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新生儿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

围产期新生儿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

一、围产新生儿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程国强,周文浩,周渊峰,杨于嘉,史源,庄德义,杜立中,母得志,冯星,富建华[1](2022)在《新生儿脑电生理监测分级管理专家共识》文中指出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协会已经发表了新生儿脑电图监测指南,中国也发表了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专家共识。由于缺乏脑电监测设备和专业解读人员,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很难严格按照指南或共识进行脑电监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成立了由新生儿、儿童神经和神经电生理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已经发表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及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审查,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级别新生儿病房脑电监测的分层管理建议。基于视频脑电图和aEEG特点,根据当地医疗资源和患儿疾病特征,专家组认为视频脑电图和aEEG可以互相补充应用,适用于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该共识对促进新生儿、儿童神经和神经电生理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和远程脑电监测实施提出了建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2):115-123]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2021)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管理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涉及问题相对复杂, 如何判别感染的类型和损伤程度、确定治疗指征及治疗方案亟待进行规范。本共识针对新生儿CMV感染重点关注人群、临床诊断评估、病原学检测方法、治疗指征、治疗方案及带病毒母乳的处理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 并提出共识方案, 以期规范新生儿(含极低出生体重儿)CM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核心信息包括:需重点关注CMV感染高危儿并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正确选择合适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前需进行严格的治疗指征评估;提倡母乳喂养, 进行适当母乳处理以降低母乳喂养感染CMV的风险。

任永莲[3](2021)在《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孕期女性因处于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其情感十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对于孕期存在妊娠并发症或存在某些妊娠高危因素的孕妇,更容易产生分娩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认知行为治疗因其操作简单、节约时间、见效快的特点,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国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针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国内学者多关注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正常妊娠孕产妇负性情绪的治疗效果,且干预形式多以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为主,但面对面治疗常因交通不便、时间限制、病耻感等因素往往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受限。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兴起,依托网络媒体进行心理治疗成为目前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以文献分析为指引,以理论指导手册为参考,构建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为今后形成科学有效、针对高危妊娠孕妇心理需求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奠定基础。方法:1.干预方案的构建研究(1)文献和理论着作分析: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按照既定的检索策略在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检索孕产妇网络认知行为干预相关文献,同时查找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理论着作作为补充,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同时提取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和干预方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并归纳文献和理论着作中提及的干预策略,形成干预方案初稿。(2)专家会议法:干预方案初稿制定后,研究者主动联系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确定会议时间,将会议日程、干预方案初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给专家,会议开始时请专家填写专家一般资料调查表、专家权威程度自评表,同时研究者对本次会议的目的、干预方案主要内容进行汇报,专家围绕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小组成员做好现场录音与拍照,会议结束后研究者收回会议资料并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2.干预方案的实证研究(1)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7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围产保健门诊规律产检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目标人群,根据样本量计算最终确定170例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钉钉视频会议结合微信群形式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心理咨询,两组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产后3天分别用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WDEQ)、妊娠特有焦虑量表(PA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治疗前后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程度。(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全程参与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对象中选取不同高危因素、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孕妇作为访谈对象,采用预先设定的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分析访谈资料时采用Colaizzi分析法。结果:1.方案构建结果(1)文献和理论着作分析:目前检索到的文献中,针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研究均为外文文献,最终纳入9篇RCT研究和2本理论着作。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着作进行归纳总结可知:文献中提及的干预时机从孕中晚期开始到产后1年内;干预形式多通过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同时将短信、电子邮件作为辅助干预形式;在干预策略上,分娩恐惧多采用系统脱敏训练,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心理教育、认知矫正、认知重构、行为实验、社交技能训练、放松训练等,同时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作为巩固练习;干预频次多为1次/周,共3-11次不等,每次干预时长约20-50分钟;结局指标评价多采用国际通用的负性情绪量表进行评估;结局评价时间从干预后1周随访至干预后4年。(2)专家会议法:共邀请10名专家参与会议,专家的集体权威系数为0.855。专家提出如下建议:(1)在干预形式上,通过在线视频互动的形式进行干预比在微信公众号治疗效果好,建议增加视频、动画、音乐等形式,并通过电话或短信督促其完成,同时将家庭作业形式由书写形式改为书写、视频、语音形式;(2)在干预内容上,每次课程内容中插入案例视频,在6次治疗结束后增加巩固治疗,巩固治疗内容主要以孕妇分享自身实际的心理困扰为主;(3)在干预频次及时机上,增加治疗期的干预频次或在治疗期后增加巩固治疗,每次30-45分钟,将干预时机选在每周六日,干预时间段需延伸至产后4周;(4)在干预对象上,将孕妇和配偶同时作为干预对象,考察配偶心理干预对孕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5)在结局评价指标上,问卷测评比较主观,建议增加客观的生物学指标,结局评估时间至少需要随访至产后,同时干预后至少需要测评两次。