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和调味姜

药用和调味姜

一、药用、调味佳品生姜(论文文献综述)

庞飞扬[1](2021)在《《梦粱录》饮食词汇研究》文中提出南宋吴自牧所撰《梦粱录》是一部载有丰富饮食词汇的笔记。本文对饮食词汇进行考释探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宋代食品语言的构词理据。考释陌生疑难的饮食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发展也有裨益。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梦粱录》饮食词汇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对《梦粱录》饮品词汇进行探究。将《梦粱录》饮品类词汇分为茶、酒、养生汤剂和其他饮料几类。对于茶类,分析了茶的产地、得名之由。对于饮料,主要考释了其构词理据、成分口感,以及在后世的流传等方面。酒类部分,重点考释一些酒名由来以及其文化内涵。《梦粱录》所载的养生汤剂,多将食品与一些养生中药材同煮,互相搭配以达到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的效用。针对养生汤剂,多探索其配方成分、制作方法和饮用禁忌。第二部分,对《梦粱录》食品词汇进行探究。按照门类将其分为主食、菜肴和点心等类。主食主要有面、粥等类,是最普通的食物。主食类词汇,主要分析其形制、得名之由、配料、制作方法和文化意蕴。点心,按照其形制形态大致分为糕、饼、包、团、酥等类。对于点心类词汇,主要从其外形特点与命名理据、配料、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菜肴类词汇,按照菜肴烹饪方法分为炸制、熝制、煮制类菜品;按照食材加工方法分为腌制糟制、灌制、酿制等类菜品。对于各类菜肴,主要依据其配料、烹饪方式探讨其得名之由,对一些疑难词汇进行重点考释,探求其口感和评价。第三部分,从《梦粱录》饮食词汇管窥宋代饮食文化。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为重视家庭的思想,多表现在饮食种类和名称上。二为养生保健的思想,表现于配方和制作方式方法上。三为趋吉避凶的思想,表现于饮食的命名、使用场合及方式上。

苏洁茹[2](2020)在《植物香料与先秦民众的社会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芳香植物在先秦民众的起居生活中无处不在,广泛应用在先民的饮食调味、美容香身、医疗保健、宗教祭祀等方面。但许多学者认为,张骞开通西域后传入中原的芳香植物才属于香料范畴,因此关于先秦时期我国本土香草香木的专题研究非常稀少。其实先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部类都可上溯至先秦时期,因此要研究植物香料的应用,先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时代。先秦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种类繁多,先民在生产生活中亦大量使用这类植物,我们将其统称为植物香料。当时先民使用的植物香料主要为本土的香草香木,譬如兰、蕙、杜衡、蘼芜、松、柏等,据统计先秦时期常用的植物香料种类多达二十七种。较为丰富的香品促成了先民多姿多彩的用香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饮食调味方面,部分植物香料直接充当蔬果食用,部分植物香料被用来烹饪肉类食物,取其芳香的味道以中和鱼肉的腥膻气味。此外,植物香料还被先民制成香酒,用以祛秽保健;在香身美容方面,先民多将植物香料制成各色香妆品使用,如粉妆、颊红妆、唇妆、眉黛等,也将植物香料制成沐浴剂或香囊,起到香身的效用;在医疗保健方面,人们借助植物香料芳香辟秽的特性,或内服、或外用,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常规疾病或瘟疫,同时,植物香料还被先民用于尸体防腐等方面。除了在世俗生活中的应用外,宗教活动方面亦多有植物香料的影子。人们燃烧香草香木,使其浓烈的香味伴随烟气上达天际,用以迎请祖先、神灵下界,又用植物香料制成各种芳香祭品和香酒,供神灵降临后食用。先秦时期的燎祭、祼祭等,开启了后世祭祀必用香的社会风尚。植物香料在先秦民众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开启了后世多姿多彩的香文化;另一方面提高了当时民众的物质生活品质,为先民带去精神层面的慰藉。人们吟咏香料,借物抒怀,赋予香料诸多唯美意象和情感色彩,体现着先民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理想。但是当时植物香料的使用仍多集中在社会上层,还未大量进入普通社会阶层,用香亦是当时人们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和体现。

