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模型固定治疗幼儿肱骨髁上尺侧偏斜骨折

石膏模型固定治疗幼儿肱骨髁上尺侧偏斜骨折

一、石膏后托固定治疗低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刘定武[1](2021)在《保守与手术治疗Gartland 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比较》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142例Gartland 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纳入标准:骨折后初次治疗在本院且完成随访; X线诊断为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排除标准:开放性、陈旧性及病理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随访丢失或资料不全;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合并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折。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保守组);第二组为经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因复位丢失再行手术治疗(复位丢失手术组);第三组为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手术组)。评估三组间的临床特征、功能外观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4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3±1.9)个月。按照初始治疗方案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例复位丢失率为19.8%,按照最终治疗方案采用手术治疗病例针道感染发生率为7.1%。三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末次随访肘关节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经皮外侧穿针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选择保守治疗需密切随访,如复位丢失及时行手术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密切随访,建议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

许萌[2](2021)在《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文献挖掘与整理,总结关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手工检索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医骨伤相关文献与各流派书籍、医案等相关资料,总结并描述闭合复位的操作、功效及学术思想,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复位进行梳理与总结。(2)收集天津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就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法闭合复位组和手术组。手法闭合复位组(29例)采用旋转端挤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组(29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收集并整理二组伤肢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8周伤肢肱骨远端Baumann角及前倾角;收集二组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情况并根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收集并记录临床愈合时间。采用SPSS25.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石膏、夹板固定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在临床中易于推广。尺骨鹰嘴牵引固定需防止感染,较石膏、夹板固定步骤复杂,皮牵引在临床中极少使用。(2)(1)手术组较手法闭合复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患侧构成比)以及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术前前倾角、Baumann角),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Baumann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术后8周时,闭合复位组矫正值与手术组矫正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前倾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组内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检验,两组前倾角不满足球形对称条件(P<0.05),对自由度进行校正。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的方差分析结果F=6.896,P=0.001,有交互作用,说明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有区别。不同治疗方法的前倾角方差分析结果F=2.113,P=0.152,说明不同治疗方式不存在组间差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类似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不同时间前倾角两两比较,手法闭合复位组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4)临床愈合时间:手术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5.56±2.21,手法闭合复位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3.28±2.05,手法闭合复位组低于手术组(P<0.05);(5)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组间比较:术后8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畸形率:前倾角对比:术后8周时,手法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20.7%,手术组畸形率为17.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umann角比较: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17.2%,手术组畸形率为3.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Gartland Ⅱ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对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前倾角、Baumann角均有矫正,8周时两种治疗方式的Baumann角、前倾角畸形率均较低,但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在临床愈合时间上优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3](2021)在《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照维吾尔医与西医目前在用的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方法,观察其诊疗后所需要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预后等方面的有效性,初步探讨维吾尔医正骨疗法与西医正骨疗法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SFH)患儿的疗效性,从而为维吾尔医正骨诊治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之间在骨伤科门诊就诊,并经过临床及X线检查后确诊“伸直型SFH”的患儿;2)本次研究采用院内制定的正骨诊疗方案,即(患侧肘关节以屈曲40°~60°维吾尔医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为治疗组;3)以2011年度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继福.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定为对照组,即(以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资料完整、年龄1~12岁的105名伸直型SFH患儿,采取三种不同方式进行诊治:A组:闭合整复管型石膏外固定诊疗39名、B组: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诊治的患者共有34名、C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式内固定诊治患者共有32名)分别观察三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康复、肘关节携带角及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等;4)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9名患儿进行诊疗;诊疗期间段为3周(约21天);过程中保持患肢密切观察及复查,患者相关资料以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完整;5)通过文献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受伤患肢、骨折复位及固定方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Flynn评价优良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所采集到的资料与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评估及分析。结果:1)两组小儿在性别的分布、肘折伤类型、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的长短及患侧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2)经维吾尔医与西医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后,两组在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及携带角变化结果方面进行比较、Flynn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示: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100%)的疗效优于西医正骨诊疗组(97.44%)、(P<0.05)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诊疗、临床观察、随访等结果表明: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在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的恢复及携带角变化方面优于西医正骨对照组;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治疗后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病概率相当。以综合性结果进行对比看,维吾尔医正骨诊疗儿童伸直型SFH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引用及推广。