根据专家建议对干预方案做如下修订:将微信公众号干预的形式改为钉钉视频会议结合微信群的形式,同时辅以电话、短信干预,将家庭作业形式由书写形式改为书写或视频、语音形式;在干预策略上,考虑到高危妊娠疾病多样性因素,将案例主题“糖妈妈的故事”改为“准妈妈的心理困扰”,同时播放3个不同的案例,在6次治疗结束后增加巩固期;干预时机由每周时间不固定改为每周六晚上19点开始;结局测评时间选择在基线、干预后即刻(巩固治疗后)以及产后3天三个时间点进行。2.干预实证研究(1)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两组干预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治疗期间干预组脱落19例,对照组脱落17例。(2)两组干预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即刻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分娩恐惧、妊娠相关焦虑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抑郁量表得分在干预后即刻差异无显着变化(p>0.05);两组研究对象产后3天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分娩恐惧、妊娠相关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3)两组干预前后多重比较: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产后3d分娩恐惧、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比较,分娩恐惧、焦虑量表得分在时间因素、组间因素以及时间组间交互因素差异均显着(p<0.001),两组孕妇抑郁量表得分在时间因素、时间组间交互因素差异显着(p<0.005),但组间因素差异不显着(p>0.05)。(4)干预组依从率为77.7%,对照组依从率为75.3%。干预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25分的孕妇为51例,满意率为77.27%。(2)质性研究:本研究共访谈12例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参与治疗的真实感受及对本次治疗提出的不足和建议等方面归纳可知,研究对象较为认可本次治疗,认为本次治疗以便捷实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改善其孕期的负性情绪和行为方式,能够满足其居家心理治疗的需求,但网络心理治疗产生的效果受个体自控力、治疗兴趣等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在制定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时需考虑孕妇个体差异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增加产后自我护理内容。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与理论着作分析、专家会议法构建出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该方案分两期:治疗期(6次线上视频)和巩固期(3次线上交流)。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案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治疗效果,实践证明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恐惧、焦虑情绪有显着治疗效果,但对抑郁情绪近期效果不明显,需持续追踪远期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对象对本次治疗主观上较为认可,认为本次干预采用便捷实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改善其孕期的负性情绪,但本次治疗受研究对象个体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未来研究需在充分考虑孕妇个体差异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为今后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奠定基础。

李小琴[4](2021)在《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在国内普遍存在单独以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Apgar)诊断新生儿窒息的现象,其局限性也已日渐明显,诊断状况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结合国际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是依据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酸碱度值(potential of hydrogen,pH)。目前国内对脐动静脉血气研究较少,新生儿窒息时可结合脐静脉血气分析,为寻找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进一步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特点及其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为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分析窒息病因提供依据,改善预后。目的1、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统计学参考值范围及其在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应用2、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与诊断新生儿窒息标准以及窒息预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至2021年0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24例,新生儿病例427例,其中脐动脉血气分析427例,87例同时行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统计1分钟Apgar>7分脐动、静脉酸碱度值(potential of hydrogen,pH)、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碱剩余(Buffer excess,BE)、乳酸(lactic acid,Lac)、碳酸氢根(bicarbonate radical,HCO3-)的参数范围;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1分钟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对1分钟Apgar评分、脐动脉pH、1分钟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pH进行一致性分析,研究新生儿窒息的最佳诊断标准;研究新生儿窒息的预后。结果1.1分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1.1 385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脐动脉血气分析:pH:7.25±0.09,PaO2:24.43±11.21(mmHg),PaCO2:55.27±13.82(mmHg),BE:-3.37±4.22(mmol/L),Lac:4.57±2.57(mmol/L),HCO3-:24.16±4.13(mmol/L)。1.2 82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脐静脉血气分析:pH:7.31±0.06,PaO2:33.10±11.21(mmHg),PaCO2:44.87±10.10(mmHg),BE:-2.94±4.35(mmol/L),HCO3-:24.26±4.97(mmol/L)。2.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2.1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联合脐动脉pH<7.20诊断新生儿窒息,窒息组29例,非窒息组398例。窒息组脐动脉pH、BE 比非窒息组小(pH:7.07±0.08 vs.7.26±0.07;BE:-10.06±3.61 vs.-2.87±3.87,P<0.05);窒息组脐动脉 Lac、PCO2 大(Lac:8.71±3.10 vs.4.26±2.26;PCO2:71.88±18.05 vs.54.32±12.63,P<0.05)。2.2 87例脐静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联合脐动脉pH<7.20诊断新生儿窒息,窒息组4例,非窒息组83例。窒息组脐静脉pH、BE 比非窒息组小(pH:7.18±0.03 vs.7.31±0.06;BE:-7.15±3.42 vs.-2.61±4.21,P<0.05);窒息组脐静脉 Lac、PCO2 大(Lac:7.62±1.10 vs.3.67±2.30;PCO2:57.23±11.48 vs.44.46±9.50,P<0.05)。2.3 87例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中,以脐动脉pH<7.20为窒息组(15例),脐动脉pH≥7.20为非窒息组(72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脐静脉pH小(7.22±0.04 vs.7.32±0.05,P<0.05);窒息组 pH 差值、PCO2 差值大(pH 差值:0.10±0.09 vs.0.02±0.05;PCO2差值:19.89±14.30 vs.5.70±11.36,P<0.05)。3.1分钟Apgar与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的关系3.1 脐动脉血气分析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窒息组(47例),1分钟Apgar评分>7为非窒息组(380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脐动脉 pH、BE 小(pH:7.14±0.11 vs.7.27±0.08;BE:-8.03±4.52 vs.