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互通GPRS商用5月

短信互通GPRS商用5月

一、短信互通 GPRS商用 5月(论文文献综述)

肖曼[1](2021)在《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短彩信业务受到互联网即时通信应用的强烈冲击,业务量和收入大幅度下滑,而随着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5G消息应用应运而生,打破传统短彩信单一的服务形式,为用户和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体验,与目前5G的行业应用相辅相成,有望为运营商转型抗衡互联网产业带了新的契机。2020年4月8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首次联合召开在线新闻发布会,并共同发布了《5G消息白皮书》,宣布5G消息业务开启新篇章。本文以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建设为研究对象,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针对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的概况和发展现状,然后利用PEST模型对项目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项目进行了行业结构分析、并SWOT模型对项目进行了战略分析,得出项目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瓶颈和弊端,进一步根据分析结论对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未来发展策略提出了三方面建议:系统架构方面,从终端规模、运营商联合、业务体验、安全、优质应用角度进行策略研究;功能优化方面,从设备、终端和网路等维度给出意见;5G消息产业联盟策略最为关键,建议紧密围绕中国5G消息产业的战略需求,以政府主管部门、百家联盟成员为依托,通过5G消息联盟的五大平台,形成5G消息行业利益共同体。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自身的发展、对推动三大运营商的成功转型、对提升中国通信行业5G消息(RCS)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何朝阳[2](2020)在《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监测是预警的基础,预警是监测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滑坡监测预警的方法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地理与地质结合不够紧密,监测预警模型很难充分考虑滑坡变形过程和成灾机理,难以取得较高的预警精度,研发的监测预警系统也难以满足数以万计隐患点实时监测预警的实战需求。已有的研究成果还难以有效地解决地质灾害“什么时间可能发生”、“力争实现提前3个小时预警”的任务。如何提高滑坡监测预警能力,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滑坡监测预警精度?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监测预警中,构建一套可业务化大规模应用的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基于此,本论文系统总结作者近10年来在监测预警方面的实践成果,采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滑坡监测预警云平台,整合与管理滑坡地质灾害演化全过程的各类资料,研发并行高效的多源异构监测数据汇聚平台,集成多源异构实时监测数据,形成天-空-地多元立体监测数据中心;综合分析2.1万余台(套)监测设备、超过1.26亿条监测数据的实测曲线,总结划分监测曲线类型,构建监测设备可靠度评价体系,研究滑坡过程预警模型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混合架构(B/S架构、C/S架构、移动App)的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地质与地理、空间与属性相结合的滑坡演化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手段对滑坡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的“过程预警”,有效地提高了滑坡预警精度。本文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构建滑坡“过程预警”模型及其自动求解算法:结合变形速率、速率增量、改进切线角三个参数,构建基于滑坡变形演化过程的“过程预警”模型,从滑坡变形监测数据入手,划分监测曲线类型,研究滑坡变形演化阶段的自动识别理论及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滑坡全过程动态跟踪预警;(2)构建监测设备可靠度建立评价体系和多设备联动预警机制:通过动态对监测设备可靠度进行评价,结合联动预警机制,评价预警结论可信度,以提升监测预警的成功率,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实现自动、实时的“过程预警”,为预警模型的业务化、自动化运行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3)提出监测数据自动处理方法:研究实测监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为计算机自动处理监测数据提供相关的算法。通过设置监测数据过滤器和采用拉依达准则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初步过滤与粗差处理,再结合数据特征,分别采用移动平均法与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识别数据表现出来的变形趋势。基于监测数据曲线特征自动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为后续预警模型计算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提高预警精度;(4)构建实时高效的监测数据集成与共享统一管理平台:结合物联网、消息队列、负载均衡等技术,研究监测数据编码体系,提出一套基于MQTT协议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与集成方案,实现多源异构监测数据终端集成和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及汇集融合一体化管理,为监测预警提供实时数据保障;(5)构建基于策略的滑坡实时过程预警技术:从模型的计算、预警的发布与解除等方面,将滑坡预警的理论模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研发预警等级求解器,构建基于策略的预警模型通用计算框架,并从预警信息发布技术及发布策略方面进行总结,实现对滑坡的实时过程预警;(6)构建滑坡变形演化全过程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基于“天-空-地”滑坡多元立体观测技术,采用WebGL技术跨平台的三维数字地球,提供直观、真实的三维实景漫游平台,实现海量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视频的集成管理与共享,也为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一个功能强大、数据丰富的三维展示平台,构建基于滑坡演化全过程的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和滑坡综合信息模型,为滑坡的专家预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7)研发混合架构体系的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综合集成上述研究成果,研究混合架构体系(B/S、C/S、移动端),基于微服务研发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各个架构系统密切配合,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充分发挥各架构的优势,构建数据综合展示统一平台,为过程预警模型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滑坡监测预警的业务化运行,为滑坡的防治、应急、抢险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预警信息服务。

