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人文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人文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一、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论文文献综述)

陈亮,肖锡林,刘珊,黄伟,唐振平[1](2020)在《《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探讨——以南华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第四纪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习该课程对研究全球变化和地质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华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研究实例,提出了第四纪地质课程教学的五点思路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裴世东[2](2019)在《《夏鼐日记》所见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文中提出本文以《夏鼐日记》为中心,通过对1966年以前夏鼐成长轨迹和学术历程的梳理,论述夏鼐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考古学思想之过程。在此基础上,提炼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各个组成单元及其相应的形成轨迹和理论溯源。总结出夏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西方考古学理论与中国的考古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引入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与相关多学科实现交叉互动;执行严谨、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范式,并利用对考古材料多角度的审慎研究,努力复原古代社会情况与社会发展过程,进而达到阐明历史和人类的发展规律的目的,最终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体系的考古学思想。绪论首先陈述选题缘由。夏鼐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关于夏鼐学术思想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从深度和广度看,尚显不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以过程考古学理论为代表的“新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理论在欧美考古学研究中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而夏鼐从西方引入的文化-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仍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此外,中国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和技术同样沿袭夏鼐主持制定的田野发掘流程和规范;夏鼐关于中外考古交流和丝绸之路沿线考古研究的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构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阐述本文以1966年为时间节点的原因。夏鼐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思想初步形成于1966年,同时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特殊阶段,而考古学属于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因此这十七年间史学的发展状况对考古学发展影响较大。最后对学术史进行了回顾,一是对夏鼐学术人生的研究,二是与夏鼐学术思想相关的埃及学、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等领域为切入点的研究。第一章,论述夏鼐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建立过程,及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的考古学实践的具体路径。夏鼐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1920-1931)、过渡期(1931-1949)和形成期(1949-1966),最终成长为能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考古学研究的学者。在萌芽阶段,夏鼐主要受“新文化运动”和“左倾”文学思潮影响,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唯物论和实践论思想;在过渡阶段,夏鼐对国民党政权的腐朽统治日益失望,对共产党逐渐产生好感L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政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陆续展开,夏鼐经历了三次思想飞跃,成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学者。在此期间夏鼐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参与考古学培训教育班,主持学术会议并拓展考古学的公共宣传等。夏鼐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形成为其考古学思想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夏鼐留学英国,并将西方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引入国内,指导中国考古学实践的过程。第一节梳理西方考古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第二节通过夏鼐学习西方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过程,指出夏鼐在留学归国之前已经基本掌握文化-历史考古学理论和当时最先进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第三节叙述了 1949年前夏鼐的两次主要考古实践活动。其一是《考古学方法论》的学术讲座,这是夏鼐关于考古学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第一次厘定,其二是在西北地区开展的田野考古发掘,纠正了安特生关于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序列的某些错误结论,是夏鼐第一次全面将西方考古学理论、田野发掘技术与中国田野考古发掘结合的范例。最后,通过1949年后夏鼐主持的历次考古发掘,证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了以文化-历史考古学为代表的西方考古学理论和田野发掘方法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夏鼐的中国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内涵。第三章,论述夏鼐提倡新科技手段、多学科交叉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夏鼐在出国留学前,对以生物、机械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技术兴趣浓厚,成为其对科技和多学科综合应用关注的渊源。赴英留学期间,夏鼐见证科技手段在考古学领域应用。回国后,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开展大规模相关技术应用,但是夏鼐凭借其对科技考古发展前景的判断,优先支持建立了碳十四实验室,为中国史前文化年代框架的制定奠定了技术基础。夏鼐推动其他学科与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源于他长期以来对多学科关注,也归因于夏鼐在埃及考古学研究中的现实需要。1949年后,在有限条件下,夏鼐积极主持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纺织学、数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甚至解剖学等多学科合作,在出土器物研究、成分鉴定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夏鼐考古学思想中的最具特点的组成部分之一。第四章,论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反映夏鼐考古学思想初步确立的三个方面内容。共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对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厘定,夏鼐先后两次阐释了考古学文化命名问题,初步统一了中国考古学界对文化命名问题的认识,有力地推动考古学研究,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的健康发展;其次是总结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六个方向,从人类起源和在我国境内居住时间,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发展和人类经济生活,古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国家的起源和城市发展,精神文化(艺术、宗教、文字)起源和发展,汉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六个方面拟定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向;最后,夏鼐努力推动中外考古交流,实现考古学与世界学术潮流的同步发展。结论中,将1966年前夏鼐关于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和理论内涵以更清晰、简明的表达进行总结;通过对夏鼐“文革”复出以后继续推动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考古学体系努力的阐述,包括对考古学系统概念的定义,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新课题及对中国考古学的展望等,体现了夏鼐考古学思想存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夏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原则的唯物论,尊重历史和人类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制定考古研究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的规划,根据考古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充实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内涵。

