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理论教学

浅析中学体育理论教学

一、浅析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如意[1](2021)在《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基石。现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熬夜、饮食不当、吸烟酗酒、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在慢慢吞噬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日益减退;随之被营养不良、肥胖、高尿酸、高近视率、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代替,严重危害到了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将是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全面实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考核体系应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其中。本文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体育中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我国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生活方式和终身教育理论以及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探讨。通过对所调查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体育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需要在小学学校体育中,从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睡眠健康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健康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效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2)东莞市部分小学生在饮食方面比睡眠方面做得好;课余活动的多样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虽然学生在体育活动前的准备情况不太理想,但是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意识表现较不错;学生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以及预防损伤知识能够略知一二,有的甚至更多。(3)学校体育以运动实践教学为主,东莞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某些运动安全的教育,在体育教学时没有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4)东莞市学校开展体育理论课的课时较少,存在体育课时被替代或占用的情况,体育课时的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要;并且安排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的培训频率较少,体育教师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知识储备不够。(5)学校体育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有多种途径:一是体育课,包括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二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大课间、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体育教学内容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有机整合,适时实施。

王华健[2](2021)在《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是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视域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期望找出影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五个主要不利因素:(1)学校土地面积有限;(2)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数量不足、陈旧及磨损;(3)体育师资队伍弱化;(4)“轻体育课思想”突出;(5)学校体育课的监管松懈。进而提出推动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五个主要措施:(1)规范体育课;(2)优化体育场地器材的运用;(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5)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课。最后,本文得出三个结论并提出三个建议。结论:(1)“轻体育课思想”是阻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2)“监管不力”是助长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3)体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需要被认真解决。建议:(1)应加快推进体育科目进高考科目之列;(2)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监管工作应做到“一视同仁”;(3)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应得到切实解决。

田俊[3](2020)在《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这一时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紧随时代步伐,迎来了深化改革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其中提到要做好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之间的代际传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1]。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是教育发展改革的“深水区”、“制高点”。国家一直以来对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非常重视,各地区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各种问题、矛盾凸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关乎中国数以千万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真正落实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才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从而逐步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因此,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客观的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取得长足发展。针对17所农村初级中学调查得出:1、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失衡,教师呈年轻化,相关科研论文撰写较差,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收入均低于其他科目教师。2、学生身体素质总体及格率较低,各单项素质及格率起伏较大。3、部分教师教学执行力不够,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和力度较小,理论课教学随意性较大,部分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灵活性。4、学生课余锻炼次数较少,“两操”开展情况一般,校内外竞赛学生参与度不够,第二课堂开展学校较少。5、体育经费投入不够,场地、器材满足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本文以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毕节市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建言献策。1、适度增加女性教师的招聘比例,积极营造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加强职称评聘公开透明,调整教师收入差距。2、打造学生身体素质数据库,做好长期性、实效性改善计划。3、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的监督,扩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强化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4、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增加各级各类竞赛参与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保证经费投入,确保专款专用。

李天戈[4](2020)在《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徐州市本科及专科院校的足球选项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模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制约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因素,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教师队伍表现为学历水平以研究生为主,职称结构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运动等级以二级运动员为主,科研能力属于中等,缺乏高学历教师人才且存在较大数量的教师尚无运动等级。(2)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学习认知状况表现为,学生对足球运动存在一定兴趣,足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成为学生的主要兴趣点;学生对本校足球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较高,但是学生前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水平有限,较大数量的学生对足球尚无了解。此外,学生对足球运动场场地的满意度较低。(3)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是,以三段型为主,较多高校采取并列型、三段型与三基型相结合的模式,少数学校采取俱乐部模式。教学指导层面,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足球基本技能成为教学主要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足球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结构层面以“讲解——练习——指导——评价”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关注运动技能教学,且教师更加关注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和学生平时的课上表现,同时是否开设理论课程对教学程序的设定并无显着性影响;教学方法体系层面,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均按照学生选课结果进行编班,教学方式主要为示范、练习、指导、纠错,即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课堂练习的方式存在显着性差异,但以分组练习最为普遍,最终的课程考核采取教师评价和学校统一评价的实分制。(4)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领导重视度、运动场地、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其重要程度依次为领导重视度、足球运动场地、学生对足球的认知水平、师资队伍。本文共计图12幅,表19个,参考文献160篇。

