂条件
        二、推进教师智慧教学培训
        三、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
    第二节 优化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互动环节
        一、识字教学的互动策略
        二、写字教学的互动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互动策略
        四、写作教学的互动策略
    第三节 激发学生智慧课堂学习效能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智慧情境
        二、家校紧密配合,利用智能终端
        三、社会积极助力,开发智慧游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问卷
    学生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8)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有关“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综述
    2.1 反思性学习的概念
        2.1.1 反思的概念
        2.1.2 反思性学习的概念
    2.2 国外有关反思型教师的研究
    2.3 国内有关反思型教师的研究
    2.4 同课异构在反思型教师培养中的应用
        2.4.1 同课异构的概念
        2.4.2 同课异构在反思型教师培养中的应用
    2.5 案例分析教学在培养教师和师范生反思能力方面的研究
        2.5.1 案例分析教学的概念
        2.5.2 案例分析教学在反思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
第3章 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两个年级师范生成绩绩点的比较
        3.2.2 两个年级师范生对课程学习预期的比较
        3.2.3 两个年级师范生反思性学习效果的比较
    3.3 讨论与分析
        3.3.1 两个年级师范生对课程学习预期的结果分析
        3.3.2 反思性学习效果的测验结果的分析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第五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式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 国际地理教育趋势
        1.1.2 新课标: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1.1.3 新问题: 课堂教学存在诸多低效或无效提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基本方案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地理核心素养
        2.1.2 问题与问题式教学
        2.1.3 问题式教学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2.1.4 问题式教学的有效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地理科学理论: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
        2.2.2 有效教学理论: 问题式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2.2.3 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解决过程观的“思维五步法”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围绕真实情境,解决劣构问题
        2.2.5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为问题式教学评价环节提供方向创新
3 基本方法: 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构建问题式教学有效性评价量表
    3.1 量表的设计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3.1.2 目标性原则
        3.1.3 系统性原则
        3.1.4 可操作性原则
        3.1.5 学科性原则
    3.2 量表的设计依据
        3.2.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2.2 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体系
        3.2.3 问题式教学的一般环节
    3.3 量表的评价指标构建
        3.3.1 确定观察角度
        3.3.2 确定有效性指标
        3.3.3 水平划分标准
    3.4 评价量表的呈现
    3.5 量表使用方法和说明
4 现状分析: 基于有效性评价量表,分析问题式教学现状
    4.1 观察对象及流程
        4.1.1 观察对象的选取
        4.1.2 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流程
    4.2 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4.2.1 课堂观察统计与分析
        4.2.2 教学设计统计与分析
        4.2.3 教学经验总结
    4.3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式教学存在的低效问题
        4.3.1 探究过程问题设计过多预设,忽视学生对问题的发现
        4.3.2 问题解决过程进阶不够,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缺乏提升
        4.3.3 缺少评价反思能力的培养,迁移应用达成较低
    4.4 小结
5 方向探讨: 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提高问题式教学有效性
    5.1 问题发现以学生为本,地理情境应具丰富性
        5.1.1 地理情境创设注重丰富性,预留提问空间
        5.1.2 头脑风暴式问题征集,杜绝学生思维懒惰
        5.1.3 案例片段设计
    5.2 问题解决注重引导,素养提升具有多途径
        5.2.1 依托区域找“关系”,进阶人地协调
        5.2.2 系统化综合分析法,进阶综合思维
        5.2.3 梳理学科逻辑线索,进阶区域认知
        5.2.4 主抓设计,全面培养,进阶地理实践力
        5.2.5 案例片段设计
    5.3 问题式教学环节要完整,评价反思具有多元性
        5.3.1 评价反思,主体多元,核心素养显提升
        5.3.2 迁移应用,变式训练,问题情境不能少
        5.3.3 案例片段设计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前景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儿童哲学教育的行动研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儿童哲学的研究
        (二)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及儿童哲学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
    二、理论基础
        (一)儿童哲学教育理论
        (二)对话与思维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在《生命生命》中融入哲学思想的三轮行动研究
    一、在《生命生命》中融入哲学思想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选择《生命生命》教学中融入哲学思想尝试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三)行动实施
        (四)行动观察
        (五)总结与反思
    二、在《生命生命》中融入哲学思想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教学设计
        (二)行动实施
        (三)行动观察
        (四)总结与反思
    三、在《生命生命》中融入哲学思想的第三轮行动研究
        (一)教学设计
        (二)行动实施
        (三)行动观察
        (四)总结与反思
第三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儿童哲学教育的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儿童哲学教育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二)小学语文与儿童哲学教育存在契合点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儿童哲学教育思想的实践策略
    二、研究反思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四、小语课堂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五需”(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研究 ——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D]. 张萌. 扬州大学, 2021(09)
  • [2]后疫情时代初中数学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 张丹阳.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初中语文新手教师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研究[D]. 冯连丁.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D]. 林丛珊.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方言背景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S小学为例[D]. 成梦娇. 延边大学, 2020(05)
  • [6]“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汉中某中学为例[D]. 王琴转.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7]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化研究 ——以南京梅山一小为例[D]. 袁晓玲.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8]师范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 戴秀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式教学有效性研究[D]. 张誉予.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儿童哲学教育的行动研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为例[D]. 郑宇晴.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小语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五个需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