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英语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广告英语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一、广告英语语篇特点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贡如云[1](2017)在《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前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语用学转向。但是,已有的语用理论和语用实践虽有成效,却并非尽如人意。功能语言学谱系中有两大独立的分支:语用学与语篇学,两者存在重要关联,从语篇学的视角审察阅读教学,或能为现实的语用转向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我们试图引入这样一门新学科——语篇学,藉此丰赡语文课程的基础学科知识,并为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路径。语篇学理论体系包罗宏富,语篇图式、语篇分类和语篇分析等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它们能为阅读教学的语用转型提供新的知识基础。研究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得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必先探讨语文课程的性质。研究认为,语文课程性质不是个伪命题,但工具性、人文性、统一说和言语性等都不构成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性质可抽象为话语经验。话语经验说的内涵为:语文课程是通过学生主体的话语实践,并与外在教学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进而获得话语经验的一门课程。话语经验说内在地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话语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书面话语——语篇,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可抽象为语篇解码。语篇解码说内含三个呈层进关系的命题.:语文阅读教学的媒介——语篇;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语篇之码(简称语码);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语篇解码。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们长期陷入了形式内容(文道)之争。作为功能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语篇学警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造应确立功能本位的教学目的观,它应从形式内容的“一分为二”固有思维模式中超脱出来,以“一分为三”“以三返一”的哲学思维构建一个语言功能框架:概念功能(表达了什么)、成篇功能(怎样表达的)、人际功能(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关注语言的三大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我国语文阅读教材主要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文选教材,但文选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其科学性也备受质疑。我国语文阅读教材应由文选范式向语篇范式转型,我们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粗略地勾勒出一套语篇分类体系。我国传统的文本解读主要有两种范式,一是文艺学范式,二是文章学范式,两大范式的共同局限在于,未能摆脱结构主义思维方式的束缚,文本往往被视为静态的客体。文本解读应建立语篇学范式,话语分析和语篇分析将丰富文本解读的方法。本研究基于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建构了巴赫金话语分析框架,引进了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框架、悉尼学派体裁分析框架和语篇策略加工模型,并尝试建构了新功能语篇分析框架。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上也应有所突破,语篇学将为阅读教学方法的重构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巴赫金的话语分析框架建构了对话教学法,引入了功能语篇教学法、体裁教学法与BDA策略教学法,并尝试建构了新功能语篇教学模型。我国现行语文教材文本选择主要依赖编者的专业经验,课文的定序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教材文本选择的科学性,积极探索语篇复杂度的评量方法,本研究初拟了一个汉语语篇复杂度评量模型。在通往语用之途中,我们尚需思考以下三个应然性问题:第一,语篇学与其他基础学科应各擅其长又相互为用。第二,汉英语篇阅读教学研究应走向“阴阳之动”。第三,我国高师中文师范专业可增设“语篇分析”课程。

郑奕[2](2014)在《功能语法视角下英语广告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文中提出广告语篇的语言需具备五种价值(信息、有趣、吸引力、记忆以及审美)和两种能力(售卖能力以及说服能力)。英语广告语篇分析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词汇、句法、修辞层面上的文体分析,从功能语法的视角来研究广告语篇的实践还不够。本文从韩礼德功能语法的视角,对其进行系统分析,运用人际纯理功能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英语广告语篇的分析,以此说明广告语篇其人际功能有自身特点,系统功能语法能够有效地引导英语广告语篇研究的实践,同时也以期揭示广告是通过那些语言手段与消费者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其广告目的。