程怡峰[5](2019)在《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在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慕课从兴起到繁荣,彻底改变了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刻板模式。而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由于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其开课情况并不理想。以慕课形式开展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案列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制度设计、实现条件及评价方式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公共体育理论课的慕课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现有的四门体育理论课慕课的主要内容、板块设计、课程编制以及实施的师资力量、运行现状和评价方式,并得出以下结论:(1)慕课教学符合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应以构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两大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当前国内现有的慕课平台和体育理论课课程资源,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撑为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2)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主要方面,慕课教学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漏洞与不足,可以大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3)慕课教学的模块设计中,讨论区的活跃程度较低,师生之间并未形成“教授——习得”并重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于课件时间等方面的设计不够规范,致使慕课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4)慕课的师资力量与队伍建设未能形成金字塔型结构,于现实发展中缺乏以多元化的手段促进并提高教学质量及丰富教学内容,以此吸引广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参与。(5)新课程的评价标准要求评价多元化,当前现有的慕课评价主要侧重于综合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占比重较少,导致课程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学生获取知识情况获取效率较低。当前应从国家与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构建等四个层次,推进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模式,具体包括: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体系;学校要积极配合,并建立教学平台;教师作为中流砥柱应该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并且根据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修改其中的内容,以研究者的角色自我定义,采取行动研究法等方式不断提高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的质量,旨为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提高大学生体育理论素养,以及创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吉志伟[6](2019)在《“石林彝族自治县《体育与健康》课程测查方案”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文中认为2016年,石林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可量化的教学成绩成为确定交流、轮岗人员的重要依据;同年,石林县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精细化,一体化”考核政策,明确教学成绩是体育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此背景之下,2017年4月,石林县出台了《石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测查方案》,把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作为期末考试的内容,把该成绩作为音、体、美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此项政策实施对石林县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探索本政策实施的利弊,为石林县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石林县的五所初级中学的教师(34人)和学生(678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同测查方案合理性的占69.6%;认为实行体育理论考试对中考体育有帮助的占81%;支持体育理论考试的占73.5%。测评方案实施后,68.8%的学生表示锻炼积极性有明显提高;但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的与实施前变化不大。对比而言,学生更喜欢上室外体育课(89.4%)。与学生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对体育理论考试的支持率仅占23.5%,持反对态度的占44.1%。仅23.5%的教师认为测查方案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地位有提升作用,认为没有提升作用的却占41.2%;方案实施后,体育课还会被其它学科占用(82.3%);不能彰显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64.7%)。教师对体育理论考试促进体育教学作用的认识不统一(支持47.1%,不支持35.3%);但体育教师(79.4%)普遍增加了室内理论课的比例;58.8%教师认为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体育实践有指导作用;对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程度有帮助(52.9%);教师(64.7%)和学生(77.3%)均认为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提升运动技能的学习。评价方面,58.4%的学生希望将体育理论考试成绩加入到期末成绩中去;但不赞成只用体育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价自己(54.1%)。55.9%的教师认为用体育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不合理;50%的教师认为理论考试的试卷内容与教科书内容匹配度不高;并且体育理论学习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55.9%)。根据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要素的理论,石林县《体育与健康》测查方案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有如下结论:(1)学生基本认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测查方案,支持体育理论教学和考试。学生普遍认为体育理论教学有助于体育目标的达成。测查方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习得,提高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促进了运动技能的学习,体现出体育理论对学生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2)体育教师在体育学科测查方案过程中增加了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改善了理论课的教学能力和方法。但他们对测查方案即不了解、也不赞成,基本呈消极态度。认为测查方案对体育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的提升作用不大。(3)体育学科测查方案的实施,明确了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客观上淡化了体育课的身体活动性特征,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类目标的实现。(4)在教学内容上,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导致体育理论与实践课时构成比例不当。在教学过程方面,大量的体育理论课替代了运动技能实践课,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合理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教学环境方面,学生的室内体育课有所增加,影响了学生对室外环境的需求。(5)教学方法上,以语言文字传递信息类的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增高。(6)体育学科测查方案单纯使用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价师生,但未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和预期效果。

