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库的电网安全分析与研究(英文)

基于知识库的电网安全分析与研究(英文)

一、基于知识库的网格安全分析与研究(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于鑫[1](2017)在《基于网格化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了缓解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很多城市相继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开工面多、建设难度大、参建单位多、工期紧张等特征,使得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形势严峻,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轨道工程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本文以北京轨道工程建设为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现场调研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统计归纳相结合等方法,探索了基于网格化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创新点总结如下:(1)将网格化管理理论引入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领域。网格化管理理论是管理学中一个新的管理理论,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具有数字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特征,是一种典型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对霍尔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并借鉴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流程管理模式,将网格化管理理论与安全管理理论相结合应用与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可以提高轨道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2)构建了网格化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模式。首先阐述了目标结构化符号表示方法,并结合北京市轨道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了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并建立了基于GSN方法的安全管理目标模型。同时,结合网格化安全管理理论,提出了北京市网格化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总模式,并分别对安全管理组织网格的运行机制中涉及的业务单位级、项目管理中心级以及施工单位级的网格化安全管理进行详细阐述;对任务网格中涉及的安全管理流程及协同机制进行研究。最后对连接组织网格与任务网格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详细阐述。(3)提出了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的特征,危险源识别的原则、依据;然后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了四级危险源级别,再通过定量分析,建立了识别危险源重要程度的模型;最后提出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包括最小系统仿真试验平台和独立第三方监测。(4)提出并建设了面向网格化安全管理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监控中心。首先将网格化安全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大数据库的理论相结合;分别介绍了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监控中心信息系统的构成,详细介绍了施工安全风险监控子系统、盾构施工实时管理子系统、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子系统、安全质量隐患子系统、动调管理、试运行故障统计子系统、应急视频会商子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以及安全监控应急指挥平台。(5)工程案例。首先,阐述了北京市轨道工程建设特点及安全现状;然后将网格化安全管理理论应用于北京地铁六号线;并介绍了危险源排查系统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陈国荣[2](2011)在《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及关键支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型制造是传统制造业延长和提升产品价值链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故障诊断服务是服务型制造的核心共性内容。目前,国内外在通用设备及产品的故障诊断服务技术及方法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和应用成果。滚齿机应用面虽广,但由于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对诊断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国内外对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及支撑技术研究还较少。本课题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展开,有助于解决滚齿机制造企业重制造、轻服务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滚齿机生产厂商和用户对故障诊断新模式的强烈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首先,分析了滚齿机结构复杂性导致的故障诊断知识高度专业化需求,以及应用广泛性带来的故障诊断知识异地化等特殊需求;其次,在分析故障诊断网格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资源层、支撑技术层、应用求解层和用户层组成的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该模式具有共享性、协作性、廉价性、动态性和方便性等特点;第三,设计了该服务模式的网格实现方法,设计了基于该模式下的兼容OGSA体系架构的网格体系结构实现方法,研究了基于Grid Services的服务封装技术;最后,明确提出了实现该模式的关键支撑技术。针对故障信息的知识化处理问题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故障信息采集的滚齿机知识获取方法及基于半结构化描述的知识处理方法。按照知识化处理的实现次序,重点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直接读取滚齿机状态参数、故障代码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获取底层故障数据的方法;其次为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前置处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研究;第三,为了计算机能方便对故障知识的语法及语义进行分析和实现,研究了故障知识半结构化描述方法的实现;第四,为实现故障知识的提取,研究了基于KDD的自动知识获取框架;第五,为消除知识组织上的异构性,采用基于本体元建模方法,构建了故障诊断本体,对故障知识进行XML描述,解决了故障知识在网格环境下的传输和应用问题。在分析了故障诊断网格具有的分布式特性、层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柔性元件的SPF树故障诊断服务方法。首先,为解决知识的注册、发布和访问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接寻址”的资源和服务调用模式;其次针对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检索效率最大化的网格资源和服务注册中心位置选择策略,对网格中心节点和外围节点的知识发现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检索方法,即对于联通中心节点的核心链路,采用基于Chord环的核心链路知识发现策略,对于大量的外围链路,采用基于洪泛法的外围链路知识发现策略。最后综合前述知识,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元件的SPF树故障诊断服务方法,SPF树是由基于迭代算法的柔性元件生成的虚数枝构成,故障查找时只展开部分树枝,SPF树表达直观形象、对新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某滚齿机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文中提出的故障诊断模式、知识处理技术和网格服务技术,开发一种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原型系统,并对其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于晓燕[3](2010)在《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网格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二者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上具有诸多的一致性,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与研究中常常引入网格技术。可以说,网格技术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支持。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建立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基础之上的采用先进的网格技术构建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透明、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互通互联。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具有分布性、异构性、动态性、自治性等特点,这些资源可能属于某个组织或个人,并且存在于多种异构平台下,数字图书馆网格必须要将这些分散的信息资源有效地组织并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整合成一个信息资源系统,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就可以访问到网格内所有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数字图书馆与网格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探讨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的相关运用,旨在研究具体的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模式。该项研究对于把握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起到启发和推动的作用。全文共分8章,其中第3至第7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着重指出开展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构建研究是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数字图书馆为适应用户信息使用行为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数字图书馆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必然要求;同时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对网格理论和数字图书馆理论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国外与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重点的剖析,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第三章首先对经典网格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类型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比较,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设计了一种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层次式数字图书馆网格体系结构。