钱永红[3](2014)在《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的模糊话语研究 ——批评语用学视角》文中指出电视直销这种销售方式进入中国之后很快带来了火爆的销售业绩,但所引发的问题也呈现层出不穷之势。一些商家利用新兴产业出现初期行业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消费者警惕性不足而采取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经济、健康或心理上的多重损失,以致电视直销广告几乎成了欺诈性话语的代名词,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以往学者对欺诈性话语的研究结果显示,模糊手段的使用是话语欺诈的手段之一。事实上,国内学者已经对广告中的模糊语言可能存在的误导作用展开了研究,发现模糊语言在广告中大量存在,并且具有误导与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和客观效果,但相关研究往往倾向于将模糊语言的使用与欺诈效果直接挂钩,倾向于认为模糊语言的使用必然会导致欺诈的效果,因此难免存在较强的主观性。笔者认为,广告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与欺诈的研究尚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模糊语言的使用与欺诈效果之间存在的关系到底如何?某些模糊语言的使用为什么能够达成广告商的欺诈的目的?是通过什么样的工作机制实现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之下,笔者通过分析被工商部门定性为非法电视直销广告实例中的模糊话语,采用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鉴相关语用学理论,引入受众视角,旨在系统、深入地探讨模糊话语的使用与涉嫌欺诈意图解读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模糊话语的使用误导消费者解读的工作机制,以期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误导性模糊话语的识别和防御能力,同时也为电视直销广告的健康运行提供相关理论规范。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一)非法电视直销广告大量使用模糊话语,特别是偏爱由使用边界不清的语言导致的模糊话语。就内容而言,相关模糊话语主要涉及产品说明。模糊话语在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使用频繁,平均每两小句中就会出现一次模糊现象。就模糊话语的成因来看,由于边界不清语言而形成的模糊话语占到模糊话语总数的70%左右;与此相对的是,近似性语言和不确定性语言导致的模糊话语则被有意地回避使用,可能是因为使用这类模糊话语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信心不足的印象,不利广告宣传。此外,就模糊话语涉及的内容来看,涉及产品说明方面的模糊话语使用频率最高,而其中产品说明内容中的模糊话语使用又主要集中在产品的作用和效果方面,占到所有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的八成以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产品说明方面的内容与广告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为了达到宣传和销售的交际目的,非法电视直销广告商常常会在产品说明方面极力渲染,突出其质量、作用和效果等等。(二)模糊话语策略是非法电视直销广告商偏爱使用的策略,大多数模糊话语被认为涉嫌欺诈,小部分模糊话语因不涉及关键内容因素而被认为不具有欺诈效果。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的模糊话语策略在所有欺诈性话语策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是非法直销广告语言欺诈策略中的重要手段。与以往研究直接认定模糊话语具有欺诈目的和效果不同,本研究基于受众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使用的所有模糊话语当中八成以上的模糊话语嫌疑欺诈,其中以边界不清性模糊话语为主要手段,涉及的内容部分则主要围绕在产品说明、言据和指称等关键内容部分;另外还存在两成左右的模糊话语被认为不具有欺诈效果,这些模糊话语涉及各种模糊成因,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其他方面(如消费者自身经历的描述,或是询问等方面),与消费者切身利益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三)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欺诈性模糊话语的理解涉及到语用充实过程,而语用充实过程除了受到客观语境因素的制约,还会因个人的主观性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充实结果;造成主观性差异的原因可能跟社会不同群体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非法广告商正是利用了这些心理因素,通过模糊话语策略实施欺诈目的。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的模糊话语需要受话人进行一定的语用充实才能达到充分理解,而语用充实的方向除了受到客观语境、百科知识的制约,还受到听话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模糊话语的语用充实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在对相同的模糊话语进行语用加工时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和充实方向,从而得出不同的充实结果,而这个充实的结果往往会决定受众对相关广告的信任程度,最终导致不同受众对相同的广告话语作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个体之间语用充实结果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个体受到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程度。非法电视直销广告商在广告中利用模糊话语对消费者的相关社会心理进行了负面的顺应。可见,与同样可能会使用模糊话语的合法广告商不同,非法电视直销广告商会利用话语模糊充实的主观性,意图引导消费者对模糊话语中的模糊信息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去进行语用充实,钻话语模糊语义不确定的空子,采取一些名不副实的促销行为,并促成其消费行为,从而成功实施欺诈。最后,通过年龄、性别和文化水平三个因素下的分组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似乎会对不同人群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总的来说,年龄较大的人群、女性群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对模糊话语的识别能力似乎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这类人群在对模糊话语进行语用加工理解时,可能更容易受到崇尚科学或权威的心理、贪图便宜的心理等相关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在前人语言模糊研究和语用模糊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话语层面和交际层面的角度来动态地考察话语中包含的模糊现象,提出了“模糊话语”的概念;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概括总结了模糊话语的形成原因,推进了模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模糊话语实施欺诈的内在机制,发现模糊话语策略的实施与其涉及的内容方面和消费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个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模糊研究的维度,同时也使得模糊研究更具有目的性和现实性,对今后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此外,以往语用充实的研究主要认为对相关话语的理解是根据客观语境因素制约而得出的一个必然的理解结果。然而,本研究发现,话语的语用充实除了受客观语境因素和百科知识的制约和限制之外,还在一定范围之内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话语进性语用充实之后,可能会因受到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充实结果。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的语用充实理论。其次,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研究采用了现实生活中的非法商业话语为语料,揭示了其中使用的模糊话语的形成欺诈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公众对商业话语欺诈的了解,提高了人们对该类商业性话语的警惕意识。本研究一方面以语言研究的专业性结果为公众鉴别欺诈话语提供更好的专业意见,另一方面也为工商部门审查相关节目提供理论支撑和专业性指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最后,从研究方法层面来看,与以往单纯采用研究者视角下运用理论思辨来进行批评分析的方法不同,本研究采用受众调查和受众访谈方法引入受众视角,采用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批评语用学分析框架和工具开展了一项比较系统的批评语用研究,取得了相对更加客观的研究结果,这无疑为批评语用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批评语用的方法论。由于研究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本研究还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完善之处,主要包括:1)在判定模糊话语类别时没有十分客观的标准和手段,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人为误差;2)由于语料收集的数量不够多,参与调查的受众人员数量不够大,人群选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研究得出的结果可能还不够全面和具有代表性,有待日后在大量数据和受众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修正;3)本研究对多模态因素的考察及多模态与语言的互动关系考察不够,这一点还需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进行补充和拓展。综上所述,本研究尚存众多不成熟之处,权当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研究者不吝指正,共同切磋,以期进一步丰富批评语用学理论与实践。