邹佳良[7](2019)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济南市高中体育课时计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的合理构建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的依据。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部分课时计划中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重点无法突出,教学难点无法突破、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济南市几个地区的16所高中的体育课时计划进行研究。本文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济南市16所高中体育课时计划的现状,以期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改革意见,为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的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课时计划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2.教学重点难点大部分教师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且不能有效的进行解决;3.教学内容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且学生对这些运动项目不感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游戏、新兴运动项目感兴趣,且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衔接性方面表现出较差的一面;4.在教学计划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安排上,可以有效的掌握大纲对其的要求,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5.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法。

刘旭明[8](2019)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过程与本质研究》文中指出“异化”在学术研究中是一个古老又不断发展的概念,整体上具有脱离、转让、疏远等意。依据对其哲学概念的理解,本文认为异化的要点有四:新事物出现并且与人的创造活动分离;实现目标需要的手段、过程或结果与初衷相背离;人的类特性丧失——被“新事物”所控制;群体的类特性丧失。普通高校体育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通过体育课、体育运动、竞赛活动等途径,以帮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培养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实现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大学生开展的一系列身体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本文认为,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发生了异化。第一,它在教育中被严重边缘化,只留下一些形式化的公共体育课,大量逃避体育活动的机会主义行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持续下降,仍有许多学生未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大量学生缺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第二,理论层面普通高校体育的边界模糊,迄今缺乏独立、清晰、科学的概念理论体系,相关政策规定或学术研究大多以学校体育为参照。第三,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更像是教学、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学科科研、社会服务、体育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的集合体,且那些工作遵循不同的管理归属和发展逻辑。第四,大学的生态环境日益迫使高校体育任务的执行主体——体育院系的工作重心向维系自身生存发展转移,而不是完成“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高等教育阶段对于人才培养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过程和本质两个方面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进行研究。本文将普通高校体育视为一种开放系统视角下的“组织”,在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对异化的现象、过程进行解读和解释。金观涛认为,应该从最普遍的可证实的概念开始,作为整体哲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在对“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作历史追溯和概念辨析后发现,源自于西方的近现代“体育”最初即“Physical Education”,是学校中的身体教育。汉字“体育”是一个舶来品,且它自晚清时期进入中国后,指称对象不断泛化,导致社会大众各有其“体育观”。泛化后的汉字“体育”是以西方Sport运动项目为核心开展的系列活动总和,而不是学校的身体教育。核心概念的不准确,是异化的根源,且贯穿于整个异化过程。由于作为“身体的教育”的本质属性被遮蔽,学校体育在中国缺乏明确科学的理论指引,而是在政策任务的要求下,模仿一些国外学校体育的活动开展手段、方式。学校体育关于“帮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养成自主锻炼习惯”的任务迄今难以完成,甚至那些手段反而会取代、背离目标本身。并且,基于二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讨论需要以“学校体育异化”为基础。异化的完整判定需要将异化要点与过程解析相结合。历史考察发现,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可以分为发端、发展以及复杂化三个阶段,且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并受制于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理论依据和解析模式也不完全相同。纵向来看,中国古代体育、清末民初体育以及建国后中国体育的外部政治、经济等环境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相继产生作用。最初,制度环境在强意义上主导了学校体育异化的发端和发展。清末民初“体育救国”催生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但从一开始西方“Physical Education”只是形式、内容进入了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的活动场域,并没有从根本上进入中国的“教育”。西方Sports和“Physical Education”的体系、内容和外延功能被混杂着引进中国的学校体育(China school tiyu)外衣之内。中国的学校体育在本质内核和功能上都不同于西方的学校体育。本质上,近代中国学校体育相当于系列身体活动项目、内容、组织方式的集合;功能上,政治功能取代了“健全人性”成为根本功能,目的在于强体救国。文革之后,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逐渐体现在中国体育、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大学与普通高校体育组织之间的横向互动关系之中。此时需要采取“组织-结构”的分析模式进行考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体育直接主导了学校体育的整体工作内容,模糊了其本质属性、目标。与此同时,教育系统中的应试教育和政策干预迟滞不仅没有扭转学校体育的与其本质的“偏离”;反而在围绕“应试”展开的诸种机会主义、功利主义行为的推动下,进一步模糊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和边界。再加上中国大学特殊的生态环境,普通高校体育被迫遵循“合法性”机制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总之,中国体育、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的系列发展变化一环又一环的作用于高校体育院系,最终使其在今日之大学的场域内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困境。当体育院系自己开始逐渐将其传统“三大工作”推向边缘的时候,很可能是普通高校体育组织职能转移的前兆。如此一来,看似高校体育院系在不断地进入向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但是实质上他们的行为与学校体育的根本功能渐行渐远。本文还从中微观行动者的角度,结合法国组织社会学派的观点,考察普通高校体育院系遵从“合法性”背后采取的系列“反抗”之举。即各个层面的行动者在履行学校体育任务时存在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大多数行为具有强同化性。同时,正式制度的约束无形中向“权力关系”转移,即关键行动者和资源反而成为制约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要素。此外,有些异化源自于相关行动者在资源制约下的无奈之举或意外后果。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发生于行动者的认知、行为与组织结构的循环互动之中,其本质在于组织功能的异化。对于组织系统而言,异化表现为组织运行过程中开展活动的手段对于目的、任务的背离,最初设定的那些应然性目标沦为象征或者口号。对普通高校体育而言,异化则体现为“完人”发展目标被工具理性导向下的“组织工作”所取代,甚至“维系体育院系生存发展”变成了新的组织目标。其根本功能是政治性的,教育属性和本质功能几乎被完全遮蔽,与身体的教育活动越来越远。另外,从组织演化的角度看,系统内目前并没有产生新的结构。我们所看到的诸多“有问题”的现象,是普通高校体育组织中许多子系统的功能异化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无组织力量汇集交织的结果。

