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

一、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叶鸿博[1](2020)在《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复制发热动物模型、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肠道菌群变化和血清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从体内、体外及蛋白水平研究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动物模型的解热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深入探索石膏及其配伍解热机制的具体途径及作用靶点,初步阐释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传统功效,为石膏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石膏不同炮制品中金属元素分析,通过ICP-MS检测技术,对湖北应城产的生石膏、煅石膏中金属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生石膏和煅石膏所含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2.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药效评价:2.1分别采用脂多糖腹腔注射和酵母菌混悬液背部皮下注射建立两种发热大鼠模型,观察生石膏和煅石膏对发热模型大鼠8小时内各时间点体温的影响;2.2.通过背部皮下注射酵母菌混悬液建立发热大鼠模型,采用实验动物体组成成分测定分析仪检测动物体组成成分的比例变化;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物血液中血气的变化,从生理功能角度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大鼠体液组成及血气成分变化的影响;2.3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型动物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血清和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精氨酸加压素(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环磷酸腺苷(cAMP)和钙离子(Ca2+)含量,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体内致热因子的影响;2.4通过小鼠热板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醋酸扭体实验,观察石膏及其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3.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机制研究:3.1选取21个样品,分为7组进行代谢研究;针对石膏及其配伍在解热作用机制方面寻找其发热相关的特征性生物标记物,并对其可能的解热通路进行筛选;3.2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分析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肝脏组织中NF-κB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确定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具体途径及其作用靶点;3.3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脂多糖诱导细胞炎性模型,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炎性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的影响;3.4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分析石膏及其配伍对脂多糖诱导的细胞炎性模型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从细胞水平上阐释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具体机制及途径;3.5应用16SrRNA菌群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进行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分析,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结果:1.ICP-MS检测结果显示,生石膏与煅石膏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差异,炮制后镁、铁、钾、钠和铝元素含量有所降低,锌和钙元素增加。2.1与模型组相比,生石膏能够降低两种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使其恢复基础体温达到解热的作用,而煅石膏和硫酸钙不能降低发热动物的体温,无解热作用;2.2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模型动物体内总含水量比率升高(P<0.05),细胞外液比例升高(P<0.05),脂肪含量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模型动物血气中pCO2降低(P<0.05),血氧中氧饱和度(sO2%)和碳氧血红蛋白分数(FO2Hb%)升高(P<0.05),电解质中Ca2+降低(P<0.05);2.3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脑脊液中PGE2、CRH和cAMP含量显着降低(P<0.05),AVP和Ca2+含量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PGE2、CRH、cAMP、Ca2+含量显着降低(P<0.05),AVP含量显着升高(P<0.05);2.4与空白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延长小鼠舔足时间(P<0.05),减少醋酸引起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降低耳肿胀度(P<0.05)3.1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的代谢分析,共检测到了482个代谢物。血清代谢分析显示与发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17种,与石膏及其配解热作用相关且回调的生物标志物21。回调的代谢物中L-O-磷酸丝氨酸、L-精氨酸、D-葡醛内酯、甘氨胆酸、前列腺素E2、L-谷氨酸、18-羟基皮质(甾)酮7种差异代谢物与发热高度相关,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和途径均与炎症介质对TRP通道的调节、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有关;3.2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下丘脑组织中NF-κB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肝脏组织NF-κB、IκBα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3.3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活力没有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的iNOS含量升高(P<0.05);3.4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炎性细胞中NF-κB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3.5发热模型大鼠菌群组成结构、丰度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存在显着差异,酵母菌诱导大鼠发热后肠道菌群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Alpha-proteobacteria、Selenomonadales、Rhodospirillales、Akkermansiaceae、Burkholderiaceae、Acida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NK4 A136group、Prevotella9、Phascolarctobacterium变化较为显着。通过给予受试药物后各个物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调,特别是石膏组、药对组和白虎汤组几乎是以上物种均有回调作用。结论: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的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可能与干预NF-κB信号通路调节,维持体液组成成分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改善体内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紊乱有关。