魏微[4](2014)在《浅析语言的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文中认为人际意义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广告又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门艺术,是商家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常用手段。因此,作为连接广告商和消费者的纽带,广告的语言具有人际意义。本文从语气方面对广告语的人际意义进行举例分析,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识别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帮助广告商拓宽广告宣传的思路,同时也对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迪。

高莉[5](2013)在《英语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文中认为在探求和解释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思潮。形式主义注重从语言内部对语言结构进行描写,而功能主义则从语言外部探究语言事实。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新范式,认知语言学为功能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认知语言学强调概念化的重要作用,认为意义是概念内容和以特定方式对该内容识解的结果。既然是识解,必然涉及作为概念化主体的人的视角、认识、情感等方面因素,语言是这些因素作用下的有关特定内容的符号输出。本研究选取广告语篇为对象,以自建小型语料库中商业广告为实例探究英语广告语篇的概念化问题,主要是作为概念化主体的广告人在对概念化客体——广告产品以及另一概念化主体——消费者识解时的主体因素。为此,我们以Verhagen(2005/2007)的识解构型为指导,构建了广告的识解构型,并对广告语篇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进行了界定。将广告语篇的主观性定义为:作为概念化主体的广告人为了达到说服性目的,基于自己对概念化客体——广告产品的主观识解对产品进行语言编码,从而在广告语篇中留下的体现自我视角、认识、情感的主观印记;将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定义为:作为概念化主体的广‘告人在对广告产品的识解中,充分意识到同样作为概念化主体的消费者的存在,为了达到双方对广告产品的识解平衡,在广告语篇中留下的与消费者认知协作的主观印记。概括起来说,本研究主要想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为了达到说服消费者、最终促成其购买行为的目的,广告人对广告产品的识解如何体现广告人主观性?第二,为了达到说服消费者、最终促成其购买行为的目的,广告语篇如何体现广告人与消费者的认知协作,即交互主观性?“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概念源于哲学领域,后来在语言学“人文主义”复苏思潮下进入语言研究领域,并在不同语言研究范式下得到了发展性的阐释。哲学视域中的主观性强调人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交互主观性强调自我对他我的意识以及自我与他我的关系问题。基于对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这种哲学理解,结合语言学视域,尤其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研究,本论文关注了以广告人自我意识为主的广告语篇主观性,并将其延伸到以广告人他我意识为主的广告语篇交互主观性,即本研究不仅探析了广告语篇中广告人的自我表达,而且探析了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协作。围绕本研究提出的两个问题,在所构建的识解构型指导下本论文从视角、认识和情感三个维度研究了广告语篇中广告人的自我表达——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从广告人对消费者认识自我关注和社会形象自我关注两个维度研究了广告语篇中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协作——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人称视角的选择上广告人既可以从内部视角出发突显自己对广告产品的熟知度,也可以从独立于广告产品的外部视角出发突显所提供产品信息的客观性。虽然内部视角确立了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我卖你买”关系,但人称代词“you”所创造的面对面对话语境减弱了这种对立关系。