该结构共分四层:资源层、调度层、应用层和门户层。第四章从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构成及特点出发,分析了传统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的一般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的模型——全局/本地双层资源池模型,并对资源组织的过程及工具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阐述了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发现的目标,对四种资源发现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式和层次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了一种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的改进方法,并描述了其原理和算法以及改进后的效果评价。第六章分析了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与目标,提出了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是面向个性化的集成式服务模式,个性化强调的是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而集成服务则体现为用户对资源和服务的存取是无缝的、透明的、一站式的,用户能够实现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任何资源和服务。并对该模式主要包括的六项内容——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自适应学习服务、智能导师服务、科研协作服务、知识增值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七章围绕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阐述了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并对包括自主访问控制模式、强制访问控制模式、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式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式在内的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采用基于任务和角色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的主要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创新点是:(1)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根据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结合分层式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设计了一种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四层体系结构。该结构既体现了网格异构环境的整合,又突出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功能。其中,最底层为资源层,它为数字图书馆提供各种数字资源和计算能力的支持,是整体结构的基础支撑;第二层为调度层,它主要起到屏蔽异构环境、调度程序运行、监控维护网格安全等作用;第三层为应用层,它主要解决信息资源组织、用户管理、数据挖掘等问题。顶层为门户层,它直接为数字图书馆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功能。(2)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式资源组织为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工作准备,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基础。网格环境下资源的数量庞大且具有分布性、异构性、动态性、自治性等特点,通过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一般模式的分析并结合网格资源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型——全局/本地双层资源池模型。该模型通过划分资源的本地域和全局域,实现了资源的分层次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查找的效率,同时降低了通讯瓶颈。(3)提出了一种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的改进方法随着网格规模的扩大,网格中节点的结构也愈加复杂,资源发现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对整个网格资源共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网格的性能。在对资源发现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的改进方法。改进后的模式增加了高宽带节点与低宽带节点的概念,在继承原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增强了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提高了资源查找效率。(4)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和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即面向个性化的集成式服务模式,并论述了该服务模式的六项内容: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自适应学习服务、智能导师服务、科研协作服务与知识增值服务。(5)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和基于角色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式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因此需要一种能实现通用服务、辅助智能、全局一体及自主控制的访问控制模式。根据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具体要求和自身特性,提出了一种将基于任务和基于角色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式,该模式具有双重特性,既可以通过对角色的职责分离和继承关系等约束条件进行多种安全策略的配置,又可以增加对任务管理模块与系统状态的参考。

胡殿友[4](2010)在《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网格的目标是在异构动态的分布式环境中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任务协作,但是网格环境的异构性等特征对网格授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成员域之间的授权机制异构等问题成为网格授权管理的瓶颈问题,网格授权问题、尤其是跨异构成员域的授权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之一。在解决域间授权机制异构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在域间构建一致的语义基础,为此,本文利用本体技术构建了多域间共同认可的授权本体。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属性的授权思想和依据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提出了能够屏蔽异构授权机制的网格授权模型和可扩展、松耦合的网格授权服务框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了授权本体AuthzOnt。针对网格成员域之间存在的信息资源及授权要素的语义层异构性问题,给出一种网格环境下基于描述逻辑SHOIQ(D)的本体知识表示,在此基础上,抽取网格授权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常见通用属性和授权相关要素,构建了授权本体AuthzOnt,为多域间的互操作以及自动信息处理提供了一致的语义基础。2.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模型AGAM。针对网格成员域之间存在的授权机制异构问题,利用授权本体AuthzOnt刻画网格环境中的授权要素和主客体属性等相关知识,依照基于属性的授权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模型AGAM,给出了AGAM基本元素的形式化定义,分析了AGAM实施中的策略冲突类型和相应的冲突检测方法。通过跨域授权要素转换,能够屏蔽多域间授权机制的异构性。3.提出了基于AGAM模型的网格授权服务框架。针对现有的网格授权管理架构在灵活性、松耦合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构建了面向服务的基于AGAM的网格授权服务框架,设计了授权决策服务、权限检索服务、策略决策服务、有状态资源服务和元素服务等网格授权关键服务,给出了访问请求处理流程、策略判决流程和权限查询流程等调用过程。网格授权服务框架灵活性好,适用于异构、动态的网格环境。4.深入研究了本体策略推理引擎和通用策略推理引擎,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双引擎策略推理判决机制。采用距离最近优先和首次适用合并算法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两级策略的冲突消解方法。利用AGAM模型构建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拟组件AGAMRBAC和强制访问控制模拟组件AGAMMAC,给出了RBAC域与MAC域之间的双向授权推理判决过程。5.设计实现了面向服务的网格授权模块,具有松耦合、可扩展和可复用等特性。

戴小鹏[5](2010)在《知识网格及其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种植制度的改变和全球贸易交往的增加,农业生物灾害越来越严重,有效地防止农业生物灾害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科学的预测。发展早期预警系统(风险识别、危害识别、地域识别、变异识别)是提高预防与预测准确性的首要关键科学问题;而有效地进行农业生物灾害预测和预警的前提是获取农业生物灾害的信息,然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处理成农业生物灾害知识,为农业生物灾害预警决策提供知识服务。所以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核心问题是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的获取,表示、组织及应用。因此,本文主要解决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知识的获取,表示与组织,分析与应用,为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信息和知识保障。本文主要研究了知识网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知识网格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如何运用知识网格的思想应用到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中,怎样利用知识网格以对农业生物灾害知识进行管理,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的体系结构如何构建问题。(2)知识网格中的核心是知识,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正确、有效地获取知识是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的关键问题,文中分析了知识获取的思想、方法和技术。着重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中知识获取的方法和算法,主要研究了不完全信息系统数据缺失的补齐问题的原理和算法,分析了一种多重插补数据补齐算法,利用粗糙集理论来解决不确定信息下的知识获取的方法,比较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容差关系、相容关系、限制容差关系知识规则的异同。(3)运用本体论和云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模型,文中分析了知识集成的思想和技术,对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进行了描述的分析,阐述了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的构建方法及其知识体系,描述了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公理系统,同时,提出了利用云理论进行知识集成的思想。(4)知识网格的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知识的统一表示、资源的智能聚合和语义交互模型,根据这一思想,研究分析了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中的知识统一表示,资源空间组织模型、语义互联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模型。(5)通过对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模型的分析,对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其设计的主要思想,功能模型和实现的方法。

