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位铸铁的低合金化技术

高品位铸铁的低合金化技术

一、高牌号铸铁的低合金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朝阳[1](2021)在《铌和稀土及铸型材料对缸套用灰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缸套是发动机中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发动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有着显着的影响。发动机缸套工作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中,容易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容易发生破坏,缸套与活塞之间的反复摩擦也容易导致其发生失效现象。随着超大型发动机的发展,对于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功率发动机缸套具有较高的强度、极好的耐磨性能。但是目前超大型高性能缸套的生产存在一系列瓶颈难题。本课题针对现阶段的商用灰铸铁缸套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偏低的问题,采用合金化及控制冷却速率的方法,改善其组织与提高其力学性能。首先利用Nb元素和混合稀土(La,Ce)对灰铸铁进行合金化熔炼,研究不同含量的Nb及稀土元素对铸铁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其次使用四种不同的铸型材料进行浇注,探究灰铸铁在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的组织及性能的特点。实验表明Nb元素能够明显细化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此外,Nb元素还能够明显细化基体组织中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片层间距由530 nm细化至210 nm。随着Nb含量的增加,铸铁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硬度也随之增加,当Nb含量达到0.35 wt.%时,试样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布氏硬度分别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37MPa、1650 MPa和387 HB。Nb在灰铸铁中少量固溶于基体当中,大部分是以富铌相的形式分布在基体组织当中。Nb在铸铁中具有第二相强化、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的作用。适量添加混合稀土(La,Ce)可以起到细化显微组织、提高力学性能的作用。随着稀土元素的添加,石墨逐渐由粗大片状变为细小均匀分布的片状,稀土含量为0.6 wt.%时,则具有促进白口化作用,渗碳体的量明显增加。铸铁中添加适量稀土元素有利于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减小。当RE含量达到0.4 wt.%、0.6 wt.%时,试样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为501 MPa及2209 MPa。微量稀土元素能够促进石墨化,同时增加珠光体转变过程中的过冷度,减小片层间距,使得性能得到显着提高。但含量过高则会促进Fe3C的形成,使得布氏硬度有所上升。实验表明,冷却速率的增加会使得试样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硬度有一定的提高。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抗拉强度由346 MPa提高到421 MPa,而抗压强度及布氏硬度分别由较低冷却速率时的1115 MPa、255 HB提高至较高冷却速率时的2165 MPa、409 HB。增加冷却速率会使得石墨变得细小均匀,同时共析转变过冷度增加,使得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这是铸铁力学性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本课题得到的实验结果能够为超大型气缸套的材料和工艺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的指导。

金通,曹琴,王林[2](2018)在《汽车缸体缸盖高强度灰铸铁材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国内外高强度灰铸铁缸体缸盖生产技术,为得到高强度和薄壁化的发动机缸体、缸盖,需要在较高碳当量条件下,增加初生奥氏体枝晶数量、细化石墨和强化基体组织。在高碳当量的前提下,通过选择合理Si/C比,添加适量的常规合金元素和微合金元素,实施复合孕育并保证高温优质铁液,可以有效地提高缸体、缸盖强度并保证其他综合性能。

王金炜[3](2017)在《合金元素与蠕化剂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蠕墨铸铁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在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缸盖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增加,蠕墨铸铁的各项性能指标也必须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组织,而组织转变取决于凝固过程,因此就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蠕墨铸铁的凝固过程,以求更好地改善其性能。关于蠕墨铸铁的凝固过程,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但是其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定性地描述,鲜有定量的描述。本文以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缸盖用蠕墨铸铁为基础,采用液淬的方法获得蠕墨铸铁凝固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晶体组织状态,结合热分析法分析蠕墨铸铁的组织转变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合金元素和蠕化剂加入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过程的影响,总结了蠕墨铸铁的组织转变规律,探索了蠕墨铸铁的蠕化机理。并且利用高分辨率X射线三维扫描成像技术分析了蠕虫状石墨三维形态的转变过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蠕虫状石墨的形核机制,利用DT2000专业金相分析软件总结了蠕虫状石墨的形核和长大规律,研究了蠕虫状石墨形核和结晶的动力学。结果表明:(1)合金元素Cu、Mo、Sn对蠕墨铸铁的凝固曲线特征值、共晶组织转变过程及石墨的长度和含量均没有明显影响。(2)蠕化剂加入量对蠕墨铸铁的共晶组织转变过程影响很大。蠕化剂加入量为0.2%时,共晶奥氏体的生长速度比畸变石墨慢,因此畸变石墨长成片状,且大范围连通,共晶反应结束时片状石墨的连通率为88.87%。蠕化剂加入量为0.4%时,共晶奥氏体的生长速度比畸变石墨快,使畸变石墨不能大范围连通,最终长成蠕虫状。