王重阳[9](2019)在《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国民经济水平突飞猛进,发展离不开相对应的科学教育活动。在对人民的思想文化进行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学校体育的不断改革也是为了青少年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面对将来走向高校或者是直接走向社会的生活。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成长对于自己的未来、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中习主席明确提出了需要加快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河南省教育厅曾在《关于2014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的通报》中指出中学生的体质状况总体向好,但其中的问题依旧不容忽视。这些年来教育部也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不断改进,并在2017年重新修订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断明确并完善高中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的发展必须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收集资料并归纳整理出本文整体思路。采用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法对新乡市12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安排、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基本情况与学生对体育教学反馈等现状,运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因素。并针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谐发展,使得各示范性学校更加具有示范榜样作用。调查结论如下:1.新乡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2.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对教案进行过编写,其中74.4%的教师教案编写齐全,28.2%的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教案执行。3.学校在体育教学项目内容安排上比较传统,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为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上,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的安排较少,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且60.3%的教师表示会积极创新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5.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制度尚待明确与完善,并且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监管力度较差。6.各学校基础场地建设成熟,在羽毛球场地、网球场地、排球场地和室内场馆等方面建设有待完善,器材方面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所需。7.体育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调整完善,现在学校教师队伍以中年教师为主,缺乏高学历新鲜血液的加入,男性教师比例较高,师资队伍科研意识较差。8.学生对体育课功能认知不够全面。

