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一、植物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齐伟辰,张涛[1](2020)在《药用植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文中认为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特点构建药用植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多种教育信息及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传统的理论、实验、实践内容单独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时在互动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实践,具有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培养具备创新、合作、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周丽威[2](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李明,赵锦,白志英[3](2020)在《“植物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植物学"是生物和农林类专业的基础课,河北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推进,课程团队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以"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适应了信息化教学的新需求。

杨阳[4](2020)在《1902-1937年我国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科书作为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载体之一。教育改革离不开对历史的回顾,当今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还可以从我国自身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启示。1902-1937年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物学教科书是我国近现代生物学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到自立的过程。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作为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载体之一,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直接翻译、编译外来教科书到根据国情累积经验自主编写适合我国教育教学教科书的变化过程。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对1902-1937年这一阶段的中学教科书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大多集中在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上,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为针对某一生物学领域(知识点)的百年变迁展开研究。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学科之一,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基于此,对1902-1937年这一时期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当前教育界对近代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研究,还可从历史经验中对我国今后的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以及教科书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本文的研究时间跨度为1902年到1937年,根据学制的演变情况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清末时期(1902-1911)、壬子癸丑学制时期(1912-1922)和壬戌学制时期(1923-1937)三个阶段。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对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指导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文件的颁布情况、教科书的审定与出版以及代表性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四个方面对该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其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脉络并总结对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和教科书编写的启示。梳理分析后发现这一阶段的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1.教科书的来源经历了从直接翻译外来教科书到根据本国国情对外来教科书进行编译,再到累积经验独立编撰的过程。2.教科书的出版类型多样化。3.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历经了单一化到复杂化的过程。4.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科书在编写上愈来愈完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对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和教科书建设的几点建议:1.重视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2.教科书的内容取材应注重与生活相联系。3.完善实地观察和野外观察的要求与建议。4.注重生理卫生和急救方面的知识。5.注重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过程。6.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灵活安排课程。

闫思潼[5](2020)在《面向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已经得到全面实施且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其以转变传统教学形式,更新教育理念为根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均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课堂资源相对有限、课时配备相对较少,亟需通过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通过本文研究可见,以某山区师范院校作为研究案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设计及实施作为研究方向,以翻转课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作为出发点,对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加以检验。翻转课堂在高校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影响。但翻转课堂的应用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有对学生自主学习推动性不强,增加学生学习压力,问题解决效果不强以及授课形式接受度不高等多方面。为此,本文建议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可从思考设置渐进化、知识总结精准化、授课过程引导化以及授课内容丰富化等四方面提高翻转课堂应用效果,从而为高校植物学课堂教学的推广提供有效帮助。

廖雯,杨再超,左经会,向红,谢斐[6](2019)在《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提出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重塑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占实验的62.5%),保留部分验证性实验为辅的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科学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植物学实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任尚福[7](2019)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提高植物学教育质量,分析了植物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植物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左经会,杨再超,向红,廖雯,谢斐[8](2020)在《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国内本科院校植物学课程设置、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为引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植物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根据"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形成了"引导观察-讨论-提炼归纳"的植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认识性+研究性的‘主导-主体’"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改革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刘志雄,胡蝶,周存宇[9](2018)在《新时期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举措——以长江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植物学》是高校农林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在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学生主体特点和植物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打造智慧课堂等方面探讨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以期为提高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马尧[10](2018)在《转型背景下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文中研究指明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本文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探讨,对实验和野外实习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植物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药用植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药用植物学教学现状
二、药用植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分段式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三、药用植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新教学模式建立策略
    (一)整合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
    (二)教学形式改革
四、结论

(2)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三)中学
    四、研究设计
        (一)时间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概览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反思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二)核心概念说明
    二、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一)基本原理
        (二)事实与价值
        (三)模式理论
        (四)情感理论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一)知识的整体性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五)注重智慧生成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实用主义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植物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沿革与挑战
二、课程建设与完善
    (一)更新课程理念
    (二)搭建课程平台
    (三)完善课程体系
        1.更新理论教学体系。
        2.革新实践课程体系。
        3.改革考核体系。
三、课程师资和实践
    (一)重视师资培养
    (二)强化实践活动
    (三)深化教学改革
四、小结及展望