蠕化剂加入量为0.6%时,共晶奥氏体的生长速度更快,导致一些未畸变的球状石墨被完全包裹住而不能畸变,因此蠕化率下降。(3)蠕墨铸铁中的石墨结晶时,其最初形貌是球状。共晶反应开始后由于共晶奥氏体的析出,铁液中的氧、硫含量富集到一定程度,导致和铁液直接接触的球状石墨发生畸变,然后畸变石墨生长连通在一起。由于共晶奥氏体的生长速度比畸变石墨的生长速度快,共晶奥氏体逐渐将畸变石墨包裹住,使畸变石墨只能在小范围内相互连通,最终长成蠕虫状,蠕虫状石墨室温下的连通率为32.5%。(4)蠕虫状石墨的异质核心物质有CeS、MgS、CaS、La2S3、FeS、A1203、TiC,石墨异质核心是由其中的几种物质共同组成的,核心尺寸为12.5μm。过共晶蠕墨铸铁中的石墨主要在初生石墨阶段形核,共晶反应初期也有石墨形核,石墨形核速率不断下降,形核数量 N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N =-1.1 + 1.1sin[(t+5911.8)π/11929.4]。(5)共晶反应阶段是石墨生长的主要阶段,石墨结晶速率先增长后降低,在共晶反应开始70s时,石墨结晶速率最快,此时石墨长度增长速率为1.33μm/s,石墨含量增长速率为0.18%/s。石墨长度L与时间t的关系为L = 100.54-93.87(1+e(t-99.98)/16.98,石墨含量 C与时间 t 的关系为C = 9.02-8.64/(1 + e(t-101.74)/9.54)。

石榴华,冯光,丁邦太,高莉周[4](2016)在《高品质机床铸件的稳定生产》文中研究说明叙述了用于高品质机床的铸件应当具备的条件:铸件材料为HT250、HT300、HT350等高牌号铸铁;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内应力必须较小;导轨面不得有任何缺陷,机加工面不得采用电弧焊。介绍了稳定生产高牌号高品质灰铸铁件的关键措施:(1)原铁液的温度控制在1 5001 550℃,HT250牌号铸铁废钢加入量提高到53%,HT300牌号铸铁废钢加入量提高到60%;(2)型砂、芯砂的配制要采用合理的原砂、树脂及固化剂配比参数,涂料也要采用合理的配比参数,控制再生砂的质量,以及控制型砂(芯砂)的性能;(3)浇注系统按照大孔出流理论设计,浇注温度控制在1 3801 420℃;(4)造型操作及铸型装配操作要正确。通过以上措施,铸件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 12.550μm,批量生产的铸件尺寸精度达到CT11级,铸件缺陷废品率降低至3%。

刘洋[5](2013)在《锌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优化及相关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炼锌企业在开发高性能锌铝合金面临的技术瓶颈,瞄准国际上锌铝合金研究开发的最新发展趋势,分别对压铸锌铝合金、重力铸造锌铝合金以及热镀锌铝合金展开研究,为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锌铝合金提供技术支撑,对我国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现代化工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锌铝合金具有熔点低、熔炼耗能少、流动性好、常温强度优良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国产锌铝合金普遍存在塑韧性较差、杂质含量高、尺寸稳定性差、耐蚀性较差等缺陷,因此开展锌铝合金的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流动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耐蚀性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Al含量对锌铝合金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微合金化对ZnAl4压铸锌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热变形、热处理对ZA27重力铸造锌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RE对Zn-5%Al合金耐蚀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不同Al量对锌铝合金微观组织、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含量为4%时,合金流动性较好,抗拉强度较高,适用于压铸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零部件,当Al含量为27%时,合金抗拉强度最高,适用于制备具有一定性能要求的零部件,当Al含量为5%时,合金流动性好、耐蚀性好,适用于制备防腐用镀层。2.研究了微量Zr、Sr对ZnA14合金硬度、抗拉强度、冲击韧度以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Zr可有效细化η-Zn枝晶,缩短枝晶网胞间层片组织的片层间距,Zr与Al、Zn原子反应,在枝晶网胞间生成Al2ZnZr,起到钉扎晶界的作用,Zr还可俘获杂质元素Fe,降低杂质Fe对合金性能的有害影响,当Zr的添加量为0.1%时,实验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Sr有效细化η-Zn枝晶,Sr还与Zn结合生成SrZn13,起到钉扎晶界的作用,当Sr的添加量为0.1%时,实验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3.采用FLOW-3D压铸模拟软件,通过表面缺陷追踪模拟分析,确定了ZnAl4合金充型过程中各阶段的氧化夹杂的位置。通过正交压铸模拟试验,分别得出温度场、应力场、速度场以及表面缺陷分布状况的模拟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压铸工艺参数:浇注温度为420℃,压射速度为2.5m/s,模具温度200℃。4.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ZA27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得到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建立了ZA27合金热塑性变形的流变应力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用Z参数表达的流变应力方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的材料常数:n=5.21, a=0.007, A=1.81×l010s-1,变形激活能Q=109.39kJ/mol, Z=εexp(13157/T)。采用改进的Arrhenius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ZA27合金的本构关系,并在实验条件内进行验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更好地反映ZA27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结合热加工图分析及微观组织观察结果,合金的最佳热加工参数区为250~350℃的变形温度和0.1~1s-1的应变速率。5.确定了ZA27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最佳均匀化工艺为360℃/12h,炉冷,枝晶偏析及非平衡共晶相基本消除,塑性得到有效改善。最佳固溶工艺为365℃/1h,水淬,实验合金得以充分固溶,α相、η相基本溶入基体。较优的时效工艺为140℃/1h,空冷,时效析出相数量多、尺寸小、分布均匀,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提高。6.研究了不同含量RE对Zn-5%Al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Zn-5%Al-RE系合金镀层在中性盐雾实验条件下的腐蚀产物主要为ZnO、Zn(OH)2、Zn5(OH)8Cl2·H2O、Zn5(OH)6(CO3)2、Al2(OH)5Cl·2H2O。当RE的添加量达到0.1%后,随着RE含量的增加,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逐渐下降,当RE的添加量为0.6%时,腐蚀产物结构致密细小且均匀,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电荷转移电阻Rct最小,耐蚀性最好。

