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历史课本插图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学历史课本插图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中学历史课本中插图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1](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文中认为历史插图传递着一定的历史信息,是学生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课文辅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历史插图的存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升华学科情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因此,要考虑如何用好历史插图。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应用及推广为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本文在前人关于教科书插图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下,结合教育实践,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对《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插图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地阐述插图的功能以及教科书插图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分析现实教学中存在的插图利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教科书插图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和举例。第一部分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再研究。首先,对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分类并论述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教材插图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是探讨教科书插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学生的观点或看法以及师生在认识插图、利用插图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访谈结果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接着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初步提出利用插图的原则。第三部分是在以上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关的策略方法,分别阐述利用插图落实唯物史观、利用插图落实时空观念、利用插图落实历史解释、利用插图落实史料实证、利用插图落实家国情怀的方法、路径。第四部分是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提供若干个教学片段,以期为一线教师们的教学提供参考,以发挥教材插图的最大功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王美好[2](2021)在《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 ——以统编版教科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培养要求,学界对教科书插图的重视和研究也不断提高和进一步加深,统编版教科书中的插图较其他版本有所更新,内容更具时代性,类型也更为丰富。由此可见,对于历史教师而言,如何有效运用教科书插图也日益重要。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具有趣味性与直观性,完整性与清晰性,科学性与教育性,图片与文字史料相辅相承的特点,且教科书插图有历史人物类、历史文物遗迹类、历史地图类、历史图表类、漫画及历史场景类等多种类型。这样的教科书插图具有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激发学史兴趣、挖掘隐性知识的功能,帮助理解、深化记忆的功能以及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功能。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师生对教科书插图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读图的系统的学法指导,师生缺乏质疑和探究精神等现实问题。从教师层面来看,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认真钻研教科书插图,深入挖掘其中的隐藏知识,给予学生系统的学法指导;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需要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的重视程度以及理解和应用程度;从教科书编写层面来看,教科书插图的选取要有真实性,展现要清晰准确。同时,教师还要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插图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科书插图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张琳[3](2021)在《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在平山县王子村正式成立后,对华北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正规化的统一管理。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除陈布新,开创性地展开中小学教育改革,开启新中国人民教育发展的先河。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影响着新中国成立后各个版本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及历史学教育教学改革。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入侵,军阀割据,战乱不已,学校教科书杂乱,殖民主义、封建主义思想充斥其中。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革故鼎新,统一编审与修订解放区教科书,从体例、内容、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破旧立新,把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历史教育与社会动员相结合,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历史知识,探究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体现了史学教育为培养新中国、新社会建设者服务的教育思想。编审者的爱国情怀、进步思想倾注于新教材编写、审订之中。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不仅吸收了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教科书的优点和经验,而且赋予了成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崭新内容,贯穿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教科书雏形,为当今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历史镜鉴。

张欣[4](2020)在《民国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文中认为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步伐,而且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民国至今,戊戌维新运动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已过百年,在这一百多年里,受时代思潮和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更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书写,不断在改变。民初中学历史教科书侧重于戊戌维新运动史实本身的叙述,仅仅将其看作一般的历史事件。1922年以后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受到重视,中学历史教科书开始从多方面切入,对戊戌维新以前清政府的政治、外交状况、时人思想认识的变化做了相对细致的介绍,指出戊戌维新运动的发生是历史进化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与此同时历史教科书中康有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教科书对其评价也更加凸显进步性。建国以后,历史教科书用唯物史观对戊戌维新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阐明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中学历史教科书受阶级斗争和革命史观的影响对戊戌维新运动评价逐渐降低,等到文革时期戊戌维新运动被严重扭曲,因其改良本质被打入反革命阵营。