唐兵[6](2010)在《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造业及其信息化中存在着制造资源的浪费及资源孤岛效应、系统的封闭性、建设成本高、可重构能力及可配置能力差、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差等问题。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对实现支持多企业间的资源广泛共享、实现上下游企业链的敏捷组合的网络化制造环境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制造网格(Manufacturing Grid, MGrid)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案,最终会形成行业乃至区域内的虚拟企业联盟,在制造企业间形成符合现代要求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制造企业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生存空间,会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当前制造网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网格的体系结构、资源共享方式、资源管理与调度等抽象层面上的研究,对制造网格在行业领域和区域内的应用研究较少,且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如何进行制造网格应用推广的方法。此外,目前已开发实现的制造网格系统普遍存在可复用性差。针对上述研究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对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按照从关键技术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路线,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制造网格的概念与内涵、制造资源建模、信息管理、服务质量、资源服务优化配置、信息安全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归纳了由基础设施层、中间件层和应用层所组成的三层制造网格体系结构,总结了制造活动的全过程中包含的由群体协作实现的协同服务。(2)通过对服务构件架构的研究,实现了一个构件开发工具,可对构件进行制作、管理与组装,自动生成代码框架,迅速生成应用系统。并从软件构件的思想,对协同产品制造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之上,以软件复用和系统重构为目标,按照软件构件开发方法,实现了协同产品制造系统原型。(3)研究了基于制造网格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将制造设备供应商、设备用户和合作伙伴等多个部门和机构的故障诊断资源进行集成共享,利用多个部门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进行协同工作,来对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和解算。研究了网格故障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机制,解决了数据管理及数据传输问题,最后利用数据管理中间件实现了一个故障诊断原型系统。(4)研究了基于制造网格的协同供应链服务系统,给出了包括质量、价格、履约和服务四个指标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供应商资源优选算法,实现为制造商自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解决了交易的双方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和订单监控问题,在采购工作流程的指引了,交易双方实现了企业间的采购信息共享,最后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策略的企业联合采购协商算法。(5)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制造网格平台如何运营的方案,研究了制造网格平台的服务模式以及企业盈利模型,并提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网格协同采购系统应用服务提供商方案。最后总结了协同供应链服务系统在市场化示范推广中的工作经验,论述了应用推广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许欢[7](2009)在《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由各种多元异构问题引起的“信息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土地资源信息全面共享的最大障碍。近年来,网络服务技术的成熟以及网格服务(Grid Services)技术体系的形成,为解决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实现地理信息服务(GIS Services)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将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网格技术和土地信息管理方法与技术三者相结合,选取了基于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提出了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构架了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最后,实现了按省、市、县三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原型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当前GIS与网格技术集成的两种途径。鉴于传统途径,即在已有网格平台上搭建GIS功能的方法,在设计思路、采用的技术手段、遵循的标准规范、适合的应用场景等方面对区域管理领域的不适宜性,选取了基于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该技术途径目前在国内仅限于理论探讨,在国内外尚无在土地管理等区域管理领域的实践尝试。为此,本文深入剖析了在区域管理领域实现该技术途径所涉及的各种问题。2、从语法角度探讨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服务的框架结构和实现技术,在借鉴OGC网络服务体系结构和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参考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土地资源服务的分类体系,提出了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重点分析了模型的框架结构,并结合地理空间开放源码项目,给出了模型的解决方案。3、从语义角度尝试解决土地资源的语义异构问题。在对信息科学中的本体理论和本体工程方法进行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源混合本体的结构,提出了本体开发和应用的一般技术路线,并通过解决三个具体问题,建立了本体应用的三种模式。4、在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网格的内涵着手,结合网格理论和网格技术,设计了基于网格服务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平台,研究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网格服务的分级模式和网格结点的部署策略。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和部署了按照省、市、县三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平台,并经过大数据量的测试,在实践中进行试用。研究表明,本文选取的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是正确的;提出的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是可行的;所构架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具有实用性;本研究所实现的按省、市、县三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原型平台,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提出的方法,为提高土地资源共享与互操作水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韩毅[8](2008)在《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策略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虽然信息领域研究人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种种努力在局部上解决了图书馆“数字资源超载”和“数字资源孤岛”的一些基础性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由表及里的变化过程,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建设)的理论方法在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的组织和揭示能力还远远落后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增长速度,与用户的应用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等。笔者认为应用语义网格技术可以为数字图书馆构建一个中介环境,一方面通过对知识进行形式化的描述,使机器能够解析和认识其负载的语义;另一方面通过实现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负载平衡与松散耦合,有效地整合知识、服务和用户。本文首先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进行全面综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基于语义网格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平台,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包括知识构建理论和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理论、语义Web技术及网格技术等。其次,本文在对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语义互联、物理整合策略及应用模型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知识地图来解决数字图书馆的语义互操作问题、基于网格及OAI-PMH框架解决数字图书馆资源分布异构的设想,并论证与构建了这一设想。最后,笔者构建了语义网格环境下基于SOA的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模型,并试图以此模型来解决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分布、异构及语义的互操作问题。

