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5个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EN病毒检测

中国北方5个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EN病毒检测

一、中国北方5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EN病毒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莉[1](2020)在《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文中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因其人群普遍易感性呈全球性流行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7,100万HCV感染者,但80%的患者对自身感染不知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逐年增加,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6年,WHO提出了彻底消除HCV感染的战略目标。因此,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已感染HCV人群,简化HCV筛查手段,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成为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我国医院对拟进行手术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住院病人常规筛查HCV,但缺乏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对实际筛查情况的认识也不充分。另一方面,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普遍丙肝筛查难以实现。为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和筛查率,充分掌握和利用医院已有的筛查数据,同时开发快速、便捷且成本低的HCV筛查工具必不可少。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筛查的策略与方法展开以下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住院患者的HCV筛查情况,并提出更有价值的HCV筛查策略。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包含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多中心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信息和HCV筛查结果,计算总体筛查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非肝病相关科室住院患者HCV阳性率。进而推算在现行政策下每年接受筛查的人数及可检测出的HCV抗体阳性患者的数量。制定更好的HCV筛查和管理策略。结果:2016年8个中心的总住院患者850,379人,其中HCV筛查人数为512,938,最终有467,008例(51.20%为男性)非肝病相关科患者纳入研究,非肝病相关科室HCV筛查率大于50%。HCV抗体阳性患者4,129例,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8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5%–0.91%),男性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91%,高于女性的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HC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反,年龄越小,HCV抗体阳性率越低,证实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HCV筛查和防控所做相关努力的积极影响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人群占HCV抗体阳性患者的90.14%(3,722/4,129),其中,606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儿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13%(95%CI,0.06%–0.20%),肿瘤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80%(95%CI,1.36%–2.24%)。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全国医院总住院患者为1.75亿人次,如果各医院同样能达到50%的筛查率,推算2016年在医院接受丙肝筛查的人数为8,750万人,进一步按照我们的阳性率推算可发现约77万非肝病科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最后,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加强HCV筛查后管理的建议。结论: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人群HCV筛查率高达50%以上,加强对已筛查人群的管理,可发现更多的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有效提高丙肝诊断率及治疗率。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对住院患者检查结果充分利用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找到中国的千百万已感染患者,加快消除丙肝的步伐。第二部分:目的:HCV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性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口腔分泌物检测试剂进行首次临床效能评价。明确其应用于筛查HCV中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推动清除HCV进程。方法:在不同地区的三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评估维尔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江苏维尔试剂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并应用现有的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雅培ARCHITECT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及英科新创丙肝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对于维尔试剂及雅培试剂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通过HCV RNA检测进一步验证。此外,根据受试者意愿,一部分患者也接受了美国Ora Quick快速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的检测及维尔试剂的自采自测。结果:共纳入1,179名受试者,其中慢性丙肝感染者486例,其他非丙肝感染的肝病患者108例,体检人群585例。以雅培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为参考依据,Well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1.88%(95%CI,88.97%–94.09%),特异性为98.00%(95%CI,96.58%–98.86%)。考核试剂与英科新创生物科技公司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为97.02%(1,138/1,179)。考核试剂与Ora Quick试剂的一致性为98.50%(197/200)。此外,受试者应用考核试剂自我检测结果与研究人员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HCV RNA检测结果还表明,在39例考核试剂出现假阴性的样本中,仅1例检测到HCV RNA阳性,同时在172例HCV RNA阳性病例中,考核试剂可检测到171例为阳性。结论: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能力能够满足HCV筛查需求。该试剂检测快速,无创,不需要仪器,成本低,且易于操作,特别适合用于社区及家庭医疗中的HCV筛查。有望未来用于HCV的全面筛查,识别已感染人群,尽早实现消除HCV的目标。