孙杰[3](2020)在《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新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偏远地区养羊业发展,解决库存并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精准扶贫,以四川省若尔盖县藏绵羊为原料,紧密结合现代化食品加工新技术,并传承川菜技艺,研究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的新工艺。1、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以胶原蛋白溶出率R1和综合感官评分R2为响应值,对羊骨汤工业化熬制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冷冻骨最大弯曲力1410.51N,最大压缩力2611.75N,抗弯强度42.32MPa,抗压强度26.12MPa,相对新鲜骨脆性好,容易破碎;将原料骨全破使骨髓基本暴露出来,且接触面积大、提取率更高,羊骨和猪骨以1:1复合,风味更适合本论文的研究;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羊骨汤熬制工艺参数:高压条件下,畜骨碎度等级为3级全破筒骨、熬制时间60min,骨水比1:3,所得骨汤胶原蛋白溶出率64.35%,感官评定为81.22分。2、对比常压与真空两种浓缩方式得到,真空浓缩在保持羊骨汤品质上效果更好;通过对旋转蒸发仪浓缩羊骨汤的研究得到:真空度为-0.09MPa,温度为70℃,转速为80r/min时,总体蒸发速率快,损失率低,浓缩羊骨汤料得率提升;通过GC-MS测定羊骨汤浓缩前后的风味物质变化可以得到,浓缩后的羊骨汤料整体风味得以保持;以蒸发速率为结果,对羊骨汤工业化浓缩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羊骨汤工业化浓缩的最佳组合为:真空度为-0.098MPa,温度为80℃,转速为90r/min。3、油炸鲫鱼汤可为羊骨汤增鲜增白。通过对鲫鱼油炸工艺中温度和时间的研究,得到实验室油炸鲫鱼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油炸温度165175℃,油炸时间3035s,工业化生产中油炸时间可适当延长;通过对油炸鲫鱼熬制工艺中熬制时间和鱼水比进行研究,得到实验室油炸鲫鱼汤熬制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熬制时间为2535min。鱼水比为1:31:3.5。4、通过比较不同解冻工艺,发现空气解冻工艺耗时8h,羊肉汁液损失率3.25%,介于水浴解冻工艺和低温高湿变温解冻工艺之间;结合质构仪,研究不同热力杀菌时间对羊肉质构和品质的影响,热力杀菌30min时,羊肉的口感非常符合人们咀嚼习惯,同时贮藏期更长,120d时菌落总数为358±18 CFU/g,TVB-N为14.80mg/100g,TBA为0.031mg/kg,pH为6.7,酸价为3.70mg/g。5、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研究了芷蔻包、丁桂包、秘制香料包、药膳包用量对复合骨汤风味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蔻芷包0.30%,丁桂包0.10%,秘制香料包0.50%,药膳包5.00%;通过对增白食材的研究得到,羟丙基磷酸双淀粉用量范围为0.70%0.80%。

李路广[4](2019)在《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系统梳理民国时期有关食疗食养的理论与应用方法,探讨该时期影响食疗食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中医饮食养生的内容和特色食疗方法。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收集相关报刊15种,着作20部,涉及代表性医家20人。基于文献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包括作者、食(药)名称、功效、制法、服法、剂型等信息。采用统计描述法,对单味食(药)的性味、归经、品类、膳食剂型、疾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药)物共计381味,品类计17类,剂型计13种,病症77种。具体如下:1食(药)物——品类分布:常用的是果品类,其次是水产类、蔬菜类、调料类、畜肉类。将其常用的具体食(药)列举如下:1.1果品类:常用的有大枣、莲子、核桃、龙眼肉、梨、杏仁、荸荠、山楂。1.2水产类:常用的有甲鱼、海蜇、鲫鱼、海带、乌贼骨、淡菜、龟、蛤蜊。1.3蔬菜类:常用的有山药、藕、白萝卜、百合、韭菜、冬瓜、芥菜。1.4调料类:常用的有酒(黄酒、白酒)、大枣、白糖、蜂蜜、盐、冰糖、甘草、蒜、红糖。1.5畜肉类:常用的有猪肚、猪肉、羊肉、猪肺、牛肉、猪肝、猪肾、猪蹄。2食(药)物——科别分布:常用于内科病与外感病中。其中,内科病以脾胃、肺、肾为主;外感病以肺痨病、痢疾病为主。3疾病——食(药)物分布:常见病种为虚劳病、咳嗽病、胃痛病、肺痨病、痢疾病、霍乱病。3.1虚劳病:常用的有大枣、粳米、山药、莲子、核桃、龙眼肉、蜂蜜、黄芪、糯米、薏苡仁、白糖、茯苓、生姜、猪肚。3.2咳嗽病:常用的有杏仁、冰糖、生姜、贝母、白糖、白萝卜、蜂蜜、百合、鸡肉、猪肺、大枣、梨、茶叶。3.3胃痛病:常用的有生姜、猪肚、佛手、黄酒、柠檬、肉桂、乌贼骨、猪肉、白糖、冰糖、高良姜、胡椒、鸡蛋壳、玫瑰花、吴茱萸、香附。3.4肺痨病:常用的有大枣、百合、莲子、白果、冰糖、酒。3.5痢疾病:常用的有茶叶、生姜、白糖、蜂蜜、红糖、乌梅。3.6霍乱病:常用的有生姜、盐、金银花、荞麦。结论:民国时期中医食疗食养的特点有四:1食用原料的广泛性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的独特条件,以及融汇于沪的饮食文化、丰富的饮食着作等因素,为上海地区带来了多样化的食材,沪上民众与医家将部分食(药)物合理地应用到各类疾病中,充实了沪上食疗食养的内容。2极为重视脾胃的作用通过对民国医家使用食(药)物性能、炮制方法,以及对疾病防治观念方面的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沪上食疗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尤其注重对脾胃功能的顾护,继承了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重脾胃思想。3注重日常食料的使用基于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沪上医家常将日常生活民俗作为辨证施膳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体现了其食疗观贴近于生活。比如“酒、糖”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类食料。4食补之风盛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食补之风呈现出了与西方饮食营养学相交融的新式特点,此风气的盛行除了源于自古以来传统的滋补观外,江南温补文化的遗风、疾病观念、医患双方以及商业的推动等诸多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共同促使了食补风俗的形成。