刘书林[2](2015)在《高压氧的镇痛效应及氢气对肺的氧化损伤的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高压氧的镇痛效应及机制研究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并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剧烈和长期的疼痛会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如引起睡眠障碍、消化功能受抑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心脏病者可致心率失常)、呼吸急促(胸、腹部疼痛时通气受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关节功能下降和心理障碍等,造成药物滥用、自杀等社会问题。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镇痛,对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虽然高压氧(HBO)尚未用于临床镇痛,但已有多个临床观察发现HBO的镇痛效应,包括对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慢性骨髓炎、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的镇痛效应等。本课题重点研究高压氧的镇痛效应及机制。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发现,单次的HBO处理可产生急性镇痛作用,且镇痛效果和氧气的压力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我们进一步研究单次HBO处理诱导的镇痛效应的时程特点,结果发现,在暴露后即刻、10 min、30 min、60 min和90 min后,高压氧的镇痛效应都可以保持在80%左右。120分钟后下降到50%以下,在180分钟时下降到20%左右。更有意义的是,给予小鼠每天1个小时的HBO处理,连续给予4次后,可以诱导独特的双相镇痛效应:(1)早期镇痛:HBO处理后1小时后出现,持续约8小时;(2)晚期镇痛:早期镇痛1天后开始出现,持续时间长达近3周。在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重点研究了NOS在高压氧的镇痛效应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在HBO暴露结束后分别给予小鼠非特异性NOS抑制剂、n NOS抑制剂、e NOS抑制剂和i NOS抑制剂,然后观察它们对单次高压氧的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非特异性NOS抑制剂和n NOS抑制剂都显着抑制了高压氧的镇痛效应。另外,单次给予非特异性NOS抑制剂和n NOS抑制剂都显着抑制了反复HBO处理诱导的早期镇痛效应,而持续给予非特异性NOS抑制剂和n NOS抑制剂显着抑制了反复HBO处理诱导的晚期镇痛效应。在NOS基因敲除小鼠中,只有n NOS基因敲除小鼠的镇痛效应得到了显着抑制。此外,我们发现HBO暴露1小时后,皮层、脑干和脊髓中的NO含量显着增高。而当小鼠反复HBO暴露后休息7天后,在各个脑组织内,高压氧气暴露组的NO含量无显着变化。最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暴露于高压氧气后,小脑、脑干和脊髓的n NOS的含量显着增高。在研究的第三部分,我们重点研究GABA受体和5-HT1A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我们首先研究了GABA受体拮抗剂对单次HBO处理引起的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侧脑室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引起镇痛效应的剂量相关性降低,而侧脑室注射GABAB受体抑制剂对单次HBO处理引起的镇痛作用几乎没有影响。对于反复HBO处理,末次HBO处理3小时后进行侧脑室注射GABAA受体抑制剂和GABAB受体抑制剂,其对HBO处理诱导的早、晚期镇痛作用无显着影响,而在末次HBO处理7天后进行侧脑室注射GABAB受体抑制剂,则引起了高压氧的晚期镇痛效应的显着下降,说明:(1)GABAA受体可能参与了单次HBO暴露诱导的镇痛效应;(2)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可能都没有参与反复HBO暴露诱导的早期镇痛效应;(3)GABAb B受体可能参与了反复HBO暴露诱导的晚期镇痛效应。此外,我们在单次HBO处理结束3小时后侧脑室注射5-HT1A受体阻断剂,发现其对单次HBO处理导致的镇痛效应没有影响。5-HT1A受体阻断剂对反复HBO处理导致的早期镇痛效应也没有显着影响,但在HBO处理结束7天后侧脑室注射5-HT1A受体阻断剂,其对反复HBO处理导致的晚期镇痛效应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说明,5-HT1A受体没有参与单次HBO诱导的镇痛作用和反复HBO诱导的早期镇痛效应,但很可能参与了反复HBO诱导的晚期镇痛效应。在研究的第四部分,我们利用荧光法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反复HBO处理后的7天后,PAG中的5-HT1A受体阳性神经元显着增加,但在n NOS基因敲除小鼠中,PAG中的5-HT1A受体阳性神经元显着减少,表明n NOS对5-HT1A受体的调节作用。在GAD65基因敲除小鼠中,反复HBO处理后的7天后,PAG中的5-HT1A受体阳性神经元显着减少,表明GAD65对5-HT1A受体的调节作用。此外,在PAG中,我们没有观察到n NOS+神经元和5-HT1A受体阳性神经元有重合,但是观察到n NOS+神经元和GAD+神经元出现重合,表明n NOS和GAD之间可能直接存在互相作用。最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反复HBO处理后的7天后,PAG中5-HT1A受体和GABAB受体的蛋白表达显着增高,但在n NOS基因敲除小鼠中,5-HT1A受体和GABAB受体的蛋白表达都受到了显着抑制。在GAD65基因敲除小鼠中,5-HT1A受体的蛋白表达受到了显着抑制。