柴胜[9](2008)在《空间资源中信息语义注册与检索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围绕地学信息工程领域中空间资源(spatial resource)语义注册及检索的若干关键问题与技术(semantic registration and related querying technology)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语义注册及检索由语义网及本体技术发展而来,已成为近年来人工智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语义注册及检索技术引入到空间资源的共享研究中来,对其中一些未解决问题进行了探讨;改进了部分相关模型和算法;并将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核心部分进行了实际应用探讨。具体工作包括:第一,本文研究网格计算技术、OGC相关规范、语义网和本体技术,并对上述内容进行综述;第二,本文结合OGC标准、语义技术、网格门户技术等提出一个空间资源共享的门户平台模型,空间资源提供者通过门户可以注册资源的信息、上传空间资源;空间资源使用者通过门户可以检索资源信息、访问空间数据和服务;管理者负责门户的各项维护和管理任务;第三,本文结合网格目录技术和OGC相关标准并结合目前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对网格环境下元数据的目录存储和访问机制进行研究和比较,提出基于OGC和网格技术的空间资源注册模型;第四,本文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基于本体的空间资源发现算法、过程研究,并提出空间资源发现的架构模型以及检索模型;第五,结合相关本体工具进行基于语义的检索及推理实验。OGC标准、网格技术以及语义网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有效解决异构空间信息获取、描述、表达以及重用的理论技术体系,是未来空间信息集成和应用的重点研究领域,为解决空间资源领域内信息共享和异构性问题提供了具有变革意义的解决途径。本文结合上述技术以及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空间资源的集成共享研究,为空间资源的语义注册和检索的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使空间资源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与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能够较好地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化。

侯振华[10](2007)在《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二十年来,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今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个地区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然而由于网络资源应用标准不兼容、语义定义不严格、知识网格的有效性和本体论结构化缺乏等问题,这些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数量庞杂、良莠不齐,真正对学生和研究人员有价值、可以供给他们使用的却太少,而且这些教育资源与使用者之间的智能化互动也难以实现,所以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建设问题出现了瓶颈。近几年,语义web、本体论的相关理念和网格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突破该瓶颈提出了新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引入学科专业知识本体论、学科专业知识网格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网格服务于本体的概念,构建了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应用平台,并实现了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知识信息检索、知识智能推荐和知识专业智能咨询功能。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大学学科专业智能导航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从四个方面展研究;1.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构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从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基本原理出发,将语义网技术、网格技术加入到学科专业知识库的网络结构中,并从知识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语义网格的知识模型,从而可以实现本体驱动的网格知识管理。2.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内涵分析。本体论是建立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基础,把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概念引入,从而实现了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内容构建模式。3.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构建研究。提出了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关键技术,设计构建了针对关键技术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模型、学科专业知识网格模型和学科专业知识网格服务本体模型,并利用三个模型构建了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应用平台。4.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应用研究。分别应用于学科专业信息检索系统、智能推荐系统和学科专业智能咨询系统三个方面。本文构建了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应用平台,并对该平台的应用从学科专业信息检索系统、智能推荐系统和学科专业智能咨询系统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因此该平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基于知识库的网格安全分析与研究(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知识库的网格安全分析与研究(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格化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1.2.2 危险源分析与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1.2.3 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
    1.2.4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1.3 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内容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轨道工程建设网格化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研究
2.1 引言
2.2 网格及网格化管理
    2.2.1 网格的概念及特征
    2.2.2 网格技术
    2.2.3 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特征及方法论
    2.2.4 网格技术与网格化管理的对比
2.3 网格化管理理论基础
    2.3.1 系统论
    2.3.2 控制论
    2.3.3 协同论
2.4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2.4.1 霍尔三维结构模式
    2.4.2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
    2.4.3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理论
2.5 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2.6 本章小结 3 网格化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3.1 引言
3.2 基于GSN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目标体系的建立
    3.2.1 GSN方法概述
    3.2.2 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目标体系构建
    3.2.3 基于GSN方法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目标体系
3.3 网格化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总体模式
    3.3.1 安全管理总体模式
    3.3.2 安全管理组织网格设计
    3.3.3 安全管理任务网格设计
3.4 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组织网格运行机制分析
    3.4.1 业主单位级网格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3.4.2 轨道项目管理中心级网格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3.4.3 施工项目级网格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3.5 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任务网格运行机制分析
    3.5.1 四级任务网格
    3.5.2 任务网格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流程及协同机制
    3.5.3 网格化安全管理监控流程
3.6 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信息系统
    3.6.1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背景
    3.6.2 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原则
    3.6.3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成
3.7 本章小结 4 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危险源识别概述
    4.2.1 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4.2.2 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识别的特点
    4.2.3 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识别的依据
4.3 危险源识别的定性分析
    4.3.1 危险源识别的类别
    4.3.2 危险源识别定性分析
4.4 危险源识别的定量分析
    4.4.1 危险源量化分析的相关理论
    4.4.2 危险源量化分析基本流程
    4.4.3 确定危险源量化分析指标体系
    4.4.4 确定模糊矩阵
    4.4.5 计算模糊综合重要程度值
    4.4.6 计算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4.4.7 合成绝对权重
    4.4.8 综合评价
4.5 危险源控制的原则与特征
    4.5.1 危险源控制的原则
    4.5.2 危险源控制的特征
4.6 危险源控制方法—独立第三方监测与评估
    4.6.1 独立第三方监测内容
    4.6.2 独立第三方监测流程
    4.6.3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4.6.4 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
    4.6.5 安全评估组织架构
4.7 危险源控制方法—最小系统仿真方法
    4.7.1 最小系统测试仿真试验平台