寇晓蓉[3](2017)在《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以平朔矿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矿区复垦土地的功能主要以生产型功能和调节型功能为主,而旅游型功能和文化型功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论文结合近自然相关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等,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系统科学分析法、对比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探讨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地貌与水系统、重构土壤、生物资源的生态改造和优化方法,分析与评价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旅游资源,并开展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文化设计与科研教育科普功能拓展。本研究旨在为重建矿区生态文明、保护工业旅游资源、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及资源型城镇转型,实现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貌重塑方面:成型地貌的保护与改造可采用毛石墙护坡、造景建园、固墙增邑、平整地表等方法。已基本成型但还处于沉稳期的地貌可按不同类型整合成山丘、梯田等自然生态地貌。水系统建设方面:利用原有水体和改造小水体,使规划景观与原地貌景观更好结合。(2)土壤重构方面:重构土壤功能提升必须考虑土壤形成因素对重构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消除障碍层次及潜在障碍层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污染。重构土壤功能提升的技术方法因重构土质类型、复垦方向而异,主要是分层剥离、分类排弃、分区整地,可实现采矿和复垦一体化。(3)生物资源方面:根据矿区地域特点及现有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将矿区植被进行规划分区,即防风防护林、景观林、自然生态林、经济林4个分区。通过动物、昆虫自然培育、人工引种和生态养殖的方式可实现动物、昆虫类资源的功能提升。(4)从工业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康体(运动)旅游和自驾车旅游8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旅游专项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工业观光+生态复垦+科研科普+生态农业+煤都文化”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开发模式。(5)立足区域文化元素,设计了生态、工矿、民俗3个文化旅游主题。形成了以文化为核心的“一带围绕、七星连珠、九区布局”的旅游资源结构。把旅游功能区规划为复垦纪念公园、民俗文化博览园、地质公园、工业旅游博览区、国际农业博览区、生态游乐园、牧草风情区、药用植物种植区等。(6)立足野外科研基地现状与特点和土地科技领域野外科研基地建设设想,明确了矿区复垦土地的功能定位、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以及解决科研教学问题的方法等,分析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刘建芬[4](2007)在《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及人类文化查询系统》文中认为周口店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内,处于山区和平原接壤部位。东南是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西北是群山环抱的山地。1987年12月1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第11届全体会议,正式批准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这表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它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意义”。周口店,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一个,在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北方第四纪洞穴地层发育最好的地点;是中国研究地质构造的着名典型地区之一;是中国培养地质人才的重要实习基地;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研究价值的一个,是一座有关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科学信息与资源宝库。周口店的资料很多,但是资料却很零散,查阅起来非常的不方便。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周口店的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建立了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及人类文化查询系统。查询系统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层剖面查询,哺乳动物化石查询,古气候、古环境查询,古文化查询,古人类化石查询,文献查询等内容。系统的数据资料主要放置在Access数据库中。系统界面采用可视化的编程语言工具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平台进行开发,系统界面和数据库的连接主要通过ActiveX一个控件Adodc控件,使用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ADO)和Access数据库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信息的查询,为客户查询周口店的信息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