彭真灵,周根云,朱莹莹,徐战兵,罗娟,唐鹏飞[4](2020)在《唐氏手法复位小夹板与高分子绷带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唐氏手法复位小夹板与高分子绷带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70例儿童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手术组采用唐氏手法复位小夹板与高分子绷带联合外固定固定治疗;手术组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血管危象、携带角丢失等情况;随访观察患者功能恢复和肘内翻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肘关节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早期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观察6个月时,两组患者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唐氏手法复位小夹板与高分子绷带联合外固定可以有效治疗儿童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总体疗效和安全性与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相当,但其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

李亚亚[5](2020)在《中药腾疗在非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腾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非手术治疗病例的早期肿胀消退及肘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例Gartland分型为Ⅰ、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制动处理,治疗组给予常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复位后第2天配合中药腾疗,疗程为2周。观察复位后1周、2周的消肿趋势,并以复位后3周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早期肘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除7例病人脱落外,最终随访6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术后1周治疗组的肿胀消退差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早期应用中药腾疗可有效消除肿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固定后早期的肘关节功能,同时中药腾疗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有效、无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付浩珂[6](2019)在《单后托夹板固定预防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为降低单后托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肘内翻发生率,引入Baumann角做为评定早期肘内翻发生的前期预警指标,在骨折愈合的早期,运用手法整复调整患肢Baumann角角度,达到控制和预防早期肘内翻的目的。为单后托夹板外固定在预防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方面提供前期预警指标。方法:临床总共搜集到66例分型为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进行手法复位并测量Baumann角作为早期干预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后托夹板固定及传统四合一小夹板固定。测量治疗组复位前后、复位后1周及复位后3个月的Baumann角角度及复位后3个月的提携角角度,对比两组组在骨折愈合的各阶段中Baumann角角度的变化情况,与健侧对比两组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角度丢失值,并利用统计分析两种角度的相关性;对比两组在肘内翻发生率、肘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组内在复位前后Baumann角的对比,经配对t检验提示有显着差异,而在复位前后、1周、3月等不同时间水平上两组间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角度丢失值在复位后3个月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umann角角度丢失值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60±5.42°、8.24±6.86°。两组在复位后1周的Baumann角度与复位后3个月的提携角角度具有显着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0.710;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肘内翻发生率分别为12.1%、15.1%,两组Flynn`s肘内翻评定标准优良率为72.7%及69.6%,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8%和84.8%,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为6.06%、30.3%,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率为3.03%、15.1%;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项统计学数据再次论证了单后托夹板的力学稳定性;单后托夹板固定与传统四合一夹板在预防早期肘内翻、恢复肘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实际作用;研究再次论证了Baumann角与提携角的负相关性,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对于Baumann角角度的维持,是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必要条件。通过骨折早期维持Baumann角这一安全性控制指标后的单后托夹板固定对于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畸形具有预防意义。