孙晓敏[6](2012)在《铬、锰对高碳灰铸铁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通过对高碳灰铸铁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高碳灰铸铁的最佳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为了提高高碳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在实验中分别加入Cr、Mn合金元素,对所得的高碳灰铸铁试样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形貌的分析。从而找出提高高碳灰铸铁力学性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化学成分方面,含C量为3.7%、含Mn量为0.8%、含Cr量为0.2%的高碳灰铸铁整体的力学性能最好,金相组织最理想。生产工艺方面,Cr、Mn合金元素采用炉前合金化的方式加入,大大减少元素烧损,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力学性能方面,随着Mn元素的加入,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又小幅度下降;硬度为先下降后上升。通过对四种不同含碳量试样的比较得出,当含C量3.7%含Mn量0.8%时,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182MPa,硬度值为185HBS。随着含Cr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呈波状变化,先增加后又下降接着又小幅度升高最后急剧下降;硬度一直增加。当Cr含量在0.2%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195MPa,硬度值为207HBS。金相组织方面,Cr、Mn合金元素都有阻碍石墨化的作用,当Mn元素含量为0.6%时,石墨化比较严重,石墨又细又长;当0.8%时,石墨又细又短小,石墨数量比较少,当Mn含量为0.9%-1.0%时,金相组织由A型石墨和D型石墨组成,并且伴随着自由渗碳体的析出;随着Cr元素的加入,石墨组织发生变化,当含Cr量超过0.4%时,金相图片中开始出现D型石墨,并随着Cr含量的增加D型石墨的数量越来越多;当Cr含量大于0.5%时开始析出自由渗碳体,含Cr量为0.8%时自由渗碳体的数量最多。对高碳灰铸铁断口形貌分析得出,未加入合金元素时,断面呈结晶状,有许多强烈反光的小刻面,基体组织中有许多尖角,属于穿晶断裂;当Mn含量为0.8%时,断口组织相对变得比较均匀、细小,基体组织中尖角相对较少;当Mn含量为0.8%、Cr含量为0.2%时,断口组织最为均匀、细小,而基体组织中的锋利尖角基本上没有。这说明铬、锰合金元素有优化基体组织,控制结晶时晶粒的大小,细化石墨的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改善了高碳铸铁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Cr、Mn合金元素,既保持了高碳灰铸铁良好的耐磨、减震性能,又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降低生成本,此类铸铁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杨娟[7](2011)在《吹氩处理对离心铸造灰铸铁气缸套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灰铸铁具有良好的性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某些铸件所用材料除灰铸铁之外其他材料还无法取代。目前,针对离心铸造灰铸铁气缸套,化学成分及组织相近时,进口件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国产件,而且硬度低、切削加工性能好。经研究可知,进口件的铁液纯净度高、材质均匀性好、组织中夹杂物含量少。铁液质量包括铁液温度、化学成分和纯净度。目前,生产中铁液温度和化学成分可准确控制,但在保证优质铁液、生产高强度和高刚度的优质铸件等方面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文以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实际生产的合金成分和熔炼工艺为基础,通过孕育剂优化试验筛选出合适的复合孕育剂,同时将吹氩用于离心铸造灰铸铁气缸套的熔炼过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分析吹氩处理前后灰铸铁的显微组织,测定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机械性能,并对灰铸铁的冶金性能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炉内增硫0.06%+硅锶随流孕育处理,灰铸铁组织中石墨呈细小片状、分布均匀,夹杂物的数量最少,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能同时提高,综合性能最好。2.吹氩处理前后,灰铸铁组织中的氧化夹杂以颗粒点状和附着在石墨周围的块状或絮状形式存在。吹氩处理使组织中的氧化夹杂数量大大减少,石墨形态得到改善,共晶团的数量增加23%,渗碳体的层片状结构变得较为弯曲、方向性发生小角度改变。3.吹氩处理前,灰铸铁的抗拉强度350MPa左右,吹氩处理后,抗拉强度达380MPa左右,最高达到390MPa左右,弹性模提高到122GPa,提高了10%左右,灰铸铁的成熟度为1.13,品质系数为1.11,相对硬度RH较低,综合性能良好。

