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X”试题特点及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浅谈“3+X”试题特点及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一、浅谈“3+X”试题特点及高考物理复习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弦[1](2020)在《基于SOLO理论的高考物理试卷能力层次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高考承担了人才筛选和阶层流动的功能。因此物理高考直接指导着中学物理教学,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等都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高考作为重要的评价和分流方式,要基于物理学科素养的视角,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考察。SOLO理论将高考物理试题分成由低到高四个思维层次,正好对应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水平层次。本研究通过SOLO理论分析了新课标Ⅰ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新课标Ⅲ卷(全国丙卷)、北京卷和江苏卷从2010年到2019年的高考物理试卷,纵向对比了同一地区高考物理试卷,横向对比了不同地区高考物理试卷,从而丰富物理高考相关的研究。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将每个地区的高考物理试卷进行纵向分析,得出了每个地区试卷的SOLO分布变化趋势。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和新课标Ⅲ卷对于能力层次的要求除了个别年份外,呈现出以2年为周期,高低交替的特点,且波动幅度较小;江苏卷能力层次要求在小范围内呈降、升再降的波动特点,2017年后趋于平稳;北京卷从2010到2017年能力层次要求总体波动较小,2018年小幅下降后2019年反升。从2016年开始进行每年五套试卷的横向对比,数据显示新课标Ⅰ卷(全国乙卷)、Ⅱ卷(全国甲卷)、Ⅲ卷(全国丙卷)以R层次为主,M层次之,没有E层次的题,对知识点挖掘较为深入,但试题的情境性和新颖性不突出。北京卷和江苏卷以M层次为主,注重知识点的全面考察。江苏卷E层次的题对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而北京卷一直在做E层次命题的尝试,对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总体而言,北京卷最具有全面性和创新性,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十分贴近。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结合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本文对高考命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合理设置M层次占比,保证试题的全面性;巧妙安排R层次比例,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索设计E层次题型,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把握SOLO层次分布的合理性,有利于高校选拔不同水平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实现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在现实问题情景中保证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在提升知识广度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促进高层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曾大鹏[2](2020)在《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及复习策略的探讨 ——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文中提出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浙江取消了原先的文理分科制度,把物理考试内容分为“学考”和“选考”两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意愿和高校招生录取要求,来选择是否参加物理的选考,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权。此番改革从多维度教育出发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体现。面对浙江新高考制度,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自2014年高考改革以来,所有有关浙江新高考物理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初高中衔接问题”、“教学模式转变”和“教学现状分析”等方面的探讨,并没有对试题进行统计分析,也没有对复习策略进行探讨。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线上师生调查问卷、线下物理复习课调研、师生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把近三年(2017年-2019年)共5套高考试题整理出来,通过对《浙江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的解读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分值、模块所占分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试题的选择题、实验题从考点、分值、涉及方法作出统计并分析试题特点,其中针对计算题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者分别找出4道不同题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了试题讲解并分析了解题思路。其次,在研究者实习期间,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对浙江省乐清市几所中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复习课的听课调研、教师访谈、批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高考形式下物理复习课教师和学生现有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复习建议。最后,根据以上的统计分析和教师指导意见提出有关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的复习策略,总结在复习课上教师和学生分别所对应的复习行为,得出各个题型的复习应牢牢抓住对应考点和模块,针对题型特点,寻找解题突破点的研究结论。

刘彦霞[3](2020)在《高考模拟试题分层测评的设计研究 ——以中国区域地理专题为例》文中提出模拟考试是高考前学生考试训练的重要环节,模拟试题的设计与评价是试题命制人员与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研究人员普遍是研究高考试题命制的方法、技巧以及高考备考策略,而很少关注模拟试题的研究,尤其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更是甚少关注。因此提出对高考中国区域地理模拟试题的研究和评测对高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学习了教育测量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统计学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后,结合课堂实践以及对昆明市一些高中地理老师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的典型性问题分析,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昆明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高三学生共139人作为样本,构建了中国区域地理模拟试题测评的4个一级能力指标和9个二级能力指标,并对样本的模拟试题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正态Q-Q检验、难度、区分度、相关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模拟试题,定位高考中国区域地理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比较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模拟试题有良好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预测性;复习准备的重难点有共同点和差异性,且不断变化;不同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本次研究亮点体现在第一次对高考地理模拟题做定性考量,建立科学系统的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实测分数和一级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考试重点;通过能力指标检验下的试题平均分数得出考试难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证明了备考的重难点题会在不同学业成就和不同性别的学生身上发生变化;证明了学生之间存在共性和个性。这些问题通过地理模拟试题第一次提出,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高考复习的备考策略。