肖瑞雅,李忆湘,蒋宏宇[10](2018)在《幕课背景下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教学创新启示》文中提出体育课程是我国自小学到大学阶段开设跨度最大的课程之一,其体育与健康课程在中学阶段同样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增进学生健康需要贯穿体育课程的全过程,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相关知识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课程进入人们视野,幕课应运而生,教育进入无国界时代。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旨在探究幕课课程在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对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内容的相关建议与启示。

二、浅析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
        1.1.2 健康传播与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1.3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是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1.2 选题目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1.3.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内容与现状,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3.2 访谈、发放问卷,了解收集本研究的教学情况、现状以及实施具体措施。
        1.3.3 根据有关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构思教学案例、实施教学。
        1.3.4 统计数据,分析实施结果,总结结论并提出建议。
    1.4 文献综述
        1.4.1 体育中健康教育实施的相关研究
        1.4.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3 生活方式国内外研究
        1.4.4 健康生活方式国内外研究
        1.4.5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国内外发展研究
        1.4.6 国内外学校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理论性分析
        3.1.1 生活方式相关的课程教学
        3.1.2 生活方式教育的学科渗透
        3.1.3 课外体育活动对生活方式教育的促进作用
        3.1.4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体系的探讨
    3.2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实施途径
        3.2.1 小学体育学科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现状
        3.2.2 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途径
    3.3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设置、案例设计及实施结果
        3.3.1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设置
        3.3.2 体育课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实施的设计
        3.3.3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体育理论课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3.3.4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体育实践课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3.3.5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3.3.6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的实施结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件二: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三: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状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四: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的专家调查问卷
附件五:体育理论课学生自我评价表
附件六:体育实践课学生自我评价表

(2)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
        1.3.2 关于体育教学目的的研究
        1.3.3 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1.3.4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1.3.5 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观察法
        2.2.4 访谈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1 教学主体
        3.1.2 场地器材
        3.1.3 体育课时
        3.1.4 教学计划
        3.1.5 教学目的
        3.1.6 教学内容
        3.1.7 教学方法
        3.1.8 教学评价
    3.2 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
        3.2.1 学校土地面积有限
        3.2.2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数量不足、陈旧及磨损
        3.2.3 体育师资队伍弱化
        3.2.4 “轻体育课思想”突出
        3.2.5 学校体育课的监管松懈
    3.3 襄阳市公办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进措施
        3.3.1 规范体育课
        3.3.2 优化体育场地器材的运用
        3.3.3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3.3.4 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
        3.3.5 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课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轻体育课思想”是阻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4.1.2 “监管不力”是助长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
        4.1.3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需要被认真解决
    4.2 建议
        4.2.1 应加快推进体育科目进高考科目之列
        4.2.2 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监管工作应做到“一视同仁”
        4.2.3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应得到切实解决
参考文献
附录1 体育教师问卷
附录2 学生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观察记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学校体育相关研究
    2.2 国内学校体育相关研究
        2.2.1 国内学校体育发展概述的研究
        2.2.2 国内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逻辑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专家访谈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师资情况分析
        4.1.1 体育教师的来源和数量
        4.1.2 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
        4.1.3 体育教师年龄与性别构成
        4.1.4 体育教师培训及科研
        4.1.5 体育教师收入情况
    4.2 农村中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
        4.2.1 BMI身体指数
        4.2.2 肺活量指数
        4.2.3 身体基本指数
    4.3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
        4.3.1 体育课课时安排
        4.3.2 体育课教学现状
        4.3.3 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
        4.3.4 体育理论课的开展
        4.3.5 政策对教学方式的转变
    4.4 毕节市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及竞赛活动的安排
        4.4.1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情况
        4.4.2 “两操”的开展
        4.4.3 校内竞赛活动
        4.4.4 校外竞赛活动
    4.5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及经费来源
        4.5.1 体育场地、器材现状
        4.5.2 体育经费的来源
    4.6 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4.6.1 优化教师队伍,健全培养体系
        4.6.2 加大激励机制,保障课时质量
        4.6.3 融合教育资源,拓展校本课程
        4.6.4 贯彻落实政策,完善学校体制
        4.6.5 设立第二课堂,增加竞赛机会
        4.6.6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生均体育经费投入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个人简历

