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房室结折返性和室间隔通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涉及房室结折返性和室间隔通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一、心室起搏拖带对房室结折返性和间隔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苗成龙,孟鑫,王艳微[1](2021)在《长RP间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鉴别方法》文中认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心动过速时应用心室起搏拖带、希氏束不应期/非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及心房不同部位起搏的方法,窦性心律下应用希氏束旁起搏、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等方法。心室起搏拖带可观察多个指标,为临床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但可能造成拖带后"假V-A-A-V"顺序,希氏束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导致心动过速终止,不利于鉴别诊断。窦性心律下行希氏束旁起搏和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时,结果可能受起搏位置、旁路位置和不应期影响,易造成假阴性结果等。因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需综合多种鉴别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雷森,何泉,贾锋鹏,高凌云,罗素新[2](2020)在《右心室拖带时局部室房间期用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冠状静脉窦(CS)导管最短室房(VA)间期是否可用于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间隔或右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排除了心动过速时CS导管明确离心性传导者、1种机制以上的SVT以及不能拖带者,最终纳入患者120例。通过常规电生理检查明确患者诊断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消融前行右心室起搏拖带。比较拖带与心动过速时10极CS导管最短VA间期。其通道应选择VA间期最短及局部心房波最早者。结果 AVNRT患者CS导管最短VA间期差值显着大于AVRT患者[(85.5±28.8)ms对(-4.3±15.7)ms,P<0.000 1]。任一个AVNRT患者(慢快型、快慢型或慢慢型),差值均>40 ms;任一个AVRT患者(无论是间隔旁路还是右侧旁路),其差值均<30 ms。结论比较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CS导管最短VA间期可有效鉴别AVNRT或AVRT。

潘筱蔚,黄玥,胡立群,孙娴超[3](2020)在《不典型房室结双径路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房室结双径路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典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10例,分析患者食管心脏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经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8例诊断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2例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AT),而心内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并进行房室结慢径路消融。结论不典型房室结双径路有特殊的电生理特点,电生理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中盲目放电,降低术后复发率。

胡立群,黄玥,孙娴超[4](2016)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被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食管电生理检查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未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心动过速的R-P-EB间期>70ms;逆行P-波在V1导联直立,下壁导联倒置;食管电生理诊断为左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诊断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成功消融慢径路。结论部分R-P-EB间期>70ms的不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特点与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类似,必要时需心内电生理检查加以明确。

蓝耀辉[5](2014)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06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例,总结年龄分布特点,房室旁路的分布特点,RFCA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实用性参考。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九年间RFCA治疗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病例,对此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性别及年龄分布,房室旁路的分布及所占百分比,以及RFCA的疗效,包括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九年间共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606例,其中男性患者381例,女性患者225例,年龄为40.5±15.1岁。汉族456例,维吾尔族90例,哈萨克族24例,回族23例,柯尔克孜族5例,蒙古族5例,达翰尔族2例,满族1例。左侧旁道478条,右侧旁道120条,希氏束旁旁道24条。多数为单旁道(383例),左侧双旁道12例,右侧双旁道2例,左右侧分布双旁道8例,三旁道1例。心内电生理标测及消融靶点提示,左前侧壁246条,左侧壁115条,左后侧壁14条,左前间隔3条,左后间隔100条,右前侧壁2条,右侧壁34条,右后侧壁16条,右前间隔3条,右中间隔2条,右后间隔63条。左侧旁道首次消融成功455例(97.8%),10例首次消融失败,其中8例二次消融成功,2例二次消融失败,最终消融成功率为99.6%。右侧旁道首次消融成功110例(93.2%),7例患者二次消融成功,1例二次消融失败,1例三次消融成功,最终成功率为100%。射频消融首次成功率:左侧旁道明显高于右侧旁道,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对比最终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术中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行心包穿刺引流,1例因右锁骨下静脉血管变异在穿刺过程中出现气胸,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高效,是首选治疗方法。

江洪[6](2012)在《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文中指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之一。一般来说,根据最早逆行心房激动的位置及PR/RP(或AH/HA)间期的不同分为典型与不典型AVNRT两大类。典型AVNRT为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心动过速时最早逆行心房激动位于快径区(前间隔),具有短RP、逆P波与QRS终末部重叠等特点,较易鉴别。但是另有10%不典型AVNRT的最早逆行心房激动位置见于后间隔,心动过速时