岳娜[2](2020)在《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因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导致44,000人死亡。我国戊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于2012年超过甲型肝炎,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一大疾病。研究目的是了解中国部分地区人群、猪和环境中的HE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戊型肝炎的干预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从而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HEV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1)基于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了解人群与猪的HEV感染情况。(2)对江苏省某监测点采集上报的猪胆汁、人血清及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血清抗-HEV Ig G、抗-HEV Ig M、HEV RNA,同时利用荧光定量与测序分析,从基因层面分析HEV在生态环境、猪及猪制品和患者间的同源性。(3)利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从社会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戊肝疫苗接种进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来确定优势策略,用敏感性分析来确定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1)中国大陆一般人群血清抗-HEV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阳性率为27.30%(95%CI:22.40%-32.20%),职业人群为47.40%(95%CI:40.10%-54.80%),猪群为66.40%(95 CI:61.70%-71.10%),人群抗-HEV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血清阳性率为1.80%(95%CI:0.70%-2.90%)。年龄大于40岁者血清感染率较高,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高,在职业人群中,猪肉零售商血清感染率最高。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相关系数为0.88。(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胆汁HEV RNA阳性率为2.90%,猪职业接触人群血清感染率为36.50%。40岁以上人群血清感染率高于40岁以下,且养殖工血清感染率最高为74.12%。疑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确诊戊型肝炎患者中,d4h基因型占比为68.57%。戊型肝炎感染者中,乙型肝炎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率为22.22%。(3)在中年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中,相对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的ICER依次为5.35万元/病例、3.00万元/病例,ICUR依次为27,362.52/QALY、15,300.10/QALY。老年患者中相比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ICER为4.43万元/病例、2.08万元/病例,ICUR为22380.11元/QALY、10413.61元/QALY。研究结论:(1)猪职业接触人群的HEV感染情况高于一般人群,且地域、年龄和不同工种是影响血清感染率的重要因素。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存在相关性。(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和人感染HEV具有同源性,年龄与工种影响血清感染率。(3)从社会角度出发,筛选后疫苗接种是戊肝散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优势策略。

户林燕[3](2019)在《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国家之一。在慢性肝炎中,HBV和HCV是两个主要的致病因子。同时,导致全球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是HBV和HCV感染,HBV和HCV感染还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胃肠道外传播是HBV和HCV传播的主要方式,导致HBV/HCV重叠感染并不少见,HBV/HCV重叠感染的患者数量由于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可能被低估了。因此,HBV合并HCV感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由于HBV和HCV的流行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的HBV合并HCV感染率从1%到15%不等。静脉吸毒、血液透析、输血、器官移植、艾滋病等高危人群HBV/HCV合并感染率明显增高,好发人群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男性。与单独的HBV病毒或HCV病毒感染患者相比,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肝损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也更容易出现漏检。因此,在本研究中拟探讨:1.衡水地区HBV/HCV合并感染与单独HBV、HCV感染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2.HBV/HCV合并感染与单独HBV、HCV感染的病毒载量的差异;3.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为了解衡水地区HBV/HCV合并感染临床,提高衡水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的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衡水地区HBV/HCV重叠感染住院患者67例,单独HBV感染住院患者127例,单独HCV感染患者113例。2.病例纳入标准:1)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Bs Ag、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且超过6个月的慢性肝脏疾病患者;2)单独HCV感染患者除HBsAg阴性外,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诊断依据相同;3)单独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依据是HBsAg阳性超过6个月或(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4)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5)所有患者常住地均为衡水地区。3.空腹的状态下各采集2ml静脉血,加入到真空促凝管中让血清自然析出,对所收集的血清进行编号,记录后放于-20℃的冰箱冷冻室中保存备用。4.HBV血清抗原抗体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HCV抗体定性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5.应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的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r代表相关系数,r值为正值代表正相关,r值为负值代表负相关。结果:1.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单独HBV感染组、单独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病毒载量的比较:单独HBV感染住院患者HBV DNA阳性率70.0%显着高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V DNA阳性率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HCV感染住院患者HCV RNA阳性率100.0%显着高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CV RNA阳性率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V/HCV重叠感染组HBV DNA载量为(12.98±1.24)×103IU/ml、单独HBV感染组HBV DNA载量为(98.92±2.57)×103IU/ml,HBV/HCV重叠感染组HBV DNA载量显着低于单独HBV感染组,两组的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重叠感染组HCV RNA载量为(37.5±8.9)×103IU/ml、单独HCV感染组HCV RNA载量为(374.2±31.2)×103IU/ml,HBV/HCV重叠感染组HCV RNA载量显着低于单独HCV感染组,两组的HCV RNA载量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比较:1)与单独HB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Glb、TB、ALT、GGT水平均显着增高,而PTA水平则显着下降(P值均<0.05);2)与单独HC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Alb水平明显下降,Glb、TB、AST、ALT、GGT水平均显着增高,而PTA水平则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单独HBV感染组和HBV/HCV重叠感染组乙肝五项的比较:与单独HB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HBcAb阳性率明显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强的可靠标志;HBcAb并非保护性的抗体,而是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标志。