-2.78±3.85,P<0.05);窒息组脐动脉 Lac、PCO2 大(Lac:7.56±3.22 vs.4.19±2.22;PCO2:64.67±18.45 vs.54.38±12.65,P<0.05)。3.2 脐静脉血气分析 87例脐静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窒息组(6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非窒息组(81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脐静脉 pH、BE 小(pH:7.21±0.06 vs.7.31±0.06,P<0.05;BE:-6.50±3.10 vs.-2.55±4.22,P<0.05);窒息组脐静脉 Lac、PCO2大(Lac:6.70±2.32 vs.3.64±2.28;PCO2:53.62±10.55 vs 44.41±9.61,P<0.05)。3.3 1分钟Apgar与脐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性 1分钟Apgar与脐动脉血气分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1分钟Apgar与脐动脉pH、BE、HCO3-呈正相关(r=0.36;r=0.34;r=0.23,P<0.05);与 Lac、PCO2呈负相关(r=-0.32;r=-0.18,P<0.05);与 PO2、SO2无相关性(P>0.05)。4.分娩方式、胎儿窘迫与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的关系4.1胎儿窘迫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胎儿窘迫168例,非胎儿窘迫259例。胎儿窘迫组脐动脉pH、BE 比非胎儿窘迫组小(pH:7.23±0.10vs.7.27±0.08;BE:-3.93±5.05 vs.-2.99±3.61,P<0.05);胎儿窘迫组脐动脉 Lac 大(5.23±2.86 vs.4.13±2.28,P<0.05);胎儿窘迫组脐动脉 pH<7.2 的发生率高(33.93%vs.20.08%,P<0.05)。4.2胎儿窘迫时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 脐静脉血气分析87例中,胎儿窘迫组41例,非胎儿窘迫组46例,两组脐静脉pH、BE 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3胎儿窘迫时分娩方式对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 427例脐动脉血气中胎儿窘迫168例,其中剖宫产96例,阴道顺产50例,钳产22例。剖宫产组比阴道顺产、钳产组脐动脉 pH、BE 大(pH:7.26±0.08 vs.7.19±0.09、7.20±0.12;BE:-1.99±4.23 vs.-5.97±5.29、-7.75±3.81,P<0.05);剖宫产组 Lac 小(3.87±2.30 vs.7.06±2.80、7.02±1.77,P<0.05)。阴道顺产组与钳产组脐动脉pH、BE、Lac 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脐动脉pH、1分钟Apgar与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分析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胎膜早破95例,羊水污染132例,妊娠期糖尿病82例,妊娠期高血压25例,脐带绕颈167例。5.1 脐动脉pH 脐动脉pH<7.20组为窒息组(109例),脐动脉pH≥7.20为非窒息组(318例),窒息组与非窒息组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脐带绕颈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2 1分钟Apgar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1分钟Apgar评分≤7为窒息组(47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非窒息组(380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44.68%vs.29.21;14.89%vs.4.74%,P<0.05)。6.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与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427例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1分钟Apgar评分≤7分联合脐动脉pH<7.20为窒息组,进行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是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P<0.05),脐带因素、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污染、早产均不是危险因素(P>0.05)。7.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7.1 1分钟Apgar≤7联合脐动脉pH<7.20为窒息诊断标准:1分钟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74,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是0.35,脐动脉pH<7.15的Kappa值是0.53(P<0.05)。Apgar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最高,与脐动脉pH<7.15相接近,而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最低;Apgar的约登指数最高,脐动脉pH<7.20次之,脐动脉pH<7.15最低(P<0.05)。7.2 1分钟Apgar≤7联合脐动脉pH<7.15为窒息诊断标准: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是0.27,脐动脉pH<7.15的Kappa值是0.60,1分钟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61(P<0.05)。Apgar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与脐动脉pH<7.15相接近,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最低(P<0.05)。7.3 1分钟Apgar联合脐动脉pH<7.15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更高,脐动脉pH越低,特异度越高,敏感度越低。8.新生儿窒息预后本研究对新生儿窒息、脐动脉pH<7.20的脏器损伤、住院天数(因新生儿窒息和/或脏器损伤住院天数)、预后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组脏器损伤发生率、住院天数较非窒息组高(P<0.05);脐动脉pH<7.20组脏器损伤发生率、住院天数较脐动脉pH≥7.20组高(P<0.05);新生儿窒息预后治愈率与非窒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脐动脉pH<7.20组的预后治愈率与脐动脉pH≥7.20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脐血pH、PaO2、PaCO2、BE、HCO3-各指标结果与国内外多个大样本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脐血Lac偏高,可用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以及寻找窒息病因。2、1分钟Apgar与脐动脉pH、BE、HCO3-呈正相关;与Lac、PCO2呈负相关;与PO2、SO2无相关性。3、1分钟Apgar≤7联合脐动脉pH<7.15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更高,脐动脉pH越低,特异度越高,敏感度越低。孕妇年龄是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窒息时脏器损害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新生儿窒息是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

多中心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评估协作组[5](2021)在《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支持失败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不良结局。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新生儿协作网中3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出生的出生胎龄 25~31+6周极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生后初始无创CPAP的结局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 1 040例,其中男577例(55.5%),女463例(44.5%);出生胎龄25~28+6周195例(18.8%),29~31+6周845例(81.2%);出生体重<1 000 g 81例(7.8%),出生体重≥1 000 g 959例(92.2%)。失败组138例(13.3%),成功组902例(86.7%)。出生胎龄 25~28+6周、29~31+6周的初始无创CPAP失败率分别为24.6% (48/195)、10.7% (90/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小的出生胎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2次、吸入氧浓度>0.30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18、1.847、4.003、6.712、1.948,95%CI:0.590~0.873、1.130~3.018、2.435~6.579、3.160~14.259、1.189~3.192,均P<0.05);失败组的病死率和新生儿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OR=4.436、26.393、1.998、4.545,95%CI:2.106~9.344、9.690~71.885、1.031~3.875、1.615~12.795,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CPAP失败主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较小、母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RDS、需用PS≥2次以及吸入氧浓度>0.30的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危险因素。