张征峰[3](2019)在《面向物联网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文中认为多年来,我国电气火灾发生数量居高不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政府为此高度重视电气火灾治理工作,鼓励使用技术手段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电气火灾隐患,在电气防火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行主流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部署和使用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日益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对国内外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现状的调研,本文在总结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泛了解了相关改进方案和发展趋势后,根据需求,讨论了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及选型,最终给出了实际可行的面向物联网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提高系统的网络化水平、减低部署难度和使用成本等问题。基于设计方案,本文实现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多传感器组合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和监控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探测器使用了A9G GPRS模组,采用SDK开发方式,直接对模组进行编程,在实现探测器的必须具备基本功能和增加探测器远程无线通信能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省了硬件成本;本探测器支持MQTT、Co AP、HTTP三种物联网通讯协议,提供给用户灵活的选择;正常状态下,探测器将检测到的漏电流、温度等信息按照用户设定时间定时上报给监控平台,当探测器检测到有发生火灾风险而报警时,会立即完成一次数据上报。监控平台基于Spring Boot框架开发,使用Spring Cloud工具集构建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分布式系统,完成与探测器通信、数据持久化、管理等功能,并通过浏览器和Android App两种客户端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监控平台还提供了报警通知服务,当监控平台收到探测器报警信息后,除了在两种客户端上进行相应提示外,还会通过短信和邮件的方式及时通知用户。最后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了相关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对探测器完成了自检测试、检测精度及报警功能测试、通信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基本功能满足消防规范要求,与监控平台通信稳定。探测器对漏电流的采样达到了较高精度,相对误差百分比不大于1.6%;当检测到漏电流或者温度信息超出设定阀值时,探测器能够在2s内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立即上报监控平台。监控平台的功能测试未发现异常;在550并发时,由三个单核节点的firemonitor-device服务实例提供的获取探测器最新上报数据接口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以及较快的响应时间,其吞吐量为600TPS,90%的事务处理时间低于500ms。在大规模实际应用可以以此为参照,增减集群节点。

王佳[4](2018)在《面向TD-LTE的核心网升级方案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中国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用户对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需求显着提高,现有网络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运营商渴望部署具有更高接入带宽和更快速度的下一代宽带网络。在这个需求的驱动下,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了分组核心网的演进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EPC网络。EPC的架构更加符合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开发需求,在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满足用户迅速增长的业务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力。运营商已有大量投资在现有2G/3G网络中,在网络演进的过程中,在不能摒弃现网投资的基础上发展网络融合,同时也要考虑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现有网络的影响;如何使现有的2G/3G分组域网络平滑演进到EPC(SAE)网络;如何实现现有的网络与LTE网络的互通已成为整个通信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升级的基本思想。以运营商构建的现有网络向LTE网络平滑演进的方案为实例,详细描述了构建核心网融合方式搭建EPC核心网的策略,并详细说明了核心网中网元的部署、融合策略,现有核心网元的升级改造和平滑演进方案的介绍和比选。最后,升级改造后的网络方案验证的结果表明,核心网网络融合的升级方案对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提出了比较细致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对项目实施可以进行很好的指导,满足网络平滑演进的需求。

朱蓓[5](2018)在《TD-LTE核心网中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话音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通过宽带提供先进的语音服务及多元化的沟通方式(QQ、微信、微博等),使得传统语音业务不断遭受冲击。LTE网络可以解决用户的无线数据业务需求,但无法同时提供语音业务,这也成为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3GPP LTE语音解决方案VoLTE(Voice over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上的语音),综合考虑实际B2G网络的平滑演进,通过对现有核心网新建或升级改造相关网元实现VoLTE方案。对比现有2/3G网络,VoLTE呼叫时延从5-8s降低到了1-3s;LTE的频谱效率可达到R99的3倍以上。VoLTE技术既能解决现网存在的语音业务种类单一、LTE频谱资源紧张等问题,又符合网络宽带化和IP化的演进路线,是TD-LTE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语音最终解决方案。

中信建投证券,联合证券,资本市场[6](2016)在《物联网的投资机会》文中认为市场看好物联网的板块为:一是车联智能家居,核心标的为振芯科技、盛路通信、国脉科技和大唐电信;二是CDN及流量经昔,核心标的为荣信股份和网宿科技;三是石计算,核心标的为光环新网、高升控股、鹏博士和华星创业;四是信息安全及国产化,核心标的为长城电脑和中兴通讯;五是军工通信及专业通信,核心标的为海格通信、中海达、海能达和佳讯飞鸿。