林浩[8](2010)在《高强度合成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断裂特征》文中指出灰铸铁一般以铸造回炉料和铸造生铁为主要合金原料,并加入适量废钢以降低铁液含碳量,或因特殊要求加入某些合金元素熔炼而成。但是,生铁价格持续上扬,致使铸件成本提高。近年来,早已出现废钢价格远低于新生铁的局面,于是“弃铁,用钢”配合适当铸铁回炉料,通过炉内增碳和炉外孕育处理相结合生产合成铸铁的冶炼技术应运而生。实践表明,采用合成铸铁的生产工艺与用生铁熔炼的铸件相比,不仅降低成本,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500kg酸性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树脂砂铸型,出炉温度为1480-1500℃,浇注温度为1350℃左右。取废钢加入量分别为35%、60%和70%的炉料配比,运用传统生产工艺和合成铸铁生产工艺制备了HT300材料。三组试验原铁水控制成分为:2.80%-3.00%C、1.20%-1.40%Si、0.7%-0.9%Mn、0.06%-0.08%S、0.5%-0.6%Cu。对比研究了不同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室温组织、共晶团数量、初生奥氏体枝晶形貌及拉伸性能和断裂机理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合成灰铸铁与通过传统生产工艺制备的灰铸铁相比,共晶度略高、相对强度和成熟度较高、相对硬度和硬化度较低、品质系数较高,冶金质量较好;强度高、硬度低,加工性能好,壁厚敏感性小,有利于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2随炉料中废钢加入量的增加,灰铸铁的珠光体晶粒尺寸和片间距减小;共晶团数量增加,由4级提高到1级;过冷石墨减少,A型石墨增多,石墨片长度由4级降低到5级;灰铸铁铸件中初生奥氏体枝晶数量增加,枝晶细化、形貌趋于发达、二次枝晶臂间距减小,更有利于呈三维空间立体形态的初生奥氏体枝晶“构建”成为发达、连续、复杂的矩型网络框架结构,使初生奥氏体枝晶在灰铸铁中的“骨架”作用更加坚固。因此,机械性能有较大的提高。3通过传统生产工艺制备的灰铸铁脆性较大,断裂机制为典型的解理断裂。合成灰铸铁可表现出一定的局域“韧性”,断裂机制为沿晶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的复合型机制。4利用马氏试剂清洗经过斯氏试剂侵蚀的灰铸铁试样表面,会使原有共晶团晶界变宽,显示效果较好。硼酸-硫酸混合溶液可以作为检验灰铸铁中初生奥氏体枝晶形貌的专用试剂。

康宽滋[9](2008)在《缸体缸盖铸件的材料性能问题——车用中小型发动机灰铸铁缸体缸盖铸件生产工艺(4)》文中认为叙述如何改善灰铸铁的综合性能,认为提高灰铸铁强度的途径主要是:(1)高温熔炼;(2)常规元素成分的选择;(3)恰当的孕育;(4)合金化。要降低铸铁的缩松倾向,最根本的措施是采用高的碳当量,尽量发挥石墨化膨胀的作用,并且要:(1)控制合理的孕育量;(2)优化合金化的方法;(3)适当降低铁液浇注温度;(4)快速高温熔炼,减少铁液氧化。指出铸铁的加工性能取决于断屑的难易和硬质相的分布状态;对Mn、S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对加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邓钢[10](2006)在《新型高碳当量高强度灰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孕育剂、变质剂对高碳当量高强度灰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优化出可以使高碳当量高强度灰铸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强度性能显着提高的JF-1复合变质剂。用该变质剂处理高碳当量铁液,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型无Mo高强度灰铸铁,并用其试生产出合格的大马力发动机缸体铸件。研究结果表明,JF-1变质高强度灰铸铁的抗拉强度高于含0.2wt.%Mo高强度灰铸铁的强度水平。随着加入量的提高,强度和硬度逐渐升高;当加入量达到0.6wt.%的时候,Φ30mm试棒的抗拉强度可达420MPa。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加Mo-Fe的情况下,JF-1变质处理生产的大马力发动机缸体铸件的本体抗拉强度大于240MPa,同时具有低成本、生产工艺简单、成型性好、断面均匀性好及加工性好等优点。铸件的废品率与打压实验未见异常。取消钼铁的加入将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JF-1变质高强度灰铸铁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JF-1复合变质剂使灰铸铁的初生奥氏体枝晶均为发达等轴枝晶,二次晶臂发达,且臂间距细小,可形成阻碍裂纹扩展的等轴网络框架。而初生奥氏体枝晶个数的增多及二次臂间距的减小,导致共晶凝固空间的缩小和分割程度增大,石墨横向生长受到限制,再加上JF-1复合变质剂中所含的Si、Ca以及RE促进了石墨生核或增加外来核心的数量,最终使石墨数量增多、形态更加细小、弯曲程度提高。另一方面,JF-1复合变质剂可使共晶团增多、珠光体片间距的减小。最终综合体现在对强度性能的剧烈影响,使高碳当量灰铸铁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二、高牌号铸铁的低合金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牌号铸铁的低合金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铌和稀土及铸型材料对缸套用灰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气缸套特点与制备工艺
    1.3 灰铸铁组织与成分特点
        1.3.1 灰铸铁中石墨的特点
        1.3.2 灰铸铁基体组织特点
    1.4 铸铁中元素的作用
        1.4.1 铸铁中主要元素的作用
        1.4.2 铸铁中常用合金化元素的作用
        1.4.3 铸铁中稀土元素的作用
    1.5 冷却速率对于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基体铸铁化学成分
    2.2 实验用铸铁材料的制备
    2.3 组织成分分析
        2.3.1 晶体结构分析
        2.3.2 组织形貌观测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拉伸及压缩性能测试
        2.4.2 布氏及维氏硬度测试
第3章 Nb元素对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
    3.1 含Nb灰铸铁的XRD分析
    3.2 Nb元素对于合金显微组织与成分的影响
        3.2.1 Nb元素对灰铸铁石墨的影响
        3.2.2 Nb元素对灰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3.2.3 含Nb铸铁组织中的元素分布
    3.3 Nb元素对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Nb元素对于铸铁强度的影响
        3.3.2 Nb元素对于铸铁硬度的影响
        3.3.3 Nb元素对于铸铁力学性能影响机制
        3.3.4 Nb元素对于铸铁拉伸断口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E对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含RE灰铸铁的XRD分析
    4.2 RE对于合金显微组织与成分的影响
        4.2.1 RE对灰铸铁石墨的影响
        4.2.2 RE对灰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4.2.3 含RE铸铁组织中的元素分布
    4.3 RE对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RE对于铸铁强度的影响
        4.3.2 RE对于铸铁硬度的影响
        4.3.3 RE对于铸铁拉伸断口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铸型材料对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1 铸型材料对铸铁相组成的影响
    5.2 铸型材料对于合金显微组织与成分的影响
        5.2.1 铸型材料对铸铁石墨的影响