    4.7.2 M-SYS仿真试验平台的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面向网格化安全管理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监控中心研究
5.1 引言
5.2 网格化安全监控中心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5.2.1 安全监控中心信息系统网格化应用
    5.2.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格化安全管理监控平台
5.3 安全监控中心信息系统构成
    5.3.1 信息系统构成
5.4 施工安全风险监控子系统
    5.4.1 施工安全风险监控子系统构成
    5.4.2 系统功能
5.5 盾构施工实时管理子系统
    5.5.1 盾构施工实时管理子系统构成
    5.5.2 系统功能
5.6 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子系统
    5.6.1 施工现场视频教监控子系统构成
    5.6.2 系统功能
5.7 安全质量隐患管理子系统
    5.7.1 安全质量隐患管理子系统构成
    5.7.2 系统功能
5.8 动调管理、试运行故障统计及处置子系统
    5.8.1 动调管理、试运行故障统计及处置子系统构成
    5.8.2 系统功能
5.9 应急视频会商子系统
    5.9.1 应急视频会商系统构成
    5.9.2 系统功能
5.10 安全监控应急指挥平台
    5.10.1 安全监控应急指挥平台构成
    5.10.2 系统功能
5.11 本章小结 6 北京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
6.1 引言
6.2 北京市轨道工程建设特点及安全现状
    6.2.1 轨道工程建设特点
    6.2.2 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现状
6.3 轨道工程建设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以六号线为例
    6.3.1 六号线安全管理的组织网格
    6.3.2 六号线安全管理的任务网格
    6.3.3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平台
6.4 六号线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应用分析
    6.4.1 六号线一期轨道工程概况
    6.4.2 六号线一期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
    6.4.3 六号线一期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2)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及关键支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应用现状
        1.2.1 服务型制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滚齿机故障诊断技术及模式研究应用现状
        1.2.3 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课题来源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3.2 课题来源及项目支持
    1.4 研究内容安排
2 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研究
    2.1 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需求分析
        2.1.1 滚齿机结构复杂性及其对故障诊断模式的影响
        2.1.2 滚齿机应用的广泛性对故障诊断模式的影响
    2.2 一种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
        2.2.1 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的网络特性分析
        2.2.2 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
        2.2.3 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的特点
    2.3 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的网格实现方法
        2.3.1 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的网格模型
        2.3.2 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
        2.3.3 基于Grid Services 的服务封装技术
    2.4 支撑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的关键支撑技术
        2.4.1 信息采集与知识获取
        2.4.2 知识表示与组织
        2.4.3 知识服务与应用
        2.4.4 网格管理与网格服务
    2.5 本章小结
3 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的知识获取与组织方法
    3.1 基于多源信息采集的滚齿机故障知识处理框架
    3.2 滚齿机故障信息的前置处理过程与方法
    3.3 滚齿机故障知识的半结构化处理
        3.3.1 滚齿机状态信息的特性分析
        3.3.2 基于半结构化描述的故障知识规范化组织方法
    3.4 基于KDD 的滚齿机故障知识获取方法
        3.4.1 滚齿机故障知识获取的基本任务
        3.4.2 基于KDD 的滚齿机故障知识获取基本步骤
        3.4.3 基于KDD 的知识自动获取框架模型
    3.5 基于本体的滚齿机故障知识组织与描述
        3.5.1 使用本体进行故障知识组织和描述的优势
        3.5.2 故障诊断本体的构建原则
        3.5.3 故障诊断本体的定义和形式化描述
    3.6 本章小结
4 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的服务技术研究
    4.1 故障诊断网格的基本特性
        4.1.1 故障诊断网格的相关定义
        4.1.2 滚齿机故障信息网格的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4.2 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的知识服务策略
        4.2.1 基于“间接寻址”的资源和服务调用模式
        4.2.2 “间接寻址”资源发布模式下的知识服务步骤
    4.3 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的知识发现过程
        4.3.1 网格资源检索常见方法分析
        4.3.2 网格的层次结构对资源发现方式的影响
        4.3.3 基于Chord 环的核心链路知识发现策略
        4.3.4 基于洪泛法的外围链路资源发现机制
    4.4 一种基于柔性元件的SPF 树故障诊断方法
        4.4.1 SPF 树的定义和描述
        4.4.2 SPF 树的性质
        4.4.3 SPF 树的优化和学习过程
        4.4.4 基于SPF 树的检索与统计
    4.5 本章小结
5 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原型系统开发与分析
    5.1 引言
    5.2 面向滚齿机的网格化故障诊断系统需求分析
    5.3 面向滚齿机的故障诊断模式原型系统的设计
    5.4 面向滚齿机的故障资源知识化处理
        5.4.1 数据采集和知识获取
        5.4.2 故障知识的组织
        5.4.3 面向滚齿机的网格化知识服务
    5.5 原型系统及应用效果
        5.5.1 滚齿机故障诊断网格服务的功能设计
        5.5.2 原型系统实现
        5.5.3 应用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不足和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奖励

(3)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1 网格技术的兴起
        1.1.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1.1.3 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评述
    第一节 网格理论
        2.1.1 网格的内涵
        2.1.2 网格的特征
        2.1.3 网格的分类
        2.1.4 主要网格项目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理论
        2.2.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2.2.2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2.2.3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评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3.3 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第三章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设计
    第一节 网格体系结构的概念
        2.1.1 网格体系结构的界定
        2.1.2 网格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
        2.1.3 网格体系结构与其他分布式技术的关系
    第二节 经典网格体系结构分析
        2.2.1 五层沙漏模型
        2.2.2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2.2.3 Web服务资源框架
    第三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比较
        3.3.1 两层结构
        3.3.2 三层结构
        3.3.3 四层结构
        3.3.4 五层结构
    第四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设计
        2.4.1 设计目标
        2.4.2 功能框架
        2.4.3 设计方案
        2.4.4 设计特点
第四章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式构建
    第一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与特点
        4.1.1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4.1.2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4.1.3 网格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的异同
    第二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式
        4.2.1 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的一般模型
        4.2.2 Digital Library Grid项目的资源组织模型
        4.2.3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型设计
    第三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过程
        4.3.1 资源描述
        4.3.2 资源命名
        4.3.3 资源选择
    第四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工具
        4.4.1 元数据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作用
        4.4.2 网格环境下的DC元数据元素
        4.4.3 网格环境下元数据的互操作
第五章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发现模式评价与改进
    第一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发现的目标
        5.1.1 资源发现的任务
        5.1.2 资源发现系统的设计要素
        5.1.3 资源发现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发现模式分析