李晓君[7](2011)在《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移动通信和无线互联等技术日益成熟,这为消除信息孤岛和满足民众随时随地“连接”政府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使得传统的政府办事大厅和政府网站为主的被动政务服务模式发生了改变。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致力于移动政务的建设,从信息发布到从公共信息咨询等方面已开始逐步走向深入,移动政务已经开始成为政府多渠道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把移动政务放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以基于公众服务的视角来研究移动政务,重新思考政府在移动技术下面临的服务问题。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1)对移动政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移动政务的发展脉络和发展阶段,阐述了移动政务实现的技术及终端环境,研究了移动政务的互动模式和处理事务流程,并对移动政务与其他政务方式进行了比较。(2)对移动政务下的公共服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对移动政务的服务进行分解开始,论述了移动政务服务的分级,着重论述了空间数据流式的传输方式及移动政务的信息传递及认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户对移动政务信息服务的兴趣度模型,以便改善移动政务信息服务效能以及政府提供新的移动政务信息服务内容。(3)对移动政务环境下的应急管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构建了移动政务环境下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了移动政务危机管理的流程,论述了应急管理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面向公众服务呼叫中心的技术框架。以北京东三环路京广桥事件为例,研究了手机短信在危机管理中的优势和应用,对手机短信参与危机管理的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4)根据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现实需求,明确了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步骤,研究了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模型方法,论述了加强政府内部信息互通以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共享、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实施跨部门移动政务流程优化、健全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绩效评估机制及注重领导支持下的全员参与及文化作用等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策略问题。(5)建立了移动政务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并研究了移动政务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移动政务发展有攸关作用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了论述,以确保未来移动政务服务绩效的达成。此外,以北京市“城管通”系统为实际案例,介绍了城管通系统的技术方案,并分析了系统的实现功能、实施效果,系统对城市应急管理和政务流程优化的影响,以及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绩效评价问题,深化了研究的实践意义。

刘珊[8](2011)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信竞争管制是电信管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第三次重组的完成,中国的电信业紧随世界电信业的发展主潮流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随之转变为全业务竞争。全业务竞争给中国的电信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也为电信竞争管制带来竞争失衡、过度竞争、竞争结构性失调和不正当竞争等方面挑战。因此,应在管制目标、管制内容管制手段、管制保障方面对电信竞争管制进行重构,解决问题时做到采取措施与改善制度供给相结合。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言,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论文相关的定义和理论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手段变化和竞争所经历的产业周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信竞争管制面临的挑战,说明竞争管制重构的必要性,论述了管制重构的内容。第三章首先分析导致竞争失衡的横向和纵向因素并提出管制措施。第四章为全业务运营时代过度竞争的因素分析及其管制措施。第五章为全业务运营时代竞争结构性失调的因素分析及其管制措施。第六章为全业务运营时代不正当竞争的因素分析及其管制措施。第七章阐述了管制制度制度供给内容和分类,论述了有效竞争管制制度供给遵守的原则,分析现有管制制度的不足和应实现的变革。第八章为本文的总结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可以分为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三个方面。(1)在内容创新方面,本文论述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市场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周期性波动;从四个类型、三个层面论述了电信竞争管制面临的挑战,阐述了重构的管制目标、管制内容、管制方式和管制制度保障,分析了各种挑战的因素,论证了管制措施。(2)在方法创新方面,一是在传统模型加入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如将时间与长尾模型相结合,论述了企业全业务转型、标准主导国盈利模式等内容;将时间因素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结合对电信标准竞争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策略总结。二是本文将进化博弈的群体行为方法用于传统问题解决,如用“共同知识”方法建立稳定机制应对新企业进入问题,避免多次“重复博弈”达到竞争均衡状态;利用“集体声誉”和“承诺威胁”的方法确立有效游戏规则,维护有序竞争,避免对违规者不断单独实施惩罚。(3)在理论创新方面,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和产业管制理论角度,论述了三维电信市场结构下的全业务竞争拥有多极点发展和多层面跨越的特性。由此说明电信竞争管制应首先对不同层面和状态进行规范和分类,分清具体问题所属的状态和层面后,将实施管制措施与改善制度供给相结合。由于学识和能力有限,本文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吴元梓[9](2010)在《Linux下基于ARM的GPRS通信研究》文中提出论文设计了一套uClinux下基于ARM处理器的GPRS通信系统。使用基于广州致远ZLGMagic2200的开发评估板、型号为明基的M32的GPRS模块,采用LPC2210处理器为硬件平台,在该处理器上移植Linux操作系统,利用图形开发环境MiniGui实现系统的界面设计,利用操作系统的资源编写程序实现GPRS的短信收发与电话拨接等功能。嵌入式Linux是将普通Linux操作系统进行裁剪、修改,使之能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一种操作系统。ARM平台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主流的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因此也是Linux内核移植的一个重点。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Linux技术相结合,基于特定的硬件平台,将嵌入式uClinux操作系统成功移植到了ARM7TDMI核的ARM微处理器上,建立起了系统的软件平台。作为嵌入式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本文修改并设计了引导程序Bootloader、必要的设备驱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由于嵌入式系统本身硬件条件的限制,常用PC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不适合在其上运行。本文选定了MiniGUI作为研究对象,在对MiniGUI体系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MiniGUI在开发板上的移植。

章柏[10](2010)在《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前通信产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而通信业务市场却日趋饱和,欠费风险居高不下,通信运营商只有尽可能减少预付费和后付费用户离网的可能性,增加所有用户类型的ARPU值,同时减少欠费的风险,才能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对中国联通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只有通过快速的开通新业务,并尽可能减少投资的支出,减少运营成本及欠费风险,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中国联通为了积极地应对竞争,提出了“四个统一”的业务支撑系统战略,并全面加快了支撑系统的建设,在2009年启动了全国7个业界领先的在线计费系统试点工程的建设。作者作为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联合项目组成员之一,参加了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积累了一定的工程设计及实施经验。本文将简要介绍在线计费系统的技术架构及其与外围系统之间的关系,介绍作者参与设计的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建设方案,此方案在经过各方面论证可行的基础上,已付诸实施,圆满完成了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下达的在线计费系统的建设目标。