周凯依[4](2020)在《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研究(1922-1949)》文中研究表明物理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但高中物理因其内容抽象,很多学生感觉难以理解。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1922年“壬戌学制”颁行后,高中正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独立学段。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在一步步摸索中逐渐成熟。总结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经验,对我国现阶段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本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民国时期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全文以年代先后为经,以教科书编纂的有关专题问题为纬,选择1922-1949年间出版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各方面的特点。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旨在从学制改革、课程标准修订和教科书编刊三个方面,梳理近代中国中学物理学科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呈现此时中学物理教科书的编纂背景。第二章讨论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构成,重点分析其中前沿知识部分的内容变化。第三章讨论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习题、插图的呈现形式。第四章尝试还原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情况,适当论及教科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第五章探究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编者人员的主要特点,总结他们编写教科书的思想及理念。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基本形成“绪论—物性学—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磁学—电学”的编写框架,前沿知识在教科书中也越来越丰富;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常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用习题体现知识的运用,用插图配合解释抽象的物理概念;民国时期倡导“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框架,并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选用不同版本的物理教科书,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补充教学材料;民国时期的编者群体由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构成,他们大都学贯中西,并有丰富的中学教育实践经验,所提倡的编写理念也十分贴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据此,笔者尝试对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提出如下建议:组建一支由专业学者、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组成的教科书编写团队;采用专题式的知识框架进行编写,同时注意与生活实际结合,适当地扩展前沿研究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演示性的实验,课后习题尽量做到少而精,并合理利用解释类插图;教科书在指导“教”与“学”的同时,更要引导对“做”的重视。

张健[5](2020)在《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念逐步被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习题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终身发展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习题教学当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题海战术”盛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低沉、学生课堂主动性,主体性不高、习题课效率不高等。为解决现阶段的习题教学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笔者开展了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应用到物理习题教学当中以期找到系统化,有效化的教学策略探究。首先,系统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并对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对习题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简单介绍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扬州市竹西中学的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以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为标本,找出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接着,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往习题教学策略往往会忽视选题这一环节,对于选题的叙述都是基于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水平,或者一概而过,没有过多的加以区分。我们经过本课题研究认为:选题环节可在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和建构,使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转化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详细叙述选题的目的和步骤方法,对选题环节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分阶段提出相适应的选题原则,以期通过选题环节的强化,达到所需效果。选取好相应的习题后,我们认为可以将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的关注学生态度、情感、动机,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及问题解决理论倡导的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理念融入习题教学当中。结合习题的特点,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习题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知识技能巩固阶段。(2)知识技能强化阶段。(3)知识技能升华阶段。分阶段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在中学实习期间实施两个教学案例:“浮力”,“压强”习题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充分运用相关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策略。