陈桂娴[6](2021)在《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及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研究目的:通过2010—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231例)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此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为提出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毕节市所有县区(包括:七星关区、大方县、威宁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金沙县、黔西县)从2010年—2020年间231例死亡孕产妇的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资料、孕期保健手册、住院病历和各级专家评审资料。按照国家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通过毕节市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数据。所有死亡个案均按乡(镇)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上报。由毕节市各县妇幼保健机构专人负责现场调查、核实孕产妇死亡个案、填写死亡报告卡和原始病历复印件。组织县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死亡原因,汇总评审资料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再组织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施逐级质控,从而保证资料的准确与可靠。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2010—2020年毕节市孕产妇死亡共231例,可避免死亡为196例(占84.85%)。2.2010至2020年,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2010—2020年毕节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正在发生变化,直接产科原因所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减少,间接产科原因呈逐年上升趋势。4.死亡孕产妇具有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收入不高、多数为经产妇并有多次孕产史的特点。5.死亡孕产妇中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相对集中于县级医院。结论:1:通过分析2010—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得益毕节市政治、经济、医疗的综合实力提高。2:在政治、文化充分发展的当今社会,进一步深层次降低孕产妇死亡需要从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救治水平入手,不断提高各级重症孕产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多学科协作的能力。第二部分阶梯式亚专科(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研究背景:产科急诊具有不可预测和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能发生。这对专科医师要求高,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才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的培训提高产科医生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识别和救治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欧美等国家的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因存在环境和教育制度的差异性不可一味的照搬。我国目前的产科重症救治亚专科培训起步时间短,各级医院救治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经验不足并存在较大的差别,基层医生数量多,工作压力大,暂时难以全面铺开实现医疗的同质化。自上世纪实行的“医生进修制定”进行的亚专科培训的模式在一定时期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和时代局限性,总体培训效果稍欠佳,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的专业需求。另外近几年衍生出的各类学术会议也是目前对于亚专科培训的一种模式,缓解了之前对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交流的局限,对亚专科学术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以会议形式进行专科培训存在培训时间短、缺乏交流与思考、操作实践机会欠缺等不足。因此,我们现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强的妇产专科医师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我国妇产专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提升重症孕产妇的救治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本研究基于毕节示范区开展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旨探讨以分层阶梯式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在基层医师培训效果评估和对当地重症孕产妇救治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目的:借助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在毕节示范区实施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探讨该模式对于临床医师培训效果及对当地重症孕产妇救治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1骨干师资资料在省级师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带领下,毕节市妇幼保健院联合毕节市卫计委,经过协商和讨论,拟在毕节本市内选派19名产科医生作为“骨干师资”到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强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效果。1.2.产妇的临床资料2020年6月以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依托,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培养市级产科重症救治骨干,并持续深入到各县个乡镇的所有助产机构。观察该培训模式对孕产妇临床相关质控指标的效果,对2020年全年在本地区分娩的孕妇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项产科质控指标的变化以及母儿结局的分析。2.研究方法2.1建立省级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培训(大湾区母胎医师培训学院-产科重症模块化培训)。2.2建立市级(毕节市)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基地。2.3建立毕节市各县区重症孕产妇救治技术培训站,持续开展孕产妇救治基层培训。3分析指标3.1采用横断面对比分析方法探讨培训模式的效果,将“骨干师资”的基本资料、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本论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误(x±SEM)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上述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将两组孕妇的产科质量报表资料:重症孕产妇人数、产后出血人数、严重产后出血人数、羊水栓塞人数、子痫人数、阴道分娩产钳助产人数、足月新生儿窒息人数、孕妇死亡率等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探讨阶梯式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母儿结局的影响分析。4结果:4.1基层培训医师的资料培训前学员的平均理论成绩为62.947±3.270分,培训后学员的平均成绩为81.7737±4.057分,培训后的笔试成绩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的技能成绩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孕妇临床资料4.2.1 2020年1-12月份毕节市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下半年的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上半年。