HBV/HCV重叠感染组HBcAb阳性率明下降,可能与HCV干扰HBV病毒复制有关。6.3组患者肝损伤进程的比较:HBV/HCV重复感染组慢性肝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单纯HBV感染组(32.84%v.s 78.74%),重叠感染组慢性肝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单纯HCV感染组(32.84%v.s 8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8,P<0.05)。HBV/HCV重复感染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单纯HBV感染组(31.34%v.s 21.26%),重叠感染组的肝硬化发生率显着高于单纯HCV感染组(31.34%v.s 11.50%),重叠感染组肝硬化患者提示预后不良,两组患者在疾病预后与转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5)。7.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的比较将重叠复制组分为两组-I组病毒载量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103 copies/ml;II组病毒载量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103copies/ml。I组IL-1β、IL-6、TNF-α、IL-4、IL-10水平与II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I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I组,而IL-4、IL-10水平均高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 DNA载量、HCV RNA载量与IL-1β、IL-6、TNF-α指标呈正相关,与IL-4、IL-10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单独HBV或HCV病毒感染相比,HBV/HCV重叠感染更易发生严重的肝脏损害,肝硬化的发生率也显着升高。2.进入肝硬化病程的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HBV DNA、HCV RNA病毒复制载量的水平越低,肝损伤越重,肝脏病变程度甚至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不良。慢性肝炎病程的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升高更显着,肝损伤更重。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更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在HBV/HCV重叠感染组中HBV DNA、HCV RNA载量与IL-1β、IL-6、TNF-α指标呈正相关,与IL-4、IL-10呈负相关。

郑晓行[4](2014)在《四平市某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每年新发乙肝约50-100万例,因HBV导致的肝硬化、肝癌死亡约30余万例,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三大传染病之一。慢性乙肝患者由于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失望、悲观、焦虑、抑郁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和焦虑情绪,影响患者合理、规范的就医行为,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阻碍疾病的好转。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常按照躯体化疾病进行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进一步加重了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负担。本研究通过分析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于提高人们对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可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将对慢性乙肝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都有更为积极的指导作用。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使医务工作者能够了解慢性乙肝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现状,使之不仅要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还要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的指导与干预,推动疾病的身心同治,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进而对肝炎的防治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10月-2014年09月在四平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GHQ-12、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相关信息。数据利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导出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1)调查的慢性乙肝患者中GHQ-12高危阳性检出率为49.2%。男性GHQ阳性检出率为48.2%,女性为5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5,P=0.587);小于30岁、30-49岁和5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GHQ-12高危阳性率分别为49.1%、45.4%和58.0%,各年龄组GHQ-12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1,P=0.110)。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肝病家族史、患病年限和抗病毒治疗与GHQ-12阳性有关联,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无业相对于在职是慢性乙肝患者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高危的保护因素(OR均<1),患病年限越长、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高危的危险因素(OR均>1)。(2)本次调查中的38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焦虑倾向阳性率41.4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1,P=0.298);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292,P=0.524)。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乙肝疫苗接种史是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倾向的保护因素(OR均<1);患病年限越长、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倾向的危险因素(OR均>1)。(3)本次调查中的38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抑郁倾向阳性率42.4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762);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5,P=0.218)。