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澳门”

浅谈“文化澳门”

一、“文化澳门”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罗嘉敏[1](2021)在《澳门文学的澳门性建构 ——以回归以来的澳门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文中指出

黄梓卫[2](2021)在《澳门文化遗产“怀旧旅游”保护模式探讨——以澳门十月初五日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以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起点,文化遗产资源逐渐成为澳门地区的发展优势之一,文化遗产与赌博业、旅游业形成的综合体已成为澳门的"文化名片"。然而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却无法回避,澳门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由于缺乏实践的理论系统与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等原因面临瓶颈期。以十月初五日街为例,通过城市意象理论分析"怀旧旅游"模式在澳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实践性意义、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发现,澳门地区在利用历史文化标志构造"怀旧"场域以及区位方面拥有非常大的潜力。当然受限于游客的旅行时间、旅游地选择以及当地居民日常活动场所的选择,"怀旧旅游"保护模式开发规模不宜过大,且应采取政府主导、社会价值优先;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怀旧旅游"保护模式适应性建设,需要从旅游者与在地公众两个群体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考虑,保证街区的"怀旧旅游"场域以及氛围营造能够满足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开发需求;同时促进街区产业转型。

孙明霞[3](2021)在《超越“文化澳门”:“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90年代港澳两地相继回归以来,虽然港澳两地都位于粤语文化圈,都曾有过受殖民统治的历史记忆,都在践行"一国两制"方针,但是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给了有"东方之珠"之称的香港,而澳门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则显得相对低调。近年来,一江之隔的香港陷入反修例风波长达半年之久,而静悄悄的澳门则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充满亮点。如何解读"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澳门故事为"一国两制"实践提供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普遍经验?支撑澳门故事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又如何续写更加精彩的澳门故事?这些来自濠江边上的问题值得人们进一步深思。

汪灵犀[4](2020)在《文化澳门 风景正好》文中提出澳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交相辉映,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和谐共处。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国际人文交流,促进世界文明互鉴。澳门是一座文化城市,历史和文化是澳门的财富。几百年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嬗变,赋予澳门独特的文化魅力。回归祖国后,得益于"一国两制"安排,澳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交相辉映,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和谐共处。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门特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国际人文交流,促进世界文明互鉴。

尹新珍[5](2019)在《澳门地区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动因研究——以通识教育为例》文中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然反映特定社会环境的特定要求。如何使受教育者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尽快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个特殊的任务赋予通识教育崭新的使命。澳门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的产生既有澳门社会发展转型的背景,跟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更离不开特区政府文化及教育政策的支持。

张俊竹[6](2018)在《“文化澳门”形象塑造与推广战略》文中研究指明赌城"形象不利于澳门的发展,为了修正澳门"赌城"形象,重塑澳门城市文化形象,提升澳门文化品位。本文以中西荟萃,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澳门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澳门文化内容为研究基点,梳理了澳门文化资源的内涵,阐述了澳门文化的形象因子。从保护和利用澳门历史文化资源的视角,提出"文化澳门"的形象塑造与推广战略。

杨春华[7](2017)在《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视台标志是指集文化、艺术,商业价值及宣传功能于一身的专属应用于电视台的特殊标识类型,构成要素包括电视台名称、频道号和频道标识等,通常以图形、字符或图文混排等形式表现。台标凝聚着一个电视台的形象、办台理念、节目品质等要素,是传达电视媒体信息的载体。电视台标的基本功能是要将电视台的办台理念,频道特征,人文精神等信息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识别此标志并产生印象。是电视频道和电视受众之间建立认知关系,沟通信息的桥梁。因此台标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视台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此政策一出,各地纷纷创办有线电视网。截止2015年末,我国已有2500多家不同级别的电视台,电视台数量及观众数量稳居世界第一。随着电视台数量的增长,台标设计的质量也表现的参差不齐。台标是电视传媒企业形象识别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在电视广播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台标的设计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电视台标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旨在研究我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的整体情况,以台标的视觉形态特征和设计理念中的文化内涵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实例的范围为覆盖范围较广,传播影响力较强,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国内省级以上电视台的台标,及所有上星卫视的台标,并包括港澳台地区。本文首先对台标的概念和功能做出了定义,将从地域上将中国分为中国内陆地区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每个地区以时间为线索,以电视业发生重大变革等事件为时间节点,梳理总结各个地区台标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构成台标视觉形态的两个基本要素——图式和色彩并对其进行分类总结,找出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的视觉特点。台标的视觉设计要有设计理念做支撑,设计理念中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形态,之后对中国现存台标的设计理念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由于台标传播媒介的特殊性,台标在设计时要承担起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责任,因此对台标所应承担的文化责任进行界定。根据以上所作出的分析,对中国电视台台标现存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时代在不断发展,台标设计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改良,在本文的最后一章,结合中国台标的现状,对中国台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探索。