陈耿祥[6](2020)在《面向深度学习的高三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三”可以说是高中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复习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所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可谓“时间短任务重”。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强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解决传统高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高三物理课堂更有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本文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中笔者通过文献法,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相对于国内,国外较早就对深度学习理论进行广泛的研究,然而国外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近年来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然而研究对象更多是在高一高二基础年段,针对高三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较少。第二章讨论了深度学习以及教学策略的有关理论。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高三物理教学的特征以及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并分析了深度学习与高三物理教学的关系。第三章基于NSSE-China深度学习子量表,结合高三学生的基本情况编制了《关于高三物理深度学习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本校高三学生有关物理深度学习的情况。并就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目前高三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第四章是结合第三章的调查结果,将高三的物理教学分为四种课型:概念与规律复习课、专题复习课、实验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并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结合实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五章是对本次研究的一个总结与展望。总之,论文首先通过文献法了解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本校高三学生在物理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总结出与四种课型相对应的高三物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希望这些教学策略能够对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宋磊磊[7](2019)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物理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构建物理模型能力是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尤其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知识和习题中都涵盖着较多的物理模型,这些物理模型常常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在试题中。但是如果高三阶段不注重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复习效率低下。通过广泛阅读文献,本文首先对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进行了理论研究;其次以山东省所用的2015-2019年全国一卷理综试题物理部分中对物理模型的考查进行了多个维度的分析,汇总统计了常考的物理模型及模型类型,并对高考试题对学生建模能力的要求进行了量化统计,得到近五年全国一卷三个层次模型考查分值稍有变化,但相对稳定,三个层次模型分值大致比例为3:5:2,为模型教学指明了方向;然后,选取对建模能力要求与高考相近的潍坊市高三模拟考试试题,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了一次体现物理模型考查的调查考试,分析学生每题的得分率,得出学生目前对考查过程模型的题目得分率较低的结论,接着以学生得分率最低的25题为依托,设立具体建模指标,得出学生建模的难点在于从复杂的物理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最后探讨了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过程中提升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能力的策略,即:引导学生总结物理模型,分析典型物理模型的特征;设计分步小问,引导学生体会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采用例题加变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在自己所教高三4班进行一轮复习教学实践,实践表明模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地、特征明显的物理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对习题进行归类,学生解题思路更加准确,从复杂的物理情境中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黎盈盈[8](2019)在《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模式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 ——基于广西A校2016-2018届学生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我国高考将由传统“6选3”模式进入新“6选3”高考模式。随着高考课程选择组合模式从2种增至20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在高考课程相互交融中课程之间的组合形式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虽然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模式提高了考生对优势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但现有研究多数停留在对高考现状、高考改革等方面的描述性研究,并未结合学生实际高考分数成绩进行理论探讨。本研究选取了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中“政治、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两种经典课程组合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数据进行降维,通过构建“政治、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模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分别对样本学生在上述模式下的高考成绩进行交叉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高考成绩进行对比,同时挖掘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九门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研究发现,学生在两种差异性最显着的模式下高考成绩差异较小,说明不少学生的优势课程不集中于两种经典课程组合中,而是分布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不同学科性质的课程中。因此,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高考优势课程组合的选择。此外,本研究还证实了九门课程相关性较强,为高考改革“6选3”模式的课程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从教育管理(学校、教育部门)和参与主体(家庭层面、个人学生、教师)二个维度,为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模式的实施提出建议。