        5.2.1 集中式资源发现模式
        5.2.2 分布式资源发现模式
        5.2.3 混合式资源发现模式
        5.2.4 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
    第三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发现模式的评价
        5.3.1 集中式资源发现模式的评价
        5.3.2 分布式资源发现模式的评价
        5.3.3 混合式资源发现模式的评价
        5.3.4 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的评价
    第四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发现模式改进
        5.4.1 资源发现模式的改进
        5.4.2 资源发现改进模式的算法
        5.4.3 改进模式的效果评价
第六章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
    第一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6.1.1 服务形式个性化
        6.1.2 服务产品多样化
        6.1.3 服务范围社会化
    第二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目标
        6.2.1 一站式服务
        6.2.2 单点登录
        6.2.3 数字版权保护
    第三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分析
        6.3.1 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
        6.3.2 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6.3.3 自适应学习服务
        6.3.4 智能导师服务
        6.3.5 科研协作服务
        6.3.6 知识增值服务
第七章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模式选择
    第一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
        7.1.1 安全特征
        7.1.2 安全威胁
        7.1.3 安全层次
    第二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面临的问题
        7.2.1 通用性
        7.2.2 自主控制
        7.2.3 互操作
        7.2.4 跨域管理
    第三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的关键技术
        7.3.1 元数据管理
        7.3.2 数据访问
        7.3.3 数据复制
        7.3.4 数据传输
        7.3.5 资源调度
    第四节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访问控制模式
        7.4.1 自主访问控制模式
        7.4.2 强制访问控制模式
        7.4.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式
        7.4.4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式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8.2.1 研究局限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网格授权研究现状
    2.1 经典授权与访问控制模型
        2.1.1 传统访问控制模型
        2.1.2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
    2.2 网格授权与访问控制机制研究现状
        2.2.1 网格授权与访问控制研究
        2.2.2 跨域授权管理研究
        2.2.3 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管理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模型
    3.1 授权本体构建
        3.1.1 本体技术
        3.1.2 构建授权本体
        3.1.3 授权本体一致性检测推理
    3.2 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模型AGAM
        3.2.1 模型思想
        3.2.2 模型基本元素及其形式化定义
        3.2.3 模型实施的安全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GAM 的网格授权服务框架
    4.1 网格授权服务框架
    4.2 网格授权服务
        4.2.1 有状态资源
        4.2.2 关键服务
    4.3 访问流程
        4.3.1 访问请求处理流程
        4.3.2 策略判决流程
        4.3.3 权限查询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本体的策略推理判决机制
    5.1 基于本体的双引擎策略推理判决机制
        5.1.1 策略推理引擎
        5.1.2 基于本体的双引擎策略推理判决机制
        5.1.3 基于两级策略的策略冲突消解方法
    5.2 异构域间授权推理判决过程分析
        5.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拟组件AGAM_RBAC
        5.2.2 强制访问控制模拟组件AGAM_MAC
        5.2.3 RBAC 域与MAC 域间双向授权推理判决实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关键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6.1 模块设计
    6.2 模块实现
        6.2.1 授权本体实现
        6.2.2 网格授权服务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总结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5)知识网格及其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2 论文研究的意义
    3 相关领域及研究现状
        3.1 关于知识网格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3.2 关于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
        4.3 主要创新点
    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知识网格与生物灾害预警
    1 知识网格
        1.1 知识网格的起源
        1.2 知识网格的涵义
        1.3 知识网格体系结构
        1.3.1 网格体系结构
        1.3.2 知识网格体系结构
        1.3.3 知识网格的关键技术
    2 知识网格环境下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管理
        2.1 知识共享
        2.2 知识转化
        2.3 知识创新
        2.4 知识发现与挖掘
        2.5 知识组织
    3 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知识网格
        3.1 农业生物灾害预警过程
        3.2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的定义和特征
        3.3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的体系结构
    4 虚拟农业生物灾害网格社区
        4.1 网格社区的概念
        4.2 网格社区资源访问
        4.3 网格社区知识共享
第三章 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不确定性知识获取研究
    1 知识获取概述
        1.1 知识的相关概念
        1.1.1 知识的定义
        1.1.2 知识的分类
        1.2 知识获取
        1.2.1 知识获取的概念
        1.2.2 知识获取的技术
        1.2.3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获取
    2 基于粗糙集的不确定性知识获取
        2.1 粗糙集理论基础
        2.1.1 粗糙集的若干基本概念
        2.1.2 应用区分矩阵求信息系统的约简和核
        2.1.3 基于粗糙集的生物灾害知识获取实例
        2.2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知识获取系统
        2.2.1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的基本概念
        2.2.2 缺失数据的处理
        2.2.3 一种多重插补方法
        2.2.4 基于粗糙集的不完备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技术研究
    1 本体与知识集成
        1.1 本体概要
        1.1.1 本体的定义
        1.1.2 本体的作用
        1.1.3 本体的分类
        1.1.4 本体的建模
        1.1.5 本体的描述语言
        1.1.6 本体与知识网格
        1.1.7 本体在农业中的应用
        1.2 知识集成
        1.2.1 知识集成概述
        1.2.2 知识集成的一般流程
        1.2.3 知识集成的模式
        1.2.4 知识集成的技术
    2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模型的构建
        2.1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的构建方法
        2.2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体系
        2.3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属性、关系和公理
        2.3.1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属性和关系
        2.3.2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中的关系
        2.3.3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本体中的公理
    3 基于本体的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模型
        3.1 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方法
        3.2 基于本体的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模型
        3.3 基于本体的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管理平台
    4 云理论与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
        4.1 基本概念
        4.2 基于云模型的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
        4.2.1 云模型及云发生器算法
        4.2.2 云模型在农业生物灾害知识集成中的应用
第五章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模型
    1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的基本原理
    2 资源空间组织模型
    3 资源智能聚合模型
        3.1 智能知识浏览器
        3.2 本体服务器
    4 语义交互环境
        4.1 语义互联的技术基础
        4.2 语义相似度
        4.3 知识网格环境下农业生物灾害知识语义互联策略
    5 农业生物灾害知识网格知识服务
