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裂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0例分析

角膜裂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0例分析

一、角膜裂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翠连[1](2021)在《角膜穿通伤术后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二期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三种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患者二期人工晶状体(IOL)计算的影响。方法:对239例角膜穿通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我们记录了人口统计学资料、角膜损伤的详细信息、外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间间隔、角膜缝线拆除前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UCVA/BCVA)、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相关信息、随访时间、预留屈光度和最终屈光度等资料。根据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式的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使用健康眼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B组为使用患侧眼角膜缝线拆除前的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眼屈光度;C组为使用患眼角膜缝线拆除后的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比较三组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以及UCVA/BCVA的改善程度。本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三种不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法、角膜伤口受累部位以及角膜损伤程度等自变量分别对绝对屈光误差和最终随访时UCVA的影响。结果:三组都获得了UCVA和BCVA改善。对于UCVA的改善程度,C组最大(-1.10±0.52log MAR),其次为B组(-1.04±0.45log MAR),最后是A组(-0.93±0.44log MAR)。但是,三组之间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90)。对于BCVA的改善程度,C组最大(-0.65±0.59log MAR),其次为A组(-0.64±0.57log MAR),最后为B组(-0.48±0.56log MAR)。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110)。C组(0.89±0.85D)获得最小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其次为B组(1.31±1.24D),最后为A组(1.55±1.29D)。仅在A组和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01)。角膜受伤严重程度以及三种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法是绝对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相对轻度角膜损伤,中度和重度角膜损伤获得更大的绝对屈光误差(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599和1.295,P值均<0.001)。与C组相比,A组与B组会造成更大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271和0.352,P值分别为0.200和0.044)。相对轻度角膜损伤,中度和重度角膜损伤所获得的最终UCVA均更差(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58和0.312,P值分别为0.004和0.009)。结论: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患者中,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应等到患眼角膜缝合拆除术后,并采用患眼角膜缝线拆除后的角膜曲率计算IOL度数,有利于提高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从而减少术后屈光误差,并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李金[2](2021)在《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测定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不同时期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含量的变化,了解其与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符合入组标准的角膜穿孔伤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45例(45眼),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于伤后3天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15例,伤后4~7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C组,15例,于受伤1周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记录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葡萄膜炎、后发性白内障及继发性青光眼等)的发生情况。再选取15例(1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对照组(D组)。术中收集4组患者房水,用ELISA法检测4组患者房水IL-6及TGF-β2的含量。运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四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3组之间视力提高值无明显差异(F=2.217,P=0.439);并发症葡萄膜炎的发生率A组高于C组(P=0.04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观察组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含量的比较B、C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IL-6及TGF-β2的含量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明显升高,患者房水中IL-6及TGF-β2的含量与眼内炎症反应的程度有相关性。2、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不同手术时机获得的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在炎症控制的情况下1周后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更低,可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廖锐[3](2017)在《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角膜穿通伤伴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及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3)和B组(n=45),A组给予角膜裂伤缝合+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给予角膜裂伤缝合+1周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后囊破裂口扩大及沉核等术中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变化及前房深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A组术中后囊破口≥2/3象限者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术中出现沉核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眼压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眼视力≥0.6所占比例均明显上升,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B组伤眼视力≥0.6所占比例明显优于A组(P<0.05);A组囊袋内植入28例,睫状沟内10例,人工晶体悬吊6例;B组囊袋内植入42例,睫状沟内3例,人工晶体悬吊0例,B组人工晶体植入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后前房深度较A组明显增加(P<0.05);A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27%、58.13%,均明显高于B组的6.67%、22.22%(P<0.05)。结论:角膜穿通伤伴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1周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高育健,廖亮荣,吴学科,刘文静[4](2017)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及相关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应用HHFNC,对照组应用NCPAP,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0 h PaO2、S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在12、24、48 h PaO2、SaO2、PaCO2较0 h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儿仅48 h 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PaCO2、PaO2、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用氧时间缩短,重新插管率减少,开奶时间及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提前,鼻部损伤、腹胀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第二次使用P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和NCPAP治疗NRDS均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提早开奶时间,尽早达到全肠内喂养,有效降低鼻损伤、腹胀的发生率,缩短氧暴露时间和减少重新插管率,未增加气漏、NEC、PDA、ROP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喻箭[5](2017)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及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7例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组(42例)行角膜缝合与白内障摘除后,根据患者晶状体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充分吸净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体,或同时进行眼内异物取出、虹膜修补;对照组(25例)完成角膜修补后560 d,行白内障摘除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脱残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联合组患者的脱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能有效降低患者眼组织损伤及感染几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王亚丽,吴青松,李家璋,李拓[6](2017)在《某州外伤性白内障Ⅰ期植入三片式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三片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013年我院47例(47眼),男41例,女6例,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及并发症治疗临床观察。角膜穿孔伤30例,余为钝挫伤。伤情分别有角膜穿通伤,虹膜撕裂、脱出,前囊破裂,前房出血等。处理方法:白内障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人工晶体选用爱尔康公司生产的三片式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2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0.61.012眼(30%);0.30.516眼(40.0%);0.050.217眼(42.5%);0.05以下2眼(5.0%)。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葡萄膜炎及后囊混浊。结论掌握适当手术适应证,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角膜穿孔伤缝合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以获得较好视力,促进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患者恢复满意效果。

邵晓蕾,刘身文,秦波[7](2016)在《联合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的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入选本研究。采用的手术方式均为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折叠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术中联合了眼内异物取出。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位患者年龄1438岁,平均27岁,术中异物取出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视网膜复位;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稳定。术后视力FC-0.8,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结论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沟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内损伤较小的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经济、安全和有效。