程捷,龚庆杰,徐德斌,王根厚[5](2004)在《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文中认为阐述了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环境和人类文化野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第1层次适合一年级的课间野外教学或非地质类专业的参观路线,内容以"北京人"及其相关的内容为主;第Ⅱ层次是适合地质类专业二年级的教学实习,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周口店第四纪地质概貌,如第四纪地层、"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内涵、常见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的观察等;第Ⅲ层次是比较深入的内容,以满足更高要求的野外教学,如地质学基地班,涉及到古环境分析、冰缘地貌、古气候变迁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整合到两条野外路线上,即龙骨山野外路线和太平山北坡野外路线。

二、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1)《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探讨——以南华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二、以学生为中心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四、引入最新学科动态与前沿
五、改革考核方式
六、结语

(2)《夏鼐日记》所见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
        一、选题原因
        二、1966年时间节点的设定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对夏鼐学术人生的研究
        二、对夏鼐学术思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注释规范
        一、研究方法
        二、注释规范
第一章 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期与实践途径研究
    第一节 萌发时期(1920-1931)
    第二节 过渡时期(1931-1949)
    第三节 形成时期(1949-1966)
    第四节 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实践途径
    小结
第二章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
    第一节 西方考古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
    第三节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在中国的实践(1941-1949)
    第四节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在新中国的实践(1949-1966)
    小结
第三章 夏鼐与新技术、多学科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新技术在考古学应用
    第二节 夏鼐与多学科考古学研究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中国考古学体系的提出
    第二节 规划中国考古学发展方向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厘定
    第四节 推动中外考古交流
    小结
结论
附录一: 夏鼐阅读书籍目录
附录二: 夏鼐阅读期刊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以平朔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课题支撑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复垦土地的农业利用功能研究
        1.2.2 复垦土地的生态服务性功能研究
        1.2.3 复垦土地的景观性功能研究
        1.2.4 复垦土地的美学功能研究
        1.2.5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区概况
        1.3.1 地理位置
        1.3.2 自然条件
        1.3.3 社会经济状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概念辨析与基础理论
    2.1 概念辨析
    2.2 基本理念、理论及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2.2.1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近自然相关理论
        2.2.4 恢复生态学理论
        2.2.5 流域地貌理论
        2.2.6 景观美学理论
        2.2.7 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阶段论
        2.2.8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和理念
    2.3 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与脱贫致富、精准扶贫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地貌、水系统及土壤生态改造和优化
    3.1 矿区表层地球系统的地貌、水系统及土壤变化过程
        3.1.1 基本认识
        3.1.2 变化过程
    3.2 重塑地貌及水系的生态改造与优化
        3.2.1 生态改造与优化措施分析
        3.2.2 基于功能提升的水系布局及人工湖的建设
        3.2.3 基于Geo Fluv TM师法自然技术手段的生态改造与优化
    3.3 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重构土壤生态改造和优化
        3.3.1 矿区土壤的退化
        3.3.2 基于功能提升的矿山工程扰动土人工再造的方法
    3.4 基于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矿山企业控制标准
        3.4.1 地貌重塑质量控制标准
        3.4.2 土壤重构质量控制标准
    3.5 本章小结
4 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生物资源改造与优化
    4.1 矿区表层地球系统植被变化的过程
        4.1.1 基本认识
        4.1.2 变化过程
    4.2 生物资源改造与优化
        4.2.1 植被资源功能提升分区
        4.2.2 以前期人工支持与诱导的重建植被物种分类
        4.2.3 以后期自然侵入的野生植物物种分类
    4.3 动物、昆虫类资源的功能更提升
        4.3.1 自然培育
        4.3.2 人工引种与生态养殖
    4.4 基于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矿山企业控制标准
        4.4.1 植被重建质量控制标准
        4.4.2 景观重现质量控制标准
        4.4.3 生态多样性重组质量控制标准
    4.5 本章小结
5 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旅游资源开发
    5.1 基本认识