李冰[5](2019)在《生姜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初步探究》文中认为目的: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是最为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食材。本文对生姜、干姜及干姜炮制品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可能原因;通过检测不同产地生姜和直接压榨姜汁中6-姜酚含量,为生姜相关产品开发及产地提供参考依据和新思路;通过MOE等软件预测主要成分6-姜酚潜在的抗炎作用靶点,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预测抗炎靶点进行验证,探索生姜主要生物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为生姜相关药物的靶点选择及研发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最常用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的挥发油,用乙醚稀释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将结果进行对比。采用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五种不同产地生姜中的6-姜酚;采用直接压榨法得到姜汁及姜渣,并采用醇回流法提取鲜姜和姜渣中6-姜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样品中的6-姜酚含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MOE软件探究6-姜酚潜在的抗炎作用靶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6-姜酚抗炎机制的研究。采用MTT法确定6-姜酚的给药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6-姜酚对炎性因子TNF-α、IL-6及cAMP分泌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姜酚对炎症细胞内磷酸二酯酶4表达的影响。结果:从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8种,其中生姜挥发油30种,干姜挥发油36种,炮姜挥发油35种,姜炭挥发油26种。其中生姜中含量较多的有β-水芹烯、柠檬醛、莰烯等;干姜中主要含有姜烯、β芹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等;炮姜中主要含有姜烯、β-水芹烯等;姜炭中主要有龙脑、姜烯、β-水芹烯等。各产地生姜中6-姜酚含量分别为:辽宁0.123 mg/mL、山东0.121mg/mL、云南0.176 mg/mL、四川0.274 mg/mL、江西0.264 mg/mL;在95.57 g生姜中6-姜酚含量为121.9 mg,66 mL姜汁中的6-姜酚含量为55.39 mg,为生姜中6-姜酚总含量的45.46%,4.98 g姜渣中测得6-姜酚含量为36.68 mg,为生姜中6-姜酚总含量的30.10%。PDE4为经PharmMapper网站筛选出的可能的6-姜酚抗炎作用靶点,PDE4与6-姜酚经MOE模拟对接后显示,该靶点与6-姜酚有着良好的对接;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此浓度范围中6-姜酚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LPS可激活RAW264.7,使其活力显着增加,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组与LPS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即显着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活性;6-姜酚给药组与LPS对照组相比,其TNF-α、IL-6的分泌均显着降低,且其对TNF-α、IL-6分泌的抑制程度均与其给药浓度呈正相关;而给药组cAMP的分泌量较LPS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给药浓度亦呈正相关;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PDE4蛋白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P<0.05,即RAW264.7细胞经LPS处理后其PDE4的蛋白表达量有显着增加;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组与LPS组相比P<0.05或P<0.01,即6-姜酚可显着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DE4蛋白的表达,且其抑制程度与其给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生姜、干姜及干姜炮制品的挥发油既有相同成分,也各有其特征成分。姜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在不同的炮制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成分上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了炮制品药理作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的各产地生姜6-姜酚含量中,四川及江西两地生姜中6-姜酚浓度显着高于其他三产地。直接压榨法得到的姜汁6-姜酚含量达到45.46%,即直接压榨法可作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提取生姜中的6-姜酚,同时对直接压榨姜汁的产品化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PDE4与6-姜酚经MOE进行模拟对接后的评分结果说明PDE4很有可能是6-姜酚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以此为基础选定PDE4为靶点对6-姜酚的抗炎作用进行后续研究;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LPS可使RAW264.7细胞处于激活状态,细胞活力显着增强,而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则抑制了激活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确定了本实验的给药浓度为25-100μg/mL;LPS组与空白组相比TNF-α、IL-6分泌显着增加,cAMP分泌显着降低,说明10μg/mL LPS可使RAW264.7细胞至炎;而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6分泌起抑制作用,但会促进cAMP的分泌,说明该浓度范围的6-姜酚能够有效的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起到抗炎作用;经LPS诱导后致炎的RAW264.7细胞内PDE4含量显着增加,而经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后的炎症细胞内PDE4表达被显着抑制,说明6-姜酚对RAW264.7细胞具有抗炎作用,且这种抗炎作用的机制很可能是6-姜酚抑制了炎症细胞内PDE4的蛋白表达。

陈艳,杜红霞[6](2018)在《生姜营养价值及加工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生姜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文章综述了我国生姜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总结市面上常见的生姜深加工产品,以期为生姜综合利用及精深加工业提供参考。

孟玺[7](2018)在《《圣济总录·食治门》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圣济总录》卷第188至190为“食治门”,其内容由一篇“食治统论”及内、外、妇、儿、五官等29类病证的307首食疗方组成。《圣济总录·食治门》在“食治统论”及“食治产后”部分有相关医论,分别参考了《黄帝内经素问》《千金要方·食治》《食医心鉴》《太平圣惠方》的部分内容并加以发挥。可考证到出处的食疗方多源自唐宋时期医书,以《食医心鉴》《太平圣惠方》为最。《圣济总录·食治门》在引用先前医书食疗方的同时,并对部分食疗方进行改进。此外,还有众多食疗方首见于《圣济总录·食治门》。这些食疗方扩展了食治所治病证种类,促进了食治的发展。本门包含病证,其分类编排大致与全书分门体例相同,以病证分类,按一定顺序排列,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病证分类稍作改动。本门无论是食疗方还是药食的使用,与其他门相比,都有其独到之处。其中食疗方剂型多样,包含粥、羹、饮、臛及各种面食等多种类型。剂型的选择受到医学理论与宋代饮食文化的共同影响。方中药物多为食物,包含肉类、米谷类、蔬菜水果等众多食材,且选材考究,亦受到医学理论与饮食文化的共同影响。用药与其他门相比,多使用平和之品,药物的茎叶与药汁也多有使用。将《圣济总录·食治门》与《千金要方·食治》《食医心鉴》以及《太平圣惠方》食治部分比较,可以大致管窥唐宋时期食治理论与食疗方发展脉络。此时期有关食治的文献大多条理清晰,先论后方。而且食疗方经历了食物由单味至多味、治疗疾病由少到多的过程。