二、短信互通 GPRS商用 5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信互通 GPRS商用 5月(论文提纲范文)

(1)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5G消息相关概念
        2.1.1 RCS
        2.1.2 Maap
        2.1.3 5G消息
    2.2 项目管理
        2.2.1 项目管理分类
        2.2.2 项目管理形式
        2.2.3 项目管理内容
    2.3 发展策略研究
        2.3.1 发展策略研究
        2.3.2 研究模型
第三章 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概况及发展现状
    3.1 5G消息项目背景
        3.1.1 中国移动5G消息项目
        3.1.2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5G消息项目
    3.2 5G消息项目进展
        3.2.1 中国移动交付进展
        3.2.2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交付进展
    3.3 中兴通讯项目管理现状
        3.3.1 项目团队组织架构
        3.3.2 项目团队职责描述
        3.3.3 项目团队成员考核
        3.3.4 项目人力资源调度
        3.3.5 项目沟通管理
        3.3.6 项目风险管理
        3.3.7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3.4 本章小结
        3.4.1 现状总结
        3.4.2 问题与痛点
第四章 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分析
    4.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1.4 社会环境分析
    4.2 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结构分析
        4.2.1 项目供应能力分析
        4.2.2 运营商投资能力分析
        4.2.3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4.2.4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方分析
        4.2.5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4.3 SWOT战略分析
        4.3.1 内部优势
        4.3.2 内部劣势
        4.3.3 市场机会
        4.3.4 市场威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策略与建议
    5.1 系统架构建议
        5.1.1 推动提升终端规模
        5.1.2 推动三大运营商共同商用
        5.1.3 完善消息回落
        5.1.4 打造优质Chatbot
    5.2 设备功能优化建议
        5.2.1 打造安全5G消息
        5.2.2 终端优先使用TLS1.3加密
        5.2.3 热点文件Cache功能
        5.2.4 支持消息回落彩信功能
        5.2.5 MaaP匿名业务和支付接口
    5.3 5G消息产业联盟建议
        5.3.1 宗旨与目标
        5.3.2 产业联盟的运作模式
        5.3.3 总体思路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监测预警模型研究
        1.2.2 滑坡位移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1.2.3 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2.4 滑坡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1.2.5 混合架构在监测预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1.3 主要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滑坡监测预警方法研究
        1.4.2 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4.3 基于WebGL技术的三维数字地球的研究
        1.4.4 混合架构体系的滑坡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1.5 研究路线
    1.6 本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1.7 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变形演化过程的滑坡预警技术
    2.1 概述
    2.2 滑坡变形演化过程的一般特征
    2.3 基于变形过程的滑坡预警模型
    2.4 滑坡变形演化阶段自动识别
        2.4.1 改进切线角自动求解方法
        2.4.1.1 改进切线角模型
        2.4.1.2 离散小波变换提取曲线特征
        2.4.2 常见监测曲线类型与识别
        2.4.2.1 平稳型(T11)
        2.4.2.2 稳定型(T21)
        2.4.2.3 震荡型(T22)
        2.4.2.4 递增型(T31)
        2.4.2.5 指数型(T32)
        2.4.2.6 突变型(T33)
    2.5 多设备联动预警机制
        2.5.1 监测设备分组
        2.5.2 监测设备可靠度动态评价体系TRIP
        2.5.3 预警结论可信度
        2.5.4 联动预警案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滑坡监测数据自动处理方法
    3.1 异常数据自动处理
        3.1.1 监测数据过滤器
        3.1.2 异常数据处理方法
        3.1.2.1 粗差数据的处理
        3.1.2.2 雨量监测数据常见问题
    3.2 监测数据的拟合处理
        3.2.1 移动平均法
        3.2.2 最小二乘法
    3.3 数据处理方法适用范围研究
        3.3.1 数据消噪处理
        3.3.2 仪器误差处理
        3.3.3 滑坡失稳阶段的数据处理
    3.4 监测数据等时间间隔处理
        3.4.1 状态量数据
        3.4.2 累积量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滑坡监测数据实时集成与共享技术
    4.1 高可靠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
        4.1.1 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
        4.1.2 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
        4.1.3 高并发下的高可靠数据分发与共享
    4.2 基于MQTT协议的多源异构监测数据实时集成技术
        4.2.1 两种数据集成技术
        4.2.1.1 基于ETL模式的批处理集成
        4.2.1.2 基于MQTT协议的流处理集成
        4.2.2 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集成体系
        4.2.2.1 数据流模型
        4.2.2.2 负载均衡中的会话保持
    4.3 海量数据存取优化方案
        4.3.1 分词技术
        4.3.2 倒排索引
        4.3.3 海量数据存取优化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策略的滑坡实时过程预警技术
    5.1 基于策略的预警模型计算框架
        5.1.1 预警计算流程
        5.1.2 预警模型管理
        5.1.3 通用模型计算框架研究
        5.1.4 预警等级求解器的设计与实现
        5.1.4.1 求解器计算流程
        5.1.4.2 多线程预警技术
        5.1.5 过程预警成果展示
    5.2 预警的发布与解除
        5.2.1 预警信息自动发布技术
        5.2.2 预警信息发送规则
        5.2.3 预警信息解除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滑坡综合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
    6.1 滑坡空间数据集成体系研究
        6.1.1 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预处理
        6.1.2 空间数据库的选择
        6.1.3 空间数据服务平台
        6.1.4 空间数据集成体系
    6.2 基于WebGL技术的三维数字地球
        6.2.1 WebGL技术
        6.2.2 三维平台的选择
        6.2.3 三维模型高精度集成技术
        6.2.4 三维数字地球应用效果
    6.3 基于国标的视频设备集成体系
        6.3.1 数据传输协议
        6.3.2 视频监控统一管理平台
        6.3.2.1 平台架构设计
        6.3.2.2 视频设备编码规则
        6.3.2.3 统一视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6.4 天-空-地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
        6.4.1 空间数据
        6.4.2 属性数据
        6.4.3 非结构化数据
        6.4.4 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混合架构体系的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7.1 概述
    7.2 需求分析
    7.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7.4 数据结构体系
    7.5 云服务基础平台设计
        7.5.1 SOA与 JWT
        7.5.2 系统架构
    7.6 混合架构体系
        7.6.1 B/S架构网页端
        7.6.1.1 系统演示主界面
        7.6.1.2 天-空-地一体化数据管理
        7.6.1.3 监测数据分析
        7.6.1.4 滑坡过程预警分析
        7.6.2 C/S架构客户端
        7.6.2.1 演示模式
        7.6.2.2 空间数据管理
        7.6.2.3 监测预警信息管理
        7.6.2.4 后台服务监控
        7.6.3 移动端App
        7.6.3.1 概述
        7.6.3.2 功能架构设计
        7.6.3.3 移动端开发相关技术
        7.6.3.4 主要功能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系统应用案例
    8.1 预警案例
    8.2 预警流程时间因素分析
    8.3 黑方台滑坡监测预警
        8.3.1 概述
        8.3.2 党川7号滑坡预警过程
    8.4 兴义龙井村9组岩质滑坡监测预警
        8.4.1 概述
        8.4.2 监测点布置
        8.4.3 系统应用
    8.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A.1 全文公式索引
    A.2 全文图索引
    A.3 全文表索引