第六章 基于知识网格的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设计
    1 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设计的设计框架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目标
        2.2 系统功能
        2.3 系统角色分析
    3 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3.1 应用程序实现
        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3.2.1 远程教育植保知识模块
        3.2.2 知识管理模块
        3.2.3 病虫害预测模块
        3.2.4 灾害预警模块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制造网格研究现状
        1.2.2 工作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1.2.3 设备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4 制造网格应用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第2章 制造网格关键技术研究
    2.1 制造网格概念及体系结构
        2.1.1 制造网格概念
        2.1.2 制造网格与网络化制造
        2.1.3 制造网格与企业联盟
        2.1.4 制造网格体系结构
    2.2 制造网格关键技术
        2.2.1 制造资源共享
        2.2.2 制造资源建模
        2.2.3 制造网格信息管理
        2.2.4 制造网格服务质量
        2.2.5 制造网格资源服务优化配置
    2.3 制造网格应用关键技术
        2.3.1 制造网格信息安全技术
        2.3.2 制造网格应用难点
        2.3.3 基于制造网格的协同服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构件模型的制造网格系统研究
    3.1 基于服务构件的分布式系统开发
        3.1.1 软件构件及其概念
        3.1.2 基于软件构件的系统开发
        3.1.3 服务构件架构
    3.2 基于构件模型的制造网格系统建模
        3.2.1 制造网格系统的建模
        3.2.2 制造网格实体构件与功能构件
    3.3 服务构件开发平台
        3.3.1 构件描述语言
        3.3.2 构件组装描述语言
        3.3.3 复合构件组装
        3.3.4 构件库管理系统
        3.3.5 服务构件封装
    3.4 基于构件模型的制造网格原型系统实现
        3.4.1 构件开发平台及其实现
        3.4.2 协同产品制造服务的定义
        3.4.3 原型系统实现
        3.4.4 与其他制造网格系统的区别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造网格平台协同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4.1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故障诊断
        4.1.1 可行性分析
        4.1.2 系统体系结构
        4.1.3 系统工作机制
        4.1.4 系统特点
    4.2 数据管理与任务管理
        4.2.1 诊断数据特点
        4.2.2 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
        4.2.3 任务管理
    4.3 原型系统实现
        4.3.1 数据管理中间件
        4.3.2 系统总体设计
        4.3.3 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实现
        4.3.4 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造网格平台协同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
    5.1 网格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建模
        5.1.1 供应链管理及其关键技术
        5.1.2 资源与服务描述
        5.1.3 工作流描述
    5.2 基于制造网格的协同供应链服务系统
        5.2.1 企业拓扑结构
        5.2.2 层次化体系结构
        5.2.3 功能与特点
        5.2.4 系统运行机制
        5.2.5 供应商资源评价体系
        5.2.6 供应商资源优选算法
        5.2.7 采购业务流程与业务数据
        5.2.8 制造商与供应商间的通信
    5.3 制造网格环境下企业联合采购模型
        5.3.1 联合采购目的及意义
        5.3.2 联合采购原理与协商算法
    5.4 原型系统实现
        5.4.1 系统总体设计
        5.4.2 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6.1 制造企业的两种盈利模式
    6.2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企业盈利模式
        6.2.1 制造网格应用的机遇
        6.2.2 制造网格运营平台
        6.2.3 服务模式与企业盈利
    6.3 面向定制的中小企业盈利模式及策略
    6.4 制造网格平台运营及市场化示范推广案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7.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1 绪论
    1.1 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综述
        1.1.1 共享与互操作的概念
        1.1.2 GIS互操作综述
        1.1.3 GIS语义互操作
    1.2 网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2.1 网格技术的概念
        1.2.2 网格技术的特征
        1.2.3 网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3 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3.1 土地资源的概念
        1.3.2 土地资源信息化发展现状
        1.3.3 土地资源信息化存在问题
    1.4 GIS与网格技术集成研究进展
        1.4.1 SIG与网格 GIS
        1.4.2 SIG研究方法
    1.5 GIS与网格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
    1.6 研究目的、内容和特色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特色
    1.7 论文的组织思路和章节安排
2 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网格基础理论及其支撑技术
    2.1 GIS共享与互操作
        2.1.1 GIS互操作发展
        2.1.2 GIS语法互操作
        2.1.3 GIS语义互操作
    2.2 网格与网格 GIS体系结构
        2.2.1 网格体系结构
        2.2.2 网格 GIS体系结构
    2.3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
        2.3.1 网络服务综述
        2.3.2 SOA综述
        2.3.3 SOA架构模型
        2.3.4 SOA支撑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面向网络服务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
    3.1 OGC网络服务体系结构
        3.1.1 OGC网络服务层次结构
        3.1.2 OGC网络服务框架组成
        3.1.3 OGC网络服务互操作堆栈
        3.1.4 OGC网络服务互操作架构
    3.2 基于开放源码的解决方案
        3.2.1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
        3.2.2 开放源码项目简介
        3.2.3 OpenGeo体系结构
    3.3 SOA参考架构
        3.3.1 参考架构综述
        3.3.2 IBM SOA解决方案堆栈
        3.3.3 CFA SOA技术参考架构
    3.4 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
        3.4.1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标准
        3.4.2 土地资源网络服务分类
        3.4.3 土地资源服务模型体系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混合本体的土地资源语义互操作模式
    4.1 本体分类及使用途径
        4.1.1 本体的分类方法
        4.1.2 本体的使用途径
    4.2 本体构造原则与方法
        4.2.1 本体构造原则
        4.2.2 本体构造方法
    4.3 本体描述语言与工具
        4.3.1 本体描述语言
        4.3.2 本体构建工具
    4.4 土地资源本体应用模式
        4.4.1 基于知识类的本体推理——宗地编号亲缘关系的构建
        4.4.2 基于规则库的本体推理——土地利用新旧分类的转换
        4.4.3 基于混合法的本体推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升级
    4.5 本章小结
5 面向网格服务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平台设计
    5.1 土地资源网格的内涵
        5.1.1 地理科学视角
        5.1.2 社会科学视角
        5.1.3 计算科学视角
    5.2 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平台设计
        5.2.1 LR-MSG体系结构
        5.2.2 LR-MSG服务分级模式
        5.2.3 LR-MSG网格结点部署策略
    5.3 网格服务的实现技术
        5.3.1 网络服务资源框架的基本原理
        5.3.2 网络服务资源框架的支撑工具
        5.3.3 网格服务实现示例
    5.4 本章小结
6 土地资源省、市、县三级语义网格原型平台实现
    6.1 系统设计
        6.1.1 系统体系结构
        6.1.2 系统功能设计
    6.2 系统运行环境
        6.2.1 试验数据
        6.2.2 试验环境
    6.3 系统运行示例
        6.3.1 网格系统管理子系统
        6.3.2 网格资源管理子系统
        6.3.3 地理空间网格通用客户端
        6.3.4 土地业务集成子系统
    6.4 系统性能测试
        6.4.1 测试环境
        6.4.2 测试结果
        6.4.3 测试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
    7.2 创新特色
    7.3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8)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策略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知识组织策略研究
        1.2.2 研究构建完整的基于语义网格的DLs 知识组织系统
        1.2.3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DLs 知识组织研究综述
    2.1 Web 环境下 DLs 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2.1.1 基于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理论与实践
        2.1.2 DLs 异构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2.2 网格环境下 DLs 信息资源组织的实践
        2.2.1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项目