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是慢性乙肝患者抑郁倾向的保护因素(OR均<1);患病年限越长、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抑郁倾向的危险因素(OR均>1)。结论:(1)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高危阳性率、焦虑倾向和抑郁倾向阳性率均较高。(2)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的可疑危险因素有患病年限越长和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能的保护因素有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无业相对于在职及疫苗接种史。(3)应重视慢性乙肝患者的一般心理健康状态、焦虑状况及抑郁状况等心理问题,积极地采取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有效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刘娜,徐光华,冯继红,陈延平,吴殿磊[5](2009)在《延安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延安市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流行及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其预防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向杂交(RDB)技术对延安市122份HBVDNA阳性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随机选取的122例HBVDNA阳性患者中,可检出基因型121例,检出率是99.18%,其中C型116例。C基因型患者的年龄、ALT水平及HBVDNA载量与B、D基因型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C基因型患者不同临床型之间HBsAg、HBsAb、HBcAb水平上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170,0.280,0.418),但HBV携带状态组其HBeAg水平显着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00),且在HBeAg、HBeAb和HBV-DNA水平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00,0.000);慢性乙型肝炎组在HBeAg、HBeAb和HBV-DNA水平上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5,0.001,0.009)。男女性别在年龄及HBVDNA含量上比较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587,0.081),但在ALT水平上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5)。C基因型在年龄≥35岁组中所占的比例(97.83%)高于其在年龄<35岁组中的比例(94.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结论延安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基因型B、C、D和B/C型,其中基因型C为优势基因型。

林鸣桐[6](2008)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人数最多,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目前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且长期治疗容易诱发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限制了临床适用性,因此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成为肝病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通过对1997-2007年中医文献的研究分析,及临床实践的体会,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有密切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慢性乙型肝炎需从脾胃论治的观点。本文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两大方面,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论治。通过文献收集,将十年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方、专法、药味作筛选、归纳,建立数据库。一从药物的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方面作研究分析,得出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以健脾和胃法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利水化湿、疏肝理气、补益肝肾法,最后活血化瘀法贯穿其中,主要病位在肝脾肾,但与其它脏腑亦相关。二对文献中的证型作统计分析可知湿热中阻、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血瘀十种证型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归纳上述结果,提出脾胃失和是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病机表现。肝病从脾胃论治研究中,首先论述肝与脾胃的关系,探讨两者在生理、病理的关联性,归结出肝与脾胃在经络、五行、功能上都密切相关。其次,在肝与脾胃相关的基础上,开展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从脾胃角度阐释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慢性乙型肝炎从脾胃论治的辨证分型、辨治要点。结合个人临床,将叶永安教授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作归纳,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立法原则及辨病常用药物,并提出临床案例加以佐证。

曹彦强[7](2008)在《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全世界共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75%为亚洲人。多项研究表明,HBV基因型与慢性HBV感染的预后及治疗反应有密切的联系。B基因型感染者和C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预后显然不同,可能原因是不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复制和抗原决定簇。HBV基因型可能与临床预后相关的原因还不清楚。HBV基因型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和前C区的变异也有密切联系。基因分型方法应该当作一种研究工具直到基因型知识能够用来预测严重结果的危险性(暴发肝炎,肝硬化,肝癌)或指导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或治疗时间)。我国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和B型。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均属于HBV低度流行地区,本研究在2005年HBV感染的调查基础上研究两地区HBV基因型的流行情况和HBV BCP区和前C区的变异情况,为两地区乙肝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河南省漯河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目的:了解河南省漯河地区自然人群HBV基因型、血清亚型分布情况及基因型与血清亚型的关系;分析HBV基因型与临床类型、HBeAg/抗-HBe血清学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HBV基因型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了解自然人群中HBV S基因的核苷酸水平变异及氨基酸水平变异情况。方法:2005年以河南省漯河地区舞阳县舞泉镇、临颍县固厢乡、召陵区万金为研究现场,以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居民进行了一次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006年随访2005年HBsAg阳性者296人,采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五项乙肝病毒感染指标,综合ALT、B超和临床体检等结果,按照2005年12月10日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07年提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报批稿)的诊断标准,选择可作出明确临床诊断的2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ASC)1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110例。