4.2.2 2020年1-12月份毕节市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生率、羊水栓塞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毕节全市下半年的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生率、羊水栓塞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少于上半年。4.2.3 2020年1-12月危重症孕产妇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整体走向趋于平稳,下半年的危重症孕产妇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较上半年无明显降低。4.2.4孕产妇死亡率毕节市202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12.62/10万,较毕节市2010年下降了19.48个百分点。5.结论:5.1采用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基层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并改善危重症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子痫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羊水栓塞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复苏救治成功率等)。5.2孕产妇的死亡率明显较往年下降。5.3危重症孕产妇的总体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未有明显改变。

唐亮[7](2020)在《围产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围产医学危重症救治技术及新生儿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具有极限生存活力的早产儿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早产儿脑形态及功能发育不成熟,且在围产期往往存在着各种可损害脑发育的潜在高危因素,导致其神经心理发育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可能遗留一系列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其远期生存质量。在提升早产儿存活率的同时,公众对医疗预后的期待值不断提高,如何降低早产儿神经发育伤残率并达到优育效果已愈来愈受到临床和科研的重点关注。因此,了解早产儿神经发育状况及其异常的危险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救治及早期干预措施的制订和实施,以便进一步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神经发育状况及其围产期高危因素,并探讨新生儿期并发症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的预测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前瞻性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出生,并在新生儿病房/NICU住院治疗,且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门诊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早产儿资料调查登记表》,收集并统计早产儿围产期临床资料和出院后随访神经发育评估数据,分析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时的基本情况、围产因素、新生儿期并发症以及神经发育状况。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评价早产儿6月、12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以DQ<85分定义为神经发育异常,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产儿6月、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以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早产儿共243例,男146例(60.1%)、女97例(39.9%),胎龄25+4~36+6周,平均(32.7±2.7)周,出生体重770~3280g,平均(1861±572)g,按胎龄大小分为三组,<32周组89例(36.6%)、32~33+6周组56例(23.1%)、34~36+6周组98例(40.3%)。2.不同胎龄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个人社交和D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2周组早产儿各项发育商均明显落后于32~33+6周和34~36+6周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两组早产儿除适应性外,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个人社交和D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不同胎龄早产儿6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DQ<85)的发生率分别为49.3%、21.3%和29.4%,12月龄时神经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2.3%、22.9%和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SGA(OR=2.168,95%CI=1.087~4.332)和宫内窘迫(OR=3.442,95%CI=1.031~11.489)为早产儿6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5.试管婴儿(OR=6.261,95%CI=1.565~25.043)为早产儿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而胎龄(OR=0.790,95%CI=0.658~0.949)与神经发育异常风险呈负相关,是早产儿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保护性因素。6.与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的并发症风险系数最高的3位为ROP(OR=7.923/3.328)、BPD(OR=7.056/2.556)和RDS(OR=2.452/2.401)。同时合并ROP、BPD和NRDS会进一步增加早产儿6~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且与合并数量呈正相关(1种并发症OR=1.717/2.380,β=0.846/0.867;2种并发症OR=8.864/3.495,β=2.182/1.251;3种并发症OR=10.909/7.081,β=2.390/1.957)。结论1.胎龄<32周早产儿是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出院后需长期随访至少超过1年。此外,即使是晚期早产儿(34~36+6周)仍需坚持随访,加强神经发育监测,早期干预。2.SGA、宫内窘迫和试管婴儿为早产儿12月龄内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而胎龄则为保护性因素,与神经发育异常呈负相关,神经发育异常风险随胎龄的增加而降低。3.同时合并ROP、BPD和NRDS会进一步增加早产儿6~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且合并数量越多,神经发育异常风险越高。

陈燕[8](2020)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以促进早期建立母乳喂养,为今后优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分娩的9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试验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自妊娠37周开始接受产前手挤奶的指导,持续至临产。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以评价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早接触早吸吮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上均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干预一周后(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对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作用在不同的组别间有显着差异,试验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与37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而试验组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8周、产后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38周、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与37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7),并且产后第3天与38周仍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7)。3.对泌乳启动的影响试验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前手挤奶频次在泌乳启动时间分组中存在分布差异,产前手挤奶频次越高,泌乳启动时间越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产前手挤奶频次≥20次时,对产妇泌乳启动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4.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两组研究对象产后第1、2、3天纯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率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各测量时间点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1.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低,AME指导可通过反复实践手挤奶技能,进一步强化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初产妇产前及产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2.初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AME指导可通过刺激乳腺组织,使泌乳素受体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促进产后泌乳启动,降低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3.产后初期是母乳喂养建立的关键时期,AME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为持续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开端。