(3)面向物联网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相关技术介绍及选型
        2.2.1 物联网概述
        2.2.2 无线通信技术选择
        2.2.3 物联网协议概述
        2.2.4 微服务架构
    2.3 系统总体方案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计与实现
    3.1 探测器硬件结构和相关原理
    3.2 探测器硬件部分
        3.2.1 A9G模组
        3.2.2 漏电流采集
        3.2.3 温度采集
        3.2.4 报警输出及声光报警电路
        3.2.5 显示及按键电路
        3.2.6 电源电路
        3.2.7 PCB设计
    3.3 探测器软件程序部分
        3.3.1 探测器程序开发环境
        3.3.2 初始化自检
        3.3.3 探测器核心任务
        3.3.4 通信存储任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环境
    4.2 监控平台总体框架
    4.3 服务端工程搭建
    4.4 微服务架构组件
        4.4.1 服务发现
        4.4.2 负载均衡
        4.4.3 服务容错保护
        4.4.4 API网关
    4.5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4.5.1 MySQL
        4.5.2 Redis
    4.6 微服务应用模块
        4.6.1 MQTT服务
        4.6.2 CoAP服务
        4.6.3 信息通知服务
        4.6.4 用户服务
        4.6.5 设备服务
    4.7 客户端
        4.7.1 浏览器客户端
        4.7.2 Android移动端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与分析
    5.1 探测器测试
        5.1.1 自检测试
        5.1.2 检测精度及报警功能测试
        5.1.3 通信功能测试
    5.2 监控平台测试
        5.2.1 部署
        5.2.2 平台功能测试
        5.2.3 服务端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面向TD-LTE的核心网升级方案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 研究思路
    1.4 课题结构
第二章 研究与应用现状
    2.1 引言
    2.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2.3 移动核心网标准化进程
    2.4 TD-LTE核心网络架构
    2.5 基于TD-LTE的核心网应用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现状与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J省移动核心网现状
        3.2.1 核心网分组域现状
        3.2.2 核心网电路域现状
        3.2.3 7号信令网现状
        3.2.4 IMS核心网现状
    3.3 现网移动核心网络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
        3.3.1 移动核心网存在问题
        3.3.2 移动核心网未来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升级方案的研究
    4.1 引言
    4.2 4G核心网升级的基本思路
        4.2.1 网元融合策略
        4.2.2 网元部署方式
    4.3 网络组织方案与方案选择
        4.3.1 网内互通方式
        4.3.2 与其他网络间的互通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省移动核心网演进方案设计
    5.1 引言
    5.2 J省移动4G核心网设计目标与演进方案设计
        5.2.1 J省移动4G核心网升级基本思路
        5.2.2 核心网设置原则
        5.2.3 业务预测及目标方案
        5.2.4 网元融合建设方案
        5.2.5 网络组织及路由原则
        5.2.6 核心网路由原则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方案的验证与评估
    6.1 引言
    6.2 方案的验证
    6.3 验证结果
        6.3.1 测试结果
        6.3.2 方案现网验证
        6.3.3 方案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5)TD-LTE核心网中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话音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1.4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研究与应用现状
    2.1 引言
    2.2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2.3 3GPP核心网标准化演进路线
    2.4 全球LTE部署现状
    2.5 基于IP的话音通信(Vo 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现状与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核心网网络现状
        3.2.1 CS电路域现状
        3.2.2 7号信令网现状
        3.2.3 EPC分组域现状
        3.2.4 Diameter信令网现状
        3.2.5 固网IMS域现状
    3.3 现网语音CSFB解决方案
        3.3.1 基本原理
        3.3.2 网络架构
        3.3.3 关键流程
    3.4 现网存在问题及需求分析
        3.4.1 CSFB方案缺点
        3.4.2 运营商语音业务收入降低
        3.4.3 LTE网络频谱资源紧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B2G融合网络的IMS话音解决方案
    4.1 引言
    4.2 B2G融合网络语音方案比选
        4.2.1 OTT方案
        4.2.2 LTE双待机方案
        4.2.3 CSFB方案
        4.2.4 基于IMS的Vo LTE方案
        4.2.5 方案对比
    4.3 IMS基本原理
        4.3.1 IMS特点与优势
        4.3.2 IMS网元及协议
    4.4 B2G融合网络的架构
        4.4.1 分层架构
        4.4.2 核心网
        4.4.3 承载网
    4.5 B2G融合网络的话音基本模型及关键技术
        4.5.1 话音基本模型
        4.5.2 语音业务连续性(SRVCC/e SRVCC)
        4.5.3 策略控制(PCC)
    4.6 B2G融合网络的典型信令流程
        4.6.1 注册附着流程
        4.6.2 基本呼叫流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X省B2G融合网络的IMS话音方案设计
    5.1 引言
    5.2 X省B2G融合网络现状及改造思路