        5.1.1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5.1.2 旅游资源开发的依据
        5.1.3 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5.2 社会经济条件与矿区新生旅游资源分析
        5.2.1 社会经济条件
        5.2.2 矿区旅游资源类型现状调查与分类
        5.2.3 人工生态型与人文生态型旅游资源
        5.2.4 矿区旅游资源整体评价
    5.3 矿区旅游资源市场与客源结构分析
        5.3.1 总体发展态势
        5.3.2 旅游专项市场发展趋势
        5.3.3 客源结构分析
        5.3.4 客源市场定位及旅游收入预测
    5.4 矿区发展旅游的SWOT分析
        5.4.1 优势与劣势
        5.4.2 机遇与挑战
    5.5 矿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5.5.1 转变思路
        5.5.2 转变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文化设计
    6.1 矿区所在区域的人文背景分析
        6.1.1 史前文明
        6.1.2 边塞军事文化
        6.1.3 人文古迹众多
        6.1.4 名人辈出
        6.1.5 文化大熔炉
        6.1.6 和谐文化
    6.2 文化设计的功能分区与总体结构
        6.2.1 核心理念
        6.2.2 总体结构
    6.3 文化设计的功能区规划
        6.3.1 复垦纪念公园
        6.3.2 民俗文化博览园
        6.3.3 地质公园
        6.3.4 工业旅游博览区
        6.3.5 田园综合体
    6.4 本章小结
7 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科研教育科普功能
    7.1 复垦土地科研科普的现状、特点和意义
        7.1.1 现状
        7.1.2 特点
        7.1.3 意义
    7.2 平朔矿区复垦土地的科学教学科普功能提升
        7.2.1 基地功能定位
        7.2.2 需要解决的教科问题
        7.2.3 解决教科问题的方法
        7.2.4 解决教科问题的特点
        7.2.5 推广应用效果
        7.2.6 复垦土地科普功能的提升路径
        7.2.7 讨论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及人类文化查询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及依据
    1.2 研究区概况
        1.2.1 周口店地区的交通
        1.2.2 周口店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
        1.2.3 周口店地区的经济概况
    1.3 工作量统计
2 第四纪地质
    2.1 地层
        2.1.1 下更新统太平山组
        2.1.2 中更新统周口店组
        2.1.3 上更新统向阳组
    2.2 哺乳动物群
        2.2.1 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2.2.2 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2.2.3 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2.3 古人类化石
        2.3.1 第一地点古人类化石
        2.3.2 山顶洞古人类化石
        2.3.3 新洞古人类化石
        2.3.4 田园洞古人类化石
    2.4 古人类文化
        2.4.1 旧时器时代的初期文化
        2.4.2 旧时器时代的中期文化
        2.4.3 旧时器时代的晚期文化
    2.5 古气候、古环境
        2.5.1 上新世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
        2.5.2 更新世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
        2.5.3 全新世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
3 查询系统的设计思路
    3.1 系统的设计思路
        3.1.1 文献查询
        3.1.2 地层剖面查询
        3.1.3 哺乳动物化石查询
        3.1.4 古气候、古环境查询
        3.1.5 古人类化石查询
        3.1.6 古人类文化查询
    3.2 系统界面的开发
        3.2.1 VB的常用术语
        3.2.2 Visual Basic的存储和运行
        3.2.3 Visual Basic的不同之处
        3.2.4 Visual Basic的不足之处
    3.3 ACCESS数据库
        3.3.1 空间数据库
        3.3.2 属性数据库
        3.3.3 属性信息与空间特征联系
    3.4 ACCESS数据库维护
4 查询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主界面
    4.2 地层剖面查询的实现
    4.3 古气候、古环境查询的实现
    4.4 古文化查询的实现
    4.5 哺乳动物化石查询的实现
    4.6 古人类化石查询的实现
    4.7 文献查询功能的实现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成果
    5.2 存在的问题
    5.3 深化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论文发表

(5)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实习内容的精选
三、实习路线的布置

四、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论文参考文献)

  • [1]《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探讨——以南华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J]. 陈亮,肖锡林,刘珊,黄伟,唐振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5)
  • [2]《夏鼐日记》所见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形成[D]. 裴世东. 安徽大学, 2019(02)
  • [3]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以平朔矿区为例[D]. 寇晓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9)
  • [4]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及人类文化查询系统[D]. 刘建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 [5]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J]. 程捷,龚庆杰,徐德斌,王根厚. 中国地质教育, 2004(04)

标签:;  ;  ;  ;  ;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人文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