男性136例,女性118例。平均年龄35岁。对从254例研究对象中抽取的血清标本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 DNA。利用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要求从200μl血清中提取HBV DNA,以其作为模板,分别设计合成2对引物扩增HBV S基因。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直接将PCR产物送TaKaRa利用ABI PRISMTM 3730XL DNA Analyzer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标本的核苷酸序列与从GenBank中获取的HBV A-H各基因型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绘制基因进化树,确定基因型。由核苷酸序列推导氨基酸序列,确定血清亚型。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54例血清标本中,HBV S区阳性者219例,阳性率为86.22%。219例标本的基因型分布为:B基因型22例,占10.05%;C型197例,占89.95%。血清亚型分布为:adr亚型192例,占87.67%;adw2亚型23例,占10.50%;ayr亚型3例,占1.37%;ayw1亚型1例,占0.46%。22例B基因型标本的血清亚型为:adw2亚型21例(占95.45%),ayw1亚型1例(占4.55%);197例C基因型标本的血清亚型为:adr亚型192例(占97.46%),adw2亚型2例(占1.02%),ayr 3例(占1.52%)。不同基因型的血清亚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2例B基因型感染者中,15例(68.18%)为ASC,7例(31.82%)为CH;197例C基因型感染者中,109例(55.33%)为ASC,88例(44.67%)为CH。不同基因型的临床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7)。小于30岁组不同基因型的HBeAg/抗-HBe的血清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大于30岁组不同基因型的HBeAg/抗-HBe的血清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1)。B基因型感染者和C基因型感染者的ALT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023)。根据HBeAg/抗-HBe的血清学状况把感染者分层,HBeAg阳性的B基因型感染者和C基因型感染者的ALT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168),抗-HBe阳性的B基因型感染者和C基因型感染者的ALT水平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29)。本次试验共获得219例HBV S基因600nt完整序列结果。分析发现184个位点有碱基替换现象,其中49个位点为同义突变,133个位点为错义突变,3个位点有无义突变。主要结构同源区(MHR,aa100-160)发现60个位点有碱基替换现象,其中35个位点有同义突变,36个位点有错义突变。错义突变中有2个位点产生了有意义的氨基酸突变—Q129H(2例),位于抗原决定簇a的第一个茎环结构内;G145R(1例),位于抗原决定簇a的第二个茎环结构内。HBV S基因每100个核苷酸替换的频数为0.83。HBV S基因每100个氨基酸替换的频数为1.00。结论:1河南省漯河地区的HBV基因型分布以C基因型为主,存在少量的B基因型。2河南省漯河地区的HBV血清亚型分布以adr亚型为主,存在少量的adw2、ayr和ayw1亚型。3 HBV不同基因型的血清亚型的构成不同。B基因型标本的血清亚型主要为adw2,有极少量的ayw1;C基因型标本的血清亚型主要为adr,有少量的adw2和ayr。提示HBV基因型与血清亚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大于30岁的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感染者更有可能较早的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5 B基因型感染者与C基因型感染者的ALT水平没有差别。6 HBV S基因在许多位点有碱基替换现象,近2/3的位点碱基替换为错义突变。自然人群中存在一定的HBV S基因突变,发现1例疫苗相关突变。核苷酸替换的平均频数较低,提示S基因相当保守。第二部分: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前C和C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目的:了解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慢性HBV感染者HBV BCP区T1762/A1764、前C区A1896变异株的流行率;分析两种变异株感染与HBV基因型、HBeAg/抗-HBe血清学状态及疾病临床类型间的关系;了解两种变异株感染与ALT水平的关系。方法:河南省漯河地区:以第一部分254份血清中HBV S区PCR阳性者219份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ASC)1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95例。平均年龄38岁,男性121例,女性98例。黑龙江省肇东地区:2005年,以黑龙江省肇东地区双胜村和先锋村两个农村为研究现场,以全屯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全屯居民进行了一次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乙肝病毒感染指标,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HBeAg和抗-HBe两项感染指标。结合1986年这两个现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综合ALT、B超和临床体检等结果,按照2005年12月10日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选择可作出明确临床诊断且HBV S区PCR阳性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ASC)78例,慢性乙型肝炎(CH)12例。肝硬化(LC)3例,肝细胞肝癌(HCC)1例,恢复3例。平均年龄34岁,男性52例,女性45例。对从河南省漯河地区219例研究对象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97例研究对象中抽取的血清标本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 DNA。利用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要求从200μl血清中提取HBV DNA,以其作为模板,分别设计合成2对引物扩增HBV C基因。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直接将PCR产物送TaKaRa利用ABI PRISMTM 3730XL DNA Analyzer测序,采用荧光标记双脱氧终止法测定所扩增的HBV C基因。在HBV C基因的测序结果中,利用DNASTAR软件推导出BCP区1762位和1764位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前C区1896位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HBV参考株进行比对进而确定所获得的测序样本中发生BCP区和前C区突变的标本。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河南省漯河地区分别有40.22%和52.51%慢性HBV感染者发生了HBV A1896和HBV T1762/A1764变异。黑龙江省肇东地区有28.57%的慢性HBV感染者分别发生了HBV A1896和HBV T1762/A1764变异。河南省漯河地区C基因型感染者BCP区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55.28%vs.27.78%,P=0.0267)。B基因型感染者和C基因型感染者发生前C区A1896突变的频率没有区别(50.00%vs.39.13%,P=0.3724)。黑龙江省肇东地区C基因型感染者BCP区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36.67%vs.0.00%,P=0.0231)。B基因型感染者和C基因型感染者发生前C区A1896突变的频率没有区别(33.33%vs.29.85%,P=0.8598)。河南省漯河地区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的检出率高于黑龙江省肇东地区(55.51%vs.33.33%,P=0.0076)。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前C区A1896突变的检出率没有区别(40.22%vs.30.14%,P=0.1331)。