以外部视角安排广告语篇实际上是广告大借第三者之口表达自已意图、提高广告语篇可接受度的一种话语间视角的表达上广告人通过时态移位和时间副词的“非时间”用法突显消费者的重要性。这种虚拟的“我与你在此时”时间舞台通过使广告人与消费者以语言形式相遇缩短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广告语篇的接收者是潜在的分处不同空间的消费者,广告人很难与消费者达成空间的统一,因此,广告语篇中较少出现空间指示语。第二,广告语篇中广告人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动词与情态副词组合、非叙实动词结构等语言形式把自己对广告产品的主观认识附加到有关产品优越性能或所能提供服务的命题之上。一方面,通过认识情态对命题的限定作用广告人实现对命题所述内容真实性的不同承诺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动力情态对命题情态力的提升广告人向消费者传递自己一方的主观意愿性。第三,广告语篇中普遍使用表示积极意义的评价类形容词,而较少使用描述产品物理属性的形容词。因其论辩方向总是朝向积极一面,表示积极意义的评价类形容词实际上为广告人预期的特定结论提供了论据,是广告人情感的自我流露。广告语篇中大量使用的等级形容词以及他们的屈折形式因为缺少具体参照对象而意义模糊不清,对这些词的理解离不开广告人的主观构想。此外,形容词的跨域搭配现象在表达广告人情感倾向的同时增加了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有关广告产品的描述富有感染力。第四,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是在广告人与消费者主体层面进行的认知操作,表现之一为广告人通过特定语言形式引导消费者对广告产品进行识解,从而促成双方对产品认识的平衡。他体现了广告人对消费者认识自我的关注,是双方的认知协作在广告语篇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否定表达、跨小句连接成分和无疑而问的问句。通过否定表达广告人指导消费者放弃有关广告产品的某一认识立场,而接受另一认识立场。其中“No+NP”的否定形式更加强调广告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某一(些)方面的隐性对比。"more than (just)"的否定结构主要是指导消费者放弃有关广告产品的类属性陈述,而接受广告人认为更加精确、恰当的陈述。虽然受空间、经济等因素影响广告人往往是惜字如金,但是为了使消费者按其预期方式理解语句间的概念关系,广告人使用特定连接成分在小句间建立起联系。我们主要分析了语料中常见的连接成分"that’s why"和"finally"。通常情况下,问句表示说话人对提问内容的无知或不确定以及对听话人提供相关知识的需求。但广告语篇标题中常用的问句却是广告人用以调控消费者认知状态的话语策略。他将消费者引向将要“广告”的产品,尤其是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类属方面的信息;或者将消费者对产品的识解引向产品某一特定方面,并以此预告语篇正文的核心主题。第五,广告人与消费者主体层而进行的认知协作还表现在广告人通过特定语言形式对消费者心理进行调控,从而促使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识解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种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协作体现了广告人对消费者社会形象自我的关注,主要包括面子提升式" You deserve "结构和间接提议的购买行为。其中," You deserve "类结构通过满足消费者获得他人认可、赞许、欣赏等的心理维护了其正面面子,由此,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理体验。而“号召型”与“邀请型”间接提议不仅从礼貌的层面,还从广告人把消费者看作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交际参与者层面体现了广告人对消费者社会形象自我的关注,是通过心理调控实现的交互主观性。总之,本论文是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将语言主观性研究拓展到语篇层面的一种积极尝试。受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时空特征等因素制约,研究语篇中的主观性可以说是将主观性置于话语交际层面进行的动态立体研究。此外,本研究通过广告的识解构型将广告人、广告产品和消费者置于同一平面,这可以为一些看似零散的语言现象提供较为系统的认知阐释。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是非常复杂的认知现象,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本论文主要是在已有相关学科文献基础之上对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语言学研究,今后有必要进行跨学科研究。