(4)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模式的研究
    2.2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2.3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时代的界定
    4.2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建设现状分析
    4.3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学习认知状况分析
    4.4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4.5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绪论
        1.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相关研究
        1.3.2 慕课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案例分析法
        2.2.3 课堂观察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
        3.1.1 核心概念界定
        3.1.2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的理论基础
        3.1.3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的现实依据
    3.2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的目标分析
        3.2.1 慕课教学模式下与传统公共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3.2.2 传统高校公共理论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目标实现的制约
        3.2.3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2.4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3.3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的内容分析
        3.3.1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的教学内容
        3.3.2 慕课教学内容的模块设计
        3.3.3 慕课教学内容的编制
    3.4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实施
        3.4.1 慕课的应然实施状况
        3.4.2 慕课的师资力量
        3.4.3 慕课的运行现状
        3.4.4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
    3.5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的评价
        3.5.1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的评价措施
        3.5.2 课程学分与学业证书的获取
    3.6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模式的推进措施
        3.6.1 国家和教育部门层次
        3.6.2 学校层次的支持
        3.6.3 教师层次的自我提升
        3.6.4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幕课构建的细节事项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石林彝族自治县《体育与健康》课程测查方案”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石林县中小学体育学科测查方案”的政策背景及实施方案
        1.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
        1.1.3 石林县体育学科测查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相关研究
        1.4.2 国外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3.1.1 对石林县初中体育学科测查方案认知的调查
        3.1.2 对学生的影响
        3.1.3 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3.1.4 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3.1.5 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3.1.6 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3.1.7 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3.1.8 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3.1.9 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
    3.2 讨论分析
        3.2.1 教师和学生对石林县初中体育学科测查方案的认知分析
        3.2.2 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3.2.3 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分析
        3.2.4 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分析
        3.2.5 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分析
        3.2.6 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分析
        3.2.7 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分析
        3.2.8 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分析
        3.2.9 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济南市高中体育课时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中学体育教学相关研究
        1.3.3 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1.3.3.1 国内相关研究
        1.3.3.2 国内高中体育课相关研究
        1.3.3.3 国外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设计
        2.2.3.2 问卷信效度检验
        2.2.3.3 抽样方法
        2.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实地考察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3.1.1 体育教学目标分析
        3.1.1.1 体育教师教学目标基本情况
        3.1.1.2 体育教师教学目标重视程度分析
        3.1.2 教学计划的重点难点分析
        3.1.2.1 教案中重点分析
        3.1.2.2 教案中难点分析
        3.1.3 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3.1.3.1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情况
        3.1.3.2 教学内容选择依据情况调查表
        3.1.4 教学计划密度与运动负荷设置情况
        3.1.4.1 教学计划密度设置情况
        3.1.4.2 体育课的负荷情况分析
        3.1.5 教学计划方法与手段情况分析
        3.1.5.1 教学方法选择情况分析
        3.1.5.2 教学计划中教学手段选择情况
    3.2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体育课时计划存在的问题
        3.2.1 教学内容实用性问题
        3.2.1.1 教学内容单调
        3.2.1.2 体育教学内容散乱、缺乏系统性
        3.2.1.3 体育教学内容缺少体育理论知识
        3.2.2 教学内容的发展性问题
        3.2.3 教学重点与难点不突出
    3.3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制定高中体育课时计划的有效策略
        3.3.1 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3.2 课程内容设置趋向学生自主性
        3.3.2.1 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
        3.3.2.2 重视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
        3.3.2.3 教学内容多元化
        3.3.3 把握体育教学的重难点
        3.3.3.1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教材进行研读
        3.3.3.2 确定教学重难点
        3.3.3.3 深入浅出、精心设置课堂突破重难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8)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过程与本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方法
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及其判定
    2.1 什么是普通高校体育
    2.2 异化及其判定方式
    2.3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问题表征
    2.4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判定
3 历史考察:外部环境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影响
    3.1 中国古代体育的独特属性和学校体育的式微
    3.2 中国近代体育发端于“内容嫁接式”体育课
    3.3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的曲折发展
    3.4 外部环境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作用方式
4 互动关系:中国体育、教育、大学系统对普通高校体育的影响
    4.1 中国体育模糊了学校体育的边界
    4.2 教育系统内的应试同化与干预迟滞导致良性学校体育重塑艰难
    4.3 中国大学内部生态迫使普通高校体育遵循多重工作逻辑
5 行动者分析:行动者的策略选择、行为与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呈现
    5.1 被迫趋同与主动模仿:普通高校体育组织遵从“合法性机制”
    5.2 “反抗”与“权力”转移:行动者自由行动的多种表现
    5.3 无奈之举与“意外”后果
6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综合分析
    6.1 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形成过程的特点
    6.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
    6.3 普通高校体育异化本质在于组织功能异化
    6.4 异化消解的可能性
7 研究结论
    7.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
    7.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及其本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主要访谈对象统计表