郑婉卿,黎熙元[8](2015)在《文化还是博彩:广东居民对澳门旅游资源的认知初析》文中研究说明发展综合性的旅游博彩业是澳门多年来致力于宣传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策略。本文从游客的角度来讨论澳门产业发展策略的有效性。依据对广东居民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广东居民对澳门文化和博彩两种旅游资源的认知、旅游兴趣及旅游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广东居民对澳门旅游资源的认知主要集中于博彩方面,参加的项目也主要是与博彩业相关的项目;对澳门的文化资源认知不足,很少实际上选择和参与文化旅游项目。这种状况表明澳门当前的旅游多元化发展目标与游客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旅游供给与消费的距离不利于澳门旅游业的发展。

孔剑锋[9](2016)在《澳门历史形象研究——从社会变迁看历史眼中的澳门》文中提出澳门回归十六年来,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瞩目,在经济社会上取得了稳步的成就。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座岛城今日在文化、经济、社会上所呈异彩,与其在历史中的层层积淀无不相关。本文试从澳门几个主要社会变迁阶段与事件扮演的角色,来对其历史形象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展望其未来所呈现之面貌。

李茜[10](2015)在《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澳门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用深厚、博大的精神气质作为伴奏,衬托出400多年西方文明在这座半岛上的融合。在历史的延绵中,中西文化在这个中华文化域中的碰撞、融合、渗透、衍射,形成了澳门独特的多元文化。这种多维度文化形态的和谐共存,证明了在中华文化域中,民族、民俗、宗教等维度差异文化有机融合的可能性,也为多维度社会的融合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模型。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二、“文化澳门”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化澳门”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2)澳门文化遗产“怀旧旅游”保护模式探讨——以澳门十月初五日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澳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二、怀旧与“怀旧旅游”模式
三、基于“怀旧旅游”开发模式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一)深圳市沙井街道新桥社区文化遗产开发
    (二)四川省安仁古镇“怀旧旅游”模式
四、十月初五日街怀旧旅游环境要素分析
    (一)标志
        1. 英记茶庄
        2. 大龙凤茶楼
        3. 康真君庙
        4. 德成按
    (二)区域路径与边界
五、研究讨论
    (一)澳门地区“怀旧旅游”保护模式开发现实意义
    (二)“怀旧旅游”保护模式开发现存问题
六、结语

(3)超越“文化澳门”:“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文化澳门”与国家认同的建构
看得见的“一国红利”
澳门故事未来的成长空间

(4)文化澳门 风景正好(论文提纲范文)

中西世界的万花筒
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着力建设“人文湾区”

(5)澳门地区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动因研究——以通识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门社会发展转型背景
    (一) 经济——“单一”转向“多元”
    (二) 政治——回归后的政治生态变化
    (三) 文化——多元文化特征更加凸显
二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
    (一) 澳门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 澳门高等教育内部环境的变化
三特区政府文化教育政策的转向
    (一) 特区政府文化政策转向
        1.“文化澳门”的城市建设目标
        2. 重视“多元文化”的文化政策走向
    (二) 特区政府教育政策转向
四小结