崔焰梅[9](2019)在《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从2001年的教育改革至今,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我国基础教育十几年,也取得了显着成绩。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也需要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及时修订,教育部于2013年开始了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出台了新课程标准(2017版),这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会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物理课程标准与高考物理试卷的一致性。本文以2016年-2018年三年间的高考物理全国1卷、全国2卷和全国3卷为研究载体,使用SEC模式对物理课程标准与学业评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论,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教育背景,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第2部分为文献综述和理论界定。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接着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对课程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有关的文献,总结概括一致性研究模式的内涵、特点和功能,最后使用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对一致性、课程标准、高考的研究。第3部分为物理课程标准与高考试卷的一致性研究。首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2018年的高考物理全国卷和2003年版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其次,根据高考试卷的特点,选用SEC一致性模式进行研究;然后结合高考物理试卷和物理课程标准确定本文研究的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并对认知水平的各种行为动词进行界定,再构造物理课标以及高考物理试卷的“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确定了二维矩阵以后,以行为动词的界定为基础,确定物理课标的编码原则并进行编码,再根据题干信息、试题的难易程度与分值确定物理试卷的编码原则并进行编码。为了能用帕特公式对课标与试卷的一致性进行计算,将物理课标与高考物理试卷的二维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在对一致性公式进行阐述,利用MATLAB的unidrnd函数设定本文一致性指数的参考值。第4部分为本文研究结果的分析。首先根据计算的一致性指数对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试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到两者总体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其次从内容主题这一方面,对两者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利用Excel表格得到两者内容主题分布的情况,获知两者在内容主题这一维度一致性程度不高,课标内容主题分布较均匀,试卷内容主题主要分布在必修1、2和选修3-1模块;然后再从认知水平这一方面,对二者一致性情况进行分析,利用Excel表格绘制两者认知水平分布的情况,获知两者在认知水平维度一致性程度不高,课标中的认知水平分布较多的是“了解”这一水平,试卷中的认知水平分布较多的是“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水平,各份试卷认知水平分布相差不大。

郑荣炜[10](2017)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模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物理科学模型包含着深刻的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也蕴含着深厚的物理教育与教学价值,培养物理模型的建构与分析等能力对中学生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促进作用。高中物理学习阶段涉及到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与很多类型的物理模型,尤其在高三物理复习的过程中,物理问题与习题涵盖着较多物理问题模型,这些问题模型以反映特定问题为核心并且特征鲜明,常常结合情境出现在高考试题之中。然而由于高三物理复习中物理问题模型显化教育及渗透意识的不足,学生常常表现出复习效率低,"一做题就会错"的现象,并总是以"题海战术"来进行训练。因此鉴于上述特点,为了提高高三学生物理复习效率,提高学生建模、分析等的能力,本文以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法为依据,基于对高中阶段物理问题模型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知识分类-习题分类-模型分类-课堂教学设计"的物理模型教学设计,并将"建构模型-分析模型-拓展模型-应用模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贯穿于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为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上述提出的模型教学法设计模式,本研究着重设计了三篇教学案例,并采取实验法与访谈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模型教学法在阶段性复习过程中,能够从总体上提高高三物理学生的成绩、基本模型与拓展模型的掌握能力以及复习效率。

二、浅谈“3+X”试题特点及高考物理复习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3+X”试题特点及高考物理复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OLO理论的高考物理试卷能力层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内容分析法
    1.4 研究综述
2. 理论基础
    2.1 .SOLO分类理论
        2.1.1 SOLO分类理论的起源
        2.1.2 SOLO分类理论的主要内容
3. SOLO分类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3.2 SOLO分类理论在物理高考试卷研究中的具体化
4. 高考物理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4.1 2013-2019年新课标Ⅰ卷SOLO层次分析
    4.2 2010-2019年新课标Ⅱ卷SOLO层次分析
    4.3 2016-2019年新课标Ⅲ卷SOLO层次分析
    4.4 2010-2019年江苏卷SOLO层次分析
    4.5 2010-2019年北京卷SOLO层次分析
5. 2010-2019年各地区高考物理试卷纵向比较
    5.1 2013-2019年新课标Ⅰ卷纵向比较
    5.2 2010-2019年新课标Ⅱ卷纵向比较
    5.3 2016-2019年新课标Ⅲ卷纵向比较
    5.4 2010-2019年江苏卷纵向比较
    5.5 2010-2019年北京卷纵向比较
6. 2016-2019年各地区高考物理试卷横向比较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命题与教学建议
        7.2.1 命题建议
        7.2.2 教学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及复习策略的探讨 ——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关于分类统计模式的界定
    2.2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2.3 复习课教学的含义
    2.4 复习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 浙江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
    3.1 浙江新高考的基本情况
    3.2 《浙江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3.3 浙江新高考试题结构分析
    3.4 2017年-2019年浙江高考物理计算题分析
第四章 针对新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提出中学物理复习策略
    4.1 选择题复习策略
    4.2 实验题复习策略
    4.3 高考计算题复习策略
    4.4 总的复习策略
    4.5 复习建议
第五章 教学案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师调研