河南省漯河地区抗-HBe阳性HBV感染者发生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高于HBeAg阳性HBV感染者(76.67%vs.29.11%,P=0.0000)。抗-HBe阳性HBV感染者发生前C区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HBeAg阳性感染者(70.21%vs.2.53%,P=0.0000)。黑龙江省肇东地区HBeAg阳性感染者和抗-HBe阳性感染者发生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没有区别(P=0.4092)。抗-HBe阳性感染者发生前C区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HBeAg阳性感染者(66.67%vs.2.94%,P=0.0000)。河南省漯河地区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感染者和野生型感染者的ALT水平没有差别(P=0.4387)。根据HBeAg/抗-HBe的血清学状况把感染者分层,HBeAg阳性组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感染者的ALT水平高于野生型感染者(P=0.0000)。抗-HBe阳性组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感染者和野生型感染者的ALT水平没有区别(P=0.4171)。河南省漯河地区前C区A1896突变感染者的ALT水平低于野生型感染者(P=0.0013)。根据HBeAg/抗-HBe的血清学状况把感染者分层,HBeAg阳性组前C区A1896突变感染者和野生型感染者的ALT水平没有区别(P=0.7578)。抗-HBe阳性组前C区A1896突变感染者的ALT水平低于野生型感染者(P=0.0082)。河南省漯河地区CH BCP区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高于ASC(63.16%vs.45.92%,P=0.0237)。ASC前C区发生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CH(47.47%vs.31.25%,P=0.0277)。黑龙江省肇东地区ASC发生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和CH没有区别(P=0.3183)。CH前C区发生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ASC(71.43%vs.24.24%,P=0.0133)。结论:1河南省漯河地区HBV 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黑龙江省肇东地区。河南省漯河地区与黑龙江省肇东地区HBV A1896突变的检出率没有差别。2河南省漯河地区抗-HBe阳性HBV感染者发生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和前C区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HBeAg阳性HBV感染者。3黑龙江省肇东地区抗-HBe阳性感染者发生前C区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HBeAg阳性感染者4河南省漯河地区HBeAg阳性HBV 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感染者比野生型感染者有较高的ALT水平。5河南省漯河地区HBV前C区A1896突变感染者的ALT水平低于野生型感染者,抗-HBe阳性前C区A1896突变感染者的ALT水平低于野生型感染者,但HBeAg阳性前C区A1896突变感染者与野生型感染者的ALT水平没有区别。6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C基因型感染者HBV 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的检出率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C基因型感染者和B基因型感染者前C区A1896突变的检出率没有差别。7河南省漯河地区CH BCP区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高于ASC。ASC前C区发生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CH。8黑龙江省肇东地区ASC发生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的频率和CH没有区别。CH前C区发生A1896突变的频率高于ASC。

杨军,卢瑞玲,梁之祥[8](2006)在《SEN病毒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许东,田德英,张振纲,陈红云,宋佩辉[9](2003)在《重叠感染SEN病毒影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SEN病毒(SENV)感染情况,了解SENV感染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5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的SENV DNA,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BV DNA阳性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基因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检测。 结果SENV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CHB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1.1%(5/45),5例SENV DNA阳性的CHB中4例为HBV DNA阳性,其中2例出现YMDD变异,1例为HBV DNA阴性;40例SENV DNA阴性患者中10例HBV DNA为阳性,30例为阴性,SENV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差异有显着性,x2-3.97,P<0.05。 结论 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叠SENV感染可能会使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下降。

高英堂[10](2003)在《肝炎病毒(HBV、HCV)基因诊断芯片的研制和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HBV和HCV是临床上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两种肝炎病毒,其长期持续的慢性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肝炎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肝炎病毒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使临床上现有的血清免疫学方法和以单一PCR技术为主的检测方法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由于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基因组的各种变异和动态变化,对患者个体的针对性诊断和治疗也受到很大限制。为及时将肝炎病毒的基因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需要利用新的分子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和开发肝炎病毒的新型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据此,我们重点研究了HBV和HCV基因诊断芯片的制备、应用,以及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本文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分析(即芯片上探针和PCR引物的设计、测序序列的检索和比对)、探针和PCR引物的合成、PCR产物直接测序、基因芯片上探针的点样制备方法、血清中病毒的提取方法、PCR扩增和地高辛标记、分子杂交及显色、芯片杂交结果的数据处理等。芯片制备过程中的优化环节包括:尼龙膜型号和探针固定照射剂量的选择,探针3′末端加尾碱基数的确定,利用探针的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和部分PCR产物的测序验证芯片杂交的特异性,利用PCR扩增直接参入地高辛信号分子,分析其长度、浓度及杂交时间对杂交信号的影响,比较了HBV标本的不同处理方法和不同PCR引物组合的扩增效率。经过二年多的反复实验研究,初步完成HBV基因芯片、HCV基因芯片和HBV、HCV联检芯片的制备。在HBV基因芯片的研制过程中,先后制备了HBV-450S、HBV-90S、HBV-120S、HBV-P/S区75S和HBV-C/X区25S等不同点阵数的基因芯片。最早的HBV-450S芯片包含的基因信息最丰富,理论上可检测HBV的7种基因型、4种血清亚型、4个P基因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2个S抗原突变位点、6个C区变异和X区的缺失突变,但部分探针特异性较差。在随后的改进中,HBV-P/S区75S是目前临床实验研究较好的芯片,对基因型、血清亚型和拉米夫定耐药突变均能特异检测。同时,利用制备的HBV基因芯片,对45例纳入葛兰素威康公司评价新药拉米夫定疗效临床研究的乙肝患者、270例三中心医院的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66例来自6个