(6)“文化澳门”形象塑造与推广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澳门文化资源、文化因子的挖掘
2“文化澳门”形象塑造战略
    2.1 以澳门文化核心形象为龙头, 带动澳门相关文化资源的开发
    2.2 打造澳门博物馆游学的文化路线, 展现中心文化荟萃澳门
    2.3 展现“一庙多教、多神”、“一神多教、多能”中西结合的澳门宗教与庙宇文化
    2.4 提升与打造澳门节庆与节事文化活动, 宣传澳门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
    2.5 打造“中西文化荟萃特区, 文化旅游体验之都”的文化口号
3“文化澳门”形象推广战略
    3.1 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地激活与推广“文化澳门”的形象
    3.2 从“理念”层面, 上升到“行动”层面, 建立“文化澳门的执行机制”
    3.3 打造“文化澳门”旅游路线和“文化澳门”旅游形象
    3.4“文化澳门”软因子建设
4 结语

(7)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电视台标志的概述
    第一节 电视台标志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台标的功能
        一、识别功能
        二、象征功能
        三、美化功能
        四、法律保护功能
    第三节 台标对电视品牌的传播价值
第二章 中国电视台标志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在迷惘中前进—中国内陆地区电视台标志的发展历程
        一、无台标时期
        二、字幕台标时期
        三、台标设计意识觉醒时期
        四、台标设计水平分层时期
    第二节 多元性自由化—香港地区电视台标志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从垄断到竞争—台湾地区电视台标志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延续地缘文化—澳门地区电视台标志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中国电视台标志的视觉形态特征
    第一节 中国电视台标志图式特征
        一、以字符为主的台标设计
        二、以图形为主的台标设计
        三、字符与图形混合重构的台标设计
    第二节 中国电视台标志的色彩特征
        一、固定单一的三基色配色
        二、灵活多样的自由配色
第四章 中国电视台标志的文化内涵及文化责任
    第一节 中国电视台标志的文化内涵
        一、优秀传统文化
        二、区域特色文化
        三、企业成长文化
    第二节 中国电视台标志所要承担的文化责任
        一、继承传统,兼容并包
        二、鼓励创新,良性竞争
        三、塑造形象,展示国力
        四、审美教育,品位高雅
第五章 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现存的问题
    第一节 形象的趋同
    第二节 过分强调地域文化,台标寓意晦涩难懂
    第三节 设计表现与设计理念脱节
第六章 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发展趋势探索
    第一节 台标再设计的探索
    第二节 强化台标识别性的探索
        一、台标的设计风格不限
        二、减少台标识别元素的信息含量
        三、满足频道受众群体的情感诉求
    第三节 中国电视台系列频道的多形态标志设计探索
    第四节 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趋势探索
    第五节 “三网融合”趋势下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的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澳门历史形象研究——从社会变迁看历史眼中的澳门(论文提纲范文)

一、汪洋大海边的小渔村
二、西方文化的登陆点
三、东西文明的融铸地
四、赛马博弈的精彩处
五、传统文化的火封泥
六、搏击风浪的弄潮儿

(10)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 一) 人群构成
( 二) 民间习俗
( 三) 宗教
( 四) 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四、“文化澳门”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澳门文学的澳门性建构 ——以回归以来的澳门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D]. 罗嘉敏. 汕头大学, 2021
  • [2]澳门文化遗产“怀旧旅游”保护模式探讨——以澳门十月初五日街为例[J]. 黄梓卫. 中国文化遗产, 2021(03)
  • [3]超越“文化澳门”:“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J]. 孙明霞. 文化纵横, 2021(01)
  • [4]文化澳门 风景正好[J]. 汪灵犀. 今日中国, 2020(02)
  • [5]澳门地区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动因研究——以通识教育为例[J]. 尹新珍. 教育现代化, 2019(04)
  • [6]“文化澳门”形象塑造与推广战略[J]. 张俊竹.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01)
  • [7]中国电视台标志设计研究[D]. 杨春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8]文化还是博彩:广东居民对澳门旅游资源的认知初析[J]. 郑婉卿,黎熙元. 当代港澳研究, 2015(03)
  • [9]澳门历史形象研究——从社会变迁看历史眼中的澳门[J]. 孔剑锋. 新闻界, 2016(08)
  • [10]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启示[J]. 李茜. 珠江论丛, 2015(04)

标签:;  ;  ;  ;  

浅谈“文化澳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