改革开放以后,历史教科书逐渐摆脱偏见对戊戌维新运动的书写趋于客观。80年代以后,史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推动历史教科书中戊戌维新运动的书写更加科学客观,教科书中戊戌维新运动的救亡图存的爱国性得到凸显。新课改以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戊戌维新运动的书写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基于以上变化,结合历史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对影响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编写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结合百年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戊戌维新运动编写的经验提出些许建议,希望可以为未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戊戌维新运动的相关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王芳芳[5](2020)在《核心素养下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历史图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历史学界重视。2016年,教育部明确指出构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内涵,引起了历史学专家和一线历史教师广泛重视。历史图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上探讨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正文部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在明确历史图片的概念、分类。第二章对部编版历史教材进行了分析,共有三部分:第一,对部编版历史教材中图片的数量和构成做了探讨。第二,对部编版历史教材的特点和教材中图片的特点做了分析。第三,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探讨了历史教科书与插图的关系。第三章重在理清历史图片对历史核心素养的作用,主要探讨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历史图片对历史核心素养的作用、历史图片的其他作用四部分内容。第四章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主要包括历史图片应用案例、选取原则,注意问题三方面内容。

张晨[6](2020)在《上海市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过程则是构成历史的重要因素。从宏观层面来说,学习与掌握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历史内涵,对提高公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传承人类文明共同遗产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历史人物就是历史事件的主体和关键所在,离开了人,历史不复存在。人类创造了自身的历史,而人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在具体的中学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围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等组织与实施教学,其中历史人物教学与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以“上海市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为研究对象,拟采取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对上海市历史人物教学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研究。本文共五个章节,主要从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讨论。第一部分内容,重要阐释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人物的编纂特征及其教学意义。第二部分内容,聚焦于上海市历史人物教学的问卷调查及现状分析。第三部分内容,集中于上海市高中历史人物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四部分内容,侧重对未来我国中学历史人物教学进行学理探究,从课前和课堂两环节出发,针对教师将人物教学放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结合课堂如何设计,做出比较明确的理论阐述。第五部分,围绕历史人物进行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路与实践策略,以期对上海市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周毓君[7](2020)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人物编写变化研究 ——以“人教社”三个版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历史是人类活动和人类思想的产物,人在历史当中起着毋庸置疑的主导作用。历史教科书是学生了解历史最直接的手段,历史人物编写是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重要一环。人物编写不但影响教师教学,亦于无形之中左右学生的思考模式和价值判断,故研究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编写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鲜有自纵向角度探讨多套历史教科书中人物编写变化的研究,针对人物描述和评价的分析也尚未受到较大重视。为了避免陷入“管中窥豹”而“只见一斑”的窘境,本研究从纵向角度梳理了“1992年人教版”、“2001年人教版”和“2016年统编版”三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古代史人物编写的情况,从人物选取、类型、编排位置、描述和评价当中探寻其变化,进而讨论变化背后的原因,并对教科书人物编写提出建议。本文主体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从义务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角度介绍所选取的三版历史教科书的总体编写概况。第二章,从人物选取、人物类型、人物编排位置以及人物描述和评价四个方面对三版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古代史人物进行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研究教科书中人物编写的情况以及变化之处。历史人物的编写发生了从“囊括”转向“精选”,从“应试”转向“素质”,从“陈旧”转向“创新”,从“灌输”转向“启发”等变化。在研究过程当中也发现人物编写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第三章,由果推因,针对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人物编写变化的结论,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历史人物编写作为教科书编写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受到时代背景和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性质、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四个方面变化的影响。第四章,综合上述研究,依据当前教科书在历史人物编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值得突破的地方,从增加女性人物的编写、注重人物类型的编排、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和重视引入史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提出完善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编写的建议。

蒋怡雯[8](2020)在《统编版与龄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比较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育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界对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也随之升温。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据,插图则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历史画面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为了更好地选择和编绘历史教科书插图,吸收不同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经验,我们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教科书的插图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笔者在本文中尝试将内地统编版《中国历史》和香港龄记版《探索中国史》中的插图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整体和个案的分析比较,通过对教科书中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事件插图的选择情况、内涵及作用的详细分析,归纳两个版本教科书在选择和使用这些插图时的特点,进而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深化对历史教科书插图的认识,引起中学教师对插图的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后得出编制中学历史教科书插图的相关启示并进行反思。希望本文能拓宽一些历史教科书研究的视野和空间,为教科书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鉴于目前内地统编版和香港龄记版历史教科书插图的比较研究较少,故本文也有一定的创新之处。