汪劲生,叶一,史磊[7](2018)在《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4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8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肘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能够提高手术疗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奇峰,周昭辉,雷耀龙,李海峰,李帮国,付浩珂[8](2017)在《单后托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单后托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0例,其夹板固定方式均采用单后托夹板旋后位固定,观察治疗后伤肢肿胀、肘关节功能恢复(参照Mayo功能评分表)及提携角改变等情况。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8周,平均7周。患者治疗后肿胀情况根据疗效标准,显效率可达68.0%,于4和6周分别查看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优良率分别为42.0%和90.0%,术后定期复查X片未见复位明显丢失及肘内翻情况。结论:单后托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等优点,在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胡南[9](2014)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4例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外固定组37例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术,通过摄患侧标准肘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参照Flynn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内固定组34例结果优30例(88.24%),良3例(8.82%),可1例(2.94%);外固定组37例结果优20例(54.05%),良13例(35.14%),可1例(2.70%),差3例(8.11%)。两组骨折均在6周内愈合。内固定组关节功能无限制,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外固定组有3例出现前倾角丢失20°以上,愈合后出现屈曲受限和过伸畸形;有1例出现尺偏,术后3个月逐渐出现肘内翻畸形。术后无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无感染。结论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Gantland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连鸿凯,马鸿杰[10](2014)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进展》文中认为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远端内外髁以上23cm的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1],约占儿童四肢骨折的41%。高峰年龄段为58岁,男童多见,发生率约为女童的2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率与季节、气候有显着相关:从4月份开始,随着气温升高发生率明显增高,至7、8月份达到高峰。由于上肢的重要血管、神经聚集于肘部,移位的骨折端及伴随的局部组织水肿极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研究显示,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0.3%,大部分为不完全损伤,其中正中神经损伤最常见,约占6.0%,其次为桡神经损伤和尺神经损伤[2]。

二、石膏后托固定治疗低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膏后托固定治疗低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保守与手术治疗Gartland 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二)手术治疗
    三、石膏固定或手术后处理
    四、观测指标与方法
    五、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2)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
    1.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
    2.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历史沿革
    3.骨折的整复原则
    4.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5 复位与固定
    6.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7 康复方法
    8.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
        1.3 采集时间
        1.4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维吾尔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院内制定的诊疗方案)
        2.2 西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讨论
小结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唐氏手法复位小夹板与高分子绷带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非手术组
        2.2.2 手术组
    2.3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分组结果
    3.2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4 讨论

(5)中药腾疗在非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时间及分组方法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不良事件及其处理
    2.7 分组情况
3 方法
    3.1 整复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3.4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3.5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4.2 两组患儿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4.3 两组患儿早期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4.4 两组患儿早期并发症例数比较
    4.5 安全性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流行病学研究
    5.2 关于腾疗的历史
    5.3 中药腾疗方的方药组成及功效
    5.4 局限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单后托夹板固定预防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骨科学》第四版)[1]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脱落病例及不良事件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4 注意事项
        2.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
    2.两组资料分析比较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角度对比
        2.3 两组早期肘内翻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机制
    2.Baumann角与肘内翻的相关性研究
    3.单后托夹板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研究
    4.局限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知情同意书及临床调查表
    附录C:相关附表及临床照片

(7)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4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情况比较分析:
    2.3 两组患者治疗的并发症比较分析:
3 讨论

(8)单后托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整复方法
    2.2 固定方式
    2.3 疗效评定方法及安全性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9)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血管神经损伤和残留的肘内翻畸形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3.2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优缺点

(10)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解剖和临床意义
二、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一) 术前准备
    (二) 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
    (三) 手术效果评价
        四、结语

四、石膏后托固定治疗低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守与手术治疗Gartland 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比较[J]. 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刘定武.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4)
  • [2]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D].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 新疆医科大学, 2021(10)
  • [4]唐氏手法复位小夹板与高分子绷带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J]. 彭真灵,周根云,朱莹莹,徐战兵,罗娟,唐鹏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20(34)
  • [5]中药腾疗在非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观察[D]. 李亚亚.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单后托夹板固定预防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临床研究[D]. 付浩珂.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肘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4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 汪劲生,叶一,史磊. 浙江创伤外科, 2018(03)
  • [8]单后托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0例[J]. 吴奇峰,周昭辉,雷耀龙,李海峰,李帮国,付浩珂.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11)
  • [9]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 胡南. 中国中医急症, 2014(09)
  • [10]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 连鸿凯,马鸿杰.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02)

标签:;  ;  ;  ;  ;  

石膏模型固定治疗幼儿肱骨髁上尺侧偏斜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