        5.2.2 铸型材料对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5.2.3 不同铸型材料下铸铁组织中的元素分布
    5.3 铸型材料对于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5.3.1 铸型材料对铸铁强度的影响
        5.3.2 铸型材料对铸铁硬度的影响
        5.3.3 铸型材料对于铸铁拉伸断口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汽车缸体缸盖高强度灰铸铁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高强度灰铸铁的组织
3. 调整化学成分
4. 孕育处理
5. 熔炼工艺
6. 展望

(3)合金元素与蠕化剂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蠕墨铸铁的性能
    1.3 蠕墨铸铁的应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蠕墨铸铁的化学成分
        1.4.2 蠕化剂与蠕化处理
        1.4.3 蠕墨铸铁的凝固过程
    1.5 课题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试验过程与方法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合金元素对蠕墨铸铁凝固行为的影响
        2.1.2 研究蠕化剂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行为的影响
    2.2 试验方法
        2.2.1 熔炼与浇注
        2.2.2 试样制取
        2.2.3 测量凝固温度曲线
        2.2.4 目标温度液淬试样
    2.3 分析方法
        2.3.1 金相组织分析
        2.3.2 石墨特征参数分析
        2.3.3 SEM分析
        2.3.4 TEM分析
        2.3.5 石墨三维形貌分析
        2.3.6 电子探针分析
3 合金元素对蠕墨铸铁凝固行为的影响
    3.1 合金元素对蠕墨铸铁热分析曲线的影响
    3.2 合金元素对蠕墨铸铁共晶组织转变的影响
    3.3 合金元素对蠕虫状石墨特征参数的影响
    3.4 合金元素对蠕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3.5 蠕虫状石墨的三维形貌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蠕化剂加入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行为的影响
    4.1 蠕化剂加入量对蠕墨铸铁热分析曲线的影响
    4.2 蠕化剂加入量对蠕墨铸铁共晶组织转变的影响
    4.3 片状石墨的三维形貌特征
    4.4 蠕虫状石墨的蠕化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蠕虫状石墨的形核机制与生长动力学
    5.1 蠕虫状石墨的形核机制
    5.2 蠕虫状石墨的形核动力学
    5.3 蠕虫状石墨的结晶动力学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高品质机床铸件的稳定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高品质机床铸件应当具备的性能
    1.1铸件材料质量
    1.2铸件尺寸精度
    1.3表面质量
2高品质灰铸铁件稳定生产的关键措施
    2.1生产条件及熔炼工艺措施
        2.1.1生产及检测设备
        2.1.2熔炼工艺措施
        ( 1) 熔炼方式的选择
        ( 2) 质量检测与控制
        ( 3) 炉料配比及铁液成分的选择
        ( 4) 材料性能测试数据统计
    2.2型砂及涂料控制
        2.2.1原材料
        ( 1) 原砂
        ( 2) 树脂及固化剂
        ( 3) 涂料
        2.2.2再生砂质量控制
        2.2.3型( 芯) 砂性能
    2.3铸造工艺
        2.3.1浇注系统
        2.3.2浇注温度
    2.4造型及铸型装配操作
        2.4.1造型紧实度
        2.4.2起模装置
        2.4.3铸型装配时校正较大铸型的分型面
        2.4.4时效处理
3结束语

(5)锌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优化及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锌铝合金发展历史及现状
        1.2.1 国外锌铝合金发展历史及现状
        1.2.2 国内锌铝合金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压铸锌铝合金
        1.3.1 压铸锌铝合金的种类
        1.3.2 主要应用领域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 微合金化
        1.3.5 压铸充型过程模拟
    1.4 重力铸造锌铝合金
        1.4.1 重力铸造锌铝合金的种类
        1.4.2 主要应用领域
        1.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4 热变形及热处理
    1.5 热镀锌铝合金
        1.5.1 热镀锌铝合金的种类
        1.5.2 主要应用领域
        1.5.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4 微合金化及后处理技术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2 Al含量对锌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 Al对组织、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3.1 流动性
        2.3.2 力学性能
        2.3.3 微观组织
    2.4 Al对耐蚀性的影响
        2.4.1 中性盐雾腐蚀实验
        2.4.2 电化学腐蚀实验
    2.5 本章小结
3 ZnAl4合金的微合金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Zr对ZnAl4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3.1 微观组织
        3.3.2 力学性能
    3.4 Sr对ZnAl4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4.1 微观组织
        3.4.2 力学性能
    3.5 分析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ZnAl4合金压铸充型过程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流体模拟有限元模型
        4.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3.2 假设条件
        4.3.3 边界条件
        4.3.4 解析方法
    4.4 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系统的设计