        2.2.2 国内基于网格技术的DLs 知识组织研究
    2.3 语义 Web 环境下 DLs 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2.3.1 语义 web 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3.2 语义 Web 技术对 DLs 知识组织基础理论的影响
        2.3.3 语义 Web 技术对 DLs 知识组织实践的影响
    2.4 Web、网格、语义 Web 环境 DLs 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方法与工具比较
        2.4.1 理论体系的比较
        2.4.2 组织方法的比较
        2.4.3 技术工具的比较
    2.5 语义网格环境对 DLs 知识组织的影响
        2.5.1 语义网格的提出
        2.5.2 语义网格与DLs 资源组织
        2.5.3 研究实践
    2.6 本章小结
3 语义网格环境下 DLs 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知识构建理论(KA)
        3.1.2 DLs 互操作理论
    3.2 技术基础
        3.2.1 语义Web 技术
        3.2.2 网格技术
    3.3 本章小结
4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知识组织的语义互联策略与应用模型
    4.1 DLs 中的多领域本体
        4.1.1 多领域本体问题的提出
        4.1.2 本体映射的概念
        4.1.3 本体映射的方法
        4.1.4 本体映射存在的问题
    4.2 基于知识地图的DLs 领域本体的聚类
        4.2.1 知识地图概念和功能
        4.2.2 知识地图的构建
        4.2.3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本体知识地图
    4.3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资源的语义互联策略
        4.3.1 领域本体的构建
        4.3.2 基于本体知识地图的多领域本体聚合
        4.3.3 基于多领域本体资源语义标注策略
    4.4 本体知识地图的模型构建机制
        4.4.1 本体到领域本体的映射机制
        4.4.2 领域本体的聚合机制
        4.4.3 构建本体知识地图
    4.5 本体知识地图的实证研究
    4.6 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框架
    4.7 本章小结
5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知识组织的互操作策略与应用框架
    5.1 DLs 资源的互操作问题
        5.1.1 互操作的概念及层次
        5.1.2 DLs 互操作的必要性
        5.1.3 DLs 互操作面临的问题
    5.2 DLs 资源互操作主要解决方案及其局
        5.2.1 DLs 采用的互操作模型及其特点
        5.2.2 DLs 互操作主要解决方案
        5.2.3 三种方案的局限性
    5.3 语义网格环境下基于 OAI 的 DLs 资源的互操作策略
        5.3.1 基于语义网格技术解决DLs 资源互操作问题的必要性
        5.3.2 OAI-PMH 互操作框架
        5.3.3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资源的互操作策略
    5.4 语义网格环境下的 DLs 资源互操作实现模型
        5.4.1 基于本体的DLs 元数据互操作
        5.4.2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资源的互操作框架
    5.5 小结
6 语义网格环境下 DLs 知识组织模型构建研究
    6.1 语义网格环境下 DLs 的概念模型
        6.1.1 面向服务的语义网格框架
        6.1.2 SOA 及其概念模型
        6.1.3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的概念模型
    6.2 语义网格环境下 DLs 的服务定义与标注
        6.2.1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的服务内涵
        6.2.2 基于OGSA 架构的DLs 服务定义
        6.2.3 基于本体的服务语义注释
    6.3 语义网格环境下 DLs 的服务整合
        6.3.1 自动DLs 语义网格服务发现模型
        6.3.2 动态服务组合体系结构
        6.3.3 动态服务组合模型
    6.4 语义网格环境下 DLs 知识组织模型
        6.4.1 基于OGSA 的语义网格资源组织模型
        6.4.2 语义网格环境下DLs 知识组织模型
    6.5 本章小结
7 结语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摘要
ABSTRACT
致谢

(9)空间资源中信息语义注册与检索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空间资源共享
        1.1.2 空间信息服务
        1.1.3 空间信息网格
        1.1.4 语义网与本体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网格技术
        2.1.1 网格概述
        2.1.2 网格结构
        2.1.3 网格项目Globus
        2.1.4 网格与空间资源共享
    2.2 OGC/ISO
        2.2.1 OGC概述
        2.2.2 OGC web服务框架
        2.2.3 ISO概述
    2.3 语义网与本体
        2.3.1 语义网概述及结构
        2.3.2 语义网基础-本体
        2.3.3 本体的描述与表达
        2.3.4 本体的构建
第三章 空间资源共享体系结构研究
    3.1 概述
    3.2 网格门户
    3.3 空间资源共享体系架构
    3.4 语义中间件
    3.5 运行模式
        3.5.1 管理者维护本体
        3.5.2 空间资源提供者注册资源
        3.5.3 空间资源请求者检索资源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OGC和网格的空间资源注册
    4.1 概述
        4.1.1 元数据
        4.1.2 网格目录服务
    4.2 OGC与网格技术结合
        4.2.1 资源注册服务
        4.2.2 OGC注册模型
        4.2.3 ebRIM数据模型的语义化
        4.2.4 OGC注册模型和MCS数据模型转换
    4.3 基于语义的空间资源注册框架
        4.3.1 框架结构设计
        4.3.2 注册实现过程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语义的空间资源检索
    5.1 概述
    5.2 方法路线
    5.3 场景说明
        5.3.1 例子
        5.3.2 匹配场景
    5.4 空间数据和服务的检索
        5.4.1 概述
        5.4.2 空间数据
        5.4.3 空间服务
    5.5 空间资源检索架构
        5.5.1 本体库
        5.5.2 空间资源检索预处理
        5.5.3 语义检索
        5.5.4 语义推理
    5.6 空间资源检索过程
    5.7 小结
第六章 应用实验
    6.1 概述
    6.2 本体创建
    6.3 本体查询与推理
        6.3.1 相关工具
        6.3.2 前提和假设
        6.3.3 空间数据推理与检索
        6.3.4 空间服务查询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语义网、网格及本体论的研究
    2.1 语义网
        2.1.1 “语义网”的概念
        2.1.2 语义网的功能及其构成
    2.2 网格技术
        2.2.1 网格技术的发展阶段
        2.2.2 知识网格的概念
        2.2.3 知识网格的构成
        2.2.4 知识网格的应用
    2.3 本体论
        2.3.1 本体概述
        2.3.2 构建本体的方法
        2.3.3 本体的建立及其类型
        2.3.4 本体论的描述语言
第3章 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库研究
    3.1 知识及知识表示
        3.1.1 知识的采集
        3.1.2 知识表示
    3.2 知识库综述
        3.2.1 知识库的特点
        3.2.2 知识库类型
        3.2.3 知识库系统的实现
    3.3 学科专业知识库
        3.3.1 本体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关系
        3.3.2 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概念
        3.2.3 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内容构建模式
第4章 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应用平台设计
    4.1 关键技术
        4.1.1 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技术
        4.1.2 学科专业知识网格技术
        4.1.3 学科专业知识网格服务本体技术
    4.2 平台设计
        4.2.1 构建思路
        4.2.2 各子系统的整合
    4.3 功能特点
        4.3.1 思考型的网络
        4.3.2 学科专业知识面的广泛性
        4.3.3 知识浏览
第5章 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应用
    5.1 学科专业智能检索系统
        5.1.1 信息检索原理
        5.1.2 学科专业智能检索
    5.2 学科专业智能推荐系统
        5.2.1 智能推荐原理
        5.2.2 学科专业智能推荐
    5.3 学科专业智能咨询系统
        5.3.1 智能咨询原理
        5.3.2 学科专业智能咨询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基于知识库的网格安全分析与研究(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格化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 于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2)
  • [2]面向服务的滚齿机故障诊断模式及关键支撑技术研究[D]. 陈国荣. 重庆大学, 2011(12)
  • [3]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构建研究[D]. 于晓燕. 南开大学, 2010(07)
  • [4]基于本体的网格授权关键技术研究[D]. 胡殿友.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0(02)
  • [5]知识网格及其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关键技术研究[D]. 戴小鹏.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8)
  • [6]制造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唐兵.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1)
  • [7]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D]. 许欢. 浙江大学, 2009(12)
  • [8]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策略与应用研究[D]. 韩毅. 吉林大学, 2008(11)
  • [9]空间资源中信息语义注册与检索相关技术研究[D]. 柴胜. 吉林大学, 2008(11)
  • [10]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的构建及应用[D]. 侯振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基于知识库的电网安全分析与研究(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