二、中国北方5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EN病毒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北方5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EN病毒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丙肝的流行病学
        1.1.1 全球的疾病负担
        1.1.2 各地区流行状况
        1.1.3 全球基因型分布
        1.1.4 传播途径
        1.1.5 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1.1.6 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研究
    1.2 HCV病原学
    1.3 HCV感染的自然史
    1.4 丙肝的预防与诊治
        1.4.1 预防措施
        1.4.2 实验室检查
        1.4.3 诊疗及管理
        1.4.4 抗病毒治疗
    1.5 防治丙肝面临的挑战
        1.5.1 WHO的战略目标
        1.5.2 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挑战
        1.5.3 HCV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5.4 HCV筛查策略
        1.5.5 HCV筛查方法
第2章 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HCV抗体的检测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3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布
        2.3.2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3.3 不同性别、年龄间HC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2.3.4 HCV抗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2.3.5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情况
        2.3.6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2.3.7 不同科室HCV抗体阳性情况
        2.3.8 全国丙肝抗体检测情况推算
        2.3.9 加强医院内丙肝筛查管理建议
    2.4 讨论
第3章 丙肝病毒感染快速筛查方法的效能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总体方案设计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步骤
        3.1.4 主要试剂
        3.1.5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考核试剂检测
        3.2.2 参比试剂1检测
        3.2.3 血样采集及处理
        3.2.4 血清样本检测
        3.2.5 数据收集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受试者分布
        3.3.2 各中心检测情况
        3.3.3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3.3.4 检测结果描述性统计
        3.3.5 考核试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6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1的一致性
        3.3.7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2的一致性
        3.3.8 参比试剂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9 参比试剂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10 自采自测使用方式的适用性
        3.3.11 病毒学阳性检出率
        3.3.12 假阴性结果分析
        3.3.13 低滴度样本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本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大陆人群和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纳入研究的检索结果及特征
        2.2 方法质量学
        2.3 异质性和发表偏倚
        2.4 不同群体间的感染率和关系
        2.5 人群和猪群亚组分析
        2.6 人群与猪血清感染率相关性
        2.7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江苏省戊肝监测点生态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实验室检测原理
        1.4 实验操作步骤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猪群
        2.2 猪职业接触人群
        2.3 急性戊型肝炎肝炎患者
        2.4 江苏省某监测点水样检测情况
    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Markov模型对乙肝戊肝重叠感染人群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免疫策略
        1.3 决策树-Markov模型
        1.4 模型参数确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决策树-Markov模型
        2.2 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3 慢性乙型肝炎老年人群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戊型肝炎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BV、HCV合并感染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xD;$#xA;
致谢
个人简历

(4)四平市某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乙型肝炎的概述
    1.2 乙型肝炎的自然史
    1.3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1.4 乙型肝炎的流行过程
    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1.6 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1.7 心理因素与乙型肝炎的关联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调查方法
        2.2.1 调查工具
        2.2.2 资料收集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的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3.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
        3.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
        3.2.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3.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倾向的检出情况
        3.3.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3.4 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4.1 慢性乙肝患者抑郁倾向的检出情况
        3.4.2 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4.2.1 家庭收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2.2 职业状况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
        4.2.3 病程对乙型肝炎的影响