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单次高压氧导致的急性镇痛效应的机制涉及到n NOS和GABAA受体的激活,双相镇痛效应的早期效应的机制涉及到n NOS的激活,而晚期效应的机制涉及到发生在PAG中的n NOS与GABAB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5-HT1A受体的参与。和其他镇痛药物方式相比,高压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费用较为低廉,无成瘾性、耐受性好,具有巨大的临床利用价值。本课题证实了高压氧的短效和长效镇痛效应,并从中枢镇痛机制探索其效应,为高压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次选用HBO-n NOS-GABA-5-HTA1信号传导系统作为高压氧镇痛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借此研究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探索高压氧的中枢镇痛机制,找出其镇痛机制的关键靶点,为开发镇痛药物提供新的策略。第二部分:氢气对肺的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研究肺的氧化损伤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理过程。很多因素,如过度吸氧、大气污染、吸烟、放射、重金属离子等等都可以造成肺的氧化损伤。需要长期吸氧的病人,一方面需要吸氧,一方面又面临着肺的氧化损伤的危险。这对矛盾常常难以解决,导致病人最后呼吸衰竭而死。另外,近来研究证明,大气污染和吸烟使肺组织直接暴露在有害因素中,引起肺脏严重的氧化损伤。放射引起的机体损伤也主要是氧化损伤,并且60%-70%的损伤是由羟自由基引起的。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镉、铬和汞等也可以引起肺的氧化损伤。肺的氧化损伤非常常见,因此,如果能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来防治肺的氧化损伤,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在医学领域中,氢气的应用长久以来仅限于呼吸氢氧混合气进行大深度潜水,一般认为它不会和体内物质发生反应。1975年,Malcolm Dole等人首次报道,高压氢气(8 ATA)可能可以通过清除羟自由基治疗癌症。2001年,Bouchra Gharib等人发现高压氢气(8 ATA)有对抗寄生虫引起的肝炎作用,其机制也和清除羟自由基有关。但如此高压的氢气在临床上难以应用,因此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直到2007年,Ikuroh Ohsawa等人首次发现,普通压力的氢气也能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且其机制为选择性清除毒性氧自由基,氢气的抗氧化作用才得以被广泛关注。随后,有人又证明呼吸2%的氢气可治疗肝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移植引起的炎症损伤、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损伤等。此外,饮用饱和氢气水可治疗应激引起的神经损伤、人类II型糖尿病、化疗药顺铂引起的肾损伤和帕金森病,改善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损伤后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等等。这些研究表明,氢气能够减轻氧化损伤。肺的氧化损伤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有很多研究表明它和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密切相关。既然氢气可以通过选择性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那么它对肺的氧化损伤有没有疗效呢?我们教研室的前期研究证明氢气可以减轻高压氧导致的成年大鼠的肺损伤。但是,高压氧只是众多造成肺的氧化损伤的因素的一种,且这种因素并不常见。因此,我们通过构建从动物到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肺的氧化损伤模型,通过不同方式给予氢气处理,来观察它对肺的氧化损伤的效应。实验第一部分,我们采用腹腔注射百草枯造成大鼠肺的氧化损伤模型,并通过口服给予大鼠饱和含氢水治疗。百草枯进入机体后主要聚集于肺部,经过单电子还原形成自由基,然后与分子氧反应生成联吡啶阳离子和超氧阴离子,后者歧化形成H2O2,再在Fe2+存在下形成羟自由基,引发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使膜受体、膜蛋白酶和离子通道的脂质微环境改变,引起肺组织的氧化损伤。研究结果发现,口服给予饱和含氢水显着减少大鼠的胸腔积液、肺湿干比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总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以及肺组织中的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和TUNEL染色显示氢水组的肺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显着减轻。所有这些结果表明,口服含氢水可以抑制肺的氧化损伤,改善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生化和组织学改变。实验第二部分,我们用H2O2造成更具代表性的氧化损伤,通过细胞实验研究氢气能否减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给予细胞H2O2处理后,细胞的死亡率显着上升,氧化损伤产物MDA和8-OHd G明显升高,细胞的抗氧化酶SOD和GSH水平显着降低,显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而给予氢气处理后,氢气可以有效降低A549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后的坏死率,有效抑制A549细胞氧化损伤后MDA、8-OHd G的升高和SOD、GSH的下降。所有这些结果表明,含氢培养基可以提高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H2O2造成的细胞氧化损伤。