张佳卉,阿斯含[6](2012)在《广告英语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分布规律》文中指出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分析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在语篇层次上研究主位推进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语言学家所提出的各种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广告文体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分布规律。

李应强[7](2011)在《从语域理论角度探析广告英语语篇特点》文中提出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广告是不可或缺的宣传桥梁,学者们对广告英语的研究方兴未艾。该文探讨了语域三要素对广告英语词汇、人称和修辞的影响,并且分析了语言三大元功能如何通过语篇的及物性、语气、以及衔接系统得以体现,从而揭示语域理论对于广告英语研究及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汪先锋[8](2010)在《广告语篇中祈使句的元功能解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广告语言中,祈使句占有非常重要且引人注目的地位,无论是说明型的硬卖广告,还是描述型的软卖广告,祈使句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从元功能概念出发,对广告语篇中的祈使句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广告大量使用祈使句有助于敦促、说服读者采取行动。

曾一轩[9](2010)在《论广告英语中人际功能的体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对英语广告语言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广告英语中实现人际意义的各类语言手段和规律。通过研究发现,人称代词、语气手段的运用在广告语篇中为实现各种人际意义起到了主要作用。

韩春晖[10](2009)在《广告英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广告英语语篇的构成机制不同于其他语篇的构成机制。本文试图从韩礼德(Halliday)所提出的衔接理论入手,从语法衔接及词汇衔接两大方面来分析广告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及特点。