        4.4.1 浇注系统的设计
        4.4.2 溢流排气系统的设计
        4.4.3 表面缺陷追踪模拟
    4.5 压铸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4.5.1 工艺参数的选取
        4.5.2 模拟结果分析
        4.5.3 最佳压铸工艺参数
        4.5.4 实验结果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ZA27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流变应力分析
        5.3.1 流变应力曲线
        5.3.2 流变应力表达式
        5.3.3 变形速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5.3.4 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5.3.5 材料常数的求解
    5.4 本构模型
        5.4.1 改进的Arrhenius模型
        5.4.2 ANN 模型
        5.4.3 模型对比及评价
    5.5 加工图
        5.5.1 理论基础
        5.5.2 加工失稳区
        5.5.3 加工危险区
        5.5.4 加工安全区
    5.6 本章小结
6 ZA27合金的热处理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的制备
        6.2.2 热处理实验
        6.2.3 组织观察
        6.2.4 性能测定
    6.3 均匀化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3.1 微观组织
        6.3.2 力学性能
        6.3.3 分析与讨论
    6.4 固溶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4.1 微观组织
        6.4.2 力学性能
        6.4.3 分析与讨论
    6.5 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5.1 微观组织
        6.5.2 力学性能
        6.5.3 分析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Zn-5%Al-R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2.1 热镀实验
        7.2.2 粘附性测试
        7.2.3 中性盐雾实验
        7.2.4 电化学测试
        7.2.5 腐蚀产物分析
    7.3 镀层组织性能检测
        7.3.1 表面质量
        7.3.2 粘附性
        7.3.3 组织形貌
    7.4 中性盐雾实验腐蚀行为研究
        7.4.1 腐蚀速率
        7.4.2 腐蚀产物分析
        7.4.3 腐蚀形貌观察
    7.5 电化学实验腐蚀行为研究
        7.5.1 极化曲线分析
        7.5.2 交流阻抗分析
        7.5.3 腐蚀产物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铬、锰对高碳灰铸铁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提高高碳灰铸铁强度的措施
        1.3.1 化学成分的选择
        1.3.2 孕育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3 铁液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第2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高碳灰铸铁的制备
        2.1.1 高碳灰铸铁的化学成分的设计
        2.1.2 实验材料
        2.1.3 高碳灰铸铁的熔炼
        2.1.4 合金元素的加入
    2.2 实验方法
        2.2.1 化学成分检测
        2.2.2 力学性能试样制备
        2.2.3 白口倾向及收缩倾向
        2.2.4 试样硬度测试
        2.2.5 试样耐磨测试
        2.2.6 金相组织分析
        2.2.7 断口扫描分析
    2.3 实验方案图示
第3章 锰的炉前合金化对高碳灰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3.1 熔炼实验中的工艺参数及分析
    3.2 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及分析
    3.3 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分析
        3.3.1 拉伸实验结果
        3.3.2 硬度实验结果
        3.3.3 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3.3.4 抗拉强度与硬度的整体分析
    3.4 耐磨性能的结果与分析
    3.5 金相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3.5.1 金相组织
        3.5.2 基体组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铬的炉前合金化对高碳灰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4.1 熔炼实验中的工艺参数及分析
    4.2 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及分析
    4.3 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分析
        4.3.1 拉伸实验结果
        4.3.2 硬度实验结果
        4.3.3 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4.4 耐磨性能的结果与分析
    4.5 金相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4.5.1 金相组织
        4.5.2 基体组织
    4.6 珠光体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4.7 断口形貌的观察与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吹氩处理对离心铸造灰铸铁气缸套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灰铸铁的发展
    1.2 灰铸铁性能的研究
    1.3 化学成分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
        1.3.1 碳当量CE与Si/C比
        1.3.2 锰、硫含量与Mn/S
        1.3.3 合金元素
    1.4 孕育处理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
    1.5 铁液温度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