(4)1902-1937年我国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
2.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研究综述
3.清末时期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1902-1911)
    3.1 社会背景
    3.2 指导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文件的诞生
    3.3 教科书的审定与出版
    3.4 代表性教科书的分析
    3.5 小结
4.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1912-1922)
    4.1 社会背景
    4.2 指导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文件的颁布情况
    4.3 教科书的审定与出版
    4.4 代表性教科书的分析
    4.5 小结
5.壬戌学制时期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1923-1937)
    5.1 社会背景
    5.2 指导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文件的颁布情况
    5.3 教科书的审定与初版
    5.4 代表性教科书的分析
    5.5 小结
6.研究总结与启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面向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问题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2.1.1 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理论研究
        2.1.2 翻转课堂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2.1.3 高校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混合学习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2.3 掌握学习理论
第3章 高校植物实验教学与翻转课堂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3.1 高校植物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学生多实验条件不足
        3.1.2 课时少教学效果较差
        3.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1.4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低
    3.2 高校翻转课堂应用分析
第4章 植物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4.1.2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4.1.3 重新建构教学流程
        4.1.4 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4.2 设计思路
        4.2.1 自主学习
        4.2.2 合作探究
        4.2.3 环节联动
    4.3 具体模式
        4.3.1 理论教学模式设计
        4.3.2 实践教学设计模式
    4.4 评价方式
        4.4.1 评价思路
        4.4.2 评价体系
第5章 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案例设计
    5.1 案例设计
        5.1.1 教学对象
        5.1.2 教学目的
        5.1.3 教学内容
    5.2 案例实施
        5.2.1 案例一具体实施方案
        5.2.2 案例二具体实施方案
第6章 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6.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6.1.1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与内容
        6.1.2 调查对象的选取与发放
    6.2 调查结果总结
        6.2.1 整体效果评价
        6.2.2 课前预习评价
        6.2.3 课中授课评价
        6.2.4 课后检验评价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翻转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7.1.1 取得的成绩
        7.1.2 现存的不足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教学处于从属地位
    1.2 实验教学时数大幅减少
    1.3 实验教材过时
    1.4 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到位
    1.5 课程教学方法传统
2 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径
    2.1 重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2.2 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
        2.2.1 建立“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2.2.2 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2.2.3 课堂实验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2.3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植物学实验有机整合
    2.4 加快实验教材建设
    2.5 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3 结语

(7)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现状
    1.1 学时少, 学习难度大
    1.2 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被动
    1.3 教学内容陈旧, 课程内容重复
    1.4 实验课比重低, 验证性实验多
2 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课程体系改革
    2.2 教学内容改革
    2.3 教学方法改革
        2.3.1 探究式教学
        2.3.2 利用校园植物现场教学
        2.3.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3.4 合理改革考试方式
    2.4 改进教学手段
        2.4.1 改善教学设备
        2.4.2 应用教学软件
        2.4.3 制作多媒体课件
3 结语

(8)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本科院校植物学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和教学现状
    1.1 课程教学时数分化较大,总体呈明显压缩趋势
    1.2 课程教学内容出现分化
2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2.1 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
    2.2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植物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2.2.2 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运用教学模式
    2.3 构建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探索实习模式改革
        2.3.1 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2.3.2“认识性+研究性的‘主导-主体’”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
3 改革成效及思考

(9)新时期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举措——以长江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分析
2 新时期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举措
    2.1 根据专业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
    2.2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知行合一
    2.3 打造智慧课堂, 创新教学模式
3 结语

(10)转型背景下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教学的改革
2 重视野外实习改革, 增加多种实验类型
3 结语

四、植物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用植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齐伟辰,张涛. 大学, 2020(48)
  • [2]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3]“植物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李明,赵锦,白志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1902-1937年我国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研究[D]. 杨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面向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设计研究[D]. 闫思潼.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廖雯,杨再超,左经会,向红,谢斐.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7]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J]. 任尚福. 高师理科学刊, 2019(04)
  • [8]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左经会,杨再超,向红,廖雯,谢斐. 生物学杂志, 2020(01)
  • [9]新时期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举措——以长江大学为例[J]. 刘志雄,胡蝶,周存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22)
  • [10]转型背景下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J]. 马尧. 吉林农业, 2018(18)

标签:;  ;  ;  ;  

植物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