        4.2.4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谈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4.2.5 注射乙肝疫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4.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对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延安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HBVDNA定量测定
        1.2.2 HBV血清学标记物检测
        1.2.3 HBVDNA基因型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与辨治概况
    1. 病名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2.1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
        2.1.1 内因-正气不足,脾失健运
        2.1.2 外因-湿热疫毒,外感内伏
        2.2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
        2.2.1 湿热蕴结
        2.2.2 脾失健运
        2.2.3 瘀血阻络
        2.2.4 肝肾阴虚
        2.3 小结
    3. 中医药辨证论治
        3.1 分型论治
        3.2 经方加减论治
        3.3 专方加减论治
        3.3.1 设干扰素对照组
        3.3.2 设核苷类药物对照组
        3.3.3 设其它西药对照组
        3.3.4 设中成药对照组
        3.3.5 其它
    4. 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一 现代中医药文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证型频次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收录范围与纳入标准
        1.2 统计方法
    2. 文献中药物的频次统计及分析
        2.1 药物频次统计
        2.2 药物功效分类频次统计
        2.3 疏肝理气药物频次统计
        2.4 健脾和胃药物频次统计
        2.5 利水化湿药物频次统计
        2.6 清热解毒药物频次统计
        2.7 补益肝肾药物频次统计
        2.8 活血化瘀药物频次统计
        2.9 药物四气频次统计
        2.10 药物五味频次统计
        2.11 药物性味频次统计
        2.12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
        2.13 分析结果
        2.13.1 药物使用频次与功效关系
        2.13.2 常用药物
        2.13.3 在性味方面
        2.13.4 在归经方面
    3. 文献中证型的频次统计及分析
        3.1 分析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前言
    1. 肝与脾胃的生理相关性
        1.1 经络相通
        1.2 五行制化
        1.3 功能相关
    2. 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的相关性
        2.1 病因方面
        2.1.1 内因:素体正气不足,脾胃亏虚
        2.1.2 外因:湿热邪气羁留,困阻脾胃
        2.2 病机方面
        2.2.1 湿热中阻,肝胆热郁
        2.2.2 脾湿土壅,肝气郁结
        2.2.3 肝胃不和,浊阴不降
        2.2.4 脾虚胃弱,肝血不畅
        2.2.5 脾胃不足,肝肾阴亏
        2.3 辨治要点
        2.3.1 “脾失健运”是肝炎的病理关键
        2.3.2 治法当首重“脾胃”
        2.3.3 “清热解毒”不为常法
        2.3.4 “活血化瘀”只宜少用
        2.3.5 “扶正补虚”慎用滋腻
        2.4 慢性乙型肝炎从脾胃论治的辨证分型
        2.4.1 肝胆湿热证
        2.4.2 肝郁脾虚证
        2.4.3 肝胃不和证
        2.4.4 肝肾阴虚证
        2.4.5 络脉瘀阻证
        2.5 肝与其它脏腑的相关性
        2.5.1 胆
        2.5.2 肾
        2.5.3 心
        2.5.4 肺
        2.5.5 大肠
        2.5.6 三焦
    3. 跟师学习慢性乙型肝炎立法原则与辨病用药
        3.1 立法原则
        3.2 辨病用药
    4. 病例举隅
    参考文献
附篇1:慢性乙型肝炎方药、证型数据库
附篇2:2007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致谢
个人简历

(7)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
    引言
    第一部分 河南省漯河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前C 和C 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10)肝炎病毒(HBV、HCV)基因诊断芯片的研制和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一、生物芯片
    二、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三、肝炎病毒诊断芯片的研究状况
    四、SENV 的研究进展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基因芯片实验体系的优化
    二、HBV 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应用
    三、HCV 基因分型芯片的研制及应用
    四、HBV、HCV 联检基因芯片
    五、SENV 的致病性研究
讨论
    一、肝炎病毒基因芯片制备的方法学
    二、肝炎病毒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
    三、SENV 的临床检测实验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材料和方法的图表)
致谢

四、中国北方5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EN病毒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D]. 刘丽莉. 吉林大学, 2020(08)
  • [2]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D]. 岳娜. 东南大学, 2020(01)
  • [3]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D]. 户林燕.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四平市某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D]. 郑晓行. 吉林大学, 2014(03)
  • [5]延安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刘娜,徐光华,冯继红,陈延平,吴殿磊.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02)
  • [6]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D]. 林鸣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7]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D]. 曹彦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08(01)
  • [8]SEN病毒的研究进展[J]. 杨军,卢瑞玲,梁之祥. 实用医药杂志, 2006(03)
  • [9]重叠感染SEN病毒影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J]. 许东,田德英,张振纲,陈红云,宋佩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11)
  • [10]肝炎病毒(HBV、HCV)基因诊断芯片的研制和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D]. 高英堂. 南开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中国北方5个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EN病毒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