二、广告英语语篇特点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告英语语篇特点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创新点与局限
第一章 语篇学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语篇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
        二、语篇图式理论
    第二节 语篇分类理论
        一、西方的语篇分类理论
        二、我国的语篇分类理论
    第三节 语篇分析理论
        一、欧洲的语篇分析理论
        二、美国的语篇分析理论
        三、澳大利亚的语篇分析理论
        四、我国的语篇分析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语篇解码说
    第一节 语文课程性质之重思
        一、语文课程性质不是个伪命题
        二、语文课程性质新论:话语经验说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一、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篇教学
        二、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码教学
        三、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篇解码教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目的观重构
    第一节 我国阅读教学目的观历时性考察
        一、表述框架的三种范型
        二、阅读教学目的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国外当下阅读教学目的观考察
        一、部分其他国家阅读教学目的观述略
        二、上述国家阅读教学目的观评述
    第三节 充实阅读教学的目的:语篇学之维
        一、分析语篇的语言功能
        二、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素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材范式的重构
    第一节 国外阅读教材语篇范式的确立
    第二节 我国阅读教材语篇范式的建构
        一、短文类语篇与整本书语篇
        二、文学类语篇与信息类语篇
        三、连续性语篇与非连续性语篇
        四、纸质类语篇与电子类语篇
        五、文字类语篇与图文类语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
    第一节 参照语篇阅读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一、语篇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语篇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根据学生语篇阅读经验创生教学内容
        一、根据学生的选点生成阅读教学内容
        二、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阅读教学内容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语篇学视野下文本解读方法的重构
    第一节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话语分析法
        一、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话语分析框架
        二、话语分析框架的运用
    第二节 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法
        一、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框架
        二、功能语篇分析框架的运用
    第三节 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法
        一、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框架
        二、悉尼学派体裁分析框架的运用
    第四节 策略性语篇加工法
        一、范戴克和金斯基的策略性语篇加工模型
        二、策略性语篇加工模型的运用
    第五节 本土化语篇解读框架的建构
        一、语义层
        二、语形层
        三、交际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方法的重构
    第一节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对话教学法
        一、关注文本的“表述”方式
        二、注意引出学生自己的话语
        三、注意与其他文本互文参照
    第二节 功能语篇教学法
    第三节 悉尼学派体裁教学法
        一、体裁读写教学法
        二、跨课程阅读教学法
    第四节 BDA策略教学法
    第五节 本土化语篇阅读教学模型的建构
        一、语义教学
        二、语形教学
        三、交际教学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第一节 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
        一、为何要建构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
        二、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基于目标的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一、课堂教学中的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二、阅读测试中的语篇阅读素养评价
    第三节 阅读语料的语篇复杂度评价
        一、国际上关于语篇复杂度的评价
        二、加强本土化的语篇复杂度评价
    本章小结
结语: 归正与超越
参考文献
后记

(2)功能语法视角下英语广告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系统功能理论中的人际功能
二、人际功能视角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一) 从语气来看
        1.陈述语气
        2.疑问语气
        3.祈使语气
    (二) 从情态来看
三、结语