徐颖洲[8](2016)在《基于中药文化资源开展中小学中医药生命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针对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不佳、生命认识淡薄、生命观发展不完善的现状,本论文旨在从中医药传统文化中挖掘生命健康观内涵,进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模式设计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本土文化的生命健康教育素材,针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促进中医药文化中的生命健康教育内容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是对当今提倡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响应,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推广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调查研究、传播路径研究和课程模式设计研究。文献综述部分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梳理古今中外生命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入手,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生命健康教育内涵;同时,深入研究中药的文化资源,探讨中药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从而深化对中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教育提供素材。调查研究部分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对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此外,通过编制通俗合理的健康观念及中医药文化认知度测量问卷,运用问卷测评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中学生健康观念现状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点。传播路径研究部分运用调研法、实践法等,了解中小学开设校本课程的方式方法,找出中医药文化进入校本课程的契合点,探索不同路径的师资培养的方法及可行性,提出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具体路径及操作步骤。课程模式设计部分运用文献法、训诂考据法等,从中医经典文献和历代医家着作中,提炼中医药校本课程的知识点,结合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需求,将中医药文化中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等,运用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和形式,编制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校本课程模式设计。结果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借鉴国内外教育经验,从中医文化中蕴含的健康观、生命观、疾病观、整体观及养生观的核心思想中,挖掘了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健康教育内涵,探索了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生命健康教育素材。同时,着重从中药药性文化、中药“和”文化、中药地域文化、中药“济世”文化、中药养生文化、中药药名文化、中药民俗文化七个方面探讨了中药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为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教育提供了基于中药文化资源的素材。调查研究部分对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在中小学、幼儿启蒙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当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具体建议。此外,经三轮论证、专家评议,设计了《中医健康生命文化调查问卷》,以此为工具,进行了北京市中学生生命健康观及对中医药文化认知需求的调研,采用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所学校初中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2270份。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初中生对健康、生命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中医药文化兴趣高但认知度不足,缺乏可靠的了解渠道。普及中医药文化,进行生命观、健康观教育,已经成了中学生的迫切需求。传播路径研究部分提出了培训志愿者团队、培训中小学教师、中医药专家讲座、学科间渗透教学、其他路径等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可行路径和步骤。课程模式设计部分进行了以单味中药为线索的课程模式设计,此种课程模式是每次课分别选定某一味特定的中药为主线,对其名称、基源、植物形态、采收炮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状、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生药学特点进行阐述,并介绍其命名来源、故事传说、食用价值、药膳烹制、以及诗文赏析等文化内容,根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从中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授课。另外,根据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以中药为载体,以中药的药性理论、炮制、配伍、功效、应用等为内容,结合中医药文化中的健康观、生命观、疾病观、养生观、治疗观等传统文化内涵,依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点,采取通俗易懂、拟人化的类比方式,构思和编写了“药如人生”的课程模式。该课程共十一章,分别是:“药德仁厚,存善济世”、“药性阴阳,平衡人生”、“调和致中,中庸之道”、“水土养人,道地生药”、“以药入医,晓因防病”、“药食同源,调身摄生”、“药秉天道,节气养生”、“药名繁盛,意味丰饶”、“中药民俗,近取诸身”、“药性人生,两不相异”、“炮燧制药,挫折成人”。结论总之,本论文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调查研究,了解了北京市中医药文化知识进入中小学的现状,理清了北京市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点,提出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并从中药文化资源出发,设计了“单味中药”的课程模式和“药如人生”的课程模式,为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开展中医药生命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谢恩彪[9](2014)在《“治未病”之我见》文中提出"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爱惜生命,重视养生,防患于未然。"治未病"历来是中医的优势特色之一,并在长期的实践中起到了指导性的积极作用。几年前,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关于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以促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的讲话,更