(9)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相关文献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3.1.1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课时安排现状分析
        3.1.2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与备课现状分析
        3.1.3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3.1.4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3.1.5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3.1.6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3.2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现状分析
        3.2.1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师年龄性别现状分析
        3.2.2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师学历教龄职称现状分析
        3.2.3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各学校体育教师科研情况现状分析
    3.3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反馈现状分析
        3.3.1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现状分析
        3.3.2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生对体育课认知现状分析
        3.3.3 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生对体育教师反馈建议
    3.4 影响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3.4.1 国家政策力度
        3.4.2 地区发展水平
        3.4.3 教师对体育课堂的创新
        3.4.4 教学监管评价体系的完善
        3.4.5 师资队伍的合理构建
        3.4.6 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与理解
    3.5 对策
        3.5.1 国家政策支持
        3.5.2 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3.5.3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3.5.4 创新教学过程
        3.5.5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3.5.6 学校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发展
        3.5.7 加强学生思想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问卷
附录B 学生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幕课背景下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教学创新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幕课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2.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现状及慕课教学可行性
    2.1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现状
    2.2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慕课教学可行性分析
3.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幕课模式的理论审视
    3.1 基于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审视
    3.2 基于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现状的审视
    3.3 基于教师视角的审视
    3.4 基于学生视角的审视
4.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创新启示
    4.1 集中教学资源, 平均优质教育公平, 提高教学质量。
    4.2 融合传统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节约教学成本, 提高教学绩效。
    4.3 引入体育相关大数据库, 丰富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结构。
    4.4 体育理论全球化, 体育信息世界化, 体育课程国际化。
    4.5 有效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
    4.6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授课水平, 具有竞争意识。
    4.7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灵活获取。
    4.8 提高师生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四、浅析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D]. 吴如意.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2]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王华健.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毕节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D]. 田俊.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4]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D]. 李天戈.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研究[D]. 程怡峰.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5)
  • [6]“石林彝族自治县《体育与健康》课程测查方案”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D]. 吉志伟.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7]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济南市高中体育课时计划研究[D]. 邹佳良. 山东体育学院, 2019(03)
  • [8]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过程与本质研究[D]. 刘旭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新乡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王重阳.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10]幕课背景下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教学创新启示[J]. 肖瑞雅,李忆湘,蒋宏宇.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8)

标签:;  ;  ;  ;  ;  

浅析中学体育理论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