        5.2.1 X省B2G融合网络现状
        5.2.2 X省B2G融合网络改造思路
    5.3 X省B2G融合网络改造演进方案
        5.3.1 固网IMS改造方案
        5.3.2 电路域改造方案(SRVCC/e SRVCC)
        5.3.3 PCC改造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方案验证与评估
    6.1 引言
    6.2 测试方式
    6.3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政府与政务
        1.2.2 电子政务与移动政务
    1.3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3.1 电子政务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移动政务发展及研究现状
        1.3.3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2 研究方法
2 移动政务的内容、方式及特点
    2.1 移动政务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2.1.1 新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2.1.2 电子政务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2.1.3 移动政务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2.2 移动政务的互动模式及发展阶段
        2.2.1 移动政务的互动模式分析
        2.2.2 移动政务处理事务的流程
        2.2.3 移动政务的发展阶段分析
    2.3 移动政务的优势及作用分析
        2.3.1 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3.2 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3.3 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4 移动政务发展的基本问题
        2.4.1 移动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问题
        2.4.2 移动政务发展的信息安全问题
        2.4.3 移动政务发展的信息管理问题
        2.4.4 移动政务发展的标准制定问题
    2.5 小结
3 移动政务的技术基础及发展分析
    3.1 移动政务发展的技术基础
        3.1.1 移动政务发展的技术基础
        3.1.2 移动计算环境及移动终端
    3.2 移动政务发展的动力分析
        3.2.1 科技系统的技术发展动力分析
        3.2.2 社会系统的公众需求动力分析
        3.2.3 政治系统的政治发展动力分析
        3.2.4 移动政务发展的其他动力分析
    3.3 移动政务信息的认识及扩散力模型
        3.3.1 移动政务信息的传输与认识模型
        3.3.2 移动政务信息的扩散力模型
    3.4 移动政务信息的用户兴趣度模型
        3.4.1 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
        3.4.2 基于政务信息的兴趣度计算
    3.5 小结
4 移动政务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4.1 危机管理与移动技术的结合
        4.1.1 危机管理的内涵及体系
        4.1.2 危机管理与移动技术的结合
    4.2 移动政务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
        4.2.1 移动政务的危机管理流程
        4.2.2 移动政务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
        4.2.3 移动政务对危机管理的影响
    4.3 移动政务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
        4.3.1 突发事件的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案例
        4.3.2 "城管通"系统下的危机管理案例
    4.4 小结
5 移动政务的流程优化
    5.1 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现实需求
        5.1.1 政务流程变革的理论渊源
        5.1.2 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现实需求
    5.2 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步骤与方法
        5.2.1 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步骤
        5.2.2 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方法对比
    5.3 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策略问题
        5.3.1 政府内部信息的互通与共享问题
        5.3.2 实施跨部门移动政务流程优化问题
        5.3.3 移动政务流程优化的绩效评估问题
        5.3.4 领导支持全员参与及文化作用问题
    5.4 北京市"城管通"系统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
        5.4.1 传统市政管理下的政务流程
        5.4.2 "城管通"系统对传统政务流程的优化
    5.5 小结
6 移动政务系统绩效及发展水平评价
    6.1 移动政务系统的绩效评价
        6.1.1 移动政务系统绩效评价的现实需求
        6.1.2 移动政务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6.1.3 移动政务系统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
    6.2 移动政务的发展水平评价
        6.2.1 移动政务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6.2.2 移动政务发展水平评价的评价方法
    6.3 "城管通"系统的绩效评价问题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有关定义的界定与论述
        1.2.1 电信业的界定与论述
        1.2.2 电信竞争的界定与论述
        1.2.3 全业务运营的界定与论述
    1.3 有关的研究综述
        1.3.1 电信管制的研究综述
        1.3.2 电信竞争的研究综述
        1.3.3 产业融合的研究综述
        1.3.4 并购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数量分析
        1.4.2 博弈论
        1.4.3 福利经济学
        1.4.4 系统论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电信市场的发展变迁与竞争管制重构
    2.1 电信竞争管制的内容及发展历程
        2.1.1 传统电信竞争管制的内容
        2.1.2 电信竞争管制的发展历程