王亚楠[9](2020)在《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效果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我国新产程标准专家共识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怎样降低首次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是目前我国产科医师面对的严峻问题[3]。阴道助产手术包括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阴道手术助产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一种合理助产方式的选择,产妇能否顺利地进行自然分娩与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对助产技能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需要操作者娴熟的技巧,正确使用才能够避免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产程异常或需要紧急分娩时,严格掌握阴道助产术的手术指征、掌握手术技巧及母儿并发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以使产妇、胎儿迅速地脱离危险,保障分娩安全,减少母婴损伤。所以,产钳、胎头吸引术等阴道助产技术是每一名产科医生及助产士都必须完全了解及娴熟掌握的重要技能。有关数据表明,2002年,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术的使用率分别为3.3%、1.9%,2011年,涵盖上述两类手术在内的阴道手术助产率严重下降,还不足1.107%[4-5]。由此可知,我国应重视并强化阴道助产技术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促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分析2015~2019年48个月期间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前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产妇中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希望能够在改善阴道手术助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剖宫产手术使用率,改善母儿结局。并且通过对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到的阴道手术助产进行规范严谨地模拟培训,通过当前备受业内推崇且应用比较广泛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客观全面地评估培训成效,同时利用此模式完成对新生儿临床指标的客观化、精准化评估,由此明确模拟培训对医护工作者专业知识能力、对分娩过程中发生产程异常或紧急分娩时处理能力的影响,以及母婴结局的改变情况。研究方法1.培训对象于2017.4.1-2019.3.31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产科阴道手术助产模拟培训的产科医生及助产士。纳入标准:接受培训后顺利通过考核,且各方面资料都完善、准确的在岗医护者;排除标准:未全程参与培训或者培训后没有顺利通过考核的对象、参与试验设计的医务工作者。总共有1 17名医护者接受培训,剔除5名资料数据不全者,以112名医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全面深入地分析。全面收集并梳理包括性别、科室等在内的基本信息(详情可参考附录1)。2.研究对象收集并汇总2015.3.1-2019.3.31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52552例产妇的病历资料,将阴道手术助产培训全程进一步划分为下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前):2015.3.1-2017.2.28共25550例产妇,2017年3月份为培训时间,第二阶段(培训后):2017.4.1-2019.3.31共27002例产妇。3.排除标准(1)缺席或补考人员。(2)产妇:①失随访者。②有阴道手术助产禁忌症者如:非纵产式或面先露;胎方位或胎头高低不清楚;胎头未衔接;宫口未开全;头盆不称;胎儿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胎儿成骨不全;胎头位置不佳;需胎头旋转>45°方能正确放置产钳或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5]。4.观察指标分析培训前2015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和培训后2017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于本院分娩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探讨并研究培训后2017~2019年分娩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会阴裂伤率等重要指标的变化情况。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2.0软件对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及规范分析计数资料,均以%的形式进行描述,进行严格规范地χ2检验,P<0.05被判定为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价值。结果1.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发现,85.71%的受训者表示,培训过程中提供的课程内容严谨、正确,80.36%的受训者表示导师各方面都很专业,教学能力强,并且在培训中注意教学方法,65.17%表示,提供的模拟场景非常逼真,95.54%表示课程内容和贴合现实,应加大培训力度,84.82%的受训者表示,通过培训,理论基础得到有效夯实,技能水平也有所提升。2.理论演练成绩:在接受严谨规范地培训之后,学员的理论成绩、操作水平、协同配合能力等均得到显着改善(P<0.05)。通过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Spearson相关分析法客观全面地明确学员一般情况和成绩之间所具有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理论成绩和预习时间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P<0.05),学员的演练成绩和工龄、年龄等因素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3.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前后分娩情况:培训后(2017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培训前(2015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而阴道分娩的胎吸助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则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个阶段在产钳助产方面未见明显不同,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4.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后助产情况:在开展阴道助产模拟培训之后,助产率不断提高,剖宫产率持续降低,产妇的会阴Ⅲ度裂伤率也明显降低。阴道助产率由 2015.3.1~2017.2.28 的 0.61%大幅度上升到了 2017.4.1~2019.3.31 的 2.44%;而剖宫产率由2015.3.1~2017.2.28的58.52%大幅度下降到了 2017.4.1~2019.3.31的46.42%;新生儿窒息率由2015.3.1~2017.2.28的0.39%降低到2017.4.1~2019.3.31 的 0.27%;会阴Ⅲ度裂伤率由 2015.3.1~2017.2.28 的0.000377%降低到 2017.4.1~2019.3.31 的 0.000346%。(见下表)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前后助产情况#12结论1.在评估培训质量以及发现问题方面,柯氏评估模式具备有效性。2.作为一类教学模式,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具备实用性以及必要性,强化对产科医生、助产士临床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充分提高技术水平,熟练掌握胎头吸引术、产钳等助产技术和产科技巧,充分认识到助产技术(胎头吸术、出口产钳、低位产钳等)的重要性,合理应用阴道助产技术处理异常产程。3.产科阴道助产模拟演练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