(3)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的模糊话语研究 ——批评语用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本研究的社会背景
        1.1.2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术语界定
        2.1.1 模糊语言与语言模糊
        2.1.2 模糊话语与话语模糊
        2.1.3 电视直销广告
        2.1.4 欺诈与撒谎
    2.2 关于语言本体模糊与语言交际模糊的研究概述
        2.2.1 语言本体模糊研究
        2.2.2 语言交际模糊研究
    2.3 广告话语中模糊语言的相关研究
        2.3.1 语用学、修辞学视角
        2.3.2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
        2.3.3 批评语用学视角
    2.4 电视直销广告研究
        2.4.1 电视直销广告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4.2 电视直销广告的语言学研究
    2.5 文献述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话语分析的批评语用视角
    3.1 批评话语分析:历史沿革与分析框架
        3.1.1 批评话语分析的起源及流派
        3.1.2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目标与对象
        3.1.3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
        3.1.4 批评话语分析框架
    3.2 批评语用学
        3.2.1 批评语用学起源
        3.2.2 批评语用学的目标和对象
        3.2.3 批评语用学的理论与方法
        3.2.4 批评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3.3 本研究的批评语用分析思路与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受试
        4.2.1 问卷调查的受访对象
        4.2.2 访谈的受访对象
    4.3 语料收集方法及程序
        4.3.1 涉嫌违法欺诈的电视直销视频语料的收集方法
        4.3.2 受访对象调查视频语料来源及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方法
        4.3.3 访谈语料来源及收集方法
    4.4 语料分析
        4.4.1 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模糊话语使用频率的统计方法
        4.4.2 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的分类及统计方法
        4.4.3 模糊话语涉及的内容分类方法
        4.4.4 模糊话语诱发错误解读的理解机制的分析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视直销广告中的模糊话语使用情况考察
    5.1 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模糊话语的总体使用情况
    5.2 不同成因的模糊话语的使用情况
        5.2.1 由语言本体模糊而导致的模糊话语
        5.2.2 由语境因素等导致的模糊话语
    5.3 模糊话语涉及的内容类别及频率分布情况
    5.4 小结
第六章 电视直销广告中模糊话语与欺诈的关系:个案视频研究
    6.1 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和非模糊话语
        6.1.1 模糊性欺诈话语与非模糊性欺诈话语的分布情况
        6.1.2 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的比例
    6.2 模糊话语成因与欺诈嫌疑之间的关系
    6.3 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与广告内容之间的关系
    6.4 受众识别的欺诈模糊话语频次考察及分析
        6.4.1 被标注频率较高的欺诈性模糊话语
        6.4.2 仅被标注一次的欺诈性模糊话语
        6.4.3 未被认为具有欺诈性嫌疑的模糊话语
    6.5 小结
第七章 模糊话语诱发误读的社会心理机制
    7.1 语用充实:模糊话语的理解机制
        7.1.1 电视直销广告中模糊话语理解的语用收缩
        7.1.2 电视直销广告中模糊话语的语用扩充
        7.1.3 语用充实过程中的主观性
    7.2 理解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时的社会心理导向
        7.2.1 广告话语的常见社会心理诉求
        7.2.2 模糊话语理解中涉及的社会心理因素
    7.3 不同人群对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的理解
        7.3.1 不同年龄群体对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的理解
        7.3.2 不同性别人群对涉嫌欺诈的模糊话语的理解
        7.3.3 不同文化水平人群与涉嫌欺诈模糊话语的理解
    7.4 欺诈性模糊话语对社会心理的负顺应:批评语用分析
        7.4.1 模糊话语的使用和理解是一种双向的选择过程
        7.4.2 模糊话语对消费者社会心理的负顺应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总结及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8.3.1 研究的不足
        8.3.2 未来研究展望
    8.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2:电视直销广告视频转写语料

(4)浅析语言的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语言的人际功能及其体现
    (一) 语言的人际功能
    (二) 语言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1. 疑问语气
        2. 祈使语气
        3. 陈述语气
        4. 其他
三、结束语