林洪武,童第洋,陈荣剑,彭咏梅,黄宗海[3](2009)在《创伤性休克患者P-选择素、一氧化氮合酶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患者P-选择素、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iNOS和P-选择素含量明显升高,同时iNOS明显高于对照组,cNO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创伤可导致P-选择素大量表达,创伤性休克时P-选择素的变化可能与NOS的合成有密切关系,这为我们临床治疗严重创伤特别是创伤性休克提供了新的手段。

朱欣航,朱建军,范亚平,黄新忠,施岚,吴亚君[4](2008)在《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作大鼠动物模型,了解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和人参皂苷组,观察脂多糖组和人参皂苷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iNOS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血iNOS、肾组织iNOS显着增高;人参皂苷组与对照组比较,血iNOS、肾组织iNOS显着增高,但与LPS组比较,血、肾组织iNOS增高较少。结论: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影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来实现的。

刘庚勋,李正贤[5](2008)在《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文中指出

杜锡林,包国强,赖大年,何显力,王化宁[6](2007)在《小肠部分切除大鼠术后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干预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小肠部分切除大鼠术后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干预对大鼠术后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寻找解决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96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L-精氨酸处理组,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每组24只。实验干预:建立大鼠小肠部分切除模型,各干预组分别尾静脉注射1mg/kgL-硝基-精氨酸甲酯、100mg/kgL-精氨酸处理、0.5mg/kgL-硝基-精氨酸甲酯+50mg/kgL-精氨酸处理进行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干预。正常对照组只注射1mL生理盐水。实验评估:①给药后2,8,12,24,48h取血,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血糖检测。②给药后24h,48h,1周后采用胰岛素敏感性实验计算每公斤代谢体质量每分钟代谢葡萄糖的量。结果:9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L-精氨酸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1)。②空腹血糖:给药后8,12,24,48h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后8,12,24,48hL-精氨酸处理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1)。③稳态情况下每千克代谢体质量每分钟代谢葡萄糖的量: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L-精氨酸处理组则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1)。结论:小肠部分切除大鼠术后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在葡萄糖转运和胰岛素活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是解决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方法。