附录二 :中学物理复习课学生调研
致谢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高考模拟试题分层测评的设计研究 ——以中国区域地理专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国外研究状况
        一、地理试题命题的研究
        二、模拟试题的研究
        三、地理高考备考策略的研究
        四、教学测评研究
        五、归纳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论文结构
    第四节 研究手段及技术方向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方向
第二章 理论研究及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研究
        一、教育测量学理论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
        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模拟试题
        二、分层测评
        三、中国区域地理
    第三节 测评方法
        一、分层整群抽样
        二、试卷等级质量分析
        三、描述性统计
        四、推断性统计
第三章 高考模拟题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制定
        一、问卷的组建情况
        二、问卷的合理性检验
        三、问卷的使用及分析
    第二节 问卷结果阐述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模拟试题测评前准备
        三、模拟试题测评现状
        四、教师对模拟试题的评价
        五、模拟试题的测评效果
        六、教师对模拟试题的期许
    第三节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的不足之处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不明显
        二、试题难度结构不合理
        三、综合题的答案不严谨
        四、试题的命制缺乏科学性
第四章 模拟试题分层测评体系的确立
    第一节 评价指标设置的依据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
        二、地理学科能力评估要素
        三、模拟试题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选取
        一、选取标准
        三、调查对象的构成
    第三节 高考模拟题的命题步骤
        一、模拟试题命制的原则
        二、制定双向细目表
        三、模拟试题分层设计的基本路径
        四、试卷有效性的评判
第五章 高考模拟试题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测评工具的质量分析
        一、试题回收情况
        二、效度分析
        三、信度分析
        四、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第二节 模拟试题内容与能力指标的分析
        一、模拟试题考点内容分析
        二、模拟试题中考查能力指标分析
        三、总结
    第三节 模拟试题测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整体总分描述性统计
        二、不同学校整体总分描述性统计
        三、总结
    第四节 样本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一、模拟试题的重点定位
        二、模拟试题的难点定位
    第五节 不同类型学生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一、不同类型学生在模拟试题中的重点定位
        二、不同类型学生在模拟试题中的难点定位
        三、不同类型学生能力指标与总分响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六节 不同性别学生在模拟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一、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重点分析
        二、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难点分析
第六章 结论整理
    第一节 结论
        一、调查了高考模拟试题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起了高考模拟试题能力评价指标
        三、模拟试题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预测性
        四、重难点有共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五、不同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
    第二节 讨论模拟题预测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一、提高准确率的有利因素
        二、提高准确率的不利因素
    第三节 研究对策
        一、教学方法
        二、学习方法
    第四节 创新发展
    第五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它科研成果
致谢

(4)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研究(192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综述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所用资料
第一章 近代中国中学物理教科书的编纂背景
    第一节 近代学制改革与中学物理课程及课时的调整
        一、“壬寅学制”与中学物理课程
        二、“癸卯学制”与中学物理课程
        三、“壬子癸丑学制”与中学物理课程
        四、“壬戌学制”与高中物理课程
    第二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调整
        一、“颁布试行期”:1922 年—1931 年
        二、“正式实行期”:1932 年—1939 年
        三、“调整完善期”:1940 年—1949 年
    第三节 近代中学物理教科书编刊的发展阶段
        一、“癸卯学制”前后的中学物理教科书
        二、“壬子癸丑学制”后的中学物理教科书
        三、“壬戌学制”后的高中物理教科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专业名词
        一、物理学专业名词的译定与辞典的编纂
        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物理名词的变迁
    第二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知识结构
        一、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体系
        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选择
        三、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的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沿知识
        一、1922 年以前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沿知识
        二、1922 年—1949 年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沿知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呈现
    第一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的安排
        一、演示实验数量的变化
        二、演示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课后习题的设置
        一、课后习题数量的变化
        二、课后习题类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课本插图的设计
        一、课本插图数量的变化
        二、课本插图类型的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第一节 高中物理教科书对物理教学的指导
        一、民国时期对物理教学法的讨论
        二、案例分析:《落体运动》课程的设计
        三、高中物理教科书对试题设置的指导