豆敏[9](2020)在《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参变化研究》文中提出民国是近代中国社会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社会各个层面都迎来了新的变化,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完善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在继承清末原有历史教参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变化,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和原因。在数量上,1912年到1949年间,中学历史教参的数量大致保持着稳步攀升态势,在30到40年代之间达到增加的顶峰,随之发展出了一批“应试型”历史教参,大大丰富了教参种类和数量。同时,各阶段历史教参内容结构也发生着诸多变化,在依据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从民初到后期,插图、表格等课文辅助系统在历史教参中从无到有,文献参考等备注系统也在变化中渐走向规范化,应试型教参紧紧把握当时考试复习的需要,在变化中走向体系化。到了30年代后期,完成了质的提升。历史教参的变化与当时社会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变动频繁的教育制度和较为宽松的教参书审定制度为历史教参变化提供了大环境上的可能性,而学校实际教学和考试制度又为历史教参顺时发展提供了必要性,教育思想和历史教学观念的更新也成为历史教参不断变化更新的推动力。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参的变化,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对于历史教参书编写使用的深刻影响,变化中的历史教参书又在学校的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观察民国中学历史教学面貌的一个切入点,进而对今天的中学历史教参编写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姜桐[10](2019)在《高中历史教科书政治制度专题比较研究 ——以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为例》文中提出历史教科书是学生了解过去世界的一扇窗,它以精练的语言和多样的插图为学生展现了历史人物、事件、制度等知识,潜移默化地形塑了学生对祖国和对世界的价值观,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比较研究历史教科书首先要明确编写理念,在凸显历史教育价值、落实课标要求和以学生为本这三个方面的指导下进行。政治制度专题的编排要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树立学生对本国政治制度的认同与自信,以正面历史人物形象塑造学生人格;在承认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下,使历史教科书形式多样化,用多种途径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历史教科书的体例除了正文之外还包括标题、导言、史料选用和习题。在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标题应遵循的原则有蕴含性、承启性、引申性;导言应遵循的原则是语言的凝练性、内容的概括性、引领性和情境性。史料选用包括补充文和图片资料,补充文的史料选用要遵循正反论证原则和二重证据法的原则,图片资料的选用要遵循选材的广泛性、图片的高还原性、与主题的契合性等原则,并辅之以文字说明。习题应增加史学方法的提示,注重封闭性习题和开放性习题的结合使用。在明确了历史教科书所有部分的评判标准后进行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通过比较分析各个版本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优点,才能探索出更好的编写方式。正文部分在知识选取方面应遵循典型性、前沿性、时代性和衔接性四个标准;其语言表述应从是否准确精练、是否具备系统性、能否顺应学生认知水平和讲求文采四个维度来分析。对政治制度专题思想内涵的探索体现为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引领,探明教科书是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当然,评价与分析历史教科书的目的是要立足于当前历史教科书的情况,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找准不足之处进行优化。从教育学原理上讲,教科书的作用无非是完成学生的社会化,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所以历史教科书的优化也应从这两方面切入。

二、关于中学历史课本中插图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学历史课本中插图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重要性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理念的指导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
    (五)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
        1.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含义
        2.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分类
        3.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功能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三)教科书插图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1.“基于历史事实的理解与阐释”与教科书插图的关系
        2.“史学研究技巧和能力的掌握与使用”与教科书插图的关系
        3.“国民素养的培育与升华”与教科书插图的关系
二、统编历史教科书插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机制
    (一)统编历史教科书插图的运用和存在的问题
        1.关于运用统编历史教科书插图的调查研究
        2.高中历史课教学中插图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运用教科书插图达成核心素养的原则
        1.选用插图的典型性
        2.前后插图的联系性
        3.文本插图的适配性
        4.师生活动的互动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历史教科书插图运用的教学实践
    (一)利用插图培养唯物史观
    (二)利用插图落实时空观念
    (三)利用插图训练史料实证
    (四)利用插图形成历史解释
    (五)利用插图感悟家国情怀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历史教科书插图运用的教学片段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插图统计
附录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学生版)
致谢

(2)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 ——以统编版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基于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的要求
        (三)基于初中生认知特点的要求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及意义
        (二)实践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一、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含义及特点
    二、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分类
        (一)历史人物类
        (二)历史文物遗迹类
        (三)历史地图类
        (四)历史图表类
        (五)漫画类
        (六)历史场景类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功能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激发学史兴趣,挖掘隐性知识