刘瑞[10](2020)在《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浙江省典型地区县域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的影响,总结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和融入医共体各种方式的经验与问题,提出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内容:了解调研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参与县域医共体的方式、做法及其不同参与情况下的发展现状;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依赖关系、发展态势的影响;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总结和明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影响分析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维度;通过现场调研,以浙江省东阳市、桐乡市、余姚市和德清县作为调研地区,针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等关键问题收集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发展状况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主题框架法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县域医共体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1.四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自身发展及融入医共体上不尽相同。发展特色方面,东阳市、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兼有临床、保健服务,前者多年来以中医药为特色,后者2018年开始较为特殊,即集中区域孕产期健康服务资源;德清县妇幼保健院长期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所于2019年与综合医院合并转型为临床与保健结合的妇幼保健院。融入医共体方式方面,东阳市、余姚市、桐乡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牵头单位或成员单位角色直接参与医共体,而且四家妇幼保健机构加入医共体妇幼健康或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其中德清县妇幼保健院尚未被纳入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中,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指导团队中的力量较弱。2.资源依赖关系体现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在客户资源上呈现不同竞争程度的竞争型依赖关系、与医共体各单位之间在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以存在一致性差异的共生型依赖关系为主。客户资源上,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以高度竞争型依赖为主,桐乡市、德清县妇幼保健院以低度竞争型依赖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机构经历低度到高度竞争型的转变。妇幼健康管理资源方面,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各单位的共生型依赖关系呈现更明显的一致性,其余三家的一致性较弱。3.调研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在服务和管理两个层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基于资源要素分析发展态势得到,桐乡市妇幼保健院拥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德清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型资源优势最弱;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服务层面的资源结果最优,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在管理层面优势最强。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妇幼健康资源整合政策和县域医共体政策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类资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项整合的作用强于医共体;技术资源及其衍生的关系资源更有助于机构实现管理功能,医共体妇幼保健工作指导团队政策也有一定辅助性效果。结论:调研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妇幼健康水平、县域医共体政策节点与方向等先决条件相似,但其妇幼保健机构在竞争环境、发展历程、融入医共体状况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医共体下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服务人群基础弱化、指导管理功能受限等问题,同时因参与医共体或整合措施在稳固部分服务人群基础和改善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机遇。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各地政府在关注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重视妇幼保健机构及其工作的作用方面存在不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落实服务、管理功能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待加强。建议:政府应充分考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实际情况,保障其与医共体协调发展;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二、围产新生儿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围产新生儿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脑电生理监测分级管理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脑电监测设备的选择
2 新生儿脑病脑电监测
3 新生儿HIE脑电监测
4 疑似癫痫发作新生儿的脑电监测
5 癫痫发作高危儿脑电监测
6 无紧急监测指征患儿的脑电监测
7 视频监测设备的使用
8 新生儿脑电监测网络建设和远程会诊

(3)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
    1.6 论文框架
    1.7 技术路线
    1.8 论文创新点
2 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干预方案初稿
    2.2 基于专家建议形成干预方案终稿
3 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对象与方法
    3.3 干预实施过程
    3.4 结局指标及测评方法
    3.5 质量控制及伦理考虑
    3.6 资料分析
    3.7 结果
    3.8 讨论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在围产期女性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窒息与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6)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及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国内外孕产妇死亡及产科重症救治现状分析
    二、毕节示范区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现状分析
    三、医学临床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的探讨
第一部分 2010-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全国、贵州省和毕节市的孕产妇死亡率
        2.2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年龄分布
        2.3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
        2.4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收入情况
        2.5 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孕产次
        2.6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情况
        2.7 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
        2.8 毕节市孕产妇死因构成及顺位
        2.9 毕节市孕产妇死亡评审情况
        2.10 死亡孕产妇在各级医疗处理延误中构成比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走势分析
        3.2 死亡孕产妇基本情况
        3.3 孕产妇分娩和死亡地点分析
        3.4 孕产妇主要死因分析
        3.5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3.6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干预措施:
    4.结论