    2.2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市场的发展变迁
        2.2.1 电信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
        2.2.2 电信竞争方式的变化
        2.2.3 电信竞争的周期性波动
    2.3 电信竞争管制面临的挑战与管制重构
        2.3.1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管制面临的挑战
        2.3.2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管制的重构
第三章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失衡与管制
    3.1 电信竞争失衡的定义和内容
    3.2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失衡的因素分析
        3.2.1 导致电信竞争失衡的横向因素
        3.2.2 导致电信竞争失衡的纵向因素
    3.3 对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失衡的管制措施
        3.3.1 对横向因素导致电信竞争失衡的管制措施
        3.3.2 对纵向因素导致电信竞争失衡的管制措施
第四章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过度竞争与管制
    4.1 电信过度竞争的定义和内容
    4.2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过度竞争的因素分析
        4.2.1 基于异质不能辨别的同质竞争
        4.2.2 基于产业融合的过量进入
        4.2.3 基于全业务支撑网络的重复建设
        4.2.4 基于全业务内容的盲目并购
    4.3 对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过度竞争的管制措施
        4.3.1 对基于异质不能辨别的同质竞争管制措施
        4.3.2 对基于产业融合的过量进入管制措施
        4.3.3 对基于全业务支撑网络的重复建设管制措施
        4.3.4 对基于全业务内容的盲目并购的管制措施
第五章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结构性失调与管制
    5.1 电信竞争结构性失调的定义和内容
    5.2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结构性失调的因素分析
        5.2.1 电信标准锁定效应因素
        5.2.2 产业价值链利润分成模式因素
    5.3 对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结构性失调的管制措施
        5.3.1 对电信标准锁定效应因素的管制措施
        5.3.2 对产业价值链利润分成模式因素的管制措施
第六章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不正当竞争与管制
    6.1 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和内容
    6.2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不正当竞争的因素分析
        6.2.1 融合业务管制缺位因素
        6.2.2 产业价值链串谋因素
    6.3 对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不正当竞争的管制措施
        6.3.1 对不正当融合业务的管制措施
        6.3.2 对产业链价值链纵向串谋的管制措施
第七章 电信竞争管制的制度供给改善
    7.1 电信竞争管制的制度供给内容与原则
        7.1.1 电信竞争管制的制度供给内容
        7.1.2 有效电信竞争管制的制度供给原则
    7.2 现行电信竞争管制的制度供给问题
        7.2.1 法制化问题
        7.2.2 企业产权制度问题
        7.2.3 管制机构设置问题
        7.2.4 管制机构内部管理问题
    7.3 现行电信竞争管制的制度供给改善
        7.3.1 加强法制建设
        7.3.2 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7.3.3 实现管制机构独立与融合
        7.3.4 优化管制机构内部管理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工作
    8.2 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Linux下基于ARM的GPRS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材料
    1.5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6 技术路线
    1.7 主要软硬件的选取
    1.8 研究条件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硬件设计
    2.1 主要硬件
        2.1.1 将Linux 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2.1.2 uCLinux 目录结构
        2.1.3 BootLoader 相关的概念
    2.2 uClinux 开发平台的搭建
        2.2.1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2.2.2 对源码uClinux 的修改和编译
        2.2.3 对启动程序Bootloader 的修改
        2.2.4 下载Bootloader、uClinux 内核及相关文件系统
        2.2.5 制作RamDisk
    2.3 应用开发实例
        2.3.1 开发应用程序
        2.3.2 调试应用程序
        2.3.3 添加应用程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设计
    3.1 程序流程的选择
    3.2 GPRS 基本工作原理
    3.3 GPRS 的基本特点
    3.4 通过 M32 传输数据
    3.5 串口通信
        3.5.1 串行通讯传输格式
        3.5.2 电气特性
        3.5.3 串口操作
    3.6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
        3.6.1 MiniGui 简介
        3.6.2 MiniGui 的体系结构
        3.6.3 MiniGui 的移植
        3.6.4 MiniGui 开发环境的建立
        3.6.5 将MiniGUI 可执行程序下载到目标板
        3.6.6 MiniGui 开发流程
        3.6.7 MiniGUI 的图形设备接口及常用控件
        3.6.8 应用程序界面
    3.7 AT 命令
        3.7.1 AT 命令概述
        3.7.2 AT 命令编码解码的实现
    3.8 语音通讯
    3.9 电话本的操作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束语
    4.1 论文工作总结
    4.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程序代码
附录3 GPRS 模块BenQ M32 功能描述