    三、帮助理解,深化记忆
    四、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现状
    一、“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二、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应用于教学实践时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重视程度不够
        (二)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教科书的权威性,缺乏对教科书插图质疑精神
        (三)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学生缺乏系统指导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策略及注意事项
    一、不同类型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策略
        (一)历史人物类
        (二)历史文物遗迹类
        (三)历史地图类
        (四)历史图表类
        (五)漫画
        (六)历史场景类
    二、对教科书插图的运用与改进建议
        (一)对教师的教学建议
        (二)对学生的学习建议
        (三)对教科书的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
一、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前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概说
    (一)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二)解放战争前期华北地区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二、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一)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二)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修订与出版
三、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内容、特点
    (一)《新编高级小学历史课本》的体例、内容
    (二)《初级中学中国近代史》的体例、内容
    (三)《高级中学中国历史》的体例、内容
    (四)中学与小学历史教科书的联系与区别
    (五)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四、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思考
    (一)唯物史观传播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动员相统一
    (三)促进新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恢复与发展
    (四)对当代中国教科书编写的影响
    (五)对新时代“四史”学习教育的启示
    (六)探索中的遗憾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民国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一)1912-1922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二)1922-1949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1.1922-1927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2.1927-1949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一)1949-1978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二)1978年以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1.新课改以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2.新课改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
三、民国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戊戌维新运动书写变化的整体解读
    (一)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戊戌维新运动书写变化的原因
        1.政治意识形态变动的影响
        2.史学史观变化的影响
        3.教育思想变化的影响
        4.史学研究进展的影响
        5.编写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戊戌维新运动书写变化的启示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2.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
        3.注重史学素养的培养
        4.重视文字语言的感染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核心素养下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历史图片的概念界定
二、部编版教材插图分析
    (一)部编版教材插图的构成
    (二)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和插图的特点
三、历史图片对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历史图片对核心素养的作用
    (三)历史图片的其他作用
四、核心素养下历史图片的应用策略
    (一)使用历史图片应遵循的原则
    (二)历史图片的应用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上海市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人物的比较研究及其教学意义
    第一节 历史人物的概念界定
        一、关于“历史”的定义
        二、关于“人物”的定义
        三、关于“历史人物”的界定
    第二节 教材中历史人物编排的比较研究
        一、历史人物编排分布的比较研究
        二、历史人物类别特点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塑造高中生的健全人格
        二、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 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问卷调查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关于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问卷调查
        一、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
        二、关于教材相关内容的调查
        三、关于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
    第二节 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中历史人物教学取得一定成果
        二、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仍然存在问题
第三章 高中历史人物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教师业务水平与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一、学科知识储备有待加强
        二、历史教育目的有待明确
    第二节 影视作品与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误导
        一、影视作品的误导
        二、网络游戏的误导
    第三节 社会与学校的大环境形成一定阻碍
        一、社会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教学安排的限制
    第四节 教材编纂仍有完善空间
        一、历史人物知识体系可进一步完善
        二、历史人物内容编排可进一步丰富
第四章 完善历史人物教学的实践策略
    第一节 课前准备
        一、精选历史人物
        二、丰富人物形象
        三、实现“以人带事”
    第二节 课堂教学
        一、注重情感投入
        二、丰富教学形式
第五章 围绕历史人物的教学设计——以《洋务运动》为例
    第一节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二节 教学反思与效果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人物编写变化研究 ——以“人教社”三个版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人教社”三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概况
    第一节 “1992 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概况
    第二节 “2001 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概况