第二部分 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实施过程部分展示
        2.2 基层培训医师的资料
        2.3 产妇资料
        2.4 围产儿的结局
    3.讨论
        3.1 重症孕产妇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
        3.2 培训效果
        3.3 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4.结论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医学临床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的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围产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测量工具
    1.4 数据处理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原则
    1.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筛选结果
    2.2 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2.3 两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2.4 两组研究对象泌乳启动情况
    2.5 两组研究对象产后三天喂养方式
讨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3.3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产科阴道手术助产模拟培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研究背景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专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基础力量
        2. 当前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3.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4.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亟待理顺
    (二) 研究现状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研究
        2. 组织生存发展与环境关系理论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1. 梳理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与融入县域医共体做法
        2. 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的影响
        3. 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理论基础
    (二) 资料收集方法
        1. 文献检索
        2. 现场调研
    (三) 资料分析方法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 主题框架法
        3. 比较分析法
    (四) 技术路线
四、研究结果
    (一)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1. 社会经济条件
        2. 妇幼健康状况
        3. 县域医共体建设
    (二)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类型与融入医共体状况
        1.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
        2. 余姚市妇幼保健院
        3. 桐乡市妇幼保健院
        4. 德清县妇幼保健院
    (三) 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变化
        1. 经济运行状况
        2. 人力资源配置
        3. 基本诊疗服务量
        4. 接收下级机构转诊量
        5. 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效率
        6. 妇幼健康培训指导情况
        7. 辖区妇幼健康管理情况
    (四)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之间重要资源依赖关系分析
        1. 客户资源上的竞争型依赖关系
        2. 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的共生型依赖关系
        3. 医共体内人力、技术资源的转换方式
    (五)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整合下特殊资源问题分析
        1. 符号资源上的诉求
        2. 资金资源上的矛盾
        3. 管理资源与技术资源上的平衡
    (六)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态势中资源要素条件与结果分析
        1.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条件型资源比较
        2.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结果型资源比较
        3. 条件型资源对结果型资源的主要影响
五、讨论
    (一)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妇幼保健机构需应对更多外部环境问题
    (二) 推进医共体后县域资源布局不均衡化是制约妇幼保健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逐利性很大程度上弱化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的稳定联系
    (四) 临床与保健结合型模式是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有利保障
六、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1. 根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医共体方式,保障二者协调发展
        2. 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3. 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
        4. 明确机构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
        5. 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七、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 本研究的价值及创新性
    (二)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初级妇幼保健服务专业提供机构发展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场调研工具
    附件1 调查问卷
    附件2 访谈提纲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围产新生儿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脑电生理监测分级管理专家共识[J]. 程国强,周文浩,周渊峰,杨于嘉,史源,庄德义,杜立中,母得志,冯星,富建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02)
  • [2]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21(06)
  • [3]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对高危妊娠孕妇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D]. 任永莲.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研究[D]. 李小琴.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支持失败的多中心队列研究[J]. 多中心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评估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21(04)
  • [6]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及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D]. 陈桂娴.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围产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唐亮.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8]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D]. 陈燕.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9]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效果评估[D]. 王亚楠.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刘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标签:;  ;  ;  ;  ;  

围产期新生儿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