刘贺婷[8](2015)在《外伤性白内障房水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测定及手术方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测定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的含量变化,了解上述炎症因子与外伤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2、分析我院接诊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构成,了解OTS眼外伤评分系统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中的价值。比较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和二期植入的结果。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治疗上,报道一种新的两点式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的手术方式。方法:第一部分:选择外伤后(10.90±1.41)天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A组)21例进行房水中炎症因子的检测,同时选择我科住院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名(20只眼,B组)和需要做前房穿刺的高度近视眼后巩膜加固术患者20名(20只眼,C组)作为对照组。抽取三组患者的房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A、B、C三组房水中IL-6.TGF-β、FGF、VEGF的含量,对三组数据进行比较,了解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伤后房水中这些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情况。第二部分: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8年10月到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手术的104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这组患者的病因学构成,用OTS眼外伤评分系统对上述患者进行评分,将预测视力和实际视力做比较,评估OTS系统对视力预测的准确性。将104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按一期和二期植入人工晶体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间术后视力、并发症之间的差异。选择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患者16例。经巩膜两点法固定植入折叠型-片式后房型的人工晶体。测术后3天、1周、1月、6月和24个月的视力、等效球镜(SE)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晶体位置。结果:第一部分:A组房水中工L-6含量均比B、C两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房水中TGF-β含量均比B、C两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C组房水中FGF的含量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房水中VEGF含量均比B、C两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OTS评分系统在指数~0.1和≥0.5视力组的预测灵敏度都达到100%,0.1~0.5视力组灵敏度91.9%,特异度100%。一期和二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点睫状沟悬吊固定四襻式人工晶体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术前和术后的等效球镜、角膜内皮计数均无明显变化。术后并发症方面未见感染、晶体移位、缝线暴露、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发生2例黄斑部水肿(12.5%)。结论:闭合性眼外伤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IL-6、TGF-βVEGF含量较正常人升高;FGF的含量与正常比较无明显变化。OTS评分系统对外伤性白内障有良好的视力预测作用。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中一期和二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不同,但二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异。对于无足够囊膜支撑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经巩膜两点法固定四襻式人工晶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洪[9](2015)在《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 d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 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较伤后2 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孔凡宏,王艳玲[10](2013)在《儿童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53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角巩膜穿通伤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53眼)儿童角巩膜穿通伤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情况。采用显微镜下角、巩膜穿通伤缝合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及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月。结果视力恢复至0.8者26例(49.06%),0.70.3者25例(47.17%),0.3者2例(3.87%);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有显着性,P<0.001。行Ⅰ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可明显降低视轴区后囊混浊发生率。结论儿童角巩膜穿通伤合并白内障行角、巩膜穿通伤缝合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及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可使患儿获得良好视功能,避免二次手术。

二、角膜裂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膜裂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角膜穿通伤术后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二期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课题来源
第二章 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角膜受伤情况
    3.3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4 视力改善
    3.5 屈光误差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符号表(缩略语)
综述 角膜穿通伤二期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与角膜缝线拆除时机的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组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标本采集
        2.1.4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2.1 术前检查
        2.2.2 手术方法
        2.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4 IL-6及TGF-β2 含量检测方法
        2.2.5 观察指标
        2.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观察组视力的比较
        3.1.1 观察组最终BCVA的比较
        3.1.2 观察组最终BCVA视力提高值的比较
    3.2 观察组并发症的比较
        3.2.1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2.2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3 四组患者IL-6及TGF-β2 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3.3.1 四组患者IL-6 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3.3.2 四组患者TGF-β2 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
    参考文献

(3)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后囊破裂口扩大及沉核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前术后眼压、视力比较
    2.3 两组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4)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主要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矫正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某州外伤性白内障Ⅰ期植入三片式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IOL一期植入术的适应证: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2.2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葡萄膜炎及后囊混浊。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
    3.2 术后并发症:
    3.3 我院采用三片式人工晶体为可折叠式人工晶体,其攀较硬,植入囊袋内稳定性和居中性好,非常适合外伤性白内障。

(7)联合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检查
    1.3 手术方式
    1.4 术后检查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手术效果
3 讨论

(8)外伤性白内障房水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测定及手术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闭合性眼外伤导致的外伤性白内障房水中炎症因子的变化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研究
    研究背景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9)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材料
    1.3方法
    1.4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不同干预下视力、眼压的比较
    2.2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3两组远期效果评价
3讨论

(10)儿童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5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角膜裂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角膜穿通伤术后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二期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D]. 李翠连. 汕头大学, 2021(02)
  • [2]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D]. 李金. 南昌大学, 2021(01)
  • [3]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 廖锐. 中国医学创新, 2017(20)
  • [4]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高育健,廖亮荣,吴学科,刘文静. 中国医学创新, 2017(20)
  • [5]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分析[J]. 喻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3)
  • [6]某州外伤性白内障Ⅰ期植入三片式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王亚丽,吴青松,李家璋,李拓.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6)
  • [7]联合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J]. 邵晓蕾,刘身文,秦波. 海南医学, 2016(11)
  • [8]外伤性白内障房水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测定及手术方式的研究[D]. 刘贺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9)
  • [9]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 刘洪.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1)
  • [10]儿童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53例分析[J]. 孔凡宏,王艳玲.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3(04)

标签:;  ;  ;  ;  ;  

角膜裂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