    1.6 铁液纯净度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
    1.7 提高抗拉强度的途径
        1.7.1 优化铸铁成分
        1.7.2 改善铁液的纯净度
        1.7.3 强化孕育效果
    1.8 提高弹性模量的途径
        1.8.1 性能测试温度
        1.8.2 石墨形貌
        1.8.3 合金元素
        1.8.4 非金属夹杂
    1.9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 试验内容
    2.1 课题选择依据
        2.1.1 试样对比
        2.1.2 国产件组织分析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原材料
        2.3.1 炉料的配置
        2.3.2 孕育剂的选用
        2.3.3 灰铸铁熔液的成分
    2.4 试验过程
    2.5 力学性能测试
        2.5.1 抗拉强度
        2.5.2 弹性模量
    2.6 组织观察
        2.6.1 石墨
        2.6.2 共晶团
        2.6.3 基体
        2.6.4 氧化夹杂
3 孕育剂优化
    3.1 孕育剂配方
    3.2 孕育处理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组织分析
        3.3.2 力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吹氩处理对灰铁气缸套组织的影响
    4.1 氧化夹杂存在形式的研究
    4.2 吹氩处理对氧化夹杂的影响
    4.3 吹氩处理对石墨的影响
    4.4 吹氩处理对基体的影响
    4.5 吹氩处理对共晶团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吹氩处理对灰铁气缸套性能的影响
    5.1 抗拉强度
    5.2 弹性模量
    5.3 冶金性能指标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致谢

(8)高强度合成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断裂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灰铸铁及其发展现状
    1.2 灰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特点
        1.2.1 石墨
        1.2.2 共晶团
        1.2.3 铸铁基体组织
        1.2.4 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1.3 提高灰铸铁力学性能的途径
        1.3.1 调整碳当量CE与Si/C值
        1.3.2 优化锰、硫含量与Mn/S值
        1.3.3 降低磷含量
        1.3.4 利用废钢,采用合成铸铁熔炼工艺
        1.3.5 选择合适的铁液温度
        1.3.6 加入合金元素,低合金化铸铁
        1.3.7 采用长效高效孕育剂,孕育铸铁
    1.4 选题背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选择
        2.1.1 实验用灰铸铁合金成分
        2.1.2 原材料的选择
    2.2 合成灰铸铁的制备
        2.2.1 砂型的制备
        2.2.2 熔炼工艺
    2.3 试样加工
        2.3.1 抗拉试样的加工
        2.3.2 其它试样的加工
    2.4 性能测试
        2.4.1 硬度测试
        2.4.2 抗拉强度测试
    2.5 组织与成分分析
        2.5.1 金相组织观察
        2.5.2 拉伸断口观察
    2.6 技术路线
3 废钢的加入量对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的影响
    3.1 抗拉强度分析
    3.2 布氏硬度分析
    3.3 冶金质量指标分析
        3.3.1 共晶度
        3.3.2 成熟度和相对强度
        3.3.3 硬化度和相对硬度
        3.3.4 品质系数
        3.3.5 小结
    3.4 断裂机制分析
        3.4.1 灰铸铁断裂分析
        3.4.2 传统工艺制备的灰铸铁断裂机制分析
        3.4.3 合成灰铸铁断裂机制分析
        3.4.4 拉伸断口的石墨形态与分布分析
        3.4.5 断裂机制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金相组织的影响
    4.1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石墨形态与分布的影响
    4.2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室温组织的影响
        4.2.1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室温组织的影响
        4.2.2 废钢加入量对珠光体片间距的影响
    4.3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共晶团的影响
        4.3.1 共晶团的检验方法
        4.3.2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共晶团数量的影响
    4.4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影响
        4.4.1 灰铸铁中的奥氏体枝晶
        4.4.2 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检验方法
        4.4.3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影响
    4.5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结晶过程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9)缸体缸盖铸件的材料性能问题——车用中小型发动机灰铸铁缸体缸盖铸件生产工艺(4)(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灰铸铁强度的途径
2 缸体缸盖铸件材料的缩松倾向
3 缸体缸盖铸件材料的加工性问题
    3.1 铸铁的加工性能取决于断屑的难易
    3.2 硬质相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3.3 恰当的w (Mn) 、w (S) 量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10)新型高碳当量高强度灰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高强度灰铸铁的研究现状
    1.3 提高灰铸铁抗拉强度的途径
        1.3.1 优化铸铁成分与提高冶金质量
        1.3.1.1 优化碳当量CE 与Si/C 比
        1.3.1.2 优化锰、硫含量与Mn/S 比