任永锋[7](2007)在《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Ⅰ:本研究通过复制Wistar大鼠严重腹腔感染模型,观察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水平,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时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NO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情况,以及应用左旋精氨酸(L-Arg)后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的治疗效果。Ⅱ:通过观察L-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D—乳酸水平的影响;比较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和非腹腔感染患者的血清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检出率,研究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和纳米细菌的致病机制,阐明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Ⅰ: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①CL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plus puncture,CLP)建立严重腹腔感染模型;②ARG组:于CLP术后腹腔注射盐酸精氨酸(300mg/kg.d)。术后24h采血,留取血清,经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及iNOS水平;术后24h采集回肠组织标本,经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光镜下进行小肠病理学观察,检测肠上皮损伤指数;石蜡切片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显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并计数各组的凋亡指数。Ⅱ:将2005年5月~2006年1月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精氨酸治疗组(n=20)和常规治疗组(n=20)。精氨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盐酸精氨酸0.3g/(kg·d)静脉滴注,连续5天。同时选择15例非腹腔感染人群作为血纳米细菌检测对照。两组腹腔感染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四天采集静脉血,分析和检测:①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②SIRS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③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④血纳米细菌的培养、茜素红染色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计算血纳米细菌阳性率。所有数据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0.0版(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严重腹腔感染大鼠模型:①术后CLP组和ARG组大鼠血清NO水平分别为:(87.2±16.7umol/L vs 79.9±18.0umol/L,t=0.881,P=0.391),两组大鼠血清NO水平无显着性差异。②术后两组大鼠血清iNOS水平分别为:(44.4±6.6U/L vs 30.6±7.4U/L,t=4.157,P=0.001),CLP组血清iNOS水平显着高于ARG组。③CLP组及ARG组术后均出现小肠黏膜病理损害,表现为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毛细血管充血;黏膜层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可见肠黏膜上皮脱落;少数可见出血与溃疡;浆膜层可见炎性渗出;测量两组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其分别为(4.18±0.38 vs 3.62±0.49,t=2.673,P=0.017),ARG组小肠黏膜病理性损害显着减轻。④术后两组大鼠小肠标本均可见肠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细胞胞核为棕褐色,呈固缩、断片状,主要位于绒毛顶部,部分位于隐窝,检测两组标本凋亡指数分别为:(14.94±1.83 vs 12.64±2.20,t=2.414,P=0.028),CLP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量较ARG组显着升高。Ⅱ、严重腹腔感染患者:①患者一般资料:精氨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平均年龄(36.55±17.55 vs 37.45±9.54,t=0.201,P=0.842)、性别构成比(x2=0.114,P=0.736)、原发疾病构成比(x2=0.210,P=0.995)无显着性差异。②临床指标:精氨酸治疗组和并常规治疗组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vs 15%,x2=0.173,P=0.67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5±17.83dvs 13.75±17.10d,t=0.127,P=0.900),此二项指标无显着性差异。③肠屏障功能指标: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入院时与术后第4天分别为:精氨酸治疗组(0.33±0.11 kEu/L vs 0.18±0.10kEu/L,t=8.360,P<0.001)、常规治疗组(0.31±0.09 kEu/L vs 00.27±0.11kEu/L,t=3.457,P=0.003);血浆D-乳酸水平,入院时与术后第4天分别为:精氨酸治疗组(4.13±0.79mg/L vs 2.77±0.75mg/L,t=9.240,P<0.001),常规治疗组(4.20±0.71mg/L vs 3.50±0.79mg/L,t=5.376,P<0.001)。术后第4天,精氨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F=20.677,P<0.001),血浆D-乳酸水平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F=13.478,P=0.001),精氨酸治疗组水平较低。④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指标:严重腹腔感染患者SIRS评分,入院时与术后第4天分别为:精氨酸治疗组(2.65±0.75 vs 0.85±0.99,t=13.077,P<0.001)、常规治疗组(2.40±0.68 vs 1.55±1.00,t=6.474,P<0.001)治疗后较入院时显着降低;术后第4天,精氨酸治疗组平均SIRS评分和常规治疗组比较,组间有显着性差异(F=25.417,P<0.001),精氨酸治疗组水平较低;术后第4天,精氨酸治疗组血清CRP分别为(27.99±21.81mg/L vs 48.18±22.23mg/L,H=5.927,P=0.015)精氨酸治疗组显着低于常规治疗组。⑤血纳米细菌检测:纳米细菌经茜素红染色后阳性标本可见桔红色颗粒,扫描电镜观察:阳性标本可见纳米细菌呈球形,部分聚集呈链状,直径约80~500nm。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纳米细菌检出率亦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分别为:(腹腔感染组65.2%vs对照组13.3%,x2=9.886,P=0.002)。结论:Ⅰ:L-精氨酸能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血清iNOS水平,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的损伤,减少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Ⅱ:严重腹腔感染可导致患者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L-精氨酸可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维护肠屏障功能。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纳米细菌检出率较高,可能与肠道纳米细菌移位有关。

吕雅宁,孙茜[8](2006)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6年第18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张祥玉,赵清军,张昌来,尹金岭,吕立红,邵军[9](2005)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创伤性休克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抑制剂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N位硝基精氨甲酯(L- 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40 只 Wistar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3545mmHg(4 676 00kPa),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10 只),AG组(根据复苏时静脉注射AG含量为 10, 50mm /kg。则分为 AG Ⅰ, AGⅡ各 10 只), L- NAME 组(10 只,复苏时静脉注射 L NAME 10mg /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 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 24h大鼠存活率。并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AG各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着减轻,存活率明显提高,AGⅡ组效果最好;L- NAME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也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无明显变化,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结论: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改善;L-NAME能降低NO的水平,但对休克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孙英刚,范西红,徐良,张小化,贺青卿,孙力勇,黄宗海[10](2004)在《选择性、非选择性NOS抑制剂及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及L -精氨酸 (L Arg)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处理组、氨基胍 (AG )处理组及L -精氨酸 (L Arg)处理组 ,分别于复苏后 1,4,7h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 )浓度 ,复苏后 1h检测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 ,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L NAME可显着降低血清NO浓度 ,而对组织氧分压及 12 ,2 4h存活率无显着影响 ;AG仅在休克后期使NO浓度明显降低 ,而对早期NO的合成与释放无显着作用 ,AG可提高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 ,提高休克模型 12h存活率 ;应用L Arg可显着提高血清NO浓度 ,并可明显改善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 ,显着提高 12 ,2 4h存活率。结论 选择性NOS抑制剂AG及L Arg更能改善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的预后。