陈婷婷[10](2014)在《天然调味型抑菌剂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洋葱、生姜、大蒜三种天然调味料以及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的酿造陈醋为原料,以三疣梭子蟹、秘鲁鱿鱼室温下自然腐败菌为指示菌,制备一种具有调味功效的天然抑菌剂,该抑菌剂能有效延长蟹和鱿鱼在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期,主要开展以下内容研究:(1)天然调味料对蟹、鱿鱼腐败菌的抑菌作用;(2)天然调味型抑菌剂配方优化;(3)天然调味型抑菌剂对蟹、鱿鱼的保鲜作用;(4)天然调味型抑菌剂的微胶囊化,主要实验结果如下:大蒜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陈醋对蟹腐败菌和鱿鱼腐败菌均有强抑菌作用,而生姜仅醇溶性提取液有抑菌活性,洋葱则是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的抑菌性均不明显。大蒜水溶性提取液对蟹和鱿鱼腐败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蒜提取原液,最小抑菌浓度(MIC)为原蒜液稀释4倍,陈醋对蟹和鱿鱼腐败菌的MBC和MIC分别为原醋液稀释16倍和32倍。大蒜水溶性提取液在60100℃加热1040min时的抑菌性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陈醋的抑菌性则在加热温度高于70℃,加热时间超过30min后反而显着地提高,陈醋加热后pH值为3.603.80,但抑菌活性提高组加热陈醋的还原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综合考虑天然调味料抑菌性、风味性及应用范围基础上,选择大蒜和生姜水溶液提取液及陈醋进行天然调味型抑菌剂配方优化,其中复配液中姜液、蒜液和陈醋比例不同,所得复配液对蟹腐败菌和鱿鱼腐败菌的抑菌效果也不同。当复配液对蟹腐败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9.422.3)mm时,陈醋相对含量为25.050.0%,姜水溶液和蒜水溶液为20.050.0%。当复配液对鱿鱼腐败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8.720.1)mm时,陈醋相对含量为16.657.3%,姜水溶液和蒜水溶液为14.3%40.0%和20.066.6%。经响应面分析实验优化得到抑制蟹腐败菌的复配液最佳配方组成为:醋为50%、姜为14%,蒜为20%,该优化复配液对蟹腐败菌的实际抑菌直径为25.3mm,与理论抑菌直径24.9mm无明显差异。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抑制鱿鱼腐败菌的复配液最佳配方组成为:醋为50%、姜为14%,蒜为29.9%,该优化复配液对鱿鱼腐败菌的实际抑菌直径为23.6mm,略高于理论抑菌直径22.1mm。将切块或切条蟹、鱿鱼用天然调味型抑菌剂在20℃下浸泡30min,常压包装后4℃冷藏,每隔2d进行样品感官评定,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总量和色差变化。结果表明:蟹空白组在4℃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期为2d,调味型复配液实验组蟹的保鲜期延长至6d。鱿鱼空白组在4℃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期为6d,调味型复配液实验组鱿鱼的保鲜期延长至14d。所以,蟹和鱿鱼经天然调味型抑菌剂保鲜后不仅能够有效延长4℃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期,而且抑菌保鲜同时可实现调味功效。分别采用β——环糊精及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对调味型抑菌剂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抑制蟹腐败菌的天然调味型抑菌剂β——环糊精包埋率为31.7%,略高于抑菌鱿鱼腐败菌的调味型抑菌剂包埋率28.6%。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0g/L,CaCl2溶液浓度为20g/L时,锐孔造粒所得的球形微胶囊效果最好,对抑菌蟹腐败菌和鱿鱼腐败菌的调味型抑菌剂包埋率分别为68.47%和63.57%。经测定β——环糊精包埋抑菌剂释放浓度为1g/mL时,对蟹腐败菌和鱿鱼腐败菌形成的平均抑菌直径分别为26.4mm和25.3mm。而海藻酸钠包埋的抑菌剂抑菌效果低于β——环糊精包埋法,当海藻酸钠包埋抑菌剂的释放浓度为1g/mL时,对蟹腐败菌和鱿鱼腐败菌的平均抑菌直径分别为11.9mm和15.3mm。

二、药用、调味佳品生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用、调味佳品生姜(论文提纲范文)