    第二节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选用及影响
        一、民国时期教科书版本的选择
        二、民国时期补充教学材料的运用
        三、民国时期高中物理课堂剪影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者群体及其编纂理念
    第一节 编者群体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个案分析:三位代表学者及编者的经历
        一、周昌寿:最了解物理基础教育方向的编者之一
        二、丁燮林:物理实验教学的倡导者及践行者
        三、严济慈:研究为主,编书为辅的编者代表
    第三节 编者的编纂理念及思想
        一、重视名词术语的使用
        二、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
        四、重视前沿知识的输入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1902-1921 年中学物理教科书出版情况
附录二:1922-1949 年高中物理教科书出版情况(1)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习题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研究性教学
        2.1.2 物理习题、物理习题教学
        2.1.3 教学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人本主义理论
        2.2.4 问题解决理论
第3章 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
    3.1 初中物理习题课现状调查(学生卷)
        3.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3.1.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1.3 结论与思考
    3.2 教师访谈调查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与实施
        3.2.2 针对教师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4章 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4.1. 精选物理习题策略
        4.1.1 选题的目的
        4.1.2 选题的原则
        4.1.3 选题的步骤方法
    4.2. 知识技能巩固阶段
        4.2.1 巩固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4.2.2 学生自学策略
        4.2.3 教师讲解策略
    4.3 知识技能强化阶段
        4.3.1 强化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4.3.2 有效引入,呈现习题策略
        4.3.3 创设习题情境策略
        4.3.4 有效分析习题策略
        4.3.5 拓展习题策略
        4.3.6 学生自主策略
        4.3.7 教师设问策略
        4.3.8 课后评价和反思策略
    4.4 知识技能升华阶段
        4.4.1 升华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4.4.2 播放相关的知识片段,拉近学生与生活,科技的距离
        4.4.3 引导渗透,实现原有认知与新知识的结合
        4.4.4 巧设课外阅读,增大学生知识面
第5章 习题课教学案例
    5.1 “浮力”教学案例
    5.2 “压强”教学案例
第6章 结束语
    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物理习题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面向深度学习的高三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与深度学习和教学策略有关的理论
    2.1 深度学习概述
    2.2 高三物理教学特征
    2.3 与高三物理教学有关的教育学及心理学理论
        2.3.1 构建主义
        2.3.2 元认知理论
        2.3.3 情境认知理论
    2.4 深度学习与高三物理教学关系
第三章 高三学生物理深度学习情况调查
    3.1 问题的提出
    3.2 调查方法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 高三学生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小结
第四章 促进高三学生物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4.1 高三物理概念与规律复习课教学策略
        4.1.1 利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
        4.1.2 采用类比法,深刻理解知识本质
        4.1.3 善用错题,先错后悟加深印象
    4.2 高三专题复习课教学策略
        4.2.1 研读新课标,精选专题
        4.2.2 开展变式教学,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
        4.2.3 设置开放性课后训练,巩固课堂效果
    4.3 高三实验复习课教学策略
        4.3.1 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实验要求
        4.3.2 基于课内实验,适当延伸
        4.3.3 理论分析和动手操作,互为依托
    4.4 高三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4.4.1 精准的试卷分析
        4.4.2 学生分享,合作解决
        4.4.3 变式训练与个性练习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模型及物理模型的概述
        2.1.2 物理建模与物理建模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结构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迁移理论
3 近五年全国一卷理综试题对物理模型的测试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物理模型考查要求
    3.2 近五年高考试题相关模型分析
        3.2.1 2015年试题相关模型分析
        3.2.2 2016年试题相关模型分析
        3.2.3 2017年试题相关模型分析
        3.2.4 2018年试题相关模型分析
        3.2.5 2019年试题相关模型分析
    3.3 近五年高考试题各类型物理模型考查次数分析
    3.4 近五年高考试题对物理模型考查总量分析
    3.5 近五年高考试题中常考物理模型分析
    3.6 近五年高考试题三种层次模型所占分值分析
    3.7 近五年高考试题分析小结
4 学生建模能力现状调查
    4.1 试题建模能力分析
    4.2 学生答题情况
    4.3 学生建模能力现状调查结论
5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实践
    5.1 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5.1.1 科学性原则
        5.1.2 “双主”原则
        5.1.3 实用性原则
        5.1.4 过程性原则
    5.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5.2.1 引导学生总结物理模型,使基本物理模型特征清晰
        5.2.2 引导学生体会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
        5.2.3 采用例题加变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
        5.2.4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5.3 模型教学法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堂中实施的案例分析
        5.3.1 案例一曲线运动
        5.3.2 案例二电磁感应中“杆加导轨模型”
        5.3.3 建模案例小结
    5.4 教学实践效果检测
    5.5 实践总结
6 结语
    6.1 本课题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