    第三节 “2016 年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概况
第二章 “人教社”三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人物编写分析
    第一节 人物选取
        一、人物数量:呈递减趋势
        二、相同人物:重点人物突出
        三、不同人物:“小众人物”大量删除
    第二节 人物类型
        一、按朝代划分:唐朝、明朝和东汉占比最大
        二、按社会生活领域划分:经济类人物比重呈递减趋势
        三、按性别分类: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调
        四、按民族分类:少数民族人物选取比较固定
    第三节 人物位置编排
        一、正文:人物比例增多
        二、注释:人物注释逐步简化
        三、图片:人物图片愈加精美
        四、习题:人物习题的启发性和开放性增强
        五、拓展内容:人物和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节 人物描述与评价
        一、数据统计分析:人物描述减少,人物评价增多
        二、有描述和评价的人物分析:人物描述精简,评价注重全面性
        三、无描述和评价的人物分析:重要人物的描述欠缺,评价被忽视
第三章 “人教社”三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编写变化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时代背景和教育理念变化的需要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三节 义务教育课程性质的要求
    第四节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变化的要求
第四章 完善初中历史教科书人物编写的建议
    第一节 增加女性人物的编写
    第二节 注重不同人物类型的编排
    第三节 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
    第四节 重视引入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统编版与龄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比较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 创新之处
    五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两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简介及插图整体比较
    一 两版历史教科书编写指导思想
    二 两版历史教科书内容框架
    三 两版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部分插图整体比较
第二章 两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部分插图个案比较
    一 “丝绸之路”部分的插图比较
    二 早期人类“北京人”部分的插图比较
    三 “淝水之战及北魏孝文帝改革”部分的插图比较
第三章 对中学历史教科书插图编制的启示与反思
    一 对于历史教科书插图编制的启示
    二 对于龄记版教科书插图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参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概念辨析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民国时期历史教参变化概述
    第一节 民国历史教参种类与内容
        一、民国历史教参的种类
        二、民国历史教参的内容
    第二节 不同阶段的历史教参
        一、民国初年的中学历史教参(1912—1928)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历史教参(1928—1949)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参的量变与质变
        一、数量上的变化
        二、质量上的变化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参变化个案研究
    第一节 不同时段同类型教参对比
        一、《本国史参考书》注重解释历史概念
        二、《初中本国史指导书》注重教学内容完整
    第二节 不同类型教参日益丰富
        一、《本国史》历史学名家参与编写
        二、应试类历史教参特点突出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参变化的原因
    第一节 频繁变动的教育制度
        一、时代背景下的中学课程标准
        二、较为宽松的教材审定制度
    第二节 与时俱进的历史教育思想
        一、历史教学法的更替
        二、史学观念的变化
    第三节 学校教学实际中的需求
        一、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二、应对考试升学压力的需求
第四章 对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参变化的评价
    第一节 民国中学历史教参变化中的利与弊
        一、历史教参变动中的进步性
        二、历史教参变化中的局限性
    第二节 对现今中学历史教参编写使用的影响
        一、基于教学需要,丰富教参内容
        二、基于时代发展,更新编写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中历史教科书政治制度专题比较研究 ——以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思想与理念研究现状
        1.2.2 历史教材的比较研究方法
        1.2.3 高中历史教科书研究内容
        1.2.4 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部分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2 政治制度专题编写理念
    2.1 凸显历史教育价值
    2.2 落实课标基本理念
    2.3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3 从秦到清政治制度专题编写体例比较分析
    3.1 标题的对比分析
        3.1.1 标题编写的原则与依据
        3.1.2 标题的分析
    3.2 导言的对比分析
        3.2.1 导言编写的原则
        3.2.2 四个版本历史课本导言的比较分析
    3.3 史料选用比较分析
        3.3.1 补充文对比分析
        3.3.2 图片资料的对比分析
    3.4 习题的比较分析
4 从秦到清政治制度专题正文部分比较分析
    4.1 知识选取与分析
        4.1.1 历史知识的选取原则
        4.1.2 知识点的比较分析
    4.2 历史知识语言表述比较分析
        4.2.1 历史知识的语言表述原则
        4.2.2 对历史教科书语言表述的分析
    4.3 思想内涵比较分析
        4.3.1 历史教科书中蕴含的政治思想
        4.3.2 政治制度书写中的价值引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关于中学历史课本中插图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 陈思.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 ——以统编版教科书为例[D]. 王美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华北人民政府版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 张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民国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D]. 张欣.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核心素养下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D]. 王芳芳. 延安大学, 2020(12)
  • [6]上海市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 张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人物编写变化研究 ——以“人教社”三个版本为例[D]. 周毓君.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8]统编版与龄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比较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D]. 蒋怡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参变化研究[D]. 豆敏. 苏州大学, 2020(03)
  • [10]高中历史教科书政治制度专题比较研究 ——以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为例[D]. 姜桐.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标签:;  ;  ;  ;  

关于中学历史课本插图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