(10)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建设背景
    1.2 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在线计费系统简介
    2.1 在线计费系统的定义
        2.1.1 在线计费系统的定义及其在3GPP中的演进路进
        2.1.2 3GPP提出的OCS体系结构
    2.2 在线计费与其他计费方式的比较
        2.2.1 智能网预付费存在的问题
        2.2.2 准实时计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2.2.3 离线计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2.2.4 在线计费系统的优点
    2.3 在线计费系统在IT系统的定位
        2.3.1 中国联通IT系统的划分
        2.3.2 在线计费系统在BSS系统中的定位
        2.3.3 在线计费在Billing系统中的定位
    2.4 在线计费系统技术体系架构
        2.4.1 在线计费系统的技术体系架构
        2.4.2 在线计费系统的关键技术
    2.5 在线计费系统的功能
        2.5.1 在线计费系统总体架构图
        2.5.2 在线计费系统架构中各模块的功能简介
    2.6 在线计费系统与其他支撑系统的关系
        2.6.1 在线计费系统与CRM系统的关系
        2.6.2 在线计费系统与综合计费帐务系统的关系
        2.6.3 在线计费系统与一卡充系统关系
        2.6.4 在线计费系统与SACP的关系
        2.6.5 在线计费系统与VASP/VAC的关系
        2.6.6 在线计费系统与GGSN的关系
        2.6.7 在线计费系统与SMSC的关系
        2.6.8 在线计费系统与IMS的关系
第三章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3.1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建设目标
        3.1.1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的目标用户群
        3.1.2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的业务目标
        3.1.3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的功能目标
        3.1.4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建设规模
        3.1.5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建设计划时间表
    3.2 江苏联通现网计费系统相关的设备现状分析
        3.2.1 江苏联通业务现状的分析
        3.2.2 江苏联通支撑系统的现状的分析
        3.2.3 江苏联通智能网系统的现状
        3.2.4 江苏联通短信中心系统的现状
        3.2.5 江苏联通GPRS网络现状
        3.2.6 江苏联通增值业务网络现状
        3.2.7 江苏联通一卡充平台网络现状
    3.3 江苏联通预付费计费现状研究及改造方案的设计
        3.3.1 江苏联通现有计费方式分析
        3.3.2 江苏联通语音业务计费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3.3.3 江苏联通短信业务计费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3.3.4 江苏联通数据业务计费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3.3.5 江苏联通增值业务计费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3.4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的建设方案设计
        3.4.1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应用软件架构方案
        3.4.2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系统部署方案
        3.4.3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散号解决方案设计
        3.4.4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BSS侧的支撑方案设计
        3.4.5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采集接口实施方案
        3.4.6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网管接口实施方案
        3.4.7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的配套支持
第四章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的实施
    4.1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的启动
        4.1.1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的建设难度
        4.1.2 成立在线计费系统联合项目组
        4.1.3 确定了在线计费系统工程实施时间进度表
    4.2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配套接口的改造
    4.3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试点套餐的配置
        4.3.1 梳理原有智能网系统的资费套餐及用户资料
        4.3.2 配置宿迁公司"团圆卡"套餐
    4.4 宿迁联通基于OCS系统"团圆卡"的上线
        4.4.1 宿迁联通基于OCS系统"团圆卡"套餐的测试
        4.4.2 宿迁联通基于OCS系统"团圆卡"套餐的上线
    4.5 江苏联通原智能网用户向OCS系统的割接
第五章 工作总结
    5.1 项目建设小结
    5.2 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二期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片索引
    附录2 缩略语
致谢

四、短信互通 GPRS商用 5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兴通讯5G消息项目发展策略研究[D]. 肖曼.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滑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何朝阳.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面向物联网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D]. 张征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面向TD-LTE的核心网升级方案研究与设计[D]. 王佳.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5]TD-LTE核心网中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话音通信技术研究[D]. 朱蓓.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6]物联网的投资机会[J]. 中信建投证券,联合证券,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 2016(Z5)
  • [7]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D]. 李晓君.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8]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D]. 刘珊.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2)
  • [9]Linux下基于ARM的GPRS通信研究[D]. 吴元梓.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3)
  • [10]江苏联通在线计费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现[D]. 章柏.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短信互通GPRS商用5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