(1)《梦粱录》饮食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 《梦粱录》饮食词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梦粱录》饮品类词汇研究
    第一节 茶
    第二节 酒
    第三节 养生汤剂
        一 中药汤剂
        二 药膳汤饮
    第四节 其他饮料
    小结
第二章 《梦粱录》食品类词语研究
    第一节 主食
        一 面
        二 粥
    第二节 点心
        一 糕类
        二 饼类
        三 包类
        四 团类
        五 酥类
        六 其它类
    第三节 菜肴
        一 炸制类
        二 熝制类
        三 煮制类
        四 腌制糟制类
        五 灌制类
        六 酿制类
    小结
第三章 《梦粱录》饮食词汇与文化研究
    第一节 重视家庭的思想
        一 家庭团聚
        二 尊老爱幼
    第二节 养生保健的思想
        一 延年益寿
        二 药食同源
    第三节 趋吉避凶的思想
        一 趋吉
        二 避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植物香料与先秦民众的社会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先秦主要植物香料的种类及特征
    第一节 花草类香料
    第二节 香木类香料
    第三节 香果类香料
    第四节 根茎类香料
第二章 植物香料在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节 植物香料与饮食
        一、调味
        二、果蔬
        三、饮品
    第二节 植物香料与香身美容
        一、妆品
        二、香身
    第三节 植物香料与医疗保健
        一、防腐
        二、疗疾
    第四节 植物香料与先秦祭祀
        一、燔柴之祭用香
        二、祼祭用香
第三章 先秦用香反映的相关文化内涵
    第一节 用香习俗中体现的先秦崇拜意识
        一、神灵崇拜
        二、社木崇拜
        三、香草崇拜
        四、生殖崇拜
    第二节 用香习俗隐含的先秦社会心理结构
        一、差序格局为原则的祭祀观念
        二、先民的交换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先秦主要植物香料的种类与用途一览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新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羊肉方便汤锅的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羊肉的营养特征及保健功能
        1.1.1 羊肉的营养价值
        1.1.2 羊肉的保健功能
        1.1.3 羊肉的医疗功能
        1.1.4 羊肉膻味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1.2 四川肉羊养殖现状
        1.2.1 四川农业产业体系
        1.2.2 主要养殖区域与品种
        1.2.3 龙头企业养殖模式
    1.3 我国肉羊养殖现状
        1.3.1 肉羊养殖概述
        1.3.2 内蒙养殖现状
        1.3.3 新疆养殖现状
        1.3.4 山东养殖现状
        1.3.5 河南养殖现状
    1.4 肉羊养殖在乡村脱贫振兴中的作用
        1.4.1 肉羊养殖助推精准脱贫
        1.4.2 肉羊养殖推行种养循环
        1.4.3 肉羊养殖与农商文旅联姻
    1.5 我国羊肉加工现状
        1.5.1 羊肉汤加工现状
        1.5.2 烤羊肉加工现状
        1.5.3 羊肉胴体冷鲜加工现状
        1.5.4 传统腌腊肉品现状
    1.6 羊肉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6.1 羊肉汤加工存在问题
        1.6.2 其它品种加工存在问题
    1.7 羊肉加工的发展趋势
        1.7.1 羊肉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1.7.2 羊肉汤产品加工发展趋势
    1.8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羊肉方便汤锅所需骨汤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设计
        2.2.1 原料骨的前处理试验
        2.2.2 浓缩骨汤的熬制工艺试验
        2.2.3 畜骨熬制制备骨汤的工艺优选
        2.2.4 畜骨熬制骨汤工艺参数的筛选
        2.2.5 响应面优化骨汤熬制工艺的实验设计
    2.3 分析检测方法
        2.3.1 理化指标检测
        2.3.2 感官评价指标
        2.3.3 数据处理与作图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冷冻工艺对骨头脆性的影响
        2.4.2 常压与高压对骨汤品质的影响
        2.4.3 原料骨搭配比例的确定
        2.4.4 畜骨熬制骨汤工艺的确定
        2.4.5 羊骨汤熬制工艺参数响应面优化
    2.5 本章小结
3 复合羊骨汤浓缩工艺的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主要原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设计
        3.2.1 羊骨汤浓缩的工艺优选
        3.2.2 羊骨汤浓缩工艺参数的筛选
    3.3 分析检测方法
        3.3.1 各指标检测方法
        3.3.2 感官评价指标
        3.3.3 数据处理与作图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浓缩方式对骨汤品质的影响
        3.4.2 羊骨汤浓缩工艺的确定
        3.4.3 蒸发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3.4.4 GC/MS对羊骨汤浓缩前后的风味测定
        3.4.5 工业化真空浓缩装置选型的思考
    3.5 本章小结
4 羊肉汤锅之鲫鱼汤熬制工艺试验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设计
        4.2.1 油炸鲫鱼汤熬制的工艺流程
        4.2.2 油炸鲫鱼汤熬制的工艺要点
        4.2.3 鲫鱼油炸工艺的优化
        4.2.4 油炸鲫鱼的常压熬制
    4.3 分析检测方法
        4.3.1 主要营养成分测定
        4.3.2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4.3.3 油炸鲫鱼汤白度测定
        4.3.4 感官评价指标
        4.3.5 数据处理与作图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鲫鱼品种的比较和选择
        4.4.2 鲫鱼油炸工艺的确定
        4.4.3 熬制鱼汤工艺的确定
        4.4.4 油炸鲫鱼汤游离氨基酸测定
        4.4.5 油炸鲫鱼汤真空浓缩工艺
        4.4.6 工业化油炸鲫鱼设备选型的思考
    4.5 本章小结
5 羊肉汤锅肉包的制备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设计
        5.2.1 羊肉包制作的工艺流程
        5.2.2 羊肉包制作的试验要点
        5.2.3 羊肉包热力杀菌试验
    5.3 分析检测方法
        5.3.1 羊肉质构测定
        5.3.2 质量指标测定
        5.3.3 感官评价指标
        5.3.4 数据处理与作图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绵羊肉与山羊肉的比选说明
        5.4.2 解冻工艺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5.4.3 漂洗-预煮对脱腥率的影响
        5.4.4 羊肉包热力杀菌时间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6 高品质羊肉汤锅骨汤调料包的开发
    6.1 材料与设备
        6.1.1 材料与产地
        6.1.2 仪器与设备
    6.2 实验方法设计
        6.2.1 复合骨汤包工艺流程
        6.2.2 基础配方设计及其说明
        6.2.3 调味配方设计
        6.2.4 增白配方设计
    6.3 分析检测方法
        6.3.1 复合羊骨汤白度值的测定
        6.3.2 感官评价指标
        6.3.3 数据处理与作图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香料骨汤加热熬煮参数的确定
        6.4.2 各增白剂添加量范围的确定
        6.4.3 羊肉汤锅调料的配方与调整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食疗概述
    1 概念诠释
    2 食疗发展史略
        2.1 先秦时期
        2.2 秦汉时期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
        2.4 隋唐时期
        2.5 宋元时期
        2.6 明清时期
        2.7 民国时期
第二部分 民国时期食疗文献整理与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所获基本资料
        2.2 整理统计结果
        2.2.1 四性分布
        2.2.2 五味分布
        2.2.3 归经分布
        2.2.4 品类分布
        2.2.5 剂型分布
        2.2.6 科别分布
        2.2.7 脏腑分布
        2.2.8 病症分布
第三部分 民国时期食疗文献综合分析
    1 食(药)物性能分析
    2 食(药)物品类分析
        2.1 果品类
        2.2 水产类
        2.3 蔬菜类
        2.4 调料类
    3 膳食剂型分析
    4 单味食(药)物分析
        4.1 酒(黄酒/白酒)
        4.2 糖(白糖、冰糖、红糖)
        4.3 蜂蜜
        4.4 粳米
        4.5 核桃
        4.6 茶叶
        4.7 食盐
        4.8 生姜
        4.9 薏苡仁
        4.10 莲子
        4.11 山药
        4.12 藕
    5 代表性病症中食(药)之运用
        5.1 肺痨
        5.2 虚劳
        5.3 痢疾
        5.4 霍乱
        5.5 胃痛
        5.6 咳嗽
第四部分 讨论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食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2
        论文1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冬令食疗食养思想探析
        论文2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饮食相关症状的探析
    附录3 果品分布表
    附录4 水产品分布表
    附录5 畜肉品分布表
    附录6 脾胃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7 肺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8 肾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9 气血津液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10 病症分布表
    附录11 肺痨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12 虚劳病食(药)物分布表