    6.3 展望与期待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模式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 ——基于广西A校2016-2018届学生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高考模式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高考模式现状
        三、高考课程关联研究
        四、高考成绩管理研究方法
        五、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应用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模式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中的典型代表模式
        三、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
        四、样本A校学生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成分分析方法
        一、基本思想
        二、数学模型
        三、几何解释
        四、推导过程
        五、计算步骤
    第三节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一、基本概述
        二、建模思想
    第四节 相关理论的应用
        一、相关理论的优势
        二、相关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 “政治、历史、地理”模式高考成绩预测模型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预处理
    第二节 降维处理
        一、初步分析
        二、数据降维
        三、降维结果分析
    第三节 线性回归的建模过程
        一、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
        二、残差分析
第四章 “物理、化学、生物”高考成绩预测模型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预处理
    第二节 降维处理
        一、初步分析
        二、数据降维
        三、降维结果分析
    第三节 线性回归的建模过程
        一、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
        二、残差分析
第五章 学生高考成绩交叉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预测成绩参照标准
        一、预测成绩参照标准
        二、预测样本对象
    第二节 “政治、历史、地理”模式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模式成绩预测
        一、交叉预测
        二、预测误差
    第三节 “物理、化学、生物”模式学生的“政治、历史、地理”模式成绩预测
        一、交叉预测
        二、预测误差
    第四节 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因素
        一、典型“6选3”模式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
        二、课程之间的联系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
第六章 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模式的实施建议
    第一节 教育管理角度
        一、学校
        二、教育部门
    第二节 参与者角度
        一、家庭
        二、学生
        三、教师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标准的修订
        1.1.2 高考制度的改革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物理高考
        2.1.2 课程标准
        2.1.3 一致性
    2.2 一致性研究理论与实践
        2.2.1 韦伯模式
        2.2.2 SEC(Surveys of Enacted Curriculum)模式
        2.2.3 成功(Achieve)模式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物理课程标准
        2.4.2 物理高考
        2.4.3 课程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研究框架的确定
        3.2.1 研究内容主题的确定
        3.2.2 研究认知水平的确定
        3.2.3 SEC模式二维矩阵
    3.3 课程标准与高考物理试卷编码
        3.3.1 确定课程标准编码原则并编码
        3.3.2 确定试卷编码原则并编码
        3.3.3 编码结果与处理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参考值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
    4.1 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总体比较
    4.2 课标与试卷内容主题分布的比较
    4.3 课标与试卷认知水平分布的比较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基于本文对教学的探讨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标内容主题分析
    附录2 :2017 年研究内容确定课标的内容主题及认知水平分布比率
    附录3 :物理高考试卷全国卷内容主题及其认知水平分布比率
致谢

(10)高三物理复习课中模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研究概述
    2.1 相关研究综述
    2.2 相关概念界定
3 理论基础
    3.1 物理模型教学法理论
    3.2 高三物理复习理论
    3.3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3.4 生态化物理教学
4 高三物理复习课中模型教学的设计
    4.1 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4.2 模型教学的设计过程
    4.3 模型教学的案例设计
5 高三物理复习课中模型教学的实践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的方法
    5.4 研究的实施
    5.5 研究数据的分析与结果
    5.6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习题分类
附录2:测试卷
附录3:访谈提纲
附录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浅谈“3+X”试题特点及高考物理复习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OLO理论的高考物理试卷能力层次研究[D]. 李冰弦.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分析及复习策略的探讨 ——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D]. 曾大鹏.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高考模拟试题分层测评的设计研究 ——以中国区域地理专题为例[D]. 刘彦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研究(1922-1949)[D]. 周凯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D]. 张健. 扬州大学, 2020(05)
  • [6]面向深度学习的高三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陈耿祥.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 宋磊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模式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 ——基于广西A校2016-2018届学生的分析[D]. 黎盈盈. 天津大学, 2019(06)
  • [9]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D]. 崔焰梅.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10]高三物理复习课中模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 郑荣炜.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浅谈“3+X”试题特点及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