廖自立[7](2013)在《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文中提出本研究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第二部分将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第三部分将分析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第一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目的对于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心房冲动可以只经房室结前传,或者只经房室旁路前传,也可以经房室结和房室旁路共同前传。因此,此类患者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的QRS波可以呈现各种形态。本研究旨在分析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并对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的13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房束型4例,房室型9例)的窦性心律心电图和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其中男性7例,占53%。平均33.5±13.1岁。所有患者临床上和电生理检查术中均存在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射频消融术前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呈轻度心室预激。4例体表心电图存在不充分预激波,余3例终末QRS波存在顿挫或粗顿,而QRS波前无预激波。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主要存在于工导联、V5和V6导联。Mahaim纤维成功消融阻断后,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均消失。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心动过速周长(336.0±54.2ms对336.4ms±30.4,P>0.05)和QRS波平均时限(117.3±14.5ms对128.8±14.6ms,P>0.05)相比均无显着差异。心动过速时,房束型患者胸前导联V1-V3的r波时限均小于40ms。6例游离壁起源房室旁路患者中,4例前导联Vl-V3的r波均大于40ms,1例小于40ms,1例无r波。结论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终末QRS波可存在顿挫或粗顿,发生率约为23%。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可作为窦性心律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心室预激的唯一表现。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失亦可作为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消融成功的体表心电图标志。游离壁起源的Mahaim纤维心动过速时,房室纤维患者胸前导联r波一般比房束型要宽。第二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目的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时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Mahaim纤维。既往文献报道的多是房束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关于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资料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和导管标测消融结果,进一步阐述两种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及导管消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行射频消融的13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房束型4例,房室型9例)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特点及导管标测消融结果。其中,男性7例,占53%。平均33.5±13.1岁。结果4例房束型和9例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临床和电生理检查术中均存在Mahaim纤维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两种类型的Mahaim纤维中分别有3例(房束型75%,房室型33%)纤维可被腺苷阻断传导,以及分别有2例(房束型50%,房室型22%)在有效消融过程中出现加速性Mahaim纤维的自主心律。1例(25%)房束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下可出现Mahaim纤维自主心律。13例Mahaim纤维均消融成功。2例(22%)房室纤维和全部4例(100%)房束纤维于成功靶点处标测到Mahaim纤维(旁路)电位。结论与房束型Mahaim纤维一样,临床上绝大多数房室型Mahaim纤维都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束型多具有类房室结特性,而具有类房室结特性的房室型Mahaim纤维只占少数,大多数房室型Mahaim纤维不具有类房室结特性。Mahaim纤维(旁路)电位对于指导房束型Mahaim纤维的导管消融意义更大。第三部分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目的束室纤维是一种特殊的Mahaim纤维,其近端起源于希氏束及其近端,远端远端多插入室间隔基底部,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此类纤维位置靠近前间隔,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前间隔旁路。加之此类纤维可合并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准确诊断此类纤维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束室纤维患者的心电图以及电生理学特点。此外,还将报道束室消融导管试消融结果。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中心连行电生理检查311例行电生理检查的显性预激患者中10例(3.2%)束室纤维。分析束室纤维患者的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以及临床、电生理检查结果。行导管试消融治疗的患者,还将分析标测和消融结果。结果2例束室纤维患者(20%)合并普通房室旁路。消融合并房室旁路后,4例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符合轻度预激。心房程序刺激时,AV间期的延长与AH间期的延长程度一致,HV间期和预激程度保持不变。希氏束远端心室激动领先。10例患者心室和心房刺激均未诱发出心动过速。共有5例患者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5例行导管消融的患者中,4例可一过性阻断束室纤维,但易恢复。反复如此,未再加大功率消融。剩余1例试消融未成功。结论束室纤维在预激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临床上束室纤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导致有心动过速发作病史,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束室纤维的诊断。束室纤维的心室插入点多数邻近希氏束远端,低功率消融其心室插入点可一过性阻断旁路传导。由于该纤维临床不直接参与心动过速,无需过度消融。

郭红生,田芸[8](2012)在《拖带现象》文中指出拖带现象(Entrainment Phenomenon)的概念是1977年由WaldoAL及其同事首次提出的。他们在心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中,应用快速心房起搏拖带并终止了典型Ⅰ型心房扑动。但当时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随后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旁路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9](2011)在《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甘剑挺,刘明[10](2011)在《拖带标测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拖带是电生理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拖带标测,可让电生理医师鉴别和治疗很多心律失常,笔者就拖带现象产生机制、拖带标测方法、显性拖带与隐匿性拖带区别以及拖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二、心室起搏拖带对房室结折返性和间隔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室起搏拖带对房室结折返性和间隔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3)不典型房室结双径路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1.2.2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标准[2]
        1.2.3 心内电生理检查
        1.2.4 慢-慢型双径路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
    2.2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3 讨论