        1.3.1.3 磷含量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2 废钢炉料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3 铁液温度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4 孕育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4.1 孕育的作用
        1.3.4.2 孕育剂的种类
        1.3.5 氮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5.1 氮的加入方式
        1.3.5.2 氮对灰铸铁的强化机理
        1.3.6 合金化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6.1 铬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6.2 钼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6.3 钒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6.4 铜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6.5 锡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6.6 铌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6.7 钛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灰铸铁的制备
        2.1.1 原材料
        2.1.2 实验用灰铸铁的熔炼
        2.1.2.1 实验用灰铸铁合金成分
        2.1.2.2 熔炼条件
    2.2 试验方法
        2.2.1 各种试样的制备
        2.2.2 抗拉强度测试
        2.2.3 硬度测试
        2.2.4 白口倾向及收缩倾向测试
        2.2.5 初生奥氏体枝晶的研究
        2.2.6 组织与成分分析
第三章 孕育剂、变质剂的优化
    3.1 孕育剂的优化
        3.1.1 孕育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1.2 几种硅系孕育剂的孕育效果
    3.2 变质剂的优化
        3.2.1 RE 变质剂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1 RE 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2 RE 氧化物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Mg 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RE 氧化物与Mg 粉复合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Mg-RE 合金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5 含N 合金变质剂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5.1 Fe-Mn-N 合金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5.2 Fe-Cr-N 合金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JF-1 复合变质剂
        3.3.1 JF-1 复合变质剂对高碳当量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JF-1 变质与含Mo 高强度灰铸铁在组织上的区别
        3.3.2.1 珠光体组织的区别
        3.3.2.2 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区别
        3.3.2.3 共晶团的区别
        3.2.2.4 石墨形态的区别
        3.2.2.5 α-Fe 晶格常数的区别
        3.3.3 白口倾向及收缩倾向测试
        3.3.4 衰退性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F-1 变质对灰铸铁强化机制的探讨
    4.1 JF-1 变质对珠光体的影响
    4.2 JF-1 变质对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影响
    4.3 JF-1 变质对石墨形态及断口形貌的影响
        4.3.1 JF-1 变质对石墨形态的影响
        4.3.2 JF-1 变质对断口形貌的影响
    4.4 JF-1 变质对共晶团的影响
    4.5 JF-1 变质机制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生产性实验
    5.1 JF-1 变质高强度灰铸铁在高强度大马力发动机缸体铸件中的应用
    5.2 经济效益分析
    5.3 使用结论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简介

四、高牌号铸铁的低合金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铌和稀土及铸型材料对缸套用灰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 陈朝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汽车缸体缸盖高强度灰铸铁材料研究进展[J]. 金通,曹琴,王林.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8(09)
  • [3]合金元素与蠕化剂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金炜. 西安工业大学, 2017(02)
  • [4]高品质机床铸件的稳定生产[J]. 石榴华,冯光,丁邦太,高莉周. 现代铸铁, 2016(02)
  • [5]锌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优化及相关基础研究[D]. 刘洋. 中南大学, 2013(12)
  • [6]铬、锰对高碳灰铸铁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D]. 孙晓敏. 山东建筑大学, 2012(09)
  • [7]吹氩处理对离心铸造灰铸铁气缸套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杨娟. 郑州大学, 2011(04)
  • [8]高强度合成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断裂特征[D]. 林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 [9]缸体缸盖铸件的材料性能问题——车用中小型发动机灰铸铁缸体缸盖铸件生产工艺(4)[J]. 康宽滋. 现代铸铁, 2008(03)
  • [10]新型高碳当量高强度灰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 邓钢. 吉林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高品位铸铁的低合金化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