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石膏不同炮制品中金属元素ICP-MS分析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小结
    第二章 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药效评价
        1 石膏对LPS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指标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1.5 实验结果
        2 石膏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指标测定
        2.4 统计学分析
        2.5 实验结果
        3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体液组成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指标测定
        3.4 统计学分析
        3.5 实验结果
        4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气的影响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指标测定
        4.4 统计学分析
        4.5 实验结果
        5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清中致热因子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指标测定
        5.4 统计学分析
        5.5 实验结果
        6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体温调节因子和钙离子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3 指标测定
        6.4 统计学分析
        6.5 实验结果
        7 石膏及其配伍的抗炎镇痛实验
        7.1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热板实验的影响
        7.2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实验的影响
        7.3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的影响
        8 小结
    第三章 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2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下丘脑、肝脏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3 石膏及其配伍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4 石膏及其配伍对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5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实验样品
        5.2 实验方法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分析
        6 小结
全文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高压氧的镇痛效应及氢气对肺的氧化损伤的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高压氧的镇痛效应及机制研究
    前言
    一、材料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氢气对肺的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一 氢水对百草枯所致的肺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一、材料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
    研究二 氢气保护A549细胞对抗氧化损伤
        一、材料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4)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
    1.2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制作内毒素休克的动物模型:
        1.3.2 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测定:
        1.3.3 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变化
    2.2 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变化
3 讨论

(5)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NO的生物特性与合成
2 NO的生理作用及意义
3 NO在急诊医学的应用及进展
    3.1 NO与支气管哮喘
    3.2 NO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3.3 NO与休克
    3.4 NO与脑血管梗死
4 NO的临床应用
5 结论与展望

(6)小肠部分切除大鼠术后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干预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2.2 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及血糖检测结果
    2.3 胰岛素敏感性实验结果
3 讨论

(7)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左旋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主要试剂和仪器
        动物模型及分组
        检测指标及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血清NO水平测定
        血清iNOS水平测定
        肠黏膜病理改变及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
        小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
    讨论
        严重腹腔感染导致肠黏膜上皮损伤
        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在肠黏膜上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L-精氨酸的作用机制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左旋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检测对象
        处理因素
        标本采集
        临床指标数据
        实验室检测试剂和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临床指标
        肠屏障功能指标
        全身炎症反应指标
        血纳米细菌检测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和展望
附录
    综述
    发表文章
    参研课题
致谢
缩略词表

(9)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创伤性休克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分组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MAP变化情况
    2.2 NO浓度变化
    2.3 各组动物复苏后24h生存率
3 讨 论

(10)选择性、非选择性NOS抑制剂及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实验分组和实验方法
    1.4 指标测定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血清NO浓度的变化
    2.2 组织氧分压比较
    2.3 对存活率的影响
3 讨 论

四、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D]. 叶鸿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高压氧的镇痛效应及氢气对肺的氧化损伤的防治研究[D]. 刘书林. 第二军医大学, 2015(06)
  • [3]创伤性休克患者P-选择素、一氧化氮合酶的实验研究[J]. 林洪武,童第洋,陈荣剑,彭咏梅,黄宗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21)
  • [4]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 朱欣航,朱建军,范亚平,黄新忠,施岚,吴亚君. 交通医学, 2008(03)
  • [5]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J]. 刘庚勋,李正贤.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8(01)
  • [6]小肠部分切除大鼠术后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干预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 杜锡林,包国强,赖大年,何显力,王化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38)
  • [7]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任永锋.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
  • [8]《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6年第18卷关键词索引[J]. 吕雅宁,孙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12)
  • [9]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创伤性休克的干预作用[J]. 张祥玉,赵清军,张昌来,尹金岭,吕立红,邵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5(02)
  • [10]选择性、非选择性NOS抑制剂及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影响[J]. 孙英刚,范西红,徐良,张小化,贺青卿,孙力勇,黄宗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4(02)

标签:;  ;  ;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