(5)生姜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生姜、干姜及干姜炮制品挥发油成分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部分 :不同产地生姜中6-姜酚含量的比较及生姜产品开发的探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6-姜酚含量测定
    3 结果
        3.1 不同产地生姜中6-姜酚的含量测定
        3.2 姜汁、姜渣中6-姜酚含量的测定
    4 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生姜的生物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探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6-姜酚抗炎靶点筛选与预测
        2.3 6-姜酚抗炎机制相关研究
    3 结果
        3.1 6-姜酚靶点预测及模拟对接结果
        3.2 6-姜酚对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3.3 6-姜酚对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3.4 6-姜酚对细胞内PDE4 蛋白表达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生姜营养价值及加工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姜的营养价值
    1.1 生姜主要功能性成份
    1.2 生姜的医学价值
        1.2.1 解表散寒、消炎抗菌作用
        1.2.2 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
        1.2.3 促进血液循环、降血脂作用
2 生姜深加工产品
    2.1 调味品
    2.2 食品
    2.3 生姜日化用品
    2.4 其他
        2.4.1 姜精油
        2.4.2 姜油树脂
        2.4.3 生姜蛋白酶

(7)《圣济总录·食治门》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圣济总录·食治门》医论方源分析
    1 食治理论来源考
        1.1 医论来源
        1.2 医论来源文献分析
    2 方源考
        2.1 食疗方所引医书分析
        2.2 未查得方源食疗方分析
    3 所引方剂演变分析
        3.1 药食改变方剂分析
        3.2 药名演变分析
        3.3 剂型演变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圣济总录·食治门》所涉病证考
    1 各科病证分析与本书各门比较
        1.1 内科
        1.2 妇科
        1.3 儿科
        1.4 外科
        1.5 五官科
        1.6 其他
    2 病证分类与编次特点及产生原因
        2.1 病证分类与编次特点
        2.2 产生以上特点原因分析
    3 小结
第三部分 《圣济总录·食治门》药食研究
    1 食疗方剂型分析
        1.1 粥类剂型
        1.2 羹类剂型
        1.3 面食类剂型
        1.4 肉类剂型
        1.5 饮类剂型
        1.6 饭类剂型
    2 食疗方食材分析
        2.1 动物类
        2.2 米谷类
        2.3 蔬果类
        2.4 调味品类
        2.5 其他
    3 食疗方药物分析
        3.1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类
        3.2 作为保健食品的药物
        3.3 保健食品禁用药品
        3.4 其他药品
    4 小结
        4.1 食疗方组方特点
        4.2 食疗方中食材特点
        4.3 食疗方中药物特点
        4.4 用药理论特点
第四部分 《圣济总录·食治门》与唐宋主要食治文献比较
    1 以“统论”统领篇章体例的延续
    2 由单味食物药用到食疗方的转变
    3 食疗方组方与制作由简单到复杂
    4 食疗方涉及疾病范围不断扩大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8)基于中药文化资源开展中小学中医药生命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古今中外的生命教育看中医药文化对当代生命健康教育的启示
        1 中国古代的生命健康教育
        2 中国当代生命健康教育
        3 国外的生命健康教育
        4 中医药文化对生命健康教育的启示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文化的内涵初探
        1 中药药性文化
        2 中药“和”文化
        3 中药地域文化
        4 中药“济世”文化
        5 中药养生文化
        6 中药药名文化
        7 中药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一 北京市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1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全国的分布概况
        2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的现状调研
        3 中医药文化在北京市中小学校及民间教学模式的探索
        4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调查研究二 北京市中学生生命健康观及其对中医药文化认知需求的调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传播路径研究
    路径一 培训志愿者团队
    路径二 培训中小学教师
    路径三 中医药专家讲座
    路径四 学科间渗透教学
    路径五 其他路径的探索
第四部分 课程模式设计
    模式设计一 以单味中药为主题的课程设计模式
        1 谜语
        2 命名由来
        3 故事传说
        4 名称别名
        5 来源/基源
        6 植物形态
        7 采收炮制
        8 标本制作
        9 生境
        10 性状
        11 显微特征
        12 理化鉴定
        13 检查
        14 浸出物
        15 化学成分
        16 药理作用
        17 性味归经
        18 功效应用
        19 营养价值
        20 食疗举例
        21 诗词赏析
        参考文献
    模式设计二 药如人生课程体系设计模式
        1 药德仁厚,存善济世(德性教育)
        神农悯入尝百草
        仲景娇耳济苍生
        悬壶济世显仁义
        杏林春暖话医德
        小结
        2 药性阴阳,平衡人生(阴阳学说)
        四气五味之阴阳
        升降浮沉之阴阳
        小结
        3 调和致中,中庸之道(儒家中庸)
        中药炮制,中正和调
        中药配伍,团队合作
        中药来源,天人和谐
        小结
        4 水土养人,道地生药(道地药材)
        人杰地灵,道地药材
        生境药效,相反相成
        小结
        5 以药入医,晓因防病(疾病预防)
        姜糖为水,驱风散寒(外感六淫)
        柴胡理气,疏肝解郁(内伤七情)
        山楂为丸,消食化积(饮食失宜)
        人参补虚,益脾滋肺(劳逸失度)
        小结
        6 药食同源,调身摄生(健康饮食)