(4)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SFAVNRT与OAVRT的电生理特点:
    3.2 误诊原因分析:
    3.3 尚需鉴别的的心动过速:

(5)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0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适应症
        1.2 非适应症
    2 方法
        2.1 穿刺及导管放置
        2.2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方法
        2.3 房室旁道的定位
        2.3.1 体表心电图定位
        2.3.2 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心内旁路定位
        2.4 确定靶点图
        2.5 旁道消融的能量选择
        2.6 旁道消融成功的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AVRT射频消融治疗年份分布表图
    2 民族分布图
    3 性别及年龄分布
    4 年龄构成比
    5 旁道的分布特点
    6 消融成功率及复发率
    7 并发症
讨论
    1 旁道的胚胎发生与组织解剖学
    2 流行病学
    3 发生机制
    4 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特征
        4.1 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4.2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5 旁路的电生理、靶点及消融
        5.1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特征
        5.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5.3 靶点及消融
        5.3.1 靶点图的标测及定位
        5.3.2 旁道的消融
    6 复发的可能原因及对策
    7 手术有效性
    8 手术的安全性
    9 本研究结果的体会及意义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点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融融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致谢

(9)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检查技术
    2.1 检查设备与方法
    2.2 刺激方式与基本刺激程序
        2.2.1 刺激方式
        2.2.2 基本刺激程序
        2.2.2.1 非程序性刺激法, 亦称S1S1刺激法
        2.2.2.2 程序性期前刺激法, 亦称早搏刺激法
3 适应证与禁忌证
    3.1 适应证
    3.2 禁忌证
4 临床应用
    4.1 电生理检查术语
        4.1.1 起搏术语
        4.1.2 逆传心房激动顺序
        4.1.3 常用术语缩写
    4.2 食管导联心电图
    4.3 心脏不应期测定
        4.3.1 不应期的分类
        4.3.2 有效不应期测定方法
    4.4 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检测
        4.4.1 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
        4.4.2 窦房传导时间 (SACT)
        4.4.3 房室传导功能
    4.5 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
        4.5.1 心房S1S1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4.5.2 心房S1S2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4.5.3 房室结多径路传导
        4.5.4 诱发AVNRT
    4.6 检测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性
        4.6.1 提高显性预激旁路诊断的准确性, 确诊可疑心室预激
        4.6.2 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
        4.6.3 诊断多旁路传导
        4.6.4 诊断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
        4.6.5 诊断房束旁路
        4.6.6 诱发AVRT, 测定诱发窗口。
        4.6.7 判断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前后的疗效
    4.7 证实心脏电生理现象
        4.7.1 裂隙现象
        4.7.2 蝉联现象
        4.7.3 1:2房室传导
        4.7.4 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
        4.7.5 拖带现象
    4.8 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
        4.8.1 终止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4.8.2 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4.8.3 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4.8.4 终止束支或分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
    4.9 食管心室起搏的应用
        1.必须报告的内容
        2.心脏各部位功能
        3.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患者的报告内容
        4.报告的参考格式见附件
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

(10)拖带标测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拖带标测与折返性心动过速
2 拖带标测的方法
3 显性拖带与隐匿性拖带
4 拖带标测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
5 结语

四、心室起搏拖带对房室结折返性和间隔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RP间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鉴别方法[J]. 苗成龙,孟鑫,王艳微. 中国综合临床, 2021(02)
  • [2]右心室拖带时局部室房间期用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J]. 雷森,何泉,贾锋鹏,高凌云,罗素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4)
  • [3]不典型房室结双径路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特点分析[J]. 潘筱蔚,黄玥,胡立群,孙娴超. 心电与循环, 2020(04)
  • [4]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J]. 胡立群,黄玥,孙娴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05)
  • [5]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06例分析[D]. 蓝耀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6]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J]. 江洪.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05)
  • [7]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D]. 廖自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8]拖带现象[J]. 郭红生,田芸.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02)
  • [9]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J].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05)
  • [10]拖带标测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J]. 甘剑挺,刘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涉及房室结折返性和室间隔通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