(5)英语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缘由
        1.2.1 广告与现代社会
        1.2.2 广告作为交际活动的特殊性
        1.2.3 主观性研究的语篇转向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哲学基础
        1.3.2 心理学基础
        1.3.3 社会学基础
        1.3.4 语言学基础
    1.4 研究的问题及思路
    1.5 研究的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7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广告语篇研究综述
        2.1.1 符号学视角
        2.1.2 文体学视角
        2.1.3 语用学视角
        2.1.4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2.1.5 语篇分析视角
        2.1.6 认知语言学视角
    2.2 对广告语篇研究的思考
    2.3 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综述
        2.3.1 哲学视域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2.3.2 语言学视域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2.3.2.1 Benveniste的主观性研究
        2.3.2.2 Lyons的主观性研究
        2.3.2.3 Langacker的共时主观性研究
        2.3.2.4 Traugott的历时主观性研究
        2.3.2.5 Verhagen的交互主观性研究
        2.3.2.6 国内研究现状
        2.3.3 体现语言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的方面
        2.3.3.1 体现主观性的三个方面
        2.3.3.2 体现交互主观性的两个方面
    2.4 对语言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的思考
第三章 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理论建构
    3.1 广告交际的构成要素
    3.2 广告语篇的意义构建
        3.2.1 构建有关产品本身的知识
        3.2.2 引导消费潮流、促成消费观念的形成
    3.3 广告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识解构型
        3.3.1 广告人对广告产品的主观识解——主观性
        3.3.2 广告人与消费者的认知协作——交互主观性
        3.3.3 对交互主观性与主观性关系的思考
        3.3.3.1 交互主观性是对主观性的延伸
        3.3.3.2 交互主观性是对主观性的调控
        3.3.4 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定义
    3.4 影响广告语篇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的因素
        3.4.1 说服性目的
        3.4.2 目标受众
        3.4.3 媒介、文化和社会因素
    3.5 小结
第四章 广告语篇的主观性
    4.1 广告语篇的视角主观性
        4.1.1 视角与主观性
        4.1.2 广告语篇的人称视角
        4.1.2.1 内部对立人称视角
        4.1.2.2 内部分裂人称视角
        4.1.2.3 外部一致人称视角
        4.1.2.4 外部中立人称视角
        4.1.3 广告语篇的时间视角
        4.1.3.1 时间表达的“非时间”用法
        4.1.3.2 广告语篇中的时态移位
        4.1.3.3 广告语篇中时间副词的“非时间”用法
    4.2 广告语篇的认识主观性
        4.2.1 情态及其表现形式
        4.2.2 情态与主观性
        4.2.3 广告语篇的情态表达
        4.2.3.1 情态动词
        4.2.3.2 情态副词
        4.2.3.3 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副词+情态动词
        4.2.3.4 非叙实动词+从句结构
    4.3 广告语篇的情感主观性
        4.3.1 情感及其表现形式
        4.3.2 形容词与广告语篇的情感主观性
        4.3.2.1 广告语篇中形容词使用情况概览
        4.3.2.2 形容词的论辩方向与主观性
        4.3.2.3 形容词的隐性参照、模糊比较与主观性
        4.3.2.4 形容词的跨域修饰与主观性
    4.4 小结
第五章 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
    5.1 引言
    5.2 广告人对消费者认识自我的关注
        5.2.1 否定表达与实际论辩
        5.2.2 连接词与跨小句关联
        5.2.3 问句与产品信息突显
    5.3 广告人对消费者社会形象自我的关注
        5.3.1 “You deserve”结构及其变体
        5.3.2 间接提议的购买行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广告英语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背景
三、英语广告正文的主位推进模式
    1.实例分析
    2.主位推进模式分布规律
    3.广告文体中主位推进模式分布的原因
四、结语

(7)从语域理论角度探析广告英语语篇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 语域理论概述
    (一) 语域三变量
    (二) 语域三变量与语言三大元功能
二 广告英语与语域分析
    (一) 广告英语的语场分析
        1. 语场对语篇词汇选择的影响。
        2. 概念功能的体现。
    (二) 广告英语的语旨分析
        1. 语旨对语篇人称选择的影响。
        2. 人际功能的体现。
        3. 广告英语的语式分析。
三结束语

(8)广告语篇中祈使句的元功能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元功能概述
二、元功能解析
    (一) 概念功能
    (二) 人际功能
    (三) 语篇功能
三、结束语

(10)广告英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照应
    (1) 人称代词。
    (2) 指示代词。
    (3) 比较词语。
2. 省略
3. 替代
4. 连接
5.重复
6.同义/反义
7.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
8.搭配

四、广告英语语篇特点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贡如云.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2]功能语法视角下英语广告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J]. 郑奕.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 [3]非法电视直销广告中的模糊话语研究 ——批评语用学视角[D]. 钱永红. 南京大学, 2014(05)
  • [4]浅析语言的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J]. 魏微.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 [5]英语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D]. 高莉. 西南大学, 2013(11)
  • [6]广告英语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分布规律[J]. 张佳卉,阿斯含.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7]从语域理论角度探析广告英语语篇特点[J]. 李应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 [8]广告语篇中祈使句的元功能解析[J]. 汪先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
  • [9]论广告英语中人际功能的体现[J]. 曾一轩. 现代企业教育, 2010(20)
  • [10]广告英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J]. 韩春晖.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广告英语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