        厨房里的中药
        粳米果腹又入药
        神仙之食属山药
        花椒调味止痛强
        薤白行气又通阳
        果园里的中药
        大枣甘甜益气血
        全身是宝属柑橘
        益心养脾龙眼肉
        滋阴养血在桑葚
        花园里的中药
        迎春采摘辛夷花
        淡然秋菊效堪夸
        出尘不染莲花好
        牡丹根皮入药佳
        中药药膳举例
        山药茯苓包子
        当归生姜羊肉汤
        蜂蜜香油汤
        柏子仁炖猪心
        小结
        7 药秉天道,节气养生(顺时养生)
        立春——生机勃勃咬春宴(春)
        三伏——解暑化湿话绿豆(夏)
        立秋——食瓜啃秋防秋燥(秋)
        冬至——膏方进补正当时(冬)
        小结
        8 药名繁盛,意味丰饶(中药命名)
        麻黄原是麻烦草
        孝亲寻得知母药
        高处结瓜是瓜蒌
        三到七年药力高
        小结
        9 中药民俗,近取诸身(节日药俗)
        桃符屠苏,共贺新春
        端午粽香,雄黄为酒
        重阳赏菊,茱萸为配
        对联诗文,无不为药
        药名成语举例
        中药谜语举例
        中药对子举例
        中药歇后语举例
        药名对联举例
        中药诗词举例
        中药书信举例
        药方故事举例
        小结
        10 药性人生,两不相异(人生如药)
        四气五味,九型人格
        酸苦甘辛,多味人生
        小结
        11 炮爁制药,挫折成人(挫折教育)
        中药修治之法
        中药水制之法
        中药火制之法
        水火共制之法
        中药其他制法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不足及展望
附录 《中医健康生命文化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天然调味型抑菌剂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天然生物防腐剂的应用
    1.1 天然生物防腐剂
        1.1.1 动物源生物防腐剂
        1.1.2 植物源生物防腐剂
        1.1.3 微生物源生物防腐剂
        1.1.4 不同生物防腐剂复配的应用
    1.2 洋葱、生姜、大蒜、陈醋的研究应用现状
        1.2.1 洋葱
        1.2.2 生姜
        1.2.3 大蒜
        1.2.4 陈醋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
第二章 葱姜蒜及陈醋对水产腐败菌的抑菌作用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葱姜蒜及陈醋对蟹、鱿鱼腐败菌的抑制作用
        2.2.2 加热处理对大蒜提取物和陈醋的抑菌活性影响
        2.2.3 数据统计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葱姜蒜提取物及陈醋对蟹、鱿鱼腐败菌的抑制作用
        2.3.2 大蒜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2.3.3 陈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2.3.4 加热温度和时间对大蒜抑菌活性影响
        2.3.5 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陈醋抑菌活性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天然调味型抑菌剂配方优化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感官评定
        3.2.2 姜、蒜和陈醋比例对复配液的抑菌性影响
        3.2.3 调味型抑菌剂的配方优化实验
        3.2.4 优化后调味型抑菌剂对蟹、鱿鱼腐败菌的 MIC 和 MBC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姜、蒜和陈醋比例对复配液的抑菌性影响
        3.3.2 调味型抑菌剂配方优化结果
    3.5 小结
第四章 天然调味型抑菌剂对蟹、鱿鱼的保鲜作用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调味型抑菌剂对蟹、鱿鱼的保鲜作用
        4.2.2 感官评定分析
        4.2.3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菌落总数)
        4.2.4 挥发性盐基氮(TVB-N 值)的测定
        4.2.5 色差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调味型抑菌剂对蟹、鱿鱼保鲜作用感官评定结果
        4.3.2 调味型抑菌剂保鲜蟹、鱿鱼的菌落总数变化
        4.3.3 调味型抑菌剂保鲜蟹、鱿鱼的 TVB-N 值变化
        4.3.4 调味型抑菌剂保鲜蟹和鱿鱼的色差变化
    4.5 小结
第五章 调味型抑菌剂的微胶囊化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β-环糊精包埋
        5.2.2 海藻酸钠包埋
        5.2.3 微胶囊的包埋率
        5.2.4 微胶囊调味型抑菌剂的抑菌作用
        5.2.5 微胶囊调味型抑菌剂的微观结构观察
    5.3 结果与讨论
        5.3.1 β-环糊精对调味型抑菌剂的包埋作用
        5.3.2 海藻酸钠对调味型抑菌剂的包埋作用
        5.3.3 微胶囊调味型调味型抑菌剂的抑菌结果
        5.3.4 微胶囊调味型抑菌剂的微观结果
    5.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药用、调味佳品生姜(论文参考文献)

  • [1]《梦粱录》饮食词汇研究[D]. 庞飞扬.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植物香料与先秦民众的社会生活研究[D]. 苏洁茹.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3]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新工艺的研究[D]. 孙杰. 成都大学, 2020(08)
  • [4]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D]. 李路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生姜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初步探究[D]. 李冰.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6]生姜营养价值及加工应用研究进展[J]. 陈艳,杜红霞. 中国果菜, 2018(12)
  • [7]《圣济总录·食治门》学术思想研究[D]. 孟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基于中药文化资源开展中小学中医药生命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研究[D]. 徐颖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治未病”之我见[A]. 谢恩彪.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年会论文集, 2014
  • [10]天然调味型抑菌剂的制备及应用[D]. 陈婷婷. 浙江海洋学院, 2014(07)